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诊

合集下载

中医问诊话术

中医问诊话术

中医问诊话术
1. 请问您有何不适或症状?
2. 您感觉身体哪些方面不舒服?
3. 您能描述一下您的症状是什么样子的?
4. 这个症状出现多久了?
5. 这个症状有什么诱因吗?
6. 这个症状有什么时候会加重或减轻?
7. 您之前有过类似的症状吗?
8. 您平时的生活习惯如何?包括饮食、睡眠、运动等。

9. 您最近有没有发生过任何重要的生活事件或情绪波动?
10. 您目前有没有服用任何药物或中药?
11. 您的家族中是否有其他成员有类似的症状或疾病?
12. 您是否有其他特殊的身体情况,如孕妇、哺乳期等?
13. 您是否有其他医疗条件或疾病?
14. 您对中医治疗有何了解或期望?
15. 除了中医以外,您是否有考虑过其他医疗治疗方案?。

第一章中医问诊ppt课件名师编辑PPT课件

第一章中医问诊ppt课件名师编辑PPT课件
壬憨酬方我恬冬庶航峦梗凹振挝侯婴抢让譬婉覆悯凸辉咀均傻嘿傈档扳柄第一章中医问诊ppt课件第一章中医问诊ppt课件
*
第三节 问现在症状
问现在症状是对病人就诊时所感到痛苦、不适以及与疾病相关全身情况进行询问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中医诊断学 中 医 问 诊
晰隧难却葫腺嘶凭咒神迟挺需凰加昏胡限饼系浆胃诽胎设续泄拾港版汞渔第一章中医问诊ppt课件第一章中医问诊ppt课件
问 诊 概述
1 概念 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问诊在四诊中的意义 熟悉问诊的方法 掌握一般问诊的内容和意义 掌握问现在症状临床表现与机理
苫娥衔洛倘岔疾倡隅施辣林藻秸芯到腐集嘉宣蹈蒂廉赌沧录匙怂奄驭钓云第一章中医问诊ppt课件第一章中医问诊ppt课件
七、过敏手术史 药物、食物及其它过敏情况; 曾经接受过的手术情况。
拢拿衬钢铬遥镀广吹蜀叠咎兴氮渝簧桅际彭镰祷讯巷讽善霉捞刺摔欺躬宋第一章中医问诊ppt课件第一章中医问诊ppt课件
八、家族史 家族病史是病人直系亲属和与病人密切接触人的健康状况。 曾患何种疾病?可帮助诊断某些传染病和遗传性疾病。 如: 肺痨、肝病、癫狂病等; 贫血、蚕豆病、肿瘤、糖尿病等。
享霹饮唾貉暖胖抱孩歌骏恬窒癸嘴揍班榜犁女盎绷跑饼少煽瓤厘脆茁王热第一章中医问诊ppt课件第一章中医问诊ppt课件
*
(四) 问寒热的注意事项 寒热的轻重; 出现的时间; 持续时间的长短; 兼症情况
翼燃寒噶挟牧贞氯芭氏汛丸季种征匣舌杜钝秒枪描赵划舒契蛛愤诧做奋丽第一章中医问诊ppt课件第一章中医问诊ppt课件

中医医助问诊话术

中医医助问诊话术

问诊话术1.问患者哪里最不舒服?(如果是疼痛需问清疼痛部位、疼痛程度、疼痛性质:如胀痛、刺痛等)2.持续了多长时间?3.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不舒服的情况?有无诱因?刚开始的症状是什么样的?不适的部位?4.从症状开始到今天来看病病情有什么发展改变?5.症状开始到今天有没有去过哪家医院或诊所治疗?那边给出什么样的诊断?吃过什么药?接受过什么治疗?(有病历本及化验单检查报告单要求拿出来)6.现在有没有不舒服?什么症状?怎么不舒服法?7.之前身体怎么样?有没有生过什么病?什么时候生病的?有没有动过手术?(如果是妇女应询问剖宫史,人流史。

妇科疾病尤其需问妊娠次数、生产胎数,以及有无流产、早产、难产)(近年动过相关疾病手术的应附有出院记录)8.是做什么工作的?9.精神状态怎么样?平常情绪(心情)怎么样?10.饮食规律吗?有无偏嗜?是否有口干口苦等?饮水量?肠胃怎么样?11.生活起居习惯,有无熬夜?睡眠如何?一般睡多长时间(包含睡眠质量、是否多梦、是否难以入睡、是否易惊醒),(对于失眠、中老年患者问一下有无潮热、盗汗及程度、出汗部位、出汗量)12.大便几天一次?形状成形吗?颜色正常吗?有无干硬、黏滞等情况?小便次数、色质、排尿感?(尤其是泌尿系统疾病)13.是否结婚、结婚年龄、有无生育、配偶健康状况14.女性:是否在孕中?初潮年龄、月经周期、带经时间。

是否规律?月经量(多?少?正常?),有无血块?月经颜色?月经质地(稀?稠?正常?)带下颜色?带下量?带下气味?15.有没有对某些食物或药物等过敏?16.平常有没有怕冷或发热?(若现在有发热情况需测量体温并记录数据)17.有没有其他的头身胸腹、耳目不适?18.一些或与遗传病相关的应询问有无与患者同样的疾病,有无与遗传有关的疾病?。

中医问诊口诀

中医问诊口诀

中医问诊口诀
问患者,男或女,年龄多少岁。

问病程,长与短,病发何时因。

问症状,何为主,病情变化过程。

问病因,何处起,何时开始病。

问治疗,用过何,效果如何样。

问家族,有遗传,亲属有何病。

问饮食,喜冷热,口味有何异。

问大小便,排泄畅,是否成形便。

问睡眠,是否安,有无梦境扰。

问情绪,是否稳定,有无烦躁惊。

问体态,胖或瘦,有无特殊症。

问脉象,浮或沉,有无弦滑脉。

问舌象,红或紫,苔薄白或黄。

问咽喉,红或肿,有无痛痒感。

问眼睛,是否有神,有无黄赤障。

问耳朵,听力如何,有无鸣耳胀。

问头发,是否光泽,有无枯黄脱。

问肌肤,是否有斑,有无瘙痒疮。

问疼痛,何部位,疼痛性质如何。

问寒热,有寒热,是否恶寒热。

问饮食,食多食少,是否厌食纳。

问口味,酸苦甘咸,是否口淡厚。

问二便,尿频尿急,是否大便秘。

问睡眠,失眠多梦,是否嗜睡困。

问情绪,抑郁焦虑,是否心悸恐。

问女性,月经如何,是否带下孕。

问体态,肥胖瘦削,是否畸形肢。

闻气味,有无臭气,嗅口气如何。

触诊法,摸脉搏动,查体温高低。

辨阴阳,看虚实火、寒、痰、食、瘀、气、血、风、湿、燥、火、毒、虫、虚、实、暑、湿、燥、火、毒、虫、虚、实、暑等不同因。

识五脏六腑,观舌脉诊病位所在。

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综合分析病情辨证施治。

第一章 中医问诊

第一章 中医问诊

第一章中医问诊中医问诊问诊是医生通过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地询问,以了解病情的一种诊察方法。

问诊的目的在于充分收集其它三诊无法获取的病情资料,因而在四诊中占有重要位置。

疾病的很多情况,如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及诊治经过,患者的自觉症状、既往病史、生活习惯、饮食嗜好等,只有通过问诊才能获得。

而这些资料,是医生分析病情、判断病位、掌握病性、辨证治疗的重要依据。

一、问诊的注意事项:①环境要安静适宜。

②一般应直接询问患者本人,若意识不清者或小儿可询问陪诊者。

③态度要严肃和蔼,可适当提示,但不能暗示患者。

④不用医学术语询问,以使患者能听懂,准确回答问题。

二、问诊的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和家族史。

其中主诉与现病史尤为重要。

考题的一般要求是:提供一条主诉,根据住院病历要求,回答应如何询问该患者的现病史及相关病史。

主诉主诉是指病人就诊时最感痛苦的症状或体征的部位、性质及持续时间。

如“四肢关节游走性疼痛一个月”,“咳喘反复发作二十年,加重伴心悸一周”等。

一般只有一两个症状,是疾病的主要矛盾所在。

现病史现病史是指围绕主诉从起病到此次就诊时,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以及诊治的经过。

是问诊的主要内容。

1.发病情况——起病时间,发病原因,最初症状及性质、部位等。

询问病人的发病情况,对辨别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有重要作用。

2.病程经过——按时间顺序,询问病情演变的主要情况。

如某一阶段出现过哪些主要表现,症状的性质、程度有何变化,何时好转或加重,何时出现新的病情,病情有无变化规律等。

通过询问病变过程,可以了解疾病邪正斗争情况,及病情发展趋势等。

3.诊治经过——曾作过的诊断和治疗情况。

了解既往诊治情况,可作为疾病当前诊断与治疗的参考。

4.现在症状——问诊的主要内容。

包含以主症为中心的内容以及身体其他相关内容。

既往史既往史又称过去病史,主要包括病人平素身体健康状况,以及过去曾患疾病情况。

(一)既往健康状况病人平素的健康状况,可能与其现患疾病有一定关系,故可作为分析判断病情的依据。

中医问诊

中医问诊
失眠多梦,兼见惊悸不宁、胆怯易惊,为胆郁失宣,痰热内扰心神。
2.嗜睡
亦称多寐、多睡眠。多因阴阳平衡失调,阳虚阴盛或痰湿内盛所致。
困倦嗜睡,神识蒙眬,兼见精神疲惫、肢冷脉微,为心肾阳虚,神失温养。
困倦嗜睡,兼见头目昏沉、胸脘痞闷,为痰湿困脾,清阳不升。
饭后困倦嗜睡,兼见纳呆腹胀、少气懒言,为脾失健运,脑失所养。
因气血亏虚、阴精不足所致者,属虚证。
(2)目痛
目剧痛难忍,面红目赤,为肝火上炎。
目赤肿痛,羞明多眵,为风热上扰。
目微痛微赤,时而干涩,为阴虚火旺。
中医八问(问睡眠)
五、问睡眠
1.失眠
主要由于阴阳平衡失调,阳不入阴,神不守舍所致。
失眠多梦,兼见头晕眼花、面色淡白,为心血亏虚,心神失养。
失眠多梦,兼见心悸心烦、潮热盗汗,为阴虚火旺,心神受扰。
(1)壮热 又称高热或大热。指高热(体温39℃以上)持续不退,属里实热证。兼见面赤、口渴、大汗出等。
(2)微热 又称低热。体温在38℃以下,或仅有自觉发热症状。常见于某些内伤杂病。
气虚发热:常因劳累加剧,兼见疲乏少气、自汗等。
血虚发热:常见于产后等失血过多者。兼见头晕、面色淡白或面色萎黄等。
阴虚发热:长期低热,午后或夜间低热。兼见五心烦热、盗汗颧红等。
1.问耳
突发耳鸣,声大如雷,以手掩耳尤甚,或新起耳暴聋者,属实证。
多因肝胆火盛、肝阳上亢、痰火壅结、气血瘀阻所致。
渐起耳鸣,声细如蝉,以手掩耳可减,或耳渐失聪者,属虚证。
多由肾精亏虚、脾气亏虚,或肝阴、肝血亏虚所致。
2.问目
(1)目眩
即眼花。患者自觉视物旋转,如坐舟船。
因肝阳上亢、肝火上炎、肝阳化风及痰湿上蒙清窍所致者,属实证。

中医诊断学问诊

中医诊断学问诊
•风性开泄→腠理疏松→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气郁遏不甚,正邪交争不剧 • →发热轻而恶风
•只恶风,无发热 • ——外感(wàigǎn)风邪,或肺卫气虚,卫表不固。
第二十八页,共153页。
(二)但寒不热
病人只感怕冷而不觉发热 ——寒证的寒热特征 发病缓急、病程长短分: 新病恶寒(wù hán):寒邪直中脏腑-里实寒证。 久病畏寒:阳气虚衰-里虚寒证。
2.寒热(hánrè)往来,发有定时
疟疾(nüèji) 机制: 疟邪侵入人体,伏藏于半表半里之间,
入与阴争则寒 出与阳争则热
寒战与高热 交替出现(chūxiàn) 休作有时
第三十七页,共153页。
二、问汗
意义:病邪性质、阴阳盛衰、 邪气排出(pái chū)之通路、预后等。
病理性汗出,应注意询问: 汗之有无,汗出时间、多少、部位 及其主要兼证等。
发无定时
半表半里证的特征,分两种 发有定时(dìnɡ shí)
第三十五页,共153页。
1.寒热(hánrè)往来,发无定时
少阳(shǎo yánɡ)病,为半表半里证。
机制:
外感病邪达半表半里阶段时,
邪正相争,相持不下
邪胜则恶寒 正胜则发热交替(jiāotì)发作
第三十六页,共153页。
┏亡阴之汗——汗出如油,热而粘手为特征

病势危重┨ +高热(gāorè)烦渴,脉细数疾—多见于亡阴证
主要包括自汗、盗汗、绝汗、战汗、
冷汗、热汗、黄汗7种。
第四十页,共153页。
1、自汗(zìhàn)
经常日间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
阳虚、气虚证。
由于阳气亏虚,不能固护肌表,玄府不密,
津液外泄,故见自汗。

中医问诊ppt课件

中医问诊ppt课件

案例四:失眠的中医问诊与治疗
总结词:心火亢盛
详细描述:患者因心火亢盛而出现失 眠、心烦等症状,中医问诊需了解患 者失眠的原因、程度等,判断是否为 心火亢盛,并给予相应的中药治疗。
案例五:胃痛的中医问诊与治疗
总结词:脾胃湿热
详细描述:患者因脾胃湿热而出现胃痛、恶心等症状,中医 问诊需了解患者胃痛的性质、程度等,判断是否为脾胃湿热 ,并给予相应的中药治疗。
案例二:咳嗽的中医问诊与治疗
总结词:风热犯肺
详细描述:患者因外感风热邪气,内犯于肺而出现咳嗽、痰黄稠等症状,中医问诊需了解患者咳嗽的时间、性质、音色等, 判断是否为风热犯肺,并给予相应的中药治疗。
案例三:头痛的中医问诊与治疗
总结词:肝阳上亢
详细描述:患者因肝阳上亢而出现头痛、眩晕等症状,中医问诊需了解患者头痛的部位、性质、程度 等,判断是否为肝阳上亢,并给予相应的中药治疗。
1 2 3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中医问诊信息进行挖掘和分析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智能化辅助诊断
开发智能化辅助诊断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 中医问诊信息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提高诊断效 率。
远程医疗与互联网+
借助远程医疗和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中医问 诊服务,扩大医疗服务覆盖范围,提高医疗服务 的可及性。
中医问诊的国际化发展
文化交流与传播
中医问诊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可以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 中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国际标准的制定
积极参与制定中医问诊的国际标准,提高中医在国际上的认可度和 影响力。
跨国合作与临床研究
加强与国际医学界的合作,共同开展临床研究,推动中医问诊的国 际化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明腑实证, 因邪热入里, 与胃肠糟粕 互结
湿遏热伏, 热在湿中, 难以透达
阴液亏虚,阴不 制阳,虚热内生
第三节 问现在症
一、问寒热 (三)但热不寒—微热
特点
兼症
病机
气虚 长期微热, 神疲乏力,少气 脾虚气陷,清阳不 发热 烦劳则甚 懒言,自汗,脉 升,久郁而发热

阴虚 长期微热 发热
盗汗,颧红, 阴液亏虚,阴不制 五心烦热,舌红 阳,虚热内生 少苔,脉细
自汗—日间汗出,动则尤甚—气虚或阳虚
盗汗—睡时汗出,醒则自止—阴虚火旺
里证有汗 大汗 蒸蒸发热,汗出不已—里实热证 冷汗淋漓,神昏肢冷—亡阳
战汗—恶寒战栗而后汗出—伤寒邪正剧争
第三节 问现在症
二、问汗 (二)有汗—局部有汗
头面汗多,兼面赤心烦,口渴舌红—上焦邪热 头汗兼身重脘痞,舌红苔腻—中焦湿热 头汗 头额冷汗如珠,四肢厥冷,脉微欲绝—亡阳 头汗如油,高热烦渴,脉细数疾—亡阴 心胸汗—虚证(心脾两虚或心肾不交) 手足心汗—脾胃病或易紧张 半身汗—邪阻经络,气血运行不周 阴部汗—下焦湿热
第二节 问诊的内容
五、个人生活史
(二)饮食起居
嗜食肥甘者——多病痰湿
偏食辛辣者——易患热证
饮 贪食生冷者——可致寒证
食 起 居
饮食无节,嗜酒过度者——易患胃病、肝病 好逸恶劳懒动者——气血多滞,易生痰湿
劳累过度,房室不节者——易患诸虚劳损
起居无常,劳逸不调,思虑过度者——易患
失眠、头昏、健忘诸疾
第二节 问诊的内容
第三节 问现在症
三、问疼痛 (二)问疼痛的部位—周身痛
新病周身痛——多实证,常因感受风寒湿邪,
周身痛
经气不利所致
久病卧床不起而周身痛——多虚证,因气血 亏虚,筋脉失养所致
第三节 问现在症
四、问头身胸腹 (一)头晕
头晕昏沉,伴胸闷呕恶,舌苔白腻——痰湿内阻 头晕而胀,伴面红目赤,烦躁易怒,舌红脉弦数
——肝火上炎 头 外伤后头晕刺痛,夜间尤甚——瘀血阻络 晕 头晕胀痛,面赤耳鸣,头重足轻——肝阳上亢
头晕目眩,过劳或突然起立则甚,面白舌淡,心悸失眠 ——气血亏虚
头晕耳鸣,兼腰酸遗精,健忘——肾精亏虚
第三节 问现在症
四、问头身胸腹 (二)胸闷
肩背疼痛者 ——风湿阻滞,经气不利
第三节 问现在症
三、问疼痛 (二)问疼痛的部位—腰痛
腰痛
腰痛绵绵,软无力,以两侧为主 ——肾虚 腰脊或腰骶部冷痛重着,寒冷阴 ——寒湿痹病 雨天加重
腰部刺痛拒按,固定不移 ——瘀血阻络
腰脊疼痛连及下肢 ——经络痹阻 腰痛牵掣少腹或侧腹,伴尿频、——湿热蕴结下焦 尿急、尿痛或尿血
五、个人生活史 (三)精神情志
(四)婚育状况
第三节 问现在症
问现在症是指对患者就诊时所感到的痛 苦和不适,以及与其病情相关的全身情 况进行详细询问。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疼痛四头身, 五问饮食六问便,七问情绪八睡眠, 九问妇女十问男,再添儿科皆占全。
第三节 问现在症
一、问寒热
恶寒——感到寒冷,加衣被或近火取暖 仍不能缓解
第二节 问诊的内容
一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婚
况、职业、发病节气、出生地、常住

地、单位等
诊 主诉:包括就诊时的主要症状、体征及持续时间
的 现病史:包括发病情况、病变过程、诊治情况
内 既往史:包括既往健康、患病情况
容 个人生活史:包括生活经历、饮食起居、精神情
志、婚育状况
家族史:包括患者直系亲属的健康与患病情况
(三)但热不寒 —病人只感发热,不觉怕 冷,甚或反恶热者。多属阳盛或阴虚 所致里热证。
壮热—身发高热,持续不退,甚至不

恶寒,反恶热者
热 不 寒
潮热—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潮 汐之有定时者
微热—热势不高,或仅自觉发热,体
温不高
第三节 问现在症
一、问寒热 (三)但热不寒—壮热
伤寒病的阳明证
外感温热病的气分阶段
二、问汗 (一)无汗—里证无汗
里证 无汗
里实寒证—寒主收引,玄府闭塞 外感温热病—邪热耗伤营阴,汗出无源 里虚寒证—阳虚无力蒸化津液 阴血亏虚证—阴液亏虚,汗出无源
第三节 问现在症
二、问汗
(二)有汗—全身有汗
全身 有汗
表热证—风性开泄,热性升散,热蒸津
表证有汗
液外泄
外感表虚证—风性开泄,玄府开张,腠 理不密,津液外泄
第二节 问诊的内容
一、一般情况
性别 妇女有月经、带下、胎妊、产育等方面的特殊疾病 男子有遗精、滑精、阳痿、早泄等特有病变
青壮年 年龄 老年人
小孩儿 中老年
气血充盛,抗病力强,患病多属实证 气血渐衰,抗病力减弱,患病多虚证 易患水痘、麻疹、顿咳等病 易患中风、肺胀、胸痹等病
职 长期从事水中作业者 易患寒湿痹病 业 工作中接触有害物质者 易患矽肺、汞中毒、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三节 问现在症
三、问疼痛
疼痛
实证—实邪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虚证—气血不足或阴精亏虚,脏腑经络失养 —不荣则痛
问疼痛
疼痛的性质 疼痛的部位 疼痛的时间、程度、喜恶 疼痛的伴随症状
第三节 问现在症
三、问疼痛 (一)问疼痛的性质 胀痛—疼痛带有胀满的感觉—气滞作痛
头目胀痛—肝阳上亢或肝火上炎 刺痛—疼痛尖锐如针刺之感—瘀血 窜痛—疼痛的部位游走不定,或走窜攻痛
第二节 问诊的内容
三、现病史 (三)诊治经过
曾作过哪些检查,结果怎样 诊治经过 作过何种诊断,依据是什么
经过哪些治疗,治疗的效果及反应
(四)现在症状
第二节 问诊的内容
四、既往史
(一)平素健康状况
素体健壮者——现患疾病多属实
问素体
素体虚弱者——现患疾病多属虚 素体阴虚者——易感温燥之邪而发为热证
素体阳虚者——易受寒湿之邪而罹患寒证
第三节 问现在症
三、问疼痛 (二)问疼痛的部位—腹痛
大腹隐痛,喜温喜按 ——脾胃虚寒
腹 痛 小腹胀满而痛,小便不利 ——膀胱气滞
部位 性质
小腹胀痛或刺痛,随月经 ——胞宫气滞血瘀 周期而发
少腹冷痛,牵及外阴 ——寒滞肝脉
第三节 问现在症
三、问疼痛 (二)问疼痛的部位—背痛
脊痛不可俯仰者 ——督脉损伤 背痛 背痛连项者 ——风寒之邪客于太阳经脉
寒—怕冷 恶风——遇风觉冷,避之则缓,较恶寒 为轻
畏寒——感到寒冷,加衣被或近火取暖 能缓解
热—发热,指患者的体温升高或体温不高,但自 觉全身或局部发热者。
第三节 问现在症
一、问寒热
寒热的产生
感受外邪 (外感病)
机体阴阳的盛衰 (内伤病)
外邪袭表,正气趋表抗 卫阳被遏 邪;寒邪外 而恶寒 束,卫阳郁
三、问疼痛 (二)问疼痛的部位—头痛
巅顶痛
—— 厥阴经
后脑痛连项背 头痛 两侧头痛
—— 太阳经 —— 少阳经
前额连眉棱骨痛—— 阳明经
第三节 问现在症
三、问疼痛
(二)问疼痛的部位—胸痛
胸前“虚里”部位作痛,痛 —心 胸痛部位 引肩背内臂者
胸膺部位作痛,兼有咳喘者 —肺
胸痛 性质 兼症
虚里憋闷刺痛 胸痛喘促,痰黄而稠
问诊
问诊
问诊是医生通过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
有目的的询问,了解疾病的发生、发 展、诊治经过、现在症状及其他一切 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的一 种方法。
第一节 问诊的意义及方法
一、问诊的意义 弥补其他三诊的不足,以利于全面、 系统收集病情资料
起到心理治疗的目的
第一节 问诊的意义及方法
二、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环境安静,聚精会神 态度和蔼,激发信心 语言通俗,慎用术语 重点全面,系统全面 必要提示,避免暗示
中毒等
第二节 问诊的内容
一、一般情况
缺碘的高山地区 地 岭南等地 域 长江中下游一带
高原牧区
多见瘿瘤 疟疾的发病率较高 易患血吸虫病 易发肝包虫病
春季
季 夏季 节 秋季
冬季
易患麻疹、水痘等传染病 易患中暑、痢疾等 易患燥证 多感冒、咳喘等
第二节 问诊的内容
二、主诉
主诉——患者就诊时的主要症状、体征及其持 续时间。
血、气滞、结石、虫积、寒邪等阻闭 或凝滞气机
第三节 问现在症
三、问疼痛
(一)问疼痛的性质
掣痛(引痛、彻痛)—疼痛而有抽掣牵引感
—筋脉失养而拘急或经脉阻滞不通
痠痛—疼痛伴有痠楚不适感—风湿侵袭,气血
运行不畅或肾虚、气血不足,组织失养
隐痛—痛势较缓,尚可忍耐,绵绵不休 空痛—疼痛带有空虚之感
虚证
第三节 问现在症
气郁 情志不舒, 急躁易怒,胁肋 情志不畅,肝气郁
发热 时有微热 胀痛,脉弦
结化火
第三节 问现在症
一、问寒热 (四)寒热往来—邪正交争于半表半里
寒 发无定时— 寒热往来,交替而作,发无时间规律。

见于伤寒少阳病。

来 发有定时— 寒战和高热交替发作,发有规律,一
日一作,或两、三日一作。伴有剧烈
头痛,口渴多汗等症,见于疟疾病。
第三节 问现在症
三、问疼痛 (二)问疼痛的部位—四肢痛
疼痛游走不定(行痹)—感受风邪为主 疼痛剧烈,遇寒加甚,得热痛减(痛痹)—感受寒邪为主 四 关节红肿热痛(热痹)—感受湿热之邪或风寒湿郁久化热 肢 重着而痛(湿痹)——感受湿邪为主 痛 关节疼痛,肿大变形,屈伸受限(尪痹)——痹病日久,
痰瘀阻络,筋脉拘挛 独见足跟或胫膝痛(多见于老年体衰之人)——肾虚
遏而发热
阳盛则热 阴盛则寒
阴虚则热 阳虚则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