最新初中化学《化学反应的表示》导学案

合集下载

化学反应教案初中化学

化学反应教案初中化学

化学反应教案初中化学
一、教学内容:化学反应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3. 能够用实验验证化学反应的发生;
4.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 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四、教学难点:
1. 化学反应的观察与判断;
2. 化学反应的实验验证。

五、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试管、试剂、瓶塞、酒精灯等;
2. 实验原料:盐酸、氢氧化钠、铜片等;
3. 实验步骤及实验报告表。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引入化学反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学习:介绍化学反应的定义、特征、类型,并讲解如何书写化学方程式。

3. 实验验证:进行氢氧化钠与盐酸溶液的化学反应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4.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完成实验报告表,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

5. 综合训练: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七、教学反馈:
1. 指导学生认真完成实验报告,正确总结实验结果;
2. 对学生进行评价,及时纠正错误,完善学习。

八、课堂延伸:通过相关实验和讨论,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探究化学反应的规律。

九、作业布置:完成相关作业练习,并预习下节课内容。

十、教学总结:总结本节课教学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化学_化学反应的表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化学反应的表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化学反应的表示化学初中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对具体化学变化描述和讨论,认识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的一种科学方法2.能说出化学方程式在质和量两个方面的意义,进一步加深对三重表征这一化学学科独有的思维方法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尝试练习和讨论,知道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和遵循的原则,初步学会一些简单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的常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科学态度,逐步养成规范、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化学方式的意义及配平方法二、教学方法:采用“情景导入-自主探究—合作解疑—精讲点拨—知识建构—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小组内经行激烈的讨论,尽可能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充满探究的快乐。

组织好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以合作学习促进自主探究和提高学习兴趣。

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法、问题讨论法、归纳总结法、对比法、观察法和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

三、教学过程文字表达式:符号表达式:H2 + O2 −−→−点燃H2O微观表示化学方程式定义:其哪种方式最好论。

培养学生动脑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精讲点拨设置问题: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是什么呢?宏观:反应物为、生成物为、反应条件为。

微观:氢分子、氧分子、水分子的个数比为。

质量关系:氢气,氧气,水之间存在怎样的质量关系呢?分子个数之比:氢气、氧气、水的质量之比:设置情境:由2个氢分子参与反应,求出各物质的相对质量之比,200个氢分子参与反应,求出各物质的相对质量之比,2n个氢分子参与反应,求出各物质的相对质量之比。

继而由微观过渡到宏观物质的相对质量之比。

各物质间的实际质量比= 各物质的比=各物质的学生根据问题思考,理清思路。

学生跟随老师的思路,计算各物质的相对质量,得出结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得出结论。

尤其是质量之化学方程式的三层意义比较抽象,改变教学策略,教师精讲点拨,适当进行学生讨论,引发头脑风暴。

即学即练,巩固新知,突破四、板书设计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化学方程式1.定义2.意义质的方面:量的方面:微观方面:2.读法质的方面:量的方面:微观方面:3.书写步骤:配平方法:学情分析化学反应的表示化学初中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有了一些用文字、图形、符号表示微观粒子、宏观物质以及化学反应的经验。

最新新课标鲁教版初中化学《化学反应的表示》导学案

最新新课标鲁教版初中化学《化学反应的表示》导学案

《化学反应的表示》第一课时课型:新授执笔人:綦于红___班__小组姓名_______ 评价等级_____ 【学习目标】:1、学习从宏观的实验中归纳得出质量守恒定律并理解质量守恒的微观实质。

2、初步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及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的选择。

3、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来体会成功的乐趣,培养我们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难点: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运用。

学法指导:合作学习,由实验探究得出质量守恒定律【课前预习】:1、化学变化的特征是什么?2、化学变化伴随发生的现象有哪些?3、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课堂探究】[探究活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无变化(提出问题):1 .请用不同方式表达出电解水的微观过程。

2 .在这一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呢?3.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重新组合的过程,从微观上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改变,从宏观上说________、_______没有改变。

(猜想假设):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质量_________生成的物质质量(等于或不等于) (实验探究):请根据“友情提示”的内容,选择一个化学反应作为研究对象:(友情提示):NaOH+CuSO4----Cu(OH)2+Na2SO4CaCO3+HCl---CaCl2+H2O+CO2(小组内讨论实验方案):(交流展示实验方案):(合作实验):(得出结论):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_______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反思评价):误差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对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必须保证在______ 容器里进行反应。

质量守恒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馈练习]: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10g食盐溶解在90g水中,形成100g食盐水,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及其意义

化学方程式及其意义

《化学反应的表示》省级优课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化学反应的表示》这一节内容是鲁教版教材初三化学第五单元第二节的课题。

在《课程标准的5个一级主题中,该节内容属于《物质的化学变化》这一一级主题,属于《质量守恒定律》这一二级主题。

本节教学内容从教材体系上看,是第三单元所学的元素符号,化学式等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并与元素符号、化学式构成了初中化学三个重要的化学用语。

它在本单元中是联系质量守恒定律和进行化学计算的“中介”,是进行化学计算的基础,也是整个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对于帮助学生形成“变化观”这一化学学科观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化学方程式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用语,以符号的形式科学、简明地表达物质间的变化规律,成为联结宏观与微观的桥梁,与化学原理概念、化合物特点、计算类问题的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被认为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学科研究交流、化学语言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功能和价值。

二、教材分析《化学反应的表示》是鲁教版化学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第二节的内容。

化学方程式不仅是本节的核心内容,也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

基本内容有三:一是化学上用什么来表示化学反应(定义),二是为什么要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意义),三是怎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怎样书写)。

针对本节内容,我在对教材的处理上有如下一些思考:1、衣兰教授说过:教学的本质是活动,课堂是一个个富有情趣、挑战、生活化的大大小小的活动创建起来的。

学习知识的最好方法就是在情境中进行。

本节课教师设置了看视频、微观粒子模型模拟反应实质、丰富的图片事实、趣味实验、尝试书写、合作探究、观察对比等多种活动情景,让学生在和谐有趣而又环环相扣的活动中初步认识方程式承载的强大功能。

2、化学方程式是非常重要的化学用语,它的学习要伴随其化学学习的整个过程。

其种类之多,配平方法之异,不可能在一节课里达到一个至高的境界,要随着后续学习不断提高书写技能。

鲁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全一册5.2《化学反应的表示》(第1课时)

鲁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全一册5.2《化学反应的表示》(第1课时)
授新课:
一、化学方程式及其意义
1.自学P106页的“活动天地”,说出哪种表示方法好。
优点:
(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表示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自学P106页下部,找出:
(1)、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用表示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表示,如:
↑表示,如:
↓表示:。如:
2、计算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S+O2 SO2
2HgO 2Hg+O2↑
4P+5O2 2P2O5
3、从化学反应3Fe+2O2 Fe3O4中,得到的信息中叙述错误的是()
A、反应物是铁和氧气,生成物是四氧化三铁
B、3份Fe跟2份O2反应,生成1份Fe3O4
C、每168份质量的Fe跟64份质量的O2完全反应,能生成232份质量的Fe3O4
2.将知识转化为实践活动,能独立计算常见的题目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
1、质量守恒定律内容
2、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因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原子的,原子的都没有改变。所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必然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之和。
备课时间
2014-3-6
学科
化学
课型
新授
课题
5.2<化学反应的表示>
备课人
王增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2.理解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读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初中化学_化学反应的表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化学反应的表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的教学设计(化学方程式)【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化学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为了更利于学生的接受水平,更好的将课标完成,将要求进行细化为3个目标任务。

分别是:1知道化学方程式的概念;2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步骤和会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3知道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涵义和读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观察能力、归纳问题的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正确使用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得有了重大的提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过程的体验,感受化学方程式的优越性,体现了多人智慧的结晶,培养尊重科学,书写化学用语的严谨性。

(2)通过学生的归纳、分组讨论,学生意识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态度,充分理解团结协作的力量。

【学习重点、难点】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步骤和会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知道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涵义和读法。

【学习资源】课本、课件、学案【学习方法】问题导学启发讨论归纳推理【学习过程】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化学方程式之前,已经学习了文字表达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由文字表达式引出化学方程式,并对比两种方法方法的不同点,相同点,做到温故知新,突破难点并凸显了化学方程式的优点,不仅描述客观事实还能体现了质量守恒定律,从而在微观的实质上得出了:配平方法的实质原因是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

这样在文字表达式的基础和质量守恒定律就很容易掌握本节课的重点。

效果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习效果比较好。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评价:优秀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并能说出方程式所表示的涵义和读法。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评价:优秀学生观察能力、归纳问题的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正确使用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得有了重大的提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优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较为隐性的课程目标,只能通过一些可以观察的指标来间接地推断和度量。

5_2_2化学反应的表示【同步学历案】

5_2_2化学反应的表示【同步学历案】

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活动三:配平方法“配平”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关键步骤,如何才能准确而快速地将化学方程式进行配平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107页【多识一点】[自主探究]“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练习二】尝试配平以下化学方程式:(1)□Mg + □O2□MgO(2)□P + □O2 □P2O5(评价标准:每空一分,总分6分。

得分6分评价为A,得分3-5分评价为B,得分3分及以下评价为C。

)预设二:学生练习完之后存在以下问题:1.为什么先将氧原子的个数配平,后将铝原子的个数配平?在练习时,你们先配的哪种原子?2.怎样确定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3.怎样判断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以配平□KClO3 —□KCl + □O2为例,总结一下。

【PPT展示】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步骤①找出关键原子(左右两边只出现一次,并且原子数的最小公倍数最大的原子)。

②最小公倍数除以化学式中该原子的个数,把得到的数字写到化学式前面。

[板书]2KClO3 —KCl + 3O2③再配平其他原子。

[板书] 2KClO3 —2KCl + 3O2④都配平后把“—”改为“==”[板书] 2KClO3 == 2KCl + 3O2【练习三】配平下例化学方程式。

[合作竞学]看哪些组做的又好又快。

(1)□Fe + □O2 —□Fe3O4(2)□Al + □O2 —□Al2O3(3)□HgO —□Hg + □O2(评价标准:每空1分,总分11分。

得分11分评价为A ,得分6-10分评价为B ,得分5分及以下评价为C 。

) 1、某同学写了以下化学方程式,根据方程式错误的不同,将其序号填入相应空格中: A. 2P + 5O 2 2PO 5 B. KClO 3 ==== KCl + O 2↑ C.2H 2O 2 ===== 2H 2O + O 2↑ D.2H 2↑ + O 2↑ 2H 2O E. C + O 2 ===== CO 2 (1)未配平的是 (2)化学式写错的是 (3)“↑”使用不当的是 (4)未注明反应条件的是 (5)反应条件写错的是 2、在反应 □X 2 + □Y 2 ==== □XY 3 中,化学计量数分别是( ) A. 2 3 4 B. 1 3 2C. 3 2 1D. 1 1 1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 2P+5O 2 P 2O 5B . 2KMnO4 K 2MnO 4+MnO 2+O 2↑ C . 2CO+O 2═2CO 2 D . Mg + O22MgO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铁在氧气中燃烧(2)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3)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与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 (4)酒精(C 2H 6O )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课堂总评: 通电 △ MnO2。

初中化学_化学反应的表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化学反应的表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五单元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为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能够描述某一具体化学方程式所表达的意义。

2.能从定量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了解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3.通过书写具体的化学方程式,了解和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步骤,并能根据反应事实写出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1.在练习书写方程式的过程中掌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法:最小公倍数法。

2.归纳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①写②注③配④等。

3.初步学会用化学方程式来表达所获得的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认识到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到任何事都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在学习中体会化学的乐趣,体会化学用语的方便和实用。

2.学生体会到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化学探究之旅第一站情景引入如何表示氢气燃烧?引出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对比思考回答问题通过不同的图示,激发学生的探究,引导学生对比思考。

让学生意识到用化学方程式表达化学反应既简洁又通用。

第二站探究方程式的意义根据化学方程式,你能获得哪些信息?2H2O ====== 2H2↑ + O2↑小组谈论,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从物质角度和数量、质量角度思考问题。

回忆以前学过的反应表达式,掌握化学方程式提供的物质信息;通过相对原子质量和化学式量的计算,引导学生从微观到宏观的过度,通电分析各物质质量比。

第三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方法探究一:下边是细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哪个是正确的?总结书写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能凭空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要使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探究二:指导学生书写水通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师生归纳总结书写步骤:写:根据反应事实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探究一:人人参与小组讨论,发现A和B选项中的问题,指出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化学反应的表示》导学案
《化学反应的表示》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执笔人:綦于红 ___班__小组姓名_______ 评价等级_____
【学习目标】:
1、学习从宏观的实验中归纳得出质量守恒定律并理解质量守恒的微观实
质。

2、初步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及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的选
择。

3、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来体会成功的乐趣,培养我们团结协作的团
队精神。

难点: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运用。

学法指导:合作学习,由实验探究得出质量守恒定律
【课前预习】:
1、化学变化的特征是什么?
2、化学变化伴随发生的现象有哪些?
3、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课堂探究】
[探究活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无变化(提出问题):
1 .请用不同方式表达出电解水的微观过程。

2 .在这一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呢?
3.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重新组合的过程,从微观上说_______、________、
_______没有改变,从宏观上说________、_______没有改变。

(猜想假设):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质量_________生成的物质质量(等于或不等于)
(实验探究):请根据“友情提示”的内容,选择一个化学反应作为研究对象:
(友情提示):NaOH+CuSO4----Cu(OH)2+Na2SO4
CaCO3+HCl---CaCl2+H2O+CO2
(小组内讨论实验方案):
(交流展示实验方案):
(合作实验):
(得出结论):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_______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
(反思评价):误差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对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必须保证在______ 容器里进行反应。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质量守恒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馈练习]:
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10g食盐溶解在90g水中,形成100g食盐水,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已知2g氢气和16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8g水,那么2g氢气和18g氧气反应就生成20g水。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L氢气和1L氧气反应生成2升水
[知识梳理](1)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的一个普遍规律,它适合一切化学变
化,而物理变化不属于此定律范畴。

(2)强调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是各物质质量的简单相加,是指物质真正参与了反应的那一部分的质量,反应物中可能有一部
分没有参加反应(有剩余)。

(3)定律内容仅限于质量守恒,不能推广到体积等其他物理量
2.请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别总结一下化学反应前后有哪“六不变”和“两改变”。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
[学以致用]
3.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只生成CO2和H2O,试推断蜡烛一定含有()
A.碳元素 B.氢元素 C.碳氢氧元素D.碳氢元素
4.在化学反应X+Y=Z中,5gX和足量的Y充分反应生成8gZ,则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 )
A. 8g
B. 5g
C. 3g
D. 2g
5. [走向社会]:石油是一种重要的能源,主要含碳元素、氢元素,伪科学的鼓吹者吹嘘他可以“将水变成石油”。

请你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判断,这句话____(是否正确),因为______。

静思梳理收获与疑惑:
【课后检测】
一、我会选
1. 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生成物质的总质量与参加化学反应物质的总质量相等,是因为()
A. 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
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变化
C.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变化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D.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2.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有可能通过操纵单个原子来制造分子,若用这种方法制造葡萄糖(C6H12O6),则不需要的原子是()
A.碳原子
B.氧原子
C.氢原子
D.氮原子
二、我会填
3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_______。

(_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②原子数目③分子种类④分子数目⑤元素种类⑥物质种类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在A2+B2=2C中,C的化学式为(用A、B表示)。

三、我会解释:
小明在做镁带燃烧的实验时发现生成物的质量比参加反应的镁带的质量多了,他“百思不得其解”,你能让他明白其中的奥秘吗?
作业
[基础作业]新课堂P122 1~5
[提高作业]新课堂P124 6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