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亚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合集下载

古代西亚的苏美尔文明与城市国家的兴起

古代西亚的苏美尔文明与城市国家的兴起

古代西亚的苏美尔文明与城市国家的兴起古代西亚的苏美尔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兴起于公元前四千年左右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苏美尔城市国家的兴起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苏美尔文明的起源、城市规划以及政治经济特征等方面探讨古代西亚的苏美尔文明与城市国家的兴起。

一、苏美尔文明的起源苏美尔文明起源于公元前四千年左右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这一地区包括了今天的伊拉克南部以及与之相邻的叙利亚和土耳其部分地区。

苏美尔人是文明的奠基人之一,他们创造了最早的文字、发明了灌溉农业,并建立起了城市国家。

苏美尔人的社会生活主要围绕着农业展开,人们开始种植谷物、养殖家禽,并通过灌溉系统进行农业生产。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口增加,人们开始聚居于靠近河流的地方。

这些聚落逐渐发展成为城市,促进了苏美尔文明的兴起。

二、城市规划与建筑苏美尔城市的兴起标志着人类历史上城市文明的开始,他们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颇具特色。

苏美尔城市的建筑主要有两个特点:城市的中心广场和宗教建筑。

首先,苏美尔城市的中心广场是城市的核心地带,通常由宫殿、神庙和市场等重要建筑环绕。

这些建筑的存在不仅是政治和宗教的象征,也是苏美尔政治和经济活动的中心。

其次,苏美尔文明中的宗教建筑也是城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美尔人崇拜众多神灵,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主神庙。

这些宗教建筑通常是由砖石建成,高耸入云,成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

在城市规划方面,苏美尔人注重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统一。

他们使用砖石建筑材料,建造坚固耐久的建筑物。

城市内通衢大道纵横交错,形成了条理清晰的街道网络,方便居民的出行和货物的流通。

三、政治经济特征苏美尔城市国家的兴起使得政治与经济成为城市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在政治方面,苏美尔城市国家通常由一位王者统治。

王者认为自己是神的代表,拥有最高的权力。

政治决策通常集中在王者手中,尽管也出现了一些相对自治的城市。

在经济方面,苏美尔城市国家以农业为基础,但也发展起了多元化的经济体系。

用思维导图总结西亚知识点

用思维导图总结西亚知识点

用思维导图总结西亚知识点一、地理1. 地理位置:西亚位于亚洲大陆西部,毗邻欧洲大陆和非洲大陆,地处亚洲和非洲之间的陆地桥梁,地中海的东岸。

2. 地形地貌:以沙漠为主,包括撒哈拉沙漠、阿拉伯沙漠、巴基斯坦沙漠等;另外还包括山地、高原、盆地等地貌。

3. 气候条件: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气温高,变化较小。

受到地中海气候的影响,部分地区夏季干燥,冬季湿润。

二、历史1. 古代文明:西亚地区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包括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埃及文明、巴勒斯坦文明等。

2. 宗教文化: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发源地。

伊斯兰教在西亚地区影响深远,对于当地的政治、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3. 帝国时代:曾经出现过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等大帝国,对于西亚地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经济1. 石油资源:西亚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包括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等国家,在世界石油市场中具有重要地位。

2. 农业:由于干旱气候,农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但西亚地区依然有一定的农业产出,主要包括小麦、棉花、石榴、橄榄等作物。

3. 工业:在石油资源的推动下,西亚地区的工业发展较快,主要包括石油加工、化工、钢铁等行业。

四、政治1. 国际关系:西亚地区的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包括中东地区的矛盾,地中海东岸国家的关系,以及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等。

2. 冲突问题:西亚地区长期存在着巴以冲突、叙利亚内战等问题,地区局势不稳定,安全形势复杂。

3. 宗教政治:伊斯兰教在西亚地区具有重要地位,宗教因素对于政治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文化1. 语言文字:阿拉伯语、波斯语、希伯来语等是西亚地区的主要语言;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犹太文化等也是该地区的重要文化。

2. 艺术建筑:西亚地区有许多宏伟的建筑和艺术作品,如古埃及金字塔、伊朗波斯式花园、沙特阿拉伯的哈利勒日却比大清真寺等。

3. 饮食习俗:西亚地区的饮食以羊肉、土豆、橄榄等为主,有独特的地方特色;茶、咖啡也是当地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饮料。

02 第二章 古代西亚北非文化

02 第二章 古代西亚北非文化


古代埃及的历史约从公元前3100年埃及建国到公元前332 年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中间包括31个王朝。在这漫长的 历史中,除了中间几段时期出现过动荡和紧张之外,古代 埃及人在很长时间里享有和平与安宁。从现存埃及雕刻和 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物安详的神态和怡然的微笑。在 近3000年的时间里,埃及人习惯于回顾往事,相信宇宙 不变,因此,追求永恒,尊重永恒的化身——制度、传统 和权威成了埃及文化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 古代西亚北非文化

大约在一万年前,距我们最近的一次冰期即第四纪冰期结 束,大地转暖,人类在经历漫长的野蛮时代后开始进入文 明社会。 人类文明一开始就是多元的,作为人类进入文明社会标志 的城市先后出现在西亚、北非、南亚、东亚、地中海、拉 美和南部非洲等地。各地的上古文化各具特色,在产生时 间上前后不一,发展也不平衡,但在世界文化史上都具有 重要的地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到公元前2500年左右,形成了成熟的文字,被称为“楔 形文字”,因为它是用芦苇做成的带有三角形笔尖的笔, 在湿泥板上刻划而成的楔形符号组成的。这些泥板凉干或 烧制后保存了下来。楔形符号共有500种左右,在两千年 间楔形文字一直是美索不达米亚唯一的文字体系。到了公 元前500年左右,这种文字甚至成了西亚大部分地区通用 的商业交往媒介。

当公元前6世纪以后,波斯人、希腊-马其顿人先后征服和 统治了两河流域,这一地区的古代宗教逐渐走向消亡。但 是,后来世界上的一些重要宗教,如犹太教、基督教、伊 斯兰教都从古代两河流域的宗教中吸收、继承了一些因素。 如上帝创世、上帝造人、洪水毁灭世界、诺亚方舟等故事 及天堂、地狱的观念都可以从两河流域的神话中找到其渊 源。
汉 谟 拉 比 法 典 石 柱

古代西亚

古代西亚
• 公元前5世纪前半期,波斯对新兴的希腊城邦发动了 侵略战争,结果是庞大的帝国被小小的希腊打败。
• 战争期间,巴比伦和埃及都爆发了反波斯的起义, 埃及还一度恢复了独立。波斯从此走向解体。
• 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和4世纪前半期,波斯统治阶级 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十分激烈。
• 马其顿兴起后,亚历山大东侵,波斯帝国终在公元 前330年被灭亡。
• 拉比时期:建造犹太教会堂;拉比整理《圣经》为正典。 • 《圣经》由律法书(《摩西五经》)、先知书、圣录三部经典24卷组成。
六、波斯帝国
• (一)帝国的崛起 • 1. 居鲁士二世:灭米底亚,征服埃兰,灭吕
底亚、新巴比伦 • 2.冈比西斯:远征埃及和努比亚 • 3.大流士 • 镇压高墨达运动,《贝希斯顿铭文》(p.184) • 征服印度河流域、色雷斯,第一个地跨欧亚
三、文明及国家的起源
• 1、“何谓”文明?
• 在这里是指史前时代结束之后的阶级社会,是相对于无阶级 社会的“野蛮”而言的。
• 因此,文明产生的过程,也就是由“野蛮”到“文明”的过 程,就是由血缘家族、氏族、军事民主制过渡到国家的过程。
• 2、文明的特征
• 人类学者认为其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或 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 学等等。
4、乌尔第三王朝
◎ 前2113-2006年。 ◎ 阿卡德王国灭亡以后,经 过库提人的短暂统治,苏美尔 人再度成为两河流域南部的统 治者,是为苏美尔人最后的复 兴。
苏美尔人城邦乌尔成为新 的政治中心;
乌尔第三王朝统治两河流 域南部诸地。 ◎ 前2006年亡于埃兰人和阿 摩利人。
乌尔第三王朝最著名的统治者是乌尔纳姆,《乌尔纳姆法典》 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文法典。

第三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第三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学思之窗
● 《汉谟拉比法典》前言中说:
● 安努与恩利尔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 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马什,昭临黔首,光耀大地。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林志纯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上古部分》
● 史料中的安努、恩利尔和沙马什都是两河流域重要的神灵。想一想:为什么汉谟拉比要宣称自己是 根据神意立法?
● 那尔迈调色板
● 那尔迈调色板是埃及象形文字文物的代表。图中那 尔迈头戴王冠,正击打敌人;鹰表示鹰神荷鲁斯,鹰 脚下的莎草表示被打败的尼罗河三角洲的居民。古 代埃及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突出主要人物,图中 那尔迈比其他人都高大威猛。
卡尔纳克神庙多柱式大厅想象图
● 卡尔纳克神庙位于尼罗河东岸,经过历代法老不断加修扩建,最终形成一 个庞大的神庙建筑群。这座多柱式大厅占地约5000平方米,共有134根粗 大的石柱。
史料阅读
● 一首阿拉伯诗歌中,作者凭吊青年时代的爱情生活:二位稍停步,共吊情人 处。里瓦沙丘上,当年度朝暮。人去故土在,历历旧景物。黄沙卷狂风, 庭迹一如故。

--纳忠、朱凯、史希同《传承与交融:阿拉伯文化》
● 在科学上,伊本·穆萨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附有800多个实例,把代 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白塔尼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行星轨道的方法,证 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他的《萨比天文历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天 文学产生很大影响,曾经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伊本·西那的《医典》是 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人欧洲后被翻译成拉丁语,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 科书。在15世纪最后30年内,该书就重印了15次。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 伯人传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人首飞牛石雕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高一历史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高一历史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下)

3、古印度文明 (1)兴起与发展:
◆公元前3千纪, 古印度文明诞生
◆公元前6世纪,恒河 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
3、古印度文明
(2)政治:种姓制度
“当他们分割普 鲁沙时,其口为婆 罗门,由其双臂造 成罗惹尼耶(刹帝 利),其双腿变成吠 舍,从其双脚生出 首陀罗。”
——崔连仲等选译《古 印度吠陀时代和列国时代 史料选辑》
③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阶级关系
④法典明显保护贵族利益,存在严重阶级歧视,是不平等的,
⑤古巴比伦王国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知识拓展
第6条 如果一个人盗窃了寺庙或商行的货物,处死刑;接受赃物者也 应处死刑。
第23条 如果没有抓获拦路的强盗,遭抢劫者须以发誓的形式说明自 己的损失,然后由发生抢劫案的地方或地区的市长或地方长官偿还损失。
第196/197条 如果一个人伤了贵族的眼睛,还伤其眼。如果一个人折 了贵族的手足,还折其手足。
第203/205条 如果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一明那。 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制刑。
结语 怨声载道的统治,寿命不会长,将出现连年饥荒、一片黑暗、突然死亡……他的城市将毁 灭,人民将离散,王国将更换,他的名字将永远被人遗忘……他的幽魂[在地狱里]喝不到水。
4、古希腊文明 (3)文化:
①神话、悲剧、喜剧等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启迪了西方的文学创作和思想; ② “史学之父”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 ③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 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问题探究一:完成表格,分析人类文明出现的共同特征;思考文明的标志是什么?
类型
①《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
②佛教产生;
③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 “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

高中历史教学:古代西亚知识整理

高中历史教学:古代西亚知识整理

古代西亚知识整理整体认知:地理位置一、两河流域(B)(一)政治1.前3500年,文明出现2.前2900年,两河下游的苏美尔地区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3.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宣扬君权神授4.前8世纪,(起源于两河流域北部)亚述帝国建立(二)经济1.两河流域主要种植大麦和小麦,饲养山羊、绵羊、牛等家畜2.古巴比伦王室和神庙、商人、贵族、官员拥有许多土地,他们合伙经营或将土地出租给佃户3.古巴比伦商业繁荣,国家、神庙、私人积极参与商业活动,亚述开辟海外贸易4.两河流域出现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房贷业务,借贷形式呈现多样化,救济性质的免息借贷5.古巴比伦订立契约是普遍现象,契约除明确规定党人士双方在所从事活动中的责、权、利以外,必须有双方盖章以及证人的签名6.两河流域最早出现村落(耶莫遗址)7.两河流域用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建造房屋,用木材作支撑屋顶的栋梁(三)文化1.文字: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2.文学:世界上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放映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3.建筑艺术:泥偶雕像、壁画、人首飞牛石雕(亚述王宫的守护神,国王权力的象征)、竖琴嵌板画,体现专制帝国统治者威严4.法律:《汉谟拉比法典》①世界上现存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②法典反应了古巴比伦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③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的重要资料5.宗教信仰:信奉安努、恩利尔、沙马什等神灵,宣扬君权神授6.科学技术:60进制二、小亚细亚(A)(一)政治前17世纪,赫梯人在小亚细亚建立赫梯帝国,前14世纪鼎盛,前13世纪衰落(选必三P35)(二)经济1.小亚细亚半岛南部是小麦、大麦的原产地2.农耕技术、青铜器起源于西亚;小亚细亚率先掌握冶铁技术,后传入两河流域3.前8-前7世纪小亚细亚出现金属铸币三、伊朗高原(D)(一)政治前6世纪,(伊朗高原)大流士一世建立第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波斯帝国(后被压力山大帝国取代):①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宣扬君权神授②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③建立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⑧四、阿拉伯半岛(C)(一)政治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三洲的大帝国,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二)经济1.帝国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的得到很大发展,从事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陆上和海上贸易汉志商道、掌控东非环印度洋贸易2.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三)文化1.阿拉伯文化:阿拉伯人继承和融合了西亚、北非、希腊、罗马文明的文化遗产,把其文化典籍翻译成阿拉伯语,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传统,创造阿拉伯文化2.文字:阿拉伯文3.文学:①悬挂在克尔白神庙的墙壁上的“悬诗”②故事集《天方夜谭》,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影响但丁《神曲》、莎士比亚《终成眷属》,反映了阿拉伯文化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4.建筑:清真寺5.宗教:伊斯兰教6.科学:①伊本穆萨《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的学科②白塔尼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星星轨道的方法,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③白塔尼的《萨比天文历表》对欧洲产生很大的影响,曾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④伊本西那《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长期用作欧洲医学的标准教科书⑤阿拉伯数字7.阿拉伯商人/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12讲 课题34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12讲 课题34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 官僚系统。法老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
文字 象形文字,约形成于公元前4千纪末,一直使用到4世纪
①神话包括世界诞生和人类起源等内容
②诗歌大多是宗教诗,也有爱情诗 文学
③哲理故事传达着埃及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一切国家大事由长老会 中寡头政治的
议讨论拟定 代表
拥有主持公民大会、审
判国王等重要权力
概念阐释 寡头政治、贵族政治、民主政治
寡头政治指的是由少数人掌握政权的统治形式。贵族政治指奴隶制国家 和封建制国家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民主政治指 的是奉行多数人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与君主制、寡头制相对。亚里士 多德称,一人之统治为君主政体,少数人之统治为贵族政体,多数人之 统治为民主政体。
材料导读
(1)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希腊在社会整体面貌上各不相同。 (2)文明无优劣之分,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依据三则材料,概括古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与古代爱琴海文 明(古希腊地区)在社会整体面貌上的差异。 试答:_古__埃__及__是__神__权__社__会__;__两__河__流__域__是__法__制__社__会__;__古__代__希__腊__是__小__国__寡__ _民__的__城__邦__政__治__。
同时种植橄榄和葡萄
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返回
强化关键能力
1.提炼信息 世界多元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材料一 从根本上说,巴比伦是一个法制社会。《汉谟拉比法典》开始 假借神的口吻说法,一旦转入世俗条文后,就把神抛到一边。
——摘编自刘文《古代西亚北非文明》 材料二 法老要向玛阿特(古埃及一位女神)敬献食物,由此获得“神力”, 统治埃及。——摘编自赵克仁《两河文明与埃及文明的差异及原因探析》 材料三 希腊四分五裂的地缘分布和差异极大的地形、地貌,使得希腊 人长期以来习惯于城邦制的小国寡民的政治格局,甚至养成了城邦崇拜 情节。——摘编自虞崇胜、杨刻俭《古希腊民主制度的地缘因素探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亚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西亚,以强大的人文历史、丰厚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地理优势而著称于世。

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西亚孕育出伊斯兰文明、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等多种传世珍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入手,解析西亚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一、起源
西亚文明的诞生可追溯至公元前6000年至3000年之间的新石器时代。

当时,西亚地区的人民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开始在河谷地带形成以粮食为主的经济形态。

这也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此外,瓦解的城邦、部落和其它国家的出现以及人口的增加和流动,更是增加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文化融合。

尤其在公元前2334年左右,古代文明诞生地之一的美索不达米亚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国家——苏美尔。

在此之前,苏美尔人在当地被称为“黑头人”,在约公元前4000年建立了首府乌鲁克,开始形成了整个地区的文化。

这也为西亚文明的影响力以及历史地位奠定了基础。

二、发展
西亚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努力和文化的传承。

从古代王国的崛起到强盛,再到灭亡,是西亚历史中的主要发展历程。

从文化、经济、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等四个方面来探究西亚文明的发展。

(一)文化
西亚文明涵盖了众多的民族和文化,因此,它的文化也显得异常丰富多彩。

其中最著名的文化是巴比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犹太文化。

巴比伦文化在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600年间达到了巅峰。

巴比伦王国历经暴君统治和内乱,最终被亚述帝国征服。

然而,在这个国家的繁荣时期,它也在文
化上取得了很多的成就。

包括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发明代表性的玛格丽特口琴和象形文字等。

阿拉伯文化和犹太文化主要依托于众多的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典籍文献及其对传统宗教秩序的维护。

尤其在奥斯曼土耳其扬威的时候,阿拉伯文化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其中最著名的文艺作品是《天方夜谭》。

而犹太文化则主要体现在外传旧约和塔木德两部经典的宗教文化。

(二)经济
西亚文明的发展还受到其经济结构的制约。

随着公元前2500年至前1500年的根基建立和巩固,西亚地区逐渐出现了大规模的商贸和货币交易。

此外,由于西亚地处亚洲和欧洲之间,海陆交通发达,并占据了世界上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埃及等数个国家之间贸易的要道,这一时期西亚形成了让人惊叹的适应能力。

(三)科学技术
西亚文明的发展对于科学技术的研究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中,皮拉米城的医生哈维马纳1906年在瓦乌特破土巡逻中发现了一块突出地面的土块,打开了天文学研究的大门。

随后,他又发现这是一个早期的文化遗址,被认为是人类的重要的发现。

此外,在古代,人民通过对农业、冶炼、纺织和工业生产等的推动,发明了纸张、玻璃、陶瓷、金属器具、城墙和不锈钢等。

这些发明使得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交往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四)社会
西亚历史上重要的事件之一是公元632年,穆罕默德成为伊斯兰教的先知,并于短时间内成功地巩固了穆斯林的权利,随后,阿拉伯帝国成为了西亚地区的一项强大力量。

然而,数百年后,阿拉伯帝国逐渐衰落,逊尼派和什叶派的争斗也更加激烈。

在这个时期,不仅宗教活动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世界文化和艺术领域也十分繁荣,尤其在医学、数学、天文学、诗歌和戏剧等方面,阿拉伯文化为人类创造出了一些伟大的贡献。

总之,在历经数千年发展的西亚文明,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文化和经济之地。

其繁荣和独特性不仅影响到了整个亚洲地区,深入到了欧洲和北非地区。

在未来,西亚文明仍然有很多追求与创造的方向,我们期待着它依然会保有其辉煌地位与影响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