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种植中口腔护理应用论文(共2篇)

合集下载

口腔护理及操作范文

口腔护理及操作范文

口腔护理及操作范文口腔护理是一种保持口腔健康的行为,它包括口腔周围组织的护理和对口腔各部位的操作。

以下是口腔护理及操作的主要内容。

首先,口腔护理的常规操作包括刷牙、漱口和使用牙线。

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早晚各一次,确保使用牙刷能够清理到牙齿的各个角落。

刷牙时应垂直于牙龈轻轻刷动,既要保证彻底清洁,又要避免对牙齿和牙龈造成伤害。

另外,漱口可以帮助去除口腔中的残留食物和细菌,选择含氟漱口水可以有效预防蛀牙的发生。

使用牙线可以清洁刷头无法接触到的牙缝,防止食物残渣在牙缝中滞留,导致细菌繁殖。

其次,口腔护理还可以包括棉签和牙签的使用。

棉签可以用来擦拭牙齿表面和牙龈,去除细菌和食物残留。

牙签可以清理牙缝,当然使用时要小心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伤牙齿和牙龈。

另外,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口腔护理,比如口腔溃疡和口腔干燥等,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口腔溃疡可以使用消炎药漱口水或含有消炎成分的口腔喷雾来缓解疼痛和促进溃疡愈合。

口腔干燥可以多喝水或含有润滑成分的养口水来提高口腔湿润度。

最后,一个健康的饮食也对口腔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减少摄入过多的含糖食物可以有效预防蛀牙的发生。

此外,均衡饮食中含有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帮助维持口腔健康。

口腔护理中还要注意节制酒精和咖啡因的摄入,以免对口腔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口腔护理不仅有助于维持口腔健康,还能够预防一些口腔相关疾病的发生,比如:牙周病、口腔溃疡、口臭等。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口腔护理习惯。

总结起来,口腔护理及操作包括刷牙、漱口、使用牙线、使用棉签和牙签等。

同时,要注意口腔护理的常规操作和特殊情况下的护理措施。

此外,健康的饮食也是口腔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正确的口腔护理操作,我们可以保持口腔健康,预防口腔相关疾病的发生。

研究口腔种植患者的口腔护理行为与种植患者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的关系

研究口腔种植患者的口腔护理行为与种植患者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的关系

研究口腔种植患者的口腔护理行为与种植患者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的关系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种植者口腔护理行为与种植体周围炎发病之间的关联。

方法对60例完成义齿种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60例患者中共有8例患者发生种植体周围炎,通过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发现吸烟情况、刷牙次数、牙刷情况、牙线使用情况、定期复诊、定期清洁因素与种植体周围炎发病有直接联系。

结论对于口腔种植患者来说,养成良好的口腔护理行为能够有效的避免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生活质量。

关键词口腔种植;口腔护理;种植体周围炎;护理行为口腔种植术在牙列缺损常规义齿修复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临床疗效显著,但是也应认识到种植体长时间不稳定,加之会受到种植体周围团组织愈合的影响,容易产生种植体周围炎[1],这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临床治疗效果带来影响。

随着临床研究的逐渐深入,发现种植体周围炎是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

因此为了能够有效的降低口腔种植患者的种植体周围炎发生,本文对口腔种植体患者的口腔护理行为与种植体周围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7月~2015年8月在本院完成义齿种植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32例,男28例,平均年龄(50.38±2.37)岁。

本组所选患者对研究过程均了解并同意,且在至少1个月内未接受任何口腔治疗,所有患者均具有与人进行正常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均不存在心脏病、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等疾病[2]。

1. 2 方法对本组60例患者的种植体周围组织进行检查,检查的内容主要包含种植体松动度、X线表现、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及牙周袋深度(PD)。

为了能够保证此次研究的科学性,本次所有检查项目均由同一名医师完成。

1. 3 评价指标应用本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患者实施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有:患者刷牙次数、是否使用牙线,是否存在用牙缝刷的习惯、是否吸烟、是否进行定期专业洁牙等。

慢性牙周炎种植治疗中口腔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慢性牙周炎种植治疗中口腔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慢性牙周炎种植治疗中口腔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种植治疗中口腔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13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65例,采用全面口腔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对比两组干预效果。

结果干预前,组间在菌斑指数、龈钩出血指数、探诊深度等方面比较均无较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述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各项口腔保健行为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对慢性牙周炎种植患者实施全面口腔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改善治疗效果,并有利于改善患者口腔护理行为,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牙周炎;种植治疗;口腔护理牙周炎为口腔科常见病,属于牙周组织慢性感染性疾病的一种,其发病率较高,且病情易迁延,对患者牙周组织的影响极大,甚至可造成牙齿缺失[1]。

口腔种植术是临床上治疗慢性牙周炎的常用方式,而术中做好护理干预则对改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口腔保健行为有重要帮助。

本研究为探讨慢性牙周炎种植治疗中口腔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对就诊的130例患者进行了研究,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与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13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就诊时间均为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其中男35例,女30例,患者年龄最小28岁,最大58岁,平均年龄(33.8±4.2)岁;观察组65例,其中男38例,女27例,患者年龄最小27岁,最大59岁,平均年龄(34.2±4.5)岁;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较大差异(p>0.05),可对比。

1.2方法对照组以常规方式进行干预,即观察患者病情,指导患者用药等;观察组则以全面口腔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具体如下。

第一、术前干预。

由于该病病程较长,患者的饮食与生活极易受到影响,患者极易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护理人员需做好对患者心理干预的重视,耐心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帮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绪。

口腔种植中口腔护理应用论文(共2篇)

口腔种植中口腔护理应用论文(共2篇)

口腔种植中口腔护理应用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牙周洁治口腔护理在口腔种植术后的应用口腔种植体在义齿修复中的成功应用,使口腔种植术己成为牙列缺损或缺失后的常规义齿修复方法。

种植体的长期稳定,不仅依靠骨结合,而且受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愈合的影响。

最常见的种植体周围组织病变为种植体周围炎(periimplantitis),它是指发生在正常行使功能的骨性结合种植体周的慢性进展性边缘炎症,是种植体及周围组织病理状态的统称。

种植体周围炎与牙周炎本质上都是微生物感染,主要致病微生物为龈下菌斑中的G-厌氧菌和螺旋体。

因此研究刷牙、是否戒烟、定期复查、定期进行牙周洁治等口腔护理行为对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率的影响,对口腔种植患者术后卫生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和方法研究对象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种植中心己完成种植义齿修复时间1~年的患者(2004年10月~2005年3月完成义齿修复的患者),共170例,其中男性76例,女性94例。

纳入标准(1)所有观察对象在参加本实验之前3个月内未服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避孕药;(2)1个月内未接受专业口腔洁治;(3)年龄18~70岁,无系统性疾病,身体健康并同意参加本研宄者。

排除标准(1)种植体己松动脱落;(2)无详细病历资料;(3)对调查问卷无法正确回答;(4)有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脏病等。

种植体周围炎诊断标准131己完成义齿修复的种植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即诊断为种植体周围炎:1)近中或远中龈沟出血指数(SBI)>1位点,探诊深度(PD)>3mm,菌斑指数(PLI)>1;(2)种周袋形成;(3)X 线显示骨吸收>2mm;(4)种植体松动。

资料收集方法种植体周围组织检查对完成种植义齿修复时间1~年的患者进行种植体周围组织检查,检查项目包括SBI、PD、PLI、种植体松动度、X线表现等。

种植牙护理论文(共5篇)

种植牙护理论文(共5篇)

种植牙护理论文(共5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探讨人工种植牙的临床护理方法人工种植牙又称人工种植义齿,80年代中期传入我国,它是将生物相容性好的钛金属种植体植入颌骨,使之与颌骨形成稳定的结合,随后再在种植体上进行上部结构修复,达到修复牙列缺损的目的112]。

与传统的义齿相比,人工种植牙更为稳固、不易磨损,且美观、舒适,因此逐渐被人们接受。

为探讨人工种植牙的临床护理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7月间我科行人工种植牙手术的患者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选择我科行人工种植牙手术的患者40例,其中男29例,女11例。

年龄23~65岁,平均(386±58)岁。

无严重的心、肺、肝等重要脏器器质病变,无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无凝血功能异常等手术禁忌证。

2护理心理护理人工种植牙技术虽然己普遍应用于临床但人们仍对其认识不足,尤其是人工种植体需要直接植入颌骨手术的复杂性往往给患者带来恐惧的心理,因此心理护理对于患者十分重要[3],要注意与患者的沟通,介绍人工种植牙的优点以及手术成功的病例增强患者的信心介绍种植牙手术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使患者能够配合手术治疗,消除患者紧张的情绪。

术前护理术前常规检查,检查患者一般情况以及生命体征,检查患者肝肾功能、血常规、血压、血糖等指标,尤其是患者的凝血功能[4],以判断患者能否接受人工种植牙手术;检查患者口腔情况,行X射线检查患者牙槽骨情况。

对患者口腔进行清洁,可用15000呋喃西林液漱口,每天5~6次,可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的机会,患者应禁食辛辣或坚硬食物2周,以保护牙銀,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术中护理术中根据患者牙列缺损的部位选择合适的体位,既要使患者舒适,又要充分暴露手术部位;术中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协助医师及时更换纱布,清理口腔积血积液,保持术野清晰[5];术中要确保种植机正常运转,根据手术需要调节转速,手术成功的关键是种植体与口腔骨质的愈合,因此在操作中要避免骨质的损伤,防止骨坏死。

牙科口腔护理干预的论文(共2篇)【护理医学论文】

牙科口腔护理干预的论文(共2篇)【护理医学论文】

第1篇:改善牙科口腔护理的方法措施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Mechanicalventila-tion,MV)患者往往病情危重,并发症多,治疗及护理难度大。

其中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rciatedpneumonia,VAP)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68%,病死率高达25%。

目前普遍认为口腔卫生状况与VAP发生有直接关系,故保持良好口腔卫生状况,是预防VAP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文通过改良口腔护理方法,观察其临床效果,以达到清洁口腔、减少相关并发症的目的。

1资料与方法1.1—般资料选取我院ICU 年2月? 年3月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住院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

其中男42例,女28例,年龄18?70(62.34±10.86)岁,APACHEn 评分(18.08±0.97)分,主要诊断:呼吸系统疾病22例,重型颅脑损伤13例,脑血管意外12例,外科术后11例,其他12例。

纳入标准: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成年患者,年龄>18岁;MV>48h;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并愿意配合。

排除标准:心跳、呼吸骤停或其他需要紧急气管插管的患者;口腔手术、严重呼吸道灼伤患者;有严重出血、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1.2方法1.2.1改良口腔护理方法即插管前取0.1%聚维酮碘纱布,按常规口腔擦洗法擦洗1次,擦洗顺序:外侧面—内侧面—咬合面—颊部—舌面。

插管后采取0.1%聚维酮碘口腔刷洗加冲洗(3次/d)。

刷洗方法为:采用儿童软毛牙刷,牙齿外侧面采用竖刷法,咬合面采用横刷法,颊部和舌面由内而外轻刷。

刷洗顺序同擦洗法。

冲洗法为:由两名护士完成,一名护士固定好患者头部和插管,另一护士用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从患者牙面、颊部、舌面、咽喉、腭进行冲洗,边冲边吸,直至清洁为止。

冲洗前抬高床头20°~30°检测气管导管气嚢压力(正常为25?35cmH2〇),记录插管至门齿的刻度,吸净呼吸道及口腔内分泌物。

口腔护理论文-口腔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口腔护理论文-口腔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口腔护理论文-口腔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文化素质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口腔健康问题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口腔医疗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下面是口腔护理8篇,供大家阅读。

口腔护理论文第一篇:妊娠期牙龈炎预防中实施口腔保健干预的疗效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口腔保健对妊娠期牙龈炎的临床防治效果。

方法:选取某院产检中心2018年1~12月的160例妊娠期妇女,随机纳入常规组与保健组,各80例。

常规组予以口腔疾病知识宣教,保健组加强口腔保健干预,对比两组妊娠期妇女的牙龈炎发病率以及妊娠期牙龈炎患者干预前后的牙周临床指标与总体疗效。

结果:常规组的牙龈炎发病率为18.8%,保健组为7.5%,保健组低于常规组(P0.05);保健组患者干预后的PLI、BOP、PD、AL均低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的总有效率为66.7%,保健组为83.3%,保健组高于常规组(P0.05)。

结论:对妊娠期妇女实施口腔保健干预,可降低妊娠期牙龈炎的发病率,改善牙龈炎患者的牙周临床指标,提高总体疗效,值得推行。

关键词:妊娠期; 口腔保健; 牙龈炎; 防治;Clinical Control Effect of Oral Health Care during Pregnancy on Pregnancy GingivitisZhong DannaMeizhou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of Family Planning Service Center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ontrol effect of oral health care during pregnancy on pregnancy gingivitis. Methods:A total of 160 pregnant women were selected from the obstetrical examination center of a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8 and randomly included into the routine group(80 cases) and the health care group(80 cases). Oral disease education was conducted in the routine group, and oral health care intervention was strengthened in the health care group. The incidence of gingivitis and the periodontal clinical indicators and overall efficacy of gingiviti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in the two groups of pregnant women were compared. Results:The incidence of gingivitis in the routine group was 18.8%, and that in the health care group was 7.5%,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routine group(P0.05); After intervention, PLI, BOP, PD and AL in the health care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routine group(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routine group was 66.7%, the health care group was 83.3%, and that of the health care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outine group(P0.05). Conclus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oral health care intervention for pregnant women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gingivitis in pregnancy, improve the periodontal clinical indicators of patients withgingivitis,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efficacy, which is worth carrying out.牙龈炎是妊娠期妇女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牙龈疾病,主要因孕妇体中的雌激素分泌过多以及菌斑侵入等因素所致,该病通常于妊娠3个月左右发生,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牙龈出血、肿胀等,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母婴健康,可出现流产、早产、低体重儿等不良情况[1]。

优质护理服务在口腔种植护理配合中的应用

优质护理服务在口腔种植护理配合中的应用

优质护理服务在口腔种植护理配合中的应用作者:张君玲胡波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20年第09期【摘要】目的:探讨在实施口腔种植护理期间优质护理服务方式运用可行性。

方法:将我院2018年05月~2020年01月收治的58例口腔种植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护理组(29例):采用常规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服务完成口腔种植护理;对照组(29例):采用常规护理服务完成口腔种植护理;就组间不良情绪评分以及口腔种植护理满意度评分展开对比。

结果:护理前,护理组口腔种植患者不良情绪评分(42.29±2.55)分同对照组(42.32±2.59)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护理组不良情绪评分(12.25±5.32)分低于对照组(32.25±6.09)分明显(P<0.05);护理组口腔种植护理满意度评分(48.82±1.53)分高于对照组(35.59±4.57)分明显(P<0.05)。

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方式的有效运用,可实现口腔种植患者不良情绪改善,并同时使得口腔种植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最终实现口腔种植患者有效预后。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口腔种植护理配合;不良情绪;口腔种植护理满意度对于口腔种植而言,其主要利用外科手术在患者缺牙位置将植体植入,之后对患者手术伤口情况进行观察,达到完全愈合标准后,合理对患者实施上部冠修复操作,不但能够将美观性进行改善,而且能够对健康邻牙优点进行充分保留。

期间通过给予护理配合,可使得口腔种植效果获得明显提升[1-2]。

本次研究将针对口腔种植患者探析优质护理服务方式运用可行性,以实现口腔种植患者有效预后。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8年05月~2020年01月收治的58例口腔种植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护理组(29例):女17例,男12例;年龄区间为19岁~63岁,平均为(50.29±3.52)岁;对照组(29例):女16例,男13例;年龄区间为21岁~65岁,平均为(50.33±3.53)岁;纳入标准:①均接受口腔种植治疗;②表现出较高口腔种植护理配合依从度;排除标准:①呈现出特殊病史现象;②对于实验分析不配合;就两组口腔种植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均衡性显著(P>0.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种植中口腔护理应用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牙周洁治口腔护理在口腔种植术后的应用口腔种植体在义齿修复中的成功应用,使口腔种植术己成为牙列缺损或缺失后的常规义齿修复方法。

种植体的长期稳定,不仅依靠骨结合,而且受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愈合的影响。

最常见的种植体周围组织病变为种植体周围炎(periimplantitis),它是指发生在正常行使功能的骨性结合种植体周的慢性进展性边缘炎症,是种植体及周围组织病理状态的统称。

种植体周围炎与牙周炎本质上都是微生物感染,主要致病微生物为龈下菌斑中的G-厌氧菌和螺旋体。

因此研究刷牙、是否戒烟、定期复查、定期进行牙周洁治等口腔护理行为对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率的影响,对口腔种植患者术后卫生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和方法研究对象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种植中心己完成种植义齿修复时间1~年的患者(2004年10月~2005年3月完成义齿修复的患者),共170例,其中男性76例,女性94例。

纳入标准(1)所有观察对象在参加本实验之前3个月内未服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避孕药;(2)1个月内未接受专业口腔洁治;(3)年龄18~70岁,无系统性疾病,身体健康并同意参加本研宄者。

排除标准(1)种植体己松动脱落;(2)无详细病历资料;(3)对调查问卷无法正确回答;(4)有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脏病等。

种植体周围炎诊断标准131己完成义齿修复的种植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即诊断为种植体周围炎:1)近中或远中龈沟出血指数(SBI)>1位点,探诊深度(PD)>3mm,菌斑指数(PLI)>1;(2)种周袋形成;(3)X 线显示骨吸收>2mm;(4)种植体松动。

资料收集方法种植体周围组织检查对完成种植义齿修复时间1~年的患者进行种植体周围组织检查,检查项目包括SBI、PD、PLI、种植体松动度、X线表现等。

所有检查由同一名医师完成。

—般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既往病历资料,内容包括患者牙周情况、有无牙龈出血、探诊深度、菌斑指数等。

发放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刷牙次数、刷牙持续时间、是否使用牙线、是否使用牙缝刷、吸烟量、是否定期复查、是否定期洁牙等。

有效样本数n=163,其中男性74例,女性89例。

资料分析方法采用统计软件包对不同影响因素中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病率进行X检验。

2结果本组共预约复查患者170例,发放问卷170份,回收有效问卷163份,回收率约%。

163例患者中男性74例,女性89例,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岁。

根据诊断标准,163例患者中被诊断为种植体周围炎者21例,发病率约为%。

调查结果显示,仅54%的口腔种植患者能够复查,其中%的患者是在有不适时复查。

%的患者在口腔种植后未再进行牙周洁治。

种植后复查和牙周洁治对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的影响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P<)。

3讨论Pjetursson等41报告种植5年后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病率为%。

Adell等151研究分析发现,多数的种植失败病例出现在愈合早期及咬合负重第一年内,种植体周围炎占其病因的10%~50%。

本研究中口腔种植患者163例,诊断为种植体周围炎者21例,发病率为%,高于Pjetursson报告结果,与国内学者夏登胜161报告的12%相近似。

唐志辉等71采用口腔中存留自然牙的牙周治疗需要指数(CPITN)评价种植患者余留牙的牙周健康状况,发现多数患者牙周健康状况极不理想。

消除或控制黏膜炎症、改善口腔卫生及邻牙的牙周健康状况,是接受种植的患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结果显示,刷牙次数、刷牙持续时间、种植后吸烟情况、牙周洁治、是否复查等因素对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率有明显影响。

因此,口腔卫生护理方面的差异可能是影响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刷牙可以有效地清除牙面菌斑。

本研究结果证明,刷牙次数和刷牙时间对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病率有显着影响。

每天刷牙2次以上的患者,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率显着低于每天只刷1次的患者。

刷牙持续时间对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率同样有显着影响,刷牙时间小于3min时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率显着高于大于3min的患者(P<),而近半数患者刷牙时间小于3min(%)。

因此有关刷牙对口腔种植体维护的重要性需要加强。

吸烟既是成人牙周炎,也是种植体周围炎的危险因素长期纵向研究表明:吸烟可导致龈沟液中白细胞数目及移动、吞噬、趋化功能降低,吸烟量与骨吸收呈正相关。

Lindquist等181比较吸烟与非吸烟患者中己整合牙种植体周边缘骨吸收程度,发现口腔卫生较差的吸烟患者边缘骨吸收几乎是非吸烟患者的3倍,而且种植体周牙龈出血指数和平均探诊深度明显増加,还频繁出现种植体周的炎症。

本研究同样显示种植后吸烟可以导致种植体周围炎高发,即使吸烟量在10支以下,对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病率与不吸烟者相比仍差异有显着性意义。

腔护理中的重要课题。

牙刷类型虽然在本研究中对种植体周围炎没有明显影响,但硬毛牙刷对牙齿硬、软组织及种植体表面有一定损伤。

种植体表面损伤不仅会导致菌斑堆积,而且还可能因破坏种植体表面的氧化层,影响其生物相容性和抗腐蚀性19。

临床上应建议患者使用软毛平头牙刷,以减少牙刷对种植体和牙体牙周组织的损害。

牙线和牙缝刷是比较理想的牙邻面清洁工具,从本研究结果上看,仅20%左右的人经常使用。

这可能是因为大多数人对牙线和牙缝刷的作用不太了解,加之牙线和牙缝刷的使用方法比较复杂,需要专业人员指导的缘故。

因此,需对种植患者加强这方面的卫生宣教。

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不仅与致病微生物有关,也与宿主对微生物的免疫反应和防御功能有关Jonson 等1101发现抗炎制剂能防止细菌和宿主产生的蛋白酶所引起的组织破坏,减少龈沟液的流量,从而限制某些牙周致病菌的生长。

市售漱口液均含抗炎杀菌药物,因此使用漱口液可以预防和改善牙周组织慢性炎症。

本研究中65%的患者从不使用漱口液,仅%的患者坚持使用漱口液。

本结果未能证明漱口液的使用影响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病率,这可能因为未对漱口液用量、使用次数、含漱时间等进行详细调查,从而影响结果,今后还需进一步研究。

口腔种植患者在种植后一般均需要定期复查,一是观察种植体及其周围组织的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其次是为了检查口腔卫生状况,进行必要的口腔卫生干预。

本研究发现,46%的患者不按医嘱定期复查,而有不适时复查及按医嘱定期复查的患者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病率低于不按医嘱复查者(P<),因此督促患者按医嘱定期复查是口腔种植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口腔种植术后应定期进行牙周洁治,彻底清理种植体及天然牙表面的菌斑、牙石。

本研究中高达%的患者未能进行牙周洁治,同时发现未进行牙周洁治的患者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病率显着高于牙周洁治者(P <)。

研究资料表明,在确保足够刷牙时间的前提下,刷牙可以有效地清除菌斑,但要完全地去尽菌斑牙石还有赖于专业手段,种植患者的菌斑控制和清除必须结合定期的复查和专业清洁。

本研究结果支持上述观点,提示口腔种植患者在口腔种植术后必须进行口腔专业维护。

作者:徐燕华1黄宝延2谭包生1(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种植中心,北京1000502.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北京100730)第2篇:口腔种植技术术后卫生护理由于种植牙具有外形美观、咀嚼效率高、舒适、远期效果好且不必损伤健康牙齿等优点,口腔种植技术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更多的牙列缺损或缺失的患者选择了口腔种植修复。

种植术后良好的口腔卫生护理行为是预防种植体周围炎,延长种植牙使用寿命,提高远期效果的重要手段。

为了了解口腔种植患者的口腔护理行为,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法,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我们设计了口腔种植患者的口腔护理行为调查问卷,对在福建省级机关医院口腔科完成口腔种植义齿修复半年以上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一般资料调查对象为在福建省级机关医院口腔科完成口腔种植义齿修复半年以上的复诊患者,共160例,其中男性96例,女性62例,不愿回答2人。

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岁,3人未填年龄。

大专以上学历65人,高中包括中专60人,初小32人,未作答2人。

问卷发放前向患者介绍本调查的目的和方法,在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发放问卷。

收回有效问卷158份。

问卷的每个问题有3个答案选项,按3个等级来打分:选项A表示不正确,计1分;选项B表示基本正确,计2分;选项C表示十分正确,计3分。

问卷包括一般资料和相关的口腔护理行为7项(见表D,总得分10-20分为差,20-25分为良,25-30为优。

统计学分析所得数据用软件分析处理。

2讨论刷牙可有效地清除牙面菌斑。

徐燕华等[1]研究发现每天刷牙2次以上的患者,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率显着低于每天只刷1次的患者;刷牙时间小于3分时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率显着高于大于3分的患者。

本调查仅半数(%)患者每天刷牙2次,%患者每天刷牙3次;仅%患者刷牙时间大于3分。

因此有关刷牙对口腔种植体维护的重要性需要加强。

牙线、牙缝刷、冲牙器是理想的牙邻面清洁工具。

从本调查看仅50%左右的患者经常使用牙线和牙缝刷,30%左右的患者经常使用冲牙器。

这可能是由于大多数人对牙线、牙缝刷和冲牙器的作用不太了解,加之其使用方法比较复杂,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且目前市面未见出售牙缝刷和冲牙器。

因此需对种植牙患者加强口腔卫生宣教。

建议医疗机构提供相关口腔种植护理器具。

等[2]研究发现口腔卫生较差的吸烟患者边缘骨吸收几乎是非吸烟患者的3倍,而且种植体周围牙龈出血指数和平均探诊深度明显増加,还频繁出现种植体周围炎症。

本调查显示仅%患者做到戒烟,%患者仍保持原来的吸烟量。

因此,在种植后如何引导患者戒烟,是口腔种植护理中的重要课题。

口腔种植患者在种植后一般均需要定期复查,一是观察种植体及其周围组织的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其次是为了检查口腔卫生状况,进行必要的口腔卫生干预。

本调查显示%患者不按医嘱定期复查。

因此督促患者按医嘱定期复查是口腔种植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口腔种植术后应定期进行牙周洁治,彻底清理种植体及天然牙表面的菌斑、牙石。

本调查显示高达%患者未能进行牙周洁治。

研究资料表明,在确保足够刷牙时间的前提下,刷牙可以有效地清除菌斑,但要完全去尽菌斑牙石还有赖于专业手段,种植患者的菌斑控制和清除必须结合定期的复查和专业清洁。

患者文化程度高低与其对口腔种植后护理知识了解及依从性密切相关。

本调查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口腔护理行为较好,大专及以上%的人得分超过25分;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口腔护理行为较差,初小50%的人得分仅在10—20分。

这可能是因为后者文化程度较低影响了其获得相关知识的途径,同时也影响了其对口腔种植术后护理的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