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教育案例分享-红军长征经历

合集下载

长征红色革命故事

长征红色革命故事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中
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
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
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600余
次战役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
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
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
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
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
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红军长征的经典故事

红军长征的经典故事

红军长征的经典故事红军长征的经典故事导语:“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同志曾就长征作过如此精辟的总结。

这里我为大家整理了四篇长征路上的著名故事,希望你们喜欢。

故事一:《担架上拔河》1935年2月,为掩护中央纵队渡过湘江,红三军团五师十五团团长白志文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击中了右肺,进入中央纵队休养连的伤员班被担架抬着随队前进。

除了白志文外,当时的伤员班有5个人:被炸伤了左胸的团长李寿轩,被炸断了一条腿的师政委钟赤兵,被炸伤了一只脚的师长张宗逊,被炸伤了腰椎的团长文年生,在一次战斗中伤了左腿的团长姚喆,都是伤势很重的重伤员。

部队渡过金沙江后,彻底把敌人甩在了金沙江的对岸,行军途中歌声笑声也多了起来。

虽说伤员班的人员都是团以上干部了,但也都是20多岁的小伙子,躺着几天不说话,憋得实在难受。

“白团长,唱支歌子吧?躺得心烦……”李寿轩团长侧躺在担架上对白志文说。

听了李团长的话,白志文扯开嗓子唱了起来:“十月里来秋风凉,红军准备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新田、古陂打胜仗!”白志文一唱完,立刻就喊:“姚团长的江西民歌唱得好!”钟政委、李团长马上响应,逼得姚团长唱了起来:“送得哥哥前线去,做双鞋子送给你,鞋上绣了七个字,红军哥哥万万岁!”听他们这么一闹,伤员班的同志们都扯开喉咙唱了起来。

直到大家唱得都没了词,姚团长提议到:“能搞点体育活动就好喽!躺着不动,全身酸疼。

”白志文灵机一动,顺手把一只拐杖伸到他的担架上说:“咱俩拔河比赛!”姚团长抓住了白志文的拐杖,双方较上了劲。

白志文因为肩上有伤,不敢用劲,被姚团长一下子拽下了担架。

担架员急忙把白志文扶上去说:“首长,摔坏了,我们可负不起责任。

”白志文说:“为了不使担架员同志为难,到了宿营地,咱俩再拔,三局二胜!”第二天,部队到了一个村子里宿营后,他俩又赛上了,最终还是姚团长把拐杖夺了过去。

故事二:《织毛线活比赛》1935年4月27日,贺龙、任弼时等率领红二、六军团胜利渡过金沙江。

红军长征感人励志故事分享

红军长征感人励志故事分享

红军长征感人励志故事分享红军长征感人励志故事分享10篇_红军长征经典故事最新红军长征感人励志故事一:朱德的扁担“朱德挑粮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这是一首反映朱德同志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艰苦奋斗,与当地军民同甘共苦的革命精神的歌谣。

1928年秋天,国民政府反动派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行了残酷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妄图把井冈山根据地军民困死、饿死。

为了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粉碎敌人的阴谋,毛委员和朱德军长向根据地的军民发出了这样的口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斗争。

那时候,部队吃粮,需要往返五六十里的山路到宁冈去挑,于是红军发动了一个挑粮运动。

毛委员和朱军长同战士们一样,脚上穿着草鞋,头上戴着斗笠,翻山越岭,亲自参加挑粮。

当时,朱德同志已经40多岁了。

战士们见他为革命日夜操劳,在百忙之中还和大家走山路过小河挑粮,生怕他累坏了身体,战士们都劝说:“朱军长,你那么忙,就不要挑了。

”朱德感谢同志们的关心,仍然坚持要挑粮。

战士们见劝说不起作用,就商量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以为这样朱德同志没扁担就挑不成粮了。

谁知朱德同志又用竹子削了一根扁担,第二天又照样和战士们一起挑粮,战士们见朱德同志又有了扁担,晚上又把它藏起来,没有想到,第三天他又照样出现在挑粮的队伍里,而且他在新削的扁担上,特地刻上了“朱德记”三个字。

朱德军长笑着对战士们说:“你们以后谁再‘偷’我的扁担,我可要批评。

”朱德同志的一席话说得战士们都笑了。

今天,这条扁担珍藏在革命历史博物馆内。

从此,“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就像长了翅膀,传遍了整个井冈山,也传遍了全中国,激发了全国人民争取革命胜利的斗志。

红军长征感人励志故事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过草地是红军长征途中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

红军指挥员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向北挺进。

走在前面的部队断粮了还可以挖野菜吃,走在后面的部队则连野菜也找不到。

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负责殿后。

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大骡子上。

红色经典红军长征的背后故事

红色经典红军长征的背后故事

红色经典红军长征的背后故事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壮举,也是中国共产党在艰苦环境下取得的重要胜利之一。

长征的背后是一系列令人感动的故事,这些故事展现了红军战士的坚韧意志和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决心。

本文将以故事为线索,揭示红军长征背后的故事。

1故事一:瑞金出发1934年10月,红军在江西瑞金准备出发,开始长征的旅途。

红军正准备进入敌后,与蒋介石的国民党军队进行激烈的斗争。

然而,当时红军面临着严重的物资短缺和战术困境。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周恩来和其他军事指挥官经过深思熟虑,决定采取“四渡赤水”策略,攻下了敌人的堡垒,解决了红军物资困难。

2故事二:党的领导与群众支持长征途中,红军需要通过敌占区。

在此过程中,红军不仅面临着严重的粮食和医疗药品短缺问题,还存在着严重的军备不足和灾难袭击的危险。

然而,在党的领导下,红军战士努力与群众进行沟通和联络,争取他们对红军的支持和帮助。

在长征途中,红军积极与当地农民合作,争取他们提供给红军补给和庇护。

3故事三:艰苦卓绝的战斗长征途中,红军战士经历了一系列惊险艰苦的战斗。

他们面临着极端恶劣的天气条件,比如高山和沼泽地的穿行,还要应对持续不断的敌方袭击和追击。

在这一过程中,红军战士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展现出令人钦佩的战斗能力。

他们经历了生死的考验,坚持不懈地和敌人斗争,最终走出了长征的艰难征程。

4故事四:红军长征的胜利和意义红军长征的历程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长征不仅展现了红军的英勇斗志和无畏精神,也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能力和人民群众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支持。

长征开拓了革命的新天地,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壮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基础。

红军长征的胜利和意义将永远铭记在中国革命史上。

总结红军长征背后的故事是中国革命史上的经典。

这些故事真实地展现了红军战士的顽强意志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决心。

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环境下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壮举。

长征感人事迹故事(10篇)

长征感人事迹故事(10篇)

长征感人事迹故事(10篇)长征犹如一座丰碑,光辉地立在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史册中,成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奋图强,坚忍不拔,积极向上,战胜任何困难的精神力量。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红军长征的感人事迹故事,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长征感人事迹故事篇1众所周知,红军长征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中间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在长征途中,红军们粮食缺乏。

一位13岁的小红军小兰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粮食,却又因一时疏忽将粮食掉进了河里。

她不想让大家知道,就在布袋里塞满野草继续向前走。

小兰的身体很快就不行了,当战士知道她吃布袋里的野草当干粮时,大家都感动了,就纷纷将自己的粮食分给她一些,让她感受到了温暖。

事情虽小,却反映了一个红军的品质,说明了红军战士不怕苦不怕累,无私奉献热心的精神。

13岁的小兰,把粮食弄丢了,她完全可以向其他战士要可她没有,她选择了不得沉默。

此刻,她心里只有战士的利益,没有自己,她宁可自己吃苦,自己挨饿也不连累大家。

而现在的我们吃东西挑肥拣瘦,这个爱吃那个不要吃,在家里就像个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和红军战士比起来,真感到惭愧。

我决心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以后做一名吃苦耐劳,乐意奉献的接班人。

长征感人事迹故事篇2我看了《红军长征的故事》中的《飞夺泸定桥》后,对红军战士们有了无比的敬佩。

书中《飞夺泸定桥》里主要讲的是: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长征先头部队在强渡大渡河成功后,蒋急调川军2个旅增援泸定桥。

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两路夹河而进,火速夺占泸定桥。

27日晨,右路先头部队,由团长王开湘、政治委员杨成武率领从安顺场出发,沿途击破川军的阻击,经2昼夜,29日晨占领了泸定桥西桥头。

守城川军在红军抵达前,已将桥上的木板拆除,只剩悬空的铁索。

是16时,连长廖大珠等突击队员,在全团火力掩护下冒着川军的密集火力,攀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击,当接近桥头时,川军突然施放火障,突击队勇敢地穿过火墙,冲进泸定城,同川军展开巷战。

红军长征感人小故事

红军长征感人小故事

红军长征感人小故事红军长征是一部雄伟的历史画卷,也是一座永不枯竭的精神富矿。

红军长征途中发生了什么感人的故事呢?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红军长征感人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红军长征感人小故事篇1:飞夺泸定桥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

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

国民党反动派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红军北上;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把我红军消灭在桥头上。

我军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

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240里。

敌人的两个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

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到晚上7点钟,离泸定桥还有110里。

战士们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

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都淋透了。

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

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

忽然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像一条长蛇向泸定桥的方向奔去,分明是敌人的增援部队。

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对岸的敌人赛跑。

敌人看到了这边的火把,扯着嗓子喊:“你们是哪个部分的?”我们的战士高声答话:“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

”对岸的敌人并不疑心。

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

雨越下越猛,像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

对岸的敌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来宿营。

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

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

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

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

幼儿园红色教育案例-红军长征故事讲解

幼儿园红色教育案例-红军长征故事讲解

幼儿园红色教育案例-红军长征故事讲解幼儿园红色教育案例-英雄长征故事讲解一、引言在中国的幼儿园教育中,红色教育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形式。

红色教育是指通过讲解红色故事、红色历史和红色精神,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中,红色教育案例——英雄长征故事的讲解,既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红色教育资源。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二、英雄长征故事概述英雄长征是中国工农英雄在1934年至1936年间进行的一次著名的战略行动。

1934年10月,英雄在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下开始了四万多华里的长征。

在长征中,英雄经历了艰难险阻,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实现了战略转移。

长征途中,英雄官兵坚韧不拔,不畏艰险,捍卫了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意志和英勇作风。

三、英雄长征故事的价值1. 见证革命历史:英雄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英勇奋斗的重要历史事件。

通过讲解英雄长征故事,可以让幼儿们了解中国革命历史,明白革命的艰辛和伟大,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和革命精神。

2. 鼓舞斗志:英雄长征故事中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和革命意志。

这些精神可以激励幼儿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坚强,不屈不挠地奋斗,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

3. 培养团队精神:英雄长征是一次集体的壮举,需要英雄官兵紧密协作、相互支持。

幼儿园通过讲解长征故事,可以引导幼儿们学会团结协作,懂得团队的力量和价值。

四、如何在幼儿园中讲解英雄长征故事1. 激发兴趣:在讲解英雄长征故事时,可以通过图片、演讲、音频等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增强故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 知识连接:在讲解故事的过程中,要将其与幼儿园学习的其他知识进行有机的连接,例如与地理、历史、语言等课程进行跨学科的整合,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

3. 情感引导:在故事讲解中,要注重引导幼儿对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产生情感共鸣,引发他们对革命英雄的尊敬和对革命事业的热爱。

幼儿园红色教育案例-红军长征

幼儿园红色教育案例-红军长征

幼儿园红色教育案例-红军长征幼儿园红色教育案例-红军长征一、案例背景红色教育是指在学生中进行红色思想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在幼儿教育中,红色教育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在幼儿园红色教育方面,可以通过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来启发幼儿的爱国情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育目标1.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和集体荣誉感。

3.增强幼儿的勇气和毅力。

三、教学过程1.红军长征历史背景介绍在幼儿园红色教育课程中,首先要介绍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

教师可以用幼儿可接受的语言告诉他们,1934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为了避免被国民党军队歼灭,开始了一次长达一年的长征。

这次长征是中国革命的里程碑,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次伟大胜利。

2.红军长征的意义在介绍红军长征历史背景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告诉幼儿红军长征的意义。

教师可以告诉幼儿,这次长征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更广泛的支持,使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

这次长征还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勇气,成为了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次伟大事件。

3.红军长征的故事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红军长征的意义,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介绍红军长征的过程。

教师可以讲述红军长征的艰辛和危险,以及红军战士们为了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无畏精神。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来让幼儿更好地了解长征的过程。

4.红军长征的启示在介绍完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意义和故事之后,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红军长征的启示。

教师可以告诉幼儿红军长征中的战士们在面临困难和危险时没有放弃,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最终成功完成了长征的任务。

这启示着我们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永不放弃。

四、教学效果通过幼儿园红色教育课程中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幼儿能够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和意义,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集体荣誉感,增强他们的勇气和毅力。

通过这样的教育,幼儿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信仰,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色教育案例分享-红军长征经历
标题:红军长征经历:无畏的奋斗与无私的奉献
引言:
红军长征,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初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是一场
胜利的伟大远征,更是一次跨越万里长征的生动经历。

红军的奋斗与
奉献,为我们展示了信念与毅力的力量,激励着一代代人勇往直前。

本文将深入探讨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过程以及意义,并分享我对这
段历史事件的观点和理解。

第一部分: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
1. 国共两党的分歧与合作:介绍国共两党在中国革命初期的分歧和合作,以及红军长征对于两党合作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2. 国共对峙与土地革命:探讨国共对峙时期,红军以土地革命为基础
的斗争和建设,为长征的发起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红军长征的过程
1. 入川与川陕革命根据地:详细描述红军入川的背景和川陕革命根据
地的建设,以及红军在此期间取得的重要成果。

2. 第一次反围剿与遵义会议:探讨第一次反围剿的斗争与取得的胜利,以及遵义会议的召开和对红军长征的影响。

3. 红军战略转移与赤水战役:解析红军从川陕革命根据地转移的战略
意义,并重点回顾赤水战役的策略与战术。

4. 西路军与北上抗日:介绍西路军的形成与北上抗日的背景,以及红
军与中国抗日战争的关联。

第三部分:红军长征的意义与影响
1. 政治意义:阐述红军长征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如对党的建设、
军队指挥结构、政策转变的重要启示。

2. 军事意义:探讨红军在长征中形成的灵活战略与战术,为后来的抗
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提供了宝贵经验。

3. 精神意义:论述红军长征所体现的革命意志和奋斗精神,对继往开
来的中国革命者产生深远影响。

总结与回顾: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壮举,它展现了红军的无畏奋斗和无
私奉献的精神。

长征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展示了共产党员对于革命事业
的坚定信仰和一心为民的初心。

长征对于中国革命的意义与影响不可
忽视,它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培养了一支顽强的正规军队,同时也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

个人观点与理解: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篇章,对于我个人而言,它不仅仅是
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长征展现了红军战士们坚韧不拔的
决心和顽强不屈的毅力,激励着我们面对任何困难与挑战时都要勇往直前。

同时,长征中展现的红军对于人民的深情厚意也给予了我们一个信念,即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红军长征是一段永远值得我们纪念和学习的历史。

结语:
红军长征是一段充满传奇与荣光的历史,它不仅留下了丰富的案例与故事,更给予了我们无尽的启示和思考。

通过深入探讨长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我们能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这段历史事件,并从中汲取前行的动力。

红军长征经历中的奋斗与奉献,将激励着我们秉持信念、坚定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字数:3312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