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草原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春天到了,草原绿了。

风吹过,小草像一片片绿色的海洋,翻腾着,一浪高过一浪。

看草原,大家都说好。

大家都说,在羊肠小道上看草原,好像站在大海边上,任眼前的草浪涌过来。

天的边塞草是淡淡的黄色,地的边塞草是密密麻麻的绿色,真是奇诡呀!妈妈带我去游草原,爸爸说,这一定要带刚刚种下的柳树、桦树苗。

路边的人家,门前都种上了桦树和柳树。

那叫一丛一丛的绿,是大风拂过来的。

大风整日的拂过大山大岗。

嘿!你快来看,风把妈妈的长发吹成大卷,也把大山大岗的沙子吹成一阵一阵的飞了起来。

砰砰!像枪声一样。

人们在一片砂泽地上被紧紧地包围着。

我轻轻地走进一片绿中,要到草地上心之大地观看,作一首意境诗。

我看着天边下起了雨,赶紧从妈妈的携中拿出一把瓦伞,撑在我爸爸的放下来飘起又放下来的一片高高的大桦树下。

我看着天边下起了雨,赶紧拉着妈妈的手,跑到妈妈的房子里躲雨。

可我等呀等,雨越下越大,一滴一滴地掉在妈妈们的头上玩儿着。

妈妈说:“喂、宝贝,你不要害怕,整天陪着我玩儿,有什么事都不要怕。

记住:你是勇敢的。

”我真像一颗小草原上的小百灵鸟。

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草原》,掌握本文的大意和情感。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情景启发法(2)释义导入法二、教学重点、难点1. 理解课文,把握课文的情感。

2. 学习掌握课文重点内容。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2.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 听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 分组讨论,探究课文情感。

5. 展示,评价优秀作品。

6. 评价优秀作品。

7. 总结,课后作业。

4. 课堂延伸本课主要教授“状物诗”的创作方法。

鼓励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事物,以其特点为核心,抒发自己的感情。

可以选择校园中的一角,通过对这个地方的描写,抒发情感。

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春天到了,草原绿了。

风吹过,小草像一片片绿色的海洋,翻腾着,一浪高过一浪。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课文详解及练习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课文详解及练习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课文详解及练习《草原》是六年级上册语文的第一课,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草原上的动植物。

接下来,我们将对课文进行详细解析,并提供一些练习题供同学们提高语文水平。

【课文详解】第一段:草原是我们祖国的瑰宝,位于我国的北方。

这里是辽阔的平原和高原相交的地方,草原上长满了绿油油的青草。

这些青草像一片片绿色的波浪,随风起伏,十分美丽。

首先,课文开头点明了草原的重要性,将其称为祖国的瑰宝。

接着,这里描述了草原的地理位置,位于北方的辽阔平原和高原相交的地方。

然后,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草原上长满的绿油油的青草,形容青草像一片片绿色的波浪,随风起伏的美丽景象。

第二段:在草原上,有着各种各样的动植物。

站在草原上,你会看到奔跑的野马、嬉戏的羊群,追逐的野兔,还有采食的牛群和羊群。

天空中,飞翔的雁和鹰在自由地舞蹈。

在高高的天空上,我们还可以远远地看到驼队行进的身影。

本段主要描述了草原上丰富的动植物群落。

作者通过描写奔跑的野马、嬉戏的羊群、追逐的野兔以及采食的牛群和羊群,生动地展示了草原的生机勃勃。

同时,天空中飞翔的雁、鹰和驼队行进的身影也增添了草原的神秘感和壮丽景色。

第三段:夜晚,草原的星空特别明亮,像银河一样美丽。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闪烁的星星,在天空中画出了美丽的图案。

在大草原上,可以听到虫鸣声、鸟儿的歌唱声和禽兽们的吼叫声。

夜晚的草原充满了动物们的生活之声,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这段描述了夜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动物们的声音。

首先,用形容词明亮来形容夜晚草原的星空,进一步提到星星们在天空中组成美丽的图案。

然后,描绘了夜晚草原充满的虫鸣声、鸟儿的歌唱声和禽兽们的吼叫声,使读者感受到草原的生机与活力。

第四段:草原是我们祖国的瑰宝,我们要珍爱它。

我们要保护草原上的动植物,不乱丢废纸、不破坏青草,让草原永远美丽、绿色。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祖国草原。

最后一段号召珍爱草原并保护草原上的动植物群落。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描绘的草原风貌及作者的情感。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形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会通过描绘事物来抒发感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草原的壮丽风光,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描绘的草原风貌。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感悟作者对草原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草原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草原的魅力。

2.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

教师辅导,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如“碧绿”、“辽阔”等。

学生再次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课堂讨论教师提问:课文描绘了草原的哪些特点?教师提问: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草原的哪些情感?4.课文解析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6.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学生完成作业。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草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3.教师在讲解课文时,注重了情感的表达,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4.作业布置合理,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草原》作者:老舍原文略。

2.生字词表碧绿、辽阔、美丽、赞美、向往、丰收、牧歌、骏马、牛羊、毡房等。

3.教学课件制作关于草原的课件,展示草原的美丽风光,辅助教学。

4.家长签字表家长签字确认表,监督学生完成作业。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年级上册第1课《草原》课文知识点+课文笔记+试卷

六年级上册第1课《草原》课文知识点+课文笔记+试卷

六年级上册第1课《草原》课文知识点课文笔记试卷知识点与课文笔记一、解决字词1.毯 :字义:厚实有毛绒的织品组词:毯子|绿毯|地毯|棉毯造句:厚厚的落叶给大地铺上了一条柔软的地毯。

2.陈:字义:①排列,摆设②旧的,时间久的组词:陈设|陈述|陈列|陈旧|陈芝麻烂谷子|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造句:爷爷房间里的陈设既简单又朴素。

3.裳:字义:衣服组词:红裳|衣裳造句:秋天来了,小草脱下了绿衣裳,换上了金灿灿的秋装。

4.虹:组词:彩虹|虹桥|长虹造句:雨过天晴,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宛如一座彩桥悬在高空。

5.蹄:组词:马蹄|羊蹄|四蹄生风|马不停蹄|马失前蹄字义:马、牛、羊等生在趾端的角质保护物。

造句:接到奶奶生病的消息,爸爸马不停蹄地连夜赶了回来。

6.腐 :字义:①用豆子制成的一种食品②烂,变质造句:虽然妈妈经常批评我,但是我知道她是刀刀子嘴豆腐心。

组词:腐乳|腐败|腐朽|豆腐|迂腐|刀子嘴豆7.稍 :字义:略微组词:稍微|稍等|稍后|稍许|稍纵即逝造句:时间稍纵即逝,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8.微 :字义:①轻微,稍②小,细小组词:微笑|轻微|微小|稍微|微妙|防微杜渐造句:花儿开了,仿佛在对着我们微笑。

二、分析课文第一部分写作者初到草原时高兴的心情和看到的草原美景。

1.写草原人民来到几十里外迎接远客的情景。

2.写在蒙古包外,主人与客人相见的情景。

3.写在蒙古包里,主人拿出丰盛的食物,盛情款待客人。

4.写夕阳话别,客人们不忍离去,作者发出了“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感慨。

第二部分写草原人民身着盛装热情欢迎和款待远道而来的客人。

试卷一、看拼音写词语。

xuàn rǎn dī yín jí chí()()()lǐmào yí bìqiān lǐ()()shuāi jiāo cuì sèyù liú()()二、词语手拉手。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知识点汇总
《草原》是《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课的课文,讲述了作者在草原上与牧民相遇的经历。

以下是这篇文章的一些核心知识点汇总:
1. 故事背景:作者在一个夏天,与父母一起到草原度假,初次接触到大自然的美丽与辽阔。

2. 草原的特点:草原是一片广阔而肥沃的大地,草儿翠绿,天空湛蓝,奔腾的河水如银丝般流淌。

3. 牧民的生活:草原上住着勤劳善良的牧民,他们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依靠放牧为生,与动物和谐相处。

4. 探秘草原:作者走近草原,亲身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欣赏到了美丽的风景,与牧民互相帮助,心生敬畏。

5. 草原的意义:草原不仅仅是一片美丽的土地,更有着浩渺的诗意,给人们带来宁静与感悟。

6.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应当尊重和保护大自然,与之和谐相处,并从中获取力量和启示。

以上是《草原》这篇课文的主要知识点汇总。

通过阅读和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更深入地体会到草原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1课:草原

第1课:草原

第1课:《草原》1.本课的作者是老舍,文章选自《内蒙风光》。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

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2.说说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理解: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

体会: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

3.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4.句子理解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理解: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

这句话写出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

②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理解:“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

“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

这句话中,作者用上了比喻的手法,把小丘的线条比作一幅中国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

③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理解:这个句子运用拟人手法,写出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

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④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理解:这个句子运用比喻手法,把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比作彩虹,写出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的情景。

⑤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理解:涯,边际。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导语】《草原》⼀⽂是作者第⼀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了草原的美丽景⾊以及受到蒙古⼈民热情欢迎、款待的情景,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的⽆限热爱之情。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第⼀课《草原》课⽂原⽂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的天⽐别处的更可爱,空⽓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歌⼀曲,表⽰我满⼼的愉快。

在天底下,⼀碧千⾥,⽽并不茫茫。

四⾯都有⼩丘,平地是绿的,⼩丘也是绿的。

⽺群⼀会⼉上了⼩丘,⼀会⼉⼜下来,⾛在哪⾥都像给⽆边的绿毯绣上了⽩⾊的⼤花。

那些⼩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绿⾊渲染,不⽤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欲流,轻轻流⼊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惊叹,⼜叫⼈舒服,既愿久⽴四望,⼜想坐下低吟⼀⾸奇丽的⼩诗。

在这境界⾥,连骏马和⼤⽜有时候都静⽴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的⽆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了⼀百五⼗⾥,才到达⽬的地。

⼀百五⼗⾥全是草原。

再⾛⼀百五⼗⾥,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车⼗分洒脱,只要⽅向不错,怎么⾛都可以。

初⼊草原,听不见⼀点⼉声⾳,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些忽飞忽落的⼩鸟。

⾛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河!⽜⽺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丘上出现了⼀群马,马上的男⼥⽼少穿着各⾊的⾐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来到⼏⼗⾥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们⽴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

车跟着马飞过⼩丘,看见了⼏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

⼈很多,都是从⼏⼗⾥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主⼈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

也不知道是谁的⼿,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家的语⾔不同,⼼可是⼀样。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课草原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课草原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课草原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课《草原》是一篇描写草原美景的散文,以下是对本课的知识点总结:
一、生字词
本文中的一些生字词包括“草原、清新、苍穹、悠闲、奔腾”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词语的读音、写法、意思和用法。

二、文本理解
1. 主题思想:本文通过描写草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以及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向往。

2. 段落大意:
第一自然段:总述草原的美丽风光,引人入胜。

第二自然段:描写草原的天空,如苍穹般辽阔、清新。

第三自然段:描写草原上的动植物,呈现出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

第四自然段:描写草原上的人们,展现他们奔腾不息的生命活力。

第五自然段:总结全文,表达对草原的热爱与向往。

三、写作手法
1. 比喻: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如将草原的天空比作苍穹,将草原上的动物比作悠闲的游客等,增强了文章
的生动性和形象感。

2. 拟人:作者将草原上的动植物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情感和动作,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和趣味性。

四、文化背景
草原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特殊自然景观,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到草原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五、启示感悟
通过学习《草原》一课,我们不仅要欣赏草原的美丽风光,更要感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环保意识,共同守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草原
(一)夏日草原
席慕蓉
从来没有比走在无边无际的夏日草原上更令人难忘的欢畅快意了!
首先是视觉上的舒展。

我们的眼睛可以望到无穷远。

然而,蒙古的草原又不是平坦开阔到无趣的地步,相反,她总是有着和缓而优美的起伏,像是放大了的微微动荡的海浪,引诱你想稍微快走几步,
好登上眼前这座基地广大的丘陵,眺望前方又有些什么新的动向和美丽的线条。

即使有时在更远处真的有比较高大的山脉,那和草原连接起来的山坡坡度也不大,无
论是步行还是骑马,都可以从山下从从容容地走到山腰,一路铺着有如地毯一般的绿草。

草原是广大的圆周,苍天真如一座高不可测的穹顶,以无限宽广的弧度覆盖着大地,
而我自己这小小的身体,就是这片天地的圆心。

如果我把身体做三百六十度的旋转,那极
远处微微起伏的地平线也绕着我转一圈而无始无终;也就是说,无论我往前走了多少步,
依旧是这个广大圆周的唯一的中心点。

然后就是那云影与天光。

草原上的云朵,有时候又多又大又平整,在蓝天上列队而行,天高云低,风起的时候,一朵一朵依序飞过,那草原就忽明忽暗,人好像走在梦里。

一下子所有的青草都闪着金光,逆光处背后的丘陵像镶上了发亮的边线,身体被阳光照得暖烘烘的;然后忽然间所有的颜
色都沉静了下来,在云影掠过之处,草色在泛白的灰绿和透明的青绿之间挪移。

风也凉多了,像擦了薄荷油一样。

然后,还有那难以形容的芳香!
那不只是青草的清香而已,而是混合着好几种香草的草叶被压折碰触后所发出的香气。

在刚刚站定时还不太显著,不过,只要一开始往前走,每过一步就会马上有一股翻腾而起
的独特的芳香,弥漫在四周。

野生的香草,在夏日遍布草原,好几种香味混合之后,那强烈的芳香如药酒又如甘泉
那样的提神醒脑,沁人心脾,进入每一种感觉细胞的最深处,让生命苏醒,让我忘记了所
有的疲劳困顿,只想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我当然明白我的祖先在游牧生活里有许多艰难之处,可是,七八月间,时当草原的盛夏,阳光静好,青草繁茂,鹰雕从云层下低飞掠过,草丛间被我们的脚步惊扰起来的蚱蜢
和草虫,在身前身后弹跳得好远,还不断发出“嘎”声的鸣叫,旷野无人,只有轻柔的风声,这里,应该就是天堂了吧?
草原深处,有时会遇见一泓弯泉极尽曲折地流过。

小河的流水清澈,河中长长的水草
顺着水流的流势忽左忽右轻轻摆荡,连几颗小石子的滚动也看得清清楚楚;薄暮时分,从
山腰往下眺望,那样一条狭窄弯曲的河流映着天空的霞光,像条灰紫色的发亮的缎带,在
暗绿的旷野上蜿蜒伸展,不知道从何处起始,到何处终结。

然而,我深信,几千年来我的
祖先们所追求的“水草丰美”,应该就是这样了吧?
(二)美丽的大草原
茂密的青草,成群的牛羊,湛蓝的天空,清澈而多情的月亮湖,淳朴而善良的牧民……这里就是川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美丽的红原大草原。

小鸟和风婆婆轻轻地把我从梦中唤醒,透过晨曦,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把灰蓝的天
空刷成了粉红色、橙红色、金黄色。

推开窗户,草原的清风迎面扑来。

啊,草原的清晨,
如诗般浪漫,如画般美丽。

我情不自禁地想高歌一曲,刚放开嗓子,突然听到“咩,咩!”的羊叫声,随后又是一声清脆的鞭子声,我疑惑地四处张望,心想:这是谁和我捣乱呀?
原来是一个穿着藏袍的牧童带着他的羊群向这边走来。

那些羊儿们起先还是一个个白色的
小点儿,很快变成一只只又肥又胖又可爱的小羊,牧童脸上的汗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就像一
颗颗晶莹的珍珠,看得出来他已经放了很长时间的羊了。

这时一阵冷风吹来,我打了一个
喷嚏,于是赶紧穿好衣服跑了出去。

他红红的脸蛋略显粗糙,咧嘴一笑露出一排整齐而洁白的牙齿。

很快我就和小牧童聊
起了天。

他今年八岁了,是藏族人,我告诉他我们的城市、我的家、我的学校、老师和同
学等等,不管我说什么他都专心地听着。

我们玩累了,坐在草地上,我拿出一本漫画书,这时他好奇地坐到我旁边,红着脸说:“能……借……借给我看看吗?”我说:“没问题。

”他放下羊鞭,在袍子上擦了擦手,
小心翼翼地接过书,一篇一篇地仔细翻起来,看着他那么认真地看我已经看了十几遍的那
本漫画书,真不忍心打搅他,我悄悄起身拿起羊鞭,在草原上挥舞起来,和羊儿嬉戏玩耍
开了。

阳光洒在草地上,轻轻的、柔柔的,草原上两个小伙伴沐浴着清风、朝阳,各得其乐。

草原的清晨,宁静而美丽。

朝霞散去,阳光明媚,草原上渐渐热闹起来,我也该离开我的藏族小伙伴了。

带着对
红原大草原的美好记忆,带着对藏族小伙伴的眷念,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个美丽的地方。

(三)我的家乡呼伦贝尔
我的家乡呼伦贝尔是个风光优美、景色宜人的地方,那里有一望无际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有连绵起伏的大兴安岭,还有美丽富饶的呼伦湖和贝尔湖。

这里被人们盛赞为北国碧玉,人间天堂。

春天,冰雪融化了。

小草飘动着细细的嫩芽,花儿在风中散发着无限的幽香,草原的野草野花开始盛开了,五颜六色的,就像一块漂亮的地毯,披在呼伦贝尔的大地上。

树木
也穿上了绿色的纱衣,春燕欢笑着归来,整个大草原春意盎然。

春天的呼伦贝尔变得万紫
千红,美不胜收。

夏天这里空气清新,气温适宜,是避暑度假的胜地。

一场细雨过后,一览草原风光。

美丽的大草原一眼望不到边,蓝天白云、碧草绿浪、湖水涟漪、牛羊成群、点点毡房、袅袅炊烟,整个草原清新宁静。

茫茫无际的牧场,传来悠扬的牧歌,一条弯弯的小河,静静地流向
远方。

白色的羊群在山坡上吃草。

远远望去,好像是白云飘浮在山间,又好似粒粒珍珠撒落
在草原上。

微风吹过,草浪滚滚,形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

牧羊的姑娘,唱着动听的情歌,挥动着羊鞭,游走在美丽的草原上。

傍晚,夕阳西下的时候,在霞光的辉映下,草原与天
连成一片。

蒙古包里响起了委婉动听的马头琴声,这动与静相结合的草原美景,怎不叫人
心旷神怡。

秋天,这里是一片金黄的世界。

成熟的野果挂满枝头,微风吹来,草原翻卷起层层波浪,草香扑鼻。

秋风拂过,散发出一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

牧人们忙着放牧,剪羊毛。


们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整个草原好似一幅美丽的金色油画。

冬天,这里经常大雪纷飞,整个大地都变成了琼雕的草、玉琢的树。

漫天雪花飞舞,
给草原穿上了洁白的盛装。

小河也覆盖了厚厚的雪白棉被,树枝挂满了沉甸甸、蓬松松的
雪球。

呼伦贝尔变成了白色的世界,变得银装素裹,白雪皑皑。

呼伦贝尔是世界上少有的绿色净土和人间乐园,四季风光无限,拥有太多让人流连忘
返的美丽景致。

但最让人难忘的还是草原的夜色,月光下的草原虽然没有了五彩缤纷,却
多了一片宁静和神秘,一直延伸在一望无际草原上的路似乎没有了尽头。

弯弯的月亮悬挂
在那高远的天空中,云彩随着月光的柔曼光影变幻着她轻柔而缠绵的舞姿,夜空中缀满了
繁星,没有污染的大气清晰度极高,星星显得非常明亮。

徐徐清风拂面,月色下的河水静
静流淌,在月光下依稀闪烁出点点波光。

环顾四周,蒙古包闪着点点光亮,草原在夜色中
舒展开她宽大的胸怀,以特有的幽静欢迎远方的客人。

这里的夜色最美丽,这里的夜色最迷人。

微风拂人,草香袭人,月光诱人,水波撩人,鸟声动人。

好一个语言无法形容的草原夜色!置身于她的怀抱,整个人就融入朦胧的梦境之中。

此时,远处传来悠扬的马头琴声,近处燃起一堆篝火,几个姑娘和小伙尽情地欢跳蒙古舞,酣畅淋漓地放声歌唱。

此情此景,真是人生最美好的故事,浅写着我的思念和眷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