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最新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方向和距离的概念。
2.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方向和距离的概念。
2.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使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Step 1 理解方向和距离的概念1.师生互动: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理解方向和距离的概念。
–什么是方向?方向有哪些?–什么是距离?如何计算距离?2.学生小组合作:学生在小组中,根据所学概念,寻找课堂中的例子,并对其进行描述。
3.整体讨论:每个小组展示其观察结果和描述。
Step 2 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1.师生互动:教师通过实际演示,向学生介绍使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指北针的使用。
–沿直线行走的方法。
2.学生小组合作:学生在小组中,运用所学方法,寻找课堂中的物品,并确定其位置。
3.整体讨论:每个小组展示其观察结果和确定位置的方法。
Step 3 练习并总结1.教师出示地图,要求学生根据已知情况确定地图上某一点的具体位置。
2.学生个人完成上述练习,再根据其他同学的答案进行核对和总结。
五、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师生互动,小组合作,整体展示”的授课方法,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六、教学评估1.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练习的完成情况,来进行评估。
2.采用问答、小组展示、个人练习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
七、教学反思教案中采用了互动式授课模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参与课堂,并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一起解决问题,不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工作能力。
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提前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引导,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目标和任务,并要掌握好授课的时间,以保证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向和距离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方向和距离的知识确定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方向和距离的概念,对生活中的方向和距离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在具体运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难点: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3.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用于记录和绘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运用方向和距离的知识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有关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说课、教案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说课、教案第一篇: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说课、教案《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说课稿思亥小学黎水昌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现行小学数学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一谈这节课。
(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与学法;三、说教学过程;四、板书设计)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是继学习了用数对确定位置后另一种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是学生在认识了八个方向,能够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的基础上进行的。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并在第一学段“位置和方向”领域中,掌握了一些方位的知识,具有了用行、列两个条件在平面上确定位置的经验,已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他们学习本节内容打下重要基础。
(三)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课标的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
2.使学生经历描述物体方向和距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识图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日常生活现象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重点为:在具体环境中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教学难点是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二、说教法与学法:我在本节课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以教材的情境设计为依托,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学习关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问题意识。
(2)“探究研讨”法:当学生提出问题后,借助直观的操作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3)数形结合法:把抽象的知识与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挖掘和利用概念中的直观成分,从而有效降低教学的难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位置[课题(学科和年级)]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用方向和距离描述位置》[教材简解]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会用“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八个方向描述物体间位置关系,以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基础上,教学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使学生能根据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描述其位置,进一步丰富描述物体位置的经验,体会刻画现实空间中物体间相对位置关系的方法,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目标预设]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描述物体方向和距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日常生活现象,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意识。
[重点、难点]学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设计理念]既尊重教材,又超越教材;既自主探究,又适当讲授;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既夯实基础,又培养能力;既关注课内,又适当延伸。
[设计思路]本节课通过旧知回顾、新知探索,以海上搜救事件的设计贯穿整节课的教学,形成体系,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引起探讨与争鸣,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知识结构进行完善,形成基本的知识总结与方法概括。
同时,能过合理的练习设计,从多角度让学生感知本课的知识点,从而达到知识点的高效内化。
[教学过程]一、引发需求,探索新知1.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在教室里我们可以用数对确定位置,那么在海上、在空中怎样确定位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确定位置的方法。
(板书课题:确定位置)2.创设情境谈话:同学们平时关注新闻吗?老师这儿带来了一组新闻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海上搜救的图片)。
4.2《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4.2《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始终坚信,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
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五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4.2《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思路。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4.2章节,即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具体内容有:了解坐标系的含义,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学会用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坐标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坐标系的含义,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 学会用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坐标计算。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以及用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
难点则是理解坐标系的含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坐标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坐标系图、物体模型、测量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先给学生展示一个实际场景,比如在一个教室里,如何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
2. 讲解知识点:然后我向学生讲解坐标系的含义,以及如何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 例题讲解:接着,我通过一些例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知识点和例题后,我会给学生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5. 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然后我会讲解如何用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
6. 坐标计算:我会讲解如何进行坐标计算,并给学生一些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坐标系的含义,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以及用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的步骤。
七、作业设计1. 根据给定的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 用坐标表示给定的物体的位置。
3. 进行相关的坐标计算。
六年级上册第1课时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最新人教版

小明家在小红家的什么位置? 西
东
西
小明家在小红家西 偏南40°的方向上, 距离是300米。
小明家
100m
南
40° 南东
方向相反 角度相同 距离相同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①确定观测点,画出观测点的方向标。 ②看被观测点与观测点之间的线段的方向和距离。 ③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就能确定物体的位置。
你怎么描述才能让大家知道你家的位置?
探究新知
1 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 离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 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
教材第18页例1
现在你能确定台风的中心位置吗?
方向
A市东偏南30°
距离
距离A市600km
先分析题目 中给了哪些 数学信息?
速度
20千米/时
A市
西
30°东
南
2.定方向。 A市东偏南30°
如果只考虑方向这个 条件能确定台风中心 的具体位置吗?
A市
西
北 30°东
不能,这个条件只能确定台
南
风中心位于A市的具体方向。
还需要知道与A市的距离。
3.定距离。 距离A市600km
怎样在图上表示 600 km
的实际距离呢?
A市
西
北 30°东
可以用图上1cm的距离 表示实际100km的距离, 600km就是6厘米。
2 位置与方向
第1课时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点的位置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使学生体验用方向和距离 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和必要性,学会用方向 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探究的意识 和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位置与方向第1课时》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位置与方向第1课时》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位置与方向》是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课时教材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学会使用这些方向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生活中的方向和位置有所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方向的概念和确定位置的方法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掌握方向和位置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学会用这些方向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四个基本方向,学会用方向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2.难点:灵活运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方向和位置的关系。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际体验确定位置的过程。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地球仪、卡片、PPT等。
2.学具准备:每人一个地球仪,每组一份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方向标记。
提问:“你们知道地球上的四个基本方向吗?”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组卡片,卡片上分别有一个物体和四个方向箭头。
让学生尝试根据箭头指示的方向,找出物体的位置。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根据方向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
每组分发一份卡片,让学生根据卡片上的方向箭头,实际操作地球仪,确定物体的位置。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优质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向和距离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本章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内容主要包括利用罗盘确定物体的位置,利用测量工具测量距离和角度,以及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经历了小学阶段的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他们对方向和距离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如何利用这些知识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自己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方向和距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罗盘、测量工具、教学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测量工具、笔记本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题,例如:“如果你在户外迷路了,没有手机也没有纸地图,你该如何找到回家的路?”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重要性。
2. 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具体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1)
教学内容:
教材第50页的例1,第51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
2.经历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识图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日常生活现象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给定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确定物体位置的方向。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直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确定位置的知识?(东南西北,第几排第几个,数对等)
2.如果一个物体处在没有竖列没有横行的环境中,比如在海上、空中,又用什么方式确定位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研究确定位置的方法。
二、互动新授
1.用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
(1)教学北偏东(西)、南偏东(西)
①出示第50页例1的情境图。
提问:一艘轮船在正北方向航行,你能说出灯塔1和灯塔2分别在轮船的什么方向吗?
学生用学过的东北、西北来描述灯塔1和灯塔2的位置。
引导明确:东北方向也叫北偏东,西北方向也叫北偏西。
②拓展:请同学们想一想,东南、西南方向又叫作什么方向?
学生思考后回答:东南方向也叫作南偏东,西南方向也叫作南偏西。
③下面我们来比比谁的手指快。
教师说方向,学生在图中指一指。
(2)教学用角度确定位置。
①如果老师现在告诉苏我你还有一个灯塔A也在北偏东方向,你能在图中指一指吗?
请多个学生上黑板指一指。
明确:只要指在北和东的夹角范围内的都符合老师的要求。
提问:如果灯塔1和灯塔A都在轮船的北偏东方向,但是位置却不同,我们该怎么区分它们呢?
引导学生思考:可以根据它们偏离角度的不同来区分。
②问:怎样测量灯塔1和正北方向偏离的角度呢?
课件演示并强调:量角器的中心对准观测点,00刻度线对准轮船的正北方向,观察灯塔1所在的边,读出度数。
学生先在图上量一量灯塔1偏离正北方向的角度,说出度数,然后在书中填一填。
2.用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1)提问:是不是知道灯塔1在北偏东300方向就能把它具体位置确定下来了呢?
课件演示:画出北偏东300这条射线,并提问:这条射线上的点都在北偏东300方向,哪个点是灯塔1的位置呢?还需要知道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
明确:看来,要想准确地描述灯塔1的位置,仅有方向还不够,还需要说清楚距离。
学生根据所给的条件,测量灯塔1到轮船的图上距离,计算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3厘米 3×10=20(千米)
学生汇报:灯塔1在轮船的北偏东300方向30千米处。
3.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要确定物体的精确位置需要具备两个要素,即方向和距离。
三、巩固练习
1.做第51页“练一练”。
提问:(1)本题中以哪儿为观测点?
(2)要求灯塔2在轮船的什么位置,需要测量哪些数据?
(3)如何求出灯塔2到轮船的实际距离?
学生在小组交流,动手测量,完成计算。
2.练习九第1题。
提醒:这道题内容比较多,要仔细读题,弄清题意,明确题目要求。
提问:(1)图中以机场所在地点为端点,向四周画出了许多射线,每相邻的两条射线的夹角是多少度?
(2)“每相邻两个圆之间的距离是10千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飞机A在屏幕上的位置是怎样确定的?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回答问题。
独立完成填空。
四、全课小结:
1.今天我们再次研究了确定位置。
今天学习的确定位置,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2.描述位置方法有很多,课前大家说了很多,课上又学了一种。
不同的情况,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描述方法。
五、课堂作业:练习九第2、3题
板书设计: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确定物体的精确位置的两个要素:方向和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