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牡丹的民间故事传说
牡丹花的文化背景和传说有哪些

牡丹花的文化背景和传说有哪些?
牡丹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具有丰富的文化背景和传说。
以下是一些关于牡丹花的文化背景和传说:
1. 牡丹花在文化中的地位:牡丹花是中国的国花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
牡丹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富贵、吉祥、繁荣昌盛和美好未来。
2. 传说中牡丹花的来历:相传很久以前,牡丹花是白色的,不艳丽也不芬芳。
在某次中,西王母娘娘的牡丹园失窃,惹怒了西王母。
而恰巧在此时,武则天醉酒后便在牡丹园中题了“明朝待诏归田日,愿抱琵琶做路人”的诗句,使得牡丹花瞬间变得火红芬芳。
西王母娘娘为牡丹花的美丽和芬芳所动,便把牡丹花赐给了人间。
这个传说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牡丹花的经典故事之一。
3. 牡丹花的诗词歌赋:牡丹花在中国文化中与诗词歌赋紧密相连。
许多文人墨客都以牡丹花为题材,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词和歌曲,表达了对牡丹花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4. 民间传说中与牡丹花的吉祥象征有关:在一些民间传说中,有因子女不孝、忤逆父母而被罚下恶咒而变成牡丹花的情节,这反映了人们对孝道和家庭伦理的重视,也强调了牡丹花作为吉祥物的象征意义。
总之,牡丹花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丰富的文化背景和传说,不仅是一种观赏植物,更是一种代表着富贵、吉祥、繁荣昌盛和美好未来的文化符号。
【民间故事】枯枝牡丹的传说

【民间故事】枯枝牡丹的传说很久以前,在一个古老的村庄里,有一位老妇人名叫李老太太。
李老太太年轻时是一个温柔善良的女子,她和丈夫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可是命运很残酷,她的丈夫在一场意外中不幸去世了,李老太太从此变得忧郁和孤独。
一天,李老太太在村庄里的树林中发现了一棵干枯的牡丹树。
她觉得这个树很像自己,孤独而无望。
于是,她决定每天都来照顾牡丹树,希望它能重新开花结果。
她每天都给牡丹树浇水,施肥,修剪,甚至唤它开花的话。
可是,不管李老太太怎么努力,牡丹树依然枯萎,毫无生气。
她却没有放弃,而是更加努力地照顾这棵牡丹树。
渐渐地,时间匆匆而过,李老太太年纪渐长,可是她对牡丹树的信心却一点不减。
就在村庄里的人们都认为牡丹树已经死掉的时候,一个奇迹出现了。
春天里,牡丹树突然绽放出了一朵绚丽的花朵,花瓣洁白如雪,绽放在五彩斑斓的阳光下。
李老太太激动得几乎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
她站在牡丹树前,泪水滑落下来,她知道,她的坚持和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
牡丹树的绽放被村庄里的人们发现了,他们纷纷赶来观赏这绝无仅有的奇迹,大家都为李老太太感到高兴和钦佩。
李老太太告诉大家这棵牡丹树的故事,她说:“生命就像一棵枯枝牡丹,虽然看似无望,但只要我们拥有坚强的信念、坚定的意志和勤奋的付出,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的。
”从此以后,村里的人们也受到了这个故事的启发,他们努力工作,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有足够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开出属于自己的牡丹花。
李老太太也因为这个故事而名垂青史,成为了村里的一位传奇人物。
每当春天来临,人们都会聚集在牡丹树下,感叹这一朵牡丹花开的奇迹,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希望的意义。
如今,村里已经发展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小镇,而枯枝牡丹的传说也一直在村里传承着,提醒每一个人,无论遭遇怎样的困难,都要坚持希望,努力付出,相信未来一定会有美好的花开!。
关于牡丹花的典故

关于牡丹花的典故牡丹花被拥戴为花中之王,有关文化和绘画作品很丰富。
她是中国固有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
下面店铺就来告诉你关于牡丹花的典故。
牡丹花的典故之武则天与牡丹在一个隆冬大雪飘舞的日子,武则天在长安游后苑时,曾命百花同时开放,以助她的酒兴。
下旨曰:“明早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谁都知道,各种花不仅开花的季节不同,就是开花的时刻也不一致。
紫罗兰在春天盛开,玫瑰花在夏天怒放,菊花争艳在深秋,梅花斗俏在严冬;蔷薇、芍药开在早上,夜来香、昙花开在夜间。
所以,要使百花服从人的意志,在同一时刻一齐开放,是难以办到的。
但是百花慑于武后的权势,都违时开放了,唯牡丹仍干枝枯叶,傲然挺立。
武后大怒,便把牡丹贬至洛阳。
牡丹一到了洛阳,立即昂首怒放,花繁色艳,锦绣成堆。
这更气坏了武后,下令用火烧死牡丹,不料,牡丹经火一烧,反而开的更是红若烟云、亭亭玉立,十分壮观。
表现了牡丹不畏权势、英勇不屈的性格。
牡丹花的典故之隋炀帝与牡丹公元604年,隋炀帝杨广继位,于东都洛阳开辟西苑。
隋炀帝好奇花异石,曾三下江南搜寻。
并派人将各地收集到的牡丹种植在西苑中。
据唐人的记载:“炀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
易州进二十牡丹,有飞来红、袁家红。
醉颜红、云红、天外红、一拂黄、延安黄、先春红、颤风娇等名贵品种。
”牡丹花的典故之杨贵妃与牡丹唐朝开元年间,宫廷内开始重视牡丹,并在兴庆东沉香亭前、骊山行宫等处,栽植数种红、紫、浅红、通白等色牡丹。
花初开,杨贵妃带众宫女游赏花间,如醉如痴。
五代王仁裕载:“杨国忠初因贵妃专宠,上赐以木芍药(即牡丹)数本,植于家。
”据载,因贵妃专宠,喜爱牡丹,唐明皇也作为宠爱之物把牡丹赐给了她的哥哥。
牡丹花的典故之欧阳修与牡丹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陵(今江西吉安市)人。
欧阳修在洛阳作推官时,发现“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皆插花。
花开时,士庶况为遨游”据载,当时的洛阳城,无论民家,还是官院,植满牡丹。
关于牡丹花的民间传说故事(最新)

关于牡丹花的民间传说故事【篇一】古人把牡丹称为花中,又把“姚黄”称为牡丹,把“魏紫”称为牡丹王后。
“姚黄魏紫”几乎成了牡丹的代名词。
关于花王和王后,有这样一个民间传说故事:相传,唐朝时候,牡丹山里有一个小樵童,是一个贫苦人家的孩子,父母早亡,一个靠打柴为生,小樵童酷爱牡丹,砍柴时遇到牡丹,总是要为它理理枝,浇浇水等,从没有毁坏过一株牡丹。
樵童每天上山砍柴,总要经过山坡上一个石人身边。
石人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就立在这里了,有模有样的,十分可爱。
上山时,樵童把干粮袋子往石人手脖上一挂,说:“石人哥,你吃吧!”下山时,又取下来,笑笑说:“石人哥,你不吃,我可要吃了!”在山中打柴,难得遇见生人,樵童对石人也感到很亲热,有时还对着它自言自语,诉说自己的心事,他感到,石人哥能听得懂。
转眼间,小樵童长成了十七八岁的年轻后生。
一天,他照例打完一担柴,下山时,到石人前,准备休息一会。
忽见一年轻女子从石人背后闪现出来,樵童感到异常惊讶。
樵童转身要走,那姑娘却拦住了他,告诉他她叫花女,孤身一人,愿与他结为百年之好。
樵童听后连连摇头,说道:“花女大姐,咱们俩素昧平生,一无媒,二无证,此事不妥。
再说,我很贫穷,跟了我,你会受苦的。
”花女说:“石人为媒,牡丹山作证,不行吗?若我们结为夫妻,凭我们的辛劳,我们会好起来的。
”樵童仍然不肯:“石人和牡丹山能作媒证吗?”话音未落,没想到石人竟开口说话了:“老弟,我就当媒人,你就答应吧!”说罢,石人手上现出一颗明晃晃的珠子:“拿去吧,这叫二花长生珠,可作为你们的媒证。
”樵童又惊又喜,从石人手中接过宝珠,对石人拜了又拜:“石人哥既肯作媒,这是上天有意,我答应了。
”花女高兴地笑了。
樵童和花女挽手正在离开,石人又告诉他们:“这颗宝珠,你们夫妻二人转换着,每天都要噙在口中一个时辰。
否则,你们夫妻就会拆散。
”樵童忙问:“为什么呢?”石人说:“一百年后再问我吧。
”说罢,便不再开口。
春去冬来,一百年过去了。
有关牡丹的经典传说_牡丹花历史故事

牡丹花的传说
从前有一个书生,姓魏名璞,自幼父母双亡,勤奋好学,天资聪明,琴棋书画,样样都精,尤其是喜爱花草,二十三岁了,还不曾成亲,他以花为伴,闲来无事时,对着奇花描丹青,向着群芳抚瑶琴。大比之年,好心的亲戚邻居都有鼓励他进京赶考,来到京城,三场考过,名落孙山。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陵(今江西吉安市)人。欧阳修在洛阳作推官时,发现“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皆插花。花开时,士庶况为遨游”据载,当时的洛阳城,无论民家,还是官院,植满牡丹。欧阳修遍访民间,将洛阳牡丹的历史、栽培、品种以及风俗民情做了详尽的考察,写成了中国第一部牡丹专著《洛阳牡丹记》。
蒲松龄与牡丹
蒲松龄,清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蒲松龄在其《聊斋志异》:常大用,洛人,癖好牡丹。闻曹州牡丹甲齐、鲁,心向往之。适以他事如曹,因假缙绅之园居焉。时方二月,牡丹未华,惟徘徊园中,目注勾萌,以望其拆。……并写下了葛巾、玉版的神话故事。
毛泽东与牡丹
毛泽东生前非常喜爱牡丹,1935年,毛泽东率领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延安,在严酷的战争间隙,一天率领周恩来、朱德等去延安万花山赏牡丹,在牡丹丛中对身边人说:“这里是一幅天然牡丹图,一定要好好保护,等到全国解放了,可以在这里修建一座人民公园。”1950年冬的一天,毛泽东在中南海花园散步,走到牡丹跟前停下脚步,跟身边工作人员讲起武则天与牡丹的故事并意味深长的说:“年轻人要具有牡丹的品格,不畏强暴,才能担当起重任。
再看那牡丹祝告说:“牡丹啊牡丹,你想住下吗?那我陪着你。”就拖着伤腿搭了个草棚,长期住下了。度过了盛夏,迎来了金秋,送走了寒冬,草长莺飞的春天又来到了。那牡丹在魏璞的精心护理下,舒叶了,含苞了,绽蕾了,怒放了。啊,那花儿竟是紫红紫红,妖妍无比。人们都说是魏璞的鲜血滋润了这牡丹,所以它的花才变成了紫红色,因此人们就把这牡丹起名叫魏紫。至今,这洛阳的魏紫牡丹还名扬中外呢。
【民间故事】神奇牡丹花

【民间故事】神奇牡丹花在寺庙的后院中,有一株美丽的牡丹花。
这朵牡丹花非常特殊,它不仅花形美丽,而且散发着迷人的香气。
据说,这株牡丹花具有神奇的力量。
只要人们靠近它,就能感受到一股温暖和喜悦的力量。
传说,这株牡丹花是由一位修道士所种下。
当年,这位修道士是一个善良而有智慧的人。
他时常帮助乡亲们解决困难,关心大自然,崇拜山川。
他认为每一朵花都有灵性,能够带给人们快乐和平静。
有一天,这位修道士在山中的一个神秘地方得到了一颗牡丹花的种子。
修道士非常珍惜这颗种子,他预感到这将是一株与众不同的花朵。
于是,他找到了一个适合种花的地方,并将种子种在了这里。
修道士用心照料这株牡丹花,每天都给它浇水,施肥,还和它交流。
渐渐地,牡丹花长大了,绽放出了美丽的花朵。
修道士被它的美丽所震撼,他觉得这株牡丹花是上天赠予他的礼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牡丹花的神奇力量逐渐显现。
村民们听说了这株奇特的牡丹花,纷纷来到寺庙中观赏。
每个人都被它的美丽所吸引,也感到了它传递的温暖和喜悦。
有一天,一个失意的商人来到寺庙,他业务失败,债台高筑,感到十分绝望。
他听说牡丹花有神奇的力量,心生一计,便将一束美丽的牡丹花送给皇帝,并告诉他这是绝世珍品,能够带给人们好运和财富。
皇帝闻听此事,对这株牡丹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派人前去查看,并表示若果此花真的具有神奇力量,他将给予商人丰厚的奖赏。
商人知道这机会难得,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偷偷地将牡丹花从寺庙中挖了起来,然后拿到皇宫中。
皇帝见到这株牡丹花后,感到非常惊喜。
他坐在花前良久,却丝毫没有感受到原本在寺庙中的美好感觉。
他怀疑这株花是否为真,于是派人回寺庙拿一朵原本的牡丹花来对比。
当皇帝对比着这两朵花时,他顿时感到了一种巨大的喜悦。
原来,商人所送的花虽然看似美丽,但却没有寺庙中的花散发出的那种温暖和喜悦的力量。
皇帝意识到了商人的谎言,他决定惩罚商人的欺诈行为,并将寺庙中的牡丹花原封不动地返还给修道士。
他感激那位修道士种下了这样一株神奇的花,它不仅仅是美丽的象征,更是传递了温暖和喜悦的力量。
有关于牡丹的神话故事

有关于牡丹的神话故事牡丹是中国传统的名花之一,被誉为“花中之王”。
自古以来,牡丹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且在许多神话故事中都有它的身影。
它的美丽、高贵与神奇使人不禁为之倾倒。
下面,我们将一起探索牡丹的神话故事。
故事一:仙女化身牡丹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夜晚,一位美丽的仙女降落到人间。
她以一朵花的形态出现,正是我们今天所熟悉的牡丹花。
因为她的出现如此美丽而妩媚动人,所以她被人们视为花神。
仙女在人间生活了很久,她每天都会散发出迷人的芬芳,吸引了无数人的注目和赞美。
然而,就在她快要离开的时候,她告诉人们,只有那些真心热爱她的人,才能够看到她的真实面目。
于是,人们都慕名而来,纷纷想要见识一下牡丹仙女的真容。
结果,只有那些怀着真诚的人最终得以目睹仙女真面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爱和真诚是发现美丽背后的答案。
故事二:盛开的神州花还有一个古老而美丽的故事,关于洪洲洋东西两个妹妹相依为命的故事。
当时,盘古开天辟地,他的脑袋变成了青铜山,他的眼睛变成了钟山,他的鼻子变成了仙山,他的嘴巴变成了状元山,他的胡子变成了胶山,他的头发变成了九华山。
他用剩下的骨头造了河山,用剩下的肉造了神州大地。
两个妹妹洪洲洋和洪洲海,一个在眼睛边,一个在民间设定的北边,她们相依为命并呵护着神州大地。
有一天,她们俩约定一同开花,洪洲洋化为了盛开的牡丹,洪洲海化为了绽放的荷花。
她们的美丽令天地动容,众神们无不赞叹不已。
这个故事生动地展现了牡丹与荷花的美丽与力量。
故事三:牡丹的仙境在古老的传说中,有一个有七座山峰的山谷,被称为“牡丹仙境”。
据说,这个地方的土壤富饶,阳光充足,气温适宜,是培养牡丹的绝佳环境。
每年春天,这个山谷中的牡丹花就会开放,绽放出灿烂的花朵。
人们相信,只有在这个仙境中才能培育出最美丽、最艳丽的牡丹。
因此,很多人梦想能够亲眼目睹这片牡丹仙境,以及欣赏到牡丹花的美丽。
故事四:牡丹的爱情传说在中国的一些民间传说中,牡丹与爱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民间故事】神奇牡丹花

【民间故事】神奇牡丹花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牡丹花被视为花中之王,常常被赋予神奇的力量和美丽的传说。
许多民间故事中都会出现牡丹花,而这些故事里的牡丹花都充满了神奇和传奇色彩。
故事一:牡丹仙子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牡丹的仙子,她是花仙子的化身。
牡丹仙子有着美丽的容颜和卓越的智慧,深受百姓的喜爱和尊敬。
她每年都会在春天的时候化身成为一朵美丽的牡丹花,与人间的花草一起展示她的美丽和神奇。
一年一度的花朝节上,人们都会在花海中寻找到牡丹仙子的身影,因为相信只要与她接触到,愿望就会得以实现。
传说中,有一个贫穷的年轻人在花海中遇到了牡丹仙子,并向她许下了成为富翁的愿望。
牡丹仙子听到了他的愿望后,化身成为一颗宝石交给了年轻人。
年轻人带着宝石回到家乡后,果然变得富有起来。
这个故事让人们相信牡丹花具有神奇的力量,能够带来好运和财富。
在花朝节期间,人们会特意到花海中寻找牡丹花,期望获得仙子的庇佑和祝福。
故事二:牡丹的芬芳在一个古老的村庄里,有一户穷苦的农家,他们的孩子得了重病,生活陷入了困境。
一天,一位神秘的老妇人前来探望,她送来了一盆开满牡丹花的花盆。
老妇人说牡丹花的芬芳是治愈疾病的良药,只要孩子每天都能呼吸到牡丹花的芬芳,病情就会有所好转。
老妇人的话没有错,孩子每天都呼吸到了牡丹花的芬芳后,病情慢慢地得到了改善,最终痊愈了。
从此之后,村里的人们都开始种植牡丹花,以期望能够保佑自己家人的健康和平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牡丹花的芬芳可以拥有治愈疾病的功效。
在中国的古代,牡丹花被广泛用于医药和美容。
人们相信通过呼吸牡丹花的香气或者用牡丹花制成的药膏,可以带来健康和美丽。
相传在古代,有一个美丽的姑娘名叫牡丹,她的容颜和才华令众人倾倒。
牡丹的美丽引起了皇帝的注意,皇帝为了得到她,让她进宫做了妃子。
而被牡丹嫉妒的其他妃子们,为了排挤牡丹,联合起来加害她。
他们以为可以通过这样让牡丹被皇帝所弃,没想到却激怒了天神。
天神在一个春天的夜晚,在宫殿附近降下了一场雷雨,惩罚那些妒忌牡丹的妃子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牡丹的民间故事传说
牡丹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
那你知道关于牡丹的民间故事传说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关于牡丹的民间故事传说,欢迎大家阅读。
在云南省大理的洱海边,有座美丽的山,名叫点苍山。
在这深山之中,生长着一种世界著名的金黄牡丹,不仅色如黄金,而且形似元宝,非常惹人喜欢。
据当地的白族兄弟讲,它是由金子变成的。
这里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元朝末年,山中常闹土匪。
一位当地的白族老汉以卖柴为生,一天进山砍柴遭土匪绑架,并放出风来,限其家人三日之内,带上黄金百两,进山来赎,期限一过性命难保。
老汉家中只有一个相依为命的独生女阿青,她闻讯后十分伤心。
家中贫寒如洗,哪有金银?异常聪颖的她转念一想,有了主意。
第三天,她只身带了一袋染了金色的石块和一把利剑上山。
土匪们见是一年青貌美的的柔弱女子,眼都看直了,哪曾防备?她把金色的石块抛在地上,地匪们蜂拥来抢,她乘机一剑杀了土匪头目,其余人顿作鸟兽散。
阿青救出了父亲,两人下山不题。
后来,就在她抛“金“之地,长出了金黄牡丹。
关于牡丹的民间故事传说:“荷包牡丹”的传说古时,在洛阳城东南200来里路,有个州名叫汝州,州的西边有个小镇,名叫庙下。
这里群山环绕,景色宜人,还有一个美妙的风俗习惯:男女青年一旦
定亲,女方必须亲手给男的送去一个绣着鸳鸯的荷包,这其中的含意是不言而喻的。
若是定的娃娃亲,也得由女方家中的嫂嫂或邻里过门的大姐们代绣一个送上,作为终身的信物。
镇上住着一位美丽的姑娘,名叫玉女。
玉女年芳十八。
心灵手巧,天生聪慧,绣花织布技艺精湛,尤其是绣的荷包上的各种花卉图案,竟常招惹蜂蝶落之上面,可见功夫之深。
这么好的姑娘,提亲者自是挤破了门槛,但都被姑娘家人一一婉言谢绝。
原来姑娘自有钟情的男子,家里也默认了。
可惜,小伙在塞外充军己经两载,杳无音信,更不曾得到荷包。
玉女日日盼,夜夜想,苦苦思念,便每月绣一个荷包聊作思念之情,并一一挂在窗前的牡丹枝上。
久而久之,荷包形成了串,变成了人们所说的那种“荷包牡丹“了。
关于牡丹的民间故事传说:“紫斑牡丹”的传说明末,有位清贫之士,学识渊博,且擅长琴棋书画,只因看破“红尘“,拒官避世,削发为僧,隐居于太白山白云寺,法号“释易寿“。
此寺依山傍水,景色秀丽,院内广植牡丹花草。
易寿在寺院中除日勤于佛事外,闲暇之时,几乎都用来研墨作画。
他尤善画牡丹,所作之画,细腻逼真,宛若天成。
凡观者,无不拍手叫绝。
易寿作画的名声很快传遍方圆百里,求画者络绎不绝。
一年春日,谷雨前后,牡丹争相竞开,引得八方善男信女前来朝山拜佛观花,以图富贵,吉祥,安康。
这日午后,易寿正在院中对着牡丹作画,忽听院前人声嘈杂,抬头望去,远处有几个庄丁打扮的人,簇拥一位富贵之相的“胖子“。
大摇大摆向这边走来。
走到近处,方看清是当地有名恶霸“王大癞“,此人一
向横行乡里,欺压百姓,无恶不作。
“王大癞“走到易寿跟前,见其一手好画,垂涎三尺,急待得到,便唆使庄丁上前索取。
易寿何等人格,岂能与“王大癞“为伍,当下拒绝。
“王大癞“恼羞成怒,硬逼其交画一幅,易寿毫不示弱,将画撕烂,将毛笔投入砚台中,愤然而去。
“王大癞“见围观的人们群情激愤,无可奈何,只得悻悻而去。
谁知,从那砚台内溅出的笔墨,正好落在附近几棵牡丹的花瓣上,又顺着花瓣流至花瓣基部,凝结成块块紫斑。
以后,每年花开时节,人们到此,都可以清晰地看到花上的紫斑,由是称其为“紫斑牡丹”。
关于牡丹的民间故事传说:"枯枝牡丹"的传说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有位姓卞的率部途经洛阳,时令正值隆冬季节,满眼百草枯黄,千树凋零的凄凉景象。
急欲催马征程,马鞭折断,便顺手在路旁撇了一段枯枝,打马向东而去。
几经转战,一天他率部来到江苏省盐城的便仓镇,己是人困马乏,亟待休整。
下马,环顾四周,将权作马鞭的枯枝插入地下,以令所部在此安营扎寨。
翌年的春天,那段插入地下的枯枝竟抽出了嫩芽,展出了新叶,随着谷雨过后,又神奇地开出了鲜艳美丽的花朵。
当地百姓闻得此事,从方圆百里纷纷赶来观花烧香。
经药农辨认,方知是一株牡丹。
人们奔走相告:"大宋有望,大宋有望。
"并将此牡丹呼称为"枯枝牡丹"。
后来,当地人捐款筑台,兴建了"枯枝牡丹园",将此牡丹供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