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中国现代史

合集下载

优秀教师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

优秀教师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

优秀教师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优秀教师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紧扣历史课程标准,结合知识与能力要点和《考试说明》,理清基础知识,掌握主干知识,强化知识的理解和深化,拓宽视野,遵循20_年中考备考思路,适当发展创新,适应20_年中考。

二、复习备考安排第一轮“夯实基础”复习1、复习时间:20_年3月初——4月底教学时间约8周 2复习内容: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分单元,分章节,依据课程标准和考点要求复习,强化知识点、考点,夯实基础,培养基本技能。

3、复习方法:采取“滚动式复习,依据课本、单元知识考试连前不连后,夯实基础,过好考点关。

第二轮:“专题训练”复习1、复习时间:20_年5月初——5月底,教学时间约4周。

2、复习内容:以《中招考试说明》为复习纲要,以中考题型为导向,进行专题归类,结合现今热点,前后相联,从结合点归纳部分专题。

提供以下专题,专题一、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

专题二、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史。

专题三、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和改革。

专题四、近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专题五、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

专题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史。

专题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

专题八、时事热点。

通过训练学习、复习、巩固基础、构建知识网络,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强化分块综合和专项知识训练,突破重点、难点,运用知识,检查堵漏知识盲点。

3、复习方法:采取分专题、分知识点复习法,以知识网络为线,专题分块复习和考试可利用选择题和填充题的形式在课前一天发给学生,由学生自主完成,课堂上解决疑难问题。

再补充相应的材料题,加以巩固、理解。

第三轮:综合复习,考前演练1、复习时间:20_年6月初——中考前。

教学时间约2周。

2、复习内容:一方面进行综合复习,查漏补缺,突出重点知识。

既要有一定的跨度,又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要抓住中心,以点带面。

另一方面要进行强化训练,通过练题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巩固。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中国现代史(1949年至今)主题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课件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中国现代史(1949年至今)主题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课件
起,54门礼炮齐鸣28响,并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
意义 国内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⑧独立自主的 国家,⑨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对应本主国题际意“义:教壮大学了世活界动和平建民主议和社1会.1主”义的,见力量P66 “研活动·行易”栏目)
土地改革 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2.20世纪中国历史上三位伟人、三次巨变
人物 事件
意义
第一次巨变
第二次巨变
第三次巨变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中华人 实行改革开放 民共和国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 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中国真正成为独 我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
研考点·学易
渗透核心素养 家国情怀:通过新中国的成立、抗美援朝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学习,理解中国共 产党人从成立之初就以拯救中华民族为己任,培养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实 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勇前进。
考点1 新中国的成立(识记、理解) 「3年1考」
新中 国的 成立
筹备 会议 内容
1949年9月第一届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考点2 抗美援朝(识记、理解)
抗美 援朝
背景 目的
美国侵略朝鲜,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朝鲜政府请求中国派兵援助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时间
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
过程
1950年10月,以①彭德怀为司令员的②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五次大规 模战役,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2.“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首赞歌激励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 朝鲜前线。这次战役的司令员是 ( A ) A.彭德怀 B.贺龙 C.朱德 D.黄继光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教案标题: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考历史考试的要求和考点;2. 掌握历史知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事件;3. 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1. 中考历史考试的要求和考点;2. 历史知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事件。

教学难点:1. 历史知识的整合和应用;2. 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教学准备:1. 中考历史教材和辅助教材;2. 多媒体设备;3. 学生练习题和模拟试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历史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2.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中考历史考试的要求和考点,激发学生思考。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介绍中考历史考试的要求和考点,包括知识点的覆盖范围和考查形式;2. 讲解历史知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事件,结合多媒体和实例进行讲解;3. 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知识的背后逻辑和影响。

三、知识巩固(15分钟)1. 分发学生练习题和模拟试卷,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2. 解答学生的疑惑和问题,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3.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四、能力培养(2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历史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讨论;2. 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思考和判断,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3. 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完善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2. 提出拓展问题,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学习;3. 预告下一节课的内容和要求。

教学反思:1. 教师要熟悉中考历史考试的要求和考点,确保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2.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3. 教师要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4.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

初中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

初中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

初中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 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就。

3. 掌握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过程、内容和意义。

教学重点:1.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就。

3.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过程、内容和意义。

教学难点:1. 理解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

2. 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就。

3. 深入理解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原则和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上册历史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将要复习的重点内容。

二、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强调改造的意义。

2. 学生合作探究,总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 教师点评学生的合作探究,对改造的意义进行深入讲解。

三、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就(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内容,如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工业化等。

2. 学生展示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如钢铁、电力、交通等。

3. 教师点评学生的展示,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意义进行深入讲解。

四、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过程、内容和意义(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过程,如起草、讨论、通过等。

2. 学生分析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主要内容,如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道路等。

3.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意义,如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人民权利等。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复习的重点内容。

2. 学生提出本节课的疑问,教师进行解答。

3. 教师给出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初中历史复习课教案

初中历史复习课教案

初中历史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复习历史知识,巩固学生对历史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帮助学生回顾历史学习中的重要知识点,准备应对考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复习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点。

2. 帮助学生整理历史知识,提高记忆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讲师引导学生回忆历史学习中的重要知识点,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

2. 提醒学生注重复习历史要点,做好总结和梳理。

二、复习讲解(30分钟)
1. 根据教材内容,重点复习古代史和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纲要。

2. 通过讲解、图表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清历史知识的脉络和主要内容。

三、练习辅导(15分钟)
1. 分发历史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答题练习。

2. 讲师巡视指导,对学生提出疑问进行解答和补充说明。

四、总结(5分钟)
1. 讲师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

2. 鼓励学生认真复习历史知识,做好备考准备。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历史学习资料的阅读和整理,以及历史练习题目的解答。

教学反思:教师要及时听取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进行调整和巩固,帮助学生做好备考工作。

复习教案初中历史

复习教案初中历史

复习教案初中历史
教学内容:
1. 中国古代史概述:夏商周三代、春秋战国时期、秦汉之际、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五代等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 世界古代史概述:古埃及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古印度文明等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 中国现代史概述:近代中国的开埠开放、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等历史事件。

教学步骤:
1. 复习中国古代史内容,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时间线、重要事件和人物;
2. 复习世界古代史内容,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时间线、重要事件和人物;
3. 复习中国现代史内容,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时间线、重要事件和人物;
4. 进行历史知识点的笔记整理和总结,以便日后的复习和回顾;
5. 组织历史知识点的游戏和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6. 定期进行历史知识点的检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

教学评估:
1. 学生能够准确、清晰地复述历史知识点;
2. 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3. 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历史知识点的讨论和交流;
4. 学生能够通过考试和测验检测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
1. 分析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和学习兴趣,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进行及时跟进和评估,查漏补缺;
3. 经验总结,为以后的历史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2024年河北省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材过关:中国现代史+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课件

2024年河北省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材过关:中国现代史+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课件

返回目录

一、局部抗战

考 ■考点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八下:统编 P34~37)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返回目录

考 考
时间 1978 年 12 月
地点 北京

(1)中美关系得到改善,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得到改善;(2)


国际 经济全球化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快速发展;(3)美苏冷战背景下,
返回目录

【易错警示】


3. 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中,有三个城市属于 _广__东___:深圳、珠海、汕
点 头;一个城市属于福建:__厦__门__。 清

4. 1988 年增设 _海__南___ 为经济特区,这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解 读
5. 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门户开放”有本质区别:对外开放是建立在

单 或十年探索时期。1956 年,__中__共__八__大____ 的召开是这一时期开始的标志事件;
解 读
(2)全面建Biblioteka 社会主义新时期:又叫改革开放时期或改革开放新时期。
1978 年,___中__共__十__一__届__三__中__全__会_____ 的召开是这一时期开始的标志事件。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背景 积极性的调动和发挥;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改革

先从农村开始。
目的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978 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到 经过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教案一、专题一:中国古代史1.1 夏商周时期:了解夏商周的更迭,理解夏商周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1.2 春秋战国时期:掌握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1.3 秦朝:掌握秦朝的建立和灭亡,了解秦始皇的主要功绩。

1.4 汉朝:了解汉朝的兴衰,掌握汉武帝的主要政绩。

1.5 三国两晋南北朝:了解三国鼎立,掌握西晋和东晋的更迭,了解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二、专题二:中国近代史2.1 鸦片战争: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2 太平天国运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3 洋务运动: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4 戊戌变法: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5 辛亥革命: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三、专题三:中国现代史3.1 五四运动: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3.2 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3.3 抗日战争: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3.4 解放战争: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3.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四、专题四:世界古代史4.1 古埃及:了解古埃及的文明成果,如金字塔、木乃伊等。

4.2 古希腊:了解古希腊的文明成果,如奥林匹克运动会、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4.3 古罗马:了解古罗马的文明成果,如罗马竞技场、罗马法等。

4.4 古印度:了解古印度的文明成果,如佛教、种姓制度等。

4.5 古中国:了解古中国的文明成果,如长城、孔子、秦始皇等。

五、专题五:世界近代史5.1 新航路的开辟:了解新航路的开辟背景、过程和影响。

5.2 文艺复兴:了解文艺复兴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5.3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5.4 美国独立战争: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5.5 法国大革命:了解法国大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六、专题六:世界现代史6.1 第一次世界大战: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中国现代史教学目标:
1.理解中国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
2.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时间线和重要历史人物;
3.能够分析中国现代史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重点:
1.了解中国现代史的大致时间线和阶段划分;
2.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
3.能够分析中国近现代史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难点:
1.分析中国现代史的起因和影响;
2.理解中国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
一、中国现代史的时间线和阶段划分(20分钟)
1.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1911-1920)
2.五四运动和北伐战争(1920-1928)
3.中共的创建和土地(1921-1949)
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37-1949)
6.开放和现代化建设(1978年至今)
二、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40分钟)
1.辛亥革命:孙中山、黄兴、宋教仁、袁世凯
2.五四运动:陈独秀、胡适、蔡元培
3.北伐战争:蒋介石、孙中山、北伐军
三、中国现代史的原因和影响分析(60分钟)
1.辛亥革命的原因和影响;
2.五四运动的原因和影响;
3.中共的创建和土地的原因和影响;
4.抗日战争的原因和影响;
5.解放战争的原因和影响;
7.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方法:
1.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2.借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分组讨论和小组展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
1.课堂讨论和小组展示的表现;
2.学生绘制的时间线和人物画像;
3.学生提交的小结和思考题答案。

扩展活动:
1.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研究,并
写一篇小论文;
2.学生可以用PPT或海报等形式,制作一个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
和历史人物展览;
3.学生可以组织一个班级话剧或演讲比赛,展示对中国现代史的理解。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主要围绕中国现代史展开,通过时
间线和阶段划分,使学生能够理解中国现代史的发展轨迹和重要历史事件。

通过重点介绍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
和事件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通过分析中国现代史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
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同时,通过多媒体资料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
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自主研究和展示等扩展活动,激发学生对历
史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通过评价学生的表现和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
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