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22章)解放区文学创作
合集下载
解放区文学创作

中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 3. 写实和抒情的完美结合。
二、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 反映华北桑干河畔暖水屯土改运动。1948年9 月初版,1952年获斯大林文学二等奖。
▪ 主要人物:地主钱文贵。长工程仁。党员张 裕民。黑妮(钱文贵侄女)。
三、周立波《暴风骤雨》
1. 1948年创作,1952年获斯大林文学三等奖。 2. 展现位于松花江畔的元茂屯土改斗争的整个过
▪ 40年代被后期被解放区文学界树为“赵树理 方向”。
▪ 1966年起遭到彻底批判,1970年被迫害致死。 1980年代开始,其价值得到重新肯定,作品 被关注。
“山药蛋派”:由赵树理开创的文学“山药 蛋派”,作品体裁以小说为主,题材大多围
绕农村生活,语言主要采用山西民间的乡音 土调,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特征。
▪ 长期在晋察冀根据地工作。1930年起发表小 说散文,结集《荷花淀》《芦花荡》《嘱咐》 《采蒲台》等。
▪ 作品数量不多,但风格独特,在文体上久负 盛名。代表作《荷花淀》标志着孙犁短篇小 说创作的成熟。
▪ 孙犁小说特点
1. 通过日常生活画面显示时代风貌。 2. 善于以细节和对话描写人物,尤其是在小说
《小二黑结婚》的艺术成就
1. 首先,表现了新的生活 和主题。
2. 其次,塑造了解放区农 村的新人形象。体现在 小二黑、小芹身上。
3. 第三,“评书体”的小 说样式。
4. 第四,作品的语言通俗 化。
三、《李有才板话》
▪ 被誉为“解放区文艺代表 之作”。
▪ 描写阎家山改选村政权和 减租减息的曲折过程。
“三仙姑……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 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 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 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 好象驴粪蛋上下了上了霜。”
二、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 反映华北桑干河畔暖水屯土改运动。1948年9 月初版,1952年获斯大林文学二等奖。
▪ 主要人物:地主钱文贵。长工程仁。党员张 裕民。黑妮(钱文贵侄女)。
三、周立波《暴风骤雨》
1. 1948年创作,1952年获斯大林文学三等奖。 2. 展现位于松花江畔的元茂屯土改斗争的整个过
▪ 40年代被后期被解放区文学界树为“赵树理 方向”。
▪ 1966年起遭到彻底批判,1970年被迫害致死。 1980年代开始,其价值得到重新肯定,作品 被关注。
“山药蛋派”:由赵树理开创的文学“山药 蛋派”,作品体裁以小说为主,题材大多围
绕农村生活,语言主要采用山西民间的乡音 土调,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特征。
▪ 长期在晋察冀根据地工作。1930年起发表小 说散文,结集《荷花淀》《芦花荡》《嘱咐》 《采蒲台》等。
▪ 作品数量不多,但风格独特,在文体上久负 盛名。代表作《荷花淀》标志着孙犁短篇小 说创作的成熟。
▪ 孙犁小说特点
1. 通过日常生活画面显示时代风貌。 2. 善于以细节和对话描写人物,尤其是在小说
《小二黑结婚》的艺术成就
1. 首先,表现了新的生活 和主题。
2. 其次,塑造了解放区农 村的新人形象。体现在 小二黑、小芹身上。
3. 第三,“评书体”的小 说样式。
4. 第四,作品的语言通俗 化。
三、《李有才板话》
▪ 被誉为“解放区文艺代表 之作”。
▪ 描写阎家山改选村政权和 减租减息的曲折过程。
“三仙姑……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 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 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 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 好象驴粪蛋上下了上了霜。”
第二十二章 赵树理

第 七 章
二、新问题小说的贡献与不足
1、贡献:大众化与农民化。 赵树理追求的大众化是可以与农民对话 的,而不是自上而下的赐给,能忠实反映 农民的思想情感与审美要求,并真正为农 民所接受。 其次,是自觉地将写作与农村变革实践 统一起来,常写“问题小说”,写农村变 革以及农民的命运、心理、情绪,追求创 作与现实生活的配合。
赵树理(1906—1970)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 期涌现的一位优秀作家。他出身于农民 家庭,从小喜爱民间文艺。在《讲话》 精神的指引下,在解放区的环境里,他 辛勤笔耕,努力实践,运用为群众喜闻 乐见的文学形式,相继创作了《小二黑 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 变迁》等一批新颖独特的小说-,描绘 了中国农村的伟大变革,塑造了新农民 的形象。素有“农民作家”之称。他在 文学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作出了杰出 的贡献,为中国文坛带来了新的气息。
赵 树 理 的 小 说
丁玲是这批作家的代表。这期间, 她创作出了一批以歌颂为目的的批评 性作品,如《我在霞村的时候》、 《在医院中》等。整风运动后,丁玲 受到了批评,在土改运动中创作了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风格和内容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 七 章
赵 树 理 的 小 说
在解放区文学中,小说的成就 最为突出,并形成了农村和战争 两大题材。农村题材以赵树理和 丁玲为代表,战争题材则以孙犁 和马烽、西戎为代表。 1942年以后,解放区的短篇小 说创作,呈现出明朗纯净的总体 风格,在表现形式上又形成了两 种不同的类型:一是以赵树理为 代表的“写实型”,一是以孙犁 为代表的“抒情型”。
1、扬弃了传统章回小说的程式化框架,保留 了结构完整,故事性强,讲究情节的连贯性 完整性的特点。 2、在人物描写方面继承了我国古典小说的传 统方法,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和故事情节的 发展中,用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人物,少 有景物与心理的描写。 3、大众化的语言贴切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第二十一、二十二章解放区文学思潮及创作

第二十一章解放区文学思潮
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 谈会的召开,和毛泽 东《在延安文艺座谈 会上讲话》在次年的 公开发表,是抗战文 艺运动中最重要的历 史事件,也是解放区 文学运动的发展标志.
第二十一章解放区文学思潮
一,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历史背景 二,《讲话》的主要内容 三,《讲话》的历史局限 《讲话》在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的 论述中,强调文艺从属于政治, 并提出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 第二,对文艺自身的特点与规律 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第二十二章解放区文学创作
解放区文学的特征: 解放区文学的特征,首 先体现在它服务于时代 政治任务的功利性. 解放区文学的第二个特 征,体现在艺术追求的 乡村化. 解放区文学的第三个特 征,体现在作家心态的 "工农兵"化.
解放区文学创作: 小说: 成就最大,涌现了包括 赵树理,孙犁等在内的一 大批小说作家. 歌剧 : 独特性最明显.《白毛女》 歌剧《白毛女》由延安鲁迅 艺术学院1945年集体创作, 贺敬之,丁毅执笔,1945 年4月正式公演.
�
第二十二章解放区文学创作
《白毛女》富有革命 浪漫主义色彩.运用 了民歌,小调和地方 戏曲的曲调,吸收了 中国古典戏曲的歌唱, 吟诵,道白相结合的 传统,还借鉴了西洋 歌剧注重表现人物性 格的处理方法,为新 歌剧决定了模式.
第二十二章解放区文学创作
诗歌 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 和阮章竞的《漳河水》是 "民歌体"长篇叙事诗中 的代表作. 《王贵与李香香》采用陕 北民歌"信天游"的格式 和手法写成,较多地运用 了民歌中常用的比兴手法, 甚至大胆地化用"信天游" 的某些原句.
第二十二章解放区文学创作
在解放区大规模的"土地 改革"运动中,产生了一 些反映与表现"土改"的 小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是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 河上》和周立波的《暴风 骤雨》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 部小说与小说《暴风骤 雨》,歌剧《白毛女》曾 于1951年同伙斯大林文学 奖.
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 谈会的召开,和毛泽 东《在延安文艺座谈 会上讲话》在次年的 公开发表,是抗战文 艺运动中最重要的历 史事件,也是解放区 文学运动的发展标志.
第二十一章解放区文学思潮
一,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历史背景 二,《讲话》的主要内容 三,《讲话》的历史局限 《讲话》在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的 论述中,强调文艺从属于政治, 并提出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 第二,对文艺自身的特点与规律 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第二十二章解放区文学创作
解放区文学的特征: 解放区文学的特征,首 先体现在它服务于时代 政治任务的功利性. 解放区文学的第二个特 征,体现在艺术追求的 乡村化. 解放区文学的第三个特 征,体现在作家心态的 "工农兵"化.
解放区文学创作: 小说: 成就最大,涌现了包括 赵树理,孙犁等在内的一 大批小说作家. 歌剧 : 独特性最明显.《白毛女》 歌剧《白毛女》由延安鲁迅 艺术学院1945年集体创作, 贺敬之,丁毅执笔,1945 年4月正式公演.
�
第二十二章解放区文学创作
《白毛女》富有革命 浪漫主义色彩.运用 了民歌,小调和地方 戏曲的曲调,吸收了 中国古典戏曲的歌唱, 吟诵,道白相结合的 传统,还借鉴了西洋 歌剧注重表现人物性 格的处理方法,为新 歌剧决定了模式.
第二十二章解放区文学创作
诗歌 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 和阮章竞的《漳河水》是 "民歌体"长篇叙事诗中 的代表作. 《王贵与李香香》采用陕 北民歌"信天游"的格式 和手法写成,较多地运用 了民歌中常用的比兴手法, 甚至大胆地化用"信天游" 的某些原句.
第二十二章解放区文学创作
在解放区大规模的"土地 改革"运动中,产生了一 些反映与表现"土改"的 小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是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 河上》和周立波的《暴风 骤雨》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 部小说与小说《暴风骤 雨》,歌剧《白毛女》曾 于1951年同伙斯大林文学 奖.
现代文学(22章)解放区文学创作

2018/12/14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孙先庆 2 No. 2
博达学院
推荐书目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李家庄的变迁》 丁 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周立波:《暴风骤雨》 孙 犁:《荷花淀》《芦花荡》 李 季:《王贵与李香香》 贺敬之:《白毛女》
2018/12/14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孙先庆 3 No. 3
11 No. 11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孙先庆
博达学院
第二节赵树理的小说
一、关于赵树理
1、评价:在现代文学诸多杰出的作家
中,赵树理是非常特殊的一位。他是抗日 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土生土长的作家,有着地道 的农民气质,能自然自在地写出真正为农民所欢 迎的通俗乡土小说,他成功地开创了大众化的创 作风尚,代表了40年代解放区文学创作的最高成 就。
2018/12/14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孙先庆 19 No. 19
博达学院
三、《李有才板话》
1、内容 描写阎家山农民与地主阎恒元及 其爪牙之间围绕着村政权的改造和 减租减息而展开的斗争。此小说得 到更高评价,被誉为“解放区文艺 代表之作”。被指定为整风学习、 减租减息和土改运动的干部必读材 料。
2018/12/14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孙先庆
15 No. 15
博达学院
二、《小二黑结婚》
1943年5月,赵树理写《小二黑结婚》 一举成名。农村青年小二黑与小芹自由恋 爱,却遭到双方父母“二诸葛”、“三仙 姑”和掌握村政权的地头蛇的刁难和迫害, 最后在民主政府支持下终成眷属。 《小二黑》是“赵树理方向”的奠基石, 无论是在人物塑造,还是情节结构和语言 驾驭上,都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为老百姓所 喜闻乐见的、独特的艺术世界。
2018/12/14
博达学院
推荐书目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李家庄的变迁》 丁 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周立波:《暴风骤雨》 孙 犁:《荷花淀》《芦花荡》 李 季:《王贵与李香香》 贺敬之:《白毛女》
2018/12/14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孙先庆 3 No. 3
11 No. 11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孙先庆
博达学院
第二节赵树理的小说
一、关于赵树理
1、评价:在现代文学诸多杰出的作家
中,赵树理是非常特殊的一位。他是抗日 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土生土长的作家,有着地道 的农民气质,能自然自在地写出真正为农民所欢 迎的通俗乡土小说,他成功地开创了大众化的创 作风尚,代表了40年代解放区文学创作的最高成 就。
2018/12/14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孙先庆 19 No. 19
博达学院
三、《李有才板话》
1、内容 描写阎家山农民与地主阎恒元及 其爪牙之间围绕着村政权的改造和 减租减息而展开的斗争。此小说得 到更高评价,被誉为“解放区文艺 代表之作”。被指定为整风学习、 减租减息和土改运动的干部必读材 料。
2018/12/14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孙先庆
15 No. 15
博达学院
二、《小二黑结婚》
1943年5月,赵树理写《小二黑结婚》 一举成名。农村青年小二黑与小芹自由恋 爱,却遭到双方父母“二诸葛”、“三仙 姑”和掌握村政权的地头蛇的刁难和迫害, 最后在民主政府支持下终成眷属。 《小二黑》是“赵树理方向”的奠基石, 无论是在人物塑造,还是情节结构和语言 驾驭上,都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为老百姓所 喜闻乐见的、独特的艺术世界。
2018/12/14
22解放区文学创作

《李有才板话》描写解放区建立民主政 权和实行减租减息:地主与农民的斗争 ――工作员的两种作风(章工作员、老杨) ――农民的三种态度(李有才、“小”字 辈、老秦)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11
五、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艺术追求
(1)在小说的艺术形式上,改造中国传统的评 书体形式,推进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民族化。 (2)在人物塑造上,既注重在叙述故事中介绍 上一页 人物,又注意以人物的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心理和 性格,尤其注重将人物放到具体的情境中去加以 表现,用人物自己的语言、行为动态地展开人物 下一页 的性格。 (3)赵树理的小说无论是在形象体系还是在情 节结构上,往往具有明显的对称性。 退出 (4)在小说语言方面,赵树理注重使用经过提 炼、纯化了的北方农民口语,加入必要的现代语 汇,偶尔融入说书的语调,创造出一种既质朴通 俗、简洁有力,又生动活泼、幽默有趣的语言。 12
退出
B. 浪漫主义特色:
(1)理想化的人物――复仇女神喜儿 (2)传奇式故事 ――“ 白毛仙姑 ”的民间传说 (3)抒情化场面――歌唱、道白、音乐、舞蹈融合一体
[例1]
目录
小二黑结婚(节选) 赵树理
一.神仙的忌讳
刘家峧有两个神仙,邻近各村无人不晓:一个是前庄 上的二诸葛,一个是后庄上的三仙姑。二诸葛原来叫刘修德, 当年作过生意,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黑道。 三仙姑是后庄于福的老婆,每月初一十五都要顶着红布摇摇摆 摆的装扮天神。 二诸葛忌讳“不宜栽种”,三仙姑忌讳“米烂了”。 这里边有两个小故事:有一年春天大旱,直到阴历五月初三才 下了四指雨。初四那天都抢着种地,二诸葛看看历书,又掐指 算了一下说:“今日不宜栽种。”初五日是端午,他历年就不 在端午这天做什么,又不曾种;初六倒是个黄道吉日,可惜地 干了,虽然勉强把他的四亩谷子种上了,却没有出够一半。后 来直到十五才又下雨,别人家都在地里锄 19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11
五、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艺术追求
(1)在小说的艺术形式上,改造中国传统的评 书体形式,推进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民族化。 (2)在人物塑造上,既注重在叙述故事中介绍 上一页 人物,又注意以人物的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心理和 性格,尤其注重将人物放到具体的情境中去加以 表现,用人物自己的语言、行为动态地展开人物 下一页 的性格。 (3)赵树理的小说无论是在形象体系还是在情 节结构上,往往具有明显的对称性。 退出 (4)在小说语言方面,赵树理注重使用经过提 炼、纯化了的北方农民口语,加入必要的现代语 汇,偶尔融入说书的语调,创造出一种既质朴通 俗、简洁有力,又生动活泼、幽默有趣的语言。 12
退出
B. 浪漫主义特色:
(1)理想化的人物――复仇女神喜儿 (2)传奇式故事 ――“ 白毛仙姑 ”的民间传说 (3)抒情化场面――歌唱、道白、音乐、舞蹈融合一体
[例1]
目录
小二黑结婚(节选) 赵树理
一.神仙的忌讳
刘家峧有两个神仙,邻近各村无人不晓:一个是前庄 上的二诸葛,一个是后庄上的三仙姑。二诸葛原来叫刘修德, 当年作过生意,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黑道。 三仙姑是后庄于福的老婆,每月初一十五都要顶着红布摇摇摆 摆的装扮天神。 二诸葛忌讳“不宜栽种”,三仙姑忌讳“米烂了”。 这里边有两个小故事:有一年春天大旱,直到阴历五月初三才 下了四指雨。初四那天都抢着种地,二诸葛看看历书,又掐指 算了一下说:“今日不宜栽种。”初五日是端午,他历年就不 在端午这天做什么,又不曾种;初六倒是个黄道吉日,可惜地 干了,虽然勉强把他的四亩谷子种上了,却没有出够一半。后 来直到十五才又下雨,别人家都在地里锄 19
第二十二章解放区文学创作

•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一、成书:是丁玲在解放区深入农村生活后,以反映土地改革运 动为内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48年9月初版,1952年获苏 联斯大林文学二等奖。 二、文本内容:通过对华北桑干河畔暖水屯土改运动曲折过程的 描写,真实而深刻地映现了中国农村所发生的伟大历史变革的 生活图画。作品的内容丰富,但始终围绕着农民推翻旧的土地 制度而获得解放这一中心。 三、主要人物 狡猾阴险的地主钱文贵。暖水屯的第一个共产党员张裕民。 受地主剥削的长工程仁。 四、小说特点 1、围绕主要矛盾和主要线索,小说设置了多种矛盾和多个人物, 出场的人物有四十多个。 2、对人物的心理描写有相当的层次,写出了农村阶级斗争的复 杂性和人物性格的多层次性。显示出了小说的现实主义水平。
从40年代开始,他的小说和文 学观就一直是评论界言说的对 象。40年代后期,他被作为实 践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方向” 而 获得很高的赞誉。建国前他的 小说《邪不 的 评价褒褒贬贬,时起时伏。 “文革”结束后,他的价值重 新
• 《小二黑结婚》 • 1943年5月,赵树理写《小 二黑结婚》一举成名。农村青 年小二黑与小芹自由恋爱,却 遭到双方父母“二诸葛”、 “三仙姑”和掌握村政权的恶 势力的刁难和迫害,最后在民 主政府支持下终成眷属。 • 《小二黑》是“赵树理方向” 的奠基石,无论是在人物塑造, 还是情节结构和语言驾驭上, 都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为老百姓 所喜闻乐见的、独特的艺术世 界。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
山丹丹开花红姣姣, 地头上沙柳绿蓁蓁, 香香人才长得好。 王贵是个好后生。 一对大眼水汪汪, 身高五尺浑身都是劲, 就像露水珠在草上淌。庄稼地里顶两人。 玉米开花半中腰, 二道糜子碾三遍, 香香自小就爱庄稼汉。王贵早把香香看中了。
• 赵树理 • 在现代文学诸多杰出的作家 中,赵树理是非常特殊的一位。 他是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 土生土长的作家,既受过现代 的文化教育,又有着地道的农民气质,能自然 自在地写出真正为农民所欢迎的通俗乡土小说。 他成功地将五四新文学传统和民间文学传统结 合起来,开创了新型的大众化的创作风尚,代 表了40年代解放区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30第二十二章 解放区文学创作

• 《白毛女》富有革命浪漫主义色彩。 • 《白毛女》运用了民歌、小调和地方戏曲的曲调,
吸收了中国古典戏曲的歌唱、吟诵、道白相结合 的传统,还借鉴了西洋歌剧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的 处理方法,为新歌剧决定了模式。
.
《逼上梁山》
• 新编京剧《逼上梁山》是1943年延安中央党校大众艺术研 究社集体编写(杨绍营、齐燕铭等执笔)的。
• 此剧共3幕27场,根据《水浒传》中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 事改编而成。
• 剧本在保存原著基本情节的基础上,又增添了新的内容, 一方面表现了阶级压迫的严酷,一方面突出了人民创造历 史的主题。
• 1944年元旦前后,该剧由延安平剧院演出,产生了轰动效 应。
声音
• 毛泽东:“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在旧戏 舞台上(在一切离开人民的旧文学旧艺术 上)人民却成了渣滓,由老爷太太少爷小 姐们统治着舞台,这种历史的颠倒,现在 由你们再颠倒过来”,“这是旧剧革命的 划时期的开端”。
.
.
《小二黑结婚》
• 1943年发表。 • 作品描写了抗日根据地太行山区一个名叫刘家皎的村庄,
一对青年男女——小二黑、小芹自由恋爱过程中遇到各种 阻挠并最终在民主政权的支持下取得婚姻胜利的故事。
• 小二黑、小芹与二诸葛、三仙姑及金旺、兴旺兄弟俩的冲 突斗争,反映了4O年代抗日根据地农村中民主意识与封 建意识和乡村恶势力的冲突,深刻地揭示了40年代特定区 域里阶级斗争的新动向。
• 作品以其内容的贴近、形式的大众化,一出版就获得广泛 好评和热烈欢迎,在解放区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
• 作品在多方面取得了成功: • 1,表现了新的生活和主题。 • 2,作品所着力刻画的小二黑、小芹,无疑是根据地、解
• 三,解放区文学的第三个特征,体现在作家心态的“工农 兵”化。• 周立波 • 马烽、西戎 • 孔厥、袁静 • 柳青 • 欧阳山
吸收了中国古典戏曲的歌唱、吟诵、道白相结合 的传统,还借鉴了西洋歌剧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的 处理方法,为新歌剧决定了模式。
.
《逼上梁山》
• 新编京剧《逼上梁山》是1943年延安中央党校大众艺术研 究社集体编写(杨绍营、齐燕铭等执笔)的。
• 此剧共3幕27场,根据《水浒传》中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 事改编而成。
• 剧本在保存原著基本情节的基础上,又增添了新的内容, 一方面表现了阶级压迫的严酷,一方面突出了人民创造历 史的主题。
• 1944年元旦前后,该剧由延安平剧院演出,产生了轰动效 应。
声音
• 毛泽东:“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在旧戏 舞台上(在一切离开人民的旧文学旧艺术 上)人民却成了渣滓,由老爷太太少爷小 姐们统治着舞台,这种历史的颠倒,现在 由你们再颠倒过来”,“这是旧剧革命的 划时期的开端”。
.
.
《小二黑结婚》
• 1943年发表。 • 作品描写了抗日根据地太行山区一个名叫刘家皎的村庄,
一对青年男女——小二黑、小芹自由恋爱过程中遇到各种 阻挠并最终在民主政权的支持下取得婚姻胜利的故事。
• 小二黑、小芹与二诸葛、三仙姑及金旺、兴旺兄弟俩的冲 突斗争,反映了4O年代抗日根据地农村中民主意识与封 建意识和乡村恶势力的冲突,深刻地揭示了40年代特定区 域里阶级斗争的新动向。
• 作品以其内容的贴近、形式的大众化,一出版就获得广泛 好评和热烈欢迎,在解放区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
• 作品在多方面取得了成功: • 1,表现了新的生活和主题。 • 2,作品所着力刻画的小二黑、小芹,无疑是根据地、解
• 三,解放区文学的第三个特征,体现在作家心态的“工农 兵”化。• 周立波 • 马烽、西戎 • 孔厥、袁静 • 柳青 • 欧阳山
中国现代文学:解放区文学创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
解放区文学创作
第二十章 解放区文学创作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解放区文学成就;第二节讲述赵 树理的小说创作。
教学重点: 解放区文学成就;“山药蛋派”;赵树理小 说独特的艺术风格;孙犁小说的风格。
必读作品及 《小二黑结婚》《王贵与李香香》《荷花淀》 文献: 《白毛女》
第一节 解放区文学创作概述
反映“土地改革”斗争的作品。有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 周立波的《暴风骤雨》。这两部作品被称为“土改”小说双璧。它们 分别获1951年度斯大林文学奖金二等奖和三等奖。
《桑干河上》作者丁玲,描写的是1946年华 北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初期的情况,通过暖 水屯一个普通村庄的土改运动,从发动到取 得初步胜利的描写,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农村 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揭示出各个不同阶级 不同的精神面状态,并且展现了中国农民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已经踏上的光明大道。
《白毛女》
四、报告文学和文艺通讯数量激增。出现了刘 白羽、吴伯箫等的报告文学和文艺通讯。
第二节
赵树理
一、赵树理的创作道路:
赵树理(1906—1970 年)小说家。原名树 礼。山西沁水人。
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小二 黑结婚》(1943)、《孟祥英 翻身》(1945);《邪不压正》 (1948);中篇小说《李有才 板话》(1943);剧本《两个 世界》(1944);长篇小说 《李家庄的变迁》(1946)等。 他的创作被称为“赵树理方 向”。
二、《小二黑结婚》(1943):
该小说讲述解放区新一代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故事, 揭示了农村中旧习俗和封建残余势力对人们道德观念的束 缚,以及新老两代人的意识冲突与变迁。
《小二黑结婚》唱段
①类是以二黑和小芹为代表的朝气蓬勃、敢于斗 争的农村新人形象。小二黑和小芹的爱情是建立 在一种对新的民主政权的信任之上的,他们在法 律观念与平等意识等方面很有自信,因此,表现 得格外坚决。
解放区文学创作
第二十章 解放区文学创作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解放区文学成就;第二节讲述赵 树理的小说创作。
教学重点: 解放区文学成就;“山药蛋派”;赵树理小 说独特的艺术风格;孙犁小说的风格。
必读作品及 《小二黑结婚》《王贵与李香香》《荷花淀》 文献: 《白毛女》
第一节 解放区文学创作概述
反映“土地改革”斗争的作品。有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 周立波的《暴风骤雨》。这两部作品被称为“土改”小说双璧。它们 分别获1951年度斯大林文学奖金二等奖和三等奖。
《桑干河上》作者丁玲,描写的是1946年华 北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初期的情况,通过暖 水屯一个普通村庄的土改运动,从发动到取 得初步胜利的描写,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农村 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揭示出各个不同阶级 不同的精神面状态,并且展现了中国农民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已经踏上的光明大道。
《白毛女》
四、报告文学和文艺通讯数量激增。出现了刘 白羽、吴伯箫等的报告文学和文艺通讯。
第二节
赵树理
一、赵树理的创作道路:
赵树理(1906—1970 年)小说家。原名树 礼。山西沁水人。
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小二 黑结婚》(1943)、《孟祥英 翻身》(1945);《邪不压正》 (1948);中篇小说《李有才 板话》(1943);剧本《两个 世界》(1944);长篇小说 《李家庄的变迁》(1946)等。 他的创作被称为“赵树理方 向”。
二、《小二黑结婚》(1943):
该小说讲述解放区新一代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故事, 揭示了农村中旧习俗和封建残余势力对人们道德观念的束 缚,以及新老两代人的意识冲突与变迁。
《小二黑结婚》唱段
①类是以二黑和小芹为代表的朝气蓬勃、敢于斗 争的农村新人形象。小二黑和小芹的爱情是建立 在一种对新的民主政权的信任之上的,他们在法 律观念与平等意识等方面很有自信,因此,表现 得格外坚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12/14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孙先庆
10 No. 10
博达学院
五、《王贵与李香香》
山丹丹开花红姣姣, 香香人才长得好。 一对大眼水汪汪, 就像露水珠在草上躺。 二道糜子碾三遍, 香香自小就爱庄稼汉。
2018/12/14
地头上沙柳绿蓁蓁, 王贵是个好后生。 身高五尺浑身都是劲, 庄稼地里顶两人。 玉米开花半中腰, 王贵早把香香看中了。
博达学院
3、成名:1943年,写《小二黑结婚》和
《李有才板话》一举成名,后被解放区文学界树 为“赵树理方向”,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前进的 旗帜,赵树理因此确立并巩固了自己在现代文学 史上的历史地位。 4、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一些行政职务,主编 《说说唱唱》。1955年创作长篇小说《三里湾》。 后来又写了短篇小说《登记》《锻炼锻炼》等, 长篇评书体小说《灵泉洞》(上)。1966年被批斗。 1970年9月23日被批斗致死。
博达学院
第二十二章 解放区文学创作
考核知识点 考核要求
2018/12/14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孙先庆 1 No. 1
博达学院
考核要求 1.识记:(1)山药蛋派;(2)荷花淀派;(3) 新歌剧 2.领会:(1)解放区文学特征 (2)《王贵与李香香》内容及特点 (3)喜儿的性格特点 (4)《荷花淀》的妇女形象及特点 3.分析:(1)结合创作谈解放区文艺新面貌 (2)赵树里小说创作的新主题和民族化、 大众化方向 (3 )《暴风骤雨》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比较
博达学院
二、解放区文学的特征
1、体现了服务于时代政治任务的功利性。 2、体现了艺术追求的乡村化。 3、体现了作家心态的“工农兵”化。
2018/12/14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孙先庆
5 No. 5
博达学院
三、解放区文学创作概况
(一)小说方面:成就最大,反映解放区各方面生活。 形成了农村和战争两大题材。农村题材以赵树理和丁玲 为代表,战争题材则以孙犁和马烽、西戎为代表。 1942年以后,解放区的短篇小说创作,呈现出明朗 纯净的总体风格,在表现形式上又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类 型:一是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写实型”,一是以孙犁为代 表的“抒情型”。
2018/12/14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孙先庆 8 No. 8
博达学院
(三)、人物形象 1、杨白劳是旧社会老一辈农民的形象。他忠厚、勤 劳、善良,但软弱。 2、喜儿是与她父亲有着不 同性格的另一种农民形象。 她天真活泼,勤劳善良, 有顽强的反抗和复仇精神。
2018/12/14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孙先庆
博达学院
第一节 概述
一、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区文学创作的新面貌
1、题材、主题新。出现了新的题材与主题,而且有比较 成功的作品。 2、人物新。工农兵群众在作品中取得了主人公地位。 3、形式新。运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众化语言与民 族、民间文艺保持联系。
2018/12/14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孙先庆
4 No. 4
2018/12/14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孙先庆 2 No. 2
博达学院
推荐书目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李家庄的变迁》 丁 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周立波:《暴风骤雨》 孙 犁:《荷花淀》《芦花荡》 李 季:《王贵与李香香》 贺敬之:《白毛女》
2018/12/14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孙先庆 3 No. 3
2018/12/14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孙先庆
6 No. 6
博达学院
(二)戏剧创作: A、新秧歌剧的出现《兄妹开荒》等 B、新歌剧的诞生《白毛女》等。 C、传统旧戏剧的改造。《血泪愁》 《逼上梁山》 D、话剧创作《把眼光放远一点》《红旗歌》 (三)诗歌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民歌体”长篇叙事 诗。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阮章竞《漳河水》 (四)散文方面:主要集中在报告文学、速写和文艺 通 讯方面。刘白羽、孙犁、周而复。吴伯箫散文《记一 辆 2018/12/14 7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孙先庆 纺车》 No. 7
11 No. 11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孙先庆
博达学院
第二节赵树理的小说
一、关于赵树理
1、评价:在现代文学诸多杰出的作家
中,赵树理是非常特殊的一位。他是抗日 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土生土长的作家,有着地道 的农民气质,能自然自在地写出真正为农民所欢 迎的通俗乡土小说,他成功地开创了大众化的创 作风尚,代表了40年代解放区文学创作的最高成 就。
博达学院
四、新歌剧《白毛女》
(一)、创作:根据流传在晋察冀边区的“白毛仙姑”传说改 编。 鲁艺师生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 (二)、内容:剧本摒除了原故事中的传奇色彩和迷信色彩,融 进了阶级斗争的思想内容。通过杨白劳和喜儿父女两代人的 悲惨遭遇,深刻揭示了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尖锐矛盾,愤怒控 诉了地主阶级的罪恶,热情歌颂了共产党和新社会,形象地 说明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的主题,指出了农民翻身解放的必由之路。塑造了杨白劳、 喜儿等农民形象。
2018/12/14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孙先庆 12 No. 12
博达学院
2、青年时代: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县人。
自幼跟随父亲学习民间曲艺戏剧、民歌、民谣、 鼓板等民间艺术,受民间艺术和农民的熏陶,并 醉心于此,直到终生。最后学历是师范未毕业,
2018/12/14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孙先庆
13 No. 13
2018/12/14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孙先庆 14 No. 14
博达学院
从40年代开始,他的小说和文学观就一 直是评论界言说的对象。40年代后期,他 被作为实践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方向”而 获得很高的赞誉。建国前他的小说《邪不 压正》引起争论。《三里湾》在50年代也 受到批评。此后直至文革,对他的评价褒 褒贬贬,时起时伏。70年代末80年代初, 他的价值重新得到肯定,作品被关注。
9 No. 9
博达学院
(四)、《白毛女》的艺术手法:是诗、歌、舞三者 结合的民族新歌剧。在创作上融合了多种艺术样式 的长处。 1、《白毛女》是富有革命浪漫主义色彩的新歌剧。 2、《白毛女》运用了民歌、小调和地方戏曲的曲调, 吸收了中国古典戏曲的歌唱、吟诵、道白相结合的 传统,还借鉴了西洋歌剧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的处理 方法,为新歌剧确定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