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高寒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介绍了宁蒗县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高寒贫困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寒贫困山区;农村经济;现状;问题;对策;云南宁蒗中图分类号F32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1-0298-01高寒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张忠喜1陈国才2李仲培3(1云南省宁蒗县宁利乡农技推广站,云南宁蒗674306;2宁蒗县土肥站;3宁蒗县大兴镇农技推广站)农村经济收入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达程度,而农业生产又是农村经济收入的主体。
笔者多年在高寒贫困山区开展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对高寒贫困山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总结了一些经验,现以宁蒗县为例进行分析,以供同行参考。
1宁蒗县农村经济发展现状1.1地理概况宁蒗县地处滇西北横断山脉中断东侧,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境内山峰林立,沟壑交错,属典型山原地貌。
绵绵山自北向南纵贯全境。
海拔1300~4510m ,气候属低纬高原季风区,干湿季分明,因受高原和高山峡谷地形的影响,立体气候显著。
年均降雨量910mm ,年均日照时数2298h ,年均无霜期200d ,年均气温12.7℃。
全县境内山高谷深,高寒山区占80%以上,俗称“小凉山”,幅员面积6025km 2,是一个集边疆、民族、贫困于一体的山区农业特困县。
1.2农村经济现状全县辖15个乡(镇)、91个村委会、1152个自然村,总人口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7万人,占总人口的91.2%,有可耕地7.07万hm 2,常年种植的耕地面积为2.64万hm 2,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荞麦、马铃薯、豆类、燕麦等。
据2010年统计资料显示:全县农业总产值为62328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37939万元,畜牧业产值17375万元,渔业产值911万元,林业产值4933万元,服务业产值11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84元。
粮食总产量72974t ,人均占有粮食312kg ;蔬菜播种面积1220hm 2,总产量8400t ;烤烟面积866.67hm 2,总产量1988t 。
贫困县实施乡村振兴面临的困难与对策

贫困县实施乡村振兴面临的困难与对策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贫困县的乡村振兴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贫困县实施乡村振兴面临着诸多困难,需要制定有效的对策。
本文将从人口流失、产业薄弱、基础设施滞后等方面,分析贫困县实施乡村振兴面临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人口流失贫困县的人口流失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首当其冲。
由于贫困地区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很多年轻人为了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而外出务工,导致贫困县的人口结构老龄化,劳动力流失严重。
这给乡村振兴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对策:为了解决贫困县的人口流失问题,首先要通过政策引导留住本地人才。
通过引导政策和资金扶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留在当地从事农村经济活动。
可以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村经济收入,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
加强对留守儿童和老人的关爱和照顾,也是解决人口流失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产业薄弱贫困县的产业结构单一,产业薄弱是乡村振兴的又一个难题。
由于资源禀赋较差,加上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导致了贫困县的产业发展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对策:要解决贫困县产业薄弱的问题,首先要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乡村振兴的新支点。
可以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特色种植业等产业,带动农民增收。
要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扶持力度,提升农村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三、基础设施滞后贫困县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这也成为了乡村振兴的一个制约因素。
缺乏现代化的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严重制约了贫困县的乡村振兴进程。
对策:要解决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首先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政府要加大对贫困县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建设现代化的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提高乡村的生产生活水平。
可以引入社会资本,加强政府和市场的合作,推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
加强基础设施维护和管理,保障基础设施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四、土地流转困难贫困县土地流转困难是制约乡村振兴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及策略

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及策略
农村经济发展的情况可以说是相对滞后的。
由于农村地区的资源条件和基础设施相对
较弱,产业结构相对简单,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为了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和农村旅游等新
兴产业,提高农村经济的产值和效益。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包括道路、电力、供水、通信等
方面,提高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就业机会。
3. 扶持农村企业发展:支持农村企业的创业创新,为农村企业提供资金、技术等支持,促进农村企业发展壮大,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4.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力度,推动农民务工、创业等多种形式的收
入增加,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5. 加强农村教育和培训:加强农村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的技能素质和就业
能力,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6. 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加强对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提供农村金融服务,包括贷款、信
贷等金融支持,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问题。
总之,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基础
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等方面的措施,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一、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农村经济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1. 农业生产水平不高: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相对滞后,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导致农产品产量低下,质量不稳定。
2. 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村经济主要依赖传统农业产业,缺乏多元化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来源单一,经济风险较高。
3.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地区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4. 农村人口流失严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人口大量流失,导致农村经济发展面临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
二、农村经济发展思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发展思路和措施。
1. 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2. 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农民发展农副业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加强农村企业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来源和经济稳定性。
3.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4. 促进农村人口留在家乡:加强农村就业机会的创造,提供良好的农村就业环境和条件,吸引农民留在家乡发展,减少人口流失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5. 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农民创业和农村企业的发展。
6. 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培养农民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相互促进。
综上所述,要想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综合运用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人口留乡、金融服务和文化建设等多种手段,形成农村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经济的发展困境及突破方案

农村经济的发展困境及突破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境。
农村人口减少、农民收入低下、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等问题不容忽视。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农村经济发展的困境以及解决方案。
一、人口减少困境农村人口减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许多年轻人都选择离开农村,到城市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导致农村留守老人居多。
这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可以采取措施,提高农村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增加农村人口的留存率。
同时,通过推行乡村振兴战略,培育新的农村产业,提供吸引年轻人留乡创业的机会,促进乡村经济的活力。
二、农民收入低下困境农民收入低下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效益低下,农民的收入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导致农村贫困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发展现代农业。
通过推广科技和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农业管理和经营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三、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困境农业生产方式的落后也成为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不仅效益低下,同时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大,难以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推动农业现代化。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科研机构的投入,促进农业科技的创新。
同时,鼓励农民加入农民合作社或农业合作社,共享农业生产的资源和技术,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率。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强对农田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土地流转困境在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下,土地不可买卖,难以流转。
这给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现代化带来了障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逐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鼓励农民将闲置的土地租赁出去或流转给农业企业。
同时,政府应加大土地流转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土地流转补贴和资金支持,降低农民流转土地的风险。
山区农民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山区农民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经济发展,尤其是山区农民的经济发展。
山区农民经济发展具有其独特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本文将对山区农民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山区农民经济发展现状1. 经济基础薄弱:山区农民的土地资源相对有限,土地贫瘠,耕种面积较小。
因此,土地利用效率低,难以满足农民的生产需求。
此外,山区地形复杂,交通条件差,给农产品销售带来了困难。
2. 农产品结构单一:山区农民的主要农产品多为传统农作物,例如小麦、玉米等。
这些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波动较大。
农民缺乏农产品多元化种植的意识,从而限制了经济收入的增长。
3. 产业发展滞后:由于山区地势复杂,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导致生产效益低下。
与此同时,山区缺乏发展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持和资金投入,使得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产值较低。
4. 教育资源匮乏:山区农民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缺乏现代农业管理和企业经营的知识。
农民缺乏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的能力,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二、山区农民经济发展趋势1. 发展特色农业:为了提高山区农民的经济收入,政府应推动特色农业的发展。
通过培育山地绿色农业,如草莓、茶叶等,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同时,利用山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吸引城市人口参观和消费,推动农民经济的发展。
2. 加强合作社建设:山区农民缺乏个人力量进行农产品销售和加工,在这方面,政府应推动农民组织成立合作社,通过集体经营方式,提高农产品的销售能力和产品附加值。
合作社可以提供技术指导以及市场信息,提高农民的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3. 发展乡村旅游业:山区的自然风景独特美丽,很适合开展乡村旅游业。
政府可以鼓励山区农民利用本地资源,发展农家乐、农业观光等项目。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既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又可以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4. 引入农业科技:政府应当加大对山区农民的科技支持和培训力度。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面对着经济发展中的种种问题,我们亟需采取有效的对策来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进行详细阐述。
一、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相对单一,以农业为主导,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民收入来源单一。
其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通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此外,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较低,融资渠道狭窄,影响了农村经济的融资能力。
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为了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我们应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首先,要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其次,要培育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此外,建立健全农村电商网络平台,推动农产品销售,提高农民收入。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了解决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我们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要加大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提高农民流通效率。
其次,要加强农村电力、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此外,要发展农村旅游,提升乡村旅游设施水平,促进乡村经济繁荣。
四、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为了解决农村融资渠道狭窄的问题,我们应加强农村金融服务。
首先,要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设立专门服务于农村的金融机构,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
其次,要推动信贷政策的创新,提供贷款、信用担保等金融服务,满足农民融资需求。
此外,要加强农村金融知识普及,提高农民金融意识,推动农村金融发展。
五、推进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为了提升农村经济发展能力,我们应推进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
首先,要加强农村人才培养,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培养一批懂农业、懂农村经济的专业人才。
其次,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此外,要加强农村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科研院所与农业企业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高寒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高寒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介绍了宁蒗县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高寒贫困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寒贫困山区;农村经济;现状;问题;对策;云南宁蒗农村经济收入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达程度,而农业生产又是农村经济收入的主体。
笔者多年在高寒贫困山区开展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对高寒贫困山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总结了一些经验,现以宁蒗县为例进行分析,以供同行参考。
1 宁蒗县农村经济发展现状1.1 地理概况宁蒗县地处滇西北横断山脉中断东侧,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境内山峰林立,沟壑交错,属典型山原地貌。
绵绵山自北向南纵贯全境。
海拔1 300~4 510 m,气候属低纬高原季风区,干湿季分明,因受高原和高山峡谷地形的影响,立体气候显著。
年均降雨量910 mm,年均日照时数2 298 h,年均无霜期200 d,年均气温12.7 ℃。
全县境内山高谷深,高寒山区占80%以上,俗称“小凉山”,幅员面积6 025 km2,是一个集边疆、民族、贫困于一体的山区农业特困县。
1.2 农村经济现状全县辖15个乡(镇)、91个村委会、1 152个自然村,总人口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7万人,占总人口的91.2%,有可耕地7.07万hm2,常年种植的耕地面积为2.64万hm2,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荞麦、马铃薯、豆类、燕麦等。
据2010年统计资料显示:全县农业总产值为62 328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37 939万元,畜牧业产值17 375万元,渔业产值911万元,林业产值4 933万元,服务业产值1 1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 384元。
粮食总产量72 974 t,人均占有粮食312 kg;蔬菜播种面积1 220 hm2,总产量8 400 t;烤烟面积866.67 hm2,总产量1 988 t。
2 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是宁蒗县是一个集边远、贫困、多民族为一体的高寒山区县,广大农村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农民思想滞后,科技意识不强,商品意识淡薄,对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认识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寒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作者:张忠喜陈国才李仲培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01期
摘要介绍了宁蒗县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高寒贫困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寒贫困山区;农村经济;现状;问题;对策;云南宁蒗
中图分类号 F32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1-0298-01
农村经济收入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达程度,而农业生产又是农村经济收入的主体。
笔者多年在高寒贫困山区开展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对高寒贫困山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总结了一些经验,现以宁蒗县为例进行分析,以供同行参考。
1 宁蒗县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1.1 地理概况
宁蒗县地处滇西北横断山脉中断东侧,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境内山峰林立,沟壑交错,属典型山原地貌。
绵绵山自北向南纵贯全境。
海拔1 300~4 510 m,气候属低纬高原季风区,干湿季分明,因受高原和高山峡谷地形的影响,立体气候显著。
年均降雨量910 mm,年均日照时数2 298 h,年均无霜期200 d,年均气温12.7 ℃。
全县境内山高谷深,高寒山区占80%以上,俗称“小凉山”,幅员面积6 025 km2,是一个集边疆、民族、贫困于一体的山区农业特困县。
1.2 农村经济现状
全县辖15个乡(镇)、91个村委会、1 152个自然村,总人口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7万人,占总人口的91.2%,有可耕地7.07万hm2,常年种植的耕地面积为2.64万hm2,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荞麦、马铃薯、豆类、燕麦等。
据2010年统计资料显示:全县农业总产值为62 328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37 939万元,畜牧业产值17 375万元,渔业产值911万元,林业产值4 933万元,服务业产值1 1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 384元。
粮食总产量72 974 t,人均占有粮食312 kg;蔬菜播种面积1 220 hm2,总产量8 400 t;烤烟面积866.67 hm2,总产量1 988 t。
2 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宁蒗县是一个集边远、贫困、多民族为一体的高寒山区县,广大农村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农民思想滞后,科技意识不强,商品意识淡薄,对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认识不足。
二是社会
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管理体制不顺、职责不明确。
乡级服务站所人、财、物“三权”一并下放到乡镇管理,业务主管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业务指导,不便于业务管理。
三是对农业产业的长期性投入不足,水利化程度低,农村农业生产深受气候条件的影响。
四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缺乏龙头营销和加工企业的组织带动,农产品市场以家庭经营和民间体私营为主,难以向外地市场拓展,处于自产自销的状况。
全县机械化、标准化、产业化、特色化产业发展程度较低。
五是宁蒗县整体耕地面积在逐渐缩小,而且农业所需的物资的价格也在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农业生产效益不明显[1]。
3 发展对策
3.1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服务体制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每年县委县政府和县直各相关部门与各乡(镇)党委政府(“三农”服务中心及站所)、村委会签订农村经济发展责任状,明确每个部门的经济发展主要任务。
同时,要将农村经济发展的指标任务与干部的年终考核奖惩联系起来,实行每个技术干部都有明确的片区发展任务,且实行个人责任制,个人的年终考核也要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任务完成情况挂钩[2-4]。
3.2 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
农民的科技素质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迫在眉睫。
利用一切资源充分调动农民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学习,提高其科技素质,从而为新农村的建设打好基础。
经常开展科技培训,着力将农民科技培训始终贯穿在整个农村工作中去,提高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比重,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生产技能和水平,形成一批新型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队伍,从而有效促进新农村建设[5-6]。
3.3 加快信息建设,改善服务条件
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农业科技信息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和光盘、多媒体软件、文字材料等远程传播手段和媒体,及时有效地向广大农民、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以及农村基层干部提供技术、信息、培训和咨询服务,促使农民能够掌握市场的主动权[3,7]。
3.4 制定产业发展思路,加速产业建设进程
因地制宜,区域化发展的制定宁蒗县农村产业发展思路,要按照建龙头、建基地、兴产业、占市场的思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
着力培植一批上规模、上档次、有特色的农村经济实体,引导集中连片,规模经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构筑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使资源优势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把宁蒗县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进一步加快推进全县农业产业标准化、规模化、特色化、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建设进程[8]。
3.5 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对农业产业投入力度
县、乡两级政府应制定特殊优惠政策,发动群众兴修农田水利工程,搞好治水改土,为广大农民创造优异的农业生
产条件。
积极努力争取省、市各级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
各级部门要跟踪抓好农业产业建设项目资金落实情况、项目实施措施,加强监督检查,确保项目资金发挥应有的作用[3]。
4 参考文献
[1] 苏刚.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J].吉林农业,2012(8):118.
[2] 马林仙.昭阳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措施及成效[J].现代农业科技,2010(16):360.
[3] 韦敏.水富县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J].云南农业,2010(9):44-45.
[4] 张红琪.临猗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思考[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12):22.
[5] 章秀德.对湖北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创新问题的探讨[J].湖北农业科学,2003(6):10-14.
[6] 徐洪,刘卫华.新形势下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摸式的探讨和研究——对镇江市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调查[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7(1):19-21.
[7] 柏振忠,王红玲.新阶段我国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5):580-582.
[8] 何会.浅析乡镇农业服务中心[J].现代商业,2010(3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