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_图像分割与边缘检测

合集下载

图像处理中的边缘检测与图像分割算法比较

图像处理中的边缘检测与图像分割算法比较

图像处理中的边缘检测与图像分割算法比较边缘检测是图像处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在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图像分析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边缘检测的目标是找到图像中物体的边缘或轮廓,以便进行进一步分析和处理。

在图像分割任务中,边缘检测被广泛应用于提取感兴趣区域(ROI)或分离图像中的不同对象。

图像边缘检测的经典算法有很多,包括Canny算子、Sobel算子、Laplacian算子等。

这些算法在边缘检测中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场景。

Canny算子是一种非常经典的边缘检测算法,它可以检测出图像中的所有边缘,并对其进行细化和连接。

Canny算子有三个主要步骤:首先进行高斯滤波平滑图像,以减少噪声的影响;然后计算图像的梯度,找出梯度幅值和方向;最后利用非极大值抑制和双阈值技术来检测真正的边界。

Canny算子在边缘检测中通常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具有较低的错误率和较高的定位精度。

Sobel算子是一种基于图像梯度的边缘检测算法,它通过计算图像中每个像素的梯度来判断是否为边缘。

Sobel算子通过计算图像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一阶导数近似值,分别得到水平和垂直边缘的强度。

然后将水平和垂直边缘强度进行组合,即可得到最终的边缘结果。

Sobel算子简单高效,适用于对边缘的粗略检测。

Laplacian算子是一种基于图像二阶导数的边缘检测算法,它可以检测出图像中的突变区域,包括边缘和纹理。

Laplacian算子通过计算图像的二阶导数来检测边缘,然后根据导数的正负来判断边缘的方向。

Laplacian算子对噪声比较敏感,因此在使用之前通常需要对图像进行平滑处理。

除了传统的边缘检测算法,还有一些基于深度学习的边缘检测方法被提出。

这类算法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来学习边缘的特征表示,从而实现边缘检测。

相比传统算法,基于深度学习的边缘检测方法可以自动学习更复杂和抽象的边缘特征,具有更好的性能和泛化能力。

在图像分割任务中,边缘检测作为预处理步骤常常被用于分割感兴趣的物体或区域。

图像分割方法

图像分割方法

图像分割方法图像分割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旨在将图像分成具有语义信息的区域。

图像分割在许多应用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医学图像分析、自动驾驶、图像检索等。

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有多种图像分割方法被提出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图像分割方法,并对它们的原理和特点进行简要的分析。

1. 阈值分割。

阈值分割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图像分割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将图像的灰度值按照设定的阈值进行划分,从而将图像分成不同的区域。

对于灰度图像,可以根据像素的灰度值与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将像素分为目标和背景两类。

阈值分割方法简单易行,但对光照变化和噪声敏感,对于复杂背景和多目标分割效果有限。

2. 边缘检测分割。

边缘检测分割是一种基于图像边缘信息的分割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利用图像中目标与背景之间的边缘信息进行分割。

常用的边缘检测算子有Sobel、Prewitt、Canny等。

通过检测图像中的边缘信息,可以将图像分成具有明显边界的区域。

边缘检测分割方法对光照变化和噪声具有一定的鲁棒性,但在边缘连接处容易出现断裂和断点。

3. 区域生长分割。

区域生长分割是一种基于像素生长的分割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从种子点开始,根据一定的生长准则逐步将与种子点相邻且满足条件的像素加入到同一区域中,直到满足停止准则为止。

区域生长分割方法适用于具有明显区域特征的图像,对于光照变化和噪声具有一定的鲁棒性,但对于种子点的选择和生长准则的确定比较敏感。

4. 基于深度学习的分割方法。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分割方法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深度学习模型如FCN、U-Net等在图像分割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这些方法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对图像进行端到端的学习,能够有效地提取图像的语义信息,对于复杂背景和多目标分割效果较好。

总结。

图像分割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重要问题,有许多方法可以用来实现图像分割。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局限性。

医学图像处理中的边缘检测与分割算法

医学图像处理中的边缘检测与分割算法

医学图像处理中的边缘检测与分割算法边缘检测与分割是医学图像处理中的重要部分,被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医学影像分析和手术辅助等领域。

边缘检测算法用于提取图像中的边缘信息,而分割算法则可以将图像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有助于医生对图像进行进一步分析和诊断。

一、边缘检测算法在医学图像处理中,常用的边缘检测算法包括基于梯度的方法、基于模型的方法和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

1. 基于梯度的方法基于梯度的边缘检测算法通过计算图像中像素点的梯度值来确定边缘位置。

常用的算法包括Sobel算子、Prewitt算子和Canny算子。

Sobel算子是一种常用的离散微分算子,通过在图像中对每个像素点应用Sobel算子矩阵,可以得到图像的x方向和y方向的梯度图像。

通过计算梯度幅值和方向,可以得到边缘的位置和方向。

Prewitt算子与Sobel算子类似,也是一种基于梯度的边缘检测算子。

它通过将图像中的每个像素点与Prewitt算子矩阵进行卷积运算,得到图像的x方向和y方向的梯度图像。

进一步计算梯度幅值和方向,可以确定边缘的位置和方向。

Canny算子是一种经典的边缘检测算法,它采用多步骤的方法来检测边缘。

首先,对图像进行高斯滤波来减少噪声。

然后,计算图像的梯度幅值和方向,进一步剔除非最大值的梯度。

最后,通过设置双阈值来确定真正的边缘。

2. 基于模型的方法基于模型的边缘检测算法借助数学模型来描述边缘的形状和特征。

常用的算法包括基于边缘模型的Snake算法和基于边缘模型的Active Contour算法。

Snake算法(也称为活动轮廓模型)是一种基于曲线的边缘检测算法。

它通过将一条初始曲线沿着图像中的边缘移动,使得曲线更好地贴合真实边缘。

Snake算法考虑了边缘的连续性、平滑性和能量最小化,可以获得较为准确的边缘。

Active Contour算法是Snake算法的进一步发展,引入了图像能量函数。

通过最小化能量函数,可以得到最佳的边缘位置。

Active Contour算法可以自动调整曲线的形状和位置,适应复杂的图像边缘。

数字图像处理图像分割

数字图像处理图像分割

如果检测结果小于给定的阈值,就把两个区域合并。
5.3 区域分割
2 分裂合并法 实际中常先把图像分成任意大小且不重叠的区域,然后再
合并或分裂这些区域以满足分割的要求,即分裂合并法.一致 性测度可以选择基于灰度统计特征(如同质区域中的方差),假
设阈值为T ,则算法步骤为: ① 对于任一Ri,如果 V (Ri ) T ,则将其分裂成互不重叠的四
3 影响因素
多特征阈值分割
a 灰度及平均灰度(3×3区)二维直方图
--若集中于对角线区则表示灰度均匀 平均灰度
区。
边界
--若远离对角线者(灰度与平均灰度 不同)是区域边界。
背景
(近对角线构成直方图有明显峰值及阈 值,远离对角线者可用灰度平均值作为 阈值,用于区分两个区)。
目标 边界
灰度
3 影响因素 多特征阈值分割 b 灰度与灰度梯度图
5.4 Hough变换
Hough变换是一种检测、定位直线和解析曲线的有效 方法。它是把二值图变换到Hough参数空间,在参数空间 用极值点的检测来完成目标的检测。下面以直线检测为例, 说明Hough变换的原理。
域,直到区域不能进一步扩张; Step4:返回到步骤1,继续扫描直到所有像素都有归属,则结束整
个生长过程。
5.3 区域分割
1 区域生长法 区域生长法生长准则
基于区域灰度差方法
讨论:生长准则与欠分割或过分割现象
10477 10477 01555 20565 22564
11577 11577 11555 21555 22555
C1的平均值:1
m
ipi
iT 1 w1
(T )
1 w(T )
m
其中, ipi w00 w11 是整体图像的灰度平均值

《数字图像处理》复习重点总结(杂)

《数字图像处理》复习重点总结(杂)

出 //非几何变换:原图灰度为 f(x,y),g(x,y)=T[f(x,y)], 没有位置变化,灰度值变换 R=T(r),R,r∈(0~255)//
3 模板运算、应用(★):所谓模板就是一个系数矩阵(必须为奇数列);模板大小:经常是奇数;模板系
数: 矩阵的元素 w1 w2 w3 w4 w5 w6 w7 w8 w9。对于某图象的子图像:z1 z2 z3 z4 z5 z6 z7 z8 z9z5 的模板运
第三章:图像变换 1 图像变换、基本运算方法:加减法:C(x,y) = A(x,y) ±B(x,y) 乘法:C(x,y) = A(x,y) * B(x,y) //求反:g(x,y) = 255 - f(x,y) 异或:g(x,y) = f(x,y) ⊕ h(x,y) 或:g(x,y) = f(x,y) ∪ h(x,y)与:g(x,y) = f(x,y) ∩ h(x,y) //
腐蚀;定义:B • S =(B ⊕ S)⊗ S;结果:1)填充对象内细小空洞 2)连接邻近对象 3)在不明显改变面 积前提下,平滑对象的边缘
第六章:图像特征提取与识别 1 表示方法: ①链码,定义:1)链码是一种边界的编码表示法。2)用边界的方向作为编码依据。为简化边 界的描述。一般描述的是边界点集。②区域骨架 ,概念,反映什么特性骨架:中轴线。设:R 是一个区域,B 为 R 的边界点,对于 R 中的点 p,找 p 在 B 上“最近”的邻居。如果 p 有多于一个的邻居,称它属于 R 的中轴(骨架) 2 边界特性: ①形状数(★)形状数定义:最小差分链码。 要会算:差分链码,最小差分链码。 差分链
第五章:图像分割 1 图像分割的定义和五大特性 // 令集合 R 代表整个图像区域,对 R 的分割可看作将 R 分成 N 个满足一下五 个条件的非空子集(子区域)R1,R2…RN: ①完备性: i=1 到 N 对 Ri 求和=R②独立性(各子区互不重叠): i,j,i≠j,有 Ri∩Rj= ③单一性(同子区具有某些相同特性):对 i=1,2…N,有 P(Ri)=TRUE ④互斥性(不 同子区具有某些不同特性):对 i≠j,有 P(Ri∪Rj)=FALSE ⑤连通性(同子区像素具有连通性):对 i=1,2,...,N, Ri 是连通的区域 // 对图像的划分满足以上定义,则 Ri(i-1,2,3…n)就称为 R 的分割。 // 2 边缘检测:(★)边缘连接,模板运算的概念,和锐化模板有区别,Huff 变换。// 基于边缘检测的霍夫变换 的原理:把直线上点的坐标变换到过点的直线的系数域,通过利用共线和直线相交的关系,使直线的提取问题 转化为计数问题。 3 阈值分割:通过取灰度门限对图像像素进行分类,该方法基于:(1)同一分割区域内由灰度值相近的像素 点组成;(2)目标物和背景、不同目标物之间的灰度值有明显差异,可通过取门限区分。 // 4 区域生长(★):// 根据所用邻域方式和相似性准则的不同,区域生长法可以分为简单生长(像素+像素)、 质心生长法(区域+像素)和混合生长法(区域+区域)//①简单生长法:按时限确定的相似性准则,生长点 (种子点为第一生长点)接收(合并)其邻域(比如 4 邻域)的像素点,该区域生长。接收后的像素点成为 成长点,其值取种子点的值。重复该过程,直到不能生长为止,到此该区域生成。简单生长法的相似性准则为: |f(m,n)-f(s,t)|<T1, 其中 f(s,t)为种子(s,t)处的灰度值,f(m,n)为(s,t)邻域点(m,n)的灰度值,T1 为相似门限。F(s,t) 始终取种子点的值,因此这种方法对种子点的依赖性强 // ②质心生长法:相似性准则变为:|f(m,n)-f(s,t)|<T2, 这里的 f(s,t)(带上划线)是已生长区域内所有像素(所有生长点)的灰度平均值。即用已生成区域的像素灰度 均值(类似质心)作为基准,这样就可以客服简单生长法中过分依赖种子点的缺陷。 // √5 数学形态学方法: 1) 腐蚀:定义:E = B ⊗ S = { x,y | Sxy⊆ B};结果:使二值图像减小一圈;算法:·用 3x3 的结构元素,扫描 图像的每一个像素;·用结构元素与其覆盖的二值图像做“与”操作;·如果都为 1,结果图像该像素为 1。否则 为 0。2)膨胀:定义:E = B ⊕ S = { x,y | Sxy∩B ≠Ф};结果:使二值图像扩大一圈;算法:·用 3x3 的结构 元素,扫描图像的每一个像素;·用结构元素与其覆盖的二值图像做“与”操作; ·如果都为 0,结果图像该像素 为 0。否则为 1。3)开运算:思路:先腐蚀,再膨胀;定义:B o S = (B ⊗ S)⊕ S;结果:1)消除细小对 象 2)在细小粘连处分离对象 3)在不改变形状的前提下,平滑对象的边缘。4)闭运算:思路:先膨胀、再

图像处理中的边缘检测和图像分割

图像处理中的边缘检测和图像分割

图像处理中的边缘检测和图像分割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图像处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

其中,边缘检测和图像分割是两个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边缘检测和图像分割的基本概念入手,详细介绍它们的原理和应用。

一、边缘检测1、基本概念边缘是指图像中亮度、颜色等性质发生突然变化的地方。

边缘检测就是在图像中寻找这些突然变化的地方,并将它们标记出来。

在实际应用中,边缘检测可以用于目标跟踪、物体检测等方面。

2、常见方法常见的边缘检测算法有Canny、Sobel、Laplacian等。

其中,Canny算法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边缘检测算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计算图像中每个像素点的梯度值和方向,来判断该点是否为边缘。

Sobel算法则是利用了图像卷积的思想,先对图像进行卷积操作,再计算得到每个像素点的梯度值。

Laplacian算法则是通过计算图像中每个像素点的二阶导数,来寻找亮度突变的地方。

3、应用场景边缘检测常用于在图像中寻找物体的轮廓线,或者分离图像中的前景和背景等方面。

例如在计算机视觉中的人脸识别中,边缘检测可以用于提取人脸的轮廓线,以便于后续的特征提取和匹配。

二、图像分割1、基本概念图像分割是把图像中的像素点分成不同的区域,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图像。

分割的结果通常是一个二值图像,其中每个像素点被标记为前景或者背景。

在实际应用中,图像分割可以用于目标检测、图像识别等方面。

2、常见方法常见的图像分割算法有阈值分割、聚类分割、边缘分割等。

其中,阈值分割是一种较为简单且常用的分割算法,其原理是为图像中每个像素点设置一个阈值,大于阈值的像素点被标记为前景,小于阈值的则为背景。

聚类分割算法则是通过对图像中像素点进行聚类操作,来划分不同的区域。

边缘分割则是利用边缘检测的结果,将图像分成前景和背景两个部分。

3、应用场景图像分割可以应用于诸如目标检测、图像识别、医学图像分析等方面。

例如在医学图像分析中,图像分割可以用于将CT或MRI图像中的组织分割成肝、肿瘤等不同的部分,以便于医生更好地进行预测和治疗决策。

基于最大方差法的图像分割与边缘检测

基于最大方差法的图像分割与边缘检测
z= / t i o l 斗 z 2 f 4 1
g c ,
二 : ; ; ;

G ㈣= ( 孚_ 2 ] e X p ( 一 等]
c s
f i 。 ∑ i = 0 昔 ,
( \ 2 ) ,
以 及
l . 置 0 十 I 。

整 幅 图 的 平 均 灰 度 , l = ∑ ( × 上 )1 l
X方向算子 Y 方 向算子 ( 2 ) L O G算子 。拉普拉斯高斯( L O G ) 算法是一种二 阶边缘检测方 法 。主要是对像素灰度进行二 阶求导 , 将二 阶导数为零 的点认 为是 实际上单靠视觉观察图像直方 图的峰谷来 对图像进行分割 , 特 检测 出来的边缘点。其原理为 , 灰 度缓变形成的边缘经过微分算子 别是 当直方 图中没有 明显的波谷 出现 时 , 此种分割并不能得到较好 形成一个单 峰函数 , 峰值的位置就是边缘 点 ; 然后对 峰值 函数 进行 的分割效果 。为 了解决这个 问题 , 本文主要采用最大方差法对显微 求导 , 这样峰值处的导数值为 0 , 而峰值两侧 的符号应该 是相反 的。 图像 进行 门限 的 自动选择 , 实验表 明 , 该方 法计算 量小 , 实 时性较 所 以通过检测过零点 即可将图像的边缘提取 出来 。 强, 分割精度较大 , 在对 显微 图像分割 中是非常有效 的分割方法。 设 L O G算 子的表达式为 灰度直方图中两波峰区域间的阈值为 t ,则被 t 分离后 的区域 1 、 区 域 2在图像 中占的 比例分别为 : ( 3 )C a n n y算子。C a n n y 边缘 检侧是利用高斯 函数 的一阶微分 , 在边缘 检测 和噪声抑制之间找到一个 比较好的平衡 , 是一种 比较新 1 。 G — l 的边缘检测 算子 , C nn a y算子实 际上是用若 干方 向的模板 分别对 图像进行卷积 , 再取最可能 的方 向。 设 图像 x , v ) 维高斯 函数 1 H 1

图像分割与边缘检测技术试卷

图像分割与边缘检测技术试卷

图像分割与边缘检测技术试卷(答案见尾页)一、选择题1. 图像分割中常用的算法有哪些?A. 边缘检测B. 阈值分割C. 区域生长D. 分水岭算法2. 边缘检测在图像分割中的重要性是什么?A. 提高分割的准确性B. 减少计算量C. 增强特征描述能力D. 有助于后续处理3. 阈值分割中常用的阈值选取方法有哪些?A. 自适应阈值B. 平均峰值阈值C. 多次扫描阈值D. 导数阈值4. 区域生长算法中,种子点的选择对结果有很大影响,以下哪些因素可以作为种子点的选取依据?A. 阈值相近的区域B. 算法性能C. 灰度分布D. 特征一致性5. 分水岭算法在解决图像分割问题时可能出现的缺陷是?A. 噪声敏感B. 阈值选取敏感C. 可能产生过分割D. 计算复杂度高6. 以下哪些技术可以用于边缘检测?A. 梯度下降法B. 高斯滤波C. Canny算法D. Laplacian算子7. 边缘检测算法的性能评价指标有哪些?A. 错误率B. 速度C. 精确率D. 可靠性8. 在图像分割中,以下哪些技术可以增强特征的描述能力?A. 阈值分割B. 区域生长C. 分水岭算法D. Canny算法9. 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于图像分割的质量评估?A. 交叉熵损失函数B. 信息熵C. 区域一致性指数D. 直方图比较10. 在边缘检测中,以下哪些参数可以影响检测效果?A. 核心函数B. 椭圆度C. 角度D. 半径11. 图像分割中常用的算法有哪些?A. 阈值分割B. 区域生长C. 分水岭算法D. K-means聚类12. 边缘检测在图像处理中的重要性是什么?A. 增强图像细节B. 提高特征提取准确性C. 准确跟踪物体运动D. 分割出独立的图像块13. 以下哪种方法可以用来测量图像的相似度?A. 相关系数B. 距离度量C. 阈值化指数D. 图像梯度14. 在进行图像分割时,如何选择合适的阈值?A. 通过直方图分析B. 使用Otsu方法C. 观察图像中目标的形状和边缘D. 以上都是15. 以下哪种技术可以用于测量图像中的运动速度?A.光流法B.相位一致性C. Hough变换D. 扩散张量成像16. 在边缘检测中,哪些参数需要调整以获得最佳效果?A. 半径B. 梯度大小C. 角度D. 核心大小17. 图像分割中常用的图像格式有哪些?A. 二值图像B. 8位灰度图像C. RGB图像D. 矢量图像18. 在边缘检测中,锐化技术的作用是什么?A. 增强边缘清晰度B. 噪声减少C. 图像平滑D. 提高对比度19. 如何评估图像分割的质量?A. 通过计算分割区域与真实区域的误差B. 通过计算分割区域的熵C. 通过计算分割区域的均值D. 通过计算分割区域的相似度20. 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选择合适的图像处理技术?A. 根据图像类型和场景B. 根据处理时间和资源C. 根据实验结果和反馈D. A和B和C21. 图像分割中常用的算法有哪些?A. 边缘检测B. 阈值分割C. 区域生长D. 分水岭算法22. 边缘检测在图像分割中的重要性是什么?A. 提高分割精度B. 增强图像对比度C. 有助于特征提取D. 减少计算量23. 阈值分割中常用的阈值方法有哪几种?A. 自适应阈值B. 阈值分割C. Otsu方法D. K-means聚类24. 区域生长算法在图像分割中的基本步骤是什么?A. 初始化种子点B. 归类邻近像素C. 更新区域D. 迭代优化25. 分水岭算法在图像分割中的特点是什么?A. 基于梯度的算法B. 适用于噪声图像C. 容易产生过分割D. 计算复杂度较低26. 以下哪种图像处理技术可以用于边缘检测?A. 梯度下降法B. 高斯滤波C. Canny边缘检测器D. 图像金字塔27. 在边缘检测中,哪一种方法可以更好地抑制噪声?A. 高斯平滑滤波B. 中值滤波C. 均值滤波D. 双边滤波28. 在图像分割中,哪种算法可以有效地处理复杂的图像场景?A. 分水岭算法B. K-means聚类C. 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D. 阈值分割29. 边缘检测中,哪一种方法可以准确地检测出弱边缘?A. Canny边缘检测器B. Soble算子C. Canny边缘检测器D. Laplacian算子30. 在图像分割中,哪种技术可以有效地保留图像的细节和纹理信息?A. 边缘检测B. 阈值分割C. 区域生长D. 图像金字塔31. 图像分割中常用的算法有哪些?A. 边缘检测B. 阈值分割C. 区域生长D. 分水岭算法32. 边缘检测在图像分割中的重要性是什么?A. 提高分割的准确性B. 增强图像的视觉效果C. 有助于目标识别和跟踪D. 减少计算复杂度33. 阈值分割中常用的阈值方法有哪几种?A. 自适应阈值B. 整数阈值C. 非线性阈值D. 自动阈值34. 区域生长算法中,种子点的选择对最终结果有很大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 (k j ) (k j 1 ) (k j ) (k j 1 ) j (k j ) (k j 1 )
(5-4)
式中, ω(0)=0,μ(0)=0。
(5-5)
由此可得各类的类间方差为
2 (k1 , k 2 ,, k M 1 ) j ( j r ) 2
0 1 1 0 1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图5-5给出一个简单的例子。此例的相似性准则是邻近点的灰度级与物体的平均灰度级的差小于2。图 中被接受的点和起始点均用下划线标出, 其中(a)图是输入图像;(b)图是第一步接受的邻近点; (c)图 是第二步接受的邻近点; (d)图是从6开始生成的结果。
5 5 2 1 4 5 2 4 4 5 1
4
4
2
5
4
2
5
(a)
(b)
图5-6 布莱斯和芬尼玛分割方法
5.2 边 缘 检 测
在Marr的视觉计算理论框架中,抽取二维图像上的边缘、 角 点、纹理等基本特征,是整个系统框架中的第一步。这些特征所
组成的图称为基元图。Yuille等指出, 在不同“尺度”意义下的
的反射系数不同, 使B边缘线的两侧灰度有明显不同。
(3)C类边缘线。C类边缘线是物体与背景的分界线。如图中
圆柱上有两条C类边缘线,这类边缘线一般称为外轮廓线。在C 类边缘点上,三维物体表面的法线方向是连续的,出现边缘点是 由于从一定视角看物体时,C类边界点是物体与背景的交界处。 由于物体与背景在光照条件与材料反射系数等方面差异很大,
3
3
3
3
80/16=5
8-5<2
7-5<2
6-5<2
图5-5 区域生长示例
当生成任意物体时,接收准则可以结构为基础, 而不是以 灰度级或对比度为基础。为了把候选的小群点包含在物体中, 可以检测这些小群点,而不是检测单个点, 如果它们的结构与 物体的结构足够相似时就接受它们。
区域生长法 基本思想:将具有相似性质的像素集合起来构成区 域; 步骤:1. 先对要分割的区域找一个种子像素生长的 起点; 2. 将种子像素的邻域中具有相同和相似性质 的像素合并到种子的区域中,赋予一个标志 L; 3. 将新像素当作新的种子像素继续进行上面 的过程,生成一个区域; 需解决3个问题:1. 种子,选择很重要; 2. 准则,相同和相似准则; 3. 停止条件,不能无限循环.
边缘点,在一定条件下包含了原图像的全部信息。图5-7画出了 一幅图像中的边缘点,仅仅根据这些边缘点,就能识别出三维物 体, 可见边缘点确实包含了图像中的大量信息。
空间曲面上的 不连续点
A
不同材料或相同材料 不同颜色产生的
C
C
C类边缘线 是物体与背 景的分界线
C′ B D
A C′
C′
D是阴 影引起 的边缘
Ni (k ) i 0 N
K
(5-2)
1阶矩:
(k )
i Ni N i 0
K
(5-3)
当K=L-1时,ω(L-1)=1;μ(L-1)=μT,μT称为图像的平均灰度。
设有M-1个阈值:0≤k1<k2<…<KM-1≤L-1。
将图像分割成M个灰度值的类Cj(Cj∈[kj-1+1, …, kj]; j=1, 2, …, M ; k0=0, kM=L),则各 类Cj的发生概率ωj和平均值μj为
位于S的(2i+1, 2j+1)点上。G中的点与S中的点相对应,其中每一下标都是奇数, 其余
的点用来代表区域的边界。以这种形式表现的区域,产生一种寻找最大连接区域的方 法。G中的点与它上边和右边的点相比较,灰度级相同就合并,灰度级不同就插入边 界线。把图像中的每个点都处理过之后,整个图像就被分割成区域。在这个例子中, 由于采用了4连通等价关系,因此,由图可见,在对角线方向上的等灰度级产生了隔开 的区域。
j 1
即分割成2类,则可用上述方法求出二值化的阈值。
M
(5-6)
将使上式的σ2值为最大的阈值组(k1, k2, …, kM-1), 作为M值化的最佳阈值组。若取M为2,
3. p尾法确定阈值 p尾法仅适用于事先已知目标所占全图像百分比的场合。若 一幅图像由亮背景和黑目标组成,已知目标占图像的(100-p) %面积,则使得至少(100-p)%的像素阈值化后匹配为目标的 最高灰度, 将选作用于二值化处理的阈值。
p(k, l)。也就是说,如果p(i, j)=p(k, l), 就说明p(i, j)与p(k, l)等价。任何在点的格子上 的等价关系又可划分为等价类。例如,p(i, j)的取值范围为0到63,就可以产生64个等 价类的模板。如果关系满足, 它的值等于1,否则为0。
模板的图像是两两不相交的,那么64个模板就会充满整个格子。这些等价的类 又可进一步分为最大连接的子集(连接分量)。连接性可以用点(i , j)的邻点来定义, 如4连通邻点、8连通邻点等等。假如R是属于格子的子集,在R中存在一个点序列, 第一个点是p1,最后一个点是p2,属于格子的子集R的两个点p1和p2是被连接起来的, 这样,相继的各点是4连接相邻的。通过这样的连接关系可以定义一个属于R的子集, 这个子集形成一个区域,在这个区域中,任何点都与R有关。利用等价模板可分成最
差异很大。如图5-3所示, 阈值过大, 会提取多余的部分; 而 阈值过小,又会丢失所需的部分(注意: 当前背景为黑色, 对象为白色时刚好相反)。因此,阈值的选取非常重要。 1. 双峰法: 图5-3(a)原始图像的直方图如图5-4所示。分析该直方图可 知, 该直方图具有双峰特性,图像中的目标(细胞)分布在较 暗的灰度级上形成一个波峰,图像中的背景分布在较亮的灰度 级上形成另一个波峰。此时,用其双峰之间的谷低处灰度值作
其二是区域生长法,将各像素划归到相应物体或区域;其三是区 域的像素聚类方法。在图像分割技术中, 最常用的是利用阈值 化处理进行的图像分割。
5.1.2 灰度阈值法分割 常用的图像分割方法是把图像灰度分成不同的等级, 然后 用设置灰度门限(阈值)的方法确定有意义的区域或分割物体
的边界。常用的阈值化处理就是图像的二值化处理, 即选择一
下图给出一个简单的例子。此例的相似性准则是区内任 一点与其邻近点的灰度级的差小于等于3。从最亮点8作为种 子开始生成,右图为结果。
0 1 f(x ,y ) 0 2 0
0 4 6 7 1 5 8 7 1 6 7 7 0 7 6 6 1 4 6 4
0 1 g ( x, y ) 0 2 0
2
2
被分割的两区域间方差最大时,被认为是两区域的最佳 分离状态:
Tm max 2 T B


B2
T
4.7.
2.最大方差阈值法
最大方差阈值法确定最佳阈值的准则, 是使进行阈值处理后分离的像素类之间的类间方差 最大。最大方差阈值只需计算直方图的0阶矩和1阶矩,是图像阈值化处理中常用的自动确定阈 值的方法。 设图像总像素数为N,灰度值为i的像素数为Ni,则至灰度级K的灰度分布的0阶矩及1阶矩分 别定义为 0阶矩:
为阈值T进行图像的阈值化处理,便可将目标和背景分割开来。
(a)
(b)
(c)
(d)
图5-3 不同阈值对阈值化结果的影响 (a) 原始图像; (b) 阈值T=91; (c) 阈值T=130; (d) 阈值T=43
图5-4 图5-3(a)所示图像的直方图
2.最大方差阈值法
当图像灰度直方图的形状有双峰但无明显低谷或双峰与低谷 都不明显时采用最大方差阈值法。 设T为分离两区域的阈值,经统 计可得被T分离后的区域1,2占整个 图像的面积比,以及整幅图像、区 域1,区域2的平灰均度如下: 区域1的像素个数占整个图像的面积比 T n 1 j j 0 n
为整幅图像的灰度级数
11 2 2
区域间的方差:
2 B 1 1 2 2 2
2
区域间的方差可写成: B 1 T 1 T 2 T 2 T 2
2 2 B 1 T 2 T 1 T 2 T 经整理区域间的方差可写成:
因此在C类边缘两侧, 图像的灰度也有很大差异。图中标以C′的
边缘,即是物体与背景的交界处, 也是物体上表面法线的不连 续处,但引起它两侧灰度跃变的原因是前者。
第五章 图像分割与边缘检测
5.1 图像分割
5.2 边缘检测
5.3 轮廓跟踪与提取
5.4 图像匹配
5.5 投影法与差影法
5.6 应用实例
5.1 图 像 分 割
5.1.1 概述 图像分割是将图像划分成若干个互不相交的小区域的过程, 小区域是某种意义下具有共同属性的像素的连通集合。如不同 目标物体所占的图像区域、 前景所占的图像区域等。连通是指 集合中任意两个点之间都存在着完全属于该集合的连通路径。 对于离散图像而言,连通有4连通和8连通之分,如图5-1所示。
nj/n
f
区域2像素个数占整个图像的面积比 L 1 n 2 j j T 1 n
整幅图像的平灰均度 f j
j 0
L 1
nj n nj n nj n
区域1的平灰均度 1
1
1
1
f
j 0
T
j
区域2的平灰均度 2
2
j T 1

L 1
fj
5.1.3 区域生长 分割的目的是把一幅图像划分成一些区域, 最直接的方法就 是把一幅图像分成满足某种判据的区域,也就是说, 把点组成区 域。为了实现分组, 首先要确定区域的数目, 其次要确定一个 区域与其他区域相区别的特征, 最后还要产生有意义分割的相似 性判据。
分割区域的一种方法叫区域生长或区域生成。假定区域的 数目以及在每个区域中单个点的位置已知,则从一个已知点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