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翻译理论流派

合集下载

翻译理论教案

翻译理论教案

滁州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案课程名称:翻译理论与实践二教材名称:新英汉翻译教程授课班级:13英语(专升本)1、2、3班授课老师:张媛一、课程简介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第十一章重复法教学目的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重复译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中文及英语重复句式的特点及翻译方法。

教学方法:教授讲授和学生练习相结合。

教材:郭富强编《新英汉翻译教程》参考书目:许建平《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连淑能《英译汉教程》、彭长江《英汉-汉英翻译教程》课时:2节I.Definition of RepetitionGrammatically or rhetorically speaking, repetition of the same word, same expression and even the same structure in a sentence or a passage is more natural and idiomatic and thus much more frequent in Chinese than in English. Generally what is repeated in Chinese may in many cases be substituted, varied or omitted in English.重复法就是重复译出原文中的某一词、短语或句子,使句子结构完整,表达生动,重点突出。

与增词法不同的是,重复法是重复原文中已有的或省略了的,而增词法是增加文章表面没有的。

II. Different types of repetition in Chinese:1. Reduplication 词语重叠式(词组或成语)1). AA型:想想,看看,事事,年年Let me see. 让我想想。

The sun is rising slowly in the east. 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

国外翻译研究丛书简介

国外翻译研究丛书简介

国外翻译研究丛书简介国外翻译研究丛书之一•文化构建——文学翻译论集Constructing Cultures—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作者: Susan Bassnet & Andre Lefevere 著语种: 英语简介本书是“国外翻译研究丛书”之一,它第一次把翻译研究学派的创始人物——苏珊•巴斯内特和安德列•勒菲弗尔的论文集合成册,他们不仅回顾了翻译研究的发展历史,总结翻译理论研究、文化研究,描述翻译研究以及翻译教学方面的最新动态,而且两位学者、翻译家还进一步拓展翻译研究的疆域,指明这一学科将来的发展方向。

书中探讨的主题有:中西译论、可译性的限度、翻译何时并非翻译、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关系等等。

国外翻译研究丛书之二•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与对比篇章语言学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Translation Theory and Contrastive TextLinguistics作者: Basil Hatim 著语种: 英语简介本书是“国外翻译研究丛书”之一,是一部将对比语言学、篇章语言学和翻译理论结合起来研究跨文化交际的学术著作。

作者针对目前翻译理论、对比语言学、话语分析三个学科自成一体的学术局面,试图将三者融会贯通。

本书借助大量篇章文字,通过翻译实例,指出了在跨文化、跨语言的翻译中需要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焦点问题。

书中材料真实可信,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适用面广。

国外翻译研究丛书之三•目的性行为——析功能翻译理论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作者: Christiane Nord 著语种: 英语简介本书是“国外翻译研究丛书”之一,它讲述了功能派的形成过程、基本思想和作者本人提出的翻译的忠诚原则。

书中还涉及到该理论在译者培训、文学翻译、口译中的应用以及对译者翻译道德观念的影响。

第十二章,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第十二章,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英)彼得· 纽马克(Peter New mark)
• 将翻译分为:语义翻译,交际翻译,直译, 死译(逐行对照,interlinear translation) • 在交际翻译中,目标文本所产生的效果应力 求接近源文本,首先忠于目标语和目标文本 读者,即要求源语服从目标语言和文化,不 给读者留下任何疑点和晦涩难懂之处。
一,归化与异化的概念及历史沿革
首先请大家来看下面几个例子:
• • • • • • • honeymoon---蜜月 coffee---咖啡 show---秀 party---派对 A Walk in the Clouds---云中漫步 Ghost---人鬼情未了 Where there is a way for car, there is a Toyota--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国内外其他学者的定义:
• 加拿大翻译家道格拉斯·鲁宾逊(Douglas Robinson)他的主张是翻译应当译者为中心。他 将归化的定义解释为:采用将原作同化于目标文 化和语言价值观的方式对原作进行归化,具体到 语言层面来说,就是意译。Robinson 对异化翻译 的解释是:一个“好”的译本总是要保留原来 “外语”文本中某些有意义的痕迹。从历史上讲, 这种观点与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和字译 (word-for-word translation)相关联,只是没 有直译派那么极端,因为它并不坚持在翻译中格 守原文句法序列中个别词语的意义,但却坚持要 保留原味。
从文化的角度看, 其中涉及到负载于语言形式之中 的文化身份(cu l t ur al i d e nt i ty ). 文化 的平等交流和历史感等问题; 从诗学的角度看, 涉 及到负载于语言形式之中的文学性问题; 从政治的 角度看, 涉及到殖民化和非殖民化、霸权与反霸权 的问题。在全球化语境中, 这一层次的论战从某种 意义卜可看作是民族卜义和世界主义的交锋, 弱势 文化和强权文化的交锋, 抑或东方主义和西方中心 主义的交锋。

第十二讲翻译理论流派ppt课件

第十二讲翻译理论流派ppt课件

(一)多元系统
文学本身就是一个多元系统,该系统既包 括所谓“高的”(high)、“中央的” (central )、“经典化”(canonical)的 文学形式,例如诗歌。还包括所谓“低的” (low)、“边缘的”(peripheral)、 “非经典化”(noncanonical)的文学形 式,例如儿童文学、大众文学等。EvenZohar认为翻译文学也应当包括在这个系 统中,原因是它对民族文学的发展有重大 的影响作用。
(三) 后殖民视角
“后殖民主义”
罗宾逊(D. Robinson)对后殖民主义的定义: “后殖民主义”(postcolonialism )是起源于殖 民主义经历及殖民主义终结之后的一种文化状 况或文化研究状况:关注反映在语言、文化、 法律、教育、政治等等方面与群体身份有关的 一系列问题;尤其关注所有类别之间的差异性, 而对在绝对净化的基础上对复杂问题采取简单 化的解决方法表示怀疑。(Robinson Douglas, 1997:121)
(二)操纵学派
作为翻译研究派的代表人物之一,Andre Lefevere在上述基础上又提出了改写理论。他指 出:文学翻译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它总是产生 于一定的历史时期,生成于一定的文化语境中。 由于使用跟原著不同的语言,面对完全不同的读 者群、在不同的文化范畴下运作,所以作为译语 文化代表的译者,从一开始翻译文本的选择到翻译 过程中翻译策略的选定一直到最后译本的接受都 会受到各种各样译语文化条件的限制,在翻译时 会有很多各种各样不同的考虑,因而不可能复制 出跟原文一模一样的译文来。
(二)操纵学派
因此通过研究译者当时对外来诗学的翻译策略的选择, 我们就有可能关注译入语文化中的诗学倾向。正如 Gentzler所说“……译者希望译文得到译语文化的认可, 因此译者操纵原语文本以使译作与现有的译语文化条件 相符合而且提供新的信息。”(Gentzler, 1993: 134) 所以,译者作为原文的改写者也必然受到译入语文化中 占统治地位的诗学的制约和影响。另外,意识形态和诗 学总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的意识形态和诗学 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译文。这往往与译文的质量无关, 而是不同时代的译文要满足不同的文化需求。因此,只 要译本与它存在的文化历史背景的要求一致,其存在就 是合理的。

张汉熙高级英语第三版第12 课课文翻译和单词

张汉熙高级英语第三版第12 课课文翻译和单词

12 沙漠之舟艾尔•戈尔 我头顶烈日站在一艘渔船的滚烫的钢甲板上。

这艘渔船在丰收季节一天所处理加工的鱼可达15吨。

但现在可不是丰收季节。

这艘渔船此时此刻停泊的地方虽说曾是整个中亚地区最大的渔业基地,但当我站在船头向远处眺望时,却看出渔业丰收的希望非常渺茫。

极目四顾,原先那种湛蓝色海涛轻拍船舷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茫茫的一片干燥灼热的沙漠。

渔船队的其他渔船也都搁浅在沙漠上,散见于陂陀起伏、绵延至天边的沙丘间。

十年前,咸海还是世界上第四大内陆湖泊,可与北美大湖区五大湖中的最大湖泊相媲美。

而今,由于兴建了一项考虑欠周的水利工程,原来注入此湖的水被引入沙漠灌溉棉田,咸海这座大湖的水面已渐渐变小,新形成的湖岸距离这些渔船永远停泊的位置差不多有40公里远。

与此同时,这儿附近的莫里那克镇上人们仍在生产鱼罐头,但所用的鱼已不是咸海所产,而是从一千多英里以外的太平洋渔业基地穿越西伯利亚运到这儿来的。

我因要对造成环境危机的原因进行调查而得以周游世界,考察和研究许多类似这样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例。

一九八八年深秋时节,我来到地球的最南端。

高耸的南极山脉中太阳在午夜穿过天空中的一个孔洞照射着地面,我站在令人难以置信的寒冷中,与一位科学家进行着一场谈话,内容是他正在挖掘的时间隧道。

这位科学家一撩开他的派克皮大衣,我便注意到他脸上因烈日的曝晒而皮肤皲裂,干裂的皮屑正一层层地剥落。

他一边讲话一边指给我看。

从我们脚下的冰川中挖出的一块岩心标本上的年层。

他将手指.到二十年前的冰层上,告诉我说,“这儿就是美国国会审议通过化空气法案的地方。

”这里虽处地球之顶端,距美国首都华盛顿两大洲之遥,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只要将废气排放量减少一席在空气污染程度上引起的相应变化便能在南极这个地球上最偏而人迹难至的地方反映出来。

迄今为止,地球大气层最重要的变化始于上世纪初的工业命,变化速度自那以后逐渐加快。

工业意味着先是煤、后是石油消耗。

我们燃烧了大量的煤和石油——导致大气层二氧化碳含的增加,这就使更多的热量得以留存在大气层中,从而使地球的候逐渐变暖。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案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案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翻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翻译的定义、类型和原则。

2. 使学生掌握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直译、意译、归化、异化等。

3.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翻译实践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英汉互译。

4. 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其能够在翻译过程中注意到文化因素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翻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翻译的定义翻译的类型(如文学翻译、科技翻译、商务翻译等)翻译的原则(如忠实于原文、保持原文风格、传达原文意义等)2. 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直译和意译归化和异化词义转换语义增减句子结构调整3. 翻译实践英汉互译练习翻译案例分析翻译错误分析4. 文化差异与翻译语言与文化差异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翻译中的文化适应与调整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翻译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实践法:进行英汉互译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和方法。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翻译案例,讨论翻译中的问题和策略。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英汉互译练习的质量。

3. 翻译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翻译案例的分析能力和见解。

4. 期末考试:设置翻译相关的试题,测试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翻译理论与实践教材。

2. 参考书籍:翻译理论著作、翻译案例集等。

3. 网络资源:翻译相关网站、论坛、文章等。

4.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六、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课程安排:每周两次课,每次课时长为1小时30分钟。

七、教学进程1. 第一阶段(2周):介绍翻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讲解翻译的定义、类型和原则。

2. 第二阶段(3周):讲解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直译、意译、归化、异化等。

3. 第三阶段(4周):进行翻译实践,包括英汉互译练习、翻译案例分析和翻译错误分析。

翻译理论与实践ppt

翻译理论与实践ppt

[参照译文] 阿基米德最先发觉固体排水旳原理。 [分析] 句中of displacement of water by solid bodies 系名词化构造,一方面简化了同位语从 句,另一方面强调displacement 这一事实。
The rotation of the earth on its own axis causes the change from day to night.
它们都包括了较多旳信息,而且处于句首旳位置,非常醒 目。4个主语完全不同,防止了单调反复,前后连贯,自然流 畅。足见被动构造可收简洁客观之效。
12.2.3 多用一般目前时
一般目前时能够很好地体现文章内容旳无 时间性,用一般目前时来描述和统计科技 文章中旳科学定义、定理、公式,能够给 人以精确无误旳不受时间限制旳印象,以 排除受制于时间牵连旳误解,使文章内容 显得更客观精确。在翻译成汉语时也应该 突出这种“无时间性”旳特征。试看下列 两个例子:
12.2.1 多名词化构造(Nominalization)
汉语使用动词较多,而英语中旳名词使用 率较高。再加上科技文体要求行文简洁、 体现客观、内容确切、信息量大、强调存 在旳事实而非某一行为,所以使用旳名词 构造就更多了。
Archimedes first discovered the principle of displacement of water by solid bodies.
Long regarded by elementary particle physicists as a costly nuisance, synchrotron radiation is now recognized as a valuable research tool.

翻译理论简史

翻译理论简史

(二)西方翻译理论发展史
在十七至十九世纪,巴托的“作者是主人”(译者是 仆人)、译文必须“不增不减不改”的准确翻译理论; 德莱顿的“直译”、“意译”、“拟作”的翻译三分 法和翻译是艺术的观点;泰特勒的优秀译作的标准和 “译作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译作的风格和手法 应和原作属于同一性质、译作应具备原作所具有的通 顺”等翻译三原则; 施莱尔马赫的口译与笔译、文学 翻译与机械性翻译的区分;洪堡的语言决定世界观和 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理论;阿诺德的“翻译荷马必须 正确把握住荷马特征”的观点。
第一次翻译高潮出现在公元前四世纪末,以翻译介绍希 腊戏剧作品为主要表现形式。开创了翻译的局面,把古 希腊文学特别是戏剧介绍到罗马,促进可罗马文学的诞 生和发展。
第二次翻译高潮涌现于罗马帝国的后期至中世纪初期, 是宗教性质的。其中以《圣经》翻译为主要表现形式。 哲罗姆于382至405年翻译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经》为 定本,标志着《圣经》翻译取得了与世俗文学分庭抗礼 的重要地位。
第二时期为发展期(1584-1898)
这一时期包括了明末清初耶稣会士与士大夫的 科技翻译论(1584-1724)以及近代翻译论。 明末清初耶稣会士与士大夫中以徐光启、利马 窦、李之藻等人为代表,主要讨论翻译的目的、 功能以及迫切性。他们希望通过翻译来对西方 科技“会通”,以求“超胜”。
第二时期为发展期(1584-1898)
在古代,昆体良的“与原作竞争”;哲罗姆的 “文学用意译,《圣经》用直译”;奥古斯丁的 《圣经》翻译凭“上帝的感召”以及有关语言符 号理论。
(二)西方翻译理论发展史
中世纪,波伊提乌的宁要“内容准确”,不要 “风格优雅”的直译主张和译者应放弃主观判 断权的客观主义观点;但丁的“文学不可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mpany Logo
(一)多元系统

文学本身就是一个多元系统,该系统既包 括所谓“高的”(high)、“中央的” (central )、“经典化”(canonical)的 文学形式,例如诗歌。还包括所谓“低的” (low)、“边缘的”(peripheral)、 “非经典化”(noncanonical)的文学形 式,例如儿童文学、大众文学等。EvenZohar认为翻译文学也应当包括在这个系 统中,原因是它对民族文学的发展有重大 的影响作用。
第十二讲 翻译理论流派
一、文化学派

“翻译研究派”是西方译学界在20世纪70 年代后期兴起的一个文化学派。该学派的 研究者主张从文化的角度关注翻译文本内 外的各种因素与变量。认为翻译研究不应 局限于语义内容和形式结构的静态转换, 而是要把翻译作为一种文化发展的策略来 研究,即要从社会历史文化的宏观层面关 注翻译现象,将翻译活动纳入到译入语的 文化系统当中来探讨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Company Logo
(二)操纵学派

从这个意义上说,翻译是对原文的一种改 写,是创造另一个文本形象的一种形式; Lefevere进一步指出:文学批评、传记、 文学史、电影、戏剧、读者指南等都是对 文本的改写,都是创造另一个文本形象的 形式。也就是说,翻译创造了原文、原作 者、原文本的文学和文化形象。
Company Logo
(二)操纵学派

Lefevere调查了造成改写的历史动因并且 指出:“一切改写不论其意图如何,都反 映了某种意识形态和诗学”。因而,意识 形态和诗学是造成改写的两个核心因素。 Lefevere将意识形态定义为:“一个社会 中占主导地位的观念形态,它决定了社会 应该是什么样子或可以允许成为什么样 子”(The dominant concept of what society should be, or can be allowed to be) (Hermans,1999: 126)
Company Logo
(一)多元系统
而翻译文学系统的行为模式又与其在译入语文化多元 系统中的地位有关。翻译文学会在三种情况下占据文 学多元系统的中心位置: 1) 当文学多元系统还没有形成,即文学还“年 轻”(young),正处于创立阶段的时候; 2) 当文学多元系统在大多元系统中处于边缘 (peripheral)或者处于“弱势”(weak) 的时候; 3) 当文学多元系统出现危机或转折点,甚至是出现一 个文学真空的时候。 当翻译文学占据中心位置时,翻译活动参与创建新 的一级模式,打破本国的传统规范。在这种情况下, 就充分性(即复制原文的主要文本关系)而言,译文 接近原文的可能性更大”(Even-Zohar, 2001: 196)。
Company Logo
(二)操纵学派

意识形态是“规范系统,它是由某一社会 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可以接受的观念形态 和态度构成,读者和译者通过它而接近文 本”(the conceptual grid that consists of opinions and attitudes deemed acceptable in a certain society at a certain time, and through which readers and translators approach texts) (Hermans,1999: 126)
Company Logo
文化学派

一方面,译入语的社会文化环境对翻译的主题、 翻译的策略转换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另一方面,进入译入语文化系统的翻译作品也不 是被动无为的,相反,它会对该文化系统的建立、 发展和创新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近年来,翻译 文化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了长足发展,学者 们将隐藏在翻译现象背后诸如权力话语、意识形 态、翻译文学地位以及诗学和赞助人等因素纳入 到文化转向的研究范式中,展开了多方位、多层 次的研究,从而进一步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 加深了对翻译现象的本质认识,可以说是 “翻译 研究领域的一次真正突破”。

Company Logo
(一)多元系统



处于边缘时, “译者会为外国文本努力寻找最大限度的现 成的二级模式,其结果通常是不充分的翻译;或者更贴 切的说法是,译文与原文实际上所达到的对等程度和所 规定的充分性翻译之间,出现了很大的差距” 。 因此在Even-Zohar 的这一理论中译入语文化、文学地位 成为影响文学翻译策略的重要因素。一个民族的文学、 文化地位决定了翻译文学在其文学多元系统中的地位, 而翻译文学的这一地位又会对译者的策略选择产生影响。 根据多元系统理论,如果某一文学多元系统十分强大, 从而使翻译文学处于一个次要的地位,以这一多元系统 为目标系统的译者往往会采用归化式(domesticating)的翻 译方法;而如果翻译文学在某一文学多元系统处于主要 地位,译者则多采取异化式翻译(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
Company Log译研究派的代表人物之一,Andre Lefevere在上述基础上又提出了改写理论。他指 出:文学翻译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它总是产生 于一定的历史时期,生成于一定的文化语境中。 由于使用跟原著不同的语言,面对完全不同的读 者群、在不同的文化范畴下运作,所以作为译语 文化代表的译者,从一开始翻译文本的选择到翻译 过程中翻译策略的选定一直到最后译本的接受都 会受到各种各样译语文化条件的限制,在翻译时 会有很多各种各样不同的考虑,因而不可能复制 出跟原文一模一样的译文来。
Company Logo
(一)多元系统

1978年,Even-Zohar在对希伯莱文学史的研究过程中发 现:美学因素并不能解释文学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一切问 题,除此以外,还有其他的一系列因素起作用。根据研究 他提出了多元系统论,该理论以俄国形式主义为基础,把 各种社会符号现象如语言、文学、政治、经济、意识形态 等都视为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这些系统并非单一的系 统,而是一个包容多个子系统的关系网络。这些系统各有 不同的行为,却又互相依存,并作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而 运作。但是各个系统在多元系统中的位置并不平等,“它 们有的处于中心,有的处于边缘。与此同时,它们的地位 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它们之间永无休止的斗争,整体 内的各个系统会不断发生变化:处于中心的系统可能被驱 逐到边缘,而处于边缘的系统可能攻占中心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