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609 环境规划与设计原理 考试大纲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复试业务课考试大纲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专业 型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土力学》考试大纲
试卷结构:
概念题与选择题 约占 20%
论述题
约占 40%
计内容 土的三相组成、粒组划分、颗粒级配的测定、颗粒级配的表示方法、土按颗粒级配的分类;矿
物类型、矿物成分与粒组之间的关系;水的类型与特征、土中气体;土粒的比表面积、粘粒双电层、 影响扩散层厚度的因素;土粒的连结、土的结构类型。
1.理解地基应力的基本概念。掌握均匀地基的自重应力、成层地基的自重应力的计算方法。 2.掌握在竖向集中荷载作用、矩形面积竖直均布荷载作用、矩形面积水平均布荷载作用、矩形 面积竖直三角形分布荷载作用、圆形荷载作用、条形荷载作用下地基附加应力计算方法。理解影响 地基附加应力的因素。 3.掌握基底压力的分布规律和基底压力的简化计算。 4.理解有效应力及孔隙水压力、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概念,掌握有效应力原理公式、自重应力作 用下的两种应力、渗流作用下的两种应力、附加应力、孔隙水压力系数求解公式。 5.理解应力路径的概念和几种典型的加载应力路径。 四、地基变形计算 考试内容 地基变形计算的基本概念;土压缩变形的本质、压缩定律、变形模量、前期固结压力及其确定 方法、现场压缩曲线;地基最终沉降量的计算方法:分层总和法、规范方法、按应力历史计算、按 变形模量计算、按沉降机理计算;饱和土一维渗透固结理论。容许沉降量及减小沉降危害的措施。 考试要求 1.理解地基变形计算的基本概念。 2.理解土的压缩变形的本质,掌握土的压缩定律、变形模量、前期固结压力及其确定方法,了 解现场压缩曲线。 3.理解地基最终沉降量的计算方法:分层总和法、规范方法、按应力历史计算、按变形模量计 算、按沉降机理计算;掌握分层总和法和规范方法。 4.掌握饱和土一维渗透固结理论。了解比奥固结理论。 5.掌握容许沉降量等概念,理解减小建筑物沉降危害的措施。 五、土的抗剪强度 考试内容 土的抗剪强度理论、土的抗剪强度、极限平衡理论;抗剪强度指标的确定方法:直接剪切试验、 三轴剪切试验、无侧限抗压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大型直剪试验、饱和粘性土剪切试验方法;抗 剪强度的两种表示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抗剪强度指标的选用。 考试要求 1.掌握土的抗剪强度的概念及土的抗剪强度理论。 2.掌握直接剪切试验、三轴剪切试验、无侧限抗压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确定土的抗剪强度指 标的方法。 3.了解抗剪强度的两种表示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及如何选用抗剪强度指标。 六、挡土结构物上的土压力 考试内容 挡土结构物上土压力的类型;静止土压力的计算方法;朗肯土压力理论:主动土压力计算、被 动土压力计算;库仑土压力理论:主动土压力计算、被动土压力计算、库尔曼图解法及工程应用;朗 肯土压力理论与库仑土压力理论之间的比较:分析方法、适用条件、计算误差、指标的选用。 考试要求 1.掌握挡土结构物上土压力的三种类型。 2.理解并掌握朗肯土压力理论的基本原理,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的计算方法。 3.理解并掌握库仑土压力理论的基本原理,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的计算方法。理解库尔曼 图解法及其工程应用。 4.朗肯土压力理论与库仑土压力理论之间的比较:分析方法、适用条件、计算误差、指标的选 用。 七、土坡稳定性分析 考试内容
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及参考书目199 MBA联考综合能力:2009年工商管理硕士联考大纲,全国工商管理硕士入学考试研究中心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009年综合能力考试辅导教材,全国工商管理硕士入学考试研究中心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12俄语:东方俄语(1-3),北京外国语大学、普希金语言大学合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最新版213日语:新编日语(1-2),周平,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最新版214德语:新编大学德语(1-2),朱建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最新版215法语:公共法语(上、下),吴贤良、王美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最新版299 MBA联考英语:2009年英语考试辅导教材,全国工商管理硕士入学考试研究中心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360高等数学(含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初步):高等数学,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各版均可线性代数,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各版均可611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第三版614普通地质学:普通地质学简明教程,杨伦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2619土地资源学:土地资源学,王秋兵等,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622工艺美术史:中国工艺美术史,姜松荣,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623工业设计史:工业设计史,何人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世界工业设计史,陈鸿俊,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626综合知识: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姜明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民法(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魏振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经济法基础理论,漆多俊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632综合英语:新编英语教程(5-7),李观仪,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修订版634数学分析:数学分析讲义(上、下册),刘玉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四版635教育学: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637普通物理:大学物理,张三慧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第二版638哲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李秀林等主编,李淮春等修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第五版639专业综合:民法学:民法(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魏振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005年重印西方法律思想史:西方法律思想史(21世纪法学规划教材),严存生,法律出版社,200464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陶德麟、石云霞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641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体育基本理论教程(体育院校通用教材),周西宽,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运动生理学(体育院校通用教材),王瑞元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642传播学原理: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643艺术学基础理论:艺术学概论,彭吉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美学原理,杨辛、甘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644政治学基础:政治学基础,王浦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二版645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王镜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第三版646材料晶体学:结晶学及矿物学,赵珊茸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648物理化学:物理化学(上、下册),傅献彩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第五版649海洋地质与资源:海洋地质学,沈锡昌、郭步英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800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曹伯勋,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0 801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曾克峰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802地学遥感概论:遥感概论,彭望琭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03会计:基础会计学,陈国辉,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中级财务会计,刘永泽,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804海洋地球化学:海洋地球化学,赵其渊,地质出版社,1984805海洋地质学:海洋地质学,杨子庚等,青岛出版社,2000806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朱志澄,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第二版807海洋科学导论:海洋科学导论,冯士笮、李凤岐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08结晶学与矿物学:结晶学,赵珊茸等,地质出版社,2002809岩石学:岩石学(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路凤香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810地球化学:地球化学,韩吟文等,地质出版社,2005813古生物地史学:古生物地史学概论,杜远生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8,第二版819土地利用规划学:土地利用规划,王万茂等,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821应用沉积学:沉积盆地分析基础与应用,李思田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沉积学原理,赵澄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822高分子化学:高分子化学,潘祖仁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824矿床学:矿床学,袁见齐等,地质出版社,1985827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陈荣书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4 829 C语言:C语言程序设计,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最新版831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吴信才等,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黄杏元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32矿产普查与勘探: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赵鹏大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1 833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赵鹏大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6 834工程力学:理论力学(上、下),张建民、白景岭,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1材料力学,孙训方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35煤及煤层气地质学:煤田地质学(上、下册),武汉地质学院煤田教研室编著,地质出版社, 1981煤层气地质学与勘探开发,苏现波等,科学出版社,2001836油气(层)物理学:油气(层)物理学,张博全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 837石油渗流力学:现代油藏渗流力学原理,葛家理等,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838土地经济学:土地经济学,毕宝德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第五版839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陈孝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840岩体力学:岩体力学,刘佑荣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841土力学:土力学,方云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2843安全系统与人机工程:安全系统工程,张景林等,煤炭工业出版社,1999安全人机工程学,李红杰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6844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概论,李智毅、杨裕云,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845测量平差: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量平差学科组,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848钻井工艺原理:钻井工艺原理,刘希圣,石油大学出版社,2001851固体地球物理学基础:地球物理学基础,史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852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康华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五版853地球物理学基础:地球科学导论,刘本培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54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基础,王大纯等,地质出版社,1995,第一版857水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高廷耀、顾国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59产品设计快题(徒手):产品设计原理,李亦文,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工业设计创新的方法与案例,高楠,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864首饰设计快题(徒手):首饰设计基础,任进编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2首饰设计,(英)伊丽莎白.奥弗尔著,刘超等译,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865宝石学:宝石学基础教程,李娅莉等,地质出版社,2002宝石学证书课程,英国宝石协会、陈钟惠译,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2 866钻井与完井工程:钻井工程理论与技术,陈庭根等,石油大学出版社,2001867材料学概论:材料科学概论,许并社主编,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869电路、信号与系统:电路:电路分析基础,李翰逊,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第三版电路,邱关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五版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上、下册),郑君里,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版信号与线性系统,管致中,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版870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第二版872地图学:地图学概论,王琪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2874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杨代华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0875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彭文生,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877测绘学概论:测绘学概论,宁津生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879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030502方向考):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张耀灿、郑永廷主编,人民出版社,2001882管理学原理:管理学原理,杨文士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第二版883运筹学:运筹学,运筹学编写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884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黄亚钧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第二版887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学,荆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第四版888旅游学概论:旅游学概论,李天元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第五版889旅游区规划与管理:旅游区规划与管理,辛建荣、张俊霞,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第二版900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第四版903地质学基础:地球科学导论(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刘本培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地质学基础,宋春青,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第三版905翻译与写作: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增订本),冯庆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第一版英语写作手册,丁往道,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最新版907解析几何与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吕林根,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四版高等代数,王萼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三版908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教程,周世勋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27次印刷913材料力学:材料力学,孙训方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916勘查地球物理概论、917应用地球物理基础:应用地球物理学原理,张胜业、潘玉玲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应用地球物理数据采集与处理,刘天佑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地球物理反演基本理论与应用方法,姚姚、陈超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3地球物理方法综合应用与解释,李大心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环境艺术设计师2024考试大纲重要内容

环境艺术设计师2024考试大纲重要内容一、考试说明环境艺术设计师考试旨在评估考生对环境艺术设计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应用能力。
通过考试,可以评估考生对环境设计、景观规划、材料选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为其未来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工作提供依据。
二、考试科目及比重1. 环境设计理论与方法(占比30%)考察考生对环境艺术设计原理、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设计中。
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空间规划、环境氛围塑造、色彩搭配和材料选择等。
2. 环境艺术设计实践(占比50%)通过考察考生在实际设计项目中的表现,评估其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实践能力。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概念设计、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等环节。
3. 环境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能力综合分析(占比20%)通过综合分析考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设计项目,评估其在理论与实践结合方面的能力。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设计思路的解析、设计方案的评估、设计效果与实际效果的对比分析等。
三、考试要求1. 理论知识扎实:考生需要具备坚实的环境艺术设计理论基础,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践中,以创造出具有艺术感和实用性的环境设计作品。
2. 创意设计能力强:考生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在设计过程中能够提出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创意,并通过材料选择、色彩搭配等手段将其具体呈现出来。
3. 实践操作熟练:考生需要具备熟练的设计软件操作能力,并能够准确地进行设计图纸的绘制、施工图的制作等工作。
4. 表达能力出色:考生需要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思路,通过图文结合、口头陈述等方式将设计概念和意图清晰地传达给他人。
四、考试评分标准1. 理论知识与方法的运用:包括设计原理的准确把握、设计方法的合理运用等方面。
2. 设计作品的创意与实用性:包括设计作品的独特性、艺术性和适用性等方面。
3. 设计作品的表达与呈现:包括设计图纸的清晰度、表达方式的规范性、设计作品的整体效果等方面。
4. 设计作品的实际效果:包括设计作品的施工难易程度、实际效果与设计意图的符合度等方面。
中国地质大学2024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初试) 893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专业课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有效地测试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考生已具备的基本专业知识和素质。
二、试卷结构试卷总分数为150分,考题题型及比例:名词解释约30%简答题约40%论述分析题约30%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三、考试内容和要点(一)概论1、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地理空间数据组成特征;2、了解地理信息系统设计特点;3、了解常见的两类地理信息系统;4、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原型化设计基本思想;5、掌握面向对象技术的相关概念和性质;6、掌握面向服务的设计关键特性;7、掌握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原则及主要内容;8、掌握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过程及各阶段不同角色的分工;9、了解GIS开发模式与开发方式;10、了解GIS模型复用的几种方式。
(二)GIS系统分析1、了解系统分析的要求;2、掌握需求调查的内容、需求分类;3、掌握需求分析文档的撰写;4、了解可行性分析考虑的因素;5、掌握数据流程图的基本画法;6、掌握数据字典的内容与作用。
(三)GIS总体设计1、了解总体设计原则和主要内容;2、了解GIS体系架构的不同发展阶段;3、掌握C/S结构与B/S结构的差异及各自优缺点;4、掌握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5、掌握总体模块设计原则;6、掌握GIS软件系统体系结构;7、了解应用模型的特点、作用及分类;8、了解地理编码的作用、原则、步骤;9、了解用户界面设计的考虑因素。
(四)GIS功能设计1、了解GIS系统功能设计原则;2、掌握GIS主要功能模块划分及其作用;3、掌握图形数据库的功能设计和属性数据库的功能设计差异;4、掌握图形符号库管理功能设计的内容;5、了解常见的数据输入方法和方式;6、了解数据输出的内容和形式。
2024环评考试大纲

2024环评考试大纲引言概述:2024环评考试大纲是环境评价专业人员必备的参考资料,它对环境评价工作的要求和标准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对2024环评考试大纲进行详细阐述,包括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考试要求、考试范围和考试参考书目。
正文内容:1. 考试内容1.1 环境评价基本理论:介绍环境评价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估等内容。
1.2 环境评价法规和政策:阐述环境评价法规和政策的基本要求,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规。
1.3 环境评价实践与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介绍环境评价的实践方法和技巧,分析不同环境评价项目的具体操作过程。
2. 考试形式2.1 笔试:以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形式,考察考生对环境评价理论和法规的掌握程度。
2.2 论文写作: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题目,撰写一篇关于环境评价实践的论文,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和写作能力。
3. 考试要求3.1 理论掌握:要求考生对环境评价的基本理论有深入的了解,包括环境评价方法、评价指标等。
3.2 法规熟悉:要求考生熟悉环境评价相关法规和政策,了解其要求和应用。
3.3 实践能力: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环境评价实践经验,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
4. 考试范围4.1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包括环境评价的概念、目的、原理等基本知识。
4.2 环境评价法规和政策: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规和政策。
4.3 环境评价实践技巧:包括环境评价项目的具体操作过程、评价指标的选择和应用等。
5. 考试参考书目5.1 《环境影响评价法》:详细介绍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法规和要求。
5.2 《环境保护法》:介绍了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法规。
5.3 《环境评价实务》:介绍了环境评价实践的方法和技巧。
总结:2024环评考试大纲对环境评价专业人员的要求和标准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考试要求、考试范围和考试参考书目。
考生需要掌握环境评价的基本理论、法规和实践技巧,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五大院系简介及2009-2011年分省录取分数统计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五大院系及2009-2011年分省录取分数统计一、地学院07060地质学基地班199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地质学专业成为全国4个地质学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之一,重点培养地球科学领域高层次、研究型人才。
学校对“基地班”制定了特殊的优惠政策,如高额奖学金、专用计算机室、享有研究生同等标准的图书阅览等待遇。
其课程体系包括自然科学、地球科学、人文科学三大部分,重视培养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专业基础。
基地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创新型、研究型,毕业生将有90%左右进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深造。
通过硕士和博士的培养,为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输送高层次研究型人才。
理科基地实行分流—补进的动态优秀人才选拔模式,补进时在全校范围内择优选拔。
0706地质学类(地质学、地球化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专业学生掌握地质学的野外工作技能、物质成分分析测试技术及基本的地球科学实验和鉴定技术,学习地球化学、环境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具备从事构造地质、岩石矿物、地层与古生物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掌握环境及地球化学、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资源环境规划管理的原理、方法和技能。
面向地矿、能源、环境、国土等行业的教育、科研和生产部门培养研究型、应用型人才。
地质学(地质调查,工科培养,面向行业就业)本专业学生具备地质学基础理论、数理基础、计算机与外语实用技能及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毕业生能成为科研机构、地勘部门从事区域地质调查的专门人才,适应21世纪地球科学发展和国家在资源、环境、灾害、国土规划以及国民经济其它相关领域对地质学人才的需要。
二、资源学院0801地矿类(资源勘查工程基地班)1996年经国土资源部(原地矿部)批准创办资源勘查工程基地班,是为适应地球科学发展和实现全球找矿战略需要,探索培养适应国外、国内两个市场的宽口径外向型、复合型人才而开设的;是我国地质工科面向现代化、国际化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专业介绍

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 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的前⾝是北京地质学院地球物理探矿系,属建校初期最早的四个系之⼀。
国内许多地球物理学家,如傅承义院⼠、秦馨菱院⼠、翁⽂波院⼠、曾融⽣院⼠、顾功叙院⼠和刘光⿍院⼠等都曾先后在我院任教。
经过⼏⼗年的发展和⼏代⼈的努⼒,我院已形成了“以发展地球物理学为核⼼,以理⼯兼备为特⾊”的学科建设思路和“严谨求实,团结创新”的学院精神。
学院以观测地球、理解和模拟地球、有效开发和利⽤地球为主线,形成了以地球物理学为核⼼,以空间信息科学为重要⽀撑的学科群落:学院设有“地质与地球物理试验班”、“地球物理学”及“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三个本科专业;“地球物理⼯程”等六个硕⼠学位点;“地球物理学”⼀级学科博⼠授权点,“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等五个博⼠学位点,是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培养21世纪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及地球空间信息技术⼈才的重要教学和科研基地。
⼤类专业介绍 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的专业属于地球物理类,前期通识教育课程与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模块全部打通,实⾏通才培养,后期学⽣可根据⾃⼰的兴趣进⼊相应的专业⽅向进⼀步深造,同时可选择指导教师,参与科学研究⼯作。
培养⽬标和要求:实现通才教育,培养学科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知识⾯宽、实践能⼒强、综合素质⾼的有志于从事地球物理及地学信息技术的优秀⼈才。
主要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课、实践环节和专业选修课。
修业年限:本科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学⼠ 主要就业领域:资源、环境、灾害、国⼟规划、仪器制造、⼯业控制、信息技术,以及国民经济其它相关领域。
070801地球物理学 培养⽬标:具备坚实的数理基础和较系统的地球物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物理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的理论、⽅法和现代⾼科技⼿段,从事与地球内部结构探索、地球动⼒和演化、资源勘查和开发利⽤、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利、电⼒、交通等重⼤基础⼯程的勘测、⽣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对污染的监测等⽅⾯的⼯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良好的科学素养及教学、研究能⼒的、德智体全⾯发展的⾼级专门⼈才。
202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885 公共管理综合 考试大纲

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公共管理综合》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及要求《公共管理综合》是我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的自命题科目。
本课程的考试目的是测试考生对宏观经济学、公共管理学基本知识掌握的程度,并由此判断学生是否具有进一步深造的基本素质和培养潜力。
本课程考试要求考生较为全面地掌握宏观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等知识,具备较强的经济学、管理学思维和分析能力,能够运用经济学、管理学方法分析和理解现实中的公共管理问题。
二、试卷结构及分值分布1.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8题,合计40分;2.简答题(含计算题):每题10分,共6题,合计60分;3.综合题:每题25分,共2题,共50分。
三、考试内容分布比例1.基本概念:27%2.理论和方法:40%3.知识综合与应用:33%四、考试方式与时间1.考试方式:笔试、闭卷2.考试时间:3小时《公共管理综合》考试内容和要求宏观经济学部分: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考试内容:宏观经济学的特点;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名义GDP和实际GDP;失业和物价水平的衡量。
考试要求掌握:1、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2、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3、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4、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5、名义GDP与实际GDP;6、失业和物价水平的衡量指标与方法。
二、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考试内容:均衡产出;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乘数;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乘数;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乘数。
考试要求掌握:1、均衡产出的含义及相关假设;2、凯恩斯的消费理论;3、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乘数;4、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乘数;5、潜在国民收入与GDP缺口的含义;6、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乘数。
三、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考试内容:投资的决定;IS曲线;利率的决定;LM曲线;IS-LM分析;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环境规划与设计考试大纲
环境规划与设计原理初试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要求
《环境规划与设计原理》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规划与设计硕士入学初试的考试科目。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3小时,卷面成绩150分。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环境规划与设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基本的专业理论素质。
第二部分考试内容
一、考题类型
考试题型主要有名词解释、填空、问答题、论述题及分析(含绘图)等。
试题力求理论联系实际,体现时代特征,重点考察环境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考查考生应用这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解决和分析环境规划与设计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要点
(一)环境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概念
1. 环境规划与设计的概念
2. 环境规划与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绿地系统规划、城市规划与设计、生态修复等)
3. 环境规划与设计的研究对象(实体、空间、行为、自然等)
(二)环境规划理论与设计方法
1. 环境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基础(人居环境科学、环境生态学、建筑人类学、环境心理学、环境美学、人体工程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
2. 环境规划与设计的空间尺度
3. 环境规划与设计的空间形态
4. 环境规划与设计的空间组织
5. 环境规划与设计的处理手法
(三)公园绿地、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与生态修复
1. 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 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3. 生态修复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植物与工程措施方面)
(四)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设计
1.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史地段/街区的基本特征与划定原则、保护内容、整治与更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