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新题型训练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复习试题及答案(说明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

中考语文复习试题及答案(说明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

中考语文复习试题及答案(说明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试题及答案(说明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中考备考,除了要有信心外,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才能事半功倍。

语文是考试的第一科,考好语文无疑是好的开始,也对后面的科目也增强的信心。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中考语文复习试题的相关内容。

说明文阅读【考查要点】在整体上,理解或概括全文的内容,准确抓住全文的中心句,把握说明的对象的特征,辨别与判定说明的顺序,准确地看出全文的结构特点,快速判断文中的说明方法,正确筛选和提炼文中的信息,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联系文章与生活实践谈自己的感受、发现或设想,等等。

在局部或细节上,准确抓住文段的中心句,给不同结构的段落划分层次,要言不烦地对文段的内容、事物的特点进行概括或诠释,品析说明的语言,说明词或句子的含义、词或句子的表达作用及语言的表达特点,根据文章内容对陌生的科技内容进行阐释,对答题的理由进行解说,对文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创造性的文字“再表达”,阅读图形,辨识表格,解说表格,或者根据文章某些内容设计表格,或画出图形,等等。

么样的天气( )(3)、天空中的云大多很美丽,如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等等。

( )评卷人得分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Ⅰ(6分)艾在端午①《诗经·采葛》曰:“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其中的“萧”与“艾”都是现在的艾。

艾是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常成群生于路旁、墙脚或草坪中,叶面绿色,叶背呈灰绿色,生有绒毛。

②艾,是端午节的主角,端午节的别名“艾节”,就是以艾命名的。

端午,又称端阳,其时正是寒暑气交互转换之时,蚊虫苍蝇滋生,细菌病毒繁殖,人易生病。

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一并皆由鬼邪作祟所致,所以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端午为“恶日”。

自古至今,艾在端午中受到人们的挚爱,人们用它招百福、辟邪祟、祛毒害。

2019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带答案)

2019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带答案)

2019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 (精选试题+详细答案,值得下载打印练习)一、现代文阅读(一)(每小题2分,共6分)门楣上的文化瑰宝——匾额赵婷①匾额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以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法和深远的寓意,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集字、印、雕、色的大成,述说着上千年的历史,被称为“古建筑的灵魂”。

②提到匾额,许多人可能觉得很陌生。

但如果说到老字号商铺“稻香村”“张一元”,再说到皇宫寺庙的“太和殿”“雍和宫”,就会感到匾额离我们并不远。

它既是一种文化载体,也是一种传统象征,既是人文风景,更是历史印记。

③匾额兴起于先秦,历经两千余年沉淀与打磨,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自成体系的分支。

匾额简称为匾,古代“匾”写作“扁”。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对“扁”作了如下解释:“扁,署也,从户册。

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

”即点出了匾额作为“建筑命名”的原始功能。

④匾额习俗的形成源于古人对门的重视。

在古代,门被称为“衡门”,是一种领地的标识,我国一些少数民族至今仍然保留着在衡门上放置猎物作为其领地的风俗。

当部落发— 1 —展成为国家,氏族首领化家为国,衡门上的标志也简化成为文字,成为国号。

我国古代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的国号为商,“商”字的甲骨文极像衡门之上放置鸟牲。

⑤中国的古建筑,举凡楼、台、亭、阁或轩、榭、堂、馆,匾额是不可缺少的装饰品,相当于古建筑的眼睛。

由于匾额在建筑物中占据了显耀的位置,因此极受古人重视。

⑥匾额广泛流传,由官方传至民间是从唐末开始的。

当时里坊制度被废除,百姓可以临街开店,挂出各自的匾额来招揽生意。

到了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匾额就更多了。

⑦俗语道“创出金字招牌,买卖找上门来”,流入民间的匾额逐渐成了商家的招牌、店铺的品牌。

著名的招牌,实际上也就是著名的商标,它往往同优质的商品联系在一起,同顾客的认同感、信任感联系在一起。

⑧除了为建筑物和商铺“标识名称”外,匾额在古代还是宣扬教化的重要传播媒介,宣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维护社会秩序和规范伦理道德。

2019年中考说明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试题及答案

2019年中考说明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试题及答案

2019年中考说明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试题及答案说明:本专题精选了时下最新说明文6篇,统一编排题号,给定分值,满分120分;可作为平时考试或练习使用,也可作为教师备课使用。

【一】(21分)清凉世界出手中●郭艺①中国素有“制扇王国”之称,早在3000多年前,中国就有了扇子。

从古至今,扇子一直备受国人喜爱,除了作为扇风引凉的器具,更与其雅致精巧、具备抒情寓意的艺术风韵分不开——于扇面上题字作画,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也是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②江南地区的扇文化历史悠久。

明清以来,杭扇和苏扇因其种类多样、制作精良广受好评,杭州的黑纸扇与苏州的白纸扇更是被并誉为“杭黑苏白”,成为折扇中的名品。

清末民初,杭州制扇业已形成产业体系——以“林芳儿”“张子元”“舒莲记”等最为著名,它们周边汇集众多扇业加工作坊,依附这些著名商号做代工,形成庞大的产业链。

1893年前后,杭州“王星斋”(后称“王星记”)扇庄逐渐发展成为杭州扇业的翘楚。

1937年,为迎合市场需要,杭扇中出现了具有城市时尚的檀香拉花绢面女式扇。

扇面描绘花卉和风景,色彩以淡柔为主,并有着极其雅致的名号“西泠”“玉带”“双峰”,把西子的温婉带入了扇的品性。

除此以外,杭扇中还出现了书画扇、曲艺扇和舞蹈扇等一批创新产品。

③20世纪40年代末,社会局势动荡,此时杭州的扇业进入低迷状态,一些著名扇庄如“舒莲记”“马学记”等纷纷倒闭,“王星记”成了杭扇硕果仅存的代表与传人。

1956年,“王星记”被收归国有。

1958年,由于政府对手工艺产业重视,杭州制扇工艺得到大发展。

1959年9月,“王星记”扇厂恢复停产多年的全棕40茄、50茄黑纸扇、真金象牙扇、男式檀香扇、湘妃骨边扇等工艺扇品种,扇业再次踏上蓬勃发展之路。

如今,杭州“王星记”扇厂的制扇技艺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国家传统工艺振兴项目。

④【甲】扇骨和扇面是扇子的主体。

【乙】扇骨制作关键是精工与细作,南方多采用竹为扇骨材质,要经过选、煮、晒、劈、成型、烘烤等一系列工艺,通过抛光、打磨技艺,体现材质光色之美,再经雕刻、镶嵌来美饰扇骨。

2019届人教版中考语文考点集训【17】说明文阅读(含答案)

2019届人教版中考语文考点集训【17】说明文阅读(含答案)

考点集训17 说明文阅读(二)结构、方法、语言一、(2018·咸宁)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习题。

细菌发电前景广阔①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

②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

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入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

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

到了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

操作时还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物,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的能力。

与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充入空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

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

即使这样,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

③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

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

这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

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

④现在,每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里面的单细胞藻类可以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

日本科学家同时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种糖液中,让其中的一种细菌吞食糖浆产生醋酸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由氢气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

⑤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

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

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杆菌来发电的,而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

2019年中考语文议论文、说明文阅读真题实战训练(带答案)

2019年中考语文议论文、说明文阅读真题实战训练(带答案)

2019年中考语文议论文、说明文阅读实战训练(名师精选全国中考真题+详细答案,建议下载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2分)读书宜循序渐进刘忠全①青年人学习欲望很强,学习劲头很大,这是可喜的现象。

但有时也容易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的人学习内容包罗万象,学习方法贪多求快,忽视打好扎实的基础,而“在空中起跳”,违背了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的规律,因而收效甚微。

②古今中外学者,都懂得学习要循序渐进。

南宋学者朱熹曾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杂乱地读书就—1—好像一个饿肚子的人走进了饭馆,看到鱼肉糕点恨不得一口都塞进嘴巴,于是粗嚼快咽急忙吞了进去,虽然也填饱了肚子,但是没有尝到菜肴的滋味。

这种贪多嚼不烂的学习方法,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③人们常说:“万丈高楼平地起。

”求学问也好比盖高楼,必须先打好基础,而且要一层一层往上盖,这就是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

如果违背这个规律,好高骛远,去学习自己暂时还不能”般摇摇欲坠。

理解和接受的东西,就会如打造“空中楼阁....④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学习上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

学得不扎实,你想来得快些,结果反倒慢了。

”的确,如果在读书和学习的过程中贪多求快,跳过某些必要的阶段,到运用时才发现并不能活学活用,不得不回过头来返工重学,速度反而慢了。

这说明,任何事物都有个渐进的发展过程,读书也是这样,必须由少到多,由浅入深,逐步理解、消化、吸收。

如果违背这个规—2—律,其结果必然是走马观花,快而不精,知识难以掌握。

而且,读书求速者往往缺乏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劲头大时急不可耐,劲头下去时则松懈疲沓。

⑤任何学问都有各自的基础知识,我们学习就要从基础知识开始,这是攀登高峰的起点。

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从最简单的加减乘除开始学起;杰出的画家最初的基础课是练简单的素描。

不从起点开始打下坚实的基础,则难以进一步提高,更不会有后来的成功。

因此,学习须从基础知识学起,狠下功夫,锲而不舍,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海南省2019年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说明文阅读10篇(附答案)

海南省2019年中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说明文阅读10篇(附答案)

说明文阅读(10篇)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11分)中国饮食文化的意义①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经过历史岁月的沉淀,在中国饮食早已超出了它本身的意义,更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它不仅仅推动着民族间的相互融合,一定程度上还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现在的中国人在吃的方面为的并不仅仅是满足于生理的需要,吃的文化已经超过了吃本身,有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

我们可以将其社会意义概括为精、美、情、礼四个字。

这四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③精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内在品质的概括。

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这反映了古人对食物求精的意识。

这种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渗透、贯彻到整个饮食活动过程中。

在中国的宴席中,选料、烹调、配料乃至饮食环境都体现着一个精字。

同时,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已把精视为一种重视、尊重客人的表现。

④美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审美要求的概括。

中华饮食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的美。

这种美是指中国饮食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是指它给人们带来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

⑤食物不仅应该味道美,其色、香都应该符合美的要求。

《左氏春秋》中说:“和如羹焉,水火醯醢①盐梅以烹鱼肉,遳之以薪。

宰夫和之,齐之以味”,讲的也是这个意思....。

美作为饮食文化的一个基本内涵,它是中华饮食的魅力所在,美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

⑥情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社会心理功能的概括。

吃喝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社交活动。

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可以做生意、交流信息、采访,有着达到某种目的的社会功能。

朋友在一起小聚,都习惯于在饭桌上表达或诉说自己的情感。

⑦在中国传统的宴席上,大家围圆桌筵席而坐,这首先就从形式上营造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

美味佳肴置于中心,人们相互敬酒让菜,热闹非凡,这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

(遵义专版)2019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训练九说明文阅读课件

(遵义专版)2019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训练九说明文阅读课件

⑥其次,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将使海洋生态环境无法正常维 持,水质环境会进一步恶化。因为,鲨鱼是海洋系统名副其实的“清 . 道夫 ”。它可以通过清理腐烂的大型海洋动物尸体,来净化海洋生态 .. 环境。 ⑦由此看来,鲨鱼在保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 角色,称它为海洋系统的“整容师”一点儿也不为过。 (选自《知识窗》,2018年第4期,有删改)
③冬眠的意义在于,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动,将能量消耗 降到最低,以挨过环境严酷的时间段。动物冬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 调得极慢。比如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心脏5~10分钟才 跳1次,实在让人惊叹。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 完全不呼吸,只靠皮 .. 肤吸入少许氧气!
④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 定的“天赋”。这种“天赋”还与寿命的长短有联系。一般来讲,哺乳动 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 代谢慢,寿命长。比如大象就活80年,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而蝙蝠 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的、不冬眠的老鼠相比, 前者可以活到30多岁,后者却只有3、4岁。如果在同一物种中比较, 如蝙蝠或者棕熊,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很多。
C.如果没有鲨鱼帮助其他鱼类在进化过程中优胜劣汰,就不利 于鱼类种群的健康发展。 D.标题中的“整容师”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仅因为鲨鱼能改变 鱼类的外表而言。
【解析】“整容师”是因为鲨鱼在保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中扮演了 至关重要的角色,称它为海洋系统的“整容师”。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冬眠的奥秘 ①严寒的冬天,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窝里长眠一冬——能像狗熊 和青蛙那样冬眠就好了。然而我们大都不知道:那些冬眠的动物们, 掌握着我们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 ②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科学上叫“蛰伏”。有人 会问,冬天里睡得多、睡得久,不就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

贵阳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2部分阅读专题12说明文阅读习题2 含答案

贵阳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2部分阅读专题12说明文阅读习题2 含答案

专题十二说明文阅读(时间:60分钟)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①远眺,全长55公里双向六车道的港珠澳大桥宛若蛟龙,蜿蜒腾越于蔚蓝色的海面上,大桥将珠三角地区连成一片,珠海、澳门同香港间的车程由3小时缩短至半小时,形成港珠澳一小时经济生活圈。

②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梁工程,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科技大桥。

③根据规划,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要穿越30万吨级巨轮通行的航道,同时毗邻香港国际机场。

大桥要满足30万吨级巨轮通行的需求就得建高,要满足附近机场航班降落的限高需求又得建矮。

经过综合考量,大桥的最合理方案确定为“桥、岛、隧交通集群工程”,即在航道海域大桥沉入海底,搭建深埋沉管隧道,同时在隧道两端建起人工岛连接桥身。

④外海人工建岛和海底沉管隧道,是港珠澳大桥建设的难中之难。

⑤从上空俯瞰港珠澳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6公里外腾空而起。

隧道两端的小岛状似蚝贝,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

这是在外海“无中生有”造出的两座面积10万平方米的小岛。

科研人员设计了多个方案,最后探索出外海快速筑岛技术,即用120个巨型钢圆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并插入海底,再在中间填土形成人工岛。

每个圆筒直径有22米,大概和篮球场一般大;最高达51米,相当于18层楼高;重达550吨,与一架A380“空中客车”相当。

工程当年开工,当年成岛,创造了世界纪录。

⑥海底沉管隧道,同样也是庞然大物。

5.6公里的沉管隧道由33个巨型混凝土管节组成,每个管节长180米,宽38米,高11.4米,重量达8万吨。

要让33个巨型管节在水下近50米的海底软基环境下对接安放,难度堪比航天器交会对接,需要精准的遥控、测绘、超算等一系列技术支撑。

面对世界首例深埋沉管的岛隧工程,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攻关,创造性地运用“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技术,飞越了这一国际“技术禁区”。

⑦这是世界最大的钢结构桥梁,能抗16级台风、7级地震,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文新题型训练系列一、【2018年中考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冰雪精灵——雾凇①如果说冰雪是冬天的信使,那么.雾凇一定是信使的精灵。

②“寒江晓雾,正冰天、树树松花云叠。

昨夜飞琼千万缕,谁剪条条晴雪?冰羽晶莹,霓装窃窕,欲舞高寒阙。

烟波照影,翩翩恩与谁约?”③从古至今、赞美雾松的诗词太多了,但好像千言万语都无法描述那种通透灵动的美。

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天地间的造化,是可遇不可求的上天的赠予。

④雾凇非冰非雪,是冬季低温环境中,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者是无数0℃以下的过冷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黏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冰品沉积物。

⑤形成雾凇的气象条件非常苛刻,要求冬季寒冷漫长,而且空气中水汽充足。

【甲】其次,雾凇的形成要求天晴少云,静风或是风速很小。

【乙】冬季,空中的云像是大地的一床被子,夜间有云时,削弱了向外的长波辐射,使地面气温降低较慢,昼夜温差相对较小,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就不会凝结。

【丙】若是掀掉了这床被子,热量就更多地散发出去,使得地面温度降低,为水汽的凝结提供了必要条件。

【丁】大风是雾凇形成过程中的天敌,它总能把形成过程中结构松收的冰品吹散,即使簇拥在一起的雾凇也会被吹得无影无踪,微风或静风条件为水汽凝结凝华成雾凇提供保障。

⑥雾凇形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过冷雾滴碰到冷的地而物体后迅迷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叫粒状雾凇(或硬凇),它的结构较紧密;另一种是由雾滴蒸发时产生的水汽凝华而形成的晶秋雾淞(或款凇),结构较松散稍有震动就会脱落。

⑦由于雾松中雾滴与雾滴间空隙很多,不仅看起来轻盈洁白附着在树米上,宛如琼树银花、清秀雅致,也具有很多内在的优秀品质。

人们在观赏玉树琼花极的吉林雾松时,都会感到空气格外清新舒爽、滋润肺腑,这是因为雾松蓬松的结构能够吸附大量空气中的污染颗粒,是空气的天然“净化器⑧雾凇是天然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在有雾松时,负氧离子增多。

据测,吉林松花江畔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每立方米可达上子至数千个,比没有雾凇时的负氧离数量多5倍以上。

⑨此外,雾凇还是环境的天然“消音器”。

雾凇由于具有浓厚、结构疏松,空隙度高的特点,对音波反射率很低,能吸收和容纳大量音波。

在形成雾凇的成排密集的树林里,感到幽静就是这个道理。

⑩“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雾凇是大自然不可多得的馈赠,就像人生一样,只有做好充分准备,觅得良机,才会成就一场繁华。

(选自《气象和识》2018年第2路.作者张敏,有改动)5.对画线部分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甲】【乙】【丙】//【丁】B.【甲】//【乙】【丙】//【丁】C.【甲】【乙】//【丙】【丁】D.【甲】【乙】//【丙】//【丁】6.第6段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有何作用?7.选文从雾凇外表的美说到雾凇形成的条件,再说到雾凇内在的,运用了_______说明顺序。

8.请用平实的语言概述雾凇在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

9.雾凇奇观的形成给你哪些启示?二、【2018年中考江苏宿迁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鲨鱼是海洋系统的“整容师”柳静①鲨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也是食肉类的凶猛鱼类,号称“海中狼”。

可是,最近它被贴上了“整容师”的标签,因为它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多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

听到这些,你是否感到十分惊讶呢?②原来,在海洋系统中,许多小鱼都有着较大的眼睛和有力的尾鳍,帮助它们及时发现并快速躲避鲨鱼的攻击与吞食。

尤其在鲨鱼出没捕食的低光环境下更是如此:一定尺寸的尾鳍可以保证鱼类突然加速游动,以此来远离鲨鱼的追捕。

但是,在2018年1月,西澳大利亚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发现,近年来由于人类对鲨鱼的大量猎杀,导致多种鲨鱼濒临灭绝。

鲨鱼数量的减少,使得其他鱼类的生存得到了暂时的和平安稳,导致它们的形态也正在发生明显的改变,如眼睛变小,尾鳍变小。

因此,鲨鱼就成了海洋系统里的“整容师”。

③研究人员对澳大利亚西北海域罗利沙洲和斯科特礁两个珊瑚礁系统中7种不同的鱼类专门进行了对比分析。

这两个珊瑚礁有着相似的自然环境,但不同的是,罗利沙洲禁止捕鱼,鲨鱼数量比较稳定,而斯科特礁允许对鲨鱼进行商业捕捞,且已经特持续了一百多年。

研究人员分别在两个珊瑚礁海域进行了采样捕捞,并测量出了所捕捞鱼的体长、体宽、眼部和尾鳍大小。

结果发现,与罗利沙洲的鱼类相比,斯科特礁同种鱼类的眼睛尺寸小46%,尾鳍尺寸小40%。

④研究人员解释说,人类捕捞鯊鱼使其数量减少,会造成一系列生态后果,小鱼的的眼睛及尾鳍尺寸等发生变化仅仅是一个方面,其实,鲨鱼数量的减少还在悄悄地影响着其他海洋生态系统。

⑤首先,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那些体弱多病,基因突变导致畸形的鱼,就不会及时被消灭,进化过程中的优胜劣汰也不能更好地延续下去。

那些没有被吃掉的弱鱼,病鱼就会一直繁殖下去,直到基因退化,这不利于种群的健康发展,对整个海洋生物多样性,优化性将是一个致命打击。

⑥其次,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将使海洋生态环境无法正常维持,水质环境会进一步恶化。

因为,鲨鱼是海洋系统名副其实的“清道夫...”。

它可以通过清理腐烂的大型海洋动物尸体,来净化海洋生态环境。

⑦由此看来,鲨鱼在保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称它为海洋系统的“整容师”一点儿也不为过。

(选自《知识窗》,2018年第4期,有删改)11.鲨鱼在保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中发挥了哪些方面的作用?12.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13.阅读下列句子,按要求作答。

(1)其实,鲨鱼数量的减少还在悄悄地影响着其他海洋生态系统。

(为什么用“悄悄”一词? )(2)鲨鱼是海洋系统名副其实的“清道夫”。

(“清道夫”一词有何表达效果?)14.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内容,写出探究结论。

【链接材料】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狼吃掉一一些鹿,使森林中的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太多,森林就不会被鹿群糟蹋得这么惨;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这反过来帮了鹿的忙,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

(选自专题《狼》,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三、【2018年中考山东枣庄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蝙蝠鼠中仙秦自民①蝙蝠的样子有点像老鼠:尖嘴、细牙、小眼,还有一对能竖立的耳朵,而且也跟老鼠一样喜欢夜晚活动。

也许是由于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喜老自嘲》中有“蝙蝠鼠中仙”这样的诗句,蝙蝠也被称为鼠仙。

②古今中外,人们对蝙蝠毁誉参半。

唐代诗人孟浩然写道:“虫之属最可厌莫如蝙蝠,而今织绣、图画皆用之,以福同音也。

”可见,由于蝙蝠的“蝠”与幸福、福气的“福”同音,使得人们对蝙蝠青睐有加,建筑物、装饰品、家具、服装、瓷器、玉器、书画上经常有蝙蝠图案,尤以门窗上雕刻五只蝙蝠最为常见,寓意“五福临门”。

③不过,很多人不喜欢蝙蝠,可能是受到一些传说的影响。

明朝学者冯梦龙在《笑府》中编了一个故事:凤凰寿,百鸟朝贺。

唯蝙蝠不至。

凤责之曰:“汝居吾下,何如此倨傲?”蝙蝠曰:“吾有足,属兽,贺汝何用?”一日麒麟生诞,蝙蝠亦不至。

麒亦责之。

蝙蝠曰:“吾有翼,能飞,属禽,何为贺欤?”继而,凤凰与麒麟相会,语及蝙蝠之事,相与慨叹曰:“今世风恶薄,偏生此等不禽不兽之徒,实无奈他何!”这个故事嘲讽了那些卑鄙无耻、没有立场的人。

④在西方,蝙蝠是吸血鬼的化身,传说罪恶的灵魂能转世成吸血蝙蝠继续作恶。

这些故事的流传给蝙蝠带来了邪恶的坏名声。

而事实上,蝙蝠家族中也确实有吸血蝙蝠存在,如分布在美洲热带地区的普通吸血蝠、白翼吸血蝠和毛腿吸血蝠。

⑤人们把蝙蝠和吸血鬼联系起来,可能与蝙蝠是夜行性动物有关。

白居易在《洞中蝙蝠》中说蝙蝠“黑洞深藏避网罗”。

蝙蝠白天隐藏起来,既有利于安全,也有利于安静地歇息、降低体温和代谢速度,这样既可以延年益寿,又可以养精蓄锐,到了夜晚可以精力充沛地外出觅食。

⑥南宋诗人范成大在《高楼曲》中有“岁暮天涯客,黄昏蝙蝠飞”的诗句。

的确,蝙蝠很善于在漆黑的夜晚捕食蚊、蝇、飞蛾等昆虫。

捕食昆虫既满足了蝙蝠的口腹之需,也帮了人类的忙,因为这些昆虫大多数是有害的。

事实上,蝙蝠是世界上最好的害虫杀手之一。

⑦蝙蝠之所以对害虫有那么大的威力,部分的原因是由于即使在漆黑的环境中它也能“看见”猎物。

但是,蝙蝠的视力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长处,他的看家本领是回声定位能力。

⑧正如人眼能根据从物体反射回来的光波分辨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一样,蝙蝠的耳朵能根据从物体反射回的超声波分辩物体的方位、距离、大小和性质。

这种通过对回声的频率强弱以及发出与收到回声的时间间隔等进行分析来探测目标的方式就是回声定位。

蝙蝠喉部通过声带震动而定向发射超声波,这种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到的,但对蝙蝠很重要。

如果被堵塞耳朵,即使在明亮的环境中,蝙蝠也会像醉汉一样乱撞;如果只蒙住双眼,蝙蝠的行动却不“盲目”,依靠回声定位蝙蝠能准确地发现目标、确定飞行方向,甚至1分钟内可连续捕捉到10余只飞行中的昆虫。

⑨鉴于蝙蝠的出色表现和非凡本领,荷兰动物行为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廷伯根认为:“不论以何种标准而言,听觉冠军都该属于蝙蝠。

”正因为如此,蝙蝠也成了仿生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⑩,。

蝙蝠虽没有真正的翅膀,却有功能绝不亚于翅膀的翼手,蝙蝠家族因此得名“翼手目”。

蝙蝠有一系列适应于飞行生活的结构特点。

前肢为构造极其轻巧的翼手,这种翼手宽大灵活,操控性极佳,可以随心所欲地变换形状产生升力,因此,蝙蝠在空中急转弯的本领远胜于鸟类。

此外,蝙蝠胸、肩部的强大肌肉集中在躯干部,胸骨具有和鸟类一样的龙骨突起,锁骨也很发达。

这样的构造使蝙蝠飞起来更加灵巧自如。

11独特的飞行能力和回声定位本领,使蝙蝠具有高超的捕食能力。

大多数蝙蝠以昆虫为食,也有一些蝙蝠的喜好与众不同。

12世界上有一种蝙蝠具有罕见、奇特而又令人惊诧的饮食习惯,它们的猎食目标竟然是水中的鱼。

兔唇蝠就是这样一位渔夫。

它能利用超声波探测到猎物,强大的飞行能力能保证它轻盈地掠过水面,而修长的脚趾和锋利的爪子,使其能轻而易举地抓到浅水中浮游的光滑的小鱼。

13得益于漫画中的超级英雄“蝙蝠侠”,蝙蝠的形象在今天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的确,蝙蝠不是老鼠,蝙蝠是像神仙一样飞行的哺乳动物,蝙蝠是鼠中仙。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14.简析选文①~④段引用诗文和传说的作用。

15.下列诗文对蝙蝠特点的描述与选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A.曹植《蝙蝠赋》:“行不由足,飞不假翼。

……不容毛群,斥逐羽毛族。

”B.葛洪《抱朴子》:“千岁蝙蝠,色如白雪。

……此物得而阴干末服之,令人寿万岁。

”C.清人蒋世栓《费生天彭画赠百泉》:“世人爱吉祥,画师工颂祷。

谐声而取譬,隐语戛戛造。

”D.范成大《蝙蝠》:“伏翼昏飞急,营营定苦饥。

聚蚊充口腹,生汝亦奚为?”16.选文第12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17.在行文过程中,选文特别注重内容的衔接过渡,结构的严谨契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