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的植物配置

合集下载

园林植物配置名词解释

园林植物配置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园林植物造景:按照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园林艺术布局的要求,应用乔、灌、草来创造各种优美景观的过程,充分发挥植物生物学生态学以及美学功能,配置成一幅优美的画面,供人们欣赏。

2植物造景的类型园林植物造景按其类型可分为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

自然式配置以模仿自然,强调变化为主,具有活泼、愉快,幽雅的自然情调;规则式配置多以轴线对称,成行成排种植,有强烈的人为感、规整感。

3美学法则:形式美的规律,是指造型元素依照整齐、对称、均衡、比例、和谐、多样统一等构成形式美的规律。

4. 植物造型:通过人工修剪、整形,或者利用特殊容器、栽植设备创造出非自然的植物艺术形式。

5植物造景的科学原则:A遵循生态学原则(适地适树、乡土树种、群落、竞争与演替):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来外来数种:乡土树种是指原产于本地区或通过长期引种、栽培和繁殖已经非常适用本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生长良好的一类植物。

实用性强;适应性强:适应本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抗污染、抗病虫害能力强,在涵养水分、保持水土、降温增湿、吸尘杀菌、绿化欣赏等环境保护和美化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代表性强:能够体现当地植物区特色;文化性强:历史长,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乡土树种繁殖容易、生产快、应用范围广,安全、廉价、养护成本低,具有较高的推广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设计中比例不应小于70%。

因地制宜,科学设计,适地适树:根据立地条件,结合植物材料的自身特点和对环境要求来安排,使各种植物都能生长并生长得好。

B满足城市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C园林绿地总体布局一致,与环境协调D植物栽植要有合理的密度E遵循艺术规律F遵循植物的功能属性的原则G尊重当地文化风俗的原则6植物的属性:植物的精神属性美:承载中国文化传统(松:长生不老;桂:祥瑞植物)植物的功能属性美:(一)改善生态环境:植物素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们获取太阳能,并使之能为食物链所用(二)杀菌(三)通风防风(四)净化污水(五)治理土壤污染(六)防水(七)减弱噪音(八)改善小气候(九)保持水土植物的空间属性美:利用植物创造空间和组织空间、拓展空间。

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和要求

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和要求

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和要求要完成设计图的绿化配置,即如何选择植物、如何根据现有场地对不同用途植物进行科学的、艺术的搭配,就要了解和掌握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方式方法,熟练掌握园林植物生态和生物学特性,运用美学原理,根据不同环境、功能、景观及经济等要求综合考虑,进行园林植物配置。

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和要求园林植物配置是在栽植地上对不同树木按一定方式进行的种植,包括树种搭配、排列方式及间距的选择。

一、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1、满足植物对光的要求大部分园林植物喜欢生长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尤其是观花植物,如栀子花种植在荫蔽处可以生长且枝繁叶茂,但开花量减少,观赏效果差。

园林绿化中有些荫蔽处如建筑物背面、树荫下等,应选择对光线要求不严的耐阴植物。

耐阴植物中小乔木有竹柏、鸡爪槭、山茶等,灌木有杜鹃、八仙花、白鹃梅、珍珠梅等,地被植物有蕨类、玉簪、兰花、秋海棠、沿阶草等。

2、满足植物对土壤的要求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一般多采用乔、灌、草多层结合,使其根系分布在土壤的不同深度,或同种树木配置时考虑株行距,以减弱植物根系的竞争,为不同园林植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二、植物间关系要协调三、充分发挥植物的自身美植物造景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

1、构成各种园林空间利用植物的叶从疏密度和分枝高度影响空间的闭合感;利用落叶树随季节发叶和落叶的变化,形成空间的闭合和开敞效果;利用常绿树形成常年稳定的闭合效果。

2、变化多端的植物外形选择具有不同外形的植物,构成不同空间和形成各种氛围。

植物的形状极为丰富,有尖塔形、圆锥形、圆柱形、伞形、圆球形、垂枝形、匍匐形、藤本等。

利用植物不同外形,采取不同的配置方式,或形成庄严、肃穆的气氛,或形成活跃的氛围。

3、丰富多彩的颜色植物的花、果、叶、枝、树皮是植物色彩的源泉,花色和果色有季节性,持续时间短,只能作为点缀,不能作为基本的设计要素来考虑。

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植物配置的原则

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植物配置的原则

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植物配置的原则1、生态性原则植物具有遮阳、降噪、滞尘杀菌、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维持碳氧平衡等多种环境功能。

在当今以生态为首要目标的居住区植物配置中,要充分发挥植物的这一生态功能。

科学地选择和合理地应用植物材料,对提高居住区绿化水平、改善景观条件、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居住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景观艺术性原则植物配置不是绿色植物的堆积,也不是简单的返朴归真,而是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

在植物配置中,应遵循统一、调和、均衡、韵律等基本美学原则,熟练掌握各种植物材料的观赏特性和造景功能,对植物配置效果整体把握,根据美学原则和人们的观赏要求进行合理配置,丰富群落美感,提高观赏价值,渲染空间气氛。

3、适应性原则要使植物能正常生长,一方面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让植物的生态习性与居住区的环境相符合。

另一方面要为植物的生长创造合适的环境,使空气、温度、水分等因素满足植物的生长要求,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这就是遵循适应性原则。

根据绿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植物,或者通过引种驯化或改变绿地生长条件,使植物成活和正常生长。

比如在我国北方,降雨量比较少,选择植物时应该首先考虑植物的抗旱性和耐寒性。

4、植物多样性原则如果植物种群单一,在生态上是贫乏的,在景观上也是单调的,园林植物配置时要注意乔、灌、草结合,增加植物群落稳定性。

植物配置时为了避免颜色单一,在植物搭配时可以着重突出植物的季相性,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效果,使丰富的植物色彩随着季节的变化交替出现,让居民四季有景可赏,感受大自然的生气及其变化。

5、协调性原则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应从总体着眼,考虑植物之间、植物与建筑之间的协调性。

植物与植物在平面上要注意种植的疏密,在竖向上要注意林冠线,在树木片区要注意开辟透景线,同时要重视植物的景观层次及远近观赏效果。

而植物与建筑之间,要利用建筑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植物以及其他搭配要素,使整个景观不论是在色彩还是在布局上消除突兀感,创造真正的美,将人居与生态融合在一起。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浅议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摘要:植物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必要存在因素,同时也是构建良好生态环境的首要因素。

植物造景必须最大限度的发挥植物的习性特点。

合理的配置植物使植物造景符合审美原则,就必须把握好植物个体美以及植物与景观的搭配美,这不仅是对植物生长特性了解程度的考验,也是考验植物的生态关系以及与景观合理的组合搭配能力的考验。

文章通过植物在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应用阐述了植物在环境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园林景观;植物;应用设计;设计原则中图分类号:s6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植物造景的定义植物景观,主要指由于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通过人们的感观传到大脑皮层,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植物景观一词也包括人工的即运用植物题材来创作的景观。

所谓的植物造景就是以自然乔木、灌木、藤本以及草本植物群落的种类、结构,层次和外貌为基础,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其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进行创作,形成山水与植物、建筑与植物、街道与植物等综合景观,让人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

2.园林景观中植物造景的作用2.1 利用植物能够起到烘托建筑、雕塑的作用植物配置使园林建筑的主题和意境更加突出,依据建筑的主题、意境、特色进行植物配置,使植物配置对园林建筑主题起到突出和强调的作用。

植物配置软化建筑的硬质线条,打破建筑的生硬感觉,丰富建筑物构图,建筑物的线条往往较“单调、平直、呆板”植物的枝干则娜娜多姿,用“柔软、曲折”的线条打破建筑的“平直、机械”的线条,可使建筑物景色丰富多变。

植物协调建筑物使其和环境相宜,建筑周围植物配置往往要把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考虑。

2.2 利用园林植物表现时序景观园林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季相特征,根据植物的季相变化,把不同花期的植物搭配种植,使得同一地点在不同时期产生某种特有景观,给人不同的感受,体会时令的变化。

利用园林植物表现时序景观,必须对植物材料的生长规律和四季的景观表现有深入的了解,根据植物材料在不同季节中的不同色彩来创造园林景色供人欣赏,引起人们的不同感赏。

园林建筑与植物配置(一)

园林建筑与植物配置(一)

园林建筑属于园林中以⼈⼯美取胜的硬质景观,是景观功能和实⽤功能的结合体;植物体是有⽣命的活体,有其⽣长发育规律,具有⼤⾃然的美,是园林构景中的主体。

园林建筑和植物的配置如果处理得好,可互为因借、相得益彰。

1、园林建筑和植物配置的关系 1.1 园林建筑对植物配置的作⽤ 园林建筑为植物提供基址、改善局部⼩⽓候。

建筑的外环境、天井、屋顶为植物种植提供基址,同时,通过建筑的遮、挡、围的作⽤,能够为各种植物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园林建筑对植物造景起到背景、框景、夹景的作⽤,江南古典私家园林以墙为纸、以植物为绘,加“海棠春坞”⼀景,⼀丛翠⽵、数块湖⽯、以沿阶草镶边,以⽩粉墙为背景,使这⼀粉壁⼩景充满诗情画意;各种门、窗、洞对植物起到框景、夹景的作⽤,形成“尺幅窗”和“⽆⼼画”,和植物⼀起组成优美的构图。

园林建筑、匾额、题咏、碑刻和植物共同组成园林景观,突出园林的主题和意境.匾额、题咏、碑刻等⽂学艺术是园林建筑空间艺术的组成部分,在它们和植物共同组成的景观中,蕴含着园林主题和意境。

1.2 植物配置对园林建筑所起的作⽤ 植物配置使园林建筑的主题和意境更加突出,依据建筑的主题、意境、特⾊进⾏植物配置,使植物配置对园林建筑主题起到突出和强调的作⽤。

植物配置软化建筑的硬质线条,打破建筑的⽣硬感觉,丰富建筑物构图,建筑物的线条往往较“单调、平直、呆板“植物的枝⼲则娜娜多姿,⽤“柔软、曲折”的线条打破建筑的“平直、机械”的线条,可使建筑物景⾊丰富多变。

植物协调建筑物使其和环境相宜,建筑周围植物配置往往要把相互之间的关系进⾏综合考虑。

2、不同风格、类型、功能的建筑及其建筑不同部位的植物配置园林建筑类型多样,形式灵活,建筑旁的植物配置应和建筑的风格协调统⼀,不同类型、功能建筑,建筑的不同部位要求选择不同的植物,采取不同的配置⽅式,以衬托建筑、协调和丰富建筑物构图,赋予建筑以时间季候感。

同时,亦应考虑植物的⽣态习性、含义,以及植物和建筑及整个环境条件的协调性。

园林景观植物配置

园林景观植物配置

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园林景观植物配置是打造美丽环境的重要一环。

无论是公园、花园还是私人住宅的庭院,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为人们带来视觉享受,提供自然的氛围。

在园林景观植物配置中,需要考虑植物的种类、大小、颜色等因素,以及它们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首先,植物的种类是园林景观植物配置中最基本的考虑因素之一。

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特点和生长环境要求,因此需要根据场地的条件和主题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

例如,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可以选择喜阳的植物,而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可以选择喜阴的植物。

此外,可以根据植物的花期、叶色等特点进行搭配,以达到丰富景观的目的。

其次,植物的大小也是园林景观植物配置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大型植物可以起到绿色屏障的作用,给人带来遮荫和私密感。

小型植物可以用于填补空白区域,增加层次感和细节之美。

在配置时,需要注意植物的生长特点,避免过度生长而导致拥挤和遮挡景观的问题。

此外,植物的颜色也是园林景观植物配置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不同颜色的植物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和视觉效果。

例如,红色和黄色的植物可以给人带来热情和活力,而蓝色和紫色的植物则可以给人带来宁静和冷静的感觉。

植物的颜色也可以与周围环境进行搭配,增强整体的美感。

最后,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还需要考虑植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植物应该与建筑物、地面铺装等元素相互呼应,形成统一的整体效果。

例如,在现代建筑中可以选择简洁大方的植物,而在传统园林中可以选择古朴典雅的植物。

此外,还可以根据季节和气候变化进行植物的调整,保持景观的变化和新鲜感。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植物配置是打造美丽环境的重要一环。

在植物的选择、大小、颜色等方面需要进行合理的考虑,以达到丰富景观、营造宜人环境的效果。

只有合理配置植物,才能让人们享受到自然之美,融入到和谐的园林环境中。

园林植物配置

园林植物配置

园林植物配置园林植物配置园林植物是园林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材料。

植物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园林工程的质量及园林功能的发挥。

园林植物配置不仅要遵循科学性,而且要讲究艺术性,力求科学合理的配置,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从而使生态、经济、社会三者效益并举。

中文名园林植物配置外文名LandscapePlantingArrangement类型材料作用园林工程建设中的材料配置分类植物间配置;园林其他要素间配置园林植物配置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

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

园林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

园林植物、建筑、水的搭配:植物具有生命,不同的园林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和形态特征。

它们的干、叶、花、果的姿态、大小、形状、质地、色彩和物候期各不相同;它们(主要指树木)在幼年、壮年、老年以及一年四季的景观也颇有差异。

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使植物正常生长,充分发挥其观赏特性。

选择园林植物要以乡土树种为主,以保证园林植物有正常的生长发育条件,并反映出各个地区的植物风格。

同时也不能忽视优良品种的引种驯化工作。

园林植物配置方式:自然界的山岭岗阜上和河湖溪涧旁的植物群落,具有天然的植物组成和自然景观,是自然式植物配置的艺术创作源泉。

中国古典园林和较大的公园、风景区中,植物配置通常采用自然式,但在局部地区、特别是主体建筑物附近和主干道路旁侧也采用规则式。

园林植物的布置方法主要有孤植、对植、列植、丛植和群植等几种。

1、孤植:主要显示树木的个体美,常作为园林空间的主景。

对孤植树木的要求是:姿态优美,色彩鲜明,体形略大,寿命长而有特色。

周围配置其他树木,应保持合适的观赏距离。

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配置的关系

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配置的关系
[ 关键词】景观园林建筑园林植物植物配置环境协调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571- - 7597( 2 008) 11 10079- - 01
中国园林是园林建筑与园艺工程高度结合的产物。是自然美和艺术 美的结合体,是中国传统居住、休闲、观赏、文学艺术等综合营造的艺 术空间体形环境,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是人 类生存的命脉。园林里的山山水水和花草树木,使园林显得生机勃勃, 情趣幽逸。“石本顽,有树则灵.”树木可使顽石有灵气,j 田i 面才有气 韵。古人说:。山借树而为衣,树借山而为骨,树不可繁,耍见山之秀 丽;山不可乱。须显树之光辉.”从山与树两者之问的关系,把配置原 则作了很好阐述。
5. 丰富 园 林建 筑空 间层 次 ,增 加深 景 。植 物的 枝、 干 、叶 交织 成网 络 ,可 形成 一种 界面 ,利 用它 可以 起 到限 定空 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作用 ,使 园林 植物 疏密 相闯 ,虚实 呼应,高 下相称 ,与建 筑相互 配合, 呈现一种 和谐美 。
=、各种园林中的t 筑与擅物配置 ( - - ) 皇家园林建筑与植物配置 中国 古典 园林 的一 个特 点是 同林 建筑美 与自 然美 的完 美融 合, 而这 种 融合的美与 环境气氛的创造, 在很人程度.I :以 来十植物配置及配 置得体, 体现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皇家嗣林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 多 ,园中 建 筑色彩 富 丽堂皇 、 雕梁画 栋 、色彩 浓重 、金 碧 辉煌、 布局 规则 严 整、 等级 分明 、建 筑体 型高 大, 为 反应 帝王 的意 高无 上的 权利 ,宫 殿建 筑的特点.一般选择姿态苍劲、意境深远的中国传统树种,如圆柏、海 棠、银杏、国槐、玉兰等。 ( 二) 私家园林建筑与植物配置 以苏 州同 林为 首的 江南 古典 私家 园林建 筑其 特点 是规 模较 小, 所以 常 用 假山 假水 ,建 筑小 巧玲 珑, 表现 其 淡雅 素净 的色 彩。 以“ 咫尺 之地 ”进 “城 市山林 ”植物 配置重 视主体 和意 境,多 于墙基 、角落 处种植 松、竹 、 梅 象征 古代 君子 的植 物, 体现 文人 具 有象 竹子 一样 高风 亮节 ,象 梅花 一样 孤傲 不惧 。 ( 三) 寺观、陵园等园林的建筑与植物配置 寺观 、 陵园等 嗣 林比较 庄 重严肃 , 所以主 要 体现庄 严 肃穆的 气氛 ,一 般多用 银杏,油松 、圆柏、 白皮松等植 物。 ( 四) 现代园林建筑与植物配置 现在 建 筑样式 多 样灵活 , 因此可 以 选择多 种 树种, 应 根据具 体的 环境 条件、功能和景观要求选择适当的树种,如白皮松、榆叶梅、圆柏、海 棠 、玉 兰、 银杏 ,国 槐、 法国 梧桐 、 合欢 、龙 柏等 植物 ,其 栽植 的方 式也 多 种多样 的 。 无论是在古典园林,还是在现代园林;无论是在街头绿地,居民区 的小游园,还是在大规模的综合性公园,各种各样.多姿多彩的园林建 筑和植物配置都会引起游人兴趣,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形式各异的 各类建筑却为观赏和营造文化品位而设,植物配合着山水自由布置,达 到一种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与美的理想水乳交融的境界。因此,园林建 筑和植物配置的协调统一是表达景观效果的必要前提,成为园林中不可 缺少的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园林建筑的植物配置
【摘要】园林建筑和植物之间的和谐配置,不仅仅能使整个园林达到完美的视觉效果,还可以增强园林的艺术性和思考性,提升园林的文化品位和意境。

本文阐明了园林建筑植物配置的意义,分析研究了园林建筑的植物配置要点。

【关键词】园林建筑植物配置要点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园林风格多样,无论是大气浓重的皇家园林、清高风雅的苏州园林,或是庄严稳重的纪念园林,还是富有生活气息的街头绿地、社区公园等,建筑与植物配置都是极其考究,始终贯穿如一的。

因为设计中植物与建筑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园林的整体质量, 也直
接决定园林植物绿化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的高低。

在设计园林组成形式时要将建筑的大小、风格,门、窗、屋顶等元素,以及植物中花、草、树,高低、颜色都应考虑在内。

只有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既有的自然环境及气候特点,合理的设计、安排建筑与植物的组成形式,才能使得建筑与山,水,花,木有机的结合组织,使得园林在总体上达到了建筑美与自然美的高度结合,相互融糅的境界。

一、园林建筑植物配置的意义
1、植物配置使园林建筑的主题和意境更加突出。

依据建筑的主题、意境、特色进行植物配置,使植物对园林建筑起到突出和强调的作用。

园林中某些景点是以植物为命题,而以建筑为标志。

例如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柳浪闻莺”,首先要体现主题思想“柳浪闻
莺”,柳树以一定的数量配置于主要位置,构成“柳浪”景观。

2、植物配置协调园林建筑与周边环境。

建筑造型、色彩等原因与周围环境不相称时,可以用植物缓和或消除矛盾。

园林植物能使建筑突出的体量与生硬的轮廓“软化”在绿树环绕的自然环境之中。

植物的枝条呈现一种自然的曲线,园林中往往利用它的质感及自然曲线,来衬托人工硬质材料构成的规则式建筑形体,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两种材料的质感。

一般体型较大、立面庄严、视线开阔的建筑物附近,要选干高枝粗、树冠开展的树种,在结构细致玲珑的建筑物四周,选栽叶小枝纤、树冠茂密的树种。

如园林中厕所旁边常植浓密的珊瑚树等植物,使其尽量不夺游人的视线。

3、植物配置丰富园林建筑的艺术构图。

建筑物的线条一般多平直,而植物枝干多弯曲,植物培植得当,可以使建筑物旁的景色取得一种动态均衡的效果。

如青岛的天主教堂前的枝干虬曲的古树配置于圆尖的建筑前,显得既有对比又有和谐。

树叶的绿色,是调和建筑物各种色彩的中间色。

如白色的香花衬托于灰色的墙前,尤为醒目。

墙面上爬山虎更突出了这种色彩的对比。

4、使园林建筑环境具有意境和生命力。

植物配置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在景点命题上体现植物与建筑的巧妙结合,在不同的区域栽植不同的植物或突出地方植物特点为主,形成区域景观的特征,增加园林的丰富性。

5、丰富园林建筑空间层次,增加景深。

植物的枝、干、叶交织成网络,可形成一种界面,利用它可以起到限定空间的作用,使园
种植物疏密相间,虚实呼应,高下相称,与建筑相互配合,呈现一种和谐美。

二、园林建筑的植物配置要点
1、不同风格建筑的植物配置
(1)中国古典史家建筑的植物配置中国古典皇家园林( 如颐和园、圆明园、天坛、故宫、承德避暑山庄等) 为了反映帝王的至高无上、威严无比的权利, 宫殿建筑群具有体量宏大、雕梁画栋、色彩浓重、金璧辉煌、布局严整、等级分明的特点。

常选择姿态苍劲、意境深远的中国传统树种, 如白皮松、油松、圆柏、青檀、七叶树、海棠、玉兰、银杏、国槐、牡丹、芍药等作基调树种, 且一般多行规则式种植。

(2)江南古典私家园林建筑的植物配置江南古典私家园林小巧玲珑、精雕细琢, 以“咫尺之地”进“城市山林”, 建筑以粉墙、灰瓦、栗柱为特色, 用于显示文人墨客的清淡和高雅, 植物配置重视主题和意境, 多于墙基、角隅处植松、竹、梅等象征古代君子的植物, 体现文人具有象竹子一样的高风亮节, 象梅一样孤傲不惧, 和“宁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的思想境界。

(3)寺院、陵园建筑的植物配置主要体现其庄严肃穆的场景,多用白皮松、油松、圆柏、国槐、七叶树、银杏, 且多列植和对植于建筑前。

(4)现代建筑的植物配置使现代建筑造型较灵活, 形式多样。

因此, 树种选择范围较宽, 应根据具体环境条件、功能和景观要求
选择适当树种, 如白皮松、油松、圆柏、云杉、雪松、龙柏、合欢、海棠、玉兰、银杏、国槐、牡丹、芍药、迎春、连翘、榆叶梅等, 且栽植形式多样。

(5)欧洲风格建筑的植物配置一般为多行、耐修剪、整形树种,如圆柏、侧柏、冬青、枸骨等, 修剪造型时应和整个建筑的造型相协调。

2、不同建筑单体的植物配置
(1)公园的入口和大门的植物配置, 入口和大门是园林的第一通道, 多安排一些服务性设施, 如售票处、小卖部、等候亭廊等。

入口和大门的形式多样, 因此, 其植物配置应随着不同性质、形式的入口和大门而异, 要求和入口、大门的功能氛围相协调。

常见的入门和大门的形式有门亭、牌坊、园门和隐壁等。

植物配置起着软化入口和大门的几何线条、增加景深、扩大视野、延伸空间的作用。

(2)亭的植物配置使园林中亭的类型多样, 植物配置应和其造型和功效取得协调和统一。

从亭的结构、造型、主题上考虑, 植物选择应和其取得一致, 如亭的攒尖较尖、挺拔、俊秀, 应选择圆锥形、圆柱形植物, 如枫香、毛竹、圆柏、侧柏等竖线条为主的植物;如“竹栖云径”三株老枫香和碑亭, 形成高低错落的对比, 从亭的主题上考虑, 应选择能充分体现其主曲的植物。

从功效上考虑,碑亭、路亭是游人多且较集中的地方, 植物配置除考虑其碑文的含义外, 还考虑遮荫和艺术构图的问题。

花亭多选择和其题名相符的花木。

(3)茶室周围植物配置应选择色彩较浓艳的花灌木, 如南方茶室前多植桂花, 九月桂花飘香、香气宜人。

(4)水榭前植物配置多选择水生、耐水湿植物, 水生植物如荷、睡莲; 耐水湿植物如水杉、池杉、水松、旱柳、垂柳、白腊、柽柳、丝棉木、花叶芦竹等。

(5)公园管理、厕所等建筑的植物配置, 公园管理、厕所等观赏价值不大的建筑, 不宜选择香花植物, 而选择竹、珊瑚树、藤木等较合适。

且观赏价值不大的服务性建筑应具有一定的指示物, 如厕所的通气窗、路边的指示牌等。

3、建筑不同部位的植物配置
(1)建筑前的植物配置应考虑树形、树高和建筑相协调, 应和建筑有一定的距离, 并应和窗间错种植, 以免影响通风采光, 并
应考虑游人的集散, 不能塞得太满, 应根据种植设计的意图和效
果来考虑种植。

(2)建筑的基础种植应考虑建筑的采光问题, 不能离得太近,不能太多地遮挡建筑的立面, 同时还应考虑建筑基础不能影响植物
的正常生长。

(3)建筑墙的植物种植( 北方) 一般对于建筑的西墙多用中华常春藤、地锦等攀援植物、观花、观果小灌木甚至极少数乔木进行垂直绿化, 减少太阳的日晒。

据测定, 夏季可以减低室内温度3℃~4℃。

利用建筑南墙良好的小气候, 引种不耐寒但观赏价值较高的植物, 形成墙园。

常用的种类有: 紫藤、木香、地锦、蔓性月季、
五叶地锦、享式爬山虎、深山日天蓼、猕猴桃、葡萄、山荞麦、铁线莲、美国凌霄、凌霄、金银花、盘叶忍冬、华中五味子、绿萝、迎春、银杏、广玉兰等。

(4)建筑门的植物配置, 门是建筑的入口和通道, 并且和墙一起分割空间, 门应和路、石、植物等一起组景形成优美的构图, 植物能起到丰富建筑构图、增加生机和生命活力, 软化门的几何线条、增加景深、扩大视野、延伸空间的作用。

(5)角隅的植物配置, 建筑的角隅多线条生硬, 用植物配置进行软化和打破很有效果。

一般宜选择观果、观花、观干种类成丛种植, 宜和假山石搭配共同组景。

(6)天井等室内空间绿化在建筑的空间留有种植池形成天井,应选择对土壤、水分、空气湿度要求不太严格的、观赏价值较大的观叶植物, 加芭煎、鱼后葵、棕榈、一叶兰、巴西木、绿萝、红宝石等进行种植。

(7)屋顶花园的植物种植, 屋顶花园的出现使得植物和建筑更加紧密的融为一体, 丰富了建筑的美感, 屋顶花园土层较薄, 基质含的有机养分较单纯, 且保水、抗寒、抗风能力较差, 选择植物应选择体量轻、根系浅、抗风、抗旱、抗寒, 花、叶、果美丽的小乔木、灌木、草花为主。

参考文献:
[1] 刘延江,杨晓霞.浅论园林建筑在现代园林中的作用[j]. 科技信息. 2012(12)
[2] 彭宇.论城市绿化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j]. 广东科技. 2012(03)
[3] 潘德良.浅谈生态园林中的植物配置[j]. 价值工程. 2012(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