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633历史学综合历年真题(回忆版)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综合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综合(633)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安西四镇、《史通》、庆历新政、琦善、丁戊奇荒、《新潮》、四平战役【70分】(二)材料题第一道材料题是三个材料:1.《左传》:初,税亩,非礼也,谷出不过藉,以丰财也。
2.《汉书·食货志》: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
故鲁宣公“初税亩”,《春秋》讥焉。
于是上贪民怨,灾害生而祸乱作。
3.《国语·齐语》: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陆、阜、陵、墐、井、田、畴均,则民不憾;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犠牲不略,则牛羊遂。
问:1.解释“初税亩”“公田”和“相地而衰征”;2.谈谈你对这三个材料的认识。
【分别15分,整道题30分】第二道材料先断句,只用逗号,三个问题:1.本段文字出自文章的题目、作者是谁;2.解释这段文字;3.谈谈你的看法。
【整道题30分】材料是严复的《论世变之亟》:“夫自由一言,真中国历古圣贤之所深畏,而从未尝立以为教者也。
彼西人之言曰:唯天生民,各具赋畀,得自由者乃为全受。
故人人各得自由,国国各得自由,第务令毋相侵损而已。
侵人自由者,斯为逆天理,贼人道。
其杀人伤人及盗蚀人财物,皆侵人自由之极致也。
故侵人自由,虽国君不能,而其刑禁章条,要皆为此设耳。
中国理道与西法自由最相似者,曰恕,曰絜矩。
然谓之相似则可,谓之真同则大不可也。
何则?中国恕与絜矩,专以待人及物而言。
而西人自由,则于及物之中,而实寓所以存我者也。
自由既异,于是群异丛然以生。
粗举一二言之:则如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中国贵一道而同风,而西人喜党居而州处;中国多忌讳,而西人众讥评。
其于财用也,中国重节流,而西人重开源;中国追淳朴,而西人求欢虞。
其接物也,中国美谦屈,而西人务发舒;中国尚节文,而西人乐简易。
其于为学也,中国夸多识,而西人尊新知。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9(题后含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1.【金瓶掣签】2007年历史学统考真题;北京大学2013年中国史真题;中国社会科学院2014年中国边疆史基础真题;云南大学2015年中国史基础真题;山西大学2017年中国历史真题;江西师范大学2018年中国通史真题正确答案:清政府于西藏等地实施的活佛转世制度。
乾隆帝特创金本巴瓶制度,在大昭寺内设一金本巴瓶,规定达赖、班禅及大呼图克图的灵童转世,须由诸喇嘛当众于金瓶内抽签,并由驻藏大臣或理藩院尚书亲临监督确定,以避免地方上层贵族操纵,加强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的控制。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2.【开中法】浙江大学1999年中国古代史真题正确答案:明初为解决边地军粮不足问题而采取的一项经济措施。
政府利用食盐国家专卖制度,规定盐商运粮到边地充实军粮,可以换取政府的盐引,然后持盐引到指定的盐场领盐,再到指定的地区贩卖,是为“开中”。
后商人为免去运粮的费用,便在边地雇人屯田,就地征粮,换取盐引。
此法对于供应军粮及开垦边地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3.【更名田】厦门大学2014年历史学基础真题;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中国通史真题;湘潭大学2016年中国史真题正确答案:清初政府将明代宗室藩王所遗田产改归原耕种佃农所有的土地。
康熙八年(1669年),清廷下令,将明藩王庄田免价给予原来佃农耕种。
佃农改为民户,田地永为世业,号为更名田。
更名田散布在许多省份,数目约为十六万顷,对于鼓励农民从事生产及开荒是有积极作用的。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4.【账房】正确答案:清代丝织业中的一种经营形式。
江南等地出现的包买商开设“账房”或“行号”,以从事资本主义的经营。
这种“账房”或“行号”拥有大量的织机和原料,或自行设机督织,或将织机、原料分给小机户为其生产。
在这种账房的周围有众多的小机户及织工受其支配,从账房到小机户到织工,结成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历年真题

中国人民大学1998年历史学考研真题
【外国近现代经济史】
一、名词解释(每词5分,共15分)
1、商业革命
2、普鲁士式道路
3、罗斯福新政
二、简答题(15分)
1、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黄金时代”的终结。
三、论述题(20分)
1、试比较美国和日本工业化道路的异同。
中国人民大学2000年历史学考研真题
【外国近现代经济史】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lo分)
1、西进运动
2、布雷顿森林体系
二、简答题(一题15分)
1、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特点
三、论述题(一题25分)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济原因
中国人民大学2000年历史学考研真题
【经济史】
一、名词解释(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
4、圈地
5、普鲁士式道路
6、帝国特惠制
二、简答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日本产业革命的特点。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5分,共50分)
1、30年代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2019初试真题回忆]
![[2019初试真题回忆]](https://img.taocdn.com/s3/m/4f63a019482fb4daa58d4b76.png)
[2019初试真题回忆] 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史真题回忆(633)20届考研,这份真题是根据各学长学姐回忆信息汇聚而成,部分真题还有遗漏,请各位学长学姐补充。
不胜感激19年人大633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1.谶纬2.府兵制3.军机处4.秘密立储制度5.广方言馆6.强学会7.江桥抗战8.东方杂志二、材料分析题1.(一)史记平准书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饟,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於是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
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馀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量吏禄,度官用,以赋於民。
而山川园池市井租税之入,自天子以至于封君汤沐邑,皆各为私奉养焉,不领於天下之经费。
漕转山东粟,以给中都官,岁不过数十万石。
(二)汉书食货志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
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
而山川、园池、市肆租税之人,自天子以至封君汤沐邑,皆各为私奉养,不领于天子之经费。
漕转关东粟以给中都官,岁不过数十万石。
孝惠、高后之间,衣食滋殖。
(三)郑樵通志固于当时,已有定价;如此人材,将何著述!《史记》一书,功在十表,犹衣裳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班固不通,旁行斜上,以古今人物强立差等;且谓汉绍尧运,自当继尧,非迁作《史记》厕于秦项。
此则无稽之谈也!由其断汉为书,是致周秦不相因,古今成间隔。
自高祖至武帝,凡六世之前,尽窃迁书,不以为惭;自昭帝至平帝,凡六世,资于贾逵、刘歆,复不以为耻;况又有曹大家终篇,则固之自为书也几希!往往出固之胸中者,《古今人表》耳,他人无此谬也!后世众手修书,道旁筑室,掠人之文,窃钟掩耳,皆固之作俑也!固之事业如此,后来史家奔走班固之不暇,何能测其浅深!迁之于固,如龙之于猪,奈何诸史弃迁而用固,刘知几之徒尊班而抑马!(1)对比史记与汉书对汉初形势叙述的异同(2)评价郑樵班马优劣论2.(一)笑林广记贪吝下饭二子同餐,问父用何物下饭,父曰:“古人望梅止渴,可将壁上挂的腌鱼,望一望吃一口,这就是下饭了。
中国人民大学633历史学综合历年真题(回忆版)

2013考研中国人民大学633历史综合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河西四郡,交子,三法司,校邠庐抗议,中日台事专条,博古,制宪国大(70分) 二:材料分析题第一个问台阁和计吏的意思,以及东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第二个是劝学篇里的一段,分析作者的思想以及进行评述。
(60分)三:论述题四选三,1、府兵制在北魏隋唐的情况。
2、清末立宪派。
3、明建立后的中央统治体制的变化。
4、评价正面战场敌后战场(120分)2014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综合(633)考研真题(完整回忆版)(一)名词解释:安西四镇、《史通》、庆历新政、琦善、丁戊奇荒、《新潮》、四平战役【70分】(二)材料题第一道材料题是三个材料:1.《左传》:初,税亩,非礼也,谷出不过藉,以丰财也。
2.《汉书·食货志》: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
故鲁宣公“初税亩”,《春秋》讥焉。
于是上贪民怨,灾害生而祸乱作。
3.《国语·齐语》: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陆、阜、陵、墐、井、田、畴均,则民不憾;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犠牲不略,则牛羊遂。
问:1.解释“初税亩”“公田”和“相地而衰征”;2.谈谈你对这三个材料的认识。
【分别15分,整道题30分】第二道材料先断句,只用逗号,三个问题:1.本段文字出自文章的题目、作者是谁;2.解释这段文字;3.谈谈你的看法。
【整道题30分】材料是严复的《论世变之亟》:“夫自由一言,真中国历古圣贤之所深畏,而从未尝立以为教者也。
彼西人之言曰:唯天生民,各具赋畀,得自由者乃为全受。
故人人各得自由,国国各得自由,第务令毋相侵损而已。
侵人自由者,斯为逆天理,贼人道。
其杀人伤人及盗蚀人财物,皆侵人自由之极致也。
故侵人自由,虽国君不能,而其刑禁章条,要皆为此设耳。
中国理道与西法自由最相似者,曰恕,曰絜矩。
然谓之相似则可,谓之真同则大不可也。
何则?中国恕与絜矩,专以待人及物而言。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5(题后含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1.【驱口】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中国古代史复试真题;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中国史复试真题;江苏师范大学2015年中国通史真题;湖南大学2018年中国史真题正确答案:元代存在的一种人身依附关系极强的佃户。
最初驱口是来源于蒙古对金的战争中俘获的人口,也有良人被掠买、罪人被籍没等。
驱口属于主人的私人财产,可以和货物一样被买卖;驱口与主人的地位也极不平等。
驱口的大量存在,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政府曾下令释放一部分驱口作为国家编民,但终元一代,驱口是一直存在的。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2.【探马赤军】北京大学2005年中国古代史真题正确答案:蒙元时期军队的一种。
探马赤意为“探马官”。
蒙古国时期,从各千户、百户和部落中挑选士兵,组成精锐部队,在野战和攻打城堡时充当先锋,战事结束后镇戍于被征服地区,称为探马赤军。
与蒙古军由各千户的士兵编成不同,探马赤军是由各部挑选的士兵混合组成。
有元一代,始终保持探马赤军的建制。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3.【站赤】兰州大学2003年中国古代史真题正确答案:元朝政府在全国设置的驿站。
站赤,蒙古语,意为管理驿站的人。
中原地区的驿站由兵部管辖,蒙古地区的驿站由通政院管辖。
站赤分为陆站和水站,据《元史兵志》记载,全国共有站赤一千四百处。
元代是我国古代驿站最发达的时期,驿站的普遍设置,加强了全国的政治联系,也便利了全国的交通。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4.【草市】清华大学2014年历史学基础真题正确答案:古代乡村的定期集市。
东晋时已出现,设于州县城郊附近。
唐代草市增多,一般设在州县城外。
中唐以后,农村商业发展,渐兴起于水陆交通要道、关津驿传所在之地。
交易以渔盐酒茶或日用百货等生活必需品为主。
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宋代许多邻接州县城墙的草市逐渐扩展为新的商业居民区,有的还相当繁华,甚至超过原城区。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633历史学综合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633历史学综合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70分)1.安西四镇2.《史通》3.庆历新政4.琦善5.丁戊奇荒6.《新潮》7.四平战役二、材料题(一)(每小题15分,共30分)材料一:《左传》:初,税亩,非礼也,谷出不过藉,以丰财也。
材料二:《汉书·食货志》: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
故鲁宣公“初税亩”,《春秋》讥焉。
于是上贪民怨,灾害生而祸乱作。
材料三:《国语·齐语》: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陆.阜.陵.墐.井.田.畴均,则民不憾;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犠牲不略,则牛羊遂。
问:1.解释“初税亩”“公田”和“相地而衰征”;2.谈谈你对这三个材料的认识。
(二)给下列材料加句读:(30分)材料是严复的《论世变之亟》:“夫自由一言,真中国历古圣贤之所深畏,而从未尝立以为教者也。
彼西人之言曰:唯天生民,各具赋畀,得自由者乃为全受。
故人人各得自由,国国各得自由,第务令毋相侵损而已。
侵人自由者,斯为逆天理,贼人道。
其杀人伤人及盗蚀人财物,皆侵人自由之极致也。
故侵人自由,虽国君不能,而其刑禁章条,要皆为此设耳。
中国理道与西法自由最相似者,曰恕,曰絜矩。
然谓之相似则可,谓之真同则大不可也。
何则?中国恕与絜矩,专以待人及物而言。
而西人自由,则于及物之中,而实寓所以存我者也。
自由既异,于是群异丛然以生。
粗举一二言之:则如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中国贵一道而同风,而西人喜党居而州处;中国多忌讳,而西人众讥评。
其于财用也,中国重节流,而西人重开源;中国追淳朴,而西人求欢虞。
其接物也,中国美谦屈,而西人务发舒;中国尚节文,而西人乐简易。
其于为学也,中国夸多识,而西人尊新知。
其于祸灾也,中国委天数,而西人恃人力。
若斯之伦,举有与中国之理相抗,以并存于两间,而吾实未敢遽分其优绌也。
人大历史学院考研参考书目选哪些

人大历史学院考研参考书目选哪些北京大学没有指定历史学考研参考书目,凯程老师根据多年的辅导经验及学员反馈,推荐北京大学历史学院研究生参考教材如下:633历史学综合参考书:《中国古代史》(上、下册)福建人民出版社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中国现代史》(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王桧林副主编:郭大钧《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李侃等李时岳古代汉语:王力:《古代汉语》,共四册。
世界通史参考书:《世界史·近代史编》(上、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吴于廑、齐世荣考古学综合参考书:《考古学概论》马利清,人民大学出版社《考古学理论》陈淳,复旦大学出版社《中国考古学通论》张之恒,南京大学出版社以上参考书实际复习的时候,请按照凯程老师指导的重点进行复习,有些内容是不考的,帮助你减轻复习压力,提高复习效率。
本文系统介绍人大历史学院考研难度,人大历史学院就业,人大历史学院学费,人大历史学院考研辅导,人大历史学院考研参考书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人大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
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人大考研机构!一、人大历史学院考研难不难,跨专业的学生多不多?最近几年人大历史学院考研很火,特别是人大这样的名校。
北京大学2015年历史学院研究生共录取37人,招生人数还是比较多的,人大历史学院考研专业课复习较为容易,考研难度不大。
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
其次,考试科目里,历史学综合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
即使本科学历史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
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考研中国人民大学633历史综合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河西四郡,交子,三法司,校邠庐抗议,中日台事专条,博古,制宪国大(70分) 二:材料分析题第一个问台阁和计吏的意思,以及东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第二个是劝学篇里的一段,分析作者的思想以及进行评述。
(60分)三:论述题四选三,1、府兵制在北魏隋唐的情况。
2、清末立宪派。
3、明建立后的中央统治体制的变化。
4、评价正面战场敌后战场(120分)2014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综合(633)考研真题(完整回忆版)(一)名词解释:安西四镇、《史通》、庆历新政、琦善、丁戊奇荒、《新潮》、四平战役【70分】(二)材料题第一道材料题是三个材料:1.《左传》:初,税亩,非礼也,谷出不过藉,以丰财也。
2.《汉书·食货志》: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
故鲁宣公“初税亩”,《春秋》讥焉。
于是上贪民怨,灾害生而祸乱作。
3.《国语·齐语》: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陆、阜、陵、墐、井、田、畴均,则民不憾;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犠牲不略,则牛羊遂。
问:1.解释“初税亩”“公田”和“相地而衰征”;2.谈谈你对这三个材料的认识。
【分别15分,整道题30分】第二道材料先断句,只用逗号,三个问题:1.本段文字出自文章的题目、作者是谁;2.解释这段文字;3.谈谈你的看法。
【整道题30分】材料是严复的《论世变之亟》:“夫自由一言,真中国历古圣贤之所深畏,而从未尝立以为教者也。
彼西人之言曰:唯天生民,各具赋畀,得自由者乃为全受。
故人人各得自由,国国各得自由,第务令毋相侵损而已。
侵人自由者,斯为逆天理,贼人道。
其杀人伤人及盗蚀人财物,皆侵人自由之极致也。
故侵人自由,虽国君不能,而其刑禁章条,要皆为此设耳。
中国理道与西法自由最相似者,曰恕,曰絜矩。
然谓之相似则可,谓之真同则大不可也。
何则?中国恕与絜矩,专以待人及物而言。
而西人自由,则于及物之中,而实寓所以存我者也。
自由既异,于是群异丛然以生。
粗举一二言之:则如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中国贵一道而同风,而西人喜党居而州处;中国多忌讳,而西人众讥评。
其于财用也,中国重节流,而西人重开源;中国追淳朴,而西人求欢虞。
其接物也,中国美谦屈,而西人务发舒;中国尚节文,而西人乐简易。
其于为学也,中国夸多识,而西人尊新知。
其于祸灾也,中国委天数,而西人恃人力。
若斯之伦,举有与中国之理相抗,以并存于两间,而吾实未敢遽分其优绌也。
”三、论述题1.比较汉、唐宦官专政的异同。
2.军机处是什么和作用。
3.论甲午战争的影响。
4.论近代的军阀。
【四选三,每题40分,一共120分】四、文言文还有一个断句,这要用现代标点,不能只用句号。
【20分】1. 及至孝宣,繇仄陋而登至尊,兴于闾阎,知民事之艰难。
自霍光薨后始躬万机,厉精为治,五日一听事,自丞相已下各奉职而进。
及拜刺吏守相,辄亲见问,观其所由,退而考察所行以质其言,有名实不相应,必知其所以然。
常称曰:“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
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以为太守,吏民之本也,数变易则下不安,民知其将久,不可欺罔,乃服从其教化。
故二千石有治理效,辄以玺书勉厉,增秩赐金,或爵至关内侯,公卿缺则选诸所表以次用之。
是故汉世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
若赵广汉、韩延寿、尹翁归、严延年、张敞之属,皆称其位,然任刑罚,或抵罪诛。
王成、黄霸、朱邑、龚遂、郑弘、召信臣等,所居民富,所去见思,生有荣号,死见奉祀,此凛凛庶几德让君子之遗风矣。
五、然后是将两道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30分】1.出自《孟子·公孙丑》: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
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
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
’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2.出自刘知几的《史通·直书》:夫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
如董狐之书法不隐,赵盾之为法受屈,彼我无忤,行之不疑,然后能成其良直,擅名今古。
至若齐史之书崔弑,马迁之述非汉,韦昭仗正于吴朝,崔浩犯讳于魏国,或身膏斧钺,取笑当时;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
夫世事如此,而责史臣不能申其强项之风,励其匪躬之节,盖亦难矣。
是以张俨发愤,私存《嘿记》之文;孙盛不平,窃撰辽东之本。
以兹避祸,幸获两全。
足以验世途之多隘,知实录之难遇耳。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1土断2.台谏合一3.隆庆合议4,内务府5.局外旁观论6.宪政编查馆7.法币改革二、材料分析(一)、选自《四库全书总目》内容是关于贞观政要的唐吳競撰競汴州浚儀人以魏元忠薦直史館累官至太子左庶子貶荊州司馬曆洪舒二州刺史入爲恆王傳天寶初年八十卒事迹具唐書本傳宋中興書目稱競于太宗實錄外采其于群臣間答之語作爲此書用備觀戒總四十篇新唐書著錄十卷均與今本合考舊唐書曹確傳載確奏臣覽貞觀故事太宗初定官品雲雲其文與此書擇官篇第一條相同而唐志所錄別無貞觀故事豈即此書之別名歟其書在當時嘗經表進而不著年月惟競自序稱侍中安陽公者乃源乾曜中書令河東公者乃張嘉貞考元宗本紀乾曜爲侍中嘉貞爲中書令皆在開元八年則競成此書又在八年以後矣書中所記太宗事迹以唐書通鑒參考亦頗見牴牾如新唐書載太宗作威鳳賦賜長孫無忌而此作賜方玄齡通鑒載張蘊古以救李好德被誅而此謂其與囚戲博洩帝旨事狀迥異又通鑒載皇甫德參上書賜絹二十四匹拜監察禦史而此但作賜帛二十段又通鑒載宗室諸王降封由封德彜之奏貞觀初放宮人由李百藥之奏而此則謂出于太宗獨斷俱小有異同史稱競敘事簡核號良史而晚節稍疎牾此書蓋出其耄年之筆故不能盡免滲漏然太宗爲一代令辟其良法善政嘉言媺行臚具是編洵足以資法鑒前付經筵進講每多及之故中興書目稱曆代實傳至今無闕伏讀皇上禦制樂善堂集開卷首篇即疑裏詠千年舊籍榮荷表章則是書之有裨治道亦概可見矣書中之注爲元至順四年臨川戈直所作又採唐柳芳晉劉昀宋宋祁孫甫歐陽修曾鞏司馬光孫洙範祖禹馬存黼張九成胡寅呂祖謙唐仲友葉適林之奇真德秀陳惇修尹起莘程奇及呂氏通鑒精義二十二家之說附之名日集論吳澄郭思貞皆爲之序直字伯敬即澄之門人也1、据材料回答吴兢历史官职及其所属部门2、解释材料中的“贞观故事”?贞观政要取材是否与两唐书有关?如有关是什么关系3、回答贞观政要的版本问题()二)、.关于奕山签订广州合约的材料论述1、试比较王莽改制与王安石变法。
2、评17世纪中国境内政局变革。
3、洋务运动派遣留学的活动及其影响。
4、现代国家观念的形成和演变。
四.古代汉语。
三道题今年没让句读但是你在翻译的过程第一个古文就得自己在心里句读。
后面翻译都挺简单考的西汉的内容高祖初年状况和唐太宗和魏征等问政的情况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历史学综合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1、法经2、给事中3、多伦会盟4、整理党务案5、海防塞防之争6、乡村建设派二、史料分析1、苏轼的一篇文章《人法并任》问题:用现代汉语说明苏轼的问题;解释两句话的含义:久留不易之格;封糊誊录;说说自己对解决上述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2、考的应诏统筹全局折。
问题:说明作者和本文的出处;说明其内容和意义;三、分析题1、列举南北朝走向统一的关键事件,并分析北方能够统一全国的原因。
2、明清时期的黄河治理以及政治社会影响。
3、论述鸦片战争前后的经世思想。
4、论述南京政府在抗战前10年的经济建设成就。
四、古代汉语1、关于汉书列传记载的问题。
2、出在孟子。
3、关于皇帝出奔。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8个,每题10分)1.海昏侯2.五代十国3.土司制度4.袁枚5.李提摩太6.邮传部7.宋教仁案8.中山舰事件二:史料分析(一)《明夷待访录》节选问题1:根据文章写出中国赋税制度的主要形式问题2:作者认为,赋税制度演变的趋势是什么问题3.结合时代背景,对作者提出的解决问题之道评价(二)有4个材料材料1是《清高宗实录》节选,关于文字狱的;材料2是龚自珍的诗(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材料3是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节选;材料4是孟森《清史》节选(这个是关于乾隆时考据学,大意是乾隆时士人皆不敢触论时忌,去研究朴学,朴学成就超出前朝……)问题1,材料2的作者是谁,写出作者其他名句问题2.材料1和材料3的社会背景及结果的异同问题4.据材料1和材料2对材料4进行评价三:论述题1、从秦汉到唐宋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及特点。
2、明清在中国史的地位。
3、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及意义。
4、论李大钊。
四:古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