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迎客待客礼仪知识

合集下载

少数民族礼仪和国家礼仪

少数民族礼仪和国家礼仪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见面时,不施握手礼, 而是把右手放在左边的胸前,然后把 身体向前倾侧三十度,然后说:“萨 拉木来坤”(“祝福”之意)。如果 一个人一次碰到十几个熟人,对每个 人都要这样;如果遇到尊贵的客人或 是长辈,则要把双手交叉放在胸前, 并点头、鞠躬事为吉礼, 冠婚之事为喜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 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 冠、婚、丧4种人生礼仪 。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 治与生活两大部类 。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 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 、 军礼等 。生活类包括五祀 、高禖之祀 、傩仪、 诞生礼、冠礼、饮食礼仪、馈赠礼仪等。 中国礼 仪在中国文化中起着“准法津”的作用。
少数民族的礼仪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民族礼仪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少数民族和神圣数字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歌曲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壮族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主要 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云南、广东,贵 州三省。壮族信仰多神教,崇拜巨石、老树、 高山、土地。祖先崇拜占有主要地位。每家 正屋都供奉着“天地亲师”的神位。如果有 客人来访,他们都会热情招待。由主人出面 让座递烟,双手奉上茶。有客人在家,不可 以大声讲话,进出要从客人身后绕行。和客 人共餐,要两腿落地,和肩同宽,不能跷二 郎腿。

壮族的待客饮食礼俗

壮族的待客饮食礼俗

人的尊敬,每上一道菜,主人都要 先给客人挟一筷菜后,其他的人才能下筷。宴席 上,壮族人是不会让客人的碗见底的,客人碗里 往往被好客的主人挟满了菜,堆的很高。在壮族 主人眼里,菜堆得越高越表示尊敬。有的壮乡, 甚至用一根筷子穿起几块肉,往客人嘴里塞,名 曰灌肉。有的初到壮乡的客人,怕吃不完剩下难 为情,尽量把碗中的菜吃光,结果越吃主人就越 往碗里挟菜,主人见客人吃不完才高兴,觉得尽 到了礼。如果客人碗里的饭菜吃光了,便觉得食 物不够丰盛,招待不周。
禁忌
LOGO
• 壮族人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有的地区的青年妇女忌食牛肉和 狗肉;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有的是头七天)忌讳外人入内;忌讳生 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登上壮族人家的竹楼,一般都要脱 鞋。壮族忌讳戴着斗笠和扛着锄头或其他农具的人进入自己家中,所 以到了壮家门外要放下农具,脱掉斗笠、帽子。火塘、灶塘是壮族家 庭最神圣的地方,禁止用脚踩踏火塘上的三脚架以及灶台。壮族青年 结婚,忌讳怀孕妇女参加,怀孕妇女尤其不能看新娘。特别是怀孕妇 女不能进入产妇家。家有产妇,要在门上悬挂袖子枝条或插一把刀, 以示禁忌。不慎闯入产妇家者,必须给婴儿取一个名字,送婴儿一套 衣服。一只鸡或相应的礼物,做孩子的干爹、干妈。忌筷子跌落地上, 认为不吉利。吃饭时忌用嘴把饭吹凉,更忌把筷子插到碗里。夜间行 走忌吹口哨。忌坐门槛中间。 壮族是稻作民族,十分爱护青蛙, 有些地方的壮族有专门的“敬蛙仪”,所以到壮族地区,严禁捕杀青 蛙,也不要吃蛙肉。每逢水灾或其他重大灾害时,壮族都要举行安龙 祭祖活动,乞求神龙赈灾。仪式结束后,于寨口立碑,谢绝外人进寨。
LOGO
桂北油茶
五色花糯米
谢谢观赏
壮族的待客饮食礼俗
LOGO
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作客的客人都被认为 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有时一餐饭吃五、六家。不管 远亲近邻来家做客,都要以礼相迎,热情接待。平时即有相互做客的 习惯,比如一家杀猪,必定请全村各户每家来一人,共吃一餐。招待 客人的餐桌上务必备酒,方显隆重。 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两人从 酒碗中各舀一匙,相互交饮,眼睛真诚地望着对方。婚丧嫁娶、盖房 造屋,以及小孩满月、周岁等红白喜事,都要置席痛饮。一般要有扣 肉、米粉肉、清煮白肉块、猪肝、白斩鸡、烤乳猪、豆腐圆、油炸蓉 (用油豆腐加工而成)、笋片、鱼生等8或10道菜。实行男女分席, 但一般不排座次,不论辈分大小,均可同桌。并且按规矩,即便是吃 奶的婴儿,凡入席即算一座,有其一份菜,由家长代为收存,用干净 的阔叶片包好带回家,意为平等相待。每次夹菜,都由一席之主先夹 最好的送到客人碗碟里,然后其他人才能下筷。壮族丧葬酒席多为素 菜,只有出殡以后才能吃荤。

壮族的礼仪习俗须知

壮族的礼仪习俗须知

壮族的礼仪习俗须知众所周知,广西是壮族人民的聚居地。

广西除了汉族以外,还有11个少数民族,其中壮族1482万人,占广西人口的33%,是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壮族为广西的土著民族。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壮族的礼仪习俗须知,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壮族的礼仪习俗须知1. 礼仪介绍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做客的客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有时一餐饭吃五、六家。

平时即有相互做客的习惯,比如一家杀猪,必定请全村各户每家来一人,共吃一餐。

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务必备酒,方显隆重。

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

客人到家,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客人以最好的食宿,对客人中的长者和新客尤其热情。

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长辈未动的菜,晚辈不得先吃;给长辈和客人端茶、盛饭,必须双手捧给,而且不能从客人面前递,也不能从背后递给长辈;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客人说“慢吃”再离席;晚辈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饭。

尊老爱幼是壮族的传统美德。

路遇老人要主动打招呼、让路,在老人面前不跷二郎腿,不说污言秽语,不从老人面前跨来跨去。

杀鸡时,鸡头、鸡翘必须敬给老人。

路遇老人,男的要称“公公”,女的则称“奶奶”或“老太太”;遇客人或负重者,要主动让路,若遇负重的长者同行,要主动帮助并送到分手处。

2. 禁忌内容壮族人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有的地区的青年妇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有的是头七天)忌讳外人入内;忌讳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

登上壮族人家的竹楼,一般都要脱鞋。

壮族忌讳戴着斗笠和扛着锄头或其他农具的人进入自己家中,所以到了壮家门外要放下农具,脱掉斗笠、帽子。

火塘、灶塘是壮族家庭最神圣的地方,禁止用脚踩踏火塘上的三脚架以及灶台。

壮族青年结婚,忌讳怀孕妇女参加,怀孕妇女尤其不能看新娘。

特别是怀孕妇女不能进入产妇家。

家有产妇,要在门上悬挂袖子枝条或插一把刀,以示禁忌。

壮族饮食文化礼仪

壮族饮食文化礼仪

壮族饮食文化礼仪壮族餐桌礼仪壮族平常进餐,一般是全家共席,不过有些新媳怕羞,端着饭碗,上面夹些菜,躲到一边用餐。

翁姑子媳同桌,座位有严格的规定,正位(靠近神案一侧)为主位,公婆坐:公婆对面为下位,儿媳坐;左右两侧为儿子和姑娘的位子。

有些地方稍有变化,如龙脊壮人,吃饭时全家围在火塘周围,正面家公在右,家婆在左。

右侧叫普通位,儿子坐。

家公对面是他的女儿,家婆对面是儿媳。

左侧空着不能坐人,不知何意。

这个排法,有着男尊女卑、长幼有别的封建色彩。

因此1949年以后除了保留主位作为敬老的一种表示之外,其它位子已经不按照传统的排法了。

平常进餐,幼辈必须给长辈端饭,特别是儿媳妇,要主动打饭。

递饭碗时,不能从别人面前递过去,必须绕到老人后侧,恭敬地双手递上,方为知礼。

宴席一般是男女分席,男席在厅堂,女席在后堂。

这除了男尊女卑的影响,也因为男人喝酒,女人不喝酒,收席时间不同的缘故。

有的老妇人能喝两杯,也可以到厅堂入席。

中年以下的妇人,是不能到厅堂入席的。

宴请宾客,壮家极为注重礼节。

坐席时,要请年老的客人与主家同辈老人坐正位,主人坐靠近中门一侧,客人在另一侧,年青人要站在客人身旁,先给客人斟酒。

然后入座。

给客人打饭,饭勺不能碰锅沿发出响声,怕客人以为锅中饭少,不敢吃饱。

端饭得从客人后侧双手递上,但中间斟酒可以从席上探过身子,不算违礼。

席上夹菜,极讲究规矩,无论荤菜素菜,每次夹菜,都由一席之主先夹最好的送到客人碟里。

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做客,同时也是全村人的客人,各家往往要轮流宴请。

特别是贵宾,有时一餐要吃五六家。

有时候在第一家刚端上酒杯,第二、三家已派人站在身后等待。

按壮家规矩,客人是不能推辞的,那怕到第二、三家坐一坐,饮口酒,夹一块肉,主人也很高兴,认为你看得起他。

客人在宴席上狂喝烂饮,醉醺醺的,然后满嘴唾沫,胡言乱语,在壮人看来是很失礼的,要被人传为笑柄。

食俗壮族饮食文化多数地区的壮族习惯一日食三餐,有少数地区的壮族也吃四餐,壮族以大米、玉米、红薯为主食,年节喜食粽子、糍粑和米粉,古人不食牛肉,元朝时才开始盛行食牛肉,少数山区仍存古俗。

如何正确的被招待?少数民族的喝酒习俗了解下

如何正确的被招待?少数民族的喝酒习俗了解下

如何正确的被招待?少数民族的喝酒习俗了解下在此之前,“喝对酒”编编跟大家介绍了“少数民族都喝什么酒?”,了解了少数民族的特色酒,那么他们的特殊礼仪也不可或缺,去到别人的地方是客人,但了解对方习俗是对主人最大的尊重。

1.蒙古族蒙古族人热情好客、讲究礼仪、胸怀坦荡,有客来必热情款待,宴饮必备各种酒,主人和客人必须畅饮。

在他们那里,来客不分主客,谁的辈分最高,谁就坐上席位置。

他们接待客人会按照欢迎、欢送、献歌、献全羊或羊背等都按礼仪程序进行,程序中都要敬酒或吟诵。

对尊贵的客人用“德吉拉”礼节:主人手持一瓶酒,酒瓶上糊酥油,先由上座客人用右手指蘸瓶口上的酥油抹在自己额头,客人再依次抹完;然后主人斟酒敬客。

客人要一边饮酒,一边说吉祥话,或唱酒歌。

2.朝鲜族朝鲜族非常讲究礼节,晚辈不得在长辈面前饮酒。

如果长辈坚持让晚辈喝酒,晚辈要双手接过酒杯来,转身饮下,并向长辈表示谢意。

他们在祝寿的酒宴上,酒兴浓时,会让他的女儿、儿媳或孙女头顶一瓶最好的酒,翩翩起舞。

宾客唱歌击杯碟为之伴奏,舞到精彩时,众人欢呼,舞者捧下头上的酒瓶向“寿星”敬酒,狂欢畅饮至通宵达旦。

3.满族满族人酒量颇大,最喜欢烈性白酒。

家中来客,一般由长辈陪待,晚辈不同席。

他们喝酒用小盅,由主人给客人斟第一杯酒,客人喝酒要杯杯留底儿,俗称“留福底”,表示主客富足美满。

主人敬酒时,如果客人比主人年长,主人需长跪进酒,客人喝完,主人才能起身;如果客人比主人年轻,主人则站着敬酒,客人则需微微屈膝而饮。

4.壮族壮族传统,一家的客人就是全寨人家的客人,来客往往会得到各家轮流邀请;特别是贵宾,有时一餐要吃五六家。

经常是客人在第一家刚入席,第二、三家已派人站在身后等待相请。

按壮族习俗,客人是不能推辞的。

他们请客时,只有长者才能与老年客人同坐正席,年轻人必须立在客人旁边,为客人斟酒后才能入座。

对壮族来说,谢绝邀请是失礼,喝醉了失态会丢脸。

5.藏族藏族人好客,用青稞酒招待客人时,先在酒杯中倒满酒,端到客人面前。

壮汉双语教学之壮族餐桌礼仪和教学

壮汉双语教学之壮族餐桌礼仪和教学

壮汉双语教学之壮族餐桌礼仪和教学壮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在壮族文化中,餐桌礼仪非常重要,不仅体现了壮族人民的礼貌与绅士风度,也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以下是关于壮族餐桌礼仪的讲解和教学,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壮族餐桌礼仪1. 尊重长辈:在餐桌上,尊重长辈是壮族人民的传统习惯。

就餐时,要先让长辈用餐,并等长辈点头或示意后方可开始用餐。

同时还要遵守壮族的传统习惯,如不吃酒,不吃猪肉等。

2. 分享食物:在壮族文化中,分食是非常普遍的。

在吃饭时,人们会把自己的食物拿出来和其他人分享,以表达友谊和亲情。

同时,也可以通过分享食物来增进感情和加深友谊。

3. 尊重食物:壮族人民是重视食物和粮食的,因此在餐桌上,要尊重食物,不要挑剔或浪费粮食。

如果有些食物不喜欢或不吃,可以用手指或勺子轻轻地推到一旁。

在喝酒时,也要尊重酒的浓度,不要喝得过量。

4. 耐心等待:在用餐时,要保持耐心和礼貌。

不要吃得太快,也不要抢着拿菜。

如果需要用到菜,要向旁边的人说一声,等待对方拿完后再拿。

5. 敬酒和回礼:在壮族文化中,敬酒是一种表达感情和尊重的方式。

敬酒时,要倒满酒杯,同时说话和动作要文雅得体。

被敬酒者要接过酒杯,小酌一口,并且要回敬一杯。

1.分组教学在壮族餐桌礼仪教学时,可以将学生分组,让他们自己组成一个“壮族家庭”,一起完成餐桌礼仪的演练和练习。

每个小组需要有一个主持人,由他或她来指导其他成员在用餐时的注意事项和礼仪。

2. 实地考察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壮族餐桌礼仪和文化。

可以选择一家正宗的壮族餐厅,观察餐桌礼仪和服务流程,并向店里的服务员或顾客询问相关问题,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壮族文化和礼仪的理解和感悟。

3. 观看视频在课堂上,可以播放一些关于壮族餐桌礼仪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模仿和练习的方式来掌握相关技能。

视频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壮族餐桌场景,如壮族婚礼、重阳节等。

壮族节庆礼仪饮食习俗

壮族节庆礼仪饮食习俗

壮族节庆礼仪饮食习俗壮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有丰富多彩的节庆礼仪饮食习俗。

下面是关于壮族节庆礼仪饮食习俗的一些介绍。

节庆礼仪:壮族的节庆非常重要,他们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和庆典活动。

其中最重要的节日是壮族春节,也叫"壮年"。

壮年是壮族人最盛大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新年期间举行。

壮族人会穿着盛装,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踩高跷和打铁锤等。

家家户户都要做一些特色美食,如酿豆腐、腊肉、扒鸡等,以享受节日的喜庆氛围。

在壮族传统婚礼上也有一系列的礼仪,非常庄重隆重。

新娘一般要在丈夫家的门前跨过门槛,象征着她正式成为媳妇。

新郎一定要携带一份彩礼,并向新娘的父母行礼。

结婚之后,壮族人还会举办盛大的婚礼宴会,邀请亲朋好友一起庆祝。

饮食习俗:壮族人的饮食以米饭为主要食物,也喜欢吃面食,如米粉和粿条等。

壮族人喜欢吃辣,他们的菜品经常会加入辣椒和各种香料。

壮族人还擅长制作腊肉和腊味,他们通常会制作各种腌制肉类,如腊腿肠、腊肠等。

另外,壮族人还非常重视红糖的食用,在各种节庆活动中都会用到红糖来代表吉祥和幸福。

当壮族人以酒席招待客人时,他们有非常严格的礼仪要求。

首先,主人会向客人敬酒,客人必须接受并回敬。

在敬酒的过程中,要以左手扶着右手腕,用右手握杯,以示尊敬。

还有一种特殊的壮礼,叫"碗盖扣",主人会把酒杯抵在碗盖上,然后用力一压,将酒水倒入杯中,接着将碗盖递给客人,客人要接住后以同样的方式倒酒,并喝下一口。

在壮族人的饮食习俗中,还有一种特殊的食品,叫"苗苗"。

"苗苗"是一种由糯米和红糖制成的小球状食品,通常用竹筒蒸熟。

壮族人认为"苗苗"是一种吉祥的食物,它象征着家庭的团圆和幸福。

在壮年节和婚礼等重要场合,人们会互赠"苗苗"来表达祝福和美好的愿望。

总之,壮族的节庆礼仪饮食习俗非常丰富多样,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关于中国各个少数民族礼仪习俗大全

关于中国各个少数民族礼仪习俗大全

关于中国各个少数民族礼仪习俗大全关于中国各个少数民族礼仪习俗大全壮族:客人到家,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客人以最好的食宿,对客人中的长者和新客尤其热情。

用餐时,需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长辈未拈动的菜,晚辈不得先吃;给长辈和客人端茶、盛饭,必须双手捧给,而且不能从客人面前递,也不能从背后递给长辈;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客人说“慢吃”再离席,晚辈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完饭。

路遇老人,男的要称“公公”,女的则称“奶奶”或“老太太”;路遇客人或负重者,要主动让路,若遇负重的长者同行,要主动帮其代负并送到分手处。

布依族:对待客人,无论认识与否,都要递烟端茶,杀鸡杀鸭盛情款待。

用餐时,长辈、客人坐上方,晚辈坐下方;给长辈、客人端茶、盛饭都是双手捧给,客人也要双手接过,否则会被认为不懂礼貌。

若迎面碰上长者或客人,要主动招呼并让其先过。

朝鲜族:晚辈队长被说话必须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相见也用敬语;吃饭要先给老人盛,并为其摆单桌,待老人举匙就餐了,全家才开始吃饭,吃饭时,匙要放在汤碗里,若放在桌上则表示已吃完;与长辈同路时,年轻人需走在后面,若有急事非超前不可,须向长辈说明原委。

满族:孝敬长辈,注重礼节,不但晚辈见了长辈要施礼,在同辈人中年轻的见了年长的也要施礼问候。

在路上遇见长辈,要侧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长辈走过后再行,亲友相见,除握手互致问候外,有的还行抱腰接面礼。

过春节时要摆两次年,年三十晚上拜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

侗族:客人来访,全家老少都要起来让座,并用家里最好的酒饭款待客人;路上相遇,即使素不相识也要互相打招呼问候,谦让对方先走;出嫁的新娘若在路上相遇,要解下身上的花带或头帕互赠对方,以示相互尊重和祝福;赶路人若遇上天黑,可随意进入村寨讨火把照明,若借宿,主人会热情接待,不取分文;寨中不管谁家孩子出门上学,全寨的人都带着礼物前往祝贺;冬天,在鼓楼的火塘里生有柴炭火供人取暖。

夏天,在风雨桥、凉亭中备有清泉水供行人饮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壮族迎客待客礼仪知识
壮族是个重礼好客的民族,去过壮家村寨的朋友一定难忘其经历。

究其根源,可能跟壮族“以客为尊”的思想有关。

壮族人通常会认为“来客”是吉祥的象征,客人来就是吉祥到了的征兆。

壮族人对长者、新客人尤为热情尊重,宾至如归对壮家人来说是名副其实的。

只要您来做客,壮家人一定会竭尽全力给你提供最好的食宿。

壮族迎客待客的礼仪
如果您有幸到壮家村寨作客,就会发现,壮家人的讲究还真不少。

首先,壮家人非常尊老敬客。

用餐时必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以后才能开饭,只有与客人同辈的长者才能与老年的客人同坐正席,年轻人要站在客人身旁,给客人斟酒之后方能入座。

每次夹菜,都得由陪客的长者先给客人把最好的菜夹到碟中以后其他人才能长幼有序地夹菜。

给客人添饭时勺子不能碰响锅,免得客人担心饭少不敢吃饱,然后要双手奉上才显得恭谨。

如果晚辈先吃完则必须对长辈和客人说:“慢吃”以后才能离席。

如果做晚辈的在客人吃完了以后还在继续用餐就被认为是怠慢了客人,不懂礼貌。

有经验的人去壮家作客,都不会一次吃饱,因为壮族村寨向来是把一家的客当作大家的客人,往往一顿饭要吃五六家。

如果
1/ 3
您是位食量大的人,在这里您绝对不用担心吃不饱。

壮家人待客重酒不重菜,菜色丰盛与否并不重要,但是请客不备酒则是不把客人看在眼里。

壮族人在宴客时还有“串杯”的习俗。

主人敬酒时,先将酒倒入碗中,再用白瓷勺舀一勺酒,说几句欢迎的话后,便将酒灌入客人口中;客人饮尽后,也舀一勺酒,致几句感谢的言词,再将酒回敬主人(可以理解为:你喂我一勺,我喂你一勺)。

也有主客举杯,相互交臂,各饮自己手中的酒(喝交杯酒)。

第一轮敬酒,一般不能推辞,必须一饮而尽。

饮酒达到高潮时,由主桌开始依次轮流连串,全桌人互相交杯痛饮,尽兴方散。

(酒量尚浅的人,多半支撑不住)不过不用担心,壮家人待客用的酒多数是自家酿造的米酒,对身体有益无害。

在壮族村寨吃饭,如果主人先将鸡头挟到您的碗中,您千万不要拒绝,这是主人表达对您的尊重之情,您应该愉快地接受鸡头,当然您也可以将鸡头转敬给席上其他的长辈,以示您的通情达理。

有的壮族地区还会以歌唱的方式敬酒,喝着大碗香醇的自酿米酒,吃着壮家的特色菜肴,听着主人家动听的劝酒歌,此时您能够即兴的对上两句,那么壮家人会觉得您给足了面子。

如果您有机会来广西,那么就去壮家村寨去感受这一份深情厚谊吧!这里有美酒、佳肴,还有最真诚的歌。

相关知识推荐:当客人上门拜访的时候,应该怎样迎接客人?
2/ 3
当父母亲的客人来访时,假如家长在家,这时候,我们应该和家长一起把客人迎进屋,并热情和客人打招呼:“您好!”进入室内后,一般请客人坐在最佳的座位上,然后,主动协助家长沏茶端杯。

如果是冬天,若客人进屋后脱下帽子与大衣,要主动上前接下,帮助挂好。

假如客人显示出有要事与家长交谈,那我们应该主动回避,可以以做作业之类的理由打一声招呼,然后离开。

若客人来访时,恰好爸爸妈妈不在家,我们应该尽到小主人的责任,把熟悉的客人迎进门,打招呼,倒茶招待。

假如家长快要回来时,你可请客人稍等;假如家长一时回不来而客人有急事要走时,可以问客人有什么事需要转告。

对陌生来客,可以或让他们在门外留个字条。

客人来访时,如正赶上家里吃饭,应邀请客人一起进餐。

如果客人不肯入座,那么,征得客人同意后,可以继续吃饭。

但此时要安排客人坐下,找报刊给客人翻阅,或让客人先看看电视、听听音乐,免得使客人产生受冷落之感。

之后便应适当加快吃饭速度,以免让客人久等。

当然,有时客人来时还会碰上其他一些特殊情况,无论怎样,作为小主人的我们,都应配合好家长,对客人热情迎接,讲究礼貌,设法为其解除尴尬困窘,使其感受到主人家的热情与周到。

3/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