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课古诗三首的拼音六年级
(新)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10课古诗三首教案 人教部编版

年级 六年级 学科 语文 制定日期 课型 新授
课题 古诗三首 主备人 执教人 使用时间
教学目标
识字与写字目标 能正确的默写《马诗》、《石灰吟》、《竹石》这三首诗。
阅读目标 通过朗读掌握三首诗的诗意,体会诗中所表达地情感。
习作目标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中不怕困难,报效国家,正直倔强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正确背诵并默写古诗
2、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这三首诗的共同点--托物言志这一手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马诗》
(一)谈话导入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古人常常以千里马来形容那些有才之士,也经常自喻来寄托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怀,而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中诗人正是以马来抒怀。(板书课题《马诗》,学生根据题目来猜想一下这首是要写的内容是什么,预设:赞颂马)那本首是不是抒发这种情感呢?我们今天一起走进这首诗来看一看吧。
2、出示学习目标,指名学生读。
(二)知作者
1、出示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的开创者。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个人修订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学生一分钟识记标红部分)
3、创作背景
李贺是唐室宗孙,系出郑王李亮之后。但积久年深,他这唐室宗枝,却早被皇家忘却,直败落到山坡村居、门庭冷落、甲蔬淡饭难于为继的清苦地步。尽管才华横溢,砺志苦读,诗名早著,但由于得不到力者的引荐,他终是不被赏识,只能挣扎于社会下层,于是带着忧愤之情创作了一组《马诗》,这首便是其中一首。(学生自由朗读这一段,教师强调标红部分,李贺在写这首诗时他是有才华但不被赏识,我们都知道古诗的情感和作者的经历有着紧密的联系,大家猜一下这首诗里面会包含什么情感----预设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过渡语:那么就请大家带着自己的猜测一起读一下诗文
(三)读诗文
1、学生齐读诗句,教师出示诗句。
六年级下册第三课,《古诗三首》形近字

六年级下册第三课,《古诗三首》形近字
侯hóu:侯爵 公侯 封侯 侯门似海
章zhāng:乐章 篇章 简章 盖章 约法三章
泣qì:哭泣、抽泣、泣不成声
盈yíng:充盈 丰盈 盈利 盈余 热泪盈眶
脉mò:脉脉 脉脉含情
栖qī:栖息 栖居 栖身 两栖
鸦yā:乌鸦 鸦片 鸦雀无声 鸦片战争
多音字:
处:chù办事处 chǔ处理
相:xiāng相处 xiàng相貌
传:chuán (传说)zhuàn(传记)
脉:mài(山脉)(mò(脉脉)
纤:xiān(纤维)qiàn(纤夫)
形近字:
宫(宫廷)官(官员)
侯(王侯)候(等候)
栖(栖息)柄(把柄)
问题归纳:
1、《寒食》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色?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这首诗运用了白描手法,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2、《古诗十九首》中运用了哪些叠字,有什么好处?
答:“迢迢”,是星空的距离;“皎皎”,是星空的光线;“纤纤”,是织女手的形态;“札札”,是织布机的声音;“脉脉”,是织女凝望的神情。
这些叠词无论是描摹景物,还是刻画人物、叙述情境,都在反复吟咏中创设着缠绵的情境。
3、《十五夜望月》这首诗中点明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中庭,地白,树、鸦,露,桂花,暗含了月的意象。
表达了作者中秋望月思远、想念好友的情感。
课后习题答案:
二、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答:《迢迢牵牛星》借助神话传说中牛郎和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爱情悲剧,表达了相思受阻、思而不得的离愁别恨。
三、《十五夜望月》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在你读过的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
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古诗三首教学建议

1 《古诗三首》教学建议
一、课前预习,初步感知
在教学之前,布置预习作业:第一,查阅书籍或上网浏览了解作者及相关的时代背景,吕岩和袁牧学生不熟悉,需要进一步了解;第二,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尽可能地弄懂字词、句的意思;第三,初步理解并试着回答预习和课后提出的有关问题;第四,标出或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便课上与老师和同学交流。
二、组织学习,引导品味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进行烦琐的分析,逐字逐句地讲解。应以组织者的身分,适当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来,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可以采用以下几个环节组织教学。尤其是第一首《牧童》和第二首《湖上杂诗》,诗意浅显,很好理解,教师要充分放手,多给学生自学的机会。
1.初读,质疑难
第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预习所得。第二,将小组内疑而未果的问题提出班内交流。第三,筛选提炼问题。
2.再读,释诗意
高年级的学生,经过多年的阅读实践,对语言的理解和感受能力已有一定的提高。他们经过充分的自学和讨论,已基本扫除了语言理解上的障碍,老师只需在古今通假、古今异义上的字词稍加指点即可。例如:“玻璃”一词的解析,指的古时一种天然玉石,不是现在的玻璃。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用比较恰当的方式表述出来。教学时,首先还是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让学生互相启发。然后,老师有针对性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叙述诗句的意思。老师在讲述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其他同学给予适当的纠正和补充,引导分析疑难问题和有异议的地方。
3.三读,悟意境
教学时,第一,引导学生把诗句读正确、读出节奏和韵律。第二,引导学生抓住诗人写意上的重点词句,主动调用自己的内存,展开联想,欣赏其景趣、情真之美。如从“笛弄晚风三四声”一句中的“弄”、“三四声”,引导学生联想到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的情景。从《湖上杂诗》一诗中的“异”、“羡”两字,体会诗人对青春的渴盼,希冀中又隐藏着一股难言的惆怅的心情。从《稚子弄冰》一诗中的“脱”、“穿”、“忽作”等字,体会小孩子弄冰的可爱之景。第三,指导感情朗读。老师以适当的语 2 言,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再配以古筝或琵琶曲,把学生带入情境,然后让学生反复吟咏,逐渐拉近与诗人的情感距离。第四,引导学生把诗的意境画出来。
五年级语文第6课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第一课时

课题
6.古诗三首《望天门山》 课型 精读课 课时 第一课时
主备
单位 五年级备课组 主备教师 负责
领导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望天门山》。
过程与方法:通过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诗句的理解与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热情豪迈的性格,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
重点 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
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热情豪迈的性格。
核心问题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感受?
教学
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留
汇报
5′ 1、同学们,上一单元我们领略过童话世界的多姿多彩,现在让我们在唐朝大诗人的引领下一同游览祖国雄伟壮丽的河山吧!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首诗《望天门山》。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解题: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读懂了什么?
3、引导学生交流课前预习,搜集到的李白的资料和诗歌写作背景。
学生交流。
学生汇报、补充。
谈话导入,激发学生探究古诗的兴趣,。
问题
出示
3′ 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首诗歌,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
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古诗思考: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感受?抓住关键词理解,批注自己的感受。 指一名学生读自学要求。
学生认真倾听,明确学习任务。 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的好习惯。
自主
探究
7′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思考,圈划批注。
读文,自主学习。
小组内交流展示。
为学生提供充分自主探究的空间,将主动权还给学生。
交流
完善
与
点拨
深入
15′ 组织学生汇报:
1、下面请××同学读古诗,教师适时指导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
2、××同学汇报思考题。“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感受?”教师适当点拨: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古诗三首《夏日绝句》同步练习

第 1 页 共 7 页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古诗三首《夏日绝句》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
基础题 (共20题;共79分)
1.
(6分)拼读练习,并填写拼读结果。
n+èi_______
z+uí_______
h+èi_______ d+uí_______
l+èi_______ t+ uí_______
2. (5分)解释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
3. (5分)按要求写句子。
例:外地游客在长城上捡垃圾。
在长城上,外地游客捡垃圾。
几只美丽的小鸟在高高的树上唱歌。
4. (5分)把自己想到的说给同学听,也可以写下来。
风娃娃听了小朋友们的劝告,___________。
5. (3分)按拼音写汉字
guĭ xióng xiàng yǔ rén jié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6. (3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第 2 页 共 7 页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夏日 绝句 江东
7. (1分)读古诗三首《夏日绝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至今思项羽,_______ 。
8. (4分)形近字组词
项_______ 江_______
领_______ 扛_______
9. (5分)解释下列词语
①人杰:
②鬼雄:
10. (1分)读古诗三首《夏日绝句》,我会填
生当作人杰,_______ 。
11. (5分)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我们都举手赞同。
②他会迟到的。
12. (5分)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工人们开凿出了一条越江隧道。
②焰火照得夜空光彩夺目。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 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课题 古诗三首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
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描绘的景色。
教学
难点 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谈话导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出示课件2】(板书:浪淘沙)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自主学习
1.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出示课件3】
解诗题,知作者——诵古诗——抓字眼,明诗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2.【出示课件4】自学提纲
1.“浪淘沙”怎样理解?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2.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
②簸:
③天涯:
④直上:
4.结合重点词语说说古诗大意。
三、合作学习
1.《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是其中的一首。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他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2.指名朗读古诗。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弯曲,形容黄河弯弯曲曲的样子。
(完整版)2020年春季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教案
3.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年级 六年级 学科 语文 制定日期 课型 新授
课题 古诗三首 主备人 教学时间 2
教学目标
识字与写字目标 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阅读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图画了解、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
习作目标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图画了解、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通过写节日的古诗引出
二、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读后指导)
2、齐读三首诗。
过渡:读的已经非常好了,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怎么学习古诗。
三、复习学古诗的方法
1、知作者 2、读诗文 3、明诗意 4、悟诗情
第一课时
一、学习《寒食》和《迢迢牵牛星》
(一)
1、知作者,解诗题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大 历十才子”之一。明人辑有《韩君平集》。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2、读诗文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3、春城:春天时的京城。
寒食:寒食节,在冬至后的105天,清明前的1~2天,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
五侯: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
4、明诗意
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宫御花园中的柳树。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给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部编人教版(统编版)六年级下册小学语文 第10课 古诗三首教案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课题 10.古诗三首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络、锤、凿、焚”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竹石》。
3.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4.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
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竹石》。
2.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教学
难点 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马诗》。
2.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3.体会诗人在诗歌中寄托的渴望及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了解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成语导入,激发兴趣。【出示课件2】
一()当先 ()到成功 老()识途
千军万() 万()奔腾 快()加鞭
马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日行千里是高效的象征,负重不言是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象征,温和、易接近是善良谦逊的象征, 早在远古时代,马就和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人喜欢以“千里马”喻良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马的诗,看一看唐朝的李贺赋予了马怎样的形象。【出示课
趣味导入,增加课堂吸引力。学生感触深受世人爱戴的马,在李贺的笔下又是如何呢?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境。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件3-5】(板书:马诗)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诗文,初步感知。
【出示课件6】
自学要求,4 分钟
1.自由朗读,注意节奏
2.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与同桌讨论后还不认识的,提问。
3.朗读后同桌相互说一说你明白了些什么?你不明白什么,在这之中你最想知道什么,组织好语言快速提问,其他同学认真听。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三课古诗三首的背景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三课古诗三首的背景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翊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烬之味。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泰平的歌咏。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迢迢牵牛星》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此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字里行间,蕴藏着一定的不满和反抗意识。诗人抓住银河、机杼这些和牛郎织女神话相关的物象,借写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态,来比喻人间的离妇对辞亲去远的丈夫的相思之情。全诗想象丰富,感情缠绵,用语婉丽,境界奇特,是相思怀远诗中的新格高调。
《十五夜望月》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出处: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生字拼音、部首、笔画、笔顺、结构、组词、基本解释查询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生字拼音、部首、笔画、笔顺、结构、组词、基本解释查询
生字 拼音 部首 笔画 笔顺 结构 组词 基本解释
德 dé 彳 15 撇、撇、竖、横、撇、竖、横折、竖、竖、横、横、点、斜钩、点、点 左右结构
德组词
德雷克海峡
德星
德本财末
德才兼备
德意志宗教改革
德被四方
德寿
德况
德慧
德意志邦联
德称
德薄望浅
德藩
德海
德令
德配
德的基本解释
1、道德,品 行;特指好的品行:德育。美德。德才兼备。
2、心意;志向:同心同德。离心离德。
3、恩惠;好处:感恩戴德。
4、德国的简称。
鹊 què 鸟 13 横、竖、竖、横、竖、横折、横、横、撇、横折钩、点、竖折折钩、横 左右结构
鹊组词
鹊尾冠
鹊不踏
鹊驭
鹊斑
鹊石
鹊袍
鹊桥
鹊巢鸠据
鹊衣
鹊踏枝
鹊征
鹊盞
鹊的基本解释
也叫喜鹊。鸟类。喙尖,尾长,体羽大部为黑色,肩和腹白色。叫声响亮,主食昆虫,是益鸟。
鹊填河
鹊声
鹊豆
鹊檐
蝉 chán 虫 14 竖、横折、横、竖、横、点、点、撇、竖、横折、横、横、横、竖 左右结构
蝉组词
蝉嘒
蝉急
蝉攫
蝉鬓
蝉喘雷干
蝉鬟
蝉联
蝉唱
蝉翅
蝉翅拓
蝉珥
蝉冠豸绣
蝉联蚕绪
蝉弁
蝉壳
蝉联往复
蝉的基本解释
昆虫,种类很多,雄的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幼虫生活在土里,吸食植物根的汁液。成虫刺吸植物的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课古诗三首的拼音六年级
1.浪淘沙(其一)
làngtáoshā
浪 淘 沙
liúyǔxītángdài
刘禹锡 唐代
jiǔqǔhuánghéwànlǐshā,
九曲黄河万里沙,
làngtáofēngbǒzìtiānyá
浪淘风簸自天涯
rújīnzhíshàngyínhéqù,
如今直上银河去,
tóngdàoqiānniúzhīnǚjiā
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2.江南春
jiāng nán chūn
江南春
táng · dù mù
唐·杜牧
qiān lǐ yīng tí lǜ yìng hóng ,
千里莺啼绿映红,
shuǐ cūn shān guō jiǔ qí fēng 。
水村山郭酒旗风。
nán cháo sì bǎi bā shí sì ,
南朝四百八十寺, duō shǎo lóu tái yān yǔ zhōng 。
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
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许多座古寺, 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朦胧烟雨之中。
3.书湖阴先生壁
书shū湖hú阴yīn先xiān生shēng壁bì
王wáng安ān石shí
茅máo檐yán长zhǎng扫sǎo净jìng无wú苔tái,花huā木mù成chéng畦qí手shǒu自zì栽zāi。
一yī水shuǐ护hù田tián将jiāng绿lǜ绕rào,两liǎng山shān排pái闼tà送sòng青qīng来lái。
桑sāng条tiáo索suǒ漠mò楝liàn花huā繁fán,风fēng敛liǎn余yú香xiāng暗àn度dù垣yuán。
黄huáng鸟niǎo数shù声shēng残cán午wǔ梦mèng,尚shàng疑yí身shēn属shǔ半bàn山shān园yuán。
译文: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环绕着园田,将绿苗紧紧环绕;两座青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来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