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概论期中考试试题第一至第三章部分
旅游班期中考试试题

汶上县高级职业技术学校2013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13级旅农班旅游概论)试题说明:本试卷科目:专业1 考试时间:12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在我国,现代主题公园兴起的标志是()A.世界之窗 B.中国民俗村 C.锦绣中华 D.欢乐谷2.我国于年实行每周“双休日”,促进旅游市场趋向常态化。
()A.1993年 B.1994年 C.1995年 D.1997年3.,既组织和批发包价旅游,又兼营旅游产品零售业务,它有自己的零售网点。
A.旅游批发商 B.旅游经营商 C.旅游零售商 D.旅游代理商()4.是旅游接待工作中的中心环节。
()A.销售业务 B.计调业务 C.导游业务 D.财会业务5.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A.旅游资源 B.旅游交通 C.旅游饭店 D.旅行社6.旅游饭店多建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等大都市或者交通方便的旅游胜地。
()A.观光型 B.度假型 C.商务型 D.会议型7.在内,人工设施要减少到最小程度。
()A.自然保护区 B.森林公园 C.地质公园 D.植物园8.是旅游者对旅游购物品的最基本要求。
()A.纪念性 B.针对性 C.艺术性 D.礼品性9.埃及的金字塔、我国的万里长城等都成为最珍贵的旅游资源而吸引五洲来客,说明了旅游资源的特点。
()A.吸引性 B.变化性 C.垄断性 D.价值性10.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选择具有垄断性从而具有不可替代性的资源来开发。
这说明了旅游资源开发中的()A.特色原则 B.经济原则 C.市场原则 D.保护原则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发展旅游业被带动的行业中特别是与旅游关系密切的所受的影响最大,其发展速度远远快于工业、农业。
()A.外贸 B.民航 C.建筑业 D.娱乐业2.下列旅游资源属于水域风光类的有()A.桂林山水 B.冰雪地C.四川海螺沟冰川 D.蓬莱海市蜃楼3.下列是旅游服务设施的有()A.饭店 B.餐厅 C.娱乐场所 D.车站4.按旅游的目的划分,可把旅游者分为三大类型。
(完整版)旅游专业《旅游概论》第三章练习题有答案

第三章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第一节旅游者一、填空题1、旅游活动的主体是,它可以定义为,通过游览、消遣等活动,以获得为主要目的的人。
2、200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方法>的决定》,其中元旦、节、“五一”节、节和节各放假一天。
3、是推动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心理因素。
4、按旅游的目的划分,可把旅游者分为、、。
5、对旅游活动具有决定意义,它将决定旅游者到何处去旅游、逗留时间的长短以及消费水平的高低。
二、单项选择题1、旅游活动的基本构成()包括旅游的主体、客体和媒介。
A体系 B内容 C要素 D部门2、闲暇时间是指()。
A时间 B可支配的时间 C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D非自由支配时间三、多项选择题1、一个人可以成为旅游者的条件,可归纳为()。
A社会条件 B个别条件 C个人条件 D社会个别条件2、具有现代意义的闲暇时间有()。
A每日空闲 B周末闲暇 C病假休养 D假日时间3、按旅游区域划分,旅游者可分为()基本类型。
A国内旅游者 B国外旅游者 C国际旅游者 D来华旅游者4、社会消费主要有()的预支等。
A健康人寿保险 B老年退休金 C失业补贴 D衣食住行开支5、美国著名旅游学家罗伯特·W·麦金托什认为旅游动机主要有()的动机等几种类型。
A身体方面 B文化方面 C社交方面 D地位和声望方面四、判断正误并改错1、旅游者首先必须是一个游览者。
()2、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产生旅游者的前提条件。
()3、旅游者个人条件中的有“钱”是指有足够支付旅游费用的“收入”。
()4、一个在访问国停留不超过24小时并不过夜,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从访问国获得经济利益的游客称为“当日游客”。
5、旅游者须排除非纯消遣性旅游的旅行活动中产生的旅游行为。
()五、问答题1、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2)假设你参加了上面和某条路线,你有什么要求?2、现代旅游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欧美地区一直占据绝对优势,该地区产生了80%左右的国际旅游者。
旅游学概论期中期末试卷附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人类自古以来的旅游发展历史划分为史前人类迁徙、、近代旅游兴起、四个阶段。
2. 旅游系统构成的三大核心要素分别是:、旅游目的地、。
3. 旅游消费者经由、、三个环节而形成。
4. 旅游目的地三大核心支撑要素分别是、和。
二、概念题(每题4分,共20分)1. 古代旅行活动。
2. 现代旅游发展。
3.旅游系统功能。
4. 旅游消费者。
5. 旅游目的地。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旅游系统三大构成要素存在何种相互关系?2.旅游消费者的行为过程包括那几个阶段?3.旅游通道包括哪些类型并各具有什么功能?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论述现代旅游发展的原因、特征与趋势。
2.论述旅游消费者的行为规律。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人类自古以来的旅游发展历史划分为史前人类迁徙、古代个体旅行、近代旅游兴起、现代旅游发展四个阶段。
2. 旅游系统构成的三大核心要素分别是:旅游消费者、旅游目的地、旅游接待业。
3. 旅游消费者经由旅游需要、旅游动机、旅游需求三个环节而形成。
4. 旅游目的地三大核心支撑要素分别是旅游景观、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
二、概念题(每题4分,共20分)1. 古代旅行活动,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旅游活动,以个体旅行为总体特征,旅游形式主要有商业旅行、宗教旅行、政治旅行、帝王巡游、享乐旅行、士人漫游、探险旅行等。
2. 现代旅游发展,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的旅游发展,以大众旅游为总体特征,大众旅游的主要标志是涌现出现代交通运输、现代旅游接待、旅游组织机构、现代旅游形式(奖励旅游、自驾旅游、会展旅游、遗产旅游、主题公园、游轮旅游、高铁旅游等)。
3.旅游系统功能,指旅游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功效。
旅游系统具有三大功能:促进客流移动、促进消费体验、促进企业运营。
4. 旅游消费者,指离开常住地前往目的地游览体验的人。
旅游消费者具有异地性、暂时性、非牟利性三大特征。
旅游概论期中考试

旅游概论期中考试题(本试卷满分 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 40 分)1、不仅是人类早期的旅游形式,也是目前最普遍和最主要的旅游活动类型。
( )A、公务旅游 B 商务旅游 C 观光旅游 D 度假旅游2、所谓________ ,是指旅游者在旅游全过程中必须亲临其境、身体力行的不可替代性。
A 广泛性B 综合性C 参与性D 季节性3、迁徙和旅行的共同外部特征是 __________ 。
A 自然行为B 自由行为C 空间移动D 季节性的迁移和集散4、工业旅游起始于。
( )A 美国B 中国C 英国D 法国5、_________ 协会提出了著名的“艾斯特”定义。
A 世界旅游组织C 世界旅行社协会B 国际旅游科学专家协会D 国际旅馆协会6、_________ 是旅游所凭借的手段或前提。
A 旅行B 游览C 迁徙D 享乐7、古人说:“山水无绿不成景,风景无文没有情”,说明 _____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化身。
A 旅游者B 旅游资源C 管理服务D 旅游设施8、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的总部设在 ( )A 美国旧金山B 马德里C 伯尔尼D 巴黎9、是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社团性的旅游行业组织。
( )A 国际旅游局C 中国旅游文学研究会10、有购物天堂之称的是。
B 中国旅游协会D 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 )A 香港B 澳门C 台湾D 上海的特点》A 季节性B 参与性C 综合性D 广泛性11、佛山某旅行社组团到韶关丹霞山 3 日游,这属于__________旅游类型。
A 地方性旅游B 区域性旅游C 全国性旅游D 出境游12、到异国他乡游览自然山水、鉴赏文物古迹,领略风土人情,这种游山玩水的旅游方式属于_________ 。
A 度假旅游B 观光旅游C 商务旅游D 生态旅游13、每年春天,很多佛山市民利用周末去高明、山水观看油菜花,到了荔枝成熟时,各地的荔枝节也吸引了不少的游客。
这种以农业(包括乡村文化)资源为对象的旅游活动叫________。
旅游概论第一章第一部分填空测试题

《旅游概论》第一章第一部分填空题训练1、旅游的产生,都经历了一个从、、而且日趋的过程。
2、客观上,迁徙与旅行有共同的外部特征——。
不同的是前者是为了而地适应自然环境的“”;后者是人类社会进化到一定阶段,具有明确的“”。
迁徙活动为人类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活的。
早期人类的迁徙活动是对人类有意识的旅行的预演。
3、迁徙就是当一个地方的自然资源用完了,就到另一个地方继续采集和狩猎,形成一种的。
迁徙的原因有、以及等威胁所驱使,但主要还是由采猎生存方式固有的特点所决定的。
4、社会三次大分工,使人类从流动性生活走向,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改进,促使产生,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使得应运而生,这就是人类旅行观念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条件。
开创了旅行的先河。
经商旅行孕育着的因子,已经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旅游气息和内涵。
5、享乐旅行的出现标志着的诞生。
所谓享乐旅行,是指出自和的需要而进行的的活动。
6、享乐旅行和旅游之所以发生,是源于人类的发展,尤其是的发展和需求的提高,并非有了人类就有了旅游。
人类任何活动或者是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必须符合的条件,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其中条件起决定作用。
旅游是人类进化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不断发展变化,其产生的基础条件是发展、的提高以及的发展。
旅游的产生源于的发展、的提高和的成熟。
旅游者的产生,是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和成熟的结果。
旅游是超出需要而具有的一种方式。
人类有自觉目的意识的旅行萌芽于。
而具有现代意义的旅行和旅游活动是文明社会的产物,形成于一定历史阶段的阶级社会中,并首先在世界的出现。
7、旅游是人类的发展和成熟而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
对异域的探索,对异地的向往,以及获得的感受、的欲望,是驱使人们外出旅游的主要动力,并由此决定了旅游者进行流动和交流的必然性。
旅游是以方式离开到进行的一种的社会活动,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旅游的本质目的是。
8、旅游的定义是:人们为了而进行的和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
(完整版)中职旅游概论期中试卷

酒泉工贸中专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旅游概论》期中测试卷本试卷适用于:12秋酒店管理班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教师:李金娟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 )开创了旅行的先河。
A.农民 B.商人 C.官员 D.帝王2. 享乐旅行的出现标志着( )的诞生。
A.旅游 B.迁徙 C.旅行 D.游览3。
旅游是在( )中孕育又从旅行中分离出来的。
A.旅游 B.迁徙 C.旅行 D.游览4. 人们一般首先喜欢选择去哪一类地方旅游( )A.山清水秀 B.荒无人烟 C.原始部落 D.繁华都市5. 通过旅游的定义得知,旅游的目的是:( )A.经商 B.定居 C.谋职 D.精神愉快6。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旅游的本质属性()A.生产属性 B.文化属性 C.经济属性 D.社会属性7。
旅游资源内涵四个方面规定性,除可进入性、价值性、变化性外还有()。
A.垄断性 B.吸引性 C.季节性 D.经济性8。
参观福州马尾造船厂属于()A.宗教旅游 B.度假旅游 C.乡村旅游 D.工业旅游9。
WTO是指()A.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 B.世界旅行社协会 C.国际旅馆协会D.世界旅游组织10. 所谓( )是指旅游活动因受到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的制约而呈现出旅游淡季、旺季的差异性.A.季节性 B.流动性 C.异地性 D.审美性11. 下列哪一类人属于旅游者( )A.外地学生 B.无业游民 C.出国度蜜月的新人 D.外地农民工12。
按旅游目的划分,可把旅游者分为观光旅游者、度假旅游者和( )三大类。
A.事务旅游者 B.宗教旅游者 C.会议旅游者 D.商务旅游者13. 国家标准将旅游资源分为()个主类.A.6 B.7 C.8 D.914. 五岳名山属于下列哪个旅游资源主类( )A.地文景观 B.水域风光 C.生物景观 D.遗址遗迹15。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旅游资源中的人文活动主类()A.哈尔滨冰雪节 B.酒泉社火 C.傣族泼水节 D.中国字画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旅游的内容是指食、、行、、购和等六个方面。
旅游概论第一至三章测试题01

旅游概论第一至三章测试题总分150 姓名------------------------- 得分---------------------------------一.填空题(20)1、--------------------------------------------------的出现标志着旅游的诞生。
2、旅游是高级消费,主要是就-----------------------------------和--------------------------------而言。
3、世界上最早的寻求乐趣为目的的群众性旅游活动的真空写照是---------------------------------,这与当时的------------------------------有关。
4、开创旅游业先河的人是-----------------------------,他于--------------------------年正式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旅行社。
5、把旅和游连用在一起的,最早见于-------------(时代)梁沈约的《-----------------------》。
6、近代旅游业诞生的标志是-----------------------,后在----------------年更名为----------------------。
7、对人文景观的破坏,主要有---------------- ,自然的破坏和----------------------------------------。
盗墓属于--------------------------------------的破坏。
8、游客这个概念是--------------------------年-------------------------------举行的------------------------会议上提出来的。
9、世界旅游发展史表明,旅游活动是按照-------------------------------和---------------------------的规律发展的。
2023年上期22旅游概论期中试卷

《旅游概论》期中考试试卷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___时量:90分钟总分: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
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A、经商旅行的目的在于获取商业利润B、是一种功利性的经济活动C、实质上是一种广泛的社会交往活动D、尚未具有现代意义的旅游内涵2、小王近期将进行下列活动,按旅游目的划分,属于专项旅游的是()A.、去北戴河休养B、去青岛参加啤酒节C、北京开会,游览故宫D、去南京探亲访友3、依靠旅游业换取外汇、回笼货币体现了旅游业对()的影响。
A、文化 B.、教育C、经济D、自然环境4、二战后,世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相对持续的和平大环境B.、现代科技革命的成功C.、信息通讯业的发展D、互联网的广泛应用5、敦煌莫高窟、西安兵马俑吸引了无数旅游者,这体现了旅游资源的()。
A、季节性B、变化性C、垄断性D、依赖性6、我国旅游教育始于()。
A、1978年B、1980年C、1986年D、1988年7、下列关于航空运输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速度快、舒适、安全、省时B、适合中远程旅游,不适合短途旅游C、投资大、票价高、运载量小、噪声大D、.受天气状况影响大,灵活性差,只能完成从点到点的旅行8、旅游市场细分标准中,经常采用的细分市场的方法是( )A、旅游市场的规模 B.人口地理分布C.人口特点D.旅游心理9、随着生态旅游的兴起和环保意识的觉醒,未来旅游的热点“3N”旅游替代了曾经的“3S”旅游。
“3N”指( )A、Nature、Nostalgia、NirvanaB、Nature、Nirvana、NaiveC.、Nostalgia、Nirvana、NeedD.、Nature、Nostalgia,Naive10、党的十九大再一次把__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江县职业中专2016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旅游概论注意:请将所有题目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第7、8页)一、填空1、旅游活动的主体是,它可以定义为,通过游览、消遣等活动,以获得为主要目的的人。
2、旅游者的社会条件,一指和;二指。
3、是推动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心理因素。
4、按旅游的目的划分,可把旅游者划分为、和。
5、旅游是人类超出、具有享受性的一种行为,是超越、超越时空的意志的体现。
6、对旅游活动具有决定意义,它将决定旅游者到何处去旅游,以及逗留时间长短和消费水平的高低。
7、主题公园是传统的和的有机结合,并集休闲、游乐、、购物乃至住宿等于一体的多功能的旅游服务和游乐场所。
8、主题公园的典型代表是1954年始建于美国洛杉矶的“”,1983年在日本建成的迪斯尼乐园是美国式主题公园对世界的辐射和影响的象征。
2005年9月12日,第五个迪斯尼乐园在开幕。
9、主题公园的特殊魅力在于,它既有丰富而深刻的,又有多重适应性和的观赏、娱乐设施以及雅俗共赏的。
10、1992年6月,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并通过了“”,标志着21世纪的世界将跨进“,,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
11、旅游设施包括和。
12、旅游业实际上是由和各种专业人才构成的服务体系。
13、旅游业就是沟通和之间的桥梁和媒介。
14、旅游业的依托是旅游资源,其条件是,其特征是。
二、单选1、闲暇时间是指A、时间B、可支配的时间C、可自由支配时间D、非自由支配时间2、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的宝塔因管理不善而倒塌,属于__________A、自然破坏B、人为破坏C、人文破坏D、人为通过自然破坏3、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选择具有垄断性从而具有不可替代性的资源来开发。
这说明了旅游资源开发中的A、特色原则B、经济原则C、市场原则D、保护原则4、在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中,要适销对路,如在香港的迪斯尼,米奇常常以唐装亮相,而在东京的米奇有时着和服示人。
这说明旅游资源开发的A、特色原则B、经济原则C、市场原则D、保护原则5、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的宝塔因管理不善而倒塌,属于A、破环B、人文破坏C、人为破坏D、人为通过自然破坏6、我国,现在主题公园兴起的标志是A、世界之窗B、中华民俗村C、锦绣中华D、迪斯尼乐园7、实现旅游活动所需的两个客观条件是()。
A可支配收入、可自由支配收入 B可自由支配收入、闲暇时间C闲暇时间、非工作时间 D 生理因素、家庭状况8、闲暇时间中的( )往往是家庭外出作短期旅游度假的高峰时间。
A.带薪假期B.每日闲暇C.每周闲暇D.公共假日9、不属闲暇时间是()。
A 看电视时间B 自学外语时间C 上下班时间D 郊游时间10、罗马会议定义以()为标准将游客划分为旅游者和游览者。
A访问目的 B旅途长短 C出行次数 D停留时间11、除了为获得报酬的职业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不是常住的国家去访问的任何人称为_____________A 旅游者B 游客C 当日游客D 游览者12、一般发达国家的居民消费结构中,用于劳务消费已占到个人消费支出的_____________左右。
A 20%B 30%C 40%D 50%13、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首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A 吸引性B 可进入性C 价值性D 变化性14、以下属旅游基础设施的是_____________A 桥梁B 饭店C 餐厅D 旅游班机15、旅游者的个人条件中,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A 社会富裕了,那么每家每户都有钱出去旅游B 闲暇时间是指每天都有较短的闲暇时间C 经济条件、闲暇时间是形成旅游者的唯一条件D 旅游动机产生于旅游的需求16、沟通旅游者和旅游资源之间的桥梁是_____________A 旅游业B 旅游市场C 旅行社D 旅游交通工具17、一个国家民族的语言、宗教信仰、民族风情、生活习惯属于A自然旅游资源 B人文旅游资源 C潜在的旅游资源 D现实的旅游资源18、旅游是人类生活需求层次提高的表现,它能满足人类生活的_______A 生活需要B 享受需要C 发展需要D 享受和发展需要19、旅游业的软件“核心”是_____________A 管理水平B 服务水平C 旅游人才D 旅游教育20、旅游市场极易受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影响,从而导致旅游需求的波动,这是旅游业的___________A 依赖性B 带动性C 敏感性D 涉外性21、按国际惯例,旅游业直接就业者与间接就业者的比例为___________A 1:1B 1:2C 1:5D 1:922、当日游客的概念是1991年6月在加拿大的___________上提出的。
A 国际联盟专家统计委员会B 联合国旅行和旅游会议C 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合会D 世界旅游组织旅游统计国际大会23、五大连池火山岩溶是哪一类地文旅游资源_____________A综合自然旅游地 B沉积与构造 C地质地貌过程形迹 D自然变动遗迹24、全世界从业人员中每___________人中就有一人从事旅游业。
A 10B 9C 8D 725、以下__________旅游景观能实现“一步跨进历史,一天畅游中国”,“你给我一天时间,我给你一个世界。
”A、自然保护区B、游乐园C、主题公园D、风景名胜区三、多选1、下列属自然旅游资源的有___________A 流泉飞瀑B 奇石异洞C 阳光海滩D 风味佳肴2、旅游业经营管理的三大要素是___________A 旅游资源B 旅游市场C 旅游设施D 旅游服务3、旅游资源的特点有___________A 吸引性B 变化性C 广泛性D 垄断性4、旅游业三大支柱是___________A 旅行社B 旅游交通C 旅游饭店D 旅游景区5、旅游媒介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能为旅游活动提供各种服务的整个体系。
A 旅游资源B 旅游设施C 各种专业人才D 旅游业6、1963年的罗马举行的联合国旅行和旅游会议上,提出了“游客”这个概念,并规定游客包括___________A 旅游者B 旅行者C 游览者D 观光者7、我国深圳市为了弥补旅游资源的不足,相继开发了三大人文景观,即A锦绣中华微缩景观 B中国民俗文化村 C世界花园 D世界之窗8、下列属旅游服务设施范畴的有___________A 景区供水供电系统B 宾馆饭店C 旅游车船D 机场码头9、旅游者的个人条件包括___________A社会富裕和社会闲暇 B有钱有闲 C有旅游动机 D身体健康10、旅游者按目的划分的事务旅游者包括___________A商务旅游者 B会议旅游者 C 宗教旅游者 D 购物旅游者11、人文旅游资源包括的非物质内容是指___________A 语言B 宗教信仰C 民族风采D 生活习惯12、以下属于历史遗存的是___________A 都江堰B 长城C 秦陵D 三峡电站13、社会消费主要有__________的预支等。
A、健康人寿保险B、老年退休金C、失业补贴D、衣食住行开支14、美国著名旅游学家罗伯特·W·麦金托什认为旅游动机主要有__________的动机等几种类型。
A、身体方面B、文化方面C、社交方面D、地位和声望方面15、旅游资源的灵魂是__________。
A、吸引性B、可进入性C、特色D、市场16、对人文景观主要是文物古迹的的破坏,主要有__________三种类型。
A、自然性的破坏B、人为的破坏C、人为通过自然的破坏D、乱砍森林而造成的破坏17、现代意义的闲暇时间包括__________A、每日空闲B、周末闲暇C、带薪休假D、病假休养18、一个国家旅游业发展成功的标志是__________的统一。
A、经济效益B、社会效益C、生态效益 D环境效益19、以下属于旅游商品的有__________A、北京烤鸭B、西湖龙井茶C、景德镇瓷器D、同仁堂20、如今国外已将________列为可与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同等重要的另类“资源”。
A、语言B、优质服务C、旅游地居民的热情友好态度D、宗教信仰四、简答1、请问旅游者、旅行者和游览者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2、一个人要成为旅游者有哪些条件3、如何理解旅游资源的季节性4、旅游资源的含义有哪些5、旅游资源的特点有哪些6、人文旅游资源的破环具体表现为几种7、旅游三要素8、旅游业的特点。
答题卡姓名得分一、填空题:(每空分,共16分)1. 2.3. 4.5. 6.7. 8.9. 10.11. 12.13. 14.二、单选(每题1分,共25分)三、多选(每题分,共30分)四、简答(共29分)1、请问旅游者、旅行者和游览者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3’2、一个人要成为旅游者有哪些条件4’3、如何理解旅游资源的季节性3’4、旅游资源的含义有哪些4’5、旅游资源的特点有哪些4’6、人文旅游资源的破环具体表现为几种3’7、旅游三要素3’8、旅游业的特点。
5’一、填空1.旅游者;暂时离开常住地;精神上愉快感受2.社会富裕,社会闲暇;人们的旅游权利3.旅游动机4.观光旅游者,度假旅游者,事务旅游者5.生存需要,自我6.开支节余7.城镇公园,游乐园;餐饮8.迪士尼乐园,东京,中国香港9.文化内涵,主动参与性,旅游文化形式10.《二十一世纪议程》,保护环境,崇尚自然11.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设施12.旅游设施13.旅游者,旅游资源14.旅游设施,出售劳务二、单选(每题1分,共25分)三、多选(每题分,共30分)1、请问旅游者、旅行者和游览者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答:(1)从目的来看,旅游者和游览者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非功利的,即以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为主要目的;而旅行者的目的,既可以是功利的,也可以是非功利的,目的也十分广泛,可以是求学、谋生,也可以是游乐。
(2)从是否离开常住地来看,旅游者和旅行者是一致的。
旅游者首先是旅行者,需要暂时离开常住地;而游览者的游览活动既可以在常住地进行,也可以在异地进行。
(3)旅游者首先是一名旅行者,但旅游者又不同于一般的旅行者,他的目的是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在这点上与游览者一致。
2、一个人要成为旅游者有哪些条件答:社会条件和个人条件。
社会条件包括社会富裕和社会闲暇还有人们的旅游权利;个人条件是指有钱、有闲、有旅游动机和身体条件。
3、如何理解旅游资源的季节性所谓季节性,是指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价值的发挥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由于具体的旅游资源总是分布在地球的不同角落,处在不同的地球位置上,这就必要要受到诸如地理、气候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因而,只有在一定季节或时间里,才具有旅游吸引力。
以自然风光为主的旅游资源,其季节性更为显著。
4、旅游资源的含义有哪些答:吸引性、可进入性、价值性、变化性5、旅游资源的特点有哪些答:吸引性、变化性、垄断性、季节性6、人文旅游资源的破环具体表现为几种答:自然性的破坏,人为的破坏,人为但通过自然而形成的破坏7、旅游三要素答: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8、旅游业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