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动力学检查流程new

合集下载

临床尿动力学检查操作规程

临床尿动力学检查操作规程

临床尿动力学检查操作规程临床尿动力学检查操作规程一.自由尿流率检测:测定前2h饮水400~600ml,待有尿急迫感再作检查,尿量过少会影响结果。

开启尿流率开关,男病人取立位,女病人取坐位,嘱病人排尿。

环境宁静及隐蔽,使病人尽量放松,使检查能正确反映其真实排尿情况。

二、膀胱压力容积测定术(CMG,Cystometrogram)1. 开启总开关,定标、调零,排空各导管内空气,准备消毒包及各种导管,膀胱灌注介质用生理盐水或0.05%呋喃西林溶液、灌注速度30~80ml/min,安装泵管、测压管、灌注管及肌电接收装置。

2. 测压前行尿流率测定,嘱病人尽量排空膀胱。

受检者取截石位,无菌技术及良好润滑下行导尿术,插入F6~F9双腔/三腔测压导管1根,测量并记录残余尿量,放置肛门导管及肌电图电极,并连结相应的测压管、灌注管及肌电接收电缆,注意排空气泡。

3. 启动测压仪,开始膀胱灌注,仪器即自动记录膀胱压、腹腔压、逼尿肌压及肌电图曲线,记录病人出现的初尿感、强烈排尿感及急迫排尿感,做好事件标记,注意逼尿肌与外括约肌的协调性。

前者收缩后者松弛谓之协调,两者皆收缩谓之不协调。

4. 灌注中嘱病人咳嗽、大笑等,以诱发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及有无漏尿,并加标记,出现急迫排尿感时停止灌注。

嘱病人收缩逼尿肌排尿,有尿液排出时的逼尿肌最大收缩力为等压性或等张性逼尿肌收缩压,排尿时以带小气囊的导尿管阻塞膀胱出口或嘱病人停止排尿后的逼尿肌最大收缩压为等容性逼尿肌收缩压(Piso)。

前者示逼尿肌克服出口阻力用的力,后者示逼尿肌收缩功能,正常参考值50~100cmH2O,高者为收缩功能亢进,低者为收缩无力。

在仰卧位、坐位或立位引发逼尿肌收缩排尿的发生率分别为66%、90%和80%,必要时须改变体位以利排尿。

5. 测定结束,记录剩余尿量、不同事件时膀胱容量、逼尿肌压、顺应性,无或有无抑制性逼尿肌收缩,及逼尿肌外括约肌协调状况。

6. 准备行排尿期压力流率测定术。

尿动力学检查标准化及操作规范

尿动力学检查标准化及操作规范

尿动力学检查标准化及操作规范摘要:2002年国际尿控学会首次发表了有关尿动力学操作规范,该操作规范涵盖了尿动力学的各项检查,如尿流率、充盈期膀胱测压及压力流率测定。

并讨论了相关的尿动力学操作规范,测定方法、设备的配置及设定,信号测试、图形认辨、赝象纠正等。

尿动力学操作规范通常推荐最认可的技术,但并非是唯一的可能性,只因其得到广泛的承认和应用才作为推荐为操作规范。

因此在理解和应用操作规范时需要结合临床和研究的实际需要,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尿动力学操作规范。

以下将全文介绍国际尿控学会的尿动力学检查操作规范。

关键词:尿动力学标准化简介良好的尿动力学操作规范应包括以下三个基本要素:①对相应的检查和测定参数的选择有明确的指证。

②数据质量控制和完整的资料作保障的准确测定。

③结果的准确分析和报告。

临床尿动力学检查的目的是再现临床症状的同时,进行准确的测定,以了解产生这些症状的潜在原因,并确定相关的病理生理机制。

要达到此目的,在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时,应尽可能地确定功能障碍的证据,并了解其临床意义。

这样才能作出有临床意义的尿动力学诊断。

影像尿动力学可对定量测定作更准确的补充。

除了尿流率外,尿动力学检查不能仅依靠设备自动完成。

原因并非是测定方法本身有问题,是目前的设备的局限性。

对测定方法,信号处理、定量、记录和解读等方面也缺乏统一的认识。

随著国际尿控学会有关尿动力学操作规范的标准化文件出版,预计将还会出现有关自动化的必要技术进展。

尿动力学通过测定相关的生理参数可直接评估下尿路功能。

首先应从详尽的病史、体检和标准泌尿外科研究中确定有关尿动力学问题或需要回答的问题。

在进行有创的充盈期膀胱测压和压力流率分析之前,排尿日记(反应病人排尿和症状现状)以及反复尿流率检查和残余尿量测定均可提供客观、无创的重要信息,有助于确定可能存在的特殊尿动力学问题。

一.排尿和症状记录排尿时间表通常记录每次排尿的时间。

而排尿日记还应包括记录期间出现的症状,如尿急、尿痛、尿失禁,以及所用的尿垫数量等。

演示文稿尿动力学检查(ppt)

演示文稿尿动力学检查(ppt)
逼尿肌收缩强度分6级
•非常弱(VW) •弱-(W-) •弱+(W+) •正常-(N-) •正常+(N+) •强(S)
Schäfer Nomogram
PFS预测BPH手术效果
• 梗阻者(高压低流)效果好 • 低排尿压者效果差
BOO与LUTS的关系
significant
non significant
反映括约肌功能
Valsalva 咳嗽
ALPP结果的判断
正常人无论压力如何升高均不会发生漏尿 尿失禁妇女: ALPP >90 cmH2O 尿道过度下移
ALPP <60 cmH2O 尿道固有括约肌缺乏(ISD)
ALPP 60-90cmH2O 可疑ISD 根据病史、膀胱颈等判断80% 的ALPP <90 cmH2O
膀胱颈悬吊不会成功
诸如pubovaginal sling等术式可能更合适
ISD: Intrinsic Sphincter Deficiency
ALPP举例
Contemporary Urology - April 98 Julian Wan, MD
65岁 准备手术矫正 60
严重的膀胱和直肠膨出,无漏尿 40 ALPP=30cmH2O(减轻膀胱膨出后)20

BD 组 病 人


AC 择 什 么

non
significant

significant



symptoms
尿道压力图
• 测定储尿期尿道控制尿液的能力 • 将尿道各点压力连接起来形成的曲线 • 恒速尿道灌注和恒速牵拉尿道测压管 • 参数:尿道关闭压;尿道关闭面积;最大尿道

尿动力学检查概述

尿动力学检查概述
但是,尿动力学检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侵入性、费用 较高、需要专业人员操作等,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尿动力学检查的发展
05
趋势
无创检查方法
01 02
无创检查方法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无创检查方法在尿动力学检查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种方法通过非侵入性的方式获取尿液样本,避免了传统检查方法对患 者的创伤和不适感。
目的
尿动力学检查主要用于诊断排尿障碍 、尿失禁、膀胱过度活动等泌尿系统 疾病,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检查过程
准备
插入仪器
患者需要在检查前进行排尿,并保持膀胱 空虚状态。
医生会将一根探头插入患者的尿道,并将 另一根探头插入直肠,以测量膀胱和尿道 的压力和尿液流动情况。
记录数据
分析数据
仪器会记录下尿液流动的速度、压力、容 量等数据,并生成尿动力学曲线。
医生会根据记录的数据和曲线进行分析, 评估膀胱和尿道的功能状态。
尿动力学参数
01
02
03
04
最大尿流率
指排尿过程中最大的尿液流速 ,是评估排尿功能的重要参数

膀胱压力
指膀胱内的压力,正常值在 0-40厘米水柱之间。
尿道压力
指尿道内的压力,正常值在 60-80厘米水柱之间。
逼尿肌压力
指逼尿肌收缩时的压力,正常 值在20-40厘米水柱之间。
膀胱癌复发监测
肿瘤复发监测
对于膀胱癌患者,尿动力学检查可以 监测肿瘤的复发情况,及时发现并进 行治疗。
肿瘤进展监测
治疗效果评估
对于接受治疗膀胱癌的患者,尿动力 学检查可以评估治疗效果,指导后续 治疗。
通过定期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可以监 测膀胱癌的进展情况,了解病情状况。

尿动力学检查流程

尿动力学检查流程

尿动力学检查流程1.详细询问病史:医生会先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的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和频率,以及其他可能与尿液产生和排出相关的症状。

医生还会了解患者的药物使用史和既往病史,以及可能的家族遗传因素。

2.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尿液产生和排出相关的体格检查,包括腹部检查、盆底肌肉检查等。

医生还可能进行直肠检查,以评估直肠对尿液排出的影响。

3.实验室检查: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以评估尿液的组成和排出功能。

这些检查可能包括尿液分析、尿液培养和感染指标检测等。

4.尿流率测定:医生会进行尿流率测定,以评估尿液排出的速度和流量。

这项检查通常会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需要在特定尿盆中排尿,并测量尿液排出的速度和流量。

医生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来判断尿液排出是否正常。

5.膀胱尿流率曲线测定:在尿流率测定的基础上,医生可能会对患者进行膀胱尿流率曲线测定。

这项检查可以评估尿液排出的过程中膀胱的压力变化情况。

患者需要在膀胱被充满后排尿,医生通过测量膀胱内的压力变化来了解尿液排出的过程。

6.尿残尿测定:医生可能会对患者进行尿残尿测定,以评估尿液排出的完整性。

这项检查通常会在排尿后进行,医生通过检测残留在膀胱中的尿液来判断尿液排出是否彻底。

7.尿道测压:在有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对尿道进行测压,以评估尿液排出的过程中尿道的压力变化情况。

这项检查通常会在尿流率测定或膀胱尿流率曲线测定的基础上进行。

8.电脑辅助尿流动力学测定:这是一种更复杂的尿动力学检查方法,可以提供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

患者需要在电脑辅助设备上排尿,并测量一系列尿液产生和排出的参数,如尿流率、膀胱容量和压力等。

根据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选择对上述流程进行部分或全部的检查。

尿动力学检查是一种常用和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尿液产生和排出的功能,并确定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疾病。

在进行尿动力学检查之前,患者应按医生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准备,例如控制排尿次数、不过量饮水等。

尿流动力学检查标准

尿流动力学检查标准

尿流动力学检查是一种用于评估尿液排出过程和相关膀胱功能的临床检查方法。

以下是一般性的尿流动力学检查标准和步骤:1. **患者准备**:- 在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前,医生通常会要求患者排空膀胱,以确保尿液排出过程的准确性。

患者可能需要在检查前限制液体摄入,以准备好尿液样本。

2. **设备准备**:- 确保使用经过校准和维护的尿流量测定仪器。

这些仪器通常包括尿流速计和电子记录设备。

3. **位置和姿势**:- 患者通常需要站立在合适的位置,以确保正确的尿流率测量。

医生或技术人员会指导患者正确的站位和姿势。

4. **测量流量**:- 开始测量尿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Qave)、流量曲线的形状等。

这通常需要在尿液排空期间进行,医生或技术人员会记录相关数据。

5. **测量时间**:- 尿流动力学检查通常在尿液排空期间进行,医生或技术人员会记录时间,以确定排尿持续时间。

6. **评估流量曲线**:- 医生会评估尿流率曲线的形状,检查是否存在异常,如尿流率降低、波动或停滞。

7. **结束检查**:- 当尿液排空结束后,医生或技术人员会停止测量,并记录有关尿流动力学的数据。

8. **数据分析**:- 医生会分析收集到的数据,评估膀胱功能和尿液排出过程的异常情况。

这有助于诊断和治疗相关的泌尿系统问题,如前列腺肥大、膀胱梗阻等。

9. **诊断和治疗建议**:- 基于尿流动力学检查的结果,医生可以为患者提供诊断并制定相关的治疗建议,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干预或其他治疗方案。

请注意,尿流动力学检查是一种专业的医疗检查,通常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或技术人员进行。

检查的具体步骤和标准可能因医疗机构和患者的需求而有所不同。

患者在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配合检查过程以确保准确的结果。

尿流动力分析仪操作规程

尿流动力分析仪操作规程

尿流动力分析仪使用标准操作规程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页数: 3制订人:(签名)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年____月____日审核人:(签名)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年____月____日批准人:(签名)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年____月____日颁发日期:_______年____月____日生效日期:_______年____月____日修订记录省察记录Ⅰ. 目的:建立尿流动力分析仪的标准规程。

Ⅱ. 范围:适用于尿流动力分析仪的操作。

Ⅲ. 责任人:参与尿流动力分析仪操作的医生和护士。

Ⅳ. 标准操作规程:1开机:1.1打开尿流动力分析仪开关,待自检通过后(Power、P1/P2、P3/P4、Uroflow、EMG工作灯亮起),整机处于工作准备状态。

1.2电脑端连接蓝牙卡,打开尿流动力分析仪电脑端[多任务尿动力学系统],待其与尿流动力分析仪连接(BT工作灯亮起)。

2尿流动力学检查前的准备:2.1建立患者信息和患者病史资料。

2.2检查前应嘱患者排净直肠的粪便2.3连接体外传感器和导管。

连接前应用2%戊二醛或0.01%苯扎溴铵做无菌化处理。

2.4排出连接管道内气体,使液体充满测压系统管道。

2.5行自由尿流率测定。

保留结果,与带管尿流率对照。

3测压管置入:3.1经尿道向膀胱插入测压管。

3.2腹压测压管置入直肠10~15cm处。

4体位:检查体位可选择半卧位、坐位或立位。

检查中如变换体位,会引起膀胱压力零点的变化5调零:将各压力传感器暴露在大气压下,与患者耻骨联合相平后调零并连接导管。

6膀胱压力测定:6.1操作系统界面下点击[膀胱测压],开启灌注泵。

灌注速度分为低速(<10ml /min)、中速(10~100ml/min)和高速(>100ml/min),根据检查目的选择不同的灌注速度。

6.2在检查过程中,应经常检查灌注情况和病人情况。

《尿动力学检查》课件

《尿动力学检查》课件

05
尿动力学检查的未来发展
尿动力学检查技术的改进和创新
新型传感器和设备的研发
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可能会有更精确、更舒适的 传感器和设备用于尿动力学检查,提高检查的准确 性和患者的接受度。
自动化和智能化分析
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对尿动力学检 查结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分析,减少人为误差,提 高诊断的准确性。
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在于指 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评估治疗效果, 如手术方式、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等 。
04
尿动力学检查的临床应用
下尿路梗阻的诊断和治疗
总结词
通过尿动力学检查,可以准确诊断下尿 路梗阻的病因和程度,为治疗提供依据 。
VS
详细描述
尿动力学检查通过测定膀胱内压、尿道压 力和尿流率等参数,评估排尿过程中膀胱 和尿道的压力变化,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尿 路梗阻以及梗阻的部位和程度。对于下尿 路梗阻的患者,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可以指 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如药物治疗、尿道扩 张或手术等。
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分析检 查结果是否符合排尿功能障碍的病理 生理机制,从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 供依据。
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的解读和临床意义
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的解读需要综合考 虑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 ,以确定排尿功能障碍的类型和程度 。
通过尿动力学检查,医生可以了解患 者的排尿功能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治 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和治疗
总结词
尿动力学检查对于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评估膀胱功能和制 定治疗方案。
详细描述
神经源性膀胱是由于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引起的膀胱功能障碍,表现为排尿困难、尿失 禁等症状。尿动力学检查可以评估膀胱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了解膀胱的容量、压力和尿 流率等参数,为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提供依据。同时,尿动力学检查结果还可以指导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动力学检查流程
尿动力学检查是研究排尿状况、分析排尿异常的重要检查,其检查流程如下:
一、简要询问病史及必要查体,明确检查目的及检查项目。

检查前患者排空大便。

禁忌症:
急性泌尿系统、生殖系统、下消化道炎症、出血;橡胶过敏体质;意识不清、不能清晰表达意愿和感觉的;小儿尿动力须由经验丰富的操作医生完成。

二、检查尿动力学检测仪的工作状况,必要时对尿流率仪;压力传感器;泵;UPP拉杆进行标定、校准;连接压力传感器(3个)、连接管(3个)泵管及灌注管
三、向患者简要介绍检查情况,减少患者焦虑、恐惧的心理,取得患者的配合;
四、一般先行尿流率检查,客观评价排尿状况;
五、检查前准备工作:
1.体位
检查体位可选择半卧位、座位或立位。

如果需要排尿期的检测,尽可能选择患者所习惯的排尿体位。

检查中如变换体位,会引起膀胱压力零点的变化,分析结果时应予以注意。

2.嘱患者去除外裤、内裤,截石位躺在检查床上;准备一次性导尿包一个及各种测压管
3.碘伏常规消毒,2%利多卡因凝胶(1支)表面麻醉尿道置入膀胱测压导管;测定残余尿量;
4.直肠测压管外套阴茎套经直肠置入;导管置入直肠,10~15cm男性6-10,女性与膀胱测压管深度一致,6-10cm,球囊可用适量生理盐水充盈,充盈
量为球囊容积的2%左右,我公司的测压导管一般常规2ml。

球囊内无气泡,如直肠已切除,可将测压管置入阴道、回肠或结肠造瘘内。

5、最常用经尿道向膀胱插入双腔或三腔测压管。

虽然经耻骨上膀胱穿刺置管更符合自
然排尿状态,但除非有导尿禁忌或无法经尿道置管,因有创伤临床应用很少。

有膀胱造瘘者可直接利用造瘘管测压。

应选择细于8F以下的膀胱测压管,尽可能减少对排尿的影响。

插管时操作要轻柔,充分应用润滑剂,以减少尿道损伤。

带导尿管或膀胱造瘘管的患者行尿动力检查时,如不便撤出导管,也可使用一个三通接头,将导尿管或造瘘管与T101连接,这时检测的目的主要是明确逼尿肌功能。

6、所有连接管内无气泡。

7、会阴部常规外贴膜电极3枚,两个红色的电极贴在离肛门3—5厘米处,尽可能靠近肛缘,贴片最好在会阴消毒之前完成,必要时用碘伏去除局部的皮脂和干燥局部皮肤,即在外括约肌处,绿色电极贴在骨表面(常规为髂前上嵴)大腿内侧,并与主机相连。

8、0.9%盐水ml以上毫升(1袋)经连接管与灌注泵相连;
六、膀胱容量-压力测定:
1、首先确认患者耻骨联合上缘、压力传感器顶帽口处于同一水平面,空烧杯放置在尿流率仪上,泵管放置于泵槽中并完成排气。

测压导管等准备完毕。

2、体外置零:
分别排除膀胱测压和直肠测压传感器圆顶盖和T101连接管的空气后,将
T101管末端管口放置与患者耻骨联合上缘、压力传感器顶帽口处于同一水平面,点击软件窗口控制面板上的“全部置零”(Zero All),再将T1O1末端管口与相应测压导管连接。

开通所有接口,此时Pves与Pabd的差距不大于5cmH2O,否则需要检测连接或者进行调整。

3、执行操作命令,进入检查记录前状态,嘱患者咳嗽等检测仪器的工作状态是否符合要求,(即咳嗽时,膀胱压的上升模式=腹压的),必要时予以相应调整,直至满意;
4、执行膀胱灌注命令,边灌注边询问患者的膀胱感觉,根据患者膀胱的感觉,标注膀胱的相应事件,同时了解膀胱的感觉、容量、稳定性、顺应性情况,必要时做事件标注;
5、检查同时监测仪器的工作状态,必要时随时调整,同时剔除赝相;
6、根据检查时的具体情况及检查目的,调整膀胱灌注泵速度。

常规开始时速度使用低速或30ml/min,灌注50ml后可以调至中速或60ml/min,适时使用高速或90ml/min;测压介质和灌注速度,测压介质最常用室温的生理盐水,如温度过低应适当加温。

根据ICS的规定,灌注速度分为低速(<10ml/min)、中速(10~100ml/min)和高速(>100ml/min)。

根据不同的检查目的选择不同的灌注速度。

一般临床常用的灌注速度是50ml/min。

膀胱充盈速度过快,因应力性舒张不完全,容易造成膀胱压力增高和顺应性降低的假象。

如果对检查结果有疑虑,可暂停灌注2min,如压力明显降低则为灌注过快所致,再灌注时可将速度调整为10ml/min或更低。

7.排除压力性尿失禁试验:
灌注量达200ml(针对初感觉150-200ml或以上者,此时可初步估计患者的膀胱容量正常),或者患者初感觉发生时(针对早于正常值发生,初步估计患者膀胱容量偏小,或顺应性差)。

此时停止灌注,嘱患者用力连续咳嗽或做屏气向下用力(Valsava)动作,观察尿道口是否有漏尿,相应事件标注,并将漏尿发生时的最小腹压标注为“ALPP腹部漏尿点压力”。

8.灌注中逼尿肌任何的波动都视为逼尿肌功能的异常,可用突然加大灌注速度、冰水试验等诱发逼尿肌不自主收缩。

七、压力-流率测定:
1、当患者达到强烈尿意时,可在适当延长灌注时间,获得膀胱最大测压容量,但注意患者反应和安全时,然后停止灌注,嘱患者咳嗽确定测压导管位置正常反应正常后,嘱其排尿,并标注“命令排尿”事件;
2、实时观察膀胱压、直肠压、逼尿肌压、肌电图、尿流率、尿量通道的变化,及时发现赝相,以便剔除,利于结果分析;
3、实时监测仪器工作状态,发现问题,及时排查;
八、尿道压力测定:
1、常规碘伏消毒、2%利多卡因凝胶表面麻醉下置入测压导管;测压导管Pura接口与尿道压压力传感器(黑标)相连;
2、500-1000ml袋装生理盐水一袋,装入加压袖袋中,连接T219限速管,压力加至250mmHg(或压力显示显现绿色标志即可)。

连接一个毛细管出口于Pura顶帽,打开开关。

另一个毛细管接口关闭不用。

3、体外置零,同前,确定这时限速管的毛细管口处于接通状态。

4、启动尿道测压程序,灌注泵向膀胱内灌注约200毫升
0.9%盐水;确定患者膀胱容量50-150ml左右,必要时泵管灌注。

5、启动尿道牵引;
6、在尿道测压导管向外牵引的同时嘱患者不断做咳嗽动作;
7、观察膀胱压、尿道压的变化;
九、结果分析:
运用工具软件处理检查结果,做出尿动力学诊断
十、打印尿动力学检查报告:
(纸张、打印机墨盒)
十一、询问患者检查后有无明显不良反应,并告知患者检查结果及进一步处理意见:
科主任签字:
经办人签字:
尿动力检查耗材
1.压力传感器(包括一次性顶盖、连接管、转换器)
2.水泵灌注套管(复用20次)
3.一次性导尿包一个、
4.0.9%盐水1000毫升(1袋)、
5.0.9%盐水500毫升(1瓶)
6.阴茎套一个(不收费)
7.2%利多卡因凝胶1支
8.一次性膀胱测压导管或尿道测压管一根
9.直肠测压管(复用10次)
10.膜电极3枚(3M---婴幼儿)
11.针式电极(复用20次)
12.纸张、打印机墨盒(不收费)
科主任签字:
经办人签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