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至2019年(部分)上海体育学院历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真题

合集下载

2000年至2019年(部分)上海体育学院历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真题

2000年至2019年(部分)上海体育学院历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真题

上海体育学院历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真题(2000年至2019年)2000年真题(简答题60分)标黄色内容为重复出现考题。

1、举例说明心率测定在武术运动训练中的应用?2、心肌收缩与骨骼肌收缩有何区别?3、叙述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尿量减少的生理学原理?4、叙述肝脏的生理功能?5、消除乳酸的主要途径是哪些?6、三大供能系统是如何供能的?7、声音传到神经中枢的三个阶段?8、如何在2008 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中提高我国的体育成绩的方法?2001年真题(简答题20分)1、叙述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5分)2、叙述运动中能量供应的基本理论?(5分)3、叙述马拉松运动员基本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10分)2002年真题(简答题2、3、4 任选2 题,共40分)1、应用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分析400米和800米跑的生理学特点和运动员训练方法的主要区别?2、举例说明发展力量素质的训练原则?3、根据运动性疲劳产生原因的学说,分析马拉松运动中运动员疲劳的可能原因?4、叙述运动处方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2003年真题(简答题任选4 题,共40 分)1、在应用生理学指标进行训练程度的评价时,应注意哪些方面问题?2、具体说明发展力量素质的训练原则?3、叙述影响运动技能形成与发展的生理学因素?4、叙述脑垂体分泌的激素及其主要生理作用?5、叙述运动处方的主要内容?2004年真题一、简答题(5分*4题)1 呼吸方式2 激素作用3 赛前状态4 恢复手段二、论述题(任选3题,共45分)1、用短跑、举重运动、举例说明力量训练原则?2、论述用生理指标指导训练方案制订?3、大负荷训练的生理学依据?4、从肌肉类型分析说明一名运动员可能同时在800 米到马拉松运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因?2005年真题1、肌纤维类型与运动项目的关系?2、有氧耐力及其训练?3、疲劳产生的原因?4、低氧训练的生理学基础及应用所遵循的原则?5、生理学指标评价运动员机能评定应注意的问题?6、判定恢复与过度疲劳的方法指标?7、评价马拉松运动员的生理学指标及原则?8、公路自行车供能特点?9、无氧训练提高运动员的机理与原则?2006年真题(论述题)1、后负荷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考研考试真题(运动生理学)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考研考试真题(运动生理学)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考研考试真题(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理学》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1、肾糖阈2、视力(视敏度)3、绝对肌力4、食物的热价5、基础代谢6、中枢延搁7、超等长练习(超等长训练)8、肺总容量、9、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有效滤过压)10、机能节省化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肾上腺髓质除分泌肾上腺素外,尚分泌 ___________。

2、抽机棱的机能主要是古籍肌肉_______的变化。

3、人体血浆PH的正常值在_____________之间。

4、物质的主动转运是一种逆浓度差,需要载体和能量的转运过程,能来自是______的分解,而______的分解需要膜内的_______酶。

5、运动技能形成过程的第二阶段称为___________。

6、人体从以及每次搏动血量中所摄取的氧量称为___________。

7、运动中人体以何种方式供能,取决于_______与_______的相互关系。

8、慢肌纤维百分比高者,其有氧氧化能力也愈____。

9、呼吸商是指机体在同一时间内产生的________量与消耗的_______量的比传真值,10、功能余氧量等于_______与______之和。

三、判断题(每小1分,共15分)1、人体运动时,由于心脏舒张末期心容量明显增大,所以才导致运动时心输量的增加。

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是由于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K+、CI=通透性增加所致。

3、身体统纵轴转动,会反射性的引起眼球先向旋转方向同侧移动,隔一段时间,眼球向旋转方向相反的一侧回跳,4、胰高血糖素加速肝糖元分解,促进糖的异生,因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5、疲劳是组织、器官甚至整个机体工作能降低的现象。

6、血液中酸性物质增多时,PH下降。

7、随着水平的提高,安静时的摄罐头量将增大。

8、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可以使胃肠活动减弱。

9、呼吸是指呼吸阻力,失去肺通气时所作的功。

10、人体运动后,各种生理生化指标的恢复速度相同。

2019年上海体育学院考博真题

2019年上海体育学院考博真题

2019年上海体育学院考博真题(一)生理学1. 简述钠钾泵及其生理意义。

(10分)2. 简述动脉血压的形成。

(10分)3. 简述传统的生命四大体征。

美国心脏协会在2017年发布的权威声明中提出有必要将哪一项指标看作是人的第五大生命体征?为什么?(10分)4. 简述人工智能(AI)在公共卫生医疗保健领域会有哪些潜在应用?(10分)5. 跌倒是老龄化社会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发生伤害事故的首要原因,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请从生理学角度论述跌倒发生的原因及其干预机制,并根据目前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提出研究设想。

(20分)6. 试述前负荷和后负荷如何影响骨骼肌收缩。

(20分)7. 脂肪不仅是能量贮存器官,也是一个内分泌器官。

试述脂肪在肥胖及肥胖相关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机制。

(20分)(二)体育教育学1、请根据你的理解对“physical literacy”一词进行释义。

2、简述体力活动与体育活动的关系与区别,你认为哪些社会因素影响了我国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

3、2018年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请简述该版标准内容上有哪些新变化。

4、2018年我国第一套以田径、足球、乒乓球等11个运动项目的《青少年运动技术等级标准》在上海公开发布,论述青少年运动技能标准的必要性以及实施该标准的现实意义。

(三)运动生理学1、在进行抗阻力量训练时,如果单纯考量阻力大小的因素,大阻力和小阻力训练将分别对肌肉产生怎样的适应性变化?(10分)2、在运动实践中,优秀运动员具备良好的专业技术感,如球类运动员有良好的“球感”、水上运动员有良好的“水感”等,简述这些特殊感觉形成的生理本质。

(10分)3、简述“重力性休克”发生的生理机制。

(10分)4、简述运动中合理的呼吸方法。

(10分)5、什么是运动单位?从肌肉收缩方式的角度,试述运动时不同类型肌纤维是如何被动员的,在运动训练中如何应用?(10分)6、描述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和评价有氧耐力常用的生理学指标。

上海体育学院博士入学考试《运动训练学》之(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

上海体育学院博士入学考试《运动训练学》之(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

上海体育学院博士入学考试《运动训练学》之(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
答: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任何一个竞技项目比赛的运动成绩都是由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以及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这三方面因素所决定的。

(1)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决定于其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及在比赛中的发挥程度,是影响运动成绩的内因,是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原因。

对于不同项群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的竞技水平有不同的评定方法。

(2)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胜负状况或取得的名次,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对手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

尤其是在对抗性竞技项目中,如果他的对手比他还要强的话,尽管他能够表现出比以前更高的竞技水平,也很可能遭到失败而淘汰。

(3)比赛结果的评定,竞赛评定行为是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包括竞赛规则,评定手段及裁判员的道德与业务水平三个因素,其中每一个因素的改变,都带来运动成绩的显著变化。

上海体育学院博士入学考试《运动训练学》之(小周期的类型、任务及适用的范围、负荷安排特点)

上海体育学院博士入学考试《运动训练学》之(小周期的类型、任务及适用的范围、负荷安排特点)

上海体育学院博士入学考试《运动训练学》之(小周期的类型、任务及适用的范围、负荷安排特点)答:根据训练任务及内容的不同,把周训练分为基本训练周、赛前训练周、比赛周以及恢复周。

a (1)基本训练周:A 训练任务,通过特定程序和反复的练习使运动员掌握和熟练专项技战术,通过负荷的改变引起新的生物适应现象,以获得多种竞技能力的提高。

B 适用范围,在准备时期,基本训练周是最主要的周型。

在比赛时期的赛前阶段和赛间阶段也主要按基本训练周的模式组织训练。

(2)赛前训练周:A 训练任务,力求使运动员的机体适应比赛的要求和条件,把长期训练过程中所获得的各个方面地竞技能力,集中到专项竞技所需要的方向中去。

B 适用范围,主要运用比赛前的专门训练准备。

在比赛时期的比赛周之前,通常连续安排几个赛前训练周。

(3)比赛周:A 训练任务,为运动员在各方面培养最佳竞技状态做直接的准备和最后的调整,并参加比赛,力求创造优异成绩。

B 准备时期,参加训练性比赛的训练,可不作为比赛周的训练看待。

检查作用的比赛,按比赛周训练的特点予以专门安排。

(4)恢复周:A 训练任务,通过降低训练负荷量度以及采取各种恢复措施,,消除运动员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疲劳,以求尽快的实现能量物质的再生,促进超量恢复的出现。

B 适用范围,在许多项目中,普遍采用两个大负荷周训练之后,安排一个恢复周,即“练二调一”式安排。

b. 小周期负荷安排:(1)锯齿型安排方式:对运动员刺激节奏频繁,适用于冲击性小周期。

(2)“前松后紧式”的双高峰安排方式:也适用于冲击性小周期,同时还适用于引导性小周期、比赛型小周期安排。

(3)强调运动员技、战术训练而负荷不是很大的小周期。

上海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题库

上海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题库

上海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题库1.简述动作电位有何特点?2.简述神经—肌肉的传递过程。

3.简述肌纤维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

4.简述运动中影响爆发力的大小的因素。

5.用“离子学说”解释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产生原理。

6.试述骨骼肌肌纤维的收缩原理。

7.试述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

8.试述在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是如何进行传导的。

9.骨骼肌有几种收缩形式?它们各有什么生理学特点?10.为什么在最大用力收缩时离心收缩产生的张力比向心收缩大?11.试述绝对力量、相对力量、绝对爆发力和相对爆发力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12.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形态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特征是什么?13.从事不同项目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的组成有什么特点?14.运动时不同类型肌纤维是如何被动员的?15.运动训练对肌纤维类型组成有什么影响?16.试述肌电图在体育科研中有何意义?17.试述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18.何谓内环境,血液对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作用及意义。

19.试述血液在维持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20.试述一次性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21.何谓红细胞流变性,影响因素有哪些?试述运动对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

22.试述长期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23.试述血小板的生理特点及功能。

24.试述运动对血凝和纤溶能力的影响。

25.如何应用血红蛋白指标指导科学训练。

26.简述血液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

27.简述瓣膜的功能。

28.同骨骼肌相比,心肌细胞的收缩特点是什么?29.哪几种体液能对心血管系统进行调节?并简述之。

30.各种因素是如何影响心输出量的?31.用心脏作功量来评价心脏的泵功能有何重要意义?32.心力贮备在反映心脏机能上有何生理意义?33.各类血管的结构特点与其生理机能间有何联系?34.各种因素是如何影响动脉血压的?35.肌肉运动时,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发生哪些主要的功能变化?这些变化是如何引起的?36.以减压反射为例,说明心血管活动神经调节的生理过程。

上海体育学院考研《运动生理学》经典讲义

上海体育学院考研《运动生理学》经典讲义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本文档一共87页,只要您好好复习,一定能考过,希望您能吸取本文档的精华,祝您考试顺利)运动生理学1.简述动作电位有何特点?动作电位有以下特点:(1)“全或无”现象任何刺激一旦引起膜去极化达到阈值,动作电位就会立刻产生,它一旦产生就达到最大值,动作电位的幅度也不会因刺激加强而增大。

(2)不衰减性传导动作电位一旦在细胞膜的某一部位产生,它就会向整个细胞膜传播,而且它的幅度不会因为传播距离增加而减弱。

(3)脉冲式由于不应期的存在使连续的多个动作电位不可能融合,两个动作电位之间总有一定间隔。

2.简述神经—肌肉的传递过程。

(1)当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到轴突末梢时,引起轴突末梢处的接头前膜上的Ca2+通道开放,Ca2+ 从细胞外液进入轴突末梢,促使轴浆中含有乙酰胆碱的突触小泡向接头前膜移动。

(2)当突触小泡到达接头前膜后,突触小泡膜与接头前膜融合进而破裂,将乙酰胆碱释放到接头间隙。

(3)乙酰胆碱通过接头间隙到达接头后膜后和接头后膜上的特异性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起接头后膜上的Na+ 、K+ 通道开放,使Na+ 内流,K+ 外流,结果使接头后膜处的膜电位幅度减小,即去极化。

(4)当终板电位达到一定幅度(肌细胞的阈电位)时,可引发肌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从而是骨骼肌细胞产生兴奋。

3.简述肌纤维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

通常把以肌细胞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包括以下三个主要步骤:(1)兴奋(动作电位)通过横小管系统传导到肌细胞内部横小管是肌细胞膜的延续,动作电位可沿着肌细胞膜传导到横小管,并深入到三联管结构。

(2)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横小管膜上的动作电位可引起与其邻近的终末池膜及肌质网膜上的大量Ca2+通道开放,Ca2+顺着浓度梯度从肌质网内流入胞浆,肌浆中Ca2+ 浓度升高后,Ca2+与肌钙蛋白亚单位C结合时,导致一系列蛋白质的构型发生改变,最终导致肌丝滑行。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习题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习题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习题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教研室绪论 1-3第一章肌肉收缩 4-9第二章血液 10-13第三章循环 14-17第四章呼吸 18-21第五章消化和吸收 22-24第六章体温 25-27第七章肾脏的排泄功能 28-31第八章感官 32-34第九章神经系统 35-38第十章内分泌 39-41第十一章高级神经活动 42-44第十二章运动技能的形成 45-46第十三章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47-50第十四章运动中身体机能状态的变化规律 51-54第十五章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 55-57第十六章儿童少年、女子的解剖生理特点和体育教学训练 58-60第十七章主要运动项目的生理特点 61-62一、名词解释反应兴奋性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反射神经-体液调节基本生理特征二、判断题()1.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2. 运动训练导致人体形态、结构和机能诸方面的变化,是人体对运动训练的一种适应性变化。

()3. 生理学实验包括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其中人体实验又可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

()4. 人体机能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而体液调节的关键物质是激素,又称为第二信使。

()5.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生理学实验又可分为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

()6. 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反射,巴甫洛夫将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类,其中条件反射又可分为阴性条件反射和阳性条件反射。

()7. 从控制论的角度,在人体机能调节中,大部分为“正反馈”调节,这种调节形式对于维持机体的“内环境”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8.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主要联系在于非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形成的基础,因此条件反射属于高级神经活动。

()9. 只要有足够的刺激强度,组织就可以产生兴奋。

()10. 组织或细胞对刺激的反应主要取决于刺激的质和量,与细胞或组织的结构和当时的机能状态无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体育学院历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生理学》真题(2000年至2019年)2000年真题(简答题60分)标黄色内容为重复出现考题。

1、举例说明心率测定在武术运动训练中的应用?2、心肌收缩与骨骼肌收缩有何区别?3、叙述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尿量减少的生理学原理?4、叙述肝脏的生理功能?5、消除乳酸的主要途径是哪些?6、三大供能系统是如何供能的?7、声音传到神经中枢的三个阶段?8、如何在2008 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中提高我国的体育成绩的方法?2001年真题(简答题20分)1、叙述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5分)2、叙述运动中能量供应的基本理论?(5分)3、叙述马拉松运动员基本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10分)2002年真题(简答题2、3、4 任选2 题,共40分)1、应用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分析400米和800米跑的生理学特点和运动员训练方法的主要区别?2、举例说明发展力量素质的训练原则?3、根据运动性疲劳产生原因的学说,分析马拉松运动中运动员疲劳的可能原因?4、叙述运动处方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2003年真题(简答题任选4 题,共40 分)1、在应用生理学指标进行训练程度的评价时,应注意哪些方面问题?2、具体说明发展力量素质的训练原则?3、叙述影响运动技能形成与发展的生理学因素?4、叙述脑垂体分泌的激素及其主要生理作用?5、叙述运动处方的主要内容?2004年真题一、简答题(5分*4题)1 呼吸方式2 激素作用3 赛前状态4 恢复手段二、论述题(任选3题,共45分)1、用短跑、举重运动、举例说明力量训练原则?2、论述用生理指标指导训练方案制订?3、大负荷训练的生理学依据?4、从肌肉类型分析说明一名运动员可能同时在800 米到马拉松运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因?2005年真题1、肌纤维类型与运动项目的关系?2、有氧耐力及其训练?3、疲劳产生的原因?4、低氧训练的生理学基础及应用所遵循的原则?5、生理学指标评价运动员机能评定应注意的问题?6、判定恢复与过度疲劳的方法指标?7、评价马拉松运动员的生理学指标及原则?8、公路自行车供能特点?9、无氧训练提高运动员的机理与原则?2006年真题(论述题)1、后负荷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2、特异性传导系统与非特异性传导系统的作用?(特异性传导系统的功能:引起特定感觉。

非特异性传导系统的功能: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引起不特定感觉。

)3、力量训练的生理学基础、训练方法与原则。

4、肌肉类型5、疲劳的判断与恢复6、中长距离跑人体呼吸系统和能量供应的特点。

2007年真题一、简答题1、为什么心脏功能是影响机体运输氧气的主要因素?2、简述肌梭与腱器的机能?3、试比较动力性与静力性练习对心脏功能的影响?4、为什么长跑后尿量减少?5、心率是一个简易生理指标,在运动实践中的用途?二、论述题1、试述运动中机体能量供应系统及其特点?2、试分析200m游泳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特点,且设计一套反映身体机能能力特点的测试方案?2008年真题一、简答题1、什么是内环境?血液对调节内环境稳定的作用?2、呼吸的形式有几种?运动过程中如何随技术变化而调节?3、饭后为什么不宜马上剧烈运动?4、高原应激对机体呼吸/循环系统的反应?二、论述题1、优秀运动员完成定量运动负荷和最大运动负荷时机能的变化特点?2、有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学基础及其训练方法?3、儿童少年的骨骼和关节特点是什么?如何根据其特点进行教学与训练?2009年真题一、简答题:40分1、举例说明生理指标在运动训练中的运用?2、讲述800 米跑的身体素质要求及生理学基础?3、准备活动的意义,叙述准备活动、赛前状态以及进入工作状态三者之间的关系?4、什么叫内环境?简述内环境恒定的生理学意义?马拉松运动使内环境主要发生哪些改变。

5、运动指标与身体素质的关系。

二、论述题:60分1、运动疲劳产生的原因?运动性/马拉松疲劳原因?延缓运动疲劳的手段与措施(恢复方法)?2、呼吸的定义?包括哪些环节,合理的呼吸方法?3、循环系统对运动训练的反应和适应?2010年真题(20分*5题)1、叙述肌纤维类型及运动关系?(运动实践中的意义)2、谈谈对氧债学说的理解以及影响因素?3、试述最大摄氧量直接测定法的主要操作步骤,影响最大摄氧量的因素及在运动实践中应用?4、何谓绝对力量、相对力量、绝对爆发力、相对爆发力?并说明它们在运动实践中应用?5、试述一次10000 米赛跑过程中(包括运动前、后)运动员发生哪些主要机能活动/状态变化?为取得最佳成绩,并且最大程度的保护运动员,应采取哪些措施?(机能状态从极点、第二次呼吸,然后从呼吸调节,补水,赛前准备活动、赛后整理活动、赛前、赛中和赛后补水以及营养等方面回答)2011年真题1、试述长期力量、速度与耐力练习产生的骨骼肌适应性变化有何不同?20 分(对人体的适应性改变)2、何谓极点?何谓运动性疲劳?试述两者各自产生机理及两者的异同点?20 (生理学基础及其相互关系)3、6 个月前健身锻炼前后进行的身体机能评定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并列举相应的评定方法及注意问题。

20 分(45 岁男子,肥胖症,其他正常,健身处方)4、氧离曲线的特点与其影响因素?20 分5、在运动实践中,如何训练和评价人体三大供能系统?20 分(供能特点和联系)2012年真题一、简答题(10分*4题)1、什么是乳酸阈?为什么以乳酸阈强度训练能增强有氧能力?2、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的机制?3、长期耐力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4、运动对肾上腺皮质和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影响及其生理意义?二、论述题(20分*3题)1、力量训练生理学基础及力量训练的原则?1、谈谈800 米跑和马拉松引起运动性疲劳的原因及运动后应采用的恢复措施?2、试述人体运动时能量供应系统,并分析100 米和400 米中能量供应特点和如何提高运动员相关的功能系统?2013年真题1、乳酸阈的定义,谈谈其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2、什么是最大摄氧量,影响最大摄氧量的因素有?3、什么是姿势反射,人体有哪些姿势反射,姿势反射在运动中有何作用?4、运动时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的变化及其生理意义?5、运动强度的生理学评定指标有哪些,如何确定中、小强度运动?长期中、小强度运动对人体有何影响?6、Aerobic endurance(有氧耐力)和Aerobic Power 在概念、训练手段、评价指标的区别?2014年真题一、简答题(10分*3题)1、800 米全速跑冲刺到终点后,为什么不能直接做静止性休息?2、从生理学角度分析为什么“拳头缩回来再打出去才能获得最大力量”?3、运动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影响及其生理意义(调节作用)?二、论述题1、试述骨骼肌与心肌的生理学差异?(15分)2、试分析运动训练与运动疲劳之间的关系?(15分)3、有句话叫“走是最好的健身运动”,请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看法?(用生理学知识谈)(20分)4、试述长期运动训练对人体各器官、系统产生的影响?(20分)2015年真题一、简答题(10分*4题)1、什么是骨骼肌“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兴奋-收缩偶联)的机制(简述其2、何谓METs(Metabolic equivalents)(梅脱)?举例说明它在运动能耗评测中如何应用?3、应用个体化的原理分析个体适应运动负荷能力的生理学差异?4、运动酸痛的产生原因以及预防和缓解酸痛的措施?二、论述题(20分*3题)1、氧亏与运动后过量氧耗的区别是什么?影响运动后过量氧耗的主要原因(因素)?2、肥胖的相关疾病有哪些?发生和发展的四种学说是哪些?并选择一种进行简要阐述?运动能减轻肥胖防治肥胖相关疾病的机制?3、以下为一篇文章的摘要,请结合运动员心脏结构特点分析这篇文章的创新点和理论意义?Cardiac remodeling in response to 1 year of intensive endurance training. Circulation. 2014 Dec 9;130(24):2152-61.Arbab-Zadeh A1, Perhonen M1, Howden E1, Peshock RM1, Zhang R1, Adams-Huet B1, Haykowsky MJ1, Levine BD2.Abstract :BACKGROUND: It is unclear whether, and to what extent, the striking cardiac morphological manifestations of endurance athletes are a result of exercise training or a genetically determined characteristic of talented athletes. We hypothesized that prolonged and intensive endurance training in previously sedentary healthy young individuals could induce cardiac remodeling similar to that observed cross-sectionally in elite endurance athletes.METHODS AND RESULTS: Twelve previousl y sedentary subjects (aged 29±6 years; 7 men and 5 women) trained progressively and intensively for 12 months such that they could compete in a marath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 for assessment of right and left ventricular mass and volumes were obtained at baseline and after 3, 6, 9,and 12 months of training. Maximum oxygen uptake ( max) and cardiac output at rest and during exercise (C2H2 rebreathing) were measured at the same time periods.Pulmonary artery catheterization was performed before and after 1 year of training, and pressure-volume and Starling curves were constructed during decreases (lower body negative pressure) and increases (saline infusion) in cardiac volume. Mean max rose from 40.3±1.6 to 48.7±2.5 mL/kg per m inute after 1 year (P<0.00001),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 in both maximal cardiac output and stroke volume. Left and right ventricular mass increased progressively with training duration and intensity and reached levels similar to those observed in elite endurance athletes. In contrast,left ventricular volume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until 6 months of training,although right ventricular volume increased progressively from the outset; Starling and pressure-volume curves approached but did not match those of elite athletes. CONCLUSIONS: One year of prolonged and intensive endurance training leads to cardiac morphological adaptations in previously sedentary young subjects similar to those observed in elite endurance athletes; however, it is not sufficient to achieve similar levels of cardiac compliance and performance. Contrary to conventional thinking, the left ventricle responds to exercise with initial concentric but not eccentric remodeling during the first 6 to 9 months after commencement of endurance training depending on the duration and intensity of exercise. Thereafter, the left ventricle dilates and restores the baseline mass-to volume ratio. In contrast, the right ventricle responds to endurance training with eccentric remodeling at all levels of training.一、简单题1、成年人力量训练的生理学机制是什么?从生理学机制来讲,儿童青春期前后与成年人的不同之处?(10 分)2、什么是姿势反射?有哪几类姿势反射?各自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15分)3、过渡训练导致血清游离睾酮与皮质醇的比值(FT/C)发生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