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复习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化学复习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高考化学复习铁铜的获取及应用专题从矿物到基础材料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专题从矿物到基础材料专题从矿物到基础材料第一课时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专题从矿物到基础材料自主学习一、铁、铜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器时代约在年前时代约在年前。
.铁、铜在自然界中的存在青铜铁器专题从矿物到基础材料化合态FeOCuFeS化合态CuCO·Cu(OH)FeO存在金属自然界中的存在状态常见矿石及主要成分铁①主要以形式存在②铁单质只存在于陨铁中①磁铁矿:②赤铁矿:铜①主要以形式存在②少量单质①黄铜矿:②孔雀石:专题从矿物到基础材料想一想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均已成为历史,为什么说铁、铜仍然是重要的基础金属材料呢?提示:在当代日常生活中铁、铜应用仍然十分广泛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专题从矿物到基础材料二、铁、铜的冶炼.炼铁()基本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利用反应,在高温下,用(主要是CO)从铁矿石中把铁还原出来。
()原料:等。
氧化还原还原剂铁矿石、焦炭、空气、石灰石专题从矿物到基础材料()设备:。
()炼铁的主要反应过程:①产生还原剂的化学方程式:。
②还原铁矿石的化学方程式:。
炼铁高炉专题从矿物到基础材料③造渣(除脉石)的化学方程式:。
()产物:、、。
()将生铁进一步炼制可得到用途更广泛的含碳~的。
生铁废气(N、CO、CO)炉渣(CaSiO等)钢专题从矿物到基础材料想一想.高炉炼铁中焦炭与石灰石的作用各是什么?提示:焦炭的作用是作燃料提供大量的热和形成炼铁的还原剂石灰石的作用是作熔剂,降低SiO的熔点用来除去难熔化的SiO专题从矿物到基础材料铜的冶炼()工业炼铜流程专题从矿物到基础材料Fe+CuSO===FeSO+CuCuSO专题从矿物到基础材料自主体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A.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均已远离我们几千年铜、铁不是重要的金属材料B.当代使用的铜和铁大都是经过物理方法获取的C.自然界中铁主要以磁铁矿、赤铁矿、黄铁矿等化合态形式存在专题从矿物到基础材料D.生铁不如钢的用途广泛解析:选CD。
2014年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铁、铜的获取及应用(含答案)

1.下表各选项中,不能利用置换反应通过Y得到W的一组化合物是( )选项A B C D化合物Y CO2Fe2O3C2H5OH FeCl3W MgO Al2O3C2H5ONa CuCl22.右图是三种稀酸对Fe—Cr合金随Cr含量变化的腐蚀性实验结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稀硝酸对Fe—Cr合金的腐蚀性比稀硫酸和稀盐酸的弱B.稀硝酸和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6HNO3(稀)===Fe(NO3)3+3NO2↑+3H2OC.Cr含量大于13%时,因为三种酸中硫酸的氢离子浓度最大,所以对Fe-Cr合金的腐蚀性最强D.随着Cr含量增加,稀硝酸对Fe—Cr合金的腐蚀性减弱3.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铝在常温下不能与氧气反应,所以铝制品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能,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B.青铜、不锈钢、硬铝都是合金C.铜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D.装修门窗使用的铝合金材料的硬度比铝小,熔点比铝低4.实验室拟用一定量的铁与足量的稀H 2SO 4及足量的CuO 制备单质铜,有人设计以下两种方案:①Fe ――→H 2SO 4H 2――→CuO Cu ②CuO ――→H 2SO 4CuSO 4――→Fe Cu若按实验原则进行操作,则两者制得单质铜的量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 .①多B .②多C .相等D .无法判断答案:B解析:①中在H 2还原CuO 之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的H 2,故②中制得的单质铜较多。
5.(2013·上海化学·22)一定量的CuS 和Cu 2S 的混合物投入足量的HNO 3中,收集到气体VL (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Cu 2+和SO 42-)加入足量NaOH ,产生蓝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CuO12.0g ,若上述气体为NO 和NO 2的混合物,且体积比为1﹕1,则V 可能为A.9.0LB.13.5LC.15.7LD.16.8L【答案】A【解析】若混合物全是CuS ,其物质的量为12/80=0.15mol ,电子转移数,0.15×(6+2)=1.2mol 。
2018版化学(苏教版)高考总复习课时跟踪训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含答案及解析】

2018版化学(苏教版)高考总复习课时跟踪训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某合金与铁的物理性质的比较见下表:p2. 熔点(℃) 密度/(g·cm - 3 ) 硬度 ( 金刚石为 10) 导电性( 银为 100) 某合金 2 500 3.00 7.4 2.3 铁 1 535 7.86 4.5 17还知该合金耐腐蚀、强度大,从以上性能看,该合金不适合做 ( )A. 导线________B. 门窗框C. 炉具________D. 飞机外壳3. 下列有关金属的工业制法中正确的是 ( )A. 制钛:用金属钠置换氯化钛 (TiCl 4 ) 溶液中的钛B. 炼铁:用焦炭和空气反应产生的 CO 在高温下还原铁矿石中铁的氧化物C. 制钠:用海水为原料制得精盐,再电解纯净的 NaCl 溶液D. 炼铜:用黄铜矿经电解精炼得到纯度为 99.9% 的铜4. 下列生产、生活中的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解释的是 ( )A. 铝制器皿不宜盛放酸性食物B. 电解饱和食盐水阴极产生氢气得不到钠C. 铁制容器盛放和运输浓硫酸D. 镀锌铁桶镀层破损后铁仍不易被腐蚀5. 铁是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下列关于铁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浓硫酸与铁不反应,故常温下可用铁制容器贮藏贮运浓硫酸B. 铁是较活泼的金属,它与卤素单质 (X 2 ) 反应的生成物均为 FeX 3C. Fe(OH) 2 易被氧化成 Fe(OH) 3 ,说明稳定性: Fe(OH) 2 <Fe(OH) 3D. Fe 3 O 4 溶解于盐酸既有 FeCl 2 又有 FeCl 3 生成,故 Fe 3 O 4 属于混合物6. 某学生以铁丝和 Cl 2 为原料进行下列三个实验。
下列从分类角度分析正确的是( )A. 实验① 、③反应制得的物质均为纯净物B. 实验② 、③均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 实验① 、③均为放热反应D. 实验① 、②所涉及的物质均为电解质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Cu→CuO→Cu(OH) 2 每步转化均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B. 铝合金是一种混合物,它比纯铝的熔点高C. 金属铜放置在潮湿的空气中会被腐蚀,生成绿色的铜锈——碱式碳酸铜D. 金属铝、铁、铜都有一定的抗腐蚀性能,其抗腐蚀的原因都是表面形成氧化物薄膜,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8. Fe 、 Cu 都是重要的金属元素。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三 第3讲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学

第3讲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考纲要求] 1.了解铁、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2.以Fe 2+、Fe 3+的相互转化为例,理解变价金属元素的氧化还原反应。
3.能鉴别溶液中的Fe 2+、Fe 3+。
考点一 用物质分类思想认识铁及其重要化合物1.铁的存在2.铁的性质 (1)物理性质纯铁具有金属的共性,如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和良好的延展性,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具有能被磁铁吸引的特性,纯铁有很强的抗腐蚀能力。
(2)化学性质:铁是较活泼的金属,发生化学反应时可生成+2、+3两种价态的化合物。
用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表示下列变化Fe +H 2O(g)――→④3Fe +4H 2O(g)=====高温Fe 3O 4+4H 23.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1)铁的氧化物化学式 FeO Fe 2O 3 Fe 3O 4 俗名 铁红 磁性氧化铁 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有磁性)溶解性 难溶于水 难溶于水 难溶于水 铁的化合价+2+3+2,+3稳定性 不稳定 稳定 稳定 与H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O +2H +=== Fe 2++H 2OFe 2O 3+6H +=== 2Fe 3++3H 2OFe 3O 4+8H +=== Fe 2++2Fe 3++4H 2O化学式 Fe(OH)2 Fe(OH)3 色态 白色固体 红褐色固体 与盐酸反应 Fe(OH)2+2H +=== Fe 2++2H 2OFe(OH)3+3H +=== Fe 3++3H 2O受热分解2Fe(OH)3=====△Fe 2O 3+3H 2O 制法可溶性亚铁盐与碱溶液反应 Fe 2++2OH -===Fe(OH)2↓可溶性铁盐与碱溶液反应 Fe 3++3OH -===Fe(OH)3↓二者的关系在空气中,Fe(OH)2能够非常迅速地被氧气氧化成Fe(OH)3,现象是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反应方程式为4Fe(OH)2+O 2+2H 2O===4Fe(OH)34. (1)亚铁盐:含有Fe 2+的溶液呈浅绿色,Fe 2+既有________性,又有________性,Fe 2+与Zn 、Cl 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化学 专题3 第二单元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课时闯关(含解析) 苏教版

【高考总复习】2013年高三化学专题3:第二单元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课时闯关(含解析)(苏教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将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后,再加入下列物质,不.会有三价铁生成的是( ) A .硫酸 B .氯水C .硝酸锌D .溴水解析:选A 。
铁屑溶于过量的盐酸生成Fe 2+,加入氯水或溴水均可将其氧化为Fe 3+,加入Zn(NO 3)2,“H +与NO -3”相当于HNO 3具有强氧化性,可氧化Fe 2+。
2.常温下把铁片投入到下列溶液中,铁片溶解,溶液质量增加,但是没有气体产生的是( )A .硫酸铁溶液B .浓HNO 3C .盐酸D .硫酸锌溶液解析:选A 。
A 项中发生反应2Fe 3++Fe===3Fe 2+符合题目要求;B 项中铁发生钝化铁片不溶解;C 项中发生反应Fe +2HCl===FeCl 2+H 2↑,使溶液质量增加,但有气体生成;D 项中ZnSO 4与Fe 不反应。
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硫酸铁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Fe 3++3OH -===Fe(OH)3↓B .硫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2Fe 3++3S 2-===Fe 2S 3C .过量的铁与很稀的硝酸溶液反应无气体放出:4Fe +10H ++NO -3===4Fe 2++3H 2O +NH +4D .硫化氢气体通入氯化亚铁溶液:H 2S +Fe 2+===FeS↓+2H +解析:选C 。
A 项中还生成BaSO 4。
B 项中Fe 3+与S 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3++S 2-===2Fe 2++S↓。
C 项中无气体放出,说明NO -3被还原为NH +4,离子方程式符合书写要求。
D 项中由于盐酸比H 2S 酸性强,且盐酸能溶解FeS ,故D 项反应不能发生。
4.《新科学家》网站报道科学家通过电解Fe 2O 3、SiO 2、CaO 的熔融液(1600 ℃)制得了铁。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1铁铜的获取及应用含解析苏教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含解析苏教版:课时规范练11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锡焊接的铁质器件,焊接处易生锈B.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C.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可制取Fe(OH)3胶体D.将钝化后的铝条放入CuSO4溶液中无现象,说明铝的金属性弱于铜,铁作负极而易被腐蚀,所以用锡焊接的铁质器件,焊接处易生锈,A正确;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可以是氯水中的Cl2氧化了Fe2+,B错误;Fe(OH)3胶体的制备:将饱和氯化铁溶液逐滴滴加到沸水中至得到红褐色液体,即为Fe(OH)3胶体,C错误;将钝化后的铝条放入CuSO4溶液中无现象,是因为铝条表面的氧化铝不与硫酸铜反应,不能说明铝的金属性弱于铜,D错误。
2.某学生鉴定甲盐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甲中含有S2-,则乙是S沉淀B.如果乙是AgBr沉淀,那么甲一定是FeBr3C.丙中肯定含有Fe3+,所以甲是FeBr2D.甲中含有铁元素,可能显示+2价或+3价KSCN溶液后溶液变为血红色,可知丙中含Fe3+,酸性AgNO3溶液中N O3-有氧化性,则甲中应含有Fe3+或Fe2+,由于S2-既能与Fe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能与Fe2+反应生成沉淀,因此甲中不可能含有S2-,则浅黄色沉淀(乙)应是AgBr,说明甲中含有Br-,故甲为FeBr2或FeBr3,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3.下列有关Fe2(SO4)3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溶液中,K+、Fe2+、I-、Br-可以大量共存B.用该溶液溶解一定量铜粉,向所得溶液中再加入铁粉,若溶液中有Cu2+,则一定没有固体析出C.将该溶液蒸干,得到的固体中混有氢氧化铁D.100 mL 0.1 mol·L-1该溶液和足量的Zn充分反应,生成1.12 g Fe解析:Fe 3+与I -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A 项错误;Fe 2(SO 4)3溶液溶解Cu 时发生反应:Fe 2(SO 4)3+Cu 2FeSO 4+CuSO 4,此时若Fe 2(SO 4)3恰好完全反应,再向溶液中加入铁粉,则发生反应:Fe+CuSO 4FeSO 4+Cu,可析出固体Cu,B 项错误;Fe 2(SO 4)3是强酸弱碱盐,水解产生氢氧化铁和硫酸,由于硫酸没有挥发性,二者会再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铁,故将该溶液蒸干,得到的固体中不会是氢氧化铁,而是硫酸铁,C 项错误;100mL0.1mol ·L -1该溶液含有溶质0.01mol,和足量的Zn 充分反应,根据电子守恒及元素守恒可知反应产生0.02molFe,其质量是1.12g,D 项正确。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题库:专题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第三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铁与Cl2、盐酸均能发生反应,但生成的含铁物质组成不同B.分别加热蒸干并灼烧铁、铝的氯化物溶液,最后得到的物质均为金属氧化物C.等物质的量的Na、Cu、Al与足量氯气反应时,消耗的氯气一样多D.常温下,铁片、铝片与浓硫酸的反应均只能停留在金属的表面上解析A项,分别生成了FeCl3和FeCl2;B项,铁、铝的氯化物溶液在蒸干时会发生水解,分别生成Fe(OH)3和Al(OH)3,灼烧时又均会分解,分别生成Fe2O3和Al2O3;C项,物质的量均为1 mol的Na、Cu、Al分别消耗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5 mol、1 mol、1.5 mol;D项常温下,铁片、铝片均会被浓硫酸钝化。
答案 C2.铁和铁合金是生活中常用的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锈钢是铁合金,只含金属元素B.一定条件下,铁粉可与水蒸气反应C.铁与盐酸反应,铁合金不与盐酸反应D.在空气中,铁板比镀锌铁板更耐腐蚀解析不锈钢中含有Fe、Cr还含有Si等元素。
铁和铁合金都与盐酸反应。
镀锌铁板表面的锌对内层铁有保护作用。
答案 B3.向某晶体的溶液中加入含Fe2+的溶液无明显变化,当滴加几滴溴水后,混合液出现红色,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Fe3+的氧化性比溴的氧化性强B.该晶体中一定含有SCN-C.Fe2+与SCN-不能形成红色化合物D.Fe2+被溴氧化成Fe3+解析某晶体的溶液中加入含Fe2+的溶液无明显变化,当加入溴水后,Fe2+一定被氧化成Fe3+,此时溶液出现红色,说明原晶体是含有SCN-的盐,很明显判断B、C、D三项均正确;在Br2与Fe2+反应中,Fe3+是氧化产物,Br2是氧化剂,所以Br2的氧化性应比Fe3+的氧化性强。
答案 A4.部分氧化的Fe Cu合金样品(氧化产物为Fe2O3、CuO)共5.76 g,经如下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液A中的阳离子为Fe2+、Fe3+、H+B.样品中Fe元素的质量为2.24 gC.样品中CuO的质量为4.0 gD.V=896 mL解析根据题意,3.2 g滤渣一定是铜,而铜与Fe3+不共存,则A项错误;最后的3.2 g固体为Fe2O3,其中Fe元素的质量为2.24 g,B正确;样品中Cu元素和O元素共5.76 g-2.24 g=3.52 g,则C项错误;2.24 g Fe元素不可能全是单质,故生成的氢气的体积小于896 mL,D错误。
高考化学(苏教版)练习:专题3 第10讲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1.《新修本草》是我国古代中药学著作之一,记载药物844种,其中有关于“青矾”的描述为“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琉璃……烧之赤色……”据此推测,“青矾”的主要成分为( )A.CuSO4·5H2O B.FeSO4·7H2OC.KAl(SO4)2·12H2O D.Fe2(SO4)3·9H2O解析:由题意知,青矾是绿色,经煅烧后,生成红色固体。
符合要求的是FeSO4·7H2O,它是绿色晶体,经高温煅烧后生成红色Fe2O3粉末。
答案:B2.铜锌合金俗称黄铜,下列不易鉴别黄铜与真金的方法是( )A.测密度B.测熔点C.灼烧D.看外观解析:黄铜和金的密度不可能相同,所以测密度可行,故A易鉴别;合金的熔点较低,真金的熔点高,所以测熔点可行,故B易鉴别;铜锌合金灼烧生成黑色的氧化物,而金性质稳定,颜色不变,可鉴别,故C可行;黄铜和金的颜色相同,故D不可行。
答案:D3.下列有关金属的工业制法正确的是( )A.制钛:用金属钠置换氯化钛(TiCl4)溶液中的钛B.炼铁:用焦炭和空气反应产生的CO在高温下还原铁矿石中铁的氧化物C.制钠:用海水为原料制得精盐,再电解纯净的NaCl溶液D.炼铜:用黄铜矿经电解精炼得到纯度为99.9%的铜解析:钠与水反应,不能从溶液中置换出钛,A错;电解NaCl溶液得不到Na,C错;用粗铜电解精炼可得到纯度为99.9%的铜,而不是用黄铜矿,D错。
答案:B4.铁及其化合物是中学化学中的一类重要物质,下列关于铁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2Fe3++Fe===3Fe2+成立,说明氧化性:Fe3+>Fe2+B.25 ℃,pH=0的溶液中,Al3+、NH+4、NO-3、Fe2+可以大量共存C.5.6 g铁与足量的氯气反应失去电子为0.2 molD.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Fe2++2H2O2+4H+===Fe3++4H2O答案:A5.Fe、Cu都是重要的金属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铁是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下列关于铁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A.Fe2O3FeCl3(aq)无水FeCl3,在给定的条件下能实现转化B.铁是较活泼的金属,它与卤素单质(X2)反应的生成物均为FeX3C.Fe(OH)2易被氧化成Fe(OH)3,说明稳定性:Fe(OH)2<Fe(OH)3D.Fe3O4溶解于盐酸既有FeCl2生成又有FeCl3生成,故Fe3O4属于混合物答案C解析A项,FeCl3易水解,加热时不能得到无水FeCl3;铁与I2化合时,生成FeI2,B项错误;D项,Fe3O4是纯净物。
2.(2018·浙江省考前学考快练二)由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Fe3O4、Fe2O3和FeO)得到绿矾(FeSO4·7H2O),再通过绿矾制备铁黄[FeO(OH)]的流程如下:烧渣溶液绿矾铁黄已知:FeS2和铁黄均难溶于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步骤①,最好用硫酸来溶解烧渣B.步骤②,涉及的离子方程式为FeS2+14Fe3++8H2O15Fe2++2S+16H+C.步骤③,将溶液加热到有较多固体析出,再用余热将液体蒸干,可得纯净绿矾D.步骤④,反应条件控制不当会使铁黄中混有Fe(OH)3答案C解析因绿矾中的酸根离子为硫酸根离子,则步骤①最好用硫酸来溶解烧渣,故A正确;步骤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S2+7Fe2(SO4)3+8H2O15FeSO4+8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S2+14Fe3++8H2O 15Fe2++2S+16H+,故B正确;步骤③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析出绿矾,蒸干时绿矾受热会失去结晶水,故C错误;步骤④,反应条件控制不当,绿矾与氨水、空气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OH)3,故D正确。
3.某铁的氧化物(Fe x O)1.52 g溶于足量盐酸中,向所得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112 mL Cl2,恰好将Fe2+完全氧化。
x值为( )A.0.80B.0.85C.0.90D.0.93答案A解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1.52gFe x O被氧化为Fe3+失去的电子数和标准状况下112mLCl2得到的电子数相等。
标准状况下112mLCl2得到的电子数为0.01mol,则有(3-)x=0.01mol,解得· -x=0.80,故A正确。
4.(2018·湖北部分重点高中高三期中联考)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含Fe2O3、FeCO3、Al2O3、SiO2杂质),工业上用孔雀石制备硫酸铜的第一步需用过量的硫酸溶解并过滤。
常温下,分别取滤液并向其中加入指定物质,反应后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存在的一组离子正确的是( )A.加入过量氨水:Fe3+、N、S、OH-B.加入过量NaNO3溶液:Fe2+、N-、Cu2+、SC.加入过量NaOH溶液:Na+、Al-、S、OH-D.加入过量NaHCO3溶液:Na+、Al3+、S、HC-答案C解析加入过量氨水后,Fe3+不可能大量存在,A不正确;硝酸根在酸性条件下有强氧化性,可以把Fe2+氧化,所以B不正确;加入过量NaOH溶液后,Na+、Al-、S、OH-等几种离子之间不发生离子反应,可以大量共存,C正确;加入过量NaHCO3溶液,Al3+和HC-的水解反应相互促进,不能大量共存,D不正确。
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FeO固体放入稀盐酸中:FeO+2H+Fe2++H2OB.过量的铁粉与稀硫酸反应:Fe+2H+Fe2++H2↑C.向BaCl2溶液中通入CO2:Ba2++CO2+H2O BaCO3↓+2H+D.向FeCl3溶液中加入氢碘酸:2Fe3++2I-2Fe2++I2答案C解析C项中,BaCl2与CO2不反应。
6.Fe、Cu都是重要的金属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的单质在空气中放置,均只生成氧化物B.两者的单质都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C.常温条件下,两种金属都能溶解于浓硝酸中D.制备FeCl3、CuCl2,均不能采用将其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答案D解析Cu放置在空气中可生成Cu2(OH)2CO3,A项错误;铜为不活泼金属,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B 项错误;常温下,浓硝酸能够使铁钝化,C项错误;直接蒸干FeCl3、CuCl2溶液得到的固体分别是Fe(OH)3、Cu(OH)2或Fe2O3、CuO,D项正确。
7.铁屑溶于过量稀硫酸,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氨水,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在空气中加热沉淀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为止,得到红棕色残渣,残渣是( )A.FeOB.Fe2O3C.Fe(OH)3D.Fe3O4答案B解析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FeSO4,再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Fe(OH)2,在空气中加热Fe(OH)2,铁元素被氧化为+3价,最后所得红棕色残渣为Fe2O3。
8.下列有关物质检验方法不合理的是( )A.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血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B.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FeCl3溶液中是否含有FeCl2C.检验绿矾晶体是否已氧化变质,可将绿矾晶体溶于稀硫酸后滴加KSCN溶液,再观察溶液是否变血红色D.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Fe3+答案B解析B项中的Cl-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9.(2018·河南濮阳检测)从某含有FeCl2、FeCl3、CuCl2的工业废液中回收铜并制备氯化铁晶体的流程如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剂a是铁、试剂b是稀硫酸B.操作Ⅰ、操作Ⅱ、操作Ⅲ所用仪器相同C.试剂c是氯气,相应的反应为2Fe2++Cl22Cl-+2Fe3+D.用酸性KMnO4溶液可检验溶液W中是否还有Fe2+答案C解析由最终要得到氯化铁晶体及流程图可知:b应为盐酸,A项错误;操作Ⅰ和操作Ⅱ都是过滤,操作Ⅲ为蒸发结晶、过滤,故所用仪器不完全相同,B项错误;滤液Z和X中均含有氯化亚铁,则试剂c为氯气,C项正确;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氧化Fe2+,也能氧化Cl-,故不能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溶液W中是否含有Fe2+,D项错误。
10.向27.2 g Cu和Cu2O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硝酸0.5 L,固体物质完全反应,生成NO和Cu(NO3)2。
在所得溶液中加入1.0 mol·L-1的NaOH溶液1.0 L,此时溶液呈中性,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沉淀质量为39.2 g。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Cu与Cu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B.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6 mol·L-1C.产生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 LD.Cu、Cu2O与硝酸反应后剩余HNO3为0.2 mol答案B解析结合题意,反应过程为:①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3Cu2O+14HNO36Cu(NO3)2+2NO↑+7H2O,②NaOH+HNO3NaNO3+H2O,2NaOH+Cu(NO3)2Cu(OH)2↓+2NaNO3,结合m[Cu(OH)2]=39.2g,即=0.4mol,故②反应中Cu(NO3)2消耗NaOH0.4mol×2=0.8mol,余下硝酸 · -1.0L ×1.0mol ·L -1-0.8mol=0.2mol,D 项正确;①反应中,n (Cu)+2n (Cu 2O)=0.4mol,n (Cu)×64g ·mol-1+n (Cu 2O)×144g ·mol -1=27.2g,解得:n (Cu)=0.2mol,n (Cu 2O)=0.1mol 。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守恒:0.2mol ×2+0.1mol ×2×1=n (NO)×3,n (NO)=0.2mol,即标准状况下体积为4.48L,A 、C 项正确;根据氮元素守恒:n (HNO 3)=n (NO)+n (N -),最终溶液为NaNO 3溶液,有n (N -)=n (Na +)=1.0L ×1.0mol ·L -1=1mol,原硝酸浓度c (HNO 3)==2.4mol ·L -1,B 项错误。
11.某研究小组通过实验探究Cu 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下列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将铜丝插入浓硫酸中加热,反应后把水加入反应器中,观察硫酸铜溶液的颜色 B.常温下将铜丝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CuCl 2的生成 C.将CuCl 2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得到无水CuCl 2固体 D.将表面有铜绿[Cu 2(OH)2CO 3]的铜器放入盐酸中浸泡,除去铜绿 答案D解析A 项中的正确操作应该将铜丝插入浓硫酸中加热,冷却后取一定量的反应液加入盛有水的烧杯中;B 项中应该用红热的铜丝;Cu 2+水解,加热CuCl 2溶液不能得到CuCl 2固体,C 错误;铜绿溶于盐酸而铜不溶于盐酸,故可用盐酸除去铜器表面的铜绿,D 项正确。
12.向含有1 mol HNO 3和1 mol H 2SO 4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至过量,溶液中金属阳离子a 、b 与所加铁粉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稀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
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a 表示n (Fe 3+)的变化曲线 B.n 1=0.75C.P 点时,n (Fe 2+)=0.562 5 molD.向P 点溶液中加入铜粉,最多可溶解14.4 g 答案C解析该反应可以看作两步:①Fe+4H ++N -Fe 3++NO ↑+2H 2O,硝酸根离子过量,氢离子不足;②2Fe 3++Fe3Fe 2+。
a 表示Fe 3+的物质的量变化曲线,A 正确;溶液中共有3molH +参加反应,消耗铁为0.75mol,B 正确;P 点n (Fe 2+)=n (Fe 3+),二者均为0.45mol,C 错误;剩余0.45molFe 3+,消耗0.225mol(14.4g)铜,D 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13.(12分)某盐A 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某研究小组按如图流程探究其组成:请回答:(1)写出红棕色固体C的化学式:。
(2)写出A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气体B与溶液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1)Fe2O3(2)2FeSO4Fe2O3+SO3↑+SO2↑(3)2Fe3++SO2+2H2O2Fe2++S+4H+解析(1)红棕色固体溶于盐酸得黄色溶液,可知溶液中有Fe3+,固体C为氧化铁,其物质的量为0.02mol;(2)白色沉淀为硫酸钡,物质的量也为0.02mol,可知气体B中SO3为0.02mol;气体B的物质的量为0.04mol,则SO2为0.02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