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民航发展简史
中国民航发展简史

两航起义
两航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次成功的爱国主义革命斗争。 “两航”系原中国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航空公司”或 “中航”)与中央航空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央航空公司”或 “央航”)的简称。
两航起义
在国共内战后期,中航、央航自1948年起从上海将数十架飞机陆续 移至香港,但两家公司的总经理刘敬宜及陈卓林在1949年11月9日早上, 指挥了12架飞机(1架CV-240、3架C-46与8架C-47等)从香港启德机场起 飞前往中国大陆,其中一架飞抵北京,其它飞机飞抵天津。
• 二、制作方法
• 1、用3张薄白纸糊成一个顶端密封的圆柱体,其周长为225cm, 高约90cm。
• 2、用宽1cm,厚0.1cm的竹蔑扎一个周长约220cm的圆圈,其下底 拴2根互相垂直的细铁丝。
• 3、将竹圈放在圆柱体下端作底,使两者边沿近于重合,用浆糊粘 住。
• 4、用竹蔑扎一个小圆圈,直径约15cm,周围包上脱脂棉约10g, 作为燃心,然后挂在两铁丝的交叉点上。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国 空中生命线”,又称“驼 峰空运”。
驼峰空运
驼峰—飞越喜马拉雅山脉支脉和横断山脉。 海拔在3000米以上,并有5596米的高峰坐落其间。
中国民用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 新中国民航的发展历程,结合民航管理体制的改革 • 主要分为四个时期:
旧中国 (1920-1949)
起义领导核心小组除反复研讨行动方案,确定方法步骤和实施措施 外,还深入两航人员中召开骨干会,指导技术行动部署,协调各部门的 行动配合,排除各种困难,顺利完成北飞前的诸项准备工作。
国民政府建立两航
• 一、中国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航) • 二、中央航空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央航)
民航发展史

民航发展史新中国民航事业是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即1949年到1957年的初创时期,1958年到1965年的调整时期,1966年到1976年的曲折前进时期,1977年到2001年新的发展时期,2002年之后的高速发展时期。
1.1949年以前我国大陆用于航空运输的主要航线机场仅有36个,包括上海龙华、南京大校场、重庆珊瑚坝、重庆九龙坡等机场,大都设备简陋。
除上海龙华和南京大校场机场可起降DC—4型运输机外,一般只适用于当时的DC—2、DC—3型运输机。
这些机场历经多年的战乱破坏,急需改造和建设。
2.1949—1957年(初创时期)●1949年11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策动下,“两航”员工发动起义,回归12架飞机,加上后来修复的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17架飞机,构成了新中国民航事业创建初期飞行工具的主体。
“一五”时期,初步更新了机型。
到1957年底,中国民航已拥有各类飞机118架,绝大部分机型为苏联飞机。
●在这一时期,民航重点建设了天津张贵庄机场、太原亲贤机场、武汉南湖机场和北京首都机场。
首都机场于1958年建成,中国民航从此有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基地。
3.1958—1965年(调整时期)●由于受“大跃进”的影响,中国民航在这一时期的头几年遭受了较大的冲击和挫折,主要问题是: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搞高指标、大计划,造成比例失调;地方航线盲目下放各省、自治区管理;承担了大量非正常的航空运输;不讲经济效益,企业出现亏损。
●1961年开始,民航系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民航事业重新走上正轨,并取得较大的发展。
●到1965年,国内航线增加到46条,国内航线布局重点,也从东南沿海及腹地转向西南和西北的边远地区。
通用航空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稳步上升。
1965年末,中国民航拥有各类飞机355架。
1959年,中国民航购买了伊尔—18型飞机,标志着从使用活塞式螺旋桨飞机,开始过渡到使用涡轮螺旋桨飞机。
第01章 航空发展简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飞机(3)
•飞机的发展简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飞机——战斗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飞机(4)
•飞机的发展简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飞机——轰炸机
回首页
突破音障(1)
突破音障
•飞机的发展简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战斗机的 最大速度已超过每小时700公里。要 进一步提高速度,就碰到了所谓的 “音障”问题。这种“音障”曾使高 速战斗机的飞行员们深感迷惑,每当 他们的飞机接近音速时,飞机操纵上 都会产生奇特的反应,处臵不当就会 发生机毁人亡的惨剧。
1974年,法国、英国、西德、 荷兰和西班牙联合研制成功了宽机 身客机A-300。
民航运输业飞速发展(6)
•飞机的发展简况
民航运输业飞速发展(续)
空中客车系列飞机
A-310
A-300
A-300- 600ST
A-319
A-320 A-321
A-330
A-340
民航运输业飞速发展(7)
•飞机的发展简况
•飞机的发展简况
民航运输业飞速发展(续)
美国发展喷气式客机虽然起步 较晚,波音707直到1959年才开始航 班业务,但到了60年代,美国却在 此领域一跃为领先地位。
民航运输业飞速发展(4)
•飞机的发展简况
民航运输业飞速发展(续)
波音系列飞机
民航运输业飞速发展(5)
•飞机的发展简况
民航运输业飞速发展(续)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机(2)
•飞机的发展简况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飞机(续)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机(3)
•飞机的发展简况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飞机(续)
影片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机(4)
中国民用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PPT

美军运输机载物资 飞越喜马拉雅山。
二、筹建时期(1949--1978)
“两航起义”
1949年11月9日当时总部迁到香港的 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的总经理 刘敬宜和陈卓林宣布两个航空公司4000 余名员工起义,服从中央人民政府领导, 并率领12架飞机飞回祖国大陆,这就是 奠定新中国民航事业基础的著名的“两 航起义”。
第二阶段(1987—1997)
到1997年民航运输的总周 转量达到86亿吨公里,比10年 前增长了4.3倍,年均增长率 在16%以上,在国际上的排位 进一步上升到第10位,成为了 世界上的航空大国。
1920年开通我国的第一条航线:北京一天津航线
1929年4月15日 国民政府特 设中国航空公司机构,管理民 用航空事务,并委派铁道部部 长孙科兼任该公司理事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1929年4月17日 孙科以中国航空公司理事长 名义,与美国航空发展公司签订中美“航空运输及 航空邮务合同”。条款内容极不完善,有损中国主 权。交通部部长王伯群对铁道部部长孙科插手办航 空心存不满,强烈谴责该合同“丧权辱国,有碍中 国领空主权” 。
“中航”成立
1930年8月1日 中美合资的“中航”在上 海成立。与此同时,国民政府交通部的沪蓉 航空线管理处亦与其合并。“中航”归交通 部管辖,飞行基地设在上海龙华机场。
“欧亚”成立
1931年2月1日中国和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合办的 欧亚航空公司(简称“欧亚”)在上海正式成立。飞行 基地设在上海虹桥机场。
• 我国第一条国际航线
1936年开通了广州到河内的航线,这是我 国第一条国际航线。
抗日战争的爆发
守卫卢沟桥的29军士兵英勇抵抗日军入侵。
中国民用航空发展史

中国民用航空发展史中国民用航空发展史新中国民航事业是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即1949年到1957年的初创时期,1958年到1965年的调整时期,1966年到1976年的曲折前进时期,1977年到2001年新的发展时期,2002年之后的高速发展时期。
1. 1949年以前,我国大陆用于航空运输的主要航线机场仅有36个,包括上海龙华、南京大校场、重庆珊瑚坝、重庆九龙坡等机场,大都设备简陋。
除上海龙华和南京大校场机场可起降DC—4型运输机外,一般只适用于当时的DC—2、DC—3型运输机。
这些机场历经多年的战乱破坏,急需改造和建设。
文章来自中国南方航空,特价机票预定、网上订机票、机票预定电话,就找南航官网,网址:2. 初创时期(1949—1957年)2.1 1949年11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策动下,“两航”员工发动起义,回归12架飞机,加上后来修复的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17架飞机,构成了新中国民航事业创建初期飞行工具的主体。
“一五”时期,初步更新了机型。
到1957年底,中国民航已拥有各类飞机118架,绝大部分机型为苏联飞机。
2.2 在这一时期,民航重点建设了天津张贵庄机场、太原亲贤机场、武汉南湖机场和北京首都机场。
首都机场于1958年建成,中国民航从此有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基地。
3. 调整时期(1958—1965年)3.1 由于受“大跃进”的影响,中国民航在这一时期的头几年遭受了较大的冲击和挫折,主要问题是: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搞高指标、大计划,造成比例失调;地方航线盲目下放各省、自治区管理;承担了大量非正常的航空运输;不讲经济效益,企业出现亏损。
3.2 1961年开始,民航系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民航事业重新走上正轨,并取得较大的发展。
3.3 到1965年,国内航线增加到46条,国内航线布局重点,也从东南沿海及腹地转向西南和西北的边远地区。
通用航空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稳步上升。
中国民航的发展历程

中国民航的发展历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民航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中国民航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成立了第一家民航公司——中国民航总局。
在创立之初,中国民航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航空器、设备和技术都非常落后,航线网络不完善,航空运输服务水平低下。
然而,中国民航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和改革开放的方向,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逐步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中国民航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飞机和技术,如波音、空客等,逐步提升了航空器的性能和安全性。
同时,中国民航还加强了与国际航空公司的合作,扩大了国际航线网络。
这些举措为中国民航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90年代,中国民航迎来了快速增长的时期。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航空旅游的兴起。
中国民航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加大了对国内航线的投入。
同时,中国民航还加大了对国外市场的拓展力度,开通了更多的国际航线,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航空业的地位。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对中国民航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民航借助国际市场的机遇,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航空器更新换代,技术装备升级,航线网络进一步完善。
中国民航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世界航空业的重要一员。
近年来,中国民航进一步加快了发展步伐。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出行需求的增加,中国民航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中国民航不断创新,推动航空技术的发展,引进更加先进、节能环保的飞机和设备。
同时,中国民航还积极推动航空运输服务的提质增效,提升旅客体验。
中国民航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民航人员的辛勤努力。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中国民航的发展。
民航人员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学习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运营理念,提升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展望未来,中国民航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动航空业的可持续发展。
1民航发展简史ppt课件

作者:谢老头 班级:17级航空班
1
1 熟记民航的定义与分类 2 了解世界与中国的民航发展史
重点
2空运输,是指飞机进行经营性客、货运输的
航空活动。其经营性表明这是一种商业活动,以盈利为目的;它 又是运输活动,是交通运输的一个组成部分。
尽管航空运输在运输量上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不是最多的,但由 于它快速、远距离及高效率的运输能力,使其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中和国际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以及越来越大的作用。
7
新闻台
私人航空天堂——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航空小镇
8
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驾驶自己制造的人类第一 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人飞行的飞机成功飞行天空。虽 然这次飞行时间不过59s,距离也只有260m,缺实现了 人类首次持续的、有动力的且可操纵的飞行,开创了现 代航空的新纪元。莱特兄弟也因此被誉为“飞机之父”。
9
10
。 1910年,罗马尼亚人亨利科安达设计了最早的一台 喷气式发动机。此后,科学家们对飞机进行突破声障的 飞行试验。1947年,美国贝尔公司试飞能突破声障的飞 机。全金属飞机最早出现在军事领域,世界上第一架全 金属飞机是德国飞机设计师设计的。
11
飞机载客飞行始于20世纪2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束,美国开始把大量的运输机改装成为客机。
4
2、通用航空 通用航空,是指除商业航空意外的民用航空活动,涵盖的内容
和范围十分广泛,可分为以下几类: (1)工业航空:如航空摄影、航空遥感、航空物探、航空吊装 和航空环境监测。 (2)农业航空:如森林防火、灭火、喷洒农药及飞播等优势是 其他方式无法比拟的。
5
2、通用航空 通用航空,是指除商业航空意外的民用航空活动,涵盖的内容
中国民用航空发展史

新中国民航事业是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即1949年到1957年的初创时期,1958年到1965年的调整时期,1966年到1976年的曲折前进时期,1977年到2001年新的发展时期,2002年之后的高速发展时期。
1. 1949年以前,我国大陆用于航空运输的主要航线机场仅有36个,包括上海龙华、南京大校场、重庆珊瑚坝、重庆九龙坡等机场,大都设备简陋。
除上海龙华和南京大校场机场可起降DC—4型运输机外,一般只适用于当时的DC—2、DC—3型运输机。
这些机场历经多年的战乱破坏,急需改造和建设。
2. 初创时期(1949—1957年)2.1 1949年11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策动下,“两航”员工发动起义,回归12架飞机,加上后来修复的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17架飞机,构成了新中国民航事业创建初期飞行工具的主体。
“一五”时期,初步更新了机型。
到1957年底,中国民航已拥有各类飞机118架,绝大部分机型为苏联飞机。
2.2 在这一时期,民航重点建设了天津张贵庄机场、太原亲贤机场、武汉南湖机场和北京首都机场。
首都机场于1958年建成,中国民航从此有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基地。
3. 调整时期(1958—1965年)3.1 由于受“大跃进”的影响,中国民航在这一时期的头几年遭受了较大的冲击和挫折,主要问题是: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搞高指标、大计划,造成比例失调;地方航线盲目下放各省、自治区管理;承担了大量非正常的航空运输;不讲经济效益,企业出现亏损。
3.2 1961年开始,民航系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民航事业重新走上正轨,并取得较大的发展。
3.3 到1965年,国内航线增加到46条,国内航线布局重点,也从东南沿海及腹地转向西南和西北的边远地区。
通用航空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稳步上升。
1965年末,中国民航拥有各类飞机355架。
1959年,中国民航购买了伊尔—18型飞机,标志着从使用活塞式螺旋桨飞机,开始过渡到使用涡轮螺旋桨飞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北洋政府创办民用航空
一、航空行政机构的建立
(一)筹办航空事宜处和航空事务处的成立 1. 筹办航空事宜处
1911 年11 月,第一架汉德利·佩季型飞机抵达北京。 12 月初,英国飞行员试飞成功。 所购飞机和航空器材放置: 南苑机场:用于训练和试航 南口铁路工厂(1920 年7 月后,分运到保定和沈阳) 1919 年12 月,北京政府交通部成立西北航空筹备处(京 绥铁路局内),目的是准备开办张家口至库伦(乌兰巴 托)民航航线
第一节 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回顾
• 一、从飞行梦想到飞行探索 飞行梦想
第一节 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回顾
• 一、从飞行梦想到飞行探索 飞行梦想 对天空的敬畏:天子、天宫、异想天开 渴望征服:萧史乘龙、弄玉跨凤、列子御风
第一节 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回顾
• 一、从飞行梦想到飞行探索 飞行梦想
表达了古代人们的腾空愿望
中国民航发展简史
前
一、课程概述
言
1 、课程类型:考试课 2 、课时:36 课时 3 、授课方式:讲课、讨论、作业、考试等。 4 、考核方式: 期末总评成绩= 平时成绩(30 %)+ 期末的考试 (70 %)。 5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 6 、学习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重在日常、重在态度、重在表现。
前
(二)孙中山倡导“航空救国” 重视航空人才的使用和奖励
2. 1924 年,在广州大沙头机场开办了航空学校。 中国最早培养航空人才的摇篮。 3. 《十年国防计划》 62 个要点中,涉及航空、飞机制造、人才培 养的9 项。
(二十)各地军港、要塞、炮台、航空港之新建计划。 (二十三)发展航空建设计划。
(三十四)举行全国国防总集员之大演习计划,和全国空、海、陆 军队国防攻守战术之大操演。
(二)外国人在华的飞行表演
1911-4 ,秦国镛(法国学习飞行回国)北京南苑机场 实现了中国人在中国领空上的首次飞行。 机型:法国高德隆单座教练机
第一节 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回顾
二、从飞机发明到对飞行的认识与实践
(三)航空刊物在中国出现
时间:1840年以后 1855 年(清咸丰五年)《博物新编》 介绍了“轻气球图”和“巨伞图”
这是中国人首次驾 驶自制飞机飞上蓝 天,为我国动力载 人飞行史谱写了光 辉的一页
第一节 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回顾
三、从我国飞行事业的发轫到孙中山“航空 救国”
(一)冯如——首次驾驶自制飞机飞行
3.孙中山的赞叹: 6.最后飞行表演 2. 创办企业 吾国大有人矣 名称: 时间: 4.回国 1912-8-25 广东机器制造公司 时间: 地点: 地点: 1911年2月 广州燕塘 美国 设备: 年仅 两架飞机 时间: 29岁 清政府态度: 1909 年10 月 葬于:黄花岗 消极 宗旨: 5.辛亥革命爆发后: 壮国体,挽国权 职务: 广东革命政府飞机队队长
二、课程目标
言
介绍旧中国民航起步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 时间:1919-今 内容:政治、经济、文化 发展背景、发展思路、管理体制变迁、对国家宏观经 济影响行业文化沿革等 目的:分析特点、总结经验教训——探讨中国民航发展规律
前
三、课程结构
按时间划分:
言
1.1903-1929:中国民航早期发展 2.1929-1949: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民用航空 3.1949-1979:新中国民航的创立 4.1979-1999:中国民航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5.1999-今:走进新时代的中国民航
第一节 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回顾
二、从飞机发明到对飞行的认识与实践(一)飞机发明 莱特兄弟:903-12-17, 飞行者号
在北卡罗兰娜州的Kitty Hawk首次实现动 力驱动、可操纵、持续的、重于空气的载 标志着飞机的研制成功 开辟了人类航空的新纪元 人飞行。
第一节 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回顾
二、从飞机发明到对飞行的认识 与实践
三、从我国飞行事业的发轫到孙中山“航空 救国”
(二)孙中山倡导“航空救国”
1916 年,为增强讨伐袁世凯的力量,多次致函旅美华侨 “竭力筹捐,多购飞机” “此时购飞飞机,组织飞机参战,至为重要” 并一再催促“飞机及各同志速回” 1918 年,任命杨仙逸为总指挥,在漳州组成飞机队。
第一节 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回顾
第一节 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回顾
二、从飞机发明到对飞行的认识与实 践
(一)飞机发明 滑翔机:
19 世纪【英】G . 凯利——揭示动力飞行的基本 原理。 利用固定机翼产生升力,利用不同的翼面 控制和推进飞机 1891 年夏奥托·李林达尔 设计并制成一架悬挂式滑翔机,并完成15 米距离滑翔 1896 年失事遇难,共进行了2000 多次滑翔飞行。
(三十七)向列强定制各项海、陆、空新式兵器,如潜水艇、航空 机、坦克炮车、军用飞艇、气球等,以为充实我国之精锐兵器和防 制兵器之需。 (四十一)聘请列强军事专门人员来华教练我国海、陆、空军事学 生,及教练国防物质技术工程之意见计划书。 (四十八)组织海、陆、空军队之标准
(五十八)我国之海军建舰计划、航空建机计划,陆军各种新式炮 战车及科学兵器机械兵器建造计划。 (五十九)训练不败之海、陆、空军队计划。 (六十)列强之远东远征空、海、陆军与我国国防。
第二节 北洋政府创办民用航空
• 一、航空行政机构的建立 • 二、民用航线的开辟
第二节 北洋政府创办民用航空
一、航空行政机构的建立
(一)筹办航空事宜处和航空事务处的成立 1. 筹办航空事宜处
筹办:1919 年1 月,中华民国北京政府部,向当时大总统 徐世昌呈文,建议设立“筹办航空事宜处” 人员:丁士源(京绥铁路局兼代京汉铁路局局长)等人 获批后:1 ,制订航线规划,拟定航空法规 2 ,购买飞机及设备,聘请英国飞行员和机械工 程师各2 名。
(1945 《火箭和喷气发动机》【美】赫伯特·S·基姆)
第一节 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回顾
二、从飞机发明到对飞行的认识与实践
(一)飞机发明 18 世纪:产业革命促进了航空理论、器械的研究和探索
1782年,【法】Joseph Montgolfier制造出热气球 1783年6月4日,Montgolfier兄弟的热气球首次公开飞行 1783 年11 月【法】成功把人带离地面 1852 年9 月24 日【法】H . 吉法尔 载人飞艇(蒸汽动力) 巴黎——特拉普斯,航程28 公里 实现了操作飞行。
第一节 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回顾
三、从我国飞行事业的发轫到孙中山“航空 救国”
(二)孙中山倡导“航空救国”
1913 年秋,旅美华侨在美成立中华民国飞船公司, 制成第一架飞机 谭根试飞成功
在日本专门成立航空学校。
1915 年2 月,谭根为筹集经费办学, 特赴南洋各地进行飞行表演。
第一节 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回顾
第一节 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回顾
二、从飞机发明到对飞行的认识与实践
(三)航空刊物在中国出现
1901 年《皇朝经世文编》中《飞机论》(上海慎记书店) 最早介绍飞机 文章
1910 年 高鲁《空中航行术》(上海商务印书馆) 1910 年第12 期《东方杂志》中《研究飞行机报告》(李宝 焌) 中国第一篇航空论文 1920 年5 月1 日,《航空杂志》 ——中国出版的第一个航空杂志
第一节 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回顾
三、从我国飞行事业的发轫到孙中山“航空救国”
(一)冯如——首次驾驶自制飞机飞行 冯如(1884-1912) 中国航空之父 中国始创飞行大家
第一节 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回顾
三、从我国飞行事业的发轫到孙中山“航空 救国”
(一)冯如——首次驾驶自制飞机飞行
1. 首次试飞: 时间: 1909-9-21 地点: 美国奥克兰市派特山附近 飞行高度: 4. 6米 飞行距离: 805 米,比莱特兄弟远764米
第一节 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回顾
二、从飞机发明到对飞行的认识与实践
(三)航空刊物在中国出现 1881 年《点石斋画报》
吴友如的时事画《履险如夷》《天上行舟》 此后,出现了航空科幻小说
第一节 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回顾
二、从飞机发明到对飞行的认识与实践
(三)航空刊物在中国出现 1903 年10 月
鲁迅译著《月球旅行》(中国教育普及社) 海天独啸子译《空中飞艇》(明权出版社)
第一节 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回顾
三、从我国飞行事业的发轫到孙中山“航空 救国”
(一)冯如——首次驾驶自制飞机飞行 “勿因吾毙而阻其进取心, 须知此为必有之阶段。”
第一节 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回顾
三、从我国飞行事业的发轫到孙中山“航空 救国”
(二)孙中山倡导“航空救国”
1. 倡导发展航空事业 1910 年3 月,【美】檀香山 倡议华侨设公司、制飞机、学技术 5 月31 日,“飞船练习一事,为吾党人才之不可缺。其为 用自有不可预计之处。” 1911-12,请海外革命党人协助组建飞机队
(二)外国人在华的飞行表演
清末: 1910-【俄】布尔列奥,X T 单翼飞机,北 京东交民巷 1911-【比利时】广州 近郊,五次 1911-【法】范龙,上海 1911-5-6 下午,泯城桥赛马场表演 时失事,机毁人亡。成为第一个在中国 牺牲的外国飞行家。
第一节 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回顾
二、从飞机发明到对飞行的认识与实践
第二节 北洋政府创办民用航空
一、航空行政机构的建立
(一)筹办航空事宜处和航空事务处的成立 1. 筹办航空事宜处
第二节 北洋政府创办民用航空
一、航空行政机构的建立
(一)筹办航空事宜处和航空事务处的成立 2. 航空事务处
一战后,为推销剩余飞机,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兴办 商业航空的热潮。 1910-10 英商维克斯公司出面,英国与北京政府陆 军部签订借款合同。
(二)孙中山倡导“航空救国” 重视航空人才的使用和奖励 1. 杨仙逸:任广东革命政府航空局局长兼飞机制造厂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