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期的心理问题(资料查找)
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心理问题调查及干预措施

恢复期精 砷分裂症病人精{l 状 得剑控制 , I 力逐步恢复 , I f f f知 I I J 上 、家庭等原 , 会 } 使恢复期精神分 裂 病 人存 人韫 的心 州题 , : 发生 自杀 等, 币 后 粜 。为 r r 陔期患 的心 题 。我 仃 i J 对恢复期 精{ 分裂症 患 进 行 r 1 1 心 州题 调 , 诈提 山相应 的干 预措 施, 现将结 } 灰 下 : f ¨ 之
2结果
2 1 恢 期精 神分 裂 病人 S . 。 CL一 9 j O 余 成 人常模比较 , 包 析 体f t、强迫 蚰 、人际 哭系敏感 、抑 、焦虑 ,欣埘・ 、恐 怖 、 执 、 }1 ・: 9个冈 f* l1 项 I数均分 . , 1 H9 状 t -u ̄. l = 1 … 均 J 11 ]) z戍 人常 帧 , 舜f 统 ” { 性 (, i I <o. 5 I l o) 见丧 。 2. 『拟 Ⅲ查川卷结 : 训 2 { 被 种忧 虑 l 8例(4 ;i 4 7 %) 要十 心 会 l l , 能 叫 本玎l 作 , 任 } r 令后 途 , 家庭婿 l经济 J , j 题 药物 剐作用 平 疾病复 发。 对以后 I 和十活缺 乏 1信心 l 3 ( 1 I J 作 . _ I 4 例 7 . 5 ) 悲观 I杀念 火 i 例( . %) % , 1 l 55 。
1对象与方法
1 1研 究对象 . 选 择 2 0 年 1 J 2 0 年 1 川件院精 神分裂 者 为研 究对象。 09 0 9 l J 入组 准 :1 合 囤精卡 障 分类 断标 准 第 3 J C MI () 符 巾 j 片( C j 互 3[ 精{ 分裂症 珍断标 准。 ) 冲痛状 缓斛或 淌失 , { 】 次 或部分 )】 中 2 (精 2 r知 川 恢 复。 ) ( 病情稳定 2 或以 () J 及以 文化程 度。5 1除严 重的 3 4; 』 () 1 4 ̄ 器质性 及 体 疾病 。6 患者 意调 在 2 0例, () 0 男 1 2例 , 7 2 女 8 例 , 龄 l —4 年 6 2岁 ,t均( 2± l . ) 。 z 3 1 5 1 2 方法 . 1 2 1 对入纰的 2 0例患者 采用 状 l评 塌表 ( C 9 ) 1 .. 0 J : S I 0[ 进行 - 3 定 。按要求 在统一指导 悟指 导 , 对景表 的每 个项 【患 }独 作 山 1 亍 评定 。按尢症状 、轻度 、中度、严 重、1 常严重进 行 l 5 5 记分。 一 分 级 记录躯体化 、强迫、人际关 系、抑 、焦虑 、_ 敌对、恐怖、偏执 、精 砷病性 状 9 个 r 录 入『脑 , 定结 吲 成人常模[】 行对 , t 将 L 4 进
恢复期精神病患者的负性心理有哪些,怎样疏导

恢复期精神病患者的负性心理有哪些,怎样疏导一、恢复期精神病患者的负性心理有哪些在精神病患者治疗恢复期,因为患者自我意识的存在及精神状态的调整还未完全稳定,常常会出现多种负面情绪和心理表现。
这些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抑郁情绪:患者经过长时间的精神疾病,身体抵抗力降低,脑功能受损,易感到消沉、无聊、无力、失眠等情绪问题。
2. 焦虑情绪:患者在治疗恢复期,对情绪和环境的变化会感到敏感,可能表现出紧张、烦躁、心神不宁等特征。
3. 自卑情绪:患者可能因为自身的精神问题或治疗期间的限制而感到自卑,心理上产生一定程度的自我否定和自我评估不足的情绪体验。
甚至在家庭及社会环境中也会表现出不自信和自我怀疑。
4. 猜疑情绪:患者因为存在过度敏感的情绪问题,极易对周围环境和人群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猜疑和疑虑,甚至对亲友等亲密关系人产生猜疑。
5. 消极悲观感:因为疾病的影响,可能会对自己的工作.就业.学习.婚配等正常生活造成影响,也害怕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产生消极悲观的心理。
6. 病耻感:由于外界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和不了解,患者经常感到自身受到威胁,产生害怕和不安全的情绪。
7. 急于出院,患者认为自己的病情好转,甚至完全康复正常,会有想要急于出院的心理。
二、恢复期精神病患者的负性心理怎样去疏导1.抑郁情绪的疏导患者可能会感到自卑、无力、绝望和焦虑等情绪,这些情绪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甚至会引发复发。
针对恢复期精神病患者的抑郁情绪,家人和医护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疏导方法来帮助患者缓解负性情绪。
(1)倾听和理解患者的情绪:家人和医护人员需要耐心地倾听患者的情绪,帮助患者识别和表达情感,让患者感到理解和支持。
例如,如果患者表达了自卑和无力的情绪,家人和医护人员可以告诉患者“不要太在意外界的评价,你是一个爱人和被人爱的人”、“有人会理解你的处境并帮助你”。
(2)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生活习惯:家人和医护人员需要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生活习惯,例如定期锻炼、规律作息、保持营养饮食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抑郁情绪。
精神病患者康复期的心理护理

1 . 2 . 1 心理 护理是指在心理护理过程 中, 根据医护心理学 的理
论, 通过对患者心理上 的安慰 、 启发、 劝解 、 说服、 诱 导和调 整环
境 等方法 , 来影响 和改变患 者的心理 、 状态 和行 为 , 促使 患者得 到康复或向健康方 向发展 。
治疗、 护理下 , 机能、 代谢、 形态、 结构等基本恢复正常, 大脑机能 合治疗 。要鼓励患者 以坚强 的意志和乐观 向上 的精神克服种种 活动逐渐趋于正常思维 , 精神症状基本消失 , 行将 出院进入社会 压力 , 战胜疾病 , 使其 从 内心感 到 自身存 在 的价值 , 回归社 会 。 的精神病患者…。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 医学心理学及康复医
注: P<0 . 0 5 。
3 讨 论
3 . 1 心理 学与精神 医学 的关 系最 密切地表 现在情绪 方面 。所 谓情 绪 , 美 国心理学家伊 扎德认为情绪包 括 : 生理基础 、 表情行
到 医护 人员的尊 重 和重 视 时 才会 对 医 护人 员产 生 信任 , 才 能
配合 治疗 。
l : 2 . 2 建立 医患联盟 。做 好心理护 理首先要建 立 良好 的护患
关系 , 要 以高 尚 的 医德 同情 关 心 患 者 , 要 无 私 奉 献 自己 的爱
心, 对康复期 患者 的活 动 必须 了如 指 掌 , 真 正做 到 “ 治病 又救 人” , 给患者做好 心理治疗 。精神病 患者 平素 受到来 自家庭 和 社会 的很 多歧视 及 不平 等 的 对待 , 只有 当患者 认 为 自己是受
例 。随机分 为 A、 B组 , 每组各 6 O例 。2组 患者一 般资 料 比较 ,
恢复期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恢复期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摘要:目的:研究恢复期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和问题,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总结临床护理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共收治的45例精神病患者,研究处于恢复期的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问题,然后针对患者的心理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法,帮助患者改善病情。
结果:经过我院的精心护理后,45例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显效效例为34例,有效例数为10例,无效例数为1例,总有效率为97.8%。
结论: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能帮助患者改善病情,减少复发的次数,故针对性护理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恢复期精神患者心理问题针对性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309-02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压力,造成了人们的精神处于极度紧绷状态,而产生了许多现代心理问题和现代精神问题。
精神病患者与常规疾病的性质不同,治疗方式也较为特殊,所以针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较为复杂。
部分精神疾病患者通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后,得到较好的恢复,临床症状基本消除。
但是由于具有精神疾病史,患者回顾社会后将会面临严峻的考验,许多正常人以一种奇怪的眼神或者鄙视的态度看待患者,而精神疾病患者原本的精神压力较大,再增加别人异样的眼神,患者时常会感觉到难受和恐惧。
因此,针对处于恢复期的精神疾病患者需加强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患者的紧张和焦虑的状态,促使患者能更快的融入社会[1]。
现针对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共收治的45例恢复期精神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患者的心理问题,然后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报告如下:1 资料和心理问题1.1 临床资料。
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共收治的45例恢复期精神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为36例,女性患者为9例;年龄分布区间为14~68岁,平均年龄为46.2±2.6岁。
长期住院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2000

长期住院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摘要】目的:总结长期住院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问题,提出相应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到2015年6月期间收治治疗的30例长期住院康复期精神病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的研究组,选取同期接受治疗的30例长期住院康复期精神病患者作为实验研究的参照组。
研究组行心理护理干预,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不良心理状态发生率。
结果:两组长期住院康复期精神病患者护理干预后SAS、SDS评分、不良心理状态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更具优势。
结论:长期住院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心态。
【关键词】:长期住院;康复期;精神病;心理护理引言:精神病作为疑难类疾病的代表,其临床发病率逐年递增,一般以保守用药治疗为主,来缓解患者的情绪,降低患者治疗的心理压力,提高总体临床治疗效果[1]。
长期住院康复期的精神病患者,其会出现诸多不良心理问题,影响恢复的效果。
本文就我院收治治疗的长期住院恢复期精神病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总结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临床评分情况,详细数据以及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本次实验研究选择的对象是我眼在2015年1月到2015年6月期间住院恢复期的精神病患者。
其中30例作为研究组,行心理护理干预;同期30例患者作为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
研究组: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在20岁以上;病程在半年到10年之间,病程均值7.5年。
参照组: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在20岁以上;病程在5个月到10年之间,病程均值8.0年。
两组实验研究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护理方法参照组:本组30例研究对象行常规护理。
研究组:本组30例研究对象在参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干预。
康复期精神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精神病人经过治疗和护理,病情得到缓解,进入康复期。如何做好康复期精神病人的心理护理,对减少病情复发,预自杀,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康复期精神病人的心理分析
康复期的精神病人的心理是各种各样的,但最能影响病情的是以下3点:①羞愧:自知力恢复的病人大多数能对病中发生的事件进行回忆。有些病人对自己发病时的异常想法及怪异行为感到羞愧,特别是未婚女性患者的心理压力大,怕以后被人鄙视、看不起而导致羞愧、悔恨、抬不起头,整日胡思乱想,影响病情的稳定。②担心:有些文化层次较高的病人,担心不服药病情会复发而长期服精神科药会对大脑有损伤,担心今后能否恢复正常智力,能否胜任以前的工作和学习;继而担心婚姻问题,没结婚的担心自己的病会不会影响以后谈恋爱,结了婚的担心丈夫(或妻子)会不会离她(他)而去;经济困难的病人担心看病花钱,以后无力偿还。病人整日表现心事重重,心理担负着沉重的精神压力。③自卑:处于康复期的病人,面临的实际问题从四周袭来,使病人最终感到疾病对生活的威胁,这对某些病人来说是严峻的考验。特别是社会上对精神病的偏见,认为患精神病不光彩,因此病人往往怕社会对自己有歧视而难以见人,这更加重了病人的自卑心理,觉得增加得了精神病,一辈子完了,心理难以接受这一可怕现实,对前途失去信心,严重时会出现消极的自杀行为。
2康复期精神病人的心理护理
康复期精神病人由于思想负担重,作为护士要善于观察,主动接近病人,培养回归家庭和社会的能力,多与患者交流,了解和掌握他们不为人知的痛苦,启发病人倾诉内心的感受,针对不同病人的不同心理,及时给予对症的心理护理。
对于有羞愧心理的病人,护士要认真耐心的劝说患者。对于发病时的异常想法和怪异行为,是一种病态支配的行为,疾病的一个暂时症状,别人并不会取笑的。只有自己鼓起勇气,积极配合治疗,多参加工娱疗活动,不要脱离现实胡思乱想,就会加快治愈的速度。
精神病患者康复期的心理护理要点分析

精神病患者康复期的心理护理要点分析护理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的分支,是护理学与心理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
护理心理学是研究护患心理活动规律即研究在护理过程中护患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心理特征相互影响及其规律,护理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探索患者的心理规律,根据不同年龄、性别、籍贯、民族、文化、职业和经历不同的心理差异,来运用最佳的护理措施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从而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在新的护理模式中,心理护理是更为复杂的护理工作内容。
心理护理对疾病的发展、转归、预后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在精神科病房,做好心理护理具有特殊意义。
尤其是对于康复期的病人至关重要。
一、精神病康复期心理护理的复杂性、重要性精神病康复期,患者的自知力大部分恢复,对发病时的情况大多有所回忆,思想上有顾虑,也知道自己今后道路的艰难,所以他们的心理活动是复杂而矛盾的,既有疾病康复后即将与家人团聚,走向社会所带来的喜悦、欢乐、欣慰,也有担心社会偏见,担心恋爱失败,担心工作问题,担心家庭社会对其的看法,担心疾病复发等造成心理压抑、烦恼和忧虑。
因此,精神病康复期的心理护理是艰巨而复杂的。
康复期的心理护理对巩固疗效、预防复发、使患者逐渐适应社会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作为精神科护士应掌握不同情况下患者的心理活动高质量高水平的完成护理工作。
1 住院精神患者的心理护理新入院患者心理反应最集中的问题是对医院的一切都陌生,表现出恐惧、焦虑、猜疑以及不安全感等心理状态,也有的患者由于受病态支配否认有病,不愿住院故整日吵闹,护士要主动热情的接待患者向他们介绍病室环境,住院制度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对患者提出的要求能办到的一定要力求办到,不能办到的应向患者解释清楚,求得谅解。
使他们在院期间能得到医院的温暖而安心住院。
2 病态行为的心理护理精神专科与其他综合科不一样,护理的患者都是推动理智受症状支配的精神患者因此应根据患者的特点进行护理,对有冲动、攻击、破坏行为的病员在他们情绪稳定时一方面给予谅解,同时要向患者宣传住院制度,必要时向他们讲解精神患者作案也要根据有无责任能力部分或完全责任能力以及赔偿经济损失。
恢复期精神病人归宿问题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期的心理问题
1 想出院由于患者在发病时,因病态支配出现某些威胁家庭安宁、妨碍社会生活及影响邻里社会治安等行为,使精神病患者的出院往往不能立即被家庭和社会所接受,由于不能解决出院问题,患者常出现情绪不稳、易怒、责怪家人或工作人员,产生消极悲观念头,甚至企图自杀。
2 担心社会偏见由于世俗偏见,歧视精神病患者的情况依然存在,对住过院的患者在升学、就业、工作安排或职称晋升等方面都会遭到阻力,在社会舆论的重压下,有的患者会产生敌视,甚至报复心理,有些则形成自卑心理,甚至出现精神病后抑郁。
3 担心恋爱婚姻问题由于精神病是慢性疾病,易复发,一般住院时间较长,以及社会上对精神病的偏见及遗传因素等,使精神病患者结婚、生育等成了困难问题。
调查的82例中,离婚22例,未婚27例,普遍在婚姻问题上存在心理包袱。
4 担心经济负担过重因精神病患者长期病假,尤其是病程较长、反复住院的患者,工资收入仍维持在原来的低水平,仅能支付伙食费及简单的日用品,无法提高“生活质量”。
生活拮据,故产生自卑心理、抑郁情绪。
5 遵医服药问题由于患者及家属对精神病认识不足,有的认为自己病已好,不必再继续服药,有的担心抗精神病药会影响身体健康,使身体发胖而不肯继续服药。
6 监护人问题精神病患者康复后回归社会,需要有人关心、照顾其生活,督促服药,而不少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监护人无法落实,而不得不留院疗养,从而产生被遗弃感和无助
感。
精神障碍患者心理康复的主要方法
精神障碍的心理治疗的具体操作步骤主要有:使患者树立信心,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家人要给予充分的支持和配合,以下做详细介绍。
首先,要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要让精神障碍患者树立一个概念,那就是“精神障碍通过努力是可以治愈的”。
确定了这个观念,才可以让精神障碍患者对于治疗抱有决心,有希望才有动力。
其次,要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对于精神障碍患者来说,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最为重要。
应该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
同时,还应多参与一些社交活动或是体育锻炼,拥有一个与时俱进的大脑和健康强健的体魄。
最后,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家人的支持与配合:这对缓解精神障碍患者的病情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作为精神障碍患者家属,对精神障碍患者理应多多给予关心和爱护,而不是以一种不理解、不耐烦,甚至是歧视的态度来对待患者。
一、认知提高法:
患病病缘故使精神障碍患者对任何人都存在不信任,敏感多疑,也不会接受任何人善意忠告。
我们可通过认知提高法与他们建立信任关系,在信任的基础上向他们全面介绍其所患疾病的性质、特点、危害性及纠正方法,使他们对自己有一正确、客观的认识,并自觉自愿产生要求改变自身人格缺陷的愿望。
二、敌意纠正训练法:
精神障碍患者对任何人都有敌意和不信任感,采取敌意纠正训练法,有助于克服敌意对抗心理:
1、让他们明白:要懂得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尊重的基本道理。
要学会对那些帮助过你的人说感谢的话,而不要不疼不痒地说一声"谢谢",更不能不理不睬;
2、让他们懂得:在生活中要学会忍让和有耐心,生活在复杂的大干世界中,冲突纠纷和摩擦是难免的,这时必须忍让和克制,不能让敌对的怒火烧得自己晕头转向,肝火旺盛;
3、让他们领会:要学会向你认识的所有人微笑,可能开始时你很不习惯,做得不自然,但必须这样做,而且努力去做好;
4、让他们知道:经常提醒自己不要陷于"敌对心理"的旋涡中。
事先自我提醒和警告,处世待人时注意纠正,这样会明显减轻敌意心理和强烈的情绪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