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
长期住院慢性精神病患者的护理

长期住院慢性精神病患者的护理精神疾病护理人员作为一类特殊的护理人员,对其专业知识技能要求高,并且需要有敏捷的应变能力。
在精神科的特殊环境中,由于病人精神状况的特殊性,需要护理人员在掌握临床理论护理知识的基础上还需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慢性精神疾病易反复发作,且愈后不良,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并丧失劳动力,对社会治安危害严重,需长期服药,并住院治疗。
现就精神科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病患者的护理作一简述。
标签:慢性精神病护理精神病是指有严重心理障碍、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出现持久而明显异常的患者。
社会经济水平不断上升,人们对物质、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明确,因此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就是情绪焦虑、不稳定甚至导致精神疾病。
1临床表现收入院并长期住院的病人,临床表现均有心理障碍、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异常,部分患者还出现自伤、伤人、自杀等狂躁的行为,这些行为导致他们不能在家生活治疗。
期住院治疗,可能会因为环境单一,对患者精神状况的恢复有一定障碍,就需要护理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进病人健康的恢复。
2 护理措施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病患者,对于他们的精神状况的特殊性,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来有针对性的护理。
2.1 在住院环境方面精神病房的设施一定要保证安全,在安全的基础上保持环境的优美,空气的洁净清新。
例如,针对病患的特点,将病房安置于环境优美的区域,最好远离重症病房。
在室内室外要注意防滑,例如铺上防滑垫或设扶手等。
也要保持室内外的清洁,避免因环境问题给患者带来的身体的疾病。
为避免意外,必要时实施防护性约束,但也要适当有户外散步和娱乐。
看电视、听音乐、读书看报等娱乐活动可以开阔患者的心胸,散发心情抑郁或狂躁,因此有必要在室内设置这些娱乐设施。
另外,适当的运动也能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打篮球、健身等运动能够激发患者对外界事物的兴趣,篮球场、健身器材也可以有适当的设置。
2.2 对患者的组织管理病人因精神的异常,行为控制能力的丧失,使他们生活能力下降,因此要对患者作如下的管理:(1)组织丰富的文体活动,根据患者的病情,组织丰富的文体活动,看书、看报、看电视、下棋等陶冶情操的活动,既能让患者一定范围内的自由活动,又能让患者在这些活动中得到康复训练。
长期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心理问题的分析及护理策略

家养老提供更加全面和更加专业的服务和护理L 5 l 。
3 . 3居家养老保 健服务模 式更应该将 社区健康 教育充分 发挥 :居 家老 年 人的保健服务 中,社 区的护理人员更应该对 老年人进行健康档 案的
少发 病 。结 论 通过 全 面观 察 长期 住 院老年 精神 病 患者 的心理 问题 ,制 定更好 的预 防护 理对 策 ,能令 患者保持 良好 的心理 状 态 , 减 少 发病 。
【 关 键词 l 长期住 院 ;老年 ;精 神病 患者 ;心理 问题 ;分析 ;护理 策略
中图分 类号 :R 4 7 3 。 7 4
学的生活方 式 , 全 面提高社 区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
量评分 明显高于保 健服务之 前 ,同时C 社 区老 年人保健 服务前后 的生 命质量评分进行 比较 , P<0 . 0 5 ,有统计学意义。 表2 c 社 区老年人 保健 服 务前后 的 生命质 量评 分情 况
综上所述 ,居家养老保健服务 中的社区护理更应该结合社 区老年人 的心理 、生理以及社会活动进行护理 ,加强社 区护理护理人员的培养 , 对社 区进行综合性的管理 ,加强和老年人的沟通交流 ,加强老年人 的健 康教育和饮食指导,保证老年人有着较为科学的生活方式 ,可提高社 区
居民对社康中心满意度 , 进而保证社区老年人的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 文献 [ I 】 秦 红, 赵鹏 . 居 家养老 模 式下的社 区护 理 服务体会 f J 】 . 中华 全科 医 学, 2 0 1 2 , ( 1 ) : 1 5 4 — 1 5 5 . [ 2 ] 修 宏 方_ 社 区服 务支 持下 的居 家养 老 服务 研 究 【 D ] - 天津 : 南开 大
护理学毕业论文临床精神疾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与护理措施

护理学毕业论文临床精神疾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与护理措施临床精神疾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与护理措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部分的人对于精神上的需求也大大升高,因此医学社会学、心身医学、医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学科也逐步得到人们的重视。
心理疾病往往无法直接通过药物治疗来得到康复,优秀的心理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缓解和改善心理疾病对患者的损害。
此外,心理护理属于一项特殊的技能,它不仅需要心理护士具有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有强大的心理学技能以及良好的个人素养。
精神科护士需要熟悉患者的心理特征与标准的护理方法,从而促进精神疾病患者的全面康复,最大限度的减轻社会功能缺损程度,帮助患者获得最适宜的身心状态是心理护理的最终目标。
1临床精神疾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1.1病耻感病耻感是患者对所患疾病的羞耻感和社会公众对他们实行的性别歧视和排挤态度[1]。
罹患精神疾病或被送进精神病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即为相等于被挂上了性别歧视的标签。
病耻感会严重影响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并使患者康复的主要制约之一[2]。
1.2自杀未遂经过系统临床治疗后,患者的自知力部分或全部恢复,首先会对自己发病时的想法或行为产生愧疚,尤其当患者做出违反社会道德和法律的事情后,患者常由于受不了内心的愧疚和谴责而自杀;其次,社会大众普遍对患者存在歧视,使得患者很难融入社会,患者常因无法忍受来自疾病和生活的双重压迫而自杀。
1.3焦虑、抑郁精神疾病患者的化疗时间相对较长,而医院环境管制较多,所以患者常常可以发生度日如年的体会。
一方面,如果患者的精神症状获得提升或情绪恢复正常平衡,他们往往可以期望能尽早出院与家属共同生活,再次步入社会;另一方面,社会的性别歧视、疾病并使身体显得疲惫等因素,亦可以对患者的心理导致影响。
1.4精神卫生科学知识缺少精神疾病具有高复发率和致残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差是重要原因之一[3]。
有研究表明,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常与精神卫生知识缺乏有关,部分患者出院后即无此服药,引致疾病发作,多次发作常会导致精神残疾,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均可以增添很大的经济负担。
住院精神病患者危机状态分析与护理

对 危 机 事 件 进 行 分析 评 估 , 内疾 病 类 型对 比 提示 情 感 性 精 神 障 碍 危 机 事 件 发 生 率 最 高 ( 8 8 % ) 酒 依 赖 患 者 发 生 率 4 .3 , 次 之 ( 75 ) 3 . % 。精 神 分 裂 症 也足 危 机 事
两 组 比较 差 异 有 显 著 性 ( < . 1 。 结 P 00 )
态度 , 免 激 惹 患 者 。尽 量满 足患 者 的合 避
精 神 病 患者
危 机 状 态
d i 1 . 9 9 j i n 1 0 —6 4 . 0 o:0 36 /.s . 07 s 1x 21. 1
理化要求 , 精神分裂症患者大部分缺 少 自
制 力 , 愿 意 接 受 治 疗 , 别 是 有 被 害 妄 不 特
想 的患 者, 将丁作 人员 涉入精 神症 状 中, 因而对 医护人员产生敌意 , 以护理人 员 所
应 掌 握 与不 同 患 者 的 接 触 技 巧 。 与 患 者
资 料 与 方 法
20 0 9年 1 ~ 00年 2月收治精 神 月 21
病 患 者 40 例 , 2 6例 , 龄 1 0 男 2 年 8~6 3 岁 。女 14例 , 龄 1 6 7 年 6— 5岁 。人 组 患 者均 符 合 《 国 精 神 障 碍 分 类 与 诊 断 标 中
势 , 报告如下 。 现 资 料 Nhomakorabea 方 法
时, 试管瓶 塞会反 弹使血 液溅 出污染操 作 者的手 , 股静 脉穿 刺垂 直进针 时 , 易引起
性别 、 年龄 、 病 类型 不 同的危机 事 疾
件 发 生 率 分 布 , 表 】 见 。
激惹等 , 应即使 给予 劝说 、 安慰 、 离 、 隔 把 先兆表 现控制在 萌芽之 中。
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不同阶段的心理需要与护理

者 询 问 的一 些 问 题 也 得 不 到 解 答 , 时 患 者 的 自尊 心 受 到 很 此 大 冲击 , 而 对 医 护 人 员 产 生 反 感 , 响 今 后 与 患 者 的 接 近 从 影 和情 感 交 流 , 心 理 护 理 受 阻 。 使 14 家属 陪 伴 的 需 要 患 者 住 院 后 面 对 着 陌 生 的 环 境 和 . 人 , 不 安 心 理 非 常 明显 , 就 产 生 家 属 陪伴 的 心 理 需 要 , 其 这 以
产生 一种 负疚 感 , 生 一 种 回家 看 看 的 愿 望 。另 外 , 于 对 产 由
4 3 对婚姻家庭 的需 要 .
此期 间 , 者对 婚姻家庭 的心 理 患
需要 占首位 。已婚患 者在患 病后 , 造成 家庭状 况不 良, 至 甚 妻离子散 , 病情好转后感到很后悔 , 无脸再见 亲人 , 无生 活下 去 的勇气 。未婚 患 者痊 愈后 考 虑婚 姻 问题 , 担心 找不 到 配 偶 因此 , 向家庭 介绍 精神疾 病方 面的知识 , 家属谅 解 要 使 患者病态下支配 的种 种行 为 ; 患者采 用教 育疗法 , 对 培养 患
患 者 创 造 一 个 和谐 的 氛 围 。如 果 不 注重 这 些 , 患 。
2 长期 住院患者 的心理需要与护理 2 1 精 神生 活的需要 医 院是个 狭小 的天地 , . 患者 的活 动 范围、 个人的心愿和消 遣等都 受到 客观 的限制 和干扰 , 别 特 是许 多医院 , 缺乏供患 者娱乐 活动 场所 , 患者感 到生活 单 使 调而枯燥乏 味 , 为此 , 院患者对精神 生活 的需要 比较强烈 。 住 因此 , 在临床护理工作 中应注 意患 者精 神生活 的需要 , 用 利
长期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

长期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发表时间:2016-06-20T13:36:06.837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22期作者:叶文秀[导读] 精神病属于临床中常见的疑难类疾病之一,很多国家或地区已经将精神病例为不治之症。
叶文秀(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精神科广东清远 511500)【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长期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118例精神病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n=59,采用心理护理)对照组(n=59,采取常规护理)。
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对比,差异均较大(P<0.05)。
两组患者各项不良心理状态的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明显(P均<0.05),结论:给予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关键词】长期住院;精神疾病;心理状态;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2-0209-02 精神病属于临床中常见的疑难类疾病之一,很多国家或地区已经将精神病例为不治之症,在精神病临床治疗过程中,以保守治疗为主。
稳定和改善患者的情绪,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更有利于提高精神病的临床治疗效果[1]。
尤其长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状态,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118例长期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抽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诊的118例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患者。
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38例,年龄在22~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94±3.19)岁,病程在5个月~11年之间,平均病程为(7.55±1.29)年。
观察组中,男性25例,女性34例,年龄在20~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52±3.15)岁,病程在6个月~13年之间,平均病程为(8.91±1.47)年。
精神科长期住院病人节假日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干预

人 要 多 与其 接 触 , 了解 其 心 理 状 态 , 求 消 除病 人 出 走 的 想 法 。 力 要 将 病 人 安 置 在 工作 人 员 视 线 范 围 内 , 当 限 制 活 动 范 围 。 加 适
强 晚 夜 间 护 理 ,0 mi ~ 1 n巡 视 1次 。 工 作 人 员 要 加 强 工 i n 5 mi
神科 2 年 间病人在 节假 日发 生 自杀 、 4 自伤 、 伤人、 潜逃等危险 因素 。[ 结果] 采用有效护理 干预 后 , 险 因素降低 。[ 危 结论] 以有 效护
理 干预 指 导 精 神 科 长期 住 院 病 人在 节 假 日调 节 情 绪 并 向病 人 提 供 有 效 的 家庭 支 持 , 病 人 住 院期 间病 情 控 制在 理 想 范 围 。 使 关键词 : 神科病房 ; 理状态; 理干预 。 精 心 护
很 多 病 人 想 出 院 与 家 人 团 聚 , 到 病 友 被 家 人 接 走 或 探 望 表 现 看 出情 绪 低 落 , 望 自己的 家 人 也 来 医 院 , 至暗 地 里 托 病 友 的 家 渴 甚
属 带 信 或 打 电 话 给 自 己 的 亲 人 有 的病 人 拒 绝 服 药 或 藏 药 , 导 致 病 情 反 复 波 动 , 响治 疗 效 果 。睡 眠 不 好 、 食 不 好 影 响 身 体 影 饮
进 行娱 乐 活 动感 受 节 日气 氛 , 进 病 人 劳逸 结 合 , 成 良好 的 睡 促 养 眠 习 惯 。夜 间 睡 眠前 避 免 病 人 间进 行 诱 导 性 交 谈 。根 据 病情 安 排 病 室 , 有 兴 奋 躁 动 不 安 心 住 院 的 病 人 安 置在 隔离 室 , 将 以免 干 扰 其 他 病 友 。重 点 观 察 情 绪 低 落 、 头 睡 觉 、 转 不 安 的 病 人 , 蒙 辗 加 强 巡 视 , 人 可 因思 念 家 人 、 装 入 睡 乘 人 不 注 意 发 生 外 逃 、 病 假
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

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受到疾病的折磨,再加上长期住院的生活条件限制等因素,心理状况及情绪都会有很大变化。
因此,作为医护人员以及家属应重视患者心理上的变化,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心理问题会对患者造成什么样的危害?我们都知道,住院患者需要在医院进行治疗,那么心理问题是不是也会对住院患者造成较大危害呢?首先,在医院治疗期间,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就是失眠和焦虑。
睡眠障碍的常见症状包括入睡困难、多梦、早醒、睡眠维持障碍、失眠等。
睡眠障碍导致的主要危害就是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从而影响到患者的社会功能和劳动能力。
其次,由于住院治疗期间,患者若缺乏情感支持,和家属之间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冲突和矛盾。
有些家属对病人的病情不理解、不关心,甚至存在歧视和虐待病人等现象,这些不良行为对病人的康复不利。
如果不能及时解决相关问题,很容易导致疾病复发及加重。
最后,由于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或治疗效果不好,患者容易产生自卑、绝望、厌世等不良情绪。
这些不良情绪会使患者情绪消极,甚至出现厌世情绪。
由此可见,心理问题对住院患者心理健康带来较大危害。
我们应该重视住院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提高其生活质量。
心理护理对住院患者的作用是什么?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常有不同程度的情绪波动,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往往表现出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这对疾病的康复非常不利。
所以,要想使患者在住院期间调养身心,就必须做好心理护理。
那么,心理护理对住院患者有什么作用呢?(1)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心理护理可以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境,有助于疾病康复。
同时,患者在住院期间,也要注意住院期间的饮食、运动、及睡眠等。
这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
(2)有助于身体恢复。
在住院期间,患者会在生理上、心理上发生许多变化,因此,医护人员以及家属必须把患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并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期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
护理
摘要:目的:全面分析和深入研究长期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常见的心理疾病、心理状态以及对其的临床护理工作方法、实际护理效果。
方法:案例选取的是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我医院所接诊的120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并且将
其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上述所有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调查和分析,给予其
相应的护理干预,并且针对护理工作开展之前的患者情况作为对照组,将护理过
后的效果作为观察组,开展对比工作。
结果:针对长期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心理
状态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确实相较于护理之前有了明显的改善,患者的汉
密尔顿抑郁评分、汉密尔顿焦虑评分均明显降低,同时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改善,差异对比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结论:通过针对医院所接诊的
长期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观察和分析,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护理干预
方法,确实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状态,也可以使得患者以一种更为积极
乐观的心态面对治疗,为后期的临床治疗、患者预后奠定了重要基础。
关键词:长期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心理状态;护理
引言:
所谓精神疾病,主要就是指患者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心理认知障碍,
其在认知层面、意志层面、情感层面以及行为层面经常会出现持久性的异常情况,甚至还会导致患者的正常生活以及工作无法继续,更严重者可能会出现病态的心
理状态,出现自残、自杀或者他杀的情况,对于患者自身会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同时也会对患者的家庭乃至全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精神疾病患者大多需要长期
接受住院治疗,并且也很容易出现更多负面的心理状态,比如许多患者会存在对
于疾病的恐慌心理,再或者是极度悲观的态度,这些都会导致患者的病情恢复受
到影响,同时影响了长期治疗的实际效果,导致患者病程不断延长。
近些年来,
我国医疗事业发展速度在不断加快,并且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临床研究结果都表
明针对长期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可以切实改善患者的负
面心理状态,使得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
本研究通过针对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所接诊的120例长期住院精神疾病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方式,有效改善了其心理状态,患者内心的抑郁以及焦虑情况明显改善,表明这种护理
方式确实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推广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案例选取的是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我医院所接诊的120例住院精神
疾病患者,上述患者中男性患者数量54例,女性患者数量66例,患者年龄最大
者为65岁,最小者为21岁,平均年龄为48.26岁。
纳入标准:上述患者均符合精神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以及检查标准;本次实
验的所有内容患者及其患者家属均完全知晓并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上述所有患
者的精神疾病状态均处于疾病的恢复阶段或者是逐步缓解阶段。
排除标准:依从性较差患者;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患者或者存在其他脑器质
性病变患者。
1.2方法
针对上述的120例患者均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方式,具体方式如下:
第一,作为护理人员需要认真和患者之间展开沟通与交流,同时需要采用健
康宣教的方式,为患者及其家属发放有关于相关疾病的知识手册,并且想患者讲
述精神疾病存在的主要原因、临床症状以及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目的是
希望患者可以更为全面的认识到自身的疾病情况,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从而提高
治疗的效果。
第二,由于精神疾病患者长期住院治疗,缺少了家人的陪伴,加之其比较容
易波动的情绪,更是使得其很容易产生负面的情绪,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展开和家
属之间的沟通,叮嘱家属应该切实增加对患者的探望次数,给予其更多的陪伴,
使得患者能够真正感受到来自于家庭的温暖,降低了患者的孤独感,也使得其提高了治疗的决心和勇气。
第三,因为长期住院的患者自身缺乏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所以作为护理人员必须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日常生活需要以及基本诉求,帮助其改善个人卫生,加强基础对生活技能培训,在范围内给予患者所有可以提供的帮助。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情况,同时对比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意义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四格表资料的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分析患者护理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以及汉密尔顿焦虑评分(HAMA),得出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之后其评分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具体如下表1所示:
表1 120例患者护理前后HAMD、HAMA评分对比
2.2对比分析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分别从患者自身对于疾病的认识、患者的悲观焦虑情绪、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患者
在接受心理护理干预之后,其心理状态明显改善,并且其出现负面情绪的概率也
在明显降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具体如下表2所示:
表2 120例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对比
3、讨论
精神疾病对于人类健康的危害毋庸置疑,并且近些年来精神疾病也成为了危
害人类精神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其在我国呈现出了发病率逐年增长的趋势,医
疗界的相关人士对其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
从临床上看,这类患者的主要临床
症状就是性格的突然改变,还有一些患者会存在行为异常或者是言语异常的情况。
如果患者没有办法得到切实有效的治疗,很可能会导致其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进而造成了临床症状不断加剧的情况,对于后期的治疗工作而言有了更大的难度,也会导致患者经常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
患者的症状如果得不到妥善的处理,就
会导致其病程延长,也会造成患者的家庭承担更为沉重的压力,造成严重的社会
负担。
针对精神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案选择,现阶段还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大多
数都会采用长期住院治疗的方法,因为其病程较长同时很容易反复发作,通过利
用药物维持可以确保患者尽可能维持正常的精神状态,却始终没有完全治愈的可能。
针对长期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采用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主要就需要充分了
解这些患者的常见心理状态。
比如一些患者是因为从长期住院治疗导致了其社会
角色出现了改变,为此心里会存在失落感以及挫败感,导致了其很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烦躁易怒的情况。
还有一些患者因为自身的自理能力下降,会为家庭增加很多的生活负担以及经济负担,为此其会产生恐惧以及焦虑的感受等等,心理层面的负面情绪会导致患者出现自杀或者他杀的想法。
近些年来,伴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表明针对长期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方式确实可以有效改善其状况,缓解抑郁以及焦虑情况的同时也可以使得患者心理状态有所改善,充分了解了疾病的特点,积极配合治疗,并且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有效沟通也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康复。
本研究通过针对120例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方式,有效改善了其心理状态,也使得其汉密尔顿抑郁评分、汉密尔顿焦虑评分明显降低,与护理前相比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综上所述,针对长期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办法,这也将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其负面情绪,帮助其提高生存质量,为后期积极治疗、改善预后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余伟,黎海云,陈瑞华.长期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J].临床医学工程,2017,24(12):1749-1750.
[2]蔡广根,招用燕.长期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6(02):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