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建筑与植物的配置(一)

合集下载

论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配置的关系

论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配置的关系

论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配置的关系园林建筑和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设计中重要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园林的整体氛围和气息。

下面是详细的分析:一、园林建筑对园林植物配置的影响1. 形成功能区域。

园林建筑的建设通常会参照园林景观的整体规划,确定相应的使用功能。

这些建筑通常与园林植物的布局紧密相连,在园林规划中起到了区域的功能划分作用。

2. 为植物提供场所。

园林建筑的建设可以为园林植物提供建筑场所,使植物得以有序地生长。

例如,建有花房和园林亭台等建筑物,为观赏类植物和盆栽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

3. 形成景观画面。

园林建筑的建设可以与园林植物的布局相结合,形成美丽的景观画面。

园林建筑所形成的不同景观要素能够调动人们的视觉感受,从而对园林景观产生深刻的印象。

二、园林植物配置对园林建筑的影响1. 突出建筑的特色。

园林植物的种植布置能够起到突出建筑特色的作用。

如果植物与建筑物融为一体,则能够强化建筑的造型特征,增强其视觉效果。

2. 调节建筑环境。

园林植物的种植布置能够为建筑环境调节温度,缓解炎热的氛围。

同时,精心设计的园林植物布局能够为人们提供舒适的视觉感受,增加人们在建筑环境中的期待度和留存度。

3. 增强环境的自然感。

园林植物的种植布置能够增强建筑环境的自然感,给人们带来舒适的感受。

同时,园林植物所形成的美丽景观能够消除建筑物的死板性,提升建筑环境的文化底蕴。

总之,园林建筑和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必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通过合理规划园林建筑和精心布置园林植物,我们能够营造出更加生动、美丽、自然的园林景观。

论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配置的关系

论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配置的关系

论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配置的关系
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配置的关系是园林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园林建筑是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园林植物则是园林设计的灵魂。

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的配置关系直接影响着园林的整体效果。

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的配置关系需要考虑多个方面。

首先,要考虑园林建筑的风格和园林植物的种类是否相符。

例如,如果园林建筑采用了古典风格,那么园林植物的种类应该以古典园林植物为主,如松柏、梅花等。

如果园林建筑采用了现代风格,那么园林植物的种类应该以现代园林植物为主,如竹子、荷花等。

要考虑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的比例关系。

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的比例关系应该是相互协调的,不能出现过于突兀或不协调的情况。

例如,如果园林建筑很大,而园林植物很少,那么整个园林会显得空旷而冷清。

反之,如果园林植物过于繁茂,而园林建筑很少,那么整个园林会显得杂乱无章。

要考虑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的功能关系。

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的功能关系应该是相互补充的。

例如,如果园林建筑是一个休闲区,那么园林植物应该以花草为主,营造出一个舒适、宜人的环境。

如果园林建筑是一个游乐区,那么园林植物应该以树木为主,营造出一个阴凉、凉爽的环境。

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的配置关系是园林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有在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的配置关系上做好了充分的考虑和规划,才能够创造出一个美丽、宜人、舒适的园林环境。

浅析植物景观与建筑的协调配置

浅析植物景观与建筑的协调配置

2017年第7期现代园艺浅析植物景观与建筑的协调配置陈志胜(重庆市南山生态旅游经济示范带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重庆南岸400065)园林植物是城市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道靓丽景色,建筑之美不仅仅在于其个体,还在于整体环境之间的协调。

无论是植物景观还是建筑景观,其中都包含着自然美和人工美。

在二者的搭配过程中,要坚持景观与建筑之间协调一致的原则。

植物景观;城市建筑;协调配置化,而植物则会随着时间与季节呈现出不同的姿态,花开花谢,草木荣枯,这种变化是园林充满生机的重要原因。

利用植物随季节变化的特征,选择恰当的植物布置在园林中,使得不变的建筑也多了季候感。

1.5使建筑更有意境在不同的地方种植恰当的植物,不仅能够增加园林的意境,还能避免园林景观重复,增加景观的丰富性。

例如在无锡的惠山寺中,听松亭的主体就是松涛;广东惠州的红棉亭坐落在许多的红棉中间。

2建筑物与园林植物景观搭配的要点分析2.1搭配合适的植物,增加城市建筑的和谐在现代城市中,园林植物主要的功能和作用,就是增加城市建筑的柔和美。

在大门和入口处,如:门亭、牌坊和洞门等,要注意搭配一些线条缓慢变化的植物,要符合门洞的氛围和色调,通过合适的植被搭配,起到缓冲视野和放大园林空间的作用。

对于一些园林景观,也可以更加吸引游客的驻足,增加景观的深度。

要考虑周围城市建筑的整体风格,做到相互补充和内在的和谐统一。

2.2完善植物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生活小区绿化水平园林植物景观在与城市建筑的和谐搭配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实现和城市小区居民生活的和谐。

合理的绿色植被,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绿化水平,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最主要的是还可以不断完善城市的植物生态系统,在局部的植物生态系统内部,像银杏林、香樟林、枇杷林、柑桔林、榆树林等植物,对于在其中锻炼身体的人来说,会起到很好的舒缓和消除疲劳作用。

合理的城市园林植物搭配,不仅是城市建筑自身的需要,更是生活在其中的居民所需要的。

3协调植物与建筑关系的技巧3.1休闲建筑格局的居民住宅———注重绿化风格的协调性对于休闲建筑格局的居民住宅,植物搭配要注意绿化风格的协调性,体现丰富的植物种类、多元化的植物搭配以及布局上的灵动变化,并注意调动居民的参与意识与保护意识。

建筑小品植物配置方案

建筑小品植物配置方案

建筑小品植物配置方案
建筑小品植物配置方案:
1. 耐旱植物:在建筑小品中,考虑到植物养护的便利性,可以选择一些耐旱的植物,如仙人掌、多肉植物等。

这些植物不仅可以增添绿意,还能够节省水源的使用。

2. 空气净化植物:空气污染是现代城市的一个大问题,为了提高建筑环境的空气质量,可以配置一些空气净化植物,如常春藤、绿萝等。

这些植物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释放氧气,净化室内空气。

3. 蔓延植物:为了增加建筑小品的立体感和层次感,可以选择一些蔓延植物,如爬山虎、滴水观音等。

它们可以沿着建筑结构生长,形成独特的景观效果。

4. 花卉区域:为了增添生机和色彩,可以设置一个专门的花卉区域。

在这个区域选择一些花期较长、花色丰富的花卉,如郁金香、玫瑰等。

在春夏季节,花卉的绚丽色彩会给人带来愉悦和美好的感觉。

5. 垂直绿化:建筑小品不仅可以在地面上设置植物,还可以利用建筑的垂直空间进行绿化。

可以在建筑墙面上安装垂直绿化系统,让植物沿着墙面生长,形成立体的绿色景观。

这样既能利用空间,又能增添建筑的美观。

6. 水景植物: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建筑小品中增加水景,如
小型喷泉、水池等。

围绕水景区域选择一些水生植物,如荷花、莲蓬等。

水景不仅可以起到装饰作用,还可以增加空气湿度,提供一个清凉和舒适的场所。

7. 果树区域:如果有足够的空间,可以设置一个果树区域,种植一些果树,如柑橘树、苹果树等。

果树不仅可以提供果实,还能为建筑小品增添一片浓郁的绿意。

以上是一些建筑小品植物配置方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植物,增添建筑的美观性和生态性。

建筑中心植物配置方案

建筑中心植物配置方案

建筑中心植物配置方案建筑中心植物配置方案一、引言在建筑中心,植物配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恰当的植物配置不仅可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还可以为建筑增添美感和生机。

本文将提出一个建筑中心植物配置方案,旨在营造健康、绿色、舒适的室内环境。

二、绿化原则1. 适应性:选择适应室内环境条件的植物种类,如耐阴植物、耐寒植物等。

2. 搭配性:根据建筑的整体风格和色调,选择植物的形状、颜色和质感,以与建筑相得益彰。

3. 节奏感:在不同区域设置不同类型和高度的植物,形成立体层次感,并与建筑的内外空间形成协调统一。

4. 可持续性:选择易于管理和养护的植物,避免使用过多化学药剂和农药,注重植物的生态保护和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

三、建筑内部植物配置方案1. 大厅区域选取高度适中的室内景观植物,如铁树、榕树等,以营造宽敞、明亮、绿意盎然的氛围。

在大厅正中间安置一组绿色植物雕塑,既起到装饰作用,又能吸收多余的噪音,并净化空气。

2. 休闲区域在休闲区域设置一片绿意盎然的室内花园,种植一些四季常青的室内植物,如铁树、仙人掌等,再配上一些花卉或观赏植物,如葫芦、龙舌兰,使休闲区域更具生气和活力。

3. 办公区域办公区域可选择高度适宜的室内观叶植物,如常春藤、铁树等,放置在窗台或办公桌旁边,既可增加氧气含量,又能起到降温、净化空气和调节湿度的作用。

同时,在每个员工的办公桌上摆放一盆小型多肉植物,如仙人掌、多肉植物等,既能装饰办公环境,又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四、建筑外部植物配置方案1. 建筑外墙在建筑外墙上安装一层垂直的绿化体系,如纽约时报大厦的立体绿化墙,以满足人们对绿色环境的需求,同时减少建筑的能耗和环境污染。

2. 庭院和阳台在建筑的庭院和阳台种植一些花卉和常绿植物,如菊花、紫藤等,以增加建筑的色彩和观赏价值,并为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3. 屋顶花园利用建筑的屋顶空间,建设一个绿化花园,种植大面积的草坪和乔木,如白蜡、红豆杉等,以提供一个开放的休闲和运动场所,并改善建筑的热岛效应。

景观造园中植物与建筑的搭配

景观造园中植物与建筑的搭配

景观造园中植物与建筑的搭配景观造园中,植物与建筑是相互影响、相互搭配的。

合理的植物选择可以为建筑增色添彩,建筑的高度、形态、风格则可以影响植物的选择和摆放。

植物与建筑的搭配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掌握它可以提高建筑景观的美观度和艺术性。

一、植物的选择植物的选择是景观造园中重要的一步,不同种类的植物适合不同的场景。

例如,高大的桂花树可以为园林增色添彩,而冬青则更适合用于围篱的构造。

同时,植物的花色、花形和叶色也是我们选择植物时需要考虑的要素。

优美的植物在造园中会起到很好的点缀作用,而且还能够吸引蝴蝶和鸟类等野生动物,增加园林的生态性。

二、植物的摆放在植物的摆放过程中,建筑的形态和模式会影响我们的选植方式。

例如,在低矮的花坛里,人们可以选择较矮的花和矮树种类,不会挡住建筑物的美观线条;而在建筑物的周围,可以选择高大的树木和花草来平衡建筑物的高度。

此外,在居民区洒满绿色的小路上,人们要选择适合路面宽度的轻盈植物,这样不至于影响行人流量和车辆通行。

三、建筑的色彩建筑的色彩也是影响造园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建筑的选择中,要考虑建筑本身的色彩与周围植物的搭配。

例如,灰色墙面和深绿色的草坪会各自强化对方的色彩。

所以在选址时,需要考虑到建筑室内和室外的色彩构架。

这样能够保证整体的美观性,提高园林的观赏价值。

四、建筑的形态建筑的形态也是影响植物摆放的重要因素。

比如,建筑物可以被分割成不同的区域。

在每个区域里,可以按照不同的功能、特色和空间要求来进行植物的选择和摆放。

例如,一些展示中的场地可以选择夹竹桃、金银花、铁线莲等五颜六色的花卉,增加整体的美观度和增值效益。

总之,植物与建筑的相互搭配非常重要。

在进行造园过程时,需要综合考虑植物的品种、花型、叶型、色彩和高度等因素与建筑的形态、色彩、功能和风格进行搭配,构建出高品质、高水准的园林空间。

这样,才能创造出真正美丽的自然环境,也能够创造出一个具有艺术性和观赏价值的公共空间。

浅析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浅析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浅析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作为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确的植物配置可以为园林增添色彩,形成空间层次和氛围,而精心设计的植物造景更是为园林增添了独特的特色与魅力。

本文将对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进行浅析。

一、植物配置植物配置是指在园林设计中,将适当的植物种植在合适的地方,创造出适宜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对于植物配置来说,关键是要根据景观的需求和特点选择适宜的植物,达到合理的配置和搭配。

优秀的植物配置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 色彩搭配合理色彩是植物配置中最基本的因素之一。

不同的颜色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因此在设计中需要根据景观的特点和风格选择适宜的植物颜色。

例如浅色系植物适用于打造浪漫、优雅、静谧的场景,而深色系植物则适用于打造高调、豪华、高贵的场景。

2. 物质利用合理植物配置不仅要注重美观,还要充分考虑利用率。

例如,在公园中,可以利用乔木为人行道、座椅、垃圾桶等设施提供天然的遮荫和美化。

同时,通过维护植物的生长状态,可以有效避免道路、墙面等破旧不堪的情况出现。

3. 空间分布合理植物配置必须根据不同植物的功能和造型来合理地分布在景观中。

例如,一些小型灌木可以用于装点室内较小的庭院,而高大树木则适用于户外大型公共绿化带等场景。

二、植物造景植物造景是将植物作为美化设计景观的一种手段,能够在园林设计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充分利用植物的造型、生长和特殊性质,结合人工构造的硬质场景,设计出具有独特韵味的景观。

植物造景的特点如下:1. 独特性植物造景设计应具有独特性,具有美感、艺术感和文化感,能够塑造出独特、卓越的景观效果。

在设计中,可以创造多样的景观风格,如自然、田园、现代等模式,从而满足不同场景和育成需求。

2. 空间性植物造景能够有效地改变空间感受,使人们感觉空间更加宽敞、协调和温馨。

通过植物的生长状态,可以创造出竹林、花园、森林等不同的空间层次。

论建筑与植物的配置

论建筑与植物的配置

应根 据建 筑 外轮 廓来 设 计 。 其方 法 之一 就 是随 形就 势 , 在 即
建 筑 外 随 凹 凸变 化 布 置植 物 , 植 物 形式 与 建 筑形 成 统 一 其 形 态 。 外 的统 一办 法 就 是使 植 物 造景 形 式 与建 筑 的外 形 另 相 同 , 筑 外 的绿 化 形 式采 用 了 规 则方 式 使得 造景 与 建 筑 建
过不 同树 种 的搭配 体现 韵律 变化 。
2 建 筑 与 植 物 的 构 图 关 系
建 筑 与 植 物 的构 图关 系 含两 方 面 的内 容 。 即平 面 形 式
的组 织 和 立 体造 型 的组 合 。 筑 与 植 物 的平 面 组 合形 成 了 建
“ 图底 ” 的关 系 , 这种 图与底 的关 系使得 两 者都得 表现 。 建 如
不在 行 进路 线 的正 视 域 内而 是略 有隐 藏 之 意 的隐 藏 之 景 。 如 回头 一 望或 行 进 中发现 的景 。 景 的对 象 可 以 是建 筑 也 对
在 进行 植 物 配 置 时 , 根 据 建 筑各 方 位 的生 态 环 境 的 要 不 同因地 制宜 地 选择 适 当的 植物 种 类 , 植物 本 身 的生 态 使
建 筑 与周 围的环 境更 为 和谐 、 洽 。 融
1 建 筑 周 边 的 植 物 配 置 原 则 11 以 人 为 本 .
独 特 的气 质和 性 格 。 重选 择 不 同干形 的植 物 , 成 高低 错 注 形
落 有 致 的人 工植 物群 落 , 虑植 物 配置 与 生态性 的和 谐 , 考 通
习性 和 栽植 地 点 的环 境 条 件 基本 一致 , 方 案 能最 终 得 以 使 实施。 这就 要 求设 计 者首 先对 设 计场 地 的环 境条 件 ( 括 温 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建筑与植物的配置(一)
论文关键词建筑;植物配置;景观论文摘要论述了建筑和植物配置的关系、建筑与植物的配置原则、建筑周边植物的构图关系,并就不同风格、类型的建筑及建筑不同部位的植物配置进行了阐述。

建筑属于以人工美取胜的硬质景观;植物体是有生命的活体,有其生长发育规律,具有灵动的自然美。

植物与建筑的配置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二者关系若处理得当可求得和谐一致。

植物丰富的自然色彩、柔和多变的线条、优美的姿态及风韵都能增添建筑的美感,使之产生的感染力生动活泼且富有季节变化,体现出一种动态的均衡感,使建筑与周围的环境更为和谐、融洽。

1建筑周边的植物配置原则
1.1以人为本
任何需布局的景观都是为人而设计,以人们的需求为出发点的。

然而人的需求并非完全单纯的只是对美的享受,真正的以人为本应当首先满足人在作为使用者的过程中最根本的需求。

植物景观的设计亦是如此。

所以设计者必须首先掌握使用其所设计建筑的人的类型及其生活和行为的普遍规律,使设计能够真正满足使用者的基本行为感受和需求,即必须实现其为人服务的基本功能。

1.2因地制宜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根据建筑各方位的生态环境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当的植物种类,使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使方案能最终得以实施。

这就要求设计者首先对设计场地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和空气等)进行实地勘测并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才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种植设计。

1.3生态性
利用植物群落生态系统的循环和再生功能,维护建筑周围的生态平衡。

构建人工生态植物群落,从空间形态上形成物质、能量的循环通道,通过植物吸收养分,依靠分解者改良土壤、净化空气。

此外,生态植物群落能挥发多组分气体,有利于空气电离并提高大气负氧离子浓度,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

1.4个性化
建筑周边的植物配置有规律的变化,能产生一种和谐的韵律感,从而与建筑物在外在形态上产生一种呼应关系。

园林绿化构图的韵律与节奏方式很多,常见的有简单的韵律、交替韵律、起伏曲折韵律及拟态韵律等。

建筑周围的植物景观设计应突出建筑自身的形象特征。

每座建筑都有各自不同的风格、历史背景、空间尺度、色彩、符号等等。

所以我们在为不同的建筑配置植物时应该用不同的方式,映衬出不同风格建筑的风采和神韵,表现出其独特的气质和性格。

注重选择不同干形的植物,形成高低错落有致的人工植物群落,考虑植物配置与生态性的和谐,通过不同树种的搭配体现韵律变化。

2建筑与植物的构图关系
建筑与植物的构图关系含两方面的内容,即平面形式的组织和立体造型的组合。

建筑与植物的平面组合形成了“图底”的关系,这种图与底的关系使得两者都得表现。

如建筑周围植满花草树木,建筑形态就格外突出。

绿化平面形式应根据建筑外轮廓来设计,其方法之一就是随形就势,即在建筑外随凹凸变化布置植物,其植物形式与建筑形成统一形态。

另外的统一办法就是使植物造景形式与建筑的外形相同,建筑外的绿化形式采用了规则方式使得造景与建筑形式相同;但在空间构图时利用构图的独特手法,进一步使得绿化形式富于变化给建筑环境带来清新感。

2.1对景与借景
对景是利用植物景观作为建筑轴线或行进路线端部的景,是视觉中心。

对景可分为直接对景和间接对景,直接对景是视觉必然注意到的景,如进出建筑时都可看到门前的大花坛,在大视角的位置上,成为醒目的对景。

间接对景是不在行进路线的正视域内而是略有隐藏之意的隐藏之景,如回头一望或行进中发现的景。

对景的对象可以是建筑也可以是植物景观,如在建筑内观看室外的绿化成为对景,或在林木间观看建筑成为对景,这也称互作对景。

借景是将没有组织的景色借到视域内。

2.2障景与隔景
障景是将不希望人们看到的部分遮挡起来。

如建筑的配房、杂物院等形象不算太美的可用树木将其遮挡,或因建筑主要立面出现卫生间的窗时,为避免室内外视线的流通可用一丛树木将窗遮挡住。

隔景是用来分隔、分离空间或景区,将大化小,将单调变成丰富,或将不希望人们达到的地方用绿化带予以分隔,阻止人们前往。

如建筑外墙常出现一些凹陷空间,当不希望人们到达这些凹陷空间时,就用草坪或树木分隔此处。

2.3诱导与暗示
植物造景的诱导是在人们希望到达的目标处设立明显的绿化标志,提醒或帮助人们找到目标。

如建筑入口处可植单株树木或设置花坛来突出入口;门厅中的楼梯口处设置几盆鲜花就会使人很容易找到上楼的通道。

还可利用绿化形成具有方向性的路线,如道路两旁的树木、内通道两旁的盆栽,都具有很强的或明或暗的指向性。

2.4渗透与延伸
利用植物作为两个不同空间联系的媒介,使空间之间相互渗透、扩展与延伸。

这不仅增加了空间之间的流通感,还丰富了植物景观。

如在入口处从台阶开始设花盆经门斗到门厅,这一连续性的花盆摆设将3个独立空间相互串连在一起,一种从内到外的空间流动感经由这个纽带联接而形成。

有时,人们还能看到树的一半从屋面长出,这是为保护基地的原有树木而在建筑中开“天窗”留天井造成的,这种设计能将人们的视线由室内沿树干一直引到天空,这是垂直状内外空间的相互渗透。

2.5尺度与比例
建筑空间中栽植绿化植物能使人把握空间尺度。

在建筑中,人们希望体验到轻松愉快、富有宜人尺度的空间。

不少建筑的室内外都设计成共享的尺度高大的空间,因而也会使人感到自己的渺小。

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使空间尺度大小宜人或借用绿化植物作为人对空间体验的参照物。

2.6质地与机理
建筑与植物的结合中,可利用建筑与植物的不同机理与质地的对比来丰富造型语言。

如满而厚植的草坪有一种柔软的地毯感,会和水泥或沥青地面形成明显的对比;树木比墙面感到粗糙,有起伏的变化。

在室内环境中的墙面、地面、家具和各种装饰织物与室内绿化植物可形成粗糙与细腻、坚硬与柔化的对比。

利用机理的对比,可丰富人们的视觉内容,加强造型美感。

建筑与家具陈设等均为人造产品,表面机理也较机械;而植物的表面机理则很自然、富有生气,在布局中合理配置可凸显各自不同的特点。

3不同风格建筑的植物配置
3.1中国古典皇家建筑的植物配置
皇家园林体现了皇家园林气派,古拙庄重的苍松翠柏等高大树木与色彩浓重的建筑物相映衬,形成庄严雄浑的园林特色。

宫殿建筑群具有体量宏大、色彩浓重、布局严整、等级分明的特点,常选择姿态苍劲、意境深远的中国传统树种,如白皮松、油松、圆柏、青檀、七叶树、海棠、玉兰、银杏、国槐、牡丹、芍药等作基调树种,且一般多规则式种植。

3.2江南古典私家建筑的植物配置
江南古典私家园林面积不大,常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再现大自然的景色,建筑以粉墙、灰瓦、
栗柱为特色,用于显示文人墨客的清淡和高雅。

植物配置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意境,在景点命名上体现建筑与植物的巧妙结合,如“海棠春坞”,以海棠果及垂丝海棠来欣赏海棠报春的景色。

3.3纪念性建筑的植物配置
纪念性建筑的植物配置常用松、柏来象征革命先烈高风亮节的品格和永垂不朽的精神,也表达了人民对先烈的怀念和敬仰。

多用白皮松、油松、圆柏、国槐、七叶树、银杏,且多列植和对植于建筑前以突出建筑庄严肃穆的特点。

3.4现代公共建筑的植物配置
现代公共建筑造型较灵活,形式多样。

因此,树种选择范围较宽,应根据具体环境条件、功能作用和景观要求选择适当树种,如果建筑前有些活动的设施,或是人群经常停留的空间,则应考虑用大乔木遮荫,还要考虑用安全性的植物,如枝干上无刺、无过敏性花果、不污染衣物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