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工时工作抽样
工时测定方法总结

一、直接观察法直接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和最直接的工时测定方法。
该方法通过观察和记录员工在工作中所花费的时间,来计算各项任务所需的时间。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精确测定工时的情况,例如在制造业、服务业等现场工作中。
1.原理:直接观察法通过记录员工在执行任务时所花费的时间,来计算任务的平均完成时间。
2.优点:直接观察法能够提供精确的工时数据,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任务,不受员工技能水平的影响。
3.适用范围:适用于重复性较高、流程相对固定的任务。
4.观察步骤:a.确定观察对象和任务;b.设定观察时间和周期;C.记录员工在执行任务时所花费的时间;d.分析数据,计算平均完成时间。
5.要求:观察者需具备专业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同时要确保员工不会受到干扰或压力。
二、工作日写实法工作日写实法是一种通过对员工工作日的实际活动进行记录和分析,来测定工时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了解员工在一个工作日中的工作安排、时间分配等情况。
1.原理:工作日写实法通过详细记录员工在一个工作日中的各种活动,来分析员工在工作日中时间的分配和利用效率。
2.优点:能够真实反映员工在一个工作日中的工作安排和时间分配情况,有助于发现时间浪费和效率低下的环节。
3.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工作日的时间分配进行详细了解的情况。
4.写作步骤:a.确定观察对象和周期;b.准备记录工具,如计时器、笔记本等;C.详细记录员工在一个工作日中的各项活动;d.对记录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5.要求:观察者需具备良好的组织和记录能力,同时要注意保护员工的隐私。
三、工作抽样法工作抽样法是一种以随机抽样为基础的工时测定方法。
该方法通过对员工在一段时间内执行任务的时间进行随机抽样,来估计员工的平均完成时间。
1.原理:工作抽样法基于概率论和统计学原理,通过随机抽样来估计员工的平均完成时间。
2.优点:能够以较小的样本量获得相对精确的工时数据,适用于大型企业和复杂项目。
3.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员工在执行各项任务时的时间消耗进行估计的情况。
【IE知识】81个IE(工业工程)专业术语,基础掌握牢很重要!

【IE知识】81个IE(工业工程)专业术语,基础掌握牢很重要!展开全文1.标准工时/标准时间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用最合适的操作方法,以普通熟练工人的正常速度完成标准作业所需的劳动时间标准时间=正常时间*(1 宽放率)=(观测时间*评比系数)*(1 宽放率)2.工时定额对某种作业的工时规定一个额度,即使对同一作业,由于用途不同可能有不同量值的定额,如现行定额、计划定额、目标定额等3.标准时间与工时定额的关系标准时间是制定工作定额的依据、工时定额是标准时间的结果4.时间研究时间研究是一种作业测定技术,旨在决定一位合格、适当、训练有素的操作者,在标准状态下,对一特定的工作以正常速度操作所需要的时间5.时间研究的研究方法时间研究是用抽样调查技术来对操作者的作业进行观测,以决定作业的时间标准6.剔除异常值的方法三倍标准偏差法:正常值为x /-3 内的数据,超出者为异常值7.每一单元的平均操作时间平均操作时间=Σ(观测时间值)/ 观测次数8.正常时间正常时间=Σ(单元观测时间X单元评比百分率)/ 观测次数9.宽放时间的种类私事宽放\疲劳宽放\周期动作宽放时间\干扰宽放时间\临时宽放时间\政策宽放时间\程序宽放10.宽放率宽放率(%)=(宽放时间/正常时间) X100%11.宽放时间宽放时间=正常时间X宽放率12.标准时间标准时间=平均操作时间X评比宽放时间13.瓶颈生产线作业工时最长的工站的标准工时称之为瓶颈\产出的速度取决于时间最长的工站14.实测时间作业者完成操作的实际时间15.节拍根据生产计划所得的一个工程所需的时间16.平衡率生产线各工程工作分割的均衡度,用于衡量流程中各工站节拍符合度的一个综合比值=Σ(T1 T2 ...... Tk)/Tbottleneck*K17.不平衡率生产线各工程工作分割的不均衡度不平衡率=(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100%18.平衡损失平衡损失=瓶颈工站的实际时间×工站数×FG-正常时间19.操作损失生产中异常及不良造成的损失操作损失=(设定产能-实际产量)?单件标准时间-额外产出工时=不良品损失计划外停线(机)工时20.总损失总损失=稼动损失平衡损失操作损失21.快速切换通过各种手段,尽可能的缩短作业切换时间,以减少时间浪费,达成提高综合效益之目的22.作业切换时间是指前一品种加工结束到下一品种加工出良品的这段时间23.外部切换时间不必停机也能进行的切换作业时间24.内部切换时间必须停机才能进行的切换以及为保证质量进行的调整、检查等占用的切换时间25.JIT的基本思想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故又被称为准时制生产、适时生产方式、广告牌生产方式26.JIT的核心零库存和快速应对市场变化27.劳动定额的时间构成劳动定额的时间构成=作业时间布置工作地时间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准备与结束时间/批量劳动定额的时间构成可供时间:上班时间内,为某产品生产而投入的所有时间可供工时=可供时间 *人数-借出工时投入工时=可供工时-计划停线工时稼动率=投入工时/可供工时 *100%计划停线工时=计划停线时间*人数计划停线时间=无计划时间换线时间判停时间设定产能(H) =3600(S)/瓶颈时间(S)设定产能(班)=投入时间/瓶颈时间(S)总工时=瓶颈时间*作业人数实际产量是可供时间内所产出的良品数人均产能=实际产量/投入时间/人数单机台产能=实际产量/投入时间/机台数平衡损失=(总工时-单件标准时间)*设定产能操作效率=实际产量/设定产能*100%整体工厂效率(OPE)=平衡率*稼动率*操作效率平衡损失=(瓶颈*作业人数-单件标准时间)*设定产能操作损失=(设定产能-实际产量)*单件标准时间-额外产出工时=不良品损失计划外停线(机)工时28.工费率平均每小时发生费用=单位时间内发生总费用/单位时间内投入工时29.单件成本平均每件分摊成本=某批产品花费总成本/该批产品总量30.成本下降率Σ[(上期单件成本-本期单件成本)*实际产量]/Σ(上期单件成本*实际产量)*100%31.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投资额*行业平均盈利率经营收益=收益-机会成本节省成本﹕=(改善前需求工时-改善后需求工时)*工费率交付周期=∑(CT*批量)32.所有机器效率=Total S.T*Output/(可利用时间*机台数)人工利用率 = 人工操作时间*目标产能/工作时间机器稼动率 = 机器作业时间*目标产能/工作时间MFG效率=实际产量/除非计划停机损失后可生产数量总生产效率=实际产量/可生产数量33.无效时间指花费在进行与生产不是有直接关系的活动之时间,如:开会,培训,消防演习,健康枪查,5S等.34.生产是一切社会组织将它的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是人们创造物质产品的有组织的活动35.时间序列模型以时间为独立变量,利用过去需求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来预测未来的需求36.预测监控通过预测监控来检验过去起作用的预测模型是否仍然有效37.因果关系模型利用变量(包括时间,如广告投入vs销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一种变量的变化来预测另一种变量的未来变化38.CYCLE TIME(C/T)周期时间每单位工序中1个循环的作业所需的时间单位工序C/T的和/ 测试次数39.(T/T)节拍时间制造一件物品时所需要的实际时间作业时间/ 需求数40.NECK TIME整个工序中1个循环作业时间最长的工序时间=最大的CYCLE TIME41.RATING作业按标准方法进行时作业速度的快或慢的程度用数字进行换算的时间很快︰125%;快︰100%;一般︰85%;慢︰60%42.净作业时间作业按标准方法进行时所需的最少时间CYCLE TIME*RATING(%)43.运转率产品所需的时间及实际生产中所用的时间之比NECK TIME /TACT × 100 %44.运转损失生产产品所需的时间和实际所用的时间之比(Tact Time-Neck Time)/ TACT TIME× 100 %45.平衡损失作业人员之间由于作业量的不公平导致的作业要素时间的不均衡程度的比(Neck Time-Cycle Time)/TACT TIME× 100 %46.效率损失按标准方法进行作业时需要的最少时间和与实际作业中所用的时间之差的比(Cycle Time-净作业时间)/ TACT TIME× 100 %47.综合损耗损耗的总合计运转损失+平衡损失+效率损失48.时间观测法用秒表观测分析作业人员的作业时间或设备运转的方法49.防呆法作业人员或设备上装上无需小心作业也绝不出错的防止出错装置50.生产率一般用产量对投入的比OUT PUT /IN PUT51.工时人或机器能做的或已做的量用时间来表示52.拥有工时拥有人员的工时拥有人员×正常作业时间53.考勤工时实际上没投入到作业的工时(缺勤、休假、出差、支持等)相关人员×相关时间54.出勤工时实际投入到作业的人员的工时拥有工时-考勤工时55.追加工时正常出勤工时以外追加作业的工时,即加班,特殊出勤、接受支持等相关人员×相关时间56.作业工时投入到作业中的总工时出勤工时+追加工时57.实际生产工时作业工时中去掉损失工时,实际投入到作业的工时作业工时-损失工时58.损失工时不属于作业人员责任范围的损耗工时(会议、教育、早会、待料、材料不良、机械故障、机型变更、不良返工等)相关人员×相关时间59.作业工时效率生产产品所需的时间(标准时间)和实际用的时间之比标准工时/作业工时× 100 %60.实际生产工时效率损失工时以外的纯作业时间和实际生产所用的时间之比标准工时/实动工时× 100 %61.实际生产率生产产品所需的时间和纯生产所需的时间之比标准工时/实动工时× 100 %62.效率管理为了减少生产要素的损耗,用一线监督人员的指导监督来达到适当地提升并维持作业人员对作业的态度的一种管理模式标准时间/实际时间63.PAC (Performance Analysis & Control)为了能做到只要作业努力就能提升及维持能力的效率管理模式的一种。
工作抽样法[1]
![工作抽样法[1]](https://img.taocdn.com/s3/m/5ebaa1b66c85ec3a86c2c543.png)
工作抽样的步骤
设计工作抽样观测表 为了使抽查工作准确、高效,应根据企业实际问题事先设计好表格。表格一般包括
测项目、观测者姓名及日期、被观测的对象情况、观测时刻等内容,根据内容和目的而定
正正 正 正
工作抽样法[1]
工作抽样的步骤
确定观测次数 正式观测前,需要进行一定次数的试观测。通过试观测求得该观测事项的发生率(
定的抽样项目,逐个观测并将观测的活动状态准确地记 录在设计的表格上。
工作抽样法[1]
工作抽样的步骤
(2)观测要点 如果错过观测时刻,不要勉强估计,先空下,在补测; 到达观测地点就及时进行瞬间观测; 观测者不能主观行动,应按设计好的观测时刻进行观测; 作业者不在场时应向他人了解或过后问其本人; 观测中有不明白的地方应向观测对象询问清楚; 如发现问题点、改善点,应及时记录
日期 6月9日 6月10日 6月11日 6月12日 6月13日 6月16日 6月17日 6月18日 6月19日 6月20日
合计
观测次数n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0
设备开动数 160 166 162 132 162 156 144 166 162 156 1596
n —— 抽样观测次数(即样本数)
工作抽样法[1]
工作抽样的方法
精度
对一般的工作抽样来说,通常取绝对误差E为2%—3%,相对误差S为5% 10%。对于绝对误差依据经验规定,按工作抽样的目的不同可在表中查出允
许的绝对误差值的大小。
不同抽样目的允许的绝对误差E值
目的
调查停工,等待时间等管理上的问题 作业改善
工作抽样法[1]
工作抽样的步骤
标准工时及作业测定

作业测定的方法-合成法
预定时间标准法(PTS法)
利用预先为各种动作制定的时间标准来确定进行各种操作所 需要的时间,而不是通过直接观察或测定。由于能精确地说明动 作并加上预定工时值,因而有可能比用其他方法提供更大的一致 性。而且不需要对操作者的熟练、努力等程度进行评价,就能对 其结果在客观上确定出标准时间。
标准时间的特点
客观性:
对于某一标准化了的作业操作,标准时间是不以人们的意志 而转移的客观存在的一个量值。
可测性:
只要将作业标准化了,就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对操作进行测定, 以确定标准时间的量值。
适用性:
标准时间是以普通熟练工人以正常速度能完成某项作业的劳 动标准时间,不强调以过分先进或十分敏捷的动作完成某项操作 的时间,所以它应该是易于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
作业测定的方法-直接法
秒表时间研究
秒表时间研究是利用秒表或电子计时器,在一段时间内对作 业的执行情况直接的连续观测,把工作时间以及与标准概念(如 正常速度)相比较的对执行情况的估价等数据,一起记录并给予 一个评比值,再加上一定的宽放值,最后确定出该项作业的时间 标准。
工作抽样
工作抽样是在较长时间内以随机的方式分散地观测操作者。 利用分散抽样来研究工时利用效率,具有省时、可靠、经济等优 点,因此,成为调查工作效率、合理制定工时定额的通用技术。
确定操作方法
在测定之前,要先确定最佳的作业方法,才能按照正确的、 通行的某种测定来确定使用可行的最佳作业方法时的标准作业时 间。这样一来,一次确定了的标准时间可作为推进生产的管理计 划,且作为控制和评价的基本尺度而得以应用。
确定材料规格
在机械加工中,不同的材料一般应选用不同刀具,不同的加 工尺才有不同的加工次数。因此,在时间研究之前,必须先就材 料规格的标准化进行讨论,并予以确定。
工作抽样及预定时间标准

工作抽样及预定时间标准引言在现代社会中,时间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对于企业来说,合理地安排时间,制定出合理的工作抽样和预定时间标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增强竞争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工作抽样及预定时间标准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一、工作抽样的意义工作抽样是指根据实际情况从大量工作中选择一部分样本进行观察和分析的方法。
合理的工作抽样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为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提供依据。
同时,通过工作抽样,企业还能够发现工作中的优势和潜力,为持续改进提供支持。
二、工作抽样的步骤1.确定抽样目的:企业需要明确自己进行工作抽样的目的和需求,是为了了解工作效率,还是为了发现存在的问题等。
2.确定抽样方法:根据抽样目的,选择适合的抽样方法,例如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或者系统抽样等。
3.确定抽样大小:确定需要抽样的工作数量。
抽样大小一般由企业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可以根据历史数据或者经验进行估算。
4.进行抽样调查:根据确定的抽样数量,从整个工作中随机地抽取样本,并进行调查和观察。
5.分析结果:对抽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三、预定时间标准的意义预定时间标准是指根据工作抽样的结果,制定出每个工作环节所需时间的标准。
合理的时间标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资源的浪费,并且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促进工作顺利进行。
四、预定时间标准的制定方法1.了解工作流程:企业首先需要对每个工作流程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分析,明确每个环节的工作内容和所需时间。
2.抽样调查:根据工作抽样的结果,对每个环节的工作时间进行观察和统计,得出平均时间。
3.考虑不确定性:在制定预定时间标准时,需要考虑到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留出一定的缓冲时间。
4.经验积累: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预定时间标准进行修正和完善,积累经验,提高准确性。
五、工作抽样及预定时间标准的实践方法1.使用时间管理工具:企业可以借助一些时间管理工具,例如日程安排表、项目管理软件等,来帮助规划和管理工作时间。
ie标准工时

IE标准工时什么是IE标准工时IE标准工时即工业工程师标准工时,是指通过工业工程方法和技术分析,对一个产品或者一个工序的标准时间进行测算和统计,以确定完成该产品或工序所需的标准工时。
IE标准工时是制定生产计划、评估生产效率、确定工资计算基准等重要依据。
IE标准工时的意义IE标准工时在生产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对生产过程进行IE标准工时的分析和测算,可以找出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和低效环节,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通过对生产节拍、操作方法、工艺流程等方面的优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
评估生产能力IE标准工时可以作为评估生产能力的指标。
通过知道产品或工序的标准工时,可以计算出该产品或工序的单位产能,从而对生产能力进行评估。
根据生产计划和生产容量,可以合理安排生产任务,提高生产效率。
制定生产计划IE标准工时可以作为制定生产计划的依据。
通过对不同产品或工序的标准工时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合理安排生产顺序和生产工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确定工资计算基准IE标准工时可用于确定工资计算的基准。
通过对产品或工序的标准工时进行评估,可以根据工时的多少来计算员工的工资。
对于计件工资制度的工厂,IE标准工时更是必不可少的工资计算依据。
IE标准工时的测算方法工作抽样法工作抽样法是一种常用的测算IE标准工时的方法。
在工作抽样法中,通过对工人完成一项工作所花费的时间进行抽样观察和测算,然后根据抽样数据推断出全体工人完成该项工作所需的标准工时。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每个工序都比较固定且重复性高的情况。
预定时间法预定时间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测算IE标准工时的方法。
预定时间法通过将一个工序分解成为多个最小动作单位,并对每个动作单位的时间进行测算,然后根据动作单位的时间累加得出该工序的标准工时。
这种方法适用于工序比较繁杂且包含多个动作单位的情况。
标准数据法标准数据法则是以已确定的标准化数据标准和国内外行业标准作为IE标准工时的测算依据,从而快速准确地测算出工序的标准工时。
工作抽样工业工程

工作抽样工业工程引言工作抽样在工业工程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通过观察和记录工作过程,确定工作方式和时间分配,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
本文将介绍工作抽样在工业工程中的应用,以及其优势和局限性。
工作抽样的定义工作抽样是一种定量的观察方法,用于确定工作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努力。
通过对工作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工作抽样可精确地确定工作任务的时间范围和相对难度。
工作抽样技术有助于评估工作职责、改进工作流程和制定工作标准。
工作抽样的原理和方法工作抽样的原理工作抽样的原理基于以下假设: - 工人在完成工作任务时,有明确的工作内容和作业要求。
- 工人在完成工作任务时,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 工人在完成工作任务时,以一定的工作速度和努力完成工作。
工作抽样的方法工作抽样的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选择抽样点:根据工作流程和目标确定抽样点,确保能够全面覆盖工作任务。
2. 进行观察:观察和记录工人完成工作任务的工作内容、工作速度和努力程度。
3. 计算工作时间:根据观察记录,计算出工人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时间,包括工作时间和不可避免的非工作时间。
4. 处理数据:对观察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工作任务的平均完成时间和任务难度。
工作抽样的优势工作抽样在工业工程中有许多优势,包括: - 精确性:工作抽样通过实时观察和记录,可以准确地确定工作任务的时间和难度。
- 可重复性:工作抽样可以重复使用,以对比不同工作任务和工作方式的效率和质量。
- 可比性:工作抽样可以比较不同工人和不同工作站点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标准。
- 数据支持:工作抽样提供了量化的数据支持,有助于工时管理、生产调整和绩效评估。
工作抽样的局限性工作抽样在工业工程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 局部性:工作抽样只能观察和记录特定的工作任务,不能涵盖全部工作内容。
- 主观性:工作抽样的结果可能受到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误差。
- 环境因素:工作抽样的结果可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噪音、干扰或紧迫感。
标准工时测定方法

标准工时测定方法一、标准工时定义标准工时指对于必要能力受过充分训练的作业人员,在适当的速度和作业环境下执行作业所需要的时间。
即是在下列条件下,完成一单位作业所需的时间: 1.采用标准作业及标准设备 2.在标准化的作业条件下3.作业者均具备制程所要求的熟练度和适应度4.在不妨害生理健康的情況下熟练度与适应度5.以企业所设定的正常作业速度,完成一個单位作业量二、标准工时的角色三、标准工时的构成四、宽放时间种类a. 生理宽放:又称私事宽放。
标准工时标准准备时间标准主体时间净准备时间宽放时间净作业时间宽放时间一般时间特殊时间特殊时间一般时间标准工时工厂管理外包价格的決定标准价目格的決定进货价格的決定设备管理设备机种的选定设备台数的決定设备定位的決定生产管理生产计划日程计划作业管理适当的人员配置作业制程改善效率管理工程管理价格管理效率与生产性能的评价奖励津帖的策略价格的预估b. 疲劳宽放:分为体力疲劳和精神疲劳。
c. 管理宽放:又称连接宽放。
d. 以上三种宽放以外的各种情况,一般不列入标准工时宽放范围。
ILO国际劳动组织变动疲劳宽放表项目区分男女立姿操作1% 2%不自然姿势稍不舒适 2% 3% 悬挂向上 5% 5% 很不舒适 7% 7% 重量 5磅以上 0 1% 阻力10磅以上1%2%表1一般情况下的宽放率生理宽放疲劳宽放管理宽放 5%6% 4%表2五、标准工时测定方法a. 秒表测时法b. PTS测时法(多采用MTM法)c. MOD测时法标准工时测定方法有很多种,各IE作业者由于喜好及运用熟练程度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动作方法。
以上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实际操作中往往结合运用。
a. 秒表测时法秒表测时法是最古老、最常用的测时方法,目前多数企业广泛采用。
1.局限性1> 必须在生产效率达到一定水平时采集到数据才有效。
2> 评比比较困难,人为因素较多。
3> 采集数据周期比较长,时间成本耗费较大。
2.优势性1> 采集数据简单,较为直接,操作比较简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9/8
15
第八章 工作抽样
工作抽样一般取2σ的范围, 即 确 定 95%( 实 际 上 是 95.45%)的置信度.
68.72%
95.45% 99.73%
3 2 1 x 1
2 3
图10-1 正态分布曲线
2020/9/8
16
第八章 工作抽样
1、观测精度
精确度:精确度就是允许的误差,工作抽样的精确度分 为绝对误差E和相对误差S。当可靠度为95%时:
1 4 9 12
19
25 29 34
47 53 54 60
2020/9/8
6
第八章 工作抽样
由图可知,在内60分钟内,有18分钟为空 闲,有42分钟为工作,故:
工作比率
工作时间 总观测时间
42 60
70%
空闲比率
空闲时间 总观测时间
18 60
30%
2020/9/8
7
第八章 工 ±2.4%~3.5% ±1.2%~1.4%
±1.6%~2.4%
2020/9/8
18
第八章 工作抽样 例10-1
根据工作抽样查明某机器的停工率,要求相对 误 差 在 10% 以 内 。 原 估 计 该 机 器 的 停 工 率 为 30%,可靠度为95%,确定观测次数为1500次。 而实际却观测了1800次,其中停工500次,停 工率为28%,问此观测结果能否满足预定误差 要求?
2020/9/8
20
第八章 工作抽样
计算法:当可靠度设定为95%时
n =4P(1-P)/ E2 n=4(1-P)/S2P
✓确定P值有两种办法:
✓一是根据经验统计数大致选定一个P值;
✓二是可预先进行100次左右的试观测来求P。
将1小时分成60格,然后在1--60的数中, 随机取出10个数作为观测的时分。
设取时分为: 34,54,4,47,53,29,12,9,19,25
将这些时分按先后顺序排列成: 4,9,12,19,25,29,34,47,53,54
14
2020/9/8
9 12
19 25 29 34
47 53 54 60
观测时间 随机时刻
实际上难以在很长时间观测
观测结果 工作率
时间值
2020/9/8
12
第八章 工作抽样
项目
工作抽样
秒表时间研究
研究对象 工作班制度工时
研究重点
测定工时的利用情况及 各类工时消耗比例
工序作业时间
测定工序及其组成要素的作业 时间,研究工序结构与操作方 法合理性
主要用途
分析工时利用,确定各 类宽放时间的标准资料
为制定工序标准时间提供实测 作业时间,分析改进操作方法
瞬间观察,调查活动事 方法特点 项发生次数与发生率
对工序作业进行多次重复观察 与记录
2020/9/8
13
第八章 工作抽样
第二节 工作抽样的方法和步骤
一、工作抽样的方法 二、工作抽样的步骤
2020/9/8
14
第八章 工作抽样
一、工作抽样的方法
工作抽样的原理来自于数理统计的理论,以概 率法则作为基础的方法,欲取得正确的工作抽样 结果,必须遵循两条基本原则: 1.保证每次抽样观测的随机性; 2.要有足够的抽样观测次数。
8
第八章 工作抽样
在10次随机观测中有3次没工作(空闲), 7次工作,故:
工作比率
工作时间 总观测时间
7 10
70%
空闲比率
空闲时间 总观测时间
3 10
30%
2020/9/8
9
第八章 工作抽样
二、工作抽样的优缺点
优点:
测定效率高而经济; 观测数据失真小,准确性高; 可以用于多种作业的同时观测; 随机性强,不受时间的限制; 几乎不需对观测者进行专门培训;
11
第八章 工作抽样
工作抽样与秒表时间研究的主要区别 ?
项目
工作抽样
测定方法 进行瞬时观测
秒表时间研究 进行连续测定
测定工具 观测者的 疲劳程度
观测对象
目视
不太疲劳
一名观测者可以观测多 名对象;可以同时观测 作业者和设备
秒表或计时器 相当疲劳,观测者必须专心
一名观测者只能观测一名对象; 同时观测作业者和设备有困难
解:根据题意,P=0.28,1-P=0.72, n=1800
由公式得:
S E 2 1 P 2 0.72 0.075 10%
P
nP
1800 0.28
因此满足预定的精度要求。
2020/9/8
19
第八章 工作抽样
2、观测次数n的确定 ✓原则:在满足可靠度及观测精度的前提下,确 定合理的抽样次数。 ✓方法:图表法和计算法。
2020/9/8
2
第八章 工作抽样
第一节 工作抽样概述
一、工作抽样的概念 二、工作抽样的特点 三、工作抽样的用途
2020/9/8
3
第八章 工作抽样
一、工作抽样的概念
瞬时观测法
工作抽样(Work Sampling)是指对作业者和 机器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瞬时观测,调查各种作 业活动事项的发生次数及发生率,进行工时研究, 并用统计方法推断各观测项目的时间构成及变化 情况。
第八章 工作抽样
第十章 工作抽样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工作抽样的概念; 2.领会工作抽样的用途及其主要优缺点; 3.掌握工作抽样的步骤与方法; 4.领会工作抽样的应用。
2020/9/8
1
第八章 工作抽样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工作抽样概述 第二节 工作抽样的方法和步骤 第三节 工作抽样应用举例
2020/9/8
4
第八章 工作抽样
利用工作抽样法可调查出操作者或机器的 工作比率和空闲比率。
工作比率(%)
工作时间 总观测时间
100%
空闲比率(%)
空闲时间 总观测时间
100%
2020/9/8
5
第八章 工作抽样
(1)秒表时间研究
在1小时内,以1分钟为单元进行直接观 测,并记录观测结果,即观测记录60次。 如下图所示,以空白格表示工作时间,以 斜条格为空闲时间。
E 2 2 P(1 P)
n
S E 2 1 P
P
nP
2020/9/8
17
第八章 工作抽样
✓对一般的工作抽样来说,通常取绝对误差E为2%—3%,相 对误差S为5%—10%。
表10-4 不同抽样目的允许的绝对误差E值
目的
调查停工,等待时间等管理上的问题 作业改善
决定工作地布置等宽放率 制订标准时间
缺点:
✓当调查对象分布较广时,路上花的时间多; ✓无法将作业细分; ✓只能得到平均结果,得不到详尽的个别差异。
2020/9/8
10
第八章 工作抽样
三、工作抽样的用途
主要用在以下两个方面: (1)工作改善。 (2)制定标准时间。
每件产品标准时间
观测总时间 生产总数量
作业率
评比率
(1
宽放率)
20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