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储藏常规技术升级战略研究

合集下载

粮食储藏技术的创新及应用前景分析

粮食储藏技术的创新及应用前景分析

粮食储藏技术的创新及应用前景分析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农业生产的发展,粮食储藏技术的创新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之一,如何有效地储存粮食,保持其质量和营养价值,对于确保粮食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储藏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前景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储藏技术的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粮食储藏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首先,传统的储藏技术逐渐被新兴技术所取代。

例如,传统的仓储设备多为木质结构,容易受潮、发霉,而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仓库具有防潮、防虫、防火等特点,能够更好地保护粮食的质量。

其次,传统的储藏方式多为露天堆放或简单的仓储设备,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和虫害的影响,而现代化的储藏设备采用了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温度、湿度等参数,及时调整储藏环境,提高粮食的储存效果。

此外,还有一些新兴的储藏技术如真空包装、气调储藏等,也为粮食的储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二、储藏技术的应用前景粮食储藏技术的创新为粮食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也为粮食的储存和保护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首先,储藏技术的创新提高了粮食的储存效率和质量。

新兴的储藏设备和技术可以更好地保护粮食免受虫害、霉变等影响,延长粮食的储存寿命,减少粮食的损耗。

其次,储藏技术的创新促进了粮食流通和贸易的发展。

现代化的储藏设备可以实现大规模储存和集中管理,提高了粮食的供应链效率,降低了储存成本,促进了粮食的流通和贸易。

此外,储藏技术的创新还为粮食的加工和深加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推动了粮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然而,储藏技术的创新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新兴的储藏设备和技术的成本较高,对于一些农民和小型粮食企业来说,投资和使用成本较高,难以推广应用。

其次,储藏技术的创新需要与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管理模式相结合,需要农民和粮食企业具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能力。

此外,储藏技术的创新还需要与政府的政策和法规相配套,建立健全的粮食储存和保护体系。

2024年粮食仓储重点工作任务清单

2024年粮食仓储重点工作任务清单

2024年粮食仓储重点工作任务清单一、确保粮食安全1. 强化粮食库存监管,确保储粮安全。

严格执行粮食储存、运输、检验等规定,确保粮食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2. 加强粮食储备体系建设,提高粮食储备能力。

优化粮食储备布局,确保粮食供应稳定。

3. 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提高粮食附加值。

加强粮食深加工技术研究,提高粮食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二、推进科技创新1. 加强粮食仓储技术研发,提高粮食储存效率。

推广应用新型粮食储存技术,降低粮食损耗。

2. 推进智能化粮库建设,提高粮食储存管理水平。

加强智能化粮库技术研发,实现粮食储存的智能化、信息化管理。

3. 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粮食仓储科技水平。

三、加强人才培养1. 加强粮食仓储管理人才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定期组织培训活动,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2. 加强与高校、职业培训机构合作,培养专业的粮食仓储技术人才。

为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人才支持。

3. 鼓励员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 完善粮食仓储设施,提高仓储能力。

加强仓储设施建设,提高仓储设施的现代化水平。

2. 加强粮食运输设施建设,提高粮食运输效率。

加强运输设施建设,优化运输路线和方式,降低运输成本。

3. 加强应急储粮设施建设,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建立应急储粮体系,确保在突发事件中能够迅速响应,保障粮食安全。

以上为2024年粮食仓储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我们将继续努力,确保粮食安全,推进科技创新,加强人才培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粮食储藏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粮食储藏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粮食储藏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第一章灌输保鲜技术在粮食储藏中的应用研究灌输保鲜技术是一种较为先进的粮食保鲜技术,常被应用于大游行等行式活动中。

灌输保鲜技术在储藏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降低粮食水分含量,延长储藏期限。

相关研究表明,使用灌输保鲜技术,储藏期限可达到近一年,相较于传统的储藏方式,更为高效、节约。

第二章防虫防蛀技术在粮食储藏中的应用研究防虫防蛀技术在粮食储藏中也被广泛运用,这些技术包括暴露、低温、氧气和网格等。

在这些防虫防蛀技术中,特别首要的便是网格技术。

网格技术物理加固性强,能够满足长时间使用,在防守一些害虫和小动物的同时仍能保留粮食的优良质量,是目前行业首要的防虫防蛀技术之一。

第三章规范化管理技术在粮食储藏中的应用研究针对大规模的储存和管理需求,规范化管理技术在粮食储藏中的应用越来越受重视。

规范化管理技术可以改良储存环境,降低灰尘、杂物等的污染程度,从而成功地保证了粮食的安全度和质量。

同时,规范化管理技术还可以避免储存设备损害,由此减少维修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和粮食储存能力。

第四章温湿度控制技术在粮食储藏中的应用研究温湿度控制技术亦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大规模粮食储藏的技术。

温湿度控制技术可以将空气调整到适宜储存粮食的条件下,从而有效地保证了粮食在储存期内的安全度和质量。

相关研究表明,使用温湿度控制技术,可以使得粮食在储存期限内保持质量的状态,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储藏风险。

第五章新兴储藏技术在粮食储藏中的应用研究目前,在粮食储藏技术中,新兴储藏技术也不断涌现。

这些新兴储藏技术包括了纳米材料、功能性材料、多孔性材料和改性多糖等。

这些材料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储藏环境,保障粮食的品质,同时也为粮食储藏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系列新方案。

总结不同的粮食储藏技术对储藏质量的影响会有所不同,但应用这些技术均需要逐步推广、改进和完善,以逐步提升储存效率和粮食质量,最终为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粮食储藏“四合一”升级新技术概述

粮食储藏“四合一”升级新技术概述
了对 “ 四合 一 ” 技 术 进 行 全 面 升 级 的 技 术 方 案 。 主
械 不好 展开 , 工 人 劳动 强 度 大 , 作业环境恶劣 , 作业 效 率低 下 。随着 社会 发展 以及 我 国劳动 力成 本 的不
要 内容 : 一是 采用横 向负压通 风技术 , 将平 房仓 风道 固定 安装 于 两侧檐 墙上 , 取消 粮仓 地面通 风道 , 为 机
1 9 9 8年 以来 , 以粮情 电子 检 测 、 机械 通 风 、 环 流
益增 强 , 特别 是城镇 化过 程 中大 量 “ 城 中粮 库 ” 的 出 现, 使粮 食仓 储企业 面 临亟待转 型 升级 、 提质增 效 的 压力 。粮 食仓 储企 业 急 需 解决 以下 四 个 问题 : 一 是 提 高机 械化水 平 , 改善工 人作业 环 境 , 减 少安 全生产
非 常理 想 。
粮食降温效率 , 降低粮食降温能耗 ; 四是将竖向环流 熏蒸 系统改造为横 向膜下环流熏蒸系统 , 提高气 密 性 和均 匀性 , 减少 补药 剂量 ; 五是采 用横 向环 流充 氮
气调 技术 、 食 品级惰 性粉 气溶胶 物 理杀虫 等技 术 , 实
现绿 色无 公害 储粮 。
环 流防 治储粮 害虫( 包括 横 向充 氮 气调 、 食 品 级 惰性 粉 气溶胶 防 虫、 磷 化 氢环 流 熏蒸 ) 和 粮 情 云 平
台多参数 检测 系统 等“ 四合一 ” 升 级新技 术 的技 术 内容 、 测试 结果 、 使 用效 果和 系统优 势 , 提 出了新
建粮 库和 现有粮 库技 术 改造 的储粮 工 艺配 置标 准。
关键词 : 横 向通 风 ; 负压 分体 式谷 冷通 风 ; 多介 质 害 虫综合 防治技 术 ; 多参数 粮情 测控 系统

常规储藏方式下粮食品质变化规律探讨_肖卫华

常规储藏方式下粮食品质变化规律探讨_肖卫华

常规储藏方式下粮食品质变化规律探讨肖卫华 郭发江 汪洪敏(中央储备粮南充直属库 637000)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生产大国之一,也是粮食储备大国。

研究粮食品质变化规律,掌握在现有条件下粮食储藏的第一手资料,对于确立储备粮经济合理的运行模式,指导轮换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根据中储粮总公司成都分公司的安排部署,我库于2003年7月对部分仓间储粮分区分层设点广泛采集样品进行品质测定,并结合历年来综合扦样的检测结果,探索常规储藏方式下小麦、稻谷和玉米的品质变化规律。

1 材料与方法1.1 粮仓和储粮的基本情况17号仓储藏小麦4619t ,1999年产,产地四川,2000年4~5月入库。

储粮仓房为高大拱板平房仓,仓墙中空砖混结构,厚度1m ;粮面用塑膜密闭储存至今。

每年根据害虫密度情况,用AlP 和CO 2混合熏蒸一次。

粮温变化:2000年最高27.6℃,最低10.3℃;2001年最高为26.3℃,最低为9.3℃;2002年最高为27.7℃,最低为7.8℃;2003年最高为24.5℃,最低为9.1℃。

期间适时通风降温,粮情稳定。

1.2 方法1.2.1 样品扦取方法1.2.1.1 广泛采集样品方法 根据G B5491-1985要求及储粮实际,17号和19号仓布置扦样点各6个,4号仓布置扦样点5个;四周各扦样点距仓墙1m ,每扦样点分3层,依次距离粮面1.0、3.6、5.4m (如图1)。

图1 扦样点编号及平面布置情况1.2.1.2 历年综合扦样方法 根据G B5491-1985要求,对各样品仓设点分层扦取样品,经充分混合用分样器分取综合样品。

1.2.2 测定方法及数据处理依照G B5497-85、G B5520-85、G B/T15684-1995、G B/T14607-93、G B5516-85、G B5496-85分别测定小麦的水分、发芽率、面筋持水量;稻谷的水分、脂肪酸值、黄粒米率、运动粘度和发芽率;玉米的水分、脂肪酸值和发芽率。

粮食储存与保鲜技术探析

粮食储存与保鲜技术探析

粮食储存与保鲜技术探析一、引言粮食储存与保鲜技术是确保粮食质量和数量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经济利益。

本文将探讨现代粮食储存与保鲜技术的发展现状、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传统粮食储存与保鲜技术在过去的几十年,传统的粮食储存与保鲜技术主要依赖于自然通风、日晒和低温等方法。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对环境要求高、储存效果不稳定等问题。

此外,传统技术无法满足大规模现代农业的需求,因此需要引入新的技术手段。

三、现代粮食储存与保鲜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粮食储存与保鲜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气调储存技术和真空冷冻技术。

1.气调储存技术气调储存技术是利用控制储存空气成分,延缓果蔬的氧化和衰老速度,从而延长储存期限的一种技术。

通过调整储存空气的氧气、二氧化碳和乙烯含量,可以在不破坏产品质地的同时延缓其衰老进程。

这种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水果、蔬菜和肉类等农产品的储存与运输。

2.真空冷冻技术真空冷冻技术是利用真空环境下的超低温,使食品中的水分迅速转化为冰晶,从而达到保鲜和杀菌的效果。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延长食品的储存期限,还可以保持食品原有的营养成分和口感。

因此,真空冷冻技术广泛应用于肉类、水产品和速冻食品等领域。

四、现代粮食储存与保鲜技术的挑战尽管现代粮食储存与保鲜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1.能耗问题现代储存设备和技术大多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这对环境产生了压力,也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2.技术标准的统一目前,不同地区和企业使用的粮食储存与保鲜技术标准存在差异,这导致了技术交流和应用的困难。

3.农民技术水平的提升为了更好地应用粮食储存与保鲜技术,农民的技术水平需要得到提升。

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技能培训非常重要。

五、未来发展方向为了解决以上挑战,现代粮食储存与保鲜技术有以下发展方向:1.绿色储存技术将更多的绿色能源应用于粮食储存设备,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

2024年粮食仓储管理规范化建设方案范文

2024年粮食仓储管理规范化建设方案范文

2024年粮食仓储管理规范化建设方案范文____年粮食仓储管理规范化建设方案一、背景分析和目标设定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安全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粮食仓储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为推动粮食仓储管理规范化建设,确保粮食安全,制定本方案。

主要目标如下:1. 提高粮食仓储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实行智能化、信息化管理。

2. 建设高效、安全、环保的粮食仓储设施。

3. 加强粮食仓储管理人员的培训和专业化队伍建设。

4. 加强粮食仓储质量监管,确保粮食质量安全和畅通流通。

二、建设措施和具体步骤1. 推进粮食仓储管理现代化(1)建立信息化平台,实现粮食仓储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包括粮食储备计划、仓库库存、粮食流通等。

(2)推广应用新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提高粮食仓储的监控能力和预警能力。

(3)加强仓储设施的安全防护,确保粮食安全。

2. 建设高效、安全、环保的粮食仓储设施(1)加强仓储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优化仓库布局,提高存储效率。

(2)推进仓储设施的标准化建设,制定仓库管理规范,提高管理水平。

(3)加强仓库设备和技术的更新和改造,提高物流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降低能耗。

3. 加强粮食仓储管理人员的培训和队伍建设(1)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培训班,提高粮食仓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

(2)加强人员流动与交流,提高队伍的稳定性和凝聚力。

(3)组建专业化的仓储管理团队,建立健全的奖惩机制,激励粮食仓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 加强粮食仓储质量监管(1)建立健全粮食质量监管体系,加强仓储过程的监督和检验,确保粮食质量安全。

(2)加强对仓库设施、储粮操作等环节的监控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加强粮食流通环节的监管,打击违法行为,保障粮食畅通流通。

三、组织实施和推进机制1. 成立规范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方案的制定、组织实施和推进,对建设进展进行监督和评估。

储粮四项新技术的应用与实践

储粮四项新技术的应用与实践

储粮四项新技术的应用与实践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如何安全、有效地储存粮食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储粮领域涌现出了一系列新技术,为保障粮食质量和数量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文将重点介绍储粮四项新技术的应用与实践。

一、粮情测控技术粮情测控技术是通过对粮堆内温度、湿度、水分等参数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实现对粮食储存状况的精准掌握。

以往,人工检测粮情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难以做到全面、准确。

而现在的粮情测控系统通常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软件等组成。

传感器分布在粮堆的不同位置,可以实时感知温度、湿度等数据,并将其传输给数据采集器。

数据采集器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后,上传至计算机软件。

通过专门的软件,工作人员可以直观地看到粮堆内各个部位的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如局部发热、湿度过高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如,在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粮情测控系统能够及时预警粮堆中可能出现的结露现象,提前开启通风设备进行降温除湿,防止粮食霉变。

二、机械通风技术机械通风是改善粮堆内空气环境,调节粮食温度和水分的重要手段。

根据粮堆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通风时机、通风方式和通风风量,可以有效地降低粮食的温度和水分,提高储存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通风时机的选择非常关键。

一般来说,当粮堆内外温差较大,或者粮食水分超过安全标准时,就需要进行通风。

通风方式有压入式通风和吸出式通风两种,具体选择哪种方式要根据粮库的布局和粮食的特性来决定。

此外,通风风量的控制也很重要。

风量过大可能会导致粮食表面失水过快,影响粮食质量;风量过小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通过精确计算和科学控制,机械通风技术能够在不损害粮食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对粮食储存环境的优化。

三、环流熏蒸技术环流熏蒸是一种高效的杀虫技术,能够有效地杀灭粮堆内的害虫,保障粮食安全。

该技术通过在粮堆内形成环流气体,使熏蒸剂均匀分布,提高杀虫效果。

在进行环流熏蒸之前,需要对粮库进行密封处理,以确保熏蒸气体不会泄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粮食储藏技术战略研究兰盛斌 丁建武黎万武(国家粮食储备局成都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 610031)摘要本文介绍了国际上粮食储藏技术,从绿色储粮、生态储粮技术、人与自然的和谐、市场准入制度和社会化服务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粮食储藏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粮食储藏技术主要存在过度依赖磷化氢,使储粮害虫对磷化氢、已经产生了比较严重的抗性、粮食储藏过程中水分丢失严重、储粮经济运行模式尚未完全建立、绿色储藏技术并未完全得到市场认可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绿色储粮技术的推广,由于缺乏足够的基础数据支撑,一些储粮技术还有缺陷。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我国未来5~10年粮食储藏技术发展趋势:粮食分类储藏是必然趋势。

关键词粮食储藏发展趋势1996年11月,第二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通过的《罗马宣言》和《行动计划》,第三次提出了有关“粮食安全”内涵: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才实现了粮食安全。

从此次“粮食安全”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保证粮食安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吃饱,更重要的是要保证粮食的营养和健康,这对粮食储藏技术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1 粮食储藏国际现状与趋势分析绿色储粮技术越来越得到重视有机食品(Organic Food)和绿色食品的蓬勃发展,对粮食绿色储藏技术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战。

据国际贸易中心(ITC)调查报告,美国、德国、日本和法国等10个发达国家1997年的有机食品销售总额就已经超过了100亿美元,而且,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

有机食品正在成为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的主要农产品之一,也正在成为发展中国家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

粮食是食品工业的源头,正是由于绿色食品的大力发展,粮食储藏技术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低温储粮已经被广泛采用,仅德国阿克西玛制冷设备公司(原来的苏尔寿爱雪维斯公司),生产的谷物冷却机就有1万多台在世界上60多个国家使用,全世界采用低温储粮的粮食已经超过了1亿吨;气调储粮是另一个被广泛采用的绿色储粮技术,已经在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中国等国得到有效应用。

在欧洲,对于绿色储粮技术的应用,政府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

比如,在德国,储粮化学药剂在粮食中的应用有严格的登记制度,而生物防治技术则不需要登记,已经有寄生蜂Trichogramma spp等生物天敌得到了商业应用。

?兰盛斌,国家粮食储备局成都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四川成都花牌坊街95号,。

生态储粮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35 年,英国植物生态学家Tansley 第一次用生态系统的定义来描述一个生命体和非生命体成员构成的整体。

粮堆生态系统的概念是Raper和Fennel 在1965年提出来的,他们认为粮堆中有很多的相关因素。

加拿大由于地域广阔,在储粮生态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论述了储粮生态系统包括粮堆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甚至还研究了多个传统的储粮生态系统,埃塞俄比亚的地下储粮生态系统,北欧储粮生态系统,研究了不同生态系统中各相关因子的关系,提出了不同生态系统的储粮特点。

2003年,国家粮食局组织完成了《加拿大储粮生态系统》的翻译工作。

人与自然的和谐得到高度重视自从磷化氢、溴甲烷等化学杀虫剂问世以后,为防治储粮害虫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但是,随着储粮害虫抗性的不断增加、有害生物再猖獗和农药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至1962年Carson的《寂静的春天》一书问世,人们开始认识到化学防治不应该是储粮有害生物防治的唯一手段,提出了储粮害虫的综合防治策略(IPM),1995年在海牙召开的第13届国际植物保护大会,提出了有害生物持续治理(sustainable pest management,简称SPM)的新概念,专家认为,IPM是SPM的第一步,综合治理策略发展第的第三阶段应该是组建以生态区或生态系统为单位的有害生物优化调控体系。

到了20世纪末,人们对环境问题更是高度关注,环境保护甚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2005年在英国召开的八国峰会,环境问题仍然是各国元首讨论的重点。

现在,甚至在化学领域也兴起了绿色化学,其目标是“追求完美,将污染消除于其产生之前”。

为了保护大气臭氧层,1987年9月国际社会通过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决定采取措施对多种消耗臭氧层的物质进行控制,1992年11月国际社会又通过了《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哥本哈根修正案》,将甲基溴(溴甲烷)正式列入受控物质,提出了不同国家淘汰甲基溴的时间表:按1991年的用量水平,到2001年,全球用量减少50%,2003年减少70%,2005年在发达国家取消使用,2015年在发展中国家取消使用。

市场准入制度和社会化服务,有效保证了粮食品质安全、减少了储粮害虫抗性的增加、保证了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由于熏蒸对安全管理和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同时,不合理的熏蒸还可能增加环境污染、增加化学药剂对粮食的污染、危害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使储粮害虫产生抗性等。

在西方发达国家如德国、奥地利,对于磷化氢熏蒸作业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和准入制度。

奥地利政府规定,必须拥有2个以上取具有熏蒸资格证书的人员,才能开展磷化氢熏蒸业务,资格证书由州政府发放,证书的领取比较严格,在领取证书前还必须进行身体检查。

全奥地利也仅有800人有证书。

德国联邦政府的法律也对粮食熏蒸人员的资格有明确的规定。

市场准入的实施,促使了粮食熏蒸社会化的发展,奥地利VICTOR KRAINZ公司是奥地利着名的粮食需熏蒸公司。

在中国香港,储藏的粮食全部为大米,约有40%的大米储藏在招商局下属的仓储公司,全部采用低温储藏技术,杀虫服务由专业的杀虫公司来完成。

2 我国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绿色储粮技术在我国已经得到长足发展,并且得到了高度关注伴随绿色食品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粮食绿色储藏技术在我国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我国着名粮食储藏专家靳祖训教授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农业拓展战略研究》中提出了“粮食绿色一条龙”战略和“农产品绿色储运战略”。

我国在“七五”期间开展了攻关项目——《粮食保鲜技术研究》,对二氧化碳气调储粮技术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并且进行了小规模的中试试验;2001年,在四川绵阳建设了第一座现代化的二氧化碳气调粮库,仓容达到亿斤,随后,又在江苏南京、上海、安徽六安、江西九江等地扩大应用示范,使我国气调储粮总仓容达到了亿斤。

国际气调与熏蒸大会秘书长、国际着名粮食储藏专家Dr. Shlomo Navarro参观了绵阳气调库后,对中国气调储粮技术给予了高度评价,世界知名的德国联邦农林生物研究中心储藏物保护研究所在气调储粮技术研究方面甚至引用了我国的相关数据,标志着我国气调储粮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图2 中国第一座现代化二氧化碳气调粮库另一方面,1998年以来,利用国债资金,对新建的1110亿斤仓容的国库,共配置了600多台谷物冷却机,随后开展了谷物冷却机储粮应用试验研究,开辟了我国低温储粮新的时代。

为了利用好我国自然低温资源,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低温储粮技术,2001,在中储粮承德直属库建设了具有先进水平的利用自然低温储粮的低温粮库,随后,利用自然低温储粮这一经济有效的方式得到了我国粮食仓储企业的高度重视,中谷安徽国家粮食储备库、中央储备粮荆门直属库、中央储备粮贵州牛朗关直属库、中央储备粮昆明直属库和四川眉山直属库都开展了各具特色的低温储粮模式,比如中谷安徽国家粮食储备库采用发泡聚氨酯吊顶技术、中央储备粮荆门直属库采用动态隔热技术、四川眉山直属库采用吊顶加屋顶喷淋技术等,同时,智能通风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完善并得到推广应用。

2003年底,国家发改委对中储粮管理总公司申报的“粮食储运新技术与设备优化集成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批复,在全国粮食科研部门的配合下,更是对低温储粮技术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实现了在华南地区储粮温度不超过20℃,最高粮温不超过25℃的要求,基本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低温储粮模式。

中储粮管理总公司对低温储粮技术高度重视,提出了到2006年年底,低温储粮的比例达到30%的目标,并且,正在开展不同区域低温储粮经济运行模式研究,2005年,还立项对稻谷控温储藏技术进行研究。

基本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储粮理论体系中国粮食储藏生态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由着名仓库害虫专家李隆术教授首次提出。

我国着名粮食储藏专家路茜玉教授主编的《粮油储藏学》,介绍了粮堆生态体系的构成和特征、粮堆生态体系的变化、粮堆生态因子的控制以及粮堆生态体系的人工调解等。

我国着名粮食储藏专家靳祖训教授对粮食储藏生态系统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农业拓展战略研究》中对生态储粮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包括对我国储粮生态地域进行划分;研究不同储粮地域适宜储粮围护结构;不同类型粮仓必须配备储粮和虫霉防治技术;不同储粮和防治技术最佳运行模式和储粮安全的技术评价体系。

靳祖训教授同时指出,中国粮食储藏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粮食储藏必须以储藏生态学和储藏安全学为依据。

图3 我国的七个储粮区域1. 青藏高寒干燥储粮生态区2. 蒙新干冷储粮生态区3. 东北冷湿储粮生态区4. 华北干热储粮生态区5. 华东热湿储粮生态区6. 西南中温低湿储粮生态区7. 华南高温高湿储粮生态区在生态储粮理论的指导下,中储粮管理总公司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开展了不同生态区域粮食储藏经济运行模式研究、不同生态区域粮食储藏品质变化规律,已经初步提出了不同生态区域粮食的合理储藏期和预测方程,标志着我国粮食储藏正在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过渡,必将对中国粮食储藏技术产生积极而重大的影响。

环境问题得到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环境保护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共识,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国21世纪议程》向世界庄严承诺: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

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更是提出了“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近期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纲要》,也提出了将“发展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1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我国能源资源人均占有量低,生态环境脆弱,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不足”,环境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

我国粮食仓储行业也积极开展绿色环保运动,积极推进绿色储粮技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利用工业废气——二氧化碳代替磷化氢熏蒸就是明显的例子,不仅可以将废气充分利用,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杀虫剂对仓储保管人员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化学杀虫剂对环境的污染、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化学杀虫剂对粮食的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