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参考答案与解析

合集下载

2021年新闻专业模拟试卷与答案解析(17)

2021年新闻专业模拟试卷与答案解析(17)

2021年新闻专业模拟试卷与答案解析17一、单选题(共30题)1.电话调查的一个优点是()。

A:速度快,范围广,费用低B:调查对象有充裕的时间认真考虑,从容作答C:可以深入探讨,加深印象D:不使用问卷,不受给定问题的限制【答案】:A【解析】:2.首次阐明人们的逆反心理形成的主观原因的美国心理学家是()A:霍夫兰B:纳普C:布林D:阿什【答案】:C【解析】:3.调频广播的广播方式意味着广播发射机高频正弦载波的振荡频率受以下因素控制而变化()A:低频调制信号B:中频调制信号C:高频调制信号D:无频调制信号【解析】:4.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创建于()A:1936年B:1940年C:1945年D:1949年【答案】:B【解析】:149755.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第一张大型日报是()。

A:《救亡日报》B:《新华日报》C:《全民抗战》D:《观察日报》【答案】:B【解析】:6.在我国,广播、电视的属性()A:是舆论工具,不是信息产业B:是信息产业,不是舆论工具C:既是舆论工具,也是信息产业D:既不是舆论工具,也不是信息产业【解析】:7.在《学会写视角新闻》一文中对视角新闻进行了概念诠释的是()A:范长江B:范敬宜C:邹韬奋D:俞权城【答案】:D【解析】:8.最早提出“决定性瞬间”理论的是()A:玛格丽特·伯克·怀特B:尤金·史密斯C:阿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D: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答案】:D【解析】:9.下列广告形式全属于网络广告的是()A:横幅广告图标广告传单广告B:图标广告弹跳广告横幅广告C:首页广告邮件广告光源广告D:动态广告插页广告赞助广告【答案】:B10.1958年11月2日,北京电视台开始口播()A:《简明新闻》B:《专题报道》C:《专题新闻》D:《人物专访》【答案】:A【解析】:11.某人在组织公关部中主要负责评估组织的形象和公关工作的效果,以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

2018年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期末测试答案解析(17级)【范本模板】

2018年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期末测试答案解析(17级)【范本模板】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期末答案一、单选题1 完成大学专业的体系化建构,需要的途径是什么?A、记忆大量的知识点B、争取考试都得到高分C、多听从老师的安排D、按专业培养目标系统成长正确答案:D2 对于程序员而言,哪种类型会更有优势?A、NB、FC、SD、E、I正确答案:C3 兴趣的Holland理论与PTID理论的最大差异是什么?A、具有相交关系B、可以相互替换使用C、没有区别D、区分出的兴趣类别数量不同正确答案:D4 作为一名大学生,要提升个人的技能(S),需要做什么?A、在课堂上好好听课B、主动多实践以探索、磨炼自己C、多做一些兼职D、找到相关的辅导机构正确答案:B5 用兴趣定位适合的职业类别,I型适合以下哪种?A、机械操作B、科学研究C、创意设计D、管理正确答案:B6 一个人是否具备某种技能(Skill)的标志是什么?A、他人评价高B、考试成绩好C、能讲出相关的知识D、能做出相应的成果正确答案:D7 “具有说服力,擅长向人推销自己的产品或观点"是哪种类型?A、RB、EC、CD、S 正确答案:B8 学心理学专业的人只适合做心理咨询工作。

这是一种:A、积极的专业认同表现B、职业规划刻板印象C、积极正向的人生态度D、心理咨询是未来朝阳产业正确答案:B9 体系化的专业知识,如何表达才能证明?A、有说服人即可B、能够清晰、成体系讲给别人C、好成绩D、老师认可正确答案:B10 随时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各个国家逐个步入老龄化社会.因此:A、社会将产生劳动巨大不足的情况B、以老人为客户的产业是一个大趋势C、世界正在走向衰败D、这就是科技的消极后遗症正确答案:B11 拆解问题的目标是什么?A、让问题关键点突出B、让问题从描述变成待做事项C、把在问题化小D、所有问题都要拆解正确答案:B12 系统的、大视野框架下的生涯规划对人的作用,以下表述不对的是:A、会让人更加无助B、对现实更加投入C、助人定位更具发展性的目标D、有时会使人想得多做得少正确答案:A13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可以用Gati的模型定位个人职业决策短板,从而有针对性干预。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动物笑谈》同步练习(一)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动物笑谈》同步练习(一)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动物笑谈》同步练习(一)及答案17 动物笑谈一、积累运用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羞怯.( ) 小凫.( ) 麝.香( )驯.养( ) 禁锢.( ) 虐.待( )咒.骂( ) 匍匐..( )2.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早晨一放它出来,它总是迫不急待地来找我。

( )(2)小鸭子对母亲需索不体。

( )(3)我花了一笔数目可观的钱买下这只漂亮而温训的鸟。

( )(4)它总是窜得高高的,然后就绕着我们屋子前面的柠檬树有规则地打起转来。

( )3.解释下面的词语。

(1)蹒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怪诞不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相径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神采奕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大多数人一想起蜜蜂,都会想到它为人类奉献的蜂蜜、蜂胶、蜂王浆……________①世界上有数万种植物的繁育依靠蜜蜂授粉,而在人类所种植的农作物中,也有1000多种离不开蜜蜂。

②但这和蜜蜂对大自然做出的最大贡献——维持生物多样性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了。

③因为,蜜蜂是为植物授粉的一支生力军。

④爱因斯坦曾经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人类只能再活四年。

”A.①④②③B.③①④②C.④③②①D.②④③①5.动物的世界五彩斑斓,它们在我们尚未深知的家园里演绎着属于自己的精彩。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有幸去拜访它们,和它们成为朋友的。

阅读漫画,回答问题。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幅漫画的寓意。

(2)读了这幅漫画,你想对人类说些什么呢?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蟋蟀出世记法布尔①想看蟋蟀产卵的人,不必花一个钱做准备工作;他只要有点儿耐心就够了。

剑桥17test4 passage 1阅读解析

剑桥17test4 passage 1阅读解析

剑桥17test4 passage 1阅读解析
摘要:
1.文章主题介绍
2.剑桥17test4 Passage 1 内容概括
3.解题步骤与技巧
4.参考答案及解析
正文:
一、文章主题介绍
本文主要讨论了剑桥17test4 Passage 1的内容,通过分析文章结构、思路和重点,为读者提供解题技巧和参考答案。

二、剑桥17test4 Passage 1 内容概括
这篇文章讲述了……(此处简要概述文章内容,可包括文章的主题、论点、论据、结论等)。

三、解题步骤与技巧
1.题目分析:首先分析题目的类型,如事实细节题、推理判断题、主旨大意题等。

2.定位关键词:在文章中寻找与题目关键词相关的信息,快速定位到答案所在位置。

3.答案判断:根据题目要求,对比选项与文章内容,判断正确答案。

4.解题技巧:运用排除法、同义替换法等技巧,提高答题准确性。

四、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根据文章内容和题目要求,给出正确答案。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模拟试卷1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模拟试卷1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模拟试卷1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辨析题 3. 简答题 4. 材料分析题单项选择题1.晓玲性格内向,平时不敢同老师讲话,遇到疑难问题也没有勇气求教。

偶有一次,她向杨老师求教,杨老师耐心解答了问题,并对她的行为及时给予表扬。

经过多次这样的教学交往,晓玲学会了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

杨老师改变晓玲行为的方法属于( )。

A.强化法B.自控法C.脱敏法D.放松法正确答案:A解析:杨老师的做法属于强化法。

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某一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强化物则是一些刺激物,它们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

强化有正强化与负强化之分。

正强化是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奖励对他人的行为进行积极强化。

知识模块:中学生学习心理2.某学生违反校规校纪,受到一个处分,经过一段时间教育,发现该生表现越来越好,为了巩固其良好行为,学校撤销了处分,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叫( )。

A.消退B.抑制C.负强化D.正强化正确答案:C解析:负强化是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加良好行为反应在将来出现的概率。

撤销处分是一种摆脱厌恶刺激的做法。

知识模块:中学生学习心理3.儿童因有改正错误的行为表现,家长便撤销惩罚,取消了限制儿童看电视的禁令,这种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是( )。

A.正强化B.正弱化C.负强化D.负弱化正确答案:C解析:负强化是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加良好行为反应在将来出现的概率。

撤销惩罚属于负强化。

知识模块:中学生学习心理4.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

A.回避条件作用B.惩罚C.逃避条件作用D.消退正确答案:C解析: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这类条件作用称为“逃避条件作用”。

题干描述的行为符合“逃避条件作用”。

知识模块:中学生学习心理5.小伟为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在课堂上总扮鬼脸,老师和同学都不予理睬,于是他扮鬼脸的行为逐渐减少。

2023年春部编版七下历史: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同步训练(含答案解析)

2023年春部编版七下历史: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同步训练(含答案解析)

第17课明朝的灭亡同步训练1.中国传统文化充满智慧,下列哪些历史事件能够体现出图片中的智慧结论?()C.清军入关、开元盛世D.明朝的灭亡、贞观之治2.“同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十八日,农民军进占外城,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

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

”上诉材料反映的是()A.黄巾起义B.大泽乡起义C.李自成起义D.黄巢起义3.“同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

三月……十八日,进占外城。

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绕而死。

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

”材料反映的事件是A.隋末农民起义B.黄巢起义C.陈桥驿兵变D.李自成起义4.下列图片中①①①①对应的朝代分别是()A.秦、汉、唐、元B.唐、北宋、元、明C.唐、南宋、元、清D.唐、北宋、南宋、清5.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主席在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共进京赶考,不能成为历史上第二个李自成。

这是因为李自成曾经A.推翻了明王朝B.攻占北京却又被迫放弃北京C.攻占北京却又拱手让给清王朝D.建立大顺政权都城没有设在北京6.读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可以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①时期,封建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长安城成为国际性大都会①时期,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缔结和约,发展边境贸易,促进了民族交融①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丞相制度被废除①时期,郑和下西洋,开辟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线A.①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7.明末流行一首民谣:“朝求升,幕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

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这反映了()A.广大农民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B.李自成起义军推翻明朝C.各级官吏对民众进行百般盘剥D.明末民族矛盾异常尖锐8.清初名臣张廷玉《明史》:“盗贼之祸,历代恒有,至明末李自成、张献忠极矣。

”,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评价:“李自成始终是好的,老百姓都称赞他,因为他代表农民利益向地主阶级造反。

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公文知识模拟试卷17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公文知识模拟试卷17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公文知识)模拟试卷17(总分64, 做题时间90分钟)1. 单项选择题1.( )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SSS_SINGLE_SELA 公告B 通告C 通知D 通报分值: 2答案:D解析: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故本题答案选D。

2.函是法定文种之一,理解函的定义的关键是要准确理解( )的意义。

SSS_SINGLE_SELA 请求批示B 答复审批C 商洽D 不相隶属机关分值: 2答案:D解析: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级别相同但不相隶属)、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掌握函的适用范围最关键的是要掌握“不相隶属”。

故本题答案选D。

3.南昌市税务局向社会公布征收年度税款事项,用( )。

SSS_SINGLE_SELA 公示B 通知C 通告D 函分值: 2答案:C解析:通告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在南昌市范围内公布纳税事项。

用通告发文比较好。

故本题答案选C。

4.如果主送机关名称过多导致公文首页不能显示正文时,应当将主送机关名称移至( )。

SSS_SINGLE_SELA 版头B 正文C 附注D 版记分值: 2答案:D解析:根据《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规定,主送机关应编排于标题下空一行位置,居左顶格,回行时仍顶格,最后一个机关名称后标全角冒号。

如主送机关名称过多导致公文首页不能显示正文时,应当将主送机关名称移至版记。

故选D。

5.下列各项中,( )不符合公文的行文规则。

SSS_SINGLE_SELA 上行文主送一个上级机关,根据需要同时抄送相关上级机关、同级机关和下级机关B 请示应当一文一事C 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一个上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另一个上级机关D 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该下级机关的另一个上级机关分值: 2答案:A解析: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15条规定,上行文原则上主送一个上级机关,根据需要同时抄送相关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不抄送下级机关,故A项错误;请示应当一文一事,故B项正确: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一个上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另一个上级机关,故C项正确。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动物笑谈》同步练习(二)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动物笑谈》同步练习(二)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动物笑谈》同步练习(二)及答案17 动物笑谈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禁锢.(ɡù)咒.骂(zhòu)脚链.(liàn)B.温驯.(xùn)虐.待(nüè)嗔.怪(zhēn)C.匍匐.(fú)余晖.(huī)柠檬.(ménɡ)D.障碍.(ài)蹒跚.(shān)滑翔.(xiánɡ)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敛翼驯养羞怯迫不急待B.清晰铃铛恣势暗自得意C.探索恢复约束脸色煞白D.裤腰触动风筝怪诞不精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这时我的内心充满了对这位神采奕奕....的老人的仰慕之情。

B.因父母身体不好、家境困难,他只得恋恋不舍....地离开他心爱的课堂,辍学外出打工。

C.在这次考试中,王明的成绩比张刚的低3分,他们的成绩真是大相径庭....啊!D.她一心一意....为百姓谋福利,让百姓得实惠,百姓就乐意跟着她往小康的路上奔。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另一次我差点儿被送进疯人院里,这得怪我养的那只黄冠大鹦鹉“可可”了。

那年复活节前几天,我花了一笔数目可观的钱买下这只漂亮而温驯的鸟。

过了好几个礼拜,这个可怜的家伙才渐渐从它因长期被禁锢所受的精神虐待中恢复过来。

最初它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不受脚链的约束,可以随意行动;看到这只骄傲的大鸟坐在树枝上想飞却又不敢飞的模样,真叫人觉得可怜。

不过,最后等它克服了这种心理障碍后,它马上变得活泼而神采奕奕起来,并且对我恋恋不舍。

晚上我们通常把它关在屋里睡觉,早晨一放它出来,它总是迫不及待地来找我。

它聪明得很,不要多久,就知道在哪儿可以找到我了:首先它一定飞到我的卧房窗口,如果我不在里面,它便会去养鸭子的水塘里。

只要是我早上要做例行检查的地方,它都会一一找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台题意,不选、多选、错选均得0分)1.“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其中“大声“是指声音的()A.音色B.音调C.响度D.频率【知识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思路分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解答过程】解:在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这里的“大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故选:C。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了音调和响度、音色的区分,理解各自的含义和特点是正确判断的关键。

2.下列几个实例中描述正确的是()A.夏天,给饮料里加冰块来降温,是利用了冰块熔化放出热量的特点B.给发烧的病人身上擦酒精降温,是利用了酒精蒸发有致冷作用的特点C.冬天,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作介质,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小的属性D.高压锅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增大而降低的规律【知识考点】蒸发及其现象.【思路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熔化,熔化吸热;(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汽化吸热,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3)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4)液态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解答过程】解:A、给饮料里加冰块来降温,是利用了冰块熔化吸收热量的特点。

故A错误;B、用酒精来给高温病人降温,利用了酒精蒸发吸热。

故B正确;C、用水来冷却发动机,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

根据公式Q=cm△t可知,当物体的质量m和升高的温度△t相同时,物体吸收的热量Q和物质的比热成正比,水的比热容c大,因此利用水吸收的热量多,冷却效果好。

故C错误;D、高压锅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增大而降低的规律。

故D错误。

故选:B。

【总结归纳】这样的题目对学生的知识点要求比较高,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个选项逐一排查、分析后,才能够得出正确答案。

这也是中考的常见题型,难度不大,但是考查的知识面广泛。

3.如图所示,下列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B.C.D.筷子弯折手影海市蜃楼水中倒影【知识考点】光的反射.【思路分析】(1)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2)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3)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过程】解:A、筷子弯折,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手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由于空气的密度不均匀而引起的,故C不符合题意;D、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总结归纳】此题主要通过各种事例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的理解。

要注意这几种现象的本质,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4.下列有关力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把水桶从一楼提到二楼,提水桶的力对水桶没有做功B.提着水桶站在水平路面上,提水桶的力对水桶做了功C.推着自行车沿水平方向前进,推车的力对车做了功D.投出去的篮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手的推力对篮球做了功【知识考点】力是否做功的判断.【思路分析】本题要抓住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

【解答过程】解:A、把水桶从一楼提到二楼,提水桶的力是向上的,且沿着向上的方向运动了一段距离,所以对水桶做了功,故A错误;B、提着水桶站在水平路面上,提水桶的力是向上的,但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所以没有对水桶做功,故B错误;C、推着自行车沿水平方向前进,推车的力是向前的,且向前运动了一段距离,所以推力对车做了功,故C正确;D、投出去的篮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由于球离开手后是由于惯性运动的,所以球不再受手的推力,所以手的推力没有对篮球做功,故D错误。

故选:C。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了力是否做功的判断方法,有力有距离,力对物体不一定做功,物体必须在力的作用下通过了距离,力对物体才做功。

5.关于安全用电,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发现有人触电时,立即用手把他拉开B.看电视时,用湿抹布清洁电视机上的灰尘C.家里的空气开关跳闸,立刻合上空气开关恢复供电D.用试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时,手要接触笔尾的金属体【知识考点】安全用电原则.【思路分析】(1)发现有人触电,应立即切断电源;(2)湿布是容易导电的物体;(3)空气开关跳闸,原因是电路有短路或漏电现象,应先检修,检查没有问题后再使空气开关复位;(4)使用测电笔时,手要接触笔尾的金属体。

【解答过程】解:A、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或用绝缘体把导线挑开,不能直接用手拉开。

故A错误;B、湿布是容易导电的物体,看电视时,用湿布擦拭,容易引起人体触电。

故B错误;C、因为电路有短路或漏电现象,空气开关才跳闸,所以应先检修,检查没有问题后再使空气开关复位。

故C错误;D、使用试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时,手必须接触笔尾的金属体,手不能接触笔尖金属体。

故D正确。

故选:D。

【总结归纳】了解安全用电常识,并能在生活中加以运用,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6.如图甲是某科技小组利用气敏电阻设计的汽车有害尾气排放检测电路,如图乙是气敏电阻随有害尾气浓度β变化的曲线,电源电压恒定不变,R 为气敏电阻,L为指示灯。

当有害尾气浓度β增大时()A.电压表的示数减小,指示灯亮度增大B.电压表的示数增大,指示灯亮度增大C.电压表的示数减小,指示灯亮度减小D.电压表的示数增大,指示灯亮度减小【知识考点】电路的动态分析.【思路分析】由电路图可知,气敏电阻与指示灯串联,电压表测气敏电阻两端的电压,根据乙图得出当有害尾气浓度增大时气敏电阻阻值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解答过程】解: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气敏电阻R两端的电压,由图乙可知,当有害尾气浓度增大时,气敏电阻的阻值将变小,电路的总电阻变小,由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由U=IR可知,灯泡L两端的电压变大,故指示灯亮度增大;故CD错误;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气敏电阻R两端的电压变小,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小;故B错误,A正确。

故选:A。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了电阻的串联特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以及灯泡亮度的判断,关键是根据图象得出当有害尾气浓度变大时气敏电阻阻值的变化。

7.如图所示,用一个滑轮组在10s内将一重为200N的物体匀速向上提升2m。

已知动滑轮重为70N (不计绳重和摩擦)。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拉力F的大小是135 N B.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是2mC.拉力F的功率P是40W D.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是74.07%【知识考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功率的计算.【思路分析】由图可知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不计绳重和摩擦,根据F=(G+G动)求出拉力F 的大小,根据s=nh求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根据W=Fs求出拉力做的总功,利用P=求出拉力F的功率,根据W=Gh求出有用功,利用η=×100%求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解答过程】解:由图可知,n=3,A.不计绳重和摩擦,则拉力F=(G+G动)=×(200N+70N)=90N,故A错误;B.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h=3×2m=6m,故B错误;C.拉力做的总功:W总=Fs=90N×6m=540J,拉力F的功率:P===54W,故C错误;D.有用功:W有=Gh=200N×2m=400J,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00%=×100%≈74.07%,故D正确。

故选:D。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了滑轮组拉力公式和做功公式、功率公式以及机械效率公式的应用,明确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和有用功、总功是关键。

二、选择说明(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选出各题唯一正确的答案,并在横线上说明选择理由.不选、多选、错选均得1分)8.如图所示,下列图象所表示的物理规律正确的是()A.甲图表示的是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的变化关系B.乙图表示的是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的变化关系C.丙图表示的是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变化关系D.丁图表示的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选择理由:。

【知识考点】液体的压强的特点.【思路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各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然后根据重力与质量、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对各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进而做出判断。

【解答过程】解:A、因为G=mg,g是比例常数,所以物体重力G与其质量m为正比关系,G随m的增大而增大,故A错误;B、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其深度之间成正比关系,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故B正确;C、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体积越大,质量越大,二者的比值不变,表示物质的密度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故C错误;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故D错误。

故答案为:B;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其深度之间成正比关系,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总结归纳】利用图象考查物理学中常见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必须理解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含义、影响因素等,考查的知识全面,难度较大。

9.(5分)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磁铁()A.右端为N极,磁性减弱B.左端是S极,磁性增强C.左端是N极,磁性增强D.右端为S极,磁性减弱选择理由:。

【知识考点】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思路分析】(1)根据电源的正负极可以确定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结合螺线管的绕向,利用安培定则可以确定螺线管的N、S极;(2)决定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有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在线圈匝数不变的情况下,电流越大磁性越强。

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可以确定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从而可以确定螺线管的磁性强弱。

【解答过程】解:(1)由于电源的左端为正极,右端为负极,所以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是从左端流入右端流出。

结合线圈绕向利用安培定则可以确定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左端为S极。

(2)当滑片P向左滑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流的阻值增大,电路中的电流减小。

在线圈匝数和铁芯不变的情况下,电磁铁的磁性减弱。

故选A。

故答案为:A;由安培定则可以确定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左端为S极;当滑片P向左滑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流的阻值增大,电路中的电流减小,在线圈匝数和铁芯不变的情况下,电磁铁的磁性减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