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服务方面论文
公共卫生间人性化设计论文

公共卫生间人性化设计初探摘要:公共卫生间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形象代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公共卫生间的要求越来越高。
本文从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为出发点,运用人体工程学、环境行为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全方位探讨室内公共卫生间人性化创作的设计原则和处理措施。
关键词:公共卫生间人性化设计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近几年,各种大型公共建筑犹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这些建筑的外观给人的视觉震撼力非常强烈,其内部的大堂、中庭等关键部位的设计也是近可能的奢华,而对体现人类文明进步之一的卫生间却缺乏足够的重视,把它放在最不起眼的角落。
卫生间的布置和卫生器具的配置也往往落后于时代前进的步伐。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卫生间的设计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人们希望能够在公共卫生间里得到更多的人性化关怀,让其成为更舒服、更放松的空间。
“以人为本”的卫生间人性化设计体现在卫生间环境、卫生间设施、卫生间设施布置等方面,做卫生间设计时要把人放在首位,处处为人着想,关注不同使用者的生理需求,体现出对使用者的精神关怀。
在卫生间设计中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本质特征也是体现对人性的尊重。
公共卫生间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形象代表,一个国家的厕所的建设水平、清洁与否,国民如厕习惯如何,大体上可以体现出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现代化程度和国民文明素质的水平。
1、室内公共卫生间人性化设计原则设计出合乎使用功能的空间必须以合乎实际使用情况的依据作为设计的前提。
要使公共卫生间更换地为人所用,就要充分了解使用者—“人”的基本需求和特殊需求,要了解人体活动的各种功能尺寸,男女使用者的不同特点等。
1.1 厕位比例厕位的数量与配置应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安排更多的厕位,卫生间内的厕位数量和男女厕位的比例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确定。
还应该考虑到上厕所的时间,女士上厕所的时间通常都要比男士上厕所的时间长。
日本食环署规定女卫生间和男卫生间厕位数量的比例是6:4,而我国男、女蹲(坐)位设置比例以1∶1或2∶3为宜。
公共卫生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53个)[终稿]
![公共卫生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53个)[终稿]](https://img.taocdn.com/s3/m/b22d1331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29.png)
公共卫生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53个)公共卫生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53个)★医院医疗废物法治管理研究★依法治理“医闹”对策研究★“医托”行为性质及其法律责任研究★Kessler10心理量表的信度、效度研究★大学生K10及生活事件相关性研究★大学生K10及社会支持相关性研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研究★食品卫生监管机制研究★从就诊流程探讨节俭医疗费用的可行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系统管理的成本测算★山东拾360工程”效果评价研究★农村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农村妇幼保健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医务工作者对医疗废弃物管理现状的认知态度与评价★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分析★德州市城镇参保职工健康状况研究★大学生生殖健康调查★动物动物饲料添加剂对雄性大鼠发育影响★农村人群主观幸福感调查分析★农村人群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农村人群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农村人群自杀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环境大气污染物与居民死亡率关系的Meta分析★病例交叉研究中时间序列资料的季节变动与时间趋势的控制★系统评价中不同效应指标的统计分析方法★阿奇霉素对感染阳性冠心病人疗效的系统评价★山东省人群体质人类学研究★济南市颅内肿瘤流行病学研究★中国人群体遗传空间结构研究★山东省人群长寿机制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常用综合评价方法及相关内容★山东省结核杆菌耐药机制的流行病学研究★山东省人口数量、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分析★职业病要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大蒜油拮抗中毒性肝损伤★芦荟胶改善肠功能的研究★抗性淀粉的功能研究★刺海参的功能作用研究★硒对添加低剂量胆固醇家兔血脂的影响★氟对添加低剂量胆固醇家兔血脂的影响★硒对氟致高血脂的干预作用★豆豉对小鼠的抗氧化作用★野生植物对小鼠的抗氧化作用★在校大学生膳食营养状况调查★在校大学生早餐饮食行为调查分析★医科大学学生饮食行为的现状调查★在校大学生维生素营养水平分析★在校女大学生维生素营养水平分析★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中矿物质与临床病情的相关性研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膳食营养状况与临床病情的相关性研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中抗氧化酶指标与临床病情的相关性研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身体成分和精神状况与临床病情的相关性研究。
2023年公共卫生总结范文(二篇)

2023年公共卫生总结范文____年____街道公共卫生工作以____为指导,认真____和上级有关公共卫生工作会议精神,____《省爱国卫生促进条例》,以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市级卫生强街道、食品安全强街道为抓手,以深化医药体制改革为契机,坚持“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治理、社会监督”的工作方针,全面推进全民健康促进行动的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有效落实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进一步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我街道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作出用心贡献。
一、目标任务1、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建立成果,进一步健全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完善考核制度。
改善城乡居民环境面貌。
大力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深化卫生村、卫生先进单位的建立活动,建立____个市级卫生村,各级卫生先进单位____个。
2、以深化医药体制改革为契机,落实基本药物制度,有效落实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进一步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确保医疗卫生、公共卫生安全。
3、巩固市级食品安全街道成果,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推进食品安全“三网”建设,深化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强化药品安全监管,扎实推进药品安全示范的建立工作。
确保全年无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
4、完善合作医疗、健康体检工作。
城乡居合作医疗参保率稳定在____%以上,进一步加强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和管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实时报销管理,提升合作医疗代办员为民代办报销的服务质量。
组织实施好第三轮参合居民健康体检的有序开展,健康体检率达____%以上,妇女常见病普查率达____%以上,并建立、完善体检居民的健康档案。
5、加强疾病预防控制。
加大有关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强疾病和地方病的监测、预防和控制。
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与监督管理,全面治理职业病危害防治的薄弱环节,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全年职业病危害防治形势的稳定和无传染疾病和地方病的爆发。
6、深化社区职责医生制度。
制约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开展瓶颈论文

浅析制约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开展的瓶颈【摘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目标是保障广大群众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
为了确保这些惠民政策顺利实施,实施部门要克服诸多问题。
要转变观念、加强领导;要提高人员素质,增强服务能力;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知晓率等。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299-02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公众健康水平的一项重大举措。
其目的就是保障城乡居民获得最基本、最有效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终使广大群众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1]。
但从我市近三年工作运行情况来看,有诸多因素制约着本项工作的良好开展。
为了确保这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真正让老百姓享受到方便、快捷、质优、价廉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出几点建议。
1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1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重视不够由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作,服务的是社会群体,投入较大,而没有看得见的经济回报,部分卫生院院长观念没有转变,工作重心仍然放在临床,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停留在口头,没有投入充足的精力、人力、物力、财力,导致工作人员在努力创收的同时疲于应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项工作。
1.2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和数量不够人员素质问题是制约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因素,目前公共卫生科的大部分人员都是其他专业人员转行,公共卫生专业的人员很少,甚至是临床科室淘汰的人员。
由此可见,基本公共卫生整体服务队伍素质不高,跟不上目前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形势发展的需要,各项工作往往是一种应付,根本谈不上质量。
另外,村卫生室的编制或是村卫生室人员不够,有的是几个村联办一家卫生室或是卫生室仅一个人员,全市有近三百个村(居委会),村卫生室只有252家,有298名村医,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得不到保障,再加上村卫生室服务的人口多,村卫生室的设备、人员根本不足以保证所有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需要[2]。
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专业的毕业论文.doc

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预防医学中外合作教学模式现代的高校教育,除了为了传授知识文化,更重要的是培养实践技能,高校学生毕业后进入就业单位,能够尽快融入单位的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为大家分享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专业的,欢送大家参考借鉴。
根据卫生监视所、疾病控制中心的职能转变修订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相一致。
如由传统的五大卫生、流行病扩展到慢性病、艾滋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安康教育与安康促进、社区卫生效劳等。
我国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对公共卫生事业进行了改革,转变了运行模式,从具有疾病控制与卫生监视综合职能的卫生防疫站这种单一机构模式,转变为疾病控制中心和卫生监视所这种双机构模式,进一步明确了加强疾病控制和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工作职能,形成了新的公共卫生体系。
随着这种职能的转变,公共卫生人才的知识结构、实践技能等也必须随之改变。
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要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社会实践、下基层实习和毕业论文专题实习等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现场工作能力。
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开展异常迅猛,高等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无不发生着深刻而巨大的变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和高等教育群众化是衡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标志。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高等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以多样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载体,吸收、借鉴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以及它们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其中,国际间高等学校的合作办学被视为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合作办学可以直接引入兴旺国家先进的办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经验。
直接借鉴吸收对方的教育优势,在教育实践中融进我国教师的智慧,从而使他们的优势很快地为我所用,不断提升我国高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特别是本科阶段的中外合作办学尤为重要。
因为本科教育是根底,是高等教育开展、创新的主体:只有本科教育有了长足的开展,才可推动研究生教育的开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论文3000字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论文3000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策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如其来、大规模传播的疾病爆发或其他公共卫生威胁,如SARS、流感等。
在这些事件中,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能够减少病毒传播、保护公众健康,并防止危机进一步扩大。
本文将介绍应对策略的重要性以及一些简单实用的方法,以帮助政府和组织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更好地应对。
应对策略的重要性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策略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个理由:1. 病毒传播的阻断:通过及时采取措施,我们可以尽早隔离病患,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降低疫情扩散的风险。
2. 公众健康的保护:有效的应对策略可以保护公众健康,减少患病人数和死亡率,降低疫情对社会的影响。
3. 危机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导致社会恐慌和不确定性。
通过良好的危机管理,政府和组织能够更好地应对社会心理压力,稳定民众情绪。
应对策略以下是一些简单实用的应对策略,可以帮助政府和组织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进行有效的应对:1. 提高公众意识:及时向公众提供相关信息,如疾病的传播途径、症状和预防方法等,以增加公众对疫情的认识和理解。
2. 实施控制措施: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如早期病例追踪、隔离病患和接触者、加强卫生检疫等,以阻断病毒传播。
3. 加强医疗救治:增加医疗资源投入,提高医疗救治水平,确保及时救治感染患者,并降低死亡率。
4. 合理分配资源:合理分配医疗物资和防护用品,确保医护人员和关键人群的安全,降低感染风险。
5.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的信息分享和合作,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止跨国传播。
结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策略是保障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关键措施。
政府和组织应当重视应对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提高公众意识、采取控制措施、加强医疗救治、合理分配资源,并加强国际合作。
通过这些简单实用的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护公众健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关于发展我市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几点建议[论文]
![关于发展我市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几点建议[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d750acc5fbfc77da269b1a2.png)
关于发展我市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几点建议摘要: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关系到保护农民健康、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大局。
近年来,固原市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立足农村、服务农民、惠及百姓”为基点,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以直接面向农民的9大类33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重点,全面推进市、县(区)、乡(镇)、村四级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农民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得到了很大改变,全市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加强我市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切实为农村居民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关键词:农村公共卫生事业问题建议一、基本情况目前,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14所,有民营医院9家,私营诊所121家,零售药店316家,涉药单位1710家。
全市卫生机构共有事业编制3469个,在岗工作人员3278人,无编暂聘医护人员1106名,争取到“三支一扶、特岗见习医生和实习大学生”531名。
全市928个行政村设置村卫生室932个,共聘用乡村医生1243名。
近年来,我市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取得很大成效。
一是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政府主导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积极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药品“三统一”管理、大病统筹和救助等制度,并向农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切实减轻了农民医疗费用负担,基本实现了“健康教育有人教、疾病防治有人包”,农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得到了极大转变和提高;政府主导加强服务网络建设。
基本建立了以市、县两级卫生机构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政府主导创新卫生工作机制。
实行了“十统一”管理、绩效考核和收支两条线,推行了全员聘任制和岗位工资制,着力促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由以前的追求经济效益型,到现在主要承担“零利润”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转变。
二是抢抓机遇,健全体系,努力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按照“政府扶持、项目带动、自谋发展”的思路,加快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按绩效支付的成本因素探讨

・
34 ・ 59
・
全 科 医 疗 / 区 卫 生 服 务 .. 研 究 ・ 社 -作 I -
社 区基 本 公 共 卫 生服 务 按 绩效 支 付 的成 本 因素 探 讨
万 美霞 ,陈永 年
【 摘要】 目的 探索解决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按绩效支付的具体方法。方法 对于每一类
J n s ina gVctn l oee aj g2 02 ,C ia i guJ kn oai a lg ,N n n 10 9 hn a a o Cl i
【 bt c】 O jcv T p r t m le e oso e l eo ac le a i pbc el rc - A s at r be i t e o xleh c p tm t d sv prr ne e t pyn ul ah e i u e o e o e h tr o e fm ra d ih t s v e n
c ssf re c y e o h a i u l e h e vc swe e e t t d tr u h f u tp . s l C s c lu ai n f r ls f r o t o a h tp ft e b sc p b i h a h s ri e r si e h o g o r s s Re u t c ma e s o t ac l t mu a o o o y a y c sso a i u l e t e vc so i e tp sa d fr a e a e i d vd a o to e vc e ev rw r o cu e e d o t fb c p b i h a h s r ie fn n e n o v r g n i iu l s fs r ie r c ie e c n l d d, a d s c l y c e n t e ra p iai n r s x li e t x mpe . n l so I i s g e td t a e g v r me t r a iain c u d t k e h i p l t swee a o e p an d wi e a l s Co cu i n c o l h t s u g se tt o e n n g n z t o l a e t h h o o 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卫生服务方面论文近年来,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日渐受到关注,政府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保障责任越来越重要。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公共卫生服务方面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公共卫生服务方面论文篇1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的整体思维摘要:从哲学的整体思维出发,分析论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中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性,提出要推动社区公共卫生的全面、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管理人员要树立科学的整体思维观,充分认识人和社区是相互关联的各组成部分结成的有机集成体,与社区和公共卫生相关部门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形成整体团队意识,重视人才的整体发展,才能更好的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整体思维;社区;公共卫生近年来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整体思维作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主体越来越受到重视,已渗透于教育、医学、艺术、道德、法律等各个领域,对于人类把握事物现象背后的本质关系、预测事物未来发展走势及作出正确决策具有以简驭繁的成效,已成为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思维模式。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改变、家庭小型化及医疗费用上涨,“看病难、看病贵”成为目前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福利政策公益性事业,也是我国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保证。
目前我国社区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仍然是社区工作的薄弱环节,发展滞后,不能有效地为公众的健康发挥作用,不能适应当前医疗卫生改革的形势和任务的需求。
本文主要从哲学的整体思维角度出发,探讨分析社区公共卫生管理的整体思维观,为推动社区公共卫生的全面、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一、整体思维的内涵和意义整体思维是运用整体概念识物想事、整理思想的思维方式,即整体被视为一种直接的现实,在考虑问题时不着眼于问题的局部,而是将问题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思考,着眼于考虑问题的整体结构,从对整体结构的分析、改造中找出解决问题的途经。
整体思维倡导用这种整体观点考察系统或事物,要求我们建立相应的整体方法论,从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整体与部分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去考察和探究对象,从事物的普遍联系来认识和理解对象,以获得对事物的整体把握,避免在现实中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
整体思维作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主体,推动了中国哲学、天文学、医学、军事学、数学、物理学和其他一些人文科学等的诞生和高度发展。
根据文献不完整的统计,发现我国一些从事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科学家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思维结合现代先进科技,已在重大科技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方面获得大约40多项的重要成果,包括国家急需的工业自动化核心技术、多项自主创新的无污染的新能源、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的预测技术以及多项基础科学和宇宙论的新理论等。
随着医学和社会科学的快速发展,医学模式也由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更加强调了机体、自然、社会、心理的统一。
这种以整体思维为中心的健康医学模式推动了现代医学、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发展,对完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研究分析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不仅是医学和管理科学层次问题,还要从科学的思维方式上寻找突破点。
从哲学整体思维角度思考社区公共卫生管理要素,可以帮助管理者从大局整体出发发现和解决管理问题,合理选择管理行为,推动社区公共卫生事业的和谐发展。
二、从整体思维视角充分认识人的整体性社区公共卫生管理的对象是人即社区居民,其中残疾者、老年人、传染病患者等特殊的弱势人群是管理的重点。
从整体思维视角分析,人的生命有机体是一个复杂和高度统一的整体,具有多种属性,如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心理属性等,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复杂的、开放的、稳态系统,即天地人三才一体,和谐统一。
世界卫生组织也修订了新的健康定义,包括躯体健康、精神健康、道德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
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中医学者也从人的整体、宏观角度出发,把天、地、人、时的统一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以五脏为中心、以经络为联系的有机整体观念”和“以人体为中心、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的天人合一观和阴阳五行学说”,对社区公共卫生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首先要充分认识精神心理因素对社区居民健康的影响。
个体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对于同一个事物,不同个体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体验;同一个体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理背景下对于同一个事物的态度也会不同,这些态度和体验可能影响个体的心身状态,进而影响个体的健康状况。
对于残疾者、老年人、传染病患者等社区弱势群体来说,疾病、残疾、老化等带来的长期躯体痛苦和社会功能的减退,会影响一个人的情绪,负性情绪体验又是健康的不利因素。
仇雨临等提出我国老年残疾人口规模庞大,常由于活动能力和人际交往的限制,致使心理上产生衰老感、自卑感、孤独感,生活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主观幸福感,甚至造成自杀的严重后果。
因此心理因素与健康和疾病是相互作用的、相互影响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管理者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社区弱势人群精神心理健康的管理。
其次是要充分认识文化、道德、社会支持等社会因素对社区居民的影响。
文化是人类在某一地域改造自然、社会活动中,所形成的独特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这些文化对个体的健康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促进健康。
例如健康的饮食习惯可以减少心血管病和癌症的风险,生吃肉食的风俗可导致寄生虫病;生熟不分的烹饪习惯可导致胃肠感染性疾病等,在社区公共卫生管理中都要进行积极的引导,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道德是一种非正式的社会规范体系,包括个人的善恶观、荣辱观、审美观、价值观等。
个体的舒惠行为要接受群体的评价,并受到社会道德和个人道德的约束,这些评价和约束影响着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
例如通过公共卫生道德行为宣传约束人们吸烟、吸毒、随地吐痰、性乱等不良行为,以减少结核、艾滋病、肺癌的发病。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从其所拥有的社会关系中获得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社会支持通过主效应机制、缓冲机制和动态效应机制对心理健康产生作用,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助于心理健康。
许林等研究显示我国残疾人社会支持体系不健全,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与健全人的差距巨大,严重影响残疾人的生存和健康发展,建议对残疾患者康复应坚持家庭、社区和机构的相互衔接和互动,形成以居家照护为基础、社区照料为依托、机构康复为补充的社会支持康复服务体系。
公共卫生服务方面论文篇2浅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摘要: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实施了一系列改革,要求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阐述了所在单位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开展绩效考核工作的有关做法,提出了目前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措施。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当前,我国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以使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我中心是由二级医院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开展绩效考核工作。
中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如下:一、组织管理情况(一)健全组织管理体系成立社区卫生中心领导为组长,各相关科室主任及专业公共卫生人员为成员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领导小组。
负责本辖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制定实施计划,配置人员、设备和业务用房,责任落实到人。
(二)强化项目实施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对年度项目工作任务进行统筹安排,明确工作重点、服务对象、考核指标等。
以新项目、新规范作为重点培训内容,进一步加强对基层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培训,保障12大类4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明确分工协作以公共卫生科为主体,相关科室为协作,将公卫人员划分为小组,对辖区内进行分区服务。
二、资金管理情况区财政按照国家对医改“统筹算帐、综合核补”的要求,坚持“核定经常性收支差、绩效考核补助”原则,将基本公共卫生经费纳入部门预算。
(1)实行综合预算、收支两条线管理。
根据核定的财政补助,结合单位收入情况,按定额标准编制部门综合预算。
基层医疗机构所有收入上缴财政专户,财政根据其预算和绩效考核结果拨付经费。
(2)经费落实。
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按辖区内常住人口数编制预算。
(3)经费拨付。
经费采取预拨制,执行按照进度由国库集中支付至中心。
(4)绩效挂钩。
每季度按照标准进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结果公示。
年末根据全年绩效考核结果结算核补专项经费。
三、绩效考核情况(一)指导思想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质,体现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共卫生网底和基本医疗服务基础功能,建立新型考核奖励机制。
切断医药收入和职工分配奖励的直接联系,杜绝现行“以药养医、以医养防”的现象,建立起以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工作数量和质量、群众满意度以及成本核算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机制,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兼顾公平、公正、公开、按劳分配、效率优先的原则,调动职工积极性。
(二)考核原则(1)遵循多劳多得、优劳优得、不劳不得、效率优先、按岗考核的原则。
(2)建立以完成的工作数量、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以及成本核算的综合考核体系,按月考核。
(3)建立以向重业绩、优秀人才和社区责任团队等关键岗位倾斜的奖优、罚懒、扣劣的分配激励机制。
(4)临床科室按完成工作的有效工作时间计算分值,以本月中心可用于分配的绩效奖兑现每一分值,获绩效奖金;公共卫生服务科室根据国家规定配备一定数量公卫人员,以完成上级主管部门考核指标为前提,按每月完成工作量为考核基数。
四、特色做法(1)通过目标管理提高项目执行力。
主管局领导与各中心主任签定目标责任书,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指标要求纳入其中,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将考核结果纳入基层医疗机构的年度考核,与评先评优、绩效奖励直接挂钩,有力地推进了项目的实施。
(2)通过院社合作提升服务能力。
近年来,主管局积极搭建平台,与多家三级综合医院合作,聘请三级医院的主任参与社区中心的工作:定期为社区医生上课、到社区坐诊或为社区居民上健康教育课。
通过以上活动,提高了社区医生的业务能力,缩短了社区居民与专家之间的距离,提高了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任度,使得三级医院逐步成为社区医院的门诊部、专家库,社区医院逐步成为三级医院的门诊部、康复部。
(3)通过第三方测评提高满意度。
为进一步规范基层医疗机构开展项目服务,提高服务质量,缩小人群之间的服务差异,提升社区居民对项目服务的满意度,通过引进第三方考核机制,确保考核过程的透明度和公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