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山小城镇景观规划现状分析及研究

兰山小城镇景观规划现状分析及研究
兰山小城镇景观规划现状分析及研究

目录

一概述

(一)研究意义

(二)兰山区概况

1、地理概况

2、历史沿革

3、人口和行政区划

4、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

(三)研究背景

1、我国小城镇概念和界定

2、小城镇的概况

3、国外小城镇发展的状况

二兰山小城镇的景观规划现状分析

(一)、小城镇规划滞后,功能分区差

(二)城镇地域特色的缺失

1、小城镇特色消失的内在因素

2、小城镇特色消失的外在因素

(三)绿化系统仍需加强

(四)街道景观仍需改善

(五)其他方面

三兰山小城镇景观规划的对策

(一)小城镇景观的整体思路研究

1、整体性原则

2、开放性原则

3、可识别性原则

4、可持续性原则

(二)小城镇文化建设思路研究

1、发掘和保护中小城镇传统文化。

2、建设和形成中小城镇现代文化美

(二)小城镇景观建设的绿地规划设计思路研究

1、小城镇景观建设的“绿洲”原则

2、城市绿地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三)小城镇街区景观设计思路研究

1、小城镇街区景观规划要素

2、确定街区风貌和景观意象

3、塑造优美宜人的街道景观

四案例分析——半程镇

(一)案例背景情况

1、城镇概况

2、半程镇的特点

(二)半程镇景观规划建设思路研究

1、注重整体景观规划结构

2、通过镇区城市设计确定整体形象特色

3、保护和利用好自然特色

4、注重人文景观的发展五结论

兰山小城镇景观规划现状分析及研究

一概述

(一)研究意义

城市化(城镇化)是工业革命后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工业化过程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地域空间上城镇数量的增加和城镇规模的扩大。一个城镇景观表面的清晰或是“可读性”,也是容易认知城市各部分并形成一个凝聚动态的特性,它的可读性是因为由可认知的各种符号组成,是可以通过视觉领悟的相关联的形态。一个可读的城市,它的街区、标志物或是道路,应该容易认知,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形态;一个城市或小城镇带给我们的视觉和当地所表达的文化和居住空间的表达都是很重要的。

在我国,小城镇在历史中曾经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各地的小城镇中蕴涵了很多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目前许多专家及一些地方领导都非常注重建设国际化的大都市、城市化。但是,现在小城镇的发展特点在于发展中的保护、保存那些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生态资源等等这些问题,这些都是小城镇景观规划中广义的范畴。绿化小城镇、对小城镇进行系统的景观规划设计是目前必要的任务。200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决定》,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1700多个县城,近1900个建制镇,近三万个乡集镇。尽管目前理论界还对小城镇发展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小城镇发展已经构成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具

特色的一项创举,引起了国内的学术界广泛的关注。

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国政府已经提出了“可持续的发展观”。但是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小城镇,怎样去吸引人们来了解它的特点。这就需要对小城镇进行统一个规划和设计。景观规划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小城镇在对外宣传中,景观规划也成为树立小城镇形象的一个重要砝码。现在有一部分小城镇已经取得了成功,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小城镇仍然没有按照本地特点来进行景观规划,满目照搬照抄,导致了建设杂乱无章,难以形成统一而具有特色的小城镇。现在很多小城镇都是千镇一面,没有自己的特点,预期的目的没有实现。

本课题的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兰山区小城镇的景观规划设计,能够反映兰山区的不同小城镇的景观规划发展状况以及在未来的景观规划发展的趋势。并且希望能将景观规划的战略运用到周边的小城镇的建设中。在此基础上,探索出小城镇景观规划的一些理论,已能在其他小城镇景观规划中提高一些借鉴和参考。

(二)兰山区概况

1、地理概况

临沂市兰山区位于山东省东南部,东经118°、北纬35°。①兰山区位于山东省东南部,临沂市中部。东隔沂河与河东区相望,西与费县、苍山县毗连,南接罗庄区,:北邻沂南县。东西最大横距26公里,南北最大纵距34公里,辖区总面积660平方公里。

①引自《临沂县志》,2005年,中国文献出版社

2、兰山区历史沿革

兰山区历史文化悠久。它是“书圣”王羲之、“至孝”王祥的故乡,文化底蕴非常丰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著名革命根据地。因此,境内名胜古迹众多。驻地临沂城建于鲁哀公三年(公元前492年),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历史,素有“鲁南古城秀,琅琊名士多”之美誉。1972年在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为建国以来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建有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王羲之故居、孔庙、孝河风景区、小埠东橡胶拦河大坝、沂蒙湖、临沂人民广场、临沂人民公园、东方红游园、临沂批发城、临沂动植物园、茶山风景区等景点。

3、兰山区人口和行政区划

临沂市兰山区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地处连接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的新欧亚大陆桥东桥头堡枢纽位置,辖7镇4街道,377个村53个社区,一处省级工业园和一个县级商城管委会。面积660平方公里,人口92万,流动人口30万。②临沂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和全市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区、省级文明区、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区、全省双拥模范区、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省外经外贸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区、全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区、全省教育工作示范区、全省基础教育工作先进区。2005年度经济社会综合评价指数在全省121个县(市、区)排名第10位、②引自《兰山年鉴》2005年中国文献出版社

指数增幅居第3位,成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单位。

4、兰山区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

自然环境:

自然资源丰富。全区耕地面积32万亩,适宜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和林牧果业。沂、枋、涑等地表水径流量近20亿立方米。地下水年均总储量6.2亿立方米,水质较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近30种,金属类主要有金、铜、铁等,大部系复合共生矿床;非金属类主要有石灰石、河沙、石英砂岩、大理石、沸石、方解石、煤等。野生药材近百种、兽类10多种、鸟类50多种、龟类100多种。

气候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适宜,四季分明。年均降水量790—920毫米。历年平均气温13.3°。日照时效为2357.5小时。无霜期平均202天。

资源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区内交通发达,是鲁南、苏北重要的交通枢纽,自古就有“齐鲁噤喉”的称号。陆、海、空交通便利。327国道、205国道、206国道、兖石铁路穿越域内。京沪高速公路贯穿其中,并在义堂镇设有大型出入口。建有临沂长途汽车站、临沂火车站等大型交通枢纽设施。距临沂飞机场3公里,距日照港150公里、岚山港110公里,距济南市280公里、北京市723公里。区委、区政府驻地一素有“书圣故里”之称的临沂城是集沂蒙老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交通中心于一身,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临沂市委、市人民政府所在地。

全区地处鲁中南山地的南缘和临郯苍淮河冲积平原上,地貌以平原为主,丘陵次之。北部、西部为丘陵,海拔80—250米。艾山为全区最高峰,海拔254.6米。茶山海拔227.1米,为域内第二高峰,有“临沂镇山”之称。中部及东南部为山前冲洪积平原,海拔80—150米。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倾斜度3°-5°。域内水网密布,有沂河、祊河、涑河、柳青河、孝河、陷泥河等大小河流10余条,均属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流向自北向南或自西向东,水量充足。土壤以潮土类为主,分为潮土、水稻土、褐土、砂姜土、棕壤土等5个土类11个亚类。

(三)研究背景

1、我国小城镇概念和界定

(1)小城镇的概念

目前,小城镇概念还并不十分明确,不同地区、不同学科都有自己的定义:

a.从行政管理学角度看,在经济统计、财政税收、户籍管理等诸多方面,建制镇与非建制镇都有明显区别。因此,小城镇通常只包括建制镇这个范畴。

b.从社会学角度看,小城镇是一种社会实体,是由非农业人口为主组成的社区。1984年,费孝通在《小城镇,大问题》一文中把“小城镇”定义为:一种比乡村社区更高一层次的社会实体。这种社会实体是由一批并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口为主体组成的社区,无论从地域、人口、经济、环境等因素,它们既有与农村相异的特点,又都

与周围乡村保留着不可缺少的联系。用一个普通的名字对这一社会实体加以概括,即为“小城镇”。可见小城镇是从乡村型社区向着许多产业并存的现代化城市转变中的过渡型社区。它基本脱离了乡村社区的性质,但还没有完成城市化过程。

c.地理学将小城镇作为一个区域城镇体系的基础层次,或将小城镇作为乡村聚落中最高级别的聚落类型,认为小城镇包括建制镇和自然村。

d.从经济学角度,小城镇是乡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相互渗透的交汇点,是具有独特经济特征并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特殊经济集合体。

同时,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小城镇亦有不同的界定。美国“小城镇”有两种概念:一种为小城市“small city",还有一种叫小镇即“little town"。美国小城镇往往是由居民住宅区演变而来,一般200人的社区就可以申请设“镇”,如果有足够资源,几千人的社区就可以申请设“市”,因此美国城市规模大多不大。日本的地方行政管理分为都道府县和市町村两级,城市人口规模分7个等级,其中小城市分为两个等级:1-2万人为一个等级;1万人以下为另一等级。前苏联的城市分为8个等级,10万人以下的又分为4等,小城市的人口规模在2万人以下。朝鲜的城市按人口规模分为6个等级,小城市的规模在5万人以下。

综合以上对城镇的定义,可以总结如下:小城镇位于城市之末、农村之首,是沟通城乡区域经济的枢纽和桥梁,它是介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一种过渡性居民点。根据我国对城乡的划分标准,我国城乡居

民体系可以划分为:城市(大、中、小城市)—县城镇—县属镇(非县城的建制镇)—集镇—村落(包括行政村和自然村)。从我国关于城市的划分体系和行政建制看,小城镇应包括小城市(设市建制的县城镇,即县级市)、县城镇、县属镇(一般建制镇)和集镇四类。小城镇的人口规模大致在1-10万人左右。我们以5万作为人口界限,依此标准划。

分开的两个级别小城镇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一般而言,5-10万人口的小城镇,主要是小城市(设市建制的县城镇,即县级市)和县城镇,它们从布局形态、规划内容和方法上更接近城市。这些小城镇的稳定性小,进入高一级城市范畴的趋势明显。这类小城镇具有多功能性,它是形成城市基本条件的最小单位,也是城市形成的起点。其在自身多功能性推动下向城市继续发展的趋势强烈。与此相反,1-5万人口的小城镇,一般包括县属镇(一般建制镇)和集镇,它的人口结构和经济结构更接近于集镇,除少数具有特殊自然资源和交通条件或国家特殊政策发展外(如深圳),大部分比较稳定,不会升级成为小城市。它们是典型的小城镇代表,无论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城市设计和风貌特征来看都具有自身特点和共性,这类小城镇即是本论文的研究范围。

(2)我国小城镇概念的界定

小城镇,顾名思义即为较小的城镇。它介于城乡之间,地位特殊。归纳起来,不同的学科对小城镇概念的理解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

我国狭义上的小城镇是指除设市以外的建制镇,包括县城。这一

概念,较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法定含义。建制镇是农村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的中心。1984年国务院转批的民政部《关于调整建制镇标准的报告》中关于设镇的规定调整如下:(1)凡县级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均应设置镇的建制。(2)总人口在2万以下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超过20%的,可以建镇;总人口在2万以上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占全乡人口10%以上的亦可建镇。(3)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稀少的边远地区,山区和小型工矿区,小港口,风景旅游,边境口岸等地,非农业人口虽不足20%,如确有必要,也可设置镇的建制。

我国广义上的小城镇概念,除了狭义概念中所指的县城和建制镇外,还包括了集镇的概念。这一观点强调了小城镇发展的动态性和乡村性,是我国目前小城镇研究领域更为普遍的观点。根据1993年发布的《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对集镇提出的明确界定:集镇是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经县级人民政府确认由集市发展而成的作为农村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因而集镇是农村中工农结合、城乡结合,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社会和生产活动中心,是今后我国农村城市化的重点。

我国幅员辽阔,社会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如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个行政村的人口规模和非农产业规模往往比西部地区的一个县城还要大,因此真正准确的定义小城镇并不容易,但是研究小城镇关键是要把握小城镇的实质。小城镇是城市在乡村的延伸,是乡村中的雏型城市。它是农村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中心,具

有多方面功能的有机联系的综合体。它以大中城市为依托,既具有类似大中城市的工业、商业和社会服务业的经济结构,又具有相当比重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及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服务业。

2、小城镇的概况

(1)我国小城镇的发展历程

我国小城镇是在村落的基础上随着商品交换的出现而逐步形成发展的。它历史悠久,始建于夏代。《史记》上就有“夏有城郭”、“夏有万国”(万邦)的记载。秦汉以后,我国出现了四大名镇:河南朱仙镇,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镇,湖北夏口镇。明清以来,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尽管生产力发展速度缓慢,但商品经济毕竟比过去有了较快的发展,而且出现了不少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乡镇。如丝织业比较发达的江南苏州府的震泽镇、平望镇、盛泽镇,嘉兴府的膜院镇,湖州府的双林镇等。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第一次提出城乡分治。划分城镇乡的标准是:府厅州县所在地的城厢为城,城厢以外的集市地,人口满5万的为镇,不满5万的为乡,作为现代行政区划建制意义上的镇随之出现了。小城镇的成长和发展,贯穿着人类自原始社会后期以来六七千年的发展历程。小城镇虽小,但“五脏俱全”,各种行政职能都要齐备,例如规划布局、街道市井、衙署、文武庙、寺观、祠馆、民居、商肆以至管理阴曹地府的城陛庙等等都有配套。它虽然不如王都帝京的规模气势,但也全面地反映了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丰富内容。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后,在民国初期,小城镇在全国得到了进

一步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规模更大的各种类型的专营某种行业的乡镇。它们的经营特色非常明显,如江西景德镇的瓷器,苏杭地区的丝织业,四川自贡的制盐业,云南普洱的制茶业,江西瑞金、玉山、山东济宁和广西平南的制烟业,云贵、两广的铁矿、铜矿和铅矿采冶业等等。这些专业村镇、乡镇的农民经营突破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范围而成为专业化的商品性生产或是兼营部分农业的商品生产。与此同时,南京国民政府于己于1928年9月公布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县组织法》,并于次年6月修订,镇作为行政区划建制首次列入法律。不过旧中国的乡镇是带有地方自治性质的组织,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行政区划组织。当时镇的规模较小,一般约一千户左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镇和乡一样同为县辖基层行政区划建制。当时镇的平均人口为6000多人。1963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调整市、镇建制,缩小城市和郊区的指示》,明确了“市、镇是工商业和手工业的集中地”,并规定了设镇标准,要求调整和压缩建制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城镇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国务院于1984年发出通知,同意民政部《关于调整建镇标准的报告》,提出“撤乡建镇,实行镇管村”的模式,也就是乡建制改镇的模式,从而使建制镇得到了快速发展。1993年全国村镇建设工作会议确定了以小城镇为重点的村镇建设工作方针,提出了到20世纪末我国小城镇建设发展目标。全国各地普遍开始制定小城镇的规划,设置乡镇级财政,以促进小城镇(包括社区)的发展。

(2)我国小城镇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小城镇的位置特殊,可以说是“城之尾、乡之首”,因此它具有上接城市、下引农村,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综合功能。我国小城镇的接触面最大,易于引进大中城市的技术、资金、人才,同时,又是生产要素流动和组合的传承中介。在信息传递、经济发展等方面,小城镇都起着城市和农村的纽带作用。随着我国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我国小城镇逐渐呈现出量大、面广的发展态势。

具体来说我国小城镇目前的发展情况可以从分布、规模、密度等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从分布上看,由于历史、地理和社会经济发展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城市分布一直呈现着自东而西由密到疏的空间分布特征。建国后国家加强了中、西部地带城市的建设,但东密西疏的城市分布格局没有根本性改变。小城镇的宏观分布状况与全国城市与人口的分布是一致的,具有从东部向西部递减的趋势,只是在三大地带之间的相差程度上小城镇要略小于城市。这种东多西少,东密西疏的状况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分布密度差异是密切相关的,也是相当长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的。小城镇分布的另一特点是“区内有区”,即各省区内部也呈现小城镇发展的不平衡性:经济发达地区内也会有小城镇欠发达的地方(如江苏的苏北地区),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也会有小城镇发展较发达的地方(如陕西的关中地区)。发达省区中欠发达地区有时在经济上与城镇发展上有可能强于欠发达省区内的发达地区。

其次从规模上看,三大地区之间差异不大,东部地带与中部地带相差无几,西部地带相对小一些,为全国建制镇平均规模。但三大地区内部平均规模差异较大,在东部与中部地带内,建制镇平均规模最高的省区是平均规模最低的省区的两倍多,但在西部地带,平均规模最高的省区是平均规模最低的省区的四倍还多。如果以南方与北方比较,南方建制镇的平均规模要大一些。但从总体水平来讲,我国的建制镇人口规模普遍水平较低,其中平均镇区总人口6600人,镇区非农业人口仅为2400人,远没有达到应有的规模效益。

再次,从密度上看,我国小城镇从总体上看也呈现东高西低的状态。全国建制镇密度最高的是上海,达343个/万平方公里。密度在75个/万平方公里以上的省区,按密度大小顺次排列,依此是浙江、江苏、山东、广东、天津、重庆……

(3)小城镇景观规划的定义

16世纪末,“景观”主要被用作绘画艺术的一个专门术语,泛指陆地上的自然景色。 1 7世纪以后,景观一词开始被园林设计师们所采用,成为描述自然、人文以及它们共同构成的整体景象的一个总称。 1 9世纪初,近代地理学创始人洪堡德把景观引入了地理学,并从此形成了作为“自然地理综合体”代名词的景观涵义。以后景观的概念又被德国的地植物学家Troll引入生态学并形成景观生态学。Troll认为“景观代表生态系统之上的一种尺度单元,并表示一个区域整体”。

总之,景观的最初含义主要关注景观的视觉特性和文化价值;

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将其进一步拓展,以“地域综合体”的理解作为共同的概念基础,但地理学主要关注景观的要素特征和景观形成过程,而景观生态学则视景观为地方尺度上具有空间可量测性的异质性空间单元,同时也接受地理学中景观的类型涵义 (如城镇景观、农业景观等 )。近年来,我国学者提出了新的景观概念,即“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且有明显视觉特性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具体地说,某一地域的景观就是该地域空间中地貌、植被、建筑物、道路、河流等所组成的各种形态的表现;同时,它也包括地方民族特色、文化、习俗、精神风貌等,包含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丰富的精神内容。

小城镇景观规划设计是围绕着人与景观的共生原理展开的。人类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不能违背景观生态特点,两者的互利共生是景观优化利用的前提,是景观规划设计的终极目标。人文半人文景观是人与自然的共创之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和任务在于谋求人与景观协调稳定关系及发展的一种新途径。以乡村为例,整合乡村聚居环境自然生态、农业与工业生产和生活建筑 3大系统,协调各系统之间的关系是景观规划设计中研究乡村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乡村景观规划的目标体现了要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去创造一种充分融技术和自然于一体、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人类活动的最优乡村环境。

总之,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就是要解决如何合理地安排乡村土地及土地上的物质和空间来为人们创造高效、安全、健康、舒适、优

美的环境的科学和艺术,为社会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整体乡村生态系统。乡村景观规划离不开环境与生态,对环境问题重点考虑土壤、水体、大气、建筑物、氛围等;对生态问题则把有生命的东西,如植物、动物等考虑进去,生态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乡村景观规划的核心是生态规划与设计。

3、国外小城镇发展的状况

史前人类聚居地最初形成和营造过程中,大都依从自然环境条件的共同法则,如古埃及许多城镇都是沿着河道发展起来的,而且按照人们喜爱的风向,依据所在位置、环境、海岸的走向、河谷或者山坡地势修建他们的城镇。并都建于自然高地或者人工高台上以抵御水患。这时期,由于缺乏科学知识,原始宗教一度作为主导的文化形式。

具有相对比较成熟的思想,进行有意识的设计城市,起于希腊文明时期。此前,欧洲缺乏城市设计的完整模式和系统理论。希腊文明时期的城镇大都出于实用目的,除考虑防守和交通外,不再有古埃及、古伊朗城镇那样的象征意义。公元前5世纪,希波丹姆所作的米利都城重建规划,在西方首次采用了交汇街道系统,形成十字格网,各建筑物都布置在格网内,这种系统被公认是西方城市规划设计理论的起点。它不仅标志着新理论和使用标准的诞生,而且表明以往城市设计中运用的土地占卜、巫术及神秘主义思想已经被一种新的理性标准所代替。

中世纪欧洲城市规模比希腊和古罗马小得多,统治者建立了很多城邦国家。战争频繁客观上使城堡建设成为需要。中世纪早期城市多

是自发形成。当时城市设计特点主要有:早期自发形成的城市路径多以环状和放射状为多;随着工商业展,新建城市逐渐出现了一些方格网状布局。城市边界不规则,用城墙包围起来;教堂往往占据城市中心位置,教堂广场是城市的主要中心,各种广场均采用封构图,广场平面不规则,维特鲁威的理想城市方案筑群组合、纪念物布置与广场、道路铺装均各具特色。

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城市设计思想的科学性,规范化意识渐浓。这一时期地理学、数学等学科知识对城市发展变化起了重要影响,并出现多种城市形态的方案。文艺复兴极大推动了城市设计思想的发展,当时普遍认为城市发展和布局形态是可以用人的思想意图加以控制的。建筑理论家阿尔伯蒂承继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思想理论,提出“理想城市”的设计思想。阿尔伯蒂的城市设计思想由意大利传入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大部分欧洲国家,从而奠定了后世城市设计的思想基础。到16世纪,出现巴洛克风格的城市设计。它强调城市空间的运动感和序列景观,在实践中,多采用环形加放射的城市道路布局巴洛克设计思想曾经对西方城市建设产生重要影响。19世纪法国巴黎市政长官欧斯曼主持的巴黎改建设以及后来的美国华盛顿城、澳大利亚堪培拉城和巴西的巴西利亚城规划设计都与该设计思想有着渊源关系。

二兰山小城镇的景观规划现状分析

(一)、小城镇规划滞后,功能分区差

城镇发展规划是城镇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部分城镇

图一

总体风貌缺乏特色,体现不了小城镇的风貌;空间景观结构不清晰,缺乏地标性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然而在兰山区的小城镇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下列两方面的问题:

①重视建设而轻视发展规划。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先建设、后规划或边建设、边规划,建设牵着规划走的不科学现象,导致城镇布局不合理,功能定位不清,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环境恶化。工厂区、商场、办公楼、生活区则犬牙交错、混杂在一起,致使城镇功能性分区极差,严重影响了城镇功能的

正常发挥。

兰山区小城镇在形成和发展本应

该突出本地的特点,但是许多小城镇

建筑为“火柴盒式”居多,并且新建

的厂房、商店、住宅沿交通线无规则地向外蔓延,影响交通。所有街道两侧的楼宇,第一层皆千篇一律作为铺面,致使商店小铺遍地开花,且经营商品种类,经营方式、经营手段相似,结构雷同,有些老得街道,管理混乱,面目都是违章建筑(图一)。

②缺乏维护和管理。一般给水和排水设施较差,供电、通信设施基础薄弱,公用工程设施标准较低,镇区公共绿地少,环境保护问题尚未引起广泛的注意。工厂区、商场、办公楼、生活区则犬牙交错、混杂在一起,致使城镇功能性分区极差,严重影响了城镇功能的正常发挥。

图二

(二)城镇地域特色的缺失

目前,许多小城镇特色正逐渐消失:一方面自然景观保护和控制不力,自然景观的完整性及多样性难以维系;另一方面缺乏城市设计导向,建设盲目决策上马,不顾国情,地域差别,经济能力,历史文化特色,时而“火柴盒”,时而“欧陆风”,时而又兴起广场热。其结果市建设整体效果差,给人以杂乱无章之感。

1、小城镇特色消失的内在因素

造成小城镇特色消失的内在原因是小城镇特色的内涵发生了改变,即形成原有特色的社会经

济、地域文化和自然地理特

征发生了改变,其中经济的

迅速发展及追求经济效益至

上的取向是小城镇特色消失

最为直接和根本的原因。首

先,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了

小城镇地域文化形成的基础。

其次,技术的进步割裂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最后,外来文化的强势作用中断了原有地域文化的传承,某些地方外来文化甚至有逐渐取代地域传统文化的趋势。“走了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市”,小城镇当地的“文脉”已难以寻觅。例如兰山区南坊镇,在新的规划中,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丧失了本身的特色。在景观建设中,与现代城市毫无区别,对于景观特色、树种的选择,没有考虑到南坊镇本省的特色所在。

(图

(完整版)景观设计——场地分析

一、对场地的区位分析: 区位分析,可以说是将场地放在其周边的区域关系内进行场地的定性分析。在这里,我们着眼的不外于如下两点: 1、周边交通关系——列出详尽的各种交通形式的走向。 通过分析,可以得到制约下一步设计的一些要素,如人行车行出入口、停车场、避让要素(轻轨、高速路的噪音避让等); 2、项目定位关系——确定项目在整体区域中的定位。 分析周边的用地性质,列出其他相同项目的分布及服务半径,确定本项目的服务对象、服务规模,更重要的是为下一步的项目构成找到依据。(如公园设计中,每一种休憩项目的设置,都应拿出相应的依据——甚至图上的每一根线,我们都应该知道是怎么来的。 二、对场地的社会人文分析: 所谓的社会人文,实在是一个自己杜撰的词。这里,想表达的是如下分析的综合: 1、历史信息 2、民风民俗 3、适宜该场地的理想生活模式 这一步工作,有利于我们在下一步的设计中把握场地的人文特质。 三、对场地的地形地貌分析: 对于有可以利用的地形,自然要好好的把握。 有可能的应该做出这样两张图: 1、场地坡度分析——分析并找出适宜的建设用地,减少对场地的人为破坏。 2、场地坡向分析——阳坡和阴坡当然是不一样的了。 对于景观设计而言,地形的变化是一个有利的因素,大家可要好好的把握喔! 没有地形可以利用的场地,当然就省了心了。 四、对场地的生态物种分析: 场地现状的生态物种,是维持场地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如地表泾流的生态涵养群落,地貌特征的特有动植物群落等,保护并恢复这些生态群落,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 五、对场地的地质水文分析: 场地现状的地质水文资料,自然也是景观设计的重要条件。 不同的地质条件,决定了不同的自然景观特色,而地下水位的高低、天然泉眼

浅析城市景观设计中人文因素的重要性

浅析城市景观设计中人文因素的重要性 学生: 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指导教师: 摘要:城市景观设计不仅基于创新的想法与奇妙的思维,更应注重以人为本,在设计中体现出人文因素。历史文化包含的不仅是人文上的历史,更包括其本质的精神和思想,这正是人们传承的精华所在,良好的景观设计有着浓厚的文化背景支撑的同时,更多的应是其内在精神的呈现,徒有其表的城市景观是不能带来任何精神上的感受。而今愈来愈多追求经济效应的形式主义设计,忽略了其内在人文性的根本范畴。城市景观是聚居环境中固有、可创造的自然景观美,能增添舒适感和愉悦感。我希望通过一种模式、一种创新,来唤醒人们对于文化的重视,注重其本身的精神核心所在;忠于初衷,让人文性得以充分体现,而非单纯的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以求得到长远的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 关键词:城市景观;人文因素;以人为本:文化背景;价值; Analy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Human Factor in the Design of Urban Landscape Student: Major:Environmental Art and Design Instructor: Abstract:Urban landscape design is not only based on innovative ideas and wonderful thinking should focus on people-oriented design reflects the "humanism". Contained in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is not only on the history, of the humanities, including the spirit and ideas of its essence, this is the essence of people's heritage. That is, the humanities. Good landscape design has a strong cultural background support while more should its inner spirit rendering. The Brummagem urban landscape is not bring any spiritual feelings, and now more and more to the pursuit of the formalism of the economic effect, ignored its intrinsic fundamental aspects of humanity. The urban landscape is inherent in the inhabited enviromnent and create a natural landscape beauty added com fort ajid pleasure, and I hopc that through a model. an innovative. to awaken people's attention for the culture, and focus on their own spiritual core. Faithful to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humanism to be fully reflected, rather than for the tempor ary economic interests in order to get a long-tenn economic value and cultural value. Key words: Urban Landscape; Humanistic; People-oriented; Culturalbackground; Value;

2017年特色小城镇规划设计院十大排名

“特色小镇”的灵感最初来源于国外,如瑞士的达沃斯小镇、美国的格林威治对冲基金小镇、法国的普罗旺斯小镇等。这些小镇,富有特色,文化独具韵味,生态充满魅力。达沃斯小镇之所以独树一帜,是因世界经济论坛每年在这里召开年会,发布世界经济、社会、技术变革等方面的一手资讯;美国格林威治小镇,占地面积仅174平方公里,全球350多只管理着10亿美元以上资产的对冲基金中,却有近半数公司把总部设在这里。“特色小镇”的“特”,主要指产业“特”,即高新服务业或传统经典产业中的某一行业乃至其中的某一环节。产业是‘特色小镇’发展的生命力,特色是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在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院务委员陈锐看来,“特色小镇”以其独特的产业及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及对整个区域经济的支撑意义。 我国特色小镇发源于浙江,2014年在杭州云栖小镇首次被提及,后2016年住建部等三部委力推,这种在块状经济和县域经济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创新经济模式,是供给侧改革的浙江实践。特色小镇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的创新探索和成功实践。去年底,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培育创建江苏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确定了江苏特色小镇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创建路径和工作机制。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小城镇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农民收入提高带来机遇,二是产业转移和农民工回乡创业带来机遇,三是高铁、公路、桥梁、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成和完善带来机遇,四是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变化带来机遇。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特色小城镇建设理当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 下面列举几家从规模到实力都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旅游规划特色小镇规划设计院,目的在于能够使有相关特色小城镇规划设计需求的朋友能够对特色小城镇规划设计公司有一个相对清晰的区分。当然,这也仅仅是作为一个参考,具体操作时仍需要各位多方了解沟通,以找到合适的特色小城镇规划设计院。 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是中国首家专注规划全链的研究院,旨在为城乡发展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全院下设6个研究所1个中心,建立了一支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暨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及宾夕法尼亚大学、悉尼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院校教授、博士、硕士在内的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专业规划设计队伍。 提供战略规划、产业规划、空间规划(概念性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景观规划、旅游规划)、城市专项规划、工程设计、招商策划、地产策划、投融资咨询等专业服务。 中经汇成旗下中国产业规划网,是国内城乡规划领域内知名的权威性站点。 四川远景设计研究院

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实施

第三章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实施 ?主要内容: ?城市规划编制; ?城市规划实施管理。 ?重点:城市规划的编制阶段、编制层次、编制内容。 ?难点:城市规划审批及实施。 ?要求:掌握城市规划的编制阶段、编制层次、编制内容,了解城市规划的审批及实施。 3.1城市规划的编制 一、城市规划编制阶段、层次、依据 1 编制阶段及层次 一、城市规划编制阶段、层次、依据 两 个 阶 段 2 依据

→上一级城镇体系规划或区域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 →本市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计划; →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 二、编制内容(摘自“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一)总体规划纲要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 ?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 ?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 ?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 ?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 ?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及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原则; ?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 ?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成果:纲要文本、说明、相应的图纸和研究报告。 二)城市总体规划 1 含义: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2 期限: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二十年,同时可以对城市远景发展的空间布局提出设想。 3 组成: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 ?市域:城市政府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 ?城镇体系:是在一个国家或相对完整的区域中,有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联系密切、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 ?城镇体系规划: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中心城区:是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外环线以内地区作为中心城范围。 4 强制性内容 ?城市规划区范围。 ?市域内应当控制开发的地域。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 ?城市建设用地。包括: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和相应的控制指标;城市各类绿地的具体布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布局。 ?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城市干道系统网络、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交通枢纽布局;城市水源地及其保护区范围和其他重大市政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包括:历史文化保护的具体控制指标和规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区的具体位置和界线。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城市防灾工程。包括:城市防洪标准、防洪堤走向;城市抗震与消防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设施布局;地质灾害防护规定。 5 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纸及附件(说明书、研究报告和基础资料等)。 三)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1含义: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短期内建设目标、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的实施所作的安排。是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步骤,是衔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环节。 2期限:近期建设规划的期限原则上应当与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年限一致,并不得违背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3内容: ?确定近期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确定近期建设用地范围和布局。

环境景观设计现状分析

环境景观设计现状分析对中国来说,虽然人类对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的有 目的的设计改造古来有之,但是把景观作为一门专业学科来研究并设立相关专 业的时间并不长。景观设计学与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艺术等学科关系紧密。这其中环境景观设计是与艺术设计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它是以艺术设计学科的设计方法为基础,对景观设计进行研究。环境景观设计涉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及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 环境景观设计虽然属于艺术设计学的一个分支,但内容囊括地理学、建筑学、史学、考古学、设计美学、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社会学、文化学、民族学、宗教学以及心理学等多门学科,它们在各自专业的影响下,产生了不同侧 重的发展方向。然而这些发展并不是单一的、平行的,它们相互影响并相互作用。艺术设计学背景下的环境景观设计就是运用设计学规律和方法进行设计的。 强调的是艺术设计理念及方法在自然环境和城市规划环境设计中的充分应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1.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是包括地质、地貌、水文、气候、 生物等要素在内的综合产物。由于自然景观具有独特性,因而要了解这些自然 景观的特性,必然要对它们进行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山石景观自然景观是在特定的区域地质背景下,经过地球地质长期运动形 成的。山地、平原、丘陵等形态决定了构成地质的总骨架。而在地壳运动中, 岩石的褶皱、断裂,和岩石自身的差异,再加上水流侵蚀、重力崩塌、风化剥 蚀等作用,产生了很多妙趣横生的奇峰异石和浑然天成的山石景观。而火山作用、海水冲蚀、冰川和风的作用同样都会形成特殊的自然景观。 水景观地球表面约70%被水覆盖着。海洋、江河、湖泊、瀑布、泉水、溪 水等,浩瀚的水资源也带来了形态万千的水景观。水与物的交相辉映由于光线 反射、光线折射和光线散射而显得更加多姿多彩、魅力无穷。因水流动而产生 的声响,更为人们带来了听觉美的享受。 气象景观气候特色也会成为影响自然景观的成因,例如雨水景观、云雾景观、冰雪景观、日出日落与云霞景观等都是引人入胜的气象景观。 动植物景观植物景观和动物景观也是自然环境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有了这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动植物,自然景观才会这么别具魅力。 2.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为满足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

浅析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浅析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发表时间:2019-09-03T09:08:42.57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12期作者:冯思瀚[导读]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和价值取向及设计者个人的审美观念。广州市城市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摘要:园林景观设计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通过景观设计,使环境具有美学欣赏价值、日常使用的功能,并能保证生态可持续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和价值取向及设计者个人的审美观念。 关键词:风景园林;植物;规划设计 前言 城市风景园林规划的首要目的就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众所周知,在我国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化工产业不断扩大的同时,环境污染带来的灾害,成为了我国需要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早些年的乱砍乱伐,造成了今天的土地沙漠化、洪水、泥石流……树木阻挡不了水土的流失、抵抗不了风沙的侵袭、其他动植物没有良好的栖息场所。而绿色植物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是大气的天然屏障,维护生态平衡最重要的因素。此外,绿色植物,还可以大量吸收有害气体、粉尘等来净化空气,并能够起到调节空气的温度、湿度、减小噪音、防尘、防风等作用,全面改善了城市生存环境。 一、城市风景园林规划的作用 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鲜明的视觉形象、良好的绿化环境、足够的活动场地,这是基本的出发点,随着景观环境建设的发展,仅仅满足这三方面,肯定还远远不够。但这毕竟是远期景观建设发展的基础,对于未来景观建设的腾飞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近些年,我国开始加大对城市风景园林的建设,这不仅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更提高了城市的整体面貌,象征了一个城市的精神文明。随着我国城市风景园林的不断完善,布局规划更加合理,配套设施越来越齐全,居民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在这里,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可以开展各种科普知识与活动来丰富头脑,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 二、风景园林的效果呈现 园林景观设计要的效果呈现主要是实用、经济、美观。 (1)园林设计工作的特点是有较强的综合性,要求做到经济、实用、美观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当然,同任何事物发展规律一样,根据不同性质、不同类型、不同环境的差异,彼此之间有所侧重。 (2)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实用,经济,美观"三者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首先要考虑适用的原则,因地制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园林功能适合于服务对象。适用的观点带有永恒性和长久性。其次要考虑经济问题。正确的选址,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就可以减少大量的投资,也解决了部分经济问题。园林建设要根据园林性质,建设需要确定必要的投资。也要考虑美观,既满足园林布局,造景的艺术要求。在某些条件下美观要求提到最重要的地位。美观本身就适用,就是观赏价值。孤置假山,雕塑作品等起到装饰、美化环境,创造出感人的精神文明气氛。 三、风景园林的设计标准 将居住环境规划作为城市环境中的一部分统筹考虑,使二者融为一体,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居民的需求,永远是园林环境设计的主要目的。小区的可识别性园林艺术是园林空间精神上的享受,节点细部设计优秀的设计在于整体布局合理,功能性强,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过去的居住小区规划往往是规划师先做小区总体布局,安排道路系统,布置住宅单体,随后建筑师接着进行住宅单体建设,往往在总体已定的前提下,才进行绿化设计。 景观设计设计师、开发商、业主三结合,业主共同需求即是我们设计的基本要求,相互的沟通能够使业主了解到居住环境的发展趋势将会是创造生态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共存,同时业主们的反馈意见也是我们获得的最直接的、第一手的、准确的景观设计定位,加之与开发商达成的共识,关注、掌握、完善人们所需的设施的配置与要求,创建符合业主要求的,清新、自然宜人的人居环境,把我们的住宅园艺景观质量推向新的阶段。 简述园林设计方面的几点原则: 1、强调设计与服务意识之间的互动关系,我们所希盼的掌声来自使用者的信任与满意。 2、设计的职责是创造特性,正如每个人都以其相貌、笔迹或说话方式上表现其各自独特个性一样,园林景观也是如此。 3、注重研究地域人文及自然特征,并作为景观形式或语言及内容创新的源泉。 4、环境和人的舒适感依赖于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平衡,人性化的需求带来景观的多元化和空间个性化的差异,但它们也不是完全孤立的,设计时尽可能地融入景观的总体次序,整合为一体。 5、要充分考虑气候因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 四、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不论是何种工程类型,在利用植物进行园林设计时,必须明确各自的设计目的,然后根据需要和实际条件合理选取和组织所需植物。园林设计在取舍植物时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第一,初步设计要考虑不同规格植物的科学搭配。首先要确立大中规格乔木的位置,这是因为植物的配置、特别是大中规格乔木的配置将会对园林设计的整体结构和景观效果产生最大影响。较矮小的植物只是在较大植物所构成的结构中发挥更具人格化的细腻装饰作用。 第二,园林设计布局要着眼于植物品种的合理组合。选用落叶植物时,首先考虑其所具有的可变因素,使其通过植物品种的合理搭配产生独特的效果。选用针叶常绿植物时,必须坚持"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在不同的地方群植以免过于分散。在一个园林设计布局中,落叶植物和针叶常绿植物的使用,应保持一定比例和平衡关系,后者所占的比例应小于前者。也可将两种植物有效组合,使之在视觉上相互补充。

DB34_T 3778-2020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编制规程

34 ICS 91.020 CCS P 50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34/T 3778—2020 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编制规程 Guideline for the urban inefficient land redevelopment planning 2020-11-27 发布 2020-12-27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省土地勘测规划院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归口。 I

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编制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编制的总则、规划编制内容和规划成果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231 土地基本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 19231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城镇urban 城市、县和建制镇人民政府驻地,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点。 3.2 城镇低效用地urban inefficient land 经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已确定为建设用地中的权属清晰、不存在争议和法律纠纷,但布局散乱、利用粗放、用途不合理、建筑危旧的城镇存量建设用地。 3.3 低效用地再开发inefficient land redevelopment 通过多种途径对已认定的低效用地进行再开发和再利用,优化城镇土地利用结构,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土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4目标、原则和要求 4.1目标和总体原则 目标是通过规定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的总体要求、前期工作、编制过程和规划成果等条款,使得文件能够为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提供技术指导,从而促进全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要素保障。 4.2总体要求 4.2.1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重要的专项规划内容,是市、县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纲领性文件,是低效用地再开发监管的基本依据。 4.2.2规划任务应包括下列但不限于: 1

环境景观设计现状分析

环境景观设计现状分析 环境景观设计虽然属于艺术设计学的一个分支,但内容囊括地理学、建筑学、史学、考古学、设计美学、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社会学、文化学、民族学、宗教学以及心理学等多门学科,它们在各自专业的影响下,产生了不同侧重的发展方向。然而这些发展并不是单一的、平行的,它们相互影响并相互作用。 艺术设计学背景下的环境景观设计就是运用设计学规律和方法进行设计的。强调的是艺术设计理念及方法在自然环境和城市规划环境设计中的充分应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1、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是包括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等要素在内的综合产物。由于自然景观具有独特性,因而要了解这些自然景观的特性,必然要对它们进行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山石景观自然景观是在特定的区域地质背景下,经过地球地质长期运动形成的。山地、平原、丘陵等形态决定了构成地质的总骨架。而在地壳运动中,岩石的褶皱、断裂,和岩石自身的差异,再加上水流侵蚀、重力崩塌、风化剥蚀等作用,产生了很多妙趣横生的奇峰异石和浑然天成的山石景观。而火山作用、海水冲蚀、冰川和风的作用同样都会形成特殊的自然景观。 水景观地球表面约70%被水覆盖着。海洋、江河、湖泊、瀑布、泉水、溪水等,浩瀚的水资源也带来了形态万千的水景观。水与物的交相辉映由于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和光线散射而显得更

加多姿多彩、魅力无穷。因水流动而产生的声响,更为人们带来了听觉美的享受。气象景观气候特色也会成为影响自然景观的成因,例如雨水景观、云雾景观、冰雪景观、日出日落与云霞景观等都是引人入胜的气象景观。 动植物景观植物景观和动物景观也是自然环境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有了这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动植物,自然景观才会这么别具魅力。 2、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为满足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人文景观是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对科学、艺术、历史的总结与概括。’人文景观具有以下特性:时代性人文景观是时代不断发展衍生的产物。历史遗迹、艺术遗产,是人类文明最客观的载体。受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审美、工艺、材料等历史条件的影响,人文景观被深刻烙以历史痕迹,因此它具有时代特性。它是不同历史时期,人类艺术文化发展的反映,是人类历史进程的最好见证。 差异性由于地域的不同,人文景观具有差异性,这些差异表现在地域差异与民族差异等方面。由于所处地域的不同,当地居民会以最为适宜本地环境的方式,进行屋顶构建、院落布局来实现生活所需。此外,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景观的风格、造型、色彩等方面,均具有民族特色。

浅析城市景观设计中文化元素的运用

浅析城市景观设计中文化元素的运用 摘要:城市景观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一个城市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在经济发展全球化的战略下,当前景观设计界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有些景观设计师对文化内涵不 够重视,所以出现了很多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涵的景观设计作品,城市景观“趋同化”、“均质化”成为普遍现象,使得景观设计的文化性研究显得比任何时代都更加重要。本论文将从当代城市景观设计的现状分析入手,探讨城市景观文化内涵的构建和表现方式。 关键词:城市景观文化要素地域性环境 引言 美国建筑学家伊利尔.沙里宁认为:“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说明城市文化是人类文化和理想的载体是城市建设过程中重要部分。然而当前由于过分追求效益,城市景观设计中出现了盲目照搬一些带有文化意味的符号,形成“干城一面”的景象。如今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新的社会理念的不断显现,探索出一套高效的设计理论来指导城市景观设计,深入研究人文内涵已成为社会实践的热点和研究的焦点,利用用人文元素来改造城市景观设计的有效路径已成为城市景观研究的一

大趋势。 一城市景观设计的含义及特色 (一)城市景观的含义 景观设计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设计上也更加注重人、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地域文化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迹、文化形态、宗教信仰等甚至是自然景观。将地域文化铭刻在景观之中,是地区内人们情感的寄托和归宿,也是塑造城市特色景观,提升城市景观价值和城市形象的重要部分。 城市景观设计涉及到对地域文化的挖掘和理解,以及地域文化特征与城市景观系统要素的相互结合。在这方面,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以及”人与大地”关系的古典哲学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文化的典范,在《园冶》一书中把中国园林作为中国文化和诗情画意的综合体,着重于开掘其文化内涵、构景手法及其作为文学艺术综合体给人的身心感受。同样,西方国家也很早就已经开始关注城市景观中人文景观的设计,把其作为改观城市环境和个性重要的课题,并进行相当广度和深度的系统研究。 (二)城市景观的特点 第一,城市景观都是依据一定的自然景观建立起来的,自然景观奠定了城市景观的基础,也制约了城市景观的轮廓。如重庆多山的地形地貌造就了重庆山城的景观轮廓,苏

兰山小城镇景观规划现状分析及研究

目录 一概述 (一)研究意义 (二)兰山区概况 1、地理概况 2、历史沿革 3、人口和行政区划 4、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 (三)研究背景 1、我国小城镇概念和界定 2、小城镇的概况 3、国外小城镇发展的状况 二兰山小城镇的景观规划现状分析 (一)、小城镇规划滞后,功能分区差 (二)城镇地域特色的缺失 1、小城镇特色消失的内在因素 2、小城镇特色消失的外在因素 (三)绿化系统仍需加强 (四)街道景观仍需改善 (五)其他方面 三兰山小城镇景观规划的对策

(一)小城镇景观的整体思路研究 1、整体性原则 2、开放性原则 3、可识别性原则 4、可持续性原则 (二)小城镇文化建设思路研究 1、发掘和保护中小城镇传统文化。 2、建设和形成中小城镇现代文化美 (二)小城镇景观建设的绿地规划设计思路研究 1、小城镇景观建设的“绿洲”原则 2、城市绿地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三)小城镇街区景观设计思路研究 1、小城镇街区景观规划要素 2、确定街区风貌和景观意象 3、塑造优美宜人的街道景观 四案例分析——半程镇 (一)案例背景情况 1、城镇概况 2、半程镇的特点 (二)半程镇景观规划建设思路研究 1、注重整体景观规划结构 2、通过镇区城市设计确定整体形象特色

3、保护和利用好自然特色 4、注重人文景观的发展五结论

兰山小城镇景观规划现状分析及研究 一概述 (一)研究意义 城市化(城镇化)是工业革命后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工业化过程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地域空间上城镇数量的增加和城镇规模的扩大。一个城镇景观表面的清晰或是“可读性”,也是容易认知城市各部分并形成一个凝聚动态的特性,它的可读性是因为由可认知的各种符号组成,是可以通过视觉领悟的相关联的形态。一个可读的城市,它的街区、标志物或是道路,应该容易认知,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形态;一个城市或小城镇带给我们的视觉和当地所表达的文化和居住空间的表达都是很重要的。 在我国,小城镇在历史中曾经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各地的小城镇中蕴涵了很多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目前许多专家及一些地方领导都非常注重建设国际化的大都市、城市化。但是,现在小城镇的发展特点在于发展中的保护、保存那些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生态资源等等这些问题,这些都是小城镇景观规划中广义的范畴。绿化小城镇、对小城镇进行系统的景观规划设计是目前必要的任务。200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决定》,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1700多个县城,近1900个建制镇,近三万个乡集镇。尽管目前理论界还对小城镇发展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小城镇发展已经构成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具

某某镇总体规划(修编)

某某镇总体规划(修编)

第一章总则 1.0.1条为贯彻新修编的《XX团部所在地(哈木呼提镇)总体规划》,科学 合理的指导哈木呼提镇的城镇建设,提出规划管理及相关的总体 控制标准,特制定本总体规划文本。 1.0.2条 XX团部所在地--哈木呼提镇镇区规划范围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和 建设活动均应依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其他有关法 规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1.0.3条《XX团部所在地(哈木呼提镇)总体规划》(2007年-2020年)是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哈木呼提镇发展需要,在编制批准的原 《XX(哈木呼提镇)》总体规划(1992年-2010年)的基础上修订 编制的,本规划批准后,原规划停止执行。 1.0.4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规划附件(规划说明书和规划基础 资料汇编)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与图纸同时使用,二者不可分 割。 1.0.5条文本所涉及的规划指标和技术规定是根据国家标准、规范,结合目 前哈木呼提镇的实际情况和考虑今后发展制定的,未涉及的指标 应符合国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兵团的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 1.0.6条本规划文本和说明书中,哈木呼提镇镇区是指XX团部所在地,哈 木呼提镇镇域是指XX团域。 1.0.7条团域村镇体系规划范围:同XX行政区划范围一致,总面积773.33 平方公里。团部规划范围:北部至国防公路,南端原XX园林路 为界,南北长1400米;西临近原XX四支渠,东至原XX六支渠, 东西宽1700米;总面积210.59公顷。 1.0.8条规划编制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国家建设部)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镇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 年 5. 中华人民共和国《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 6.《镇规划编制办法》(执行),建设部建村[2007]36号文 7.《XXXX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 8.《XXXX(哈木呼提镇)总体规划》(1992年-2010年) 9.《XX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深度规定》 10.《关于加快兵团团场小城镇建设的决定》新兵党办发 [2001]41号 11.《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223 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12. 《兵团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规划》 1.0.9条规划期限 基期2006年

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的几个问题

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的几个问题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编制的小城镇总体规划对于促进城镇事业的协调发展,优化城镇用地布局,规范各项建设均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一大批充满活力的小城镇正成为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为我国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以及城市化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 分析已编制的小城镇总体规划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一、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的模式和深度不够 小城镇规划的基本理论体系还没有形成,当前小城镇规划基本思路还是模仿大中城市的规划理论及方法。小城镇总体规划包含镇域体系规划、驻地总体规划,成果包括说明书、文本和基础资料汇编及必要的图纸等。只是由于小城镇的规模小、基础资料不全而导致编制的规划内容深度较浅。由于小城镇不像大城市在总体规划编制审批后,紧接着编制各项专业规划,而是用总体规划直接指导小城镇的具体建设活动,在实际工作中可操作性较差,不利于规划的实施管理,因此其深度明显不够。小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至少应该在某些方面(如给排水、道路、竖向等)达到城市分区规划、甚至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深度,以利于规划实施中的管理应用。 二、规划管理的法律体系不健全 随着小城镇建设的不断发展,各种矛盾的出现,要求小城镇总体规划中必须具有相应明确的法律依据。但经批准后的总体规划从文本的格式和内容来看,基本是对规划图纸的文字界定,规划管理中的有关技术规定和规范内容缺乏论述,有些法律概念较为模糊,遇到问题时只能套用上一级城市规划中的有关内容。在实际应用中常感不适。因此,小城镇总体规划的文本要充分体现小城镇规划管理的特点,不仅包含规划图纸的有关内容,还应把规划管理中实际应用的有关技术规定及要求纳入其中,使规划建设与管理及执法过程中法律依据更 健全。 三、有关小城镇近期建设规划的问题 小城镇总体规划一般分为近期和远期,通常是远期规划内容较全,近期规划相对粗些,而实际工作中受到政府任期制度的制约,“领导一换,规划重来”的现象比较突出,好的长远规划不能很好的指导当前建设,甚至产生了近期建设与总体规划相违背的情况。这一问题已成为目前小城镇总体规划实施中的大问题,有些地方甚至产生了总体规划无用论的说法,对此,我们应引起重视。 有此地方建立近期建设项目库,使领导对近期建设项目、投资及建设的紧迫性能够全面 把握,并可有选择性的进行年度安排,这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值得推广。 四、小城镇建设缺乏特色 提到小城镇建设特色,大家普遍感到千城一面,沿街建设的二屋楼房,一度成为小城镇与乡村的明显区别,城镇与城镇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少,规划的地域特色或民族特色不够明显。随着对外开放和相互交流的加深,城镇间相互学习和借鉴,新材料和技术的推广应用,势必会导致各个城镇之间共同点日益增加,区别逐渐缩小。但如何在顺应潮流的同时,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增加城镇的标识感,形成地域文化特色已成为当前小城镇规划的一大难题。 建筑风格对整个小城镇建设形象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建筑形象是构成城镇特色的重要内容,但仅凭建筑风格来创造特色是不够的,小城镇的形象特色是小城镇人工构筑物、人文因素、自然形态综合作用而形成的整体性空间特征。加强小城镇所处自然环境的研究,来构成小城镇的特色,用绿化多样性构建小城镇的特色,将其它更多能体现城镇特色的元素,运用到城镇规划中。使城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推进城镇化进程,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今年以来,本人就**镇小城镇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城西南部,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8公里,是山东省政府首批命名的中心镇。人口5.1万人,面积92平方公里,耕地4200公顷,小城镇建设区面积为3.6平方公里。辖2个居委会,23个村委会,共25个行政村。 近年来,**镇结合本地实际、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以工业化的理念来经营小城镇,努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提高小城镇品位,塑造小城镇特色,加快了构筑农村新型城镇体系步伐。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注重编制规划,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镇以工业强镇为基础,大力加快小城镇建设,镇政府于2000年聘请山东省城镇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对**的村镇体系、城镇镇区、基础设施进行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小城镇建设区面积为3.6平方公里,工业经济园区占地2000亩。2000年9月份又聘请临沂市规划设计院对镇驻地作出详细规划,做到近期建设与远期目标协调一致,同时对沿街建筑物进行单体设计,规划面积15万平方米,规划覆盖率达到35%。2006

年,又聘请市规划专家对工业区进行详细规划,总规划面积94.2公顷,在规划中利用道路将园区划分为6个板块。镇居住区详细规划由县村镇规划设计室设计完成,总规划面积为5.8平方公里,详细规划覆盖率为85%。 (二)加大投入,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进程。一是基础设施建设,镇驻地规划有二纵三横六条道路,均已全部硬化,有沿街楼2700间,今年新建商住楼1栋,沿街楼19座。二是“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近年来,先后投资350万元对小城镇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全镇共安装路灯200盏,绿化面积16000平方米。其中今年栽植绿化苗木500余株,投资80万元对广场花园及周围道路两侧进行绿化,为镇村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三)强化管理,营造了小城镇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制定优惠政策的同时,小城镇的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完善了管理制度。分别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使小城镇管理初步纳入规范化轨道;二是加强了建设管理。本着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的原则,严格建设程序,从批地到设计、建筑实行“一条龙”管理,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小城镇。三是加强了环境治理。以镇村环境综合整治为总抓手,加快建设规范有序、卫生整洁、优美和谐的镇村环境,推进城镇建设步伐。先后投资180余万元,上了叉车、垃圾运输车,设置了288

浅析城市景观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浅析城市景观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我国城市建设在不断发展着,城市景观也在推陈出新、不断更替。城市景观既是城市经济的象征,又是城市文化的体现。融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于一体,彰显了城市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好的城市景观同时也是城市的标志。但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盲目随众的景观设计。文章通过阐述城市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为今后城市景观设计更加科学合理作以参考。 标签:城市景现;景观设计;设计原则;设计方法 1 城市景观与景观设计 城市,作为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场所,必须认真做好规划和综合部署,使其真正发挥城市所应有的功能,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对城市建设进行整体分析和研究,让居民生活得惬意、舒适,通过良好的交通环境、工作场所,体现城市景观的科学合理,而城市景观从根本上来讲,是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开发,科学规划和设计景观区内的各种景观要素和人为活动,科学合理布局,充分认识景观特征,理解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性,在景观保护与发展之间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使景观形态与自然环境中的人类活动协调一致。 2 城市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规划中忽视绿地林荫建设 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设计师往往只重视硬质材料景观的建设,而且一些钢架结构、岩石堆砌的景观占有一定比例,恰恰居民所需要的绿地林荫、花卉林木、水体河池等景观被忽视或建造偏少,而忽视了这一类的“软质景观”的规划设计。完全与人民需要不相符。 2.2 速成景觀,违背植物生长规律 在许多城市规划建设时,为了赶工期而建成的城市景观,不惜从外地引进名贵植物,多年老树等,完全不考虑城市需要和人们生活需要,在建设城市景观时,忽视了树种和草坪的种植比例,减少了绿化覆盖面积,破坏了人们向往的生活环境,增加了热岛效应和温室效应,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浪费。 2.3 盲目推崇外国建筑的设计理念,丢失本国设计的民族性 在我国各大城市中,城市景观到处充斥了欧式建筑风格,融入了罗马廊柱等因素,无论是建筑休闲广场,还是街心花园,都应该兼顾本国特色。 2.4 注重景观的外表和“档次”,忽视景观的实用性

环境规划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时间为五天(1月9日-13日),考核时间节点为: (1)周二下午提交“设计提纲”、“资料清单”; (2)周三下午中期检查; (3)周五上午提交完整课程设计。 五、提交成果 规划编制方案初稿须经老师批改,修改后打印(小四字,1.5倍行距,A4纸)。 六、乡镇选择 两人一个地点,各自独立做方案,城镇及对应学号如下: 高邮市:高邮镇(1,2)、龙虬镇(3,4)、马棚镇(5,6)、车逻镇(7,8)、汉留镇(9,10)、汤庄镇(11,12)、卸甲镇(13,14)、三垛镇(15,16)、甘垛 镇(17,18)、横泾镇(19,20)、界首镇(21,22)、周山镇(23,24)、菱 塘乡(25,26)、临泽镇(27,28)、送桥镇(29,30)、郭集镇(31,32)、 天山镇(33,34) 江都区:仙女镇(35,36)、樊川镇(37) 七、课程设计材料装订时,请将本任务书置于毕业设计封面后。

一、菱塘乡环境规划编制方案提纲 1总则 1.1任务的由来 1.2编制依据 1.3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1.3.1指导思想 1.3.2规划原则 1.4规划范围与规划时限 1.5规划重点 1.6技术路线 2基本概况 2.1总体概况 2.2自然状况 2.3社会状况 2.4经济发展状况 2.4.1农业方面 2.4.2建设管理方面 2.4.3工业发展方面 3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1污染源调查评价 3.2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2.1监测方案 3.2.1.1监测区域 3.2.1.2监测因子 3.2.1.3监测时间和频率 3.2.2现状评价标准 3.3噪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4.1监测方案 3.4.1.1噪声监测点位置

2019最新的小城镇规划建设问题调研报告

2019最新的小城镇规划建设问题调研报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城市化模式的外部发展条件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发达地区的小城镇建设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后,已经走上调整战略、集约发展的道路,着重于提升产业结构档次,调整经济与发展战略,优化空间结构,完善城市功能。目前我市共有27个省级重点镇,79个一般建制镇,117个乡集镇,2522个村庄。如何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加快小城镇建设,我市的小城镇建设中又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是摆在我市城乡规划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仅以信州区的沙溪镇和灵溪镇两镇为例,谈谈对小城镇规划建设的认识。 沙溪镇和灵溪镇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好时机,主要表现在:中共中央已经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我国 __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一,指出小城镇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注意节约用地和保护环境,明确了今后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方向。同时,小城镇规划建设工作已经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从不同程度和不同角度上意识到,我市要实现现代化,只有城区现代化是不够的,其与周边小城镇的现代化息息相关,没有周边小城镇的现代化,我市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 加快小城镇建设,将成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要求大力发展小城镇,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

一些原来布局在城市中的传统产业今后将主要向小城镇转移;随着农村产业的集约化经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一些老的村镇企业及新建企业将会集中布局在小城镇;随着土地管理工作趋于严格,过去“遍地开花”式的企业布局方式将逐步改善;随着小城镇经济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涌入,这群人的户籍安置、转化政策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第三产业的服务对象和居住人口的结构,并进一步扩大了小城镇住房与用地规模、基础设施配套等需求。 我市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有利条件相对较多。如灵溪镇和沙溪镇离市区分别为8公里和22公里,北与311高速公路连接,320国道穿境而过,依托上饶市这个区域中心城市,信息渠道多,人才多且引进容易,资金引进比较方便,随着今后市区自来水厂等基础设施的东迁及新火车站的北移,这些都为两镇的建设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1)城镇建设质量不高。两镇依托320国道建设,在国道两侧各建一排两至三层高的门面房,造成“一条街两层皮,鸭舌帽子一样齐”。背后的街区多是原有的耕田,是城?是村?概念模糊,发展模式不清晰。 (2)市政公共设施不完善,欠帐过多。镇区没有完善的道路体系,公共服务设施也不完善,绿化水平低,缺乏公共绿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