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理论复习
浙江省考研外国语言文学翻译理论知识点梳理

浙江省考研外国语言文学翻译理论知识点梳理一、翻译理论的基本概念翻译是指通过语言的转换,将一种源语言的信息与意义编码转化为另一种目标语言的信息与意义解码的过程。
在翻译理论中,有几个基本概念需要了解:1.1 源语言与目标语言源语言是指要翻译的原始语言,目标语言是翻译的结果语言。
在翻译过程中,将源语言的信息转化为目标语言的信息是核心任务。
1.2 文化因素与跨文化翻译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还涉及到源语言与目标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
跨文化翻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并克服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差异。
1.3 直译与意译直译是指尽可能保持源语言句子结构、词汇和语法,将其翻译为目标语言。
意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根据目标语言的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对源语言进行重新表达。
二、翻译理论的分类翻译理论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流派和分类方式:2.1 传统翻译理论传统翻译理论主要关注语言层面的转换,包括词汇、语法、句子结构等方面的处理。
代表性的理论有相当无理论、工科翻译理论等。
2.2 文化翻译理论文化翻译理论强调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因素,包括文化意象、价值观念、习惯用语等。
代表性的理论有劳德鲁普的文化翻译理论等。
2.3 功能翻译理论功能翻译理论关注翻译的目的和功能,包括传递信息、表达情感、文化交流等方面。
代表性的理论有新修订功能翻译理论等。
三、翻译理论的方法与技巧在翻译过程中,有一些常用的方法与技巧可以帮助提高翻译质量:3.1 目标语言优先原则目标语言优先原则是指在翻译过程中,优先考虑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规则,尽可能使翻译结果符合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
3.2 多元化文本处理多元化文本处理是指在翻译过程中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和修辞手法,以达到更准确、流畅的翻译效果。
3.3 注意上下文语境上下文语境是翻译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重要因素。
翻译时应仔细分析原文的上下文语境,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四、翻译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翻译理论不仅仅是学术研究的范畴,也在实际翻译工作中起到指导和帮助作用:4.1 文学翻译文学翻译要求翻译者在保持原著意境的同时,注重目标语言的文化表达和美学效果。
翻译理论复习

2010-2011-1 翻译理论复习1.乔治·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理论在诸多翻译理论家当中,乔治.斯坦纳是西方对翻译过程进行深入研究的著名作家。
他在其著作《通天塔之后》中提出了以阐释学为基础的翻译活动的四个步骤:信赖(trust)、侵入(aggression)、吸收(incorporation)和补偿(compensation)。
首先,译者需要相信原文是有意义的,即为“信赖”,在理解和表达这种意义时,译者不可避免的要遭遇到来自原文的敌意和强烈的抵抗,难以接进原文的意义。
所以,译者的主观因素也不可避免地“侵入”到原文中去,“侵入”的目的是“吸收”,在“吸收”过程中难免要散失译语本色。
因此,“补偿”就显得必不可少。
事实上,译语本色的散失会表现在上述各个阶段,因此,“补偿”也必须贯穿整个翻译过程。
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原文的内涵,达到翻译的理想境界,翻译才能起到交流的作用。
2. 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佐哈尔是以色列台拉维夫大学( Tel Aviv) 研究文学批评的教授, 从70 年代开始, 他在文学研究中提出多元系统方法( polysystem approach) 。
在研究和描述希伯莱语文学翻译史的过程中, 他深受俄国后期形式主义特别是图尼扬诺夫( Jurji Tynjanov)的文学进化理论的影响。
佐哈尔大量借用图尼扬诺夫的概念和观点, 如系统、文学准则、区分文学系统的等级结构(hierarchical structure)、作为衡量历史文学重要性手段的陌生化( defamiliarizatio n) 、文学演化( literary mutation) 和进化( literary evolution)等。
1978 年, 佐哈尔的《历史诗学论文集》( Papers in Historical Po et ics) 问世, 收录了他在1970~1977年间所写的系列论文, 首次介绍了“多元系统”( polysy stem) 这个术语。
翻译理论复习

翻译理论复习翻译的定义:1. 罗曼•雅克布逊Roman Jakobson: translation is an interpretation of verbal signs by means of some other language;2. 奈达(美国)Nida: translating consist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翻译的类型1、译原文作者为中心的翻译:author-centered translation以译文读者为中心的翻译:reader-centered translation;2、提出者:罗曼·雅克布逊roman jakobson: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翻译元素:翻译过程:translating译作A translation译者translator西方的一些观点:1、泰勒tytler:the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 of the original work; the style and manner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with that of the original; the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original composition.2.be faithful to its spirit ,sense, and style;3.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纽马克newmark(英国)4.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中国的翻译:1、佛经的翻译:Buddhist scripture,安世高,还有三支/2、佛教三大翻译家: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鸠摩罗什:金刚经玄奘:既需求真,又需喻俗(忠实,通顺)3、我国的翻译历史:2000年4、五四时期白话文代替文言文:During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period, modern vernacular Chinese replaced the Classical Chinese翻译的基本步骤:原文理解:comprehension of source text译文表达:expression of target text译文校对check-up of target text几个概念:原语:source language;译入语:target language德国的威尔斯wales前苏联:费道罗夫、科米萨罗夫陈宏薇:翻译是一种跨语言cross-linguistic、跨文化cross-cultural和跨社会cross-social的交际活动。
翻译理论知识点总结

翻译理论知识点总结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的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翻译者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语言的语法结构、词汇选择、语言习惯等。
翻译理论是研究翻译过程的学科,它探讨了翻译的原理和方法,为翻译工作者提供了理论指导。
本文将对翻译理论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对翻译工作者有所帮助。
一、翻译的定义翻译的定义是翻译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的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目的是使得目标语言读者能够理解源语言的信息。
翻译的对象可以是各种类型的文本,比如文学作品、科技论文、商业合同等。
翻译的过程包括解读源语言文字的意思、选择合适的词汇和语法结构、组织语言篇章等。
二、翻译的类型翻译的类型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分类。
按照翻译的形式可以分为口译和笔译;按照翻译的用途可以分为文学翻译、科技翻译、商务翻译等;按照翻译的对象语言可以分为中译英、英译中、中译法、法译中等。
不同类型的翻译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翻译者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三、翻译的原则翻译的原则是指在翻译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准则和规范。
翻译的原则包括忠实原则、通顺原则、信达原则等。
忠实原则要求翻译者要忠实于源语言的表达,不得随意增加、删减或变换原文的意思;通顺原则要求翻译的语言要通顺自然,不得出现生硬、拗口的表达;信达原则要求翻译的目的是让目标语言读者能够理解源语言的信息,不得出现歧义或误导。
四、翻译的方法翻译的方法是指翻译者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采取的手段和策略。
常见的翻译方法包括直译、意译、游移译等。
直译是指尽可能地保持源语言文字的形式和结构,对词句进行逐字逐句翻译;意译是指根据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和表达习惯,对源语言的意思进行调整和转换;游移译是指在直译和意译之间进行灵活地跳跃,根据具体的翻译情况选择合适的翻译方式。
五、翻译的难点翻译的难点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常见的翻译难点包括语言障碍、文化差异、语域差异等。
翻译理论与实践 (文稿)

翻译理论与实践复习资料应英081班痞子第一章翻译的定义和翻译的原则一、翻译的定义1.Translation is the art of recomposing a work in another language without losing its original flaver.( Columbia Encyclopedia)2. 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e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 Eugene A. Nida )3.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传达出来,以达到沟通思想感情、传播文化知识、促进社会文明,特别是推动译语文化兴旺昌盛的目的。
(孙致礼 2003:6 )二、翻译的原则1. Yan Fu (1854-1921)In translation, there are three aspects difficult to bring about: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It is no easy work to realize “faithfulness”! If there is only faithfulness without expressiveness , the translation doesn’t amount to translation. From here we can see expressivenes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Faithfulness means that the translated text should be faithful to the original text.Expressiveness means that the translated text should be expressive and coherent without anything awkward. Elegance means the translated text should keep the style of the original.① Japanese army killed millions of innocent people during the war。
翻译理论全面总结

翻译理论全面总结1. 初学翻译要求:一、忠实;二、通顺。
P62. 汉译英的基本功:就使用英语而言,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拚法正确。
怎样拼写,不可忽视。
二、合乎用法。
一个词怎样用,和哪个词连用,很有讲究。
三、句子平稳。
也就是说每个句子都是合乎语法的。
怎样读懂原文(一)单词释义:一(二)识别短语(三)理解句子结构,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
有时甚至要参看历史材料.P21/P143. 代词:总的说来,英语代词用得多,汉语代词用得少。
因此,英译汉时,有些代词可以不译。
汉译英时则要在适当的地方增加代词,特别是物主代词。
P254. 形容词和副词在英语里是两个非常活跃的词类。
英语有些词的用法和汉语是一致的,用起来不困难。
但也有些词,特别是副词,用法和汉语不同。
P275. 把握全篇而后译。
翻译大体上分理解、表达和校核三个阶段。
要读懂原文,光靠从词汇、短语和结构三个方面去弄懂,是不够的,还必须把握全篇所谓翻译,是翻译意思,而不是翻译词句。
只要抓住了意思,译文在词句上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
译文在内容上要忠实于原文,在语言上要readable这样的译文才是好的译文. P36/p456. 重复与代称:英语不喜欢重复,如果在一句话里或相连的几句话里需要重复某个词语,则用代词来代替,或以其他手段来避免重复。
汉语不怕重复,连续使用某个词语是常见的事。
汉译英时要千方百计避免重复,多用代称;英译汉时则要少用代称,多用实词。
英语有时在句子里先出代词,然后再出它所指的人或物。
汉语一般总是先出实词,然后才用代词p607. 我国的翻译事业最初是从翻译佛经开始的。
东汉时代,天竺人摄摩腾、竺法兰翻译《四十二章经》,这是我国现存佛经中最早的译本。
释道安:主张直译《四阿含》《阿毗昙》,鸠摩罗什:倾向于意译和弟子僧肇译出《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妙法莲花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鸠摩罗什倾向于意译,常对原文加以改动,以适应中国的文体。
他的译法虽然灵活,态度却很谨慎。
文学翻译与翻译理论

文学翻译与翻译理论文学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的文学类作品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行为,而翻译理论则是关于翻译的学问和方法的理论。
在文学翻译中,译者需要用另一种语言工具,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品读原著一样从中受到启发、获得感动和美的感受。
翻译自然不应是单纯技术性的语言外形变易,而是要求译者通过原作的语言外形,深切体会原作者的艺术创造的过程,进而在自己思想、情感、生活体验中找到关于原作内容的最适合的印证。
同时还必须运用适合于原作风格的文学语言,把原作的内容与形式正确无疑的再现出来。
翻译理论是关于翻译的学问和方法的理论。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理论可以指导翻译实践,帮助译者提高翻译水平。
同时,翻译理论还可以促进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在翻译理论中,一些重要的理论包括:1.严复的“信、达、雅”理论:严复在其所译的《天演论》中提出的“信、达、雅”理论,即要求译文忠实于原文的意义,通顺流畅,同时具有文采。
2.鲁迅的“直译”理论:鲁迅主张直译,即要求译文尽可能地忠实于原文的文字和意义。
3.茅盾的“艺术创造性翻译”理论:茅盾认为翻译是一种艺术创造性,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地保持原文的艺术魅力。
4.钱钟书的“化境”理论:钱钟书认为翻译应该达到“化境”,即将原文转化为译入语的最高境界。
5.功能对等理论:该理论认为翻译应该实现功能对等,即译入语应尽可能地传达原文的意义和功能。
6.多元系统理论:该理论认为翻译是多元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受到其他语言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7.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该理论关注女性主义对翻译的影响,强调女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8.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该理论关注后殖民时期的文化交流和翻译问题,强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文化意识和政治意识。
这些翻译理论为文学翻译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方法,有助于指导文学翻译实践和提高翻译质量。
许渊冲的十字文学翻译理论

许渊冲的“十字”文学翻译理论许渊冲的文学翻译理论,主要浓缩于“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这十个字当中。
“美”,指三美论和再创美论或三美补论。
三美论是诗词翻译的本体论,三美指意美、音美、形美。
译诗要像原诗一样能感动读者的心,这是意美;像原诗一样有悦耳的韵律,这是音美;还要尽可能保持原诗的形式,这是形美。
三美之中,意美最为重要,音美其次,形美最后。
在提出把三美论作为诗词翻译的本体论之后,许渊冲进一步指出:推而广之,文学翻译就是把原文的美转化为译文的美,把一国之美转化为全球之美。
换言之,文学翻译就是美的再创造。
如果三美论是诗词翻译的本体论,再创美论则是文学翻译的本体论,即三美补论。
“化”,指三化论和化学论。
三化指深化、等化、浅化;三化论是文学翻译的方法论。
所谓深化,包括特殊化、具体化、加词、一分为二等类译法;所谓浅化,包括一般化、抽象化、减词、合二为一等类译法;所谓等化包括灵活对等、词性转换、正说、反说、主动、被动等类译法。
如果译文内容比原文内容更深刻了,那就是深化;而浅化正好相反,指把深奥难懂的原文化为浅显易懂的译文。
总之,所谓等化,指形似的译文;所谓浅化,指意似的译文;所谓深化,指神似的译文。
浅化就是避短,深化却是扬长,等化也可以说是半扬长半避短。
在钱钟书的“化境说”、许渊冲本人的“三化论”的基础之上,许渊冲提出“译学是化学”的翻译命题,这就是许渊冲的“化学论”:文学翻译是把一个国家创造的美转化为另一个国家的美、甚至是全球美的“化学”。
“之”,指三之论。
三之指知之,好之,乐之;三之论是文学翻译的目的论。
知之是翻译的基本或最低目的,好之是翻译的较高目的,而乐之则是翻译的最高目的。
其中的“乐之”,包括读者的乐之和译者的乐之。
要使读者乐之,译者必须首先乐之,这是翻译的成败关键。
“艺术”,指翻译艺术论。
文学翻译不是科学,而是艺术;不仅文学翻译是艺术,文学翻译理论也是艺术。
因为:科学研究的是“真”,艺术研究的是“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奈达认为翻译的四个基本步骤包括
1.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2.transfer from source to target language
3.restructuring in the target language
4.testing of the translated text with persons who represent the intended
audience.
而Gorge Steiner 提出了他著名的论断understanding as translation,认为在翻译过程中,包括四个步骤trust、aggression、incorporation和restitution。
2.张培基——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3.翻译的标准概括为言简意赅的四个字:“忠实(faithfulness)、通顺(smoothness)”。
忠实指的是忠实于原文。
通顺指的是译文的语言必须合乎规范、通俗易懂。
4. 严复对翻译曾经提出“信(faithfulness)、达(expressiveness)、雅(elegance)”的标准:“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
5.The Book of Change says: faithfulness is the first important thing in wording.
Confucius states that what speech requires is only expressiveness. Again he says that language without literary grace cannot go far and wide. All these three requirements are requirements as mentioned above are indispensable both to writing and to translating.
Thus elegance must be achieved in addition to faithfulness and expressiveness so that the translation may go far and wide. (By Liu Zhongde, 1991).
6.到目前为止,翻译分为三种:笔译(written translation), 口译oral translation (or interpretation) 和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
7.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ceptor and message should be substantially the same as that which existed between the original receptors and the message.
8.关于信与顺,鲁迅曾经说过,宁信而不顺“Rather be faithful (in thought) than smooth (in language).
9.从译出语(source language)和译入语(target/receptor language)角度来看,翻译可分为本族语译为外族语,外语译为本族语两大类。
10.泰特勒(Tytler,1748-1814)的翻译理论和思想主要见于《论翻译的原则》一书。
该书是西方翻译理论的第一部专著,在书中,泰特勒提出了著名的翻译三原则:1、译文应完整地再现原文的思想内容(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2、译文的风格、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That 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with that of the original.);3、译文影响原文一样流畅(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