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书写质控管理持续改进措施
输血病历质控整改措施

输血病历质控整改措施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引言•输血病历质控现状及问题分析•整改措施计划•整改效果评估及反馈•结论和建议•参考文献目录01引言1背景介绍23输血作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在手术、创伤、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等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输血病历是医疗文书中非常重要的一类,记录了患者输血前后的相关信息,反映了医生的治疗方案和效果。
输血病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和安全,因此输血病历的质控整改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输血病历质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整改措施,提高输血病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研究目的通过对输血病历的质控整改,可以降低医疗纠纷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综述、调查问卷、实地考察、专家咨询等方式进行深入调研。
研究内容收集和整理输血病历质控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进行实施和效果评价。
研究方法和内容概述02输血病历质控现状及问题分析现有输血病历质控系统的功能和性能不足。
临床医生对输血病历质控系统的使用积极性不高。
输血病历质控系统与医院现有系统的集成存在问题。
输血病历质控现状现有问题分析质控系统对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力有限。
质控系统与临床业务系统的交互性差。
质控系统对输血病历的全面性和规范性把控不足。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质控系统建设缺乏前瞻性和全面性。
对临床医生使用质控系统的培训和指导不够。
质控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数据接口标准不统一。
03整改措施计划03系统性原则整改计划应全面考虑输血病历的各个环节,确保整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制定整改计划的原则和方法01科学性原则依据输血医学理论和相关法规,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整改计划。
02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针对病历质控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制定具体可行的整改措施。
具体整改措施严格审核献血员身份信息,确保其真实性和准确性。
加强对献血员信息的核实完善输血指征规范输血文书管理加强用血管理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输血指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
提高住院病历完成及时性持续改进(PDCA)

奖惩制度落实不到位
材
法
7
四、“U”阶段——问题的根本原因分析
可能原因 病人太多 责任心不强 安全意识薄弱 对终末病历质控的依赖 质控力度不够 职能部门检查力度不够 记不住制度规定 信息管理系统不全面 奖惩制度执行力不够
超时原因汇总
得票
占比
9
13.43%
9
13.43%
9
13.43%
9
13.43%
9
13.43%
• 不熟悉新系统 • 不熟悉制度 • 惰性 • 安全意识不强
1.责任心不强。部分临床医生把写病历当成一种负担,想写时才写,能拖就拖,漫不经心。
2.安全意识薄弱。临床医生对可能出现的医疗纠纷认识不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3.对终末病历质控的依赖。某些临床医生总是依赖事后补记病历,这在真实性和逻辑性上会存在很大问题,一旦病情突变或发生医疗纠纷,病历将会被及时封存。
理方式,是一个质量持续改进模型。为了提高再远运行病例完成的及时性,本科室尝试将此方法运用于病历完成及时性的管理并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获得了一定成效。
2
一、F”阶段——发现问题阶段
现状病历书写不及时情况比较多。 病历结构质量难以保证。 内涵质量更无从谈起。 一旦出现纠纷十分被动
3
二、“O”阶段——成立CQI小组
4.质控力度不够。科室质控人员在监督力度上不足,抽查病历检查中部分病历会被遗漏。
5.奖惩制度执行力不够。奖优惩劣是促进工作的一剂良药,但由于多种原因影响导致奖惩制度未切实落实,导致病历书写不是及时。
10
五、“S”阶段——针对要因选择改进方案
拟定并选择改进方案,根据分析临床医师人的因素、科室管理的因素为要因,制定如下持续改进方案
病历书写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措施

病历书写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措施病历书写质量管理是医疗机构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医疗质量和病历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为了提高病历书写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本文从组织管理、制度建设、培训与教育、质控措施和持续改进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组织管理1.设立病历书写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负责病历书写质量管理的组织、指导和监督工作。
2.设立病历书写质量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病历书写质量管理和检查工作。
病历书写质量管理部门应具备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负责对病历书写质量进行全程监控。
二、制度建设1.制定病历书写质量管理制度,明确病历书写质量管理的职责、流程、标准和奖惩办法。
2.制定病历书写规范和模板,明确病历书写的内容、格式和要求,提高病历的可读性和美观度。
3.制定病历书写培训和考核制度,确保医护人员熟练掌握病历书写知识和技能。
三、培训与教育1.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病历书写培训,提高病历书写能力和意识。
培训内容应包括病历书写规范、法律法规、病历书写技巧等。
2.定期组织病历书写知识竞赛和研讨会,激发医护人员学习病历书写的积极性,提高病历书写水平。
3.开展病历书写案例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医护人员对病历书写重要性的认识。
四、质控措施1.实行病历书写质量三级审核制度,一级审核:医护人员自审;二级审核:科室负责人审核;三级审核:病历书写质量管理部门审核。
2.设立病历书写质量检查小组,定期对病历进行抽查,评估病历书写质量,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反馈。
3.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病历书写质量监控系统,实时监控病历书写质量,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五、持续改进1.建立病历书写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追踪和改进。
2.定期总结病历书写质量管理工作,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3.加强对病历书写质量管理的宣传和指导,提高医护人员的病历书写质量意识。
4.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病历书写质量进行评价,借鉴先进经验,不断提高病历书写质量。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方案范文(八篇)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方案范文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
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保证我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保持可持续、和谐发展,特此制定全程医疗质量控制方案,以求正确有效地实施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规范。
一、指导思想(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
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
明确质量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
(二)、以各类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质量考核体系、考核标准。
(三)、强化各种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力度,如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制度医院医疗质量的核心制度等,将每个医务人员的单体医疗行为最大限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
(四)、质量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二、管理体系: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分为三级。
各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的三级管理体系。
各职能部门执行质量控制组织三级的指导、协调、督导作用。
(一)、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包括(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等),各委员会由院领导、科室主任、职能科相关人员组成,院长任主任,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
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作为常设的办事机构。
其职责分述如下:1、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职责、办公室、常务秘书):(1)、教育各级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措施,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保证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2)审校医院内医疗、护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制定各项质量评审要求和奖惩制度。
(3)、掌握各科室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质量情况.及时制定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门诊病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二十一、标准化建设
1.参考国内外病历质量管理标准,制定符合医院实际的门诊病历质量管理标准。
2.推进门诊病历书写标准化,确保病历内容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3.定期对标准执行情况进行评估,不断完善和更新标准内容。
二十二、质量控制循环
2.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协同推进病历质量管理项目的实施。
3.与专业机构合作,引进先进的病历质量管理理念和工具。
三十、持续教育
1.建立门诊病历质量管理持续教育制度,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
2.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多元化的病历质量管理学习资源。
3.鼓励医护人员参加国内外病历质量管理研讨会和学术交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三十一、信息化建设
1.持续优化电子病历系统,提升系统功能,满足病历质量管理需求。
2.推动电子病历系统与其他医疗信息系统的整合,实现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
3.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保障病历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三十二、总结评估
1.定期对门诊病历质量管理项目进行效果评估,总结项目实施的成效和不足。
2.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优化病历质量管理策略,确保持续改进。
3.优化门诊工作流程,为病历质量管理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十三、数据管理与分析
1.建立门诊病历数据库,统一管理和存储病历信息,便于分析和查询。
2.定期收集和整理门诊病历质量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和问题诊断。
3.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病历质量管理的潜在问题和改进点。
十四、流程优化
1.优化门诊病历书写流程,简化不必要的环节,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
二十八、监督与考核
1.建立门诊病历质量管理监督机制,对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
提升医院病案质量管理的改进计划三篇

提升医院病案质量管理的改进计划三篇《篇一》病案质量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医疗质量和病案的安全。
随着医疗环境的不断变化,医院病案质量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升病案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我制定了以下改进计划。
该计划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内容:1.病案质量管理的评估和监测:定期对病案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测,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2.病案书写规范的培训和宣传:组织培训课程,提高医护人员对病案书写规范的认识和掌握,并进行宣传活动,加强医护人员对病案质量的重视。
3.病案质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建立一套完善的病案质控体系,包括质控指标、流程和责任分工,以确保病案质量的持续提升。
4.病案信息的利用和分析:加强对病案信息的使用和分析,通过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为临床决策依据,提高医疗质量和病案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工作内容,我制定了以下工作规划:1.第一阶段(1-3个月):进行病案质量评估和监测,了解当前病案质量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2.第二阶段(4-6个月):开展病案书写规范的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医护人员的病案书写能力,并加强病案质量的重视程度。
3.第三阶段(7-9个月):建立和完善病案质控体系,明确质控指标和流程,分配责任分工,确保病案质量的持续提升。
4.第四阶段(10-12个月):加强病案信息的利用和分析,开展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为临床决策依据,提高医疗质量和病案安全。
在实施该计划的过程中,注重以下几个工作设想:1.强化医护人员的病案质量管理意识:通过培训和宣传活动,让医护人员充分认识到病案质量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病案质量管理意识。
2.建立完善的质控体系:制定明确的质控指标和流程,分配责任分工,确保病案质量的持续提升。
3.加强病案信息的利用和分析:通过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发现病案质量的问题和不足,为临床决策依据。
4.持续改进和优化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及时收集反馈意见,持续改进和优化改进计划,确保病案质量管理的有效性。
病历书写质控管理持续改进 记录3.5.3.4

病历书写质控管理制度及记录检查日期2015.2.15检查人员胡中央检查内容被检科室内一科病历书写质量存在问题(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存在问题、相关责任人等)患者郭泽华,男,住院号:202502,住院医师:王智峰,存在问题:药物过敏史一栏空白,扣0.5分.发病后诊治情况记录不清楚,扣1分.患者马建芳,女,住院号:202982,住院医师:司贤臣,缺出院前一天病程记录,扣1分,缺出院前上级医师同意记录,扣1分.改进措施及时补充完善效果评价甲级质控员签字 王智峰 司贤臣科主任签字张玉芳病历书写质控管理制度及记录检查日期2015.2.15检查人员胡中央检查内容被检科室妇产科病历书写质量存在问题(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存在问题、相关责任人等)患者任丽丽,女,住院号:202488,住院医师:徐晓莉,存在问题:药物过敏史一栏空白,扣0.5分.患者杨丽敏,女住院号:202768,住院医师:刘春芳,药物过敏史一栏空白,扣0.5分.改进措施及时补充完善效果评价甲级质控员签字 李莲芳科主任签字郝淑莲病历书写质控管理制度及记录检查日期2015.2.15检查人员胡中央检查内容被检科室骨科病历书写质量存在问题(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存在问题、相关责任人等)患者乔红霞,女,住院号:202245,住院医师:赵忠强,存在问题:住院超过48小时缺血尿常规化验,扣1分,病理诊断未填写,扣1分.患者王忠仁,男,住院号:202429住院医师:焦军浩,药物过敏史一栏空白,扣0.5分.改进措施及时补充完善效果评价甲级质控员签字 赵忠强科主任签字 赵忠强病历书写质控管理制度及记录检查日期2015.2.15检查人员胡中央检查内容被检科室儿科病历书写质量存在问题(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存在问题、相关责任人等)患者李巧之子,男,住院号:202512,住院医师:崔丽敏,存在问题:缺出院前上级医师同意出院,扣1分,住院超过48小时缺血尿常规化验结果扣1分, 患者付龙睿,男,住院号:202961,住院医师:杨东艳,缺出院前一天记录,扣1分,缺出院前上级医师同意出院记录,扣1分,住院超过48小时缺血尿常规化验结果扣1分.改进措施及时补充完善效果评价合格质控员签字 郭彦敏科主任签字郭彦敏病历书写质控管理制度及记录检查日期2015.2.15检查人员胡中央检查内容被检科室外科病历书写质量存在问题(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存在问题、相关责任人等)患者常向民,男,住院号:202539,住院医师:陈付伟,存在问题:主诉有缺陷,扣0.5分,现病史主要症状描述不清,扣0.5分。
病历书写持续改进措施(通用6篇)

病历书写持续改进措施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我们都跟措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措施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针对某种情况而采取的处理办法。
什么样的措施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病历书写持续改进措施(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病历书写持续改进措施1一病历书写质控工作的重要性病历书写质量控制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核心部分。
病历是病人接受医疗救治的客观记录,它反映医疗行为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客观性。
病历质量监控是在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的框架下,保证病案真实性、及时性和客观性,并保证医疗行为的可追溯性。
(一)病历书写的意义,反映患者病情及诊治情况,反映医院医疗质量、学术水平及管理水平,是医疗质量的文字表达,也是新一轮医院评价的要求(二)病历书写的作用,是临床实践的原始记录是临床科室及医技科室诊治疾病的基础资料,为科研提供极其宝贵的原始素材,为临床教学提供不可缺少的生动的教学材料,为医院管理提供医疗工作信息。
是医保付费的凭据,是医疗纠纷不可替代的原始证据。
1、病历书写面对的挑战:目前法律法规要求更趋严格、规范,患方强烈的维权意识和社会舆论的影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基础医疗质量,病历书写质量的下滑影响医疗质量。
2、病案质控工作要有新的认识高度:高质量的病历来源于高标准、严要求。
书写完整而规范的病历,是培养临床医师思维能力的基本方法,是提高临床医师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医院要把病历书写质量的优劣作为考核临床医师实际工作能力的客观检验标准之一。
(三)病历书写质控的现状1、目前过分强调:(1)付费的凭证(2)自我保护的工具(3)法庭上的证据2、造成后果:(1)重视形式,忽视内涵(2)重视签字,忽视沟通(3)重视计费,忽视记录(4)重视终末,忽视运行从而造成核心制度落实流于形式3、病历质量有不同的认识:(1)病人眼中的病历质量(2)医生眼中的病历质量(3)医保眼中的病历质量(4)律师眼中的病历质量(5)质量管理者眼中的病历质量4、目前病历质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评价标准不统一,格式不规范(2)医院、科室领导重视不够(3)病历质控人员不足、素质不一、水平不齐,对病历书写规范理解有偏差(4)培训教育方法单一(5)医务人员对病历书写要求掌握不够(6)病历监控流程不规范(7)配套政策不落实,造成检查效果不理想(四)病历质控目标的转变:由单一型向多元化转变1、保证医疗质量,保证核心制度的落实,保障医疗流程顺畅,体现医患双方权益2、保证医疗行为可追溯性—医疗、教学、科研、预防3、提供医疗评价数据、质量评价、服务评价(五)病历书写质控理念的转变1、终末质控向环节质控转变2、事后控制向预先控制转变3、单一病历评价向类别/组病例评价转变4、由书写、格式质量向内涵质量转变要求注重及时性、完整性、合法性,防止“木已成舟,为时已晚”(六)病历书写质控小组职能的转变1、从职能管理向职能服务转变,从单纯质控向综合质控转变2、病历中存在容易造成医疗纠纷的错误(1)及时性:未按规定时限完成(2)病历资料不完整(3)记录不规范:有医嘱无记录,记录不准确(4)知情同意书缺失或不规范2、病案质控小组进行原因分析(1)缺乏认识(2)病历书写能力不够(3)犯错误成本低(4)科室重视不够(5)质控措施不到位3、解决问题的质控关键点(1)重点监控重点科室、重点人群和重点环节,如重大手术较多科室、急诊科;医疗服务的链接部,如科室间会诊、跨科室的诊断治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历书写质控管理制度及持续改进措施
一、重要性
病历书写质量控制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核心部分。
病历是病人接受医疗救治的客观记录,它反映医疗行为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客观性。
病历质量监控是在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的框架下,保证病案真实性、及时性和客观性,并保证医疗行为的可追溯性.
(一) 病历书写的意义
反映患者病情及诊治情况,反映医院医疗质量、学术水平及管理水平,是医疗质量的文字表达,也是医院管理水平、科室管理水平、医生水平评价的指标.
(二)病历书写的作用
是临床实践的原始记录,是临床科室及医技科室诊治疾病的基础资料,为科研提供极其宝贵的原始素材,为临床教学提供不可缺少的生动的教学材料,为医院管理提供医疗工作信息。
是医保付费的凭据,是医疗纠纷不可替代的原始证据。
1、病历书写面对的挑战:目前法律法规要求更趋严格、规范,患方强烈的维权意识和社会舆论的影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基础医疗质量,病历书写质量的下滑影响医疗质量。
2、病案质控工作要有新的认识高度:高质量的病历来源于高标准、严要求。
书写完整而规范的病历,是培养临床医师思维能力的基本方法,是提高临床医师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医院要把病历书写质
量的优劣作为考核临床医师实际工作能力的客观检验标准之一。
(三)病历书写质控的现状
1、应重点强调的内容:
○1付费的凭证;
○2自我保护的工具;
○3法庭上的证据.
2、质控不良造成的后果:
○1重视形式,忽视内涵;
○2重视签字,忽视沟通;
○3重视计费,忽视记录;
○4重视终末,忽视运行,从而造成核心制度落实流于形式.
3、病历质量有不同的认识:○1病人眼中的病历质量;○2医生眼中的病历质量;○3医保眼中的病历质量;○4律师眼中的病历质量;○5质量管理者眼中的病历质量。
要求认真对待病历质量管理、质控、书写工作,兼顾上述不同认识。
4、目前本院病历质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评价标准不统一,格式不规范;
○2医院、科室领导重视不够;
○3病历质控人员不足、素质不一、水平不齐,对病历书写规范理解有偏差;
○4培训教育方法简单。
人员更替频繁;
○5医务人员对病历书写要求掌握不够;
○6病历监控流程不规范;○7配套奖惩政策不落实,造成检查效果不理想.
(四)病历质控目标的转变:
1、保证医疗质量,保证核心制度的落实,保障医疗流程顺畅,体现医患双方权益;
2、保证医疗行为可追溯性;
3、提供医疗评价数据--质量评价、服务评价;
(五)要求病历书写质控理念的转变
1、终末质控向环节质控转变;
2、事后控制向预先控制转变 ;
3、单一病历评价向类别/组病例评价转变;
4、由书写、格式质量向内涵质量转变要求注重及时性、完整性、合法性,防止“木已成舟,为时已晚";
(六)病历书写质控职能的转变
1、病历中存在容易造成医疗纠纷的错误:
○1及时性:未按规定时限完成;
○2病历资料不完整;
○3记录不规范:有医嘱无记录,记录不准确;
○4知情同意书缺失或不规范.
2、对病案质控进行原因分析
○1缺乏认识;
○2病历书写能力不够;
○3犯错误成本低;
○4科室重视不够;
○5质控措施不到位.
3、解决问题的质控关键点
(1)重点监控重点科室、重点人群和重点环节;医疗服务的链接部,如科室间会诊、跨科室的诊断治疗等.
(2)加大培训力度,针对不同科室、不同人群,制订不同的培训计
划,改进培训方式。
(3)完善院科两级病历质控管理体系.
(4)改变奖惩机制。
4、制定实施方案
(1)检查标准化:病历表格形式统一规范,减少系统误差,培训检查人员,使检查标准统一,检查结果量化,具有可比性;
(2)检查制度化:考核方式方法形成规范的制度,包括结果公示、奖惩措施、结果反馈、持续改进措施及病历质控工作的阶段总结和计划等;
(3)将病历书写质量作为评价科室、个人医疗工作质量的指标。
5、落实方案,加强监控
(1)征求意见和建议,现场进行调查分析;
(2)进行整改,包括质控方案的修正、科室自我纠正;
(3)实施和持续改进。
二、病历书写质控的流程管理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
建立三级病历质量管理体系。
第一级:科室二线医生负责本小组病历质量全面管理。
第二级:各科室科主任对本科室病历质控质量负责。
第三级:病历质量管理委员会,院长任主任,由主任指定相关专业人员为成员,具体负责病历质控.
(二)明确各级质控组织的职能
科室二线医生对本小组所有病历进行考核、纠错、修改、订正。
科主任负责所有出科病历的质量审查签字。
本院病历书写质控负责人对各科5%的运行病历进行跟踪考核,对全部死亡病历及出院病历的20%进行系统、完整的考核,对所有出院病历的外在质量进行全面考核.
(三)明确病历质控内容及标准
按照选定项目、分配分值、量化内容、确立标准、制定方法的原则进行.
1、明确检查标准的法律依据
○1《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2《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3《医疗机构管理条例》;○4《医疗事故处理条例》;○5《民法—侵权责任法》;
2、把握检查的重点和难点
○1检查重点是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情况,如三级查房、会诊、疑
难、死亡病例讨论、术前讨论等制度;
○2医疗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医疗活动规范情况
○3各种知情同意书签署等履行医疗告知义务的文字记录.
3、立足工作实际和管理标准确定本院质控标准。
(四)明确评价奖惩措施
○1病历分级标准;
○2病历奖惩标准;
○3病历评比结果公示。
(五)及时与科室进行反馈是病历质量持续改进的保障
1、建立科学合理的反馈表,内容包括检查数、科室排名、平均分、每份病历缺陷内容,奖惩金额数等。
2、每月有整改报告及措施。
(六)门诊病历(含处方、医技检查申请单)由医院统一考核。
住院病历按要求三级考核.
住院病历中护理部分、门诊医嘱执行由护理部统一考核.
各医技科室的报告质量纳入考核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