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广东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农业厅农作物品种审定与登记办法》的通知

广东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农业厅农作物品种审定与登记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农业厅•【公布日期】2005.12.06•【字号】•【施行日期】2006.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广东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农业厅农作物品种审定与登记办法》的通知各地级以上市农业局:为规范我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与登记工作,保障农业生产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广东省农作物种子条例》和农业部《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规定,我厅修订形成《广东省农业厅农作物品种审定与登记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五年十二月六日广东省农业厅农作物品种审定与登记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科学、公正、及时地审定、登记农作物品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广东省农作物种子条例》、农业部《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主要农作物品种实行审定制度,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实行登记制度。
鼓励单位和个人申请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省级审定,经审定通过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免予登记。
第三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农作物品种审定与登记,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条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品审委”)负责全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登记工作,其日常工作由省种子管理机构负责。
第五条省品审委由科研、教学、生产、推广、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
委员应当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熟悉本专业的主管领导,年龄在60岁以下。
省品审委设主任1名,副主任2~3名。
省品审委的委员每届任期五年,可以连任。
第六条省品审委设主要农作物和非主要农作物两个专业组。
专业组成员由相关专业委员组成,设组长、副组长各1名。
第七条省品审委根据需要委托特殊生态区域所在的地级以上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设立农作物品种审定小组,负责该区域经省品审委指定的农作物品种的审定工作。
审定小组设组长1名、副组长1~2名。
粤香占(水稻)

粤香占(水稻)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
审定情况: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稻20000005。
品种来源:母本:三二矮/清香占(F1);父本:综优/广西香稻(F1)。
特征特性:常规籼稻品种。
株高85一90厘米,株型集散适中,成株期叶片窄、厚、直,群体通透性强,光合能力强,稻谷量大,稻草量少,收获指数比一般品种高20%以上。
亩有效穗数24万左右,穗长19厘米左右,每穗120-130粒,结实率85%-90%,千粒重19-19.5克,整精米率56.4%,垩白度11%,直链淀粉含量25.5%。
华南作早稻全生育期为125天,作晚稻全生育期110天左右。
中抗白叶枯病,感稻瘟病。
l997年参加全国南方稻区华南早籼组区试,平均亩产441.90公斤,分别比对照七山占、汕优桂四增产9.8%和6.9%;1998年续试,平均亩产440.56公斤,分别比对照七山占和汕优桂99增产13.5%和9.6%;199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9.37公斤,分别比对照汕优63和汕优桂99增产7.20%和8.23%。
高产稳产,分蘖力较强,耐肥抗倒,谷革比高,外观品质较好。
栽培要点:插植本田亩用种量2公斤,抛秧每亩1.5公斤,直播每亩2公斤。
作早稻30天左右,作晚稻15-18天;抛秧3-4叶龄为宜。
插植时每亩2万穴,每穴3-4苗,抛秧每亩不少于1.8万棵。
在中等肥田全生育期施氮9-10公斤,前期施用量占70%-75%,中期占D%-30%,氮磷钾比例为1:0.5:o.6,晚造种植宜早施回育肥,施分蘖肥,适期施用穗分化肥。
浅水养分蘖,足苗露晒田,后期保湿润,收获前几天彻底离水。
以防为主,综合防治,重点对苗瘟、纹枯病和螟虫的防治。
适宜范围:广东、广西中南部及福建省南部种植。
水稻良种介绍――金航丝苗

金航丝苗适宜在中国南方和长江流域的水稻产区种植。
种植季节
该品种适宜在春季和夏季种植,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
03
栽培技术要点
播种期与播种量
播种期
金航丝苗在水稻种植的适宜时期进行播种,一般是在春季或 夏季。具体时间会因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而有所 不同。
播种量
根据种植面积和种植密度,确定合理的播种量。通常,每亩 地需要播种约1-2公斤金航丝苗种子。
为112-116天左右。
该品种感温性较强,对日照反应 较迟钝,耐寒性较弱。
金航丝苗的抗病性较强,适应性 较广,适合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
种植。
02
产量与品质表现
产量表现
01
02
03
高产、稳产
金航丝苗在适宜的生长条 件下,能够稳定地达到较 高的产量水平。
适应性广
该品种在水稻各产区均能 良好生长,并适应不同的 气候和土壤条件。
该品种是以“丰华占”为母本,“黄华占”为父本进行杂交,经过多代系谱选育 而成。
植物学特性
金航丝苗株型适中,株高约100cm左右,茎秆粗壮,弹性好,剑叶挺直,叶色淡绿,穗粒数较多,后 期熟色好,结实率高。
谷粒呈细长粒型,稃尖无色,无芒,千粒重较小。
生物学特性
金航丝苗的生育期适中,一般适 宜在南方地区种植,全生育期约
VS
市场前景
随着人口增长和粮食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 ,对水稻良种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随 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 ,水稻良种的品质和产量也将不断提高, 市场前景广阔。
05
金航丝苗的应用前景
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高产稳产
金航丝苗具有较高的产量和稳 定性,能够为农业生产带来良
冬瓜新品种“铁柱2号” - 蔬菜品种

冬瓜新品种“铁柱2号”-蔬菜品种冬瓜葫芦科冬瓜属一年生蔓生或架生草本植物,果实除作蔬菜外,也可浸渍为各种糖果;果皮和种子药用,有消炎、利尿、消肿的功效。
我们今天介绍的是其新品种:“铁柱2号”。
“铁柱2号”为优质、高产、耐储中熟杂交冬瓜新品种,2022年9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该品种中熟,生长势强,茎蔓生,分枝性中强。
瓜长圆柱形,瓜形一致,匀称,皮色墨绿,浅棱沟,平均瓜长82.4厘米、横径19厘米,肉厚6.6厘米。
肉质致密,囊腔小,平均单瓜重14.8公斤,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约为3.6%。
种子为双边籽,休眠期短。
抗枯萎病,中抗疫病。
春播从播种至收获需115天,一般亩产量为6070公斤。
适宜在我国冬瓜主产区种植,其中華南地区可春、秋两季栽培。
特征特性:杂交一代组合。
中晚熟,从播种至收获春季125天,秋季95天。
生长势强,分枝性中。
果实长圆柱形、整齐匀称,浅棱沟,尾部钝尖,皮墨绿色,表皮光滑,瓜长80~100厘米,横径17.0~20.0厘米,肉厚6.6~6.8厘米,单瓜重约16公斤;囊腔小,肉质致密,致密度1.944克/立方厘米,耐贮运。
理化品质检测结果:维生素C含量13.2毫克/100克,粗纤维含量0.55%,总糖含量1.42%,总酸含量0.89克/1000克;感观品质鉴定为优,品质分87.8分。
抗病性接种鉴定为抗枯萎病、中抗疫病。
产量表现:2010~2022年在三水、台山、增城、英德、连州、茂南6个点进行品种比较试验,春植平均亩产6496.6公斤,比对照种南海黑皮冬(CK1)增产16.8%、增产极显著,比对照种黑优1号(CK2)增产2.0%、增产不显著;秋植平均亩产6205.0公斤,比CK1增产18.2%、增产极显著,比CK2增产3.5%、增产不显著;春、秋两季平均亩产6350.8公斤,比CK1增产17.5%、增产极显著,比CK2增产2.8%、增产不显著。
栽培技术要点:⑴广州地区春植2月初育苗、3月初定植,夏、秋植6月底至7月初播种;⑵每亩施土杂肥2000公斤以上,毛肥50公斤;⑶春植每亩种500株,秋植550株;⑷开花期遇阴雨天进行人工辅助授粉;⑸注意防疫病和枯萎病。
农业部公告2003年第248号——121个农作物品种业审定通过的公告-农业部公告2003年第248号

农业部公告2003年第248号——121个农作物品种业审定通过的公告正文:---------------------------------------------------------------------------------------------------------------------------------------------------- 农业部公告(2003年第248号)博II优15、绵阳30号、冀玉9号、新陆早13号、中黄25、中油杂6号、鄂马铃薯3号等121个农作物品种业经第一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定通过,现予公告。
二00三年一月八日附件: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稻2003001作物种类:水稻品种名称:博II优15选育单位:湛江海洋大学杂交水稻研究室品种来源:博IIA/HR15省级审定情况:2001年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该组合属弱感光型三系杂交水稻组合,在华南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7天,与对照博优903基本相同。
株高107.9厘米,茎秆粗壮,耐肥抗倒,每亩有效穗17.1万,穗型较大,穗长22.1厘米,每穗总粒数148.4粒,结实率84.8%,千粒重23克。
抗性:叶瘟5级(变幅3~7),穗瘟3级(变幅1~5),穗瘟损失率23.7%,白叶枯病6级(变幅5~7),褐飞虱6级(变幅3~9)。
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6.2%,长宽比2.6,垩白率44%,垩白度5.9%,胶稠度4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4.6%。
产量表现:2000年参加华南晚籼组区试,平均亩产513.06公斤,分别比对照博优903(CK1)、粳籼89(CK2)增产9.96%、8.82%,达极显著水平;2001年续试平均亩产513.57公斤,比对照博优903增产17.29%,达极显著水平。
2001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8.89公斤,比对照博优903增产7.63%,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
文冠果新品种——蒙冠1号、蒙冠2号

Vol.40No.122023 China Fruit News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该品种果穗呈圆柱形,果梳整齐,果串首尾均匀,生果果皮青绿色,催熟后金黄色;果肉淡黄色,可食率在65%以上,口感细腻,甜度、香味适中,风味佳,货架期比巴西蕉长2~3天。
该品种高产蕉园单株产量达30.0~35.0kg,每公顷可达72000.0kg。
抗香蕉枯萎病,田间发病率<5%。
在海南等适宜种植区,生长周期一般为330~360天。
□据《园艺学报》(2023年第S2期)《抗香蕉枯萎病新品种‘宝岛蕉’》,作者程世敏等(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海口,571101);通信作者魏守兴,□火龙果新品种———广垦1号“广垦1号”是从“红水晶”火龙果异花授粉实生群体中选育的实生变异新品种。
2023年3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评定。
该品种果实近圆球形,果面光滑无刺,果皮鲜红色有光泽,成熟果实中部鳞片绿色,鳞片长且柔软、可内收;果实大,单果重409.6g,可食率76.1%;果肉淡粉色,肉质嫩滑、清甜多汁、无青草味。
可溶性固形物11.8%,总糖101g/kg,维生素C86mg/kg,蛋白质12g/kg,总酸1.9g/kg。
在常温(25℃)条件下可存放8天,4℃低温可贮藏28天。
该品种2、3和4年生植株平均株产分别为2.53、3.15和3.96kg,按定植密度11850株/hm2折算产量分别为29980.5、37327.5和46926kg/hm2。
在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定植每年开花结果10~12批次,从谢花至果实成熟30~45天。
第1批果实6月初成熟,最晚1批12月中旬成熟。
□据《园艺学报》(2023年第S2期)《火龙果新品种‘广垦1号’》,作者覃金转等(广东省农垦南亚热带作物科技中心,广州510507;广东农垦热带农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511365);通信作者洪向平,E-mail:□菠萝新品种———茜碧“茜碧”是经三色凤梨(Ananas comosus var. bracteatus‘Tricolor’)嵌合体细胞分离选育而来的菠萝新品种。
广东省第三十五次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公告 (1)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广东省第三十五次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公告公告(第1号)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2010年12月30日召开第三十五次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审定通过品种50个,现予公告。
附件:1.广东省第三十五次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审定通过品种目录2.广东省第三十五次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审定通过品种简介广东省农业厅二〇一一年一月十八日附件1:广东省第三十五次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审定通过品种目录作物种类品种名称试验用名品种来源审定编号选育单位(个人)水稻黄软占黄丝占/茉莉软占粤审稻2011001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丰莉丝苗丰秀占//茉莉丝苗/广超丝苗粤审稻2011002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粤特13粤广13(粤香占/124///特籼占13/粤香占//广农27////粤桂占2)/玉香油占粤审稻2011003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美油占五山油占/美丝占粤审稻2011004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泰丰优2213 泰丰A/广恢2213 粤审稻2011005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盛优668 盛世A/粤恢668 粤审稻2011006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盛优568 盛世A/粤恢568 粤审稻2011007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天优826 天丰A/粤恢826 粤审稻2011008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盛优8号盛世A/粤恢8号粤审稻2011009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8优98 粤香优98 广8A/粤恢98 粤审稻2011010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泰丰优55 泰丰A/广恢55 粤审稻2011011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元两优1363 元丰9828S/T1363 粤审稻2011012 湛江元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优277 建A/R277 粤审稻2011013 湛江神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植优523 植A/R523 粤审稻2011014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深优957 深95A/α-7 粤审稻2011015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优9536 深95A/R136 粤审稻2011016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作物种类品种名称试验用名品种来源审定编号选育单位(个人)水稻深优9583 深95A/R7183 粤审稻2011017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粤两优805 GD-5S/茂恢805 粤审稻2011018广东华茂高科种业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泰优1509 泰华A/R1509 粤审稻2011019 广州华南农业大学科技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内5优8012 内香5A/中恢8012 粤审稻2011020 中国水稻研究所玉米粤紫糯5号N61-36/N62-99 粤审玉2011001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华糯8号糯-13/糯-135-1 粤审玉2011002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华美糯7号Wx-20/Wx-36 粤审玉2011003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美玉糯13号白糯HE729-1/白糯HE67 粤审玉2011004 海南绿川种苗有限公司大豆华夏2号大豆桂早1号/巴西3号粤审豆2011001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薯广紫薯2号广薯2K-29/揭薯16号粤审薯2011001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揭薯18号揭薯04-12 揭薯16号/普薯23号粤审薯2011002 揭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蔗粤糖04-252 粤甘30号粤糖94-128/美国特早CP72-1210 粤审糖2011001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粤糖04-245 粤甘29号粤糖94-128/美国特早CP72-1210 粤审糖2011002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蔬菜农家宝908黄瓜大青-9505/银北-9808 粤审菜2011001 揭阳市保丰种子商行、揭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早青4号黄瓜75雌B36/万吉-6 粤审菜2011002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油绿501菜心花都区宏昌菜场碧绿油菜心群体变异株粤审菜2011003 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紫荣6号茄子贺州紫红茄9424/长丰紫红茄M3-1 粤审菜2011004 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丰产六号豆角增城花仁白豆角变异株粤审菜2011005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夏优4号丝瓜澄海盛洲丝瓜SZ99-3-8/广州夏丝瓜GZ00-2-8粤审菜2011006 汕头市白沙蔬菜原种研究所3作物种类品种名称试验用名品种来源审定编号选育单位(个人)果树早香1号板栗封开县长岗镇‘封开油栗’老树实生群体粤审果201100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封开县果树研究所东良龙眼储良龙眼/石硖龙眼粤审果2011002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南亚3号澳洲坚果澳洲坚果实生群体变异株粤审果2011003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庙种糯荔枝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沙亭岗村荔枝自然杂交变异株粤审果2011004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凤山红灯笼荔枝汕尾果农崔保国引进荔枝苗的实生变异单株粤审果2011005广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广东省汕尾市果树研究所、崔保国(果农)、陈泉(果农)金葵蜜桔佛冈县水头镇白石圳村普通沙糖桔果园变异株粤审果2011006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粉杂1号粉蕉广粉1号粉蕉的偶然实生苗粤审果2011007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中山市农业局花卉太红1号孔雀草美国迪阿哥系列孔雀草太空诱变群体变异株粤审花2011001深圳市农科植物克隆种苗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航蝴1号蝴蝶兰华丰红宝石蝴蝶兰太空诱变后代群体变异株粤审花2011002深圳市农科植物克隆种苗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红观音姜荷花泰国引进的姜荷花变异株粤审花2011003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珠海市花卉科学技术推广站汕农姑娘蝴蝶兰汕选00-1/汕引283号粤审花2011004 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汕农王子蝴蝶兰汕选167号/汕引204号粤审花2011005 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作物种类品种名称试验用名品种来源审定编号选育单位(个人)4茶树丹霞1号茶仁化白毛茶野生群体变异株粤审茶201100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广东省仁化县农业局丹霞2号茶仁化白毛茶野生群体变异株粤审茶2011002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仁化县红山镇人民政府桑蚕粤蚕细纤1号三(953)/ 龙(芙53)// 汇(7543白)/ 源(湘43白)粤审蚕2011001 广东省蚕业技术推广中心5附件2:广东省第三十五次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审定通过品种简介1.黄软占审定编号:粤审稻2011001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黄丝占/茉莉软占特征特性:感温型常规稻品种。
2005年国审稻新品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5001品种名称:特优009选育单位: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龙特甫A×南恢009省级审定情况:2004年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
在华南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25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0.6天。
株型适中,叶片较宽大,后期转色较好,株高117.6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7.3万穗,穗长24.1厘米,每穗总粒数135.2粒,结实率82.2%,千粒重29.6克。
抗性:稻瘟病平均6.8级,最高7级;白叶枯病7级。
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43.7%,长宽比2.6,垩白粒率96%,垩白度29.7%,胶稠度4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3%。
产量表现:2002年参加华南早籼高产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4.47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3.34%(显著);2003年续试,平均亩产539.62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87%(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2.6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59%。
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3.36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0.12%。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适时播种,秧田每亩播种量12~15公斤,大田每亩用种量1.0~1.5公斤。
2、移栽:栽插密度20厘米×20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
3、肥水管理:大田每亩施纯氮10~12公斤,五氧化二磷6~8公斤,氧化钾10~12公斤。
50%作基肥,40%作分蘖肥,10%作穗肥。
在水浆管理上,做到够苗轻搁,湿润稳长,后期要重视养老根,忌断水过早。
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穗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高,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米质一般。
适宜在海南、广西中南部、广东中南部、福建南部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5002品种名称:培杂泰丰选育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品种来源:培矮64S×泰丰占省级审定情况:2004年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农(品审办)〔2010〕21号
关于印发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第三十四次品种审定会议纪要的通知
省品审委委员及有关单位:
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三十四次品种审定会议于2010年5月21日在广州召开,会议对提交审定、登记的72个品种进行了审议和表决,并审议决定了品种审定相关事项。
现将会议纪要印发给你们。
二○一○年五月三十一日
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第三十四次品种审定会议纪要
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2010年5月21日在广州召开了第三十四次品种审定会议,会议对提交审定、登记的72个品种进行了审议和表决,并审议决定了品种审定相关事项。
省农业厅副厅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主任蔡汉雄主持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现纪要如下:
1.会议审定通过品种66个,其中水稻品种25个,玉米品种18个,花生品种1个,马铃薯品种1个,甘薯品种2个,蔬菜品种7个,果树品种4个,花卉品种8个;登记品种1个(详见公告)。
2.会议决定对省甜玉米品种区域试验进行调整。
由两年秋植试验改为春植初试、下一年秋植复试,抗病性鉴定在春季进行。
3.会议决定更换省水稻、玉米品种试验部分对照品种。
具体是:水稻早造中早熟组对照品种中9优207更换为华优665,早造中迟熟组杂交水稻的对照品种粤香占更换为天优122;甜玉米对照品种由新美夏珍更换为粤甜16号。
对照品种种子原则上由品种选育单位提供。
4.对水稻品种区域试验部分熟组中生育期偏长品种的处理,会议作如下决定:早造中早熟组、中迟熟组初试品种比对照品种迟熟不得超过3天,晚造中熟组初试品种比对照品种迟熟不得超—2—
过4天,否则不予复试。
5.会议决定对玉米品种抗病性鉴定为高感的品种实行一票否决制。
在试验阶段鉴定为高感纹枯病或小斑病的玉米品种,由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把关淘汰,不再提交到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6.会议决定对甜、糯玉米品种试验品质评价指标作修订(详见附件)。
—3—
附件:
广东省甜、糯玉米品种试验品质评价指标修订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