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种质资源

合集下载

果树种质资源的评价、研究和利用

果树种质资源的评价、研究和利用
二、种质资源分类的方法 ➢ 按来源分类 本地种质资源 外地种质资源 野生种质资源 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第二节 果树种质资源的评价和研究
一、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和研究原则
✓ 取样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取样是指从每一实验小
区抽取若干植株或器官 组成一个样本,样本的 观察值作为整个小区的 估计值。
A 顺序取样法 B 简单随机取样法 C 典型取样法 D 分染色体核型是指一个生物个体或一个种的体细胞组的形态结构
其内容包括染色体数目、染色体的长度、大小、形状、主溢痕和次溢痕的有无及位 置。
科学地进行分类,可以使果树工作者正确地认识和区别种质资源,反映 资源的历史渊源和系谱关系,反映不同资源彼此间的联系和区别,为调查、 保存、研究、评价和利用落叶果树种质资源提供依据。
第一节 果树种质资源的分类
二、种质资源分类的方法
➢ 植物学方法
依据自然分类系统(或称系统发育分类)将果树植物分类,即按 界(kingdom)、门(Phylum)、纲(Class)、亚纲(Subclass)、 科(Family)、属(Genus)、种(Speccies)的梯级结构顺次进行 的分类体系。
果 :果形、果个、 果梗、果面、 果味、 果皮、果肉、萼洼、 梗洼、 果汁、种子、 食用状况
根 :形态、 结构、分布、类型、数量、长度、根皮率、菌根
第二节 果树种质资源的评价和研究
二、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和研究项目 ✓ 农艺性状
果树种质资源的物候期
一是在一年四季随季节变化的规律,如生长期和休眠期
二是果树的某一性状在年份中表现的具体日期,如萌芽期、花期、果实成 熟期、落叶期
遗传学:利用遗传学知识和现代实验技术,对果树种质资源进行染色体数目、形态、核 型分析,对果树种质资源进行同工酶分析和DNA水平水平上的遗传分析。

苹果树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标准

苹果树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标准

苹果树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标准
苹果是我国常见的果树之一,拥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包括品种、
野生类型及其它亲缘关系的种(亚种、变种、型、栽培种等),这些
资源的收集和保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为了更好地开展苹果树种质
资源的收集和保存工作,已制定了一系列标准。

首先,苹果树种质资源的收集应遵循科学、系统的方法,包括计
划性、综合性和区域性。

这意味着要根据所处的地区、气候、土壤等
因素,制定相应的收集计划,并进行全面、系统的收集工作。

其次,应遵循苹果树种质资源保存的原则。

这包括目的性、多样性、稳定性、安全性和可利用性。

由于苹果树种质资源的保存涉及到
众多品种和类型,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保存计划和措施。

另外,应建立有关苹果树种质资源的详细档案。

这些档案应包括
采集地点和时间、采集样本的特征和性状、保存和管理方法等相关信息。

这样可以方便管理和利用这些资源。

最后,应采用适当的保存方法,确保苹果树种质资源的保存质量。

传统的保存方法包括舒适保存和种子保存。

舒适保存适用于比较需要
环境条件的种质资源保存,如组织、胚种等。

而种子保存主要适用于
不依赖环境条件的种质资源,保持长期种子萌发力。

总之,苹果树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标准应确保资源收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区域性,并遵循保存的原则,建立详细的档案和采用适
当的保存方法,以确保苹果树种质资源的保存质量,促进苹果产业的
可持续发展。

果树种质资源现状及发展建议

果树种质资源现状及发展建议

果树资源學報2020,1(5):5152专论综述果树种质资源现状及发展建议韩霞殷红燕2,马明胜高静赵婧杰1(1.潍坊市农业科学院,山东潍坊261071;.泰安市林业局,山东泰安271000;3.青州市谭坊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山东青州262500)摘要:种质资源是果树育种及种质创新的基础,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果树种质资源,作者分析总结了目前山东省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种质资源发展规划等方面建议,旨在更好地保护和挖掘利用果树优异种质资源,促进种质创新和良种选育进程。

关键词:果树;种质资源;现状;保护利用文章编号:2096-8108(2020)05-0051-02中图分类号:S326文献标识码:A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of Fruit Tree Germplasm ResourcesHAN Xia1,YIN Hongyan2,MA Mingsheng3,GAO Jing1,ZHAO Jingjie1(1.Weif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Weifang261071,China;2.Tai'an Forestry Bureau,Tai'an271000,China;3.Agricultural and Rural Affairs Comprehensive Service Center of Qingzhou City,Qingzhou262500,China)Abstract:Germplasm resources are the breeding and germplasm innovation basis of fruit tree.In order to protect,and uti-izefruitgermplasmresources,thecurrentsituationandexistingproblemsofgermplasmresourcesprotectionandutilizationin ShandongProvincewereanalyzedandsummarized,and suggestions on germpla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planning wereput orwardinordertobe t erprotectandutilizetheexce l entgermplasmresourcesoffruittreesandpromotetheprocessofgerm-plasminnovationandbreedingKeywords fruit;germplasmresources;currentsituation;种质资源是果树育种及种质创新的基础,山东省作为果树主产区之一,果树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特别是临沂、潍坊、泰安等地,具有丰富的桃、杏、李等优异地方种质资源。

果树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研究进展

果树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研究进展

果树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认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果树种质资源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食品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关键资源。

然而,由于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的影响,许多宝贵的果树种质资源正面临丧失的威胁。

为了保护和利用这些宝贵的果树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技术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一下果树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讨论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1. 超低温保存的原理和方法超低温保存是一种利用极低温度(通常在-80℃至-196℃之间)对生物材料进行保存的技术。

其原理是将生物材料放置在低温液体中,使水分子停止活动,从而防止组织细胞的损伤或死亡。

在超低温条件下,生物材料的代谢活动几乎完全停止,并且细胞组织的结构保持不变,可以长期保存。

目前主要的超低温保存方法有两种:液氮冷冻和离子凝胶冷冻。

2. 不同果树种质资源的超低温保存研究进展2.1 野生果树种质资源野生果树种质资源在生境保护、生态系统服务、食品加工和药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种质资源保存至关重要。

目前对于不同种类的野生果树种质资源的超低温保存已经取得了部分成功。

例如,2007年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研究表明,苏门答腊的红毛丹种子可以在超低温下保存三年以上。

此外,在印度的橘子和柠檬种子中首次实现了成功的液氮冷冻保存,开展了超过十年的超低温保存研究。

2.2 经济果树种质资源经济果树种质资源是人们的食品和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资源。

然而,由于种质资源保护不力,这些果树品种正在遭受严重的基因流失。

因此,超低温保存对于维护经济果树种质资源的完整性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针对芒果、苹果、葡萄等不同经济果树品种的超低温保存已经开展了很多研究。

例如,在中国的研究中,将苹果和梨种子分别进行液氮冷冻和离子凝胶冷冻,成功实现了长时间的保存。

3. 对果树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技术的挑战和展望虽然超低温保存技术是维护并保护果树种质资源的重要手段,但是该技术也存在着一些挑战和限制。

果树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果树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果树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水果消费量不断增长,种植水果的人也越来越多。

然而,在我们享受美味水果的同时,也要关注果树种质资源的保护问题。

果树种质资源是指植物遗传学上的可利用基因信息,是果树生长发育、适应环境、抗病性以及产量和品质的基础。

因此,果树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果树种质资源的受威胁状况1.人为因素:过度采摘、乱砍乱伐、环境污染等都对果树种质资源造成了威胁。

2.自然环境因素:全球气候变暖、干旱、水灾、风灾等极端气候和气候的连续变化,导致果树种质资源的减少和丧失。

3.病虫害问题:病毒、真菌、昆虫等病虫害也对果树种质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二、果树种质资源的保护方法1.建立果树园区:制定果树园区规划,统一管理、维护和更新果树种质资源。

对于珍稀、濒危的果树,可以在园区集中种植,进行种质资源的保护和繁殖。

2.建立数据库:建立果树种质数据库,便于管理人员及时掌握果树种质资源的状况,并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做出调整。

3.加强病虫害防治:对于果树种质资源极为珍贵的优良品种,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避免病虫害对种质资源的危害。

4.加强科研与实践:加强对果树的研究,探讨其繁殖、架设、组组织培养等技术,不断提升果树的繁殖能力和抵抗力,以保证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果树种质资源的利用1.新品种选育:对果树进行适度的人工干预,筛选出具有商业价值和良好适应环境的新品种。

2.保护意义:保护优良品种,避免其灭绝,具有重要的社会和及时的保护意义。

3.经济意义:毫无疑问,果树种质资源在现代农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果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结语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果树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从园艺工作者到普通消费者,都是构建可持续和繁荣果树产业的关键力量。

在享受美味水果的同时,我们也应当衷心感谢那些致力于果树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人们,让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果树更加茂盛和多样化。

黑河市野生果树种质资源调查

黑河市野生果树种质资源调查

黑河市野生果树种质资源调查中国是一个果树种类和数量非常丰富的国家,其中,黑龙江省作为我国的重要果树生产基地之一,在果树种质资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作为黑龙江省的一个重要城市,黑河市的野生果树也是该地区的重要种质资源之一。

本文将对黑河市的野生果树种质资源进行调查,以便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珍贵资源。

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野外实地考察和文献查询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前往黑河市的乡村地区,走访了当地农民,实地察看了大片的果树林,了解了当地的果树品种、分布情况、生长状况和采摘情况等。

与此同时,我们也通过博物馆、图书馆和学术期刊等途径,查询了相关文献,了解了黑河市野生果树的历史和研究现状等。

二、果树种类与分布据调查,黑河市的野生果树品种繁多,主要有杏、桃、枣、李、苹果、梨、山楂、野梨、石榴等。

其中,比较常见的有野杏、野桃、野枣、野苹果等。

野杏:野杏是黑河市最常见的野生果树之一。

野生杏树大多长成矮树或小灌木,枝条细弱,叶片卵形或椭圆形,花白色,单生或2-3朵束生,果实呈椭圆形或近球形,果皮橙黄色或金黄色,果肉呈黄色或橙色,熟时呈酸甜味,有香味。

野生杏树主要分布在黑河市的北部地区,如北安市、五大连池市等。

三、存在问题与建议尽管黑河市的野生果树具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和广泛的分布区域,但是在实际利用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1.野生果树的利用率不高。

由于野生果树通常分布在荒山野岭或较为偏远的地区,采摘条件较为艰苦,而且野生果树的种果数量和品质难以保证,导致野生果树的利用率不高,浪费了大量的果树资源。

2.野生果树的品种与质量不稳定。

由于野生果树的自然交配、不同树之间的异花传粉等原因,导致果实品种的多样性和品质的不稳定性,这也给果树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管理和保护。

加强对野生果树的科学管理和保护,合理利用野生果树资源,通过控制采摘量、限定果实种类和果树面积等方式,延长果树寿命、增加果树数量和保证果实的品质和数量。

果树种质资源

果树种质资源
起源中心在巴西的凤梨世界生产中心却移到了夏威夷起源于我国的猕猴桃却富庶了新西兰。
果树传播功不可没但是传播过程也有其副作用的发生。如可以造成种质资源的丢失原因主要是
人们在引种过程中存在着选择的“片面性”使某些类型遭到遗弃。还有新引类型对当地品种类型的
排挤也使种质遭受损失。果树的引种传播还会妨碍某些果树种类的开发利用。果树的引种传播往
1. 就地保存就地保存是指在果树种质资源原来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中采取措施来加以保护和保存
果树种质资源。就地保存的方法有建立果树自然保护区、人为圈护栽培果树的珍贵的古树和稀
有良株等。
2. 迁地保存迁地保存是指把果树种质资源从其原产地或次生地整株迁离移栽到种质资源圃、品种第 3 页 共 12 页 圃或原始材料圃等圃地来加以保护和保存。迁地保存的方法是建立诸如果树种质资源圃、种质库、
三、果树栽培学分类
果树栽培学上根据果树的生物学特性相近似栽培管理措施大体相似的原则分类叶子生长期、果树
生态适应性、果实构造。
落叶果树种类的栽培学分类仁果类苹果、梨、山楂、榅桲、木瓜等。核果类桃、李、杏、梅、樱
桃等。坚果类核桃、扁桃、银杏、阿月浑子等。浆果类树莓、醋栗、穗状醋栗等灌木无花果、
近缘种并按科、属、种拉丁名名称的字母排序。
第二节 果树的演化 第 2 页 共 12 页 一、果树演化的动力
1. 演化的内部原因
现代遗传学及其它生物科学证明生物体之间存在着广泛的遗传变异所有变异都有其自身的遗传
因素如基因重组、突变等也有外部环境变化的原因光、温、水、土壤、生物等这些使得生物
原始材料圃、品种园、母本园等具有一定面积和规模的栽植保存果树种质资源的圃地。
3. 离体保存离体保存是指在适宜条件下利用种子、花粉、分生组织、根和茎等组织或器官来保存

果树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

果树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

果树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果树是农业中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种质资源的评价与利用对于果树的品种改良、产量提高以及品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果树种质资源的评价方法和利用价值,并分析其在果树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果树种质资源的评价方法果树种质资源的评价是选择、鉴定和利用优质品种的基础,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1. 性状表征:通过观察果实的形态、颜色、大小、质地、口感等性状,对果树种质资源进行初步评价。

这一方法相对简单易行,能够提供直观的信息,但不能全面反映果树的遗传特性。

2. 遗传分析:利用遗传学原理和方法,对果树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分析和评价。

通过测定果实的遗传性状、染色体结构、遗传多样性等,可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评价结果。

这一方法需要专业的分析设备和技术支持,对于大规模评价较为困难。

3. 遗传改良:通过模糊集理论、统计学分析等方法,对果树的遗传资源进行筛选、杂交和选育,研发新的品种。

这一方法需要长期的研究和实践,但能够为果树产业带来新的品种和经济效益。

二、果树种质资源的利用价值果树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潜在的经济效益,其利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品种改良:通过利用不同品种的遗传优势,培育出更适应当地气候、土壤和病虫害的新品种。

这有助于改善果树的抗逆性能、提高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2. 经济价值:良好的果树种质资源可以为果农提供丰富的经济效益,提高果树产业的竞争力。

不同品种的果树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合理配置,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果农的收入水平。

3. 生态保护:保护和利用果树种质资源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合理利用果树种质资源可以减少对野生果树的依赖,降低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

4. 文化传承:果树在不同地区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价值,其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有助于传承和发展地方特色文化。

通过开展果树节庆活动、推广果树文化,能够带动地方经济和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果树种质资源的重要性果树种质资源是果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对果树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1. 保持品种多样性:果树种质资源的评价与利用有助于保持和丰富果树品种的多样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树资源与利用一、基本概念1.种质: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

2.种质库:又叫基因库,是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它是由许多个体的不同基因所组成的。

通常指为开展利用果树种质资源而专门设立的种质保存场所。

3.果树种质资源:是指果树种质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存在状况。

4.果树种质资源学:是研究果树植物分类、起源与演化、种质考察与搜集、种质保存、种质评价与鉴定及种质利用的科学。

5.果树传播:是在人类活动参与下,将其从某地迁移到另外地方的一种现象。

6.就地保存:是指在果树种质资源原来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中采取措施,来加以保护和保存果树种质资源。

7.迁地保存:是指把果树种质资源从其原产地或次生地整株迁离,移栽到种质资源圃、品种圃或原始材料圃等圃地来加以保护和保存。

8.离体保存:是指在适宜的条件下,利用种子、花粉、分生组织、根和茎等组织器官来保存种质资源。

9.野生果树种质资源:是指自然野生的,未经人们栽培的野生果树。

10.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就是建立以种和品种为单位的种质资源名录或记载项目规范。

11.实生核桃:指采用种子繁殖所生产的核桃坚果。

12.出仁率:核仁重占坚果重的比率。

1. 种质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的载体。

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它决定生物的遗传性状,另一方面它能在亲代与子代之间遗传。

种质可以是种内一个群体基因的总称,也可以是一个植株或是某个器官——如根、块茎、胚芽组织以及花粉、细胞,甚至可以是染色体的核酸片段。

种质资源的丰度是通过其遗传多样性来衡量的。

一种栽培植物的种质资源包括:主栽品种、地方品种、野生种、近缘野生种、育种材料。

2. 果树种质资源学研究的内容:1)起源与分布:即研究现代果树的原生地及其古今分布范围。

对于果树种质资源的引种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演化与传播:包括研究过去野生种演变为当今栽培果树的过程,以及野生果树种类之间的进化关系等。

牵涉到资源的进一步分类等问题。

3)资源的分类:是按照某种属性对不同果树资源进行一定的分类处理,是资源进一步研究利用的开始。

4)收集与保存:有效地收集与保存已有的果树种质资源,不但可以防止种质流失,而且有利于集中研究和利用。

收集包括收集对象的选择和收集时期;保存主要是保存方法的研究。

5)资源的评价与利用:评价是利用的基础,同时本身又对资源的收集保存起着一定的反馈指导作用。

利用是资源研究的最终目标。

3. 果树资源的研究方法1)历史考古法;2)资源调查法;3)观察记载法(度量法、比重法、归类法);4)试验法(田间试验、实验室试验第一章果树的起源、演化与传播第一节果树的起源一、果树起源论1.进化论:达尔文《物种起源》指出,各种生物都有共同的起源,现代栽培植物是古代野生植物经人工选择栽培,发生深刻变化而来,为研究起源指明了方向,即从野生种类,探寻栽培植物的起源。

2.果树起源中心论:德坎道尔《栽培植物考源》指出栽培植物应有起源中心,瓦维洛夫把德坎道尔、达尔文和孟德尔的方法与学说融为一体,提出了著名的植物八大起源中心或基因中心理论。

茹可夫斯基《栽培植物及其演变中心辞典》,总结了世界各国学者考究、发现和报道的栽培植物及其野生近缘种,并按科、属、种拉丁名名称的字母排序。

第二节果树的演化一、果树演化的动力1. 演化的内部原因现代遗传学及其它生物科学证明,生物体之间存在着广泛的遗传变异,所有变异都有其自身的遗传因素(如基因重组、突变等),也有外部环境变化的原因(光、温、水、土壤、生物等),这些使得生物的变异具有绝对性和普遍性。

正是这些变异为物种的发生和演化提供了先决条件。

2. 演化的外部原因选择力的存在。

所谓选择,就是对生物个体或群体生存能力的一种有利或不利的选择,具体表现为劣汰良留。

这种选择是通过自然力和人工活动实现的。

由此可以分为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自然选择在生物发生以来一直悄无声迹地进行着,推动着生物不断向前进化发展。

而人工选择,则是人类文明出现以后才发展起来的,与自然选择相比,其历史短暂。

但是人工选择具有明确的方向性,进化速度快。

通过选择活动,形成了当今数以千计的果树品种,使果树成为农业中的重要产业。

二、果树人工演化的原理1. 果树的人工选择类型:适应性选择和非适应性选择2. 人工选择的原理(1)达尔文学说(2)气候相似论(3)生态历史论果树人工选择的反应:适应性选择:1. 增加了属体抗性能力2. 改变了光周期的反应控制3. 改变授粉方式 4. 改变了植物生命周期。

非适应性选择:1. 经济性状①果实性状:大小,外观,品质,风味,核的有无等等;②生育期:结果早晚,果实成熟早晚等等;③丰产性。

2. 农艺性状:株型(苹果中矮化与乔化之分),开花结果习性,繁殖特性,修剪反应等。

第三节果树的传播一、果树传播的特点果树传播是在人类活动参与下,将其从某地迁移到另外地方的一种现象。

二、果树传播的作用及其影响通过果树的引种和传播,使世界各地都能分享到全人类劳动和智慧的果实。

另外,它还可以改变某一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

如起源中心在东南亚的香蕉,却成为目前南美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起源中心在巴西的凤梨,世界生产中心却移到了夏威夷;起源于我国的猕猴桃,却富庶了新西兰。

果树传播功不可没,但是传播过程也有其副作用的发生。

如可以造成种质资源的丢失,原因主要是人们在引种过程中,存在着选择的“片面性”,使某些类型遭到遗弃。

还有新引类型对当地品种类型的排挤,也使种质遭受损失。

果树的引种传播,还会妨碍某些果树种类的开发利用。

果树的引种传播,往往导致某种病虫害迅速发生,猝不及防。

第二章果树种质资源的考察、收集和保存第一节果树种质资源的考察果树种质资源考察的内容和方法(一)考察前的准备;(二)环境与生态条件的考察;(三)植被考察;(四)果树概况考察(五)果树种类和品种考察:(六)果树种质资源考察记载项目表1. 整体概况:2. 植株情况:3. 生物学特性:包括生长习性、结果习性、主要物候期、适应性与抗逆性。

4. 经济性状和利用价值:包括产量、品质、用途、贮运性及潜在利用价值。

5. 品种和种类的评价:包括优缺点和发展前途。

第二节果树种质资源的收集果树种质资源收集的一般原则:(1)根据需要和目的,有针对性地收集种质资源。

(2)对需要的种质资源要采用一切必要途径进行收集。

(3)种苗的收集要遵循种苗的调拨制度。

(检疫)(4)由近及远,从本地到外地,根据需要先后进行。

(5)收集时要做到细致周到,清楚无误,分好类。

(一)当地种质资源的收集;(二)野生种质资源的收集;(三)外地种质资源的收集第三节果树种质资源的保存三、果树种质资源保存的方式1.就地保存:就地保存是指在果树种质资源原来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中采取措施,来加以保护和保存果树种质资源。

就地保存的方法有建立(果树)自然保护区、人为圈护栽培果树的珍贵的古树和稀有良株等。

2.迁地保存:迁地保存是指把果树种质资源从其原产地或次生地整株迁离,移栽到种质资源圃、品种圃或原始材料圃等圃地来加以保护和保存。

迁地保存的方法是建立诸如果树种质资源圃、种质库、原始材料圃、品种园、母本园等具有一定面积和规模的栽植保存果树种质资源的圃地。

3.离体保存:离体保存是指在适宜条件下,利用种子、花粉、分生组织、根和茎等组织或器官来保存种质资源。

离体保存的方法有种子保存、花粉保存、营养体保存、分生组织保存等。

四、果树种质资源保存的方法1. 栽植保存:即将整个果树植株在原地(就地保存)或迁移栽植到一定的圃地(迁地保存)中保存的方法。

栽植保存是目前最常用、最可靠的保存果树种质资源的方法。

2. 种子保存:即在适宜条件下,用果树植物的种子来作为保存其种质的材料。

种子保存简便易行,经济实用。

3. 花粉保存:即在适宜条件下,以果树植物的花粉作为保存其种质的材料来加以保存的方法。

花粉保存经济、简便,尤其在果树品种改良方面有特殊意义。

4. 营养体保存:休眠期的果树枝条或插穗在低温保湿(-2~2℃,相对湿度96%-98%)条件下可以短期贮藏,避免营养体失水,并延长休眠期,保证再生长的适宜生理状态。

在一定条件(如低温保湿、液态冷冻)下有选择地长期(至少10年)保存经过很好鉴定、保持遗传完整行材料的场所称为营养系库。

营养体保存或营养系库是果树种质资源保存的理想方法,其经济简便,更重要的是保存的种质具有个体的全部遗传特性。

但该法目前因技术原因尚未达到实用阶段。

5. 分生组织保存: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对果树植物的分生组织进行繁殖保存,以保存果树种质资源的方法。

分生组织保存具有占空间少、存份数多、维持费用低、繁殖速度快、可育无病毒材料、繁殖材料能表现出原品种或种质的遗传特性等优点,因而是理想的保存果树种质资源的方法。

果树种植资源圃保存、种子保存、原生境保存、组织培养保存、超低温保存、DNA水平保存第三章果树种质资源的评价、研究和利用第一节果树种质资源的分类果实构造分类:仁果类、核果类、浆果类、坚果类、聚复果类、荚果类、柑果类、荔果类一、植物学分类依据自然分类系统(或称系统发育分类)将果树植物分类,即按界、门、纲、亚纲、科、属、种的梯级结构顺次进行的分类体系。

二、园艺学分类1. 园艺学分类的方法很多,最简单的是将果树分为水果和干(坚)果两大类。

2. 按叶生长分为落叶果树和常绿果树两类;3. 按果树生长习性分为乔木果树、灌木果树、藤本果树和多年生草本果树四类;4. 按果树植物适宜气候条件分为热带果树、亚热带果树和温带果树三类等等。

三、果树栽培学分类果树栽培学上,根据果树的生物学特性相近似,栽培管理措施大体相似的原则分类,叶子生长期、果树生态适应性、果实构造。

落叶果树种类的栽培学分类:仁果类:苹果、梨、山楂、榅桲、木瓜等。

核果类:桃、李、杏、梅、樱桃等。

坚果类:核桃、扁桃、银杏、阿月浑子等。

浆果类:树莓、醋栗、穗状醋栗等(灌木)无花果、石榴等(小乔木)葡萄、猕猴桃等(藤本)草莓(多年生草本)。

柿枣类:柿、枣、酸枣、君迁子等。

第二节果树种质资源的评价和研究二、果树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和研究原则:取样的代表性;取样的典型性;尽量减少环境误差;正确分析性状间的关系;先进技术和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一)果树种质资源的植物学性状鉴定、评价和研究(二)果树种质资源农业性状的鉴定、评价和研究1.果树种质资源的物候学对落叶果树种质资源进行物候学鉴定、评价和研究,包括两个大的方面。

一是在年复一年的果树生活史中,果树在一年四季中随季节变化的规律,如生长期和休眠期;另一个方面即果树的某一性状在年份中表现的具体日期,如绽叶期、花期、果实成熟期和采收期、落叶期等。

2.果树种质资源的产量性状果树种质资源的产量性状出了丰产性外,还包括稳产性、早果性、产量构成因素(如结果枝百分率、果枝结实数、单果重等)以及产量形成和持续的经济寿命等性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