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劝学课后作业
古诗《劝学》教案

古诗《劝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劝学》。
(2)理解《劝学》的诗意,把握诗歌中所表达的劝学思想。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寓意。
(3)通过写作实践,运用诗歌中的劝学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2)树立正确的劝学观念,激发学习热情。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所表达的劝学思想。
3.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诗歌意象和寓意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课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劝学》,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意。
(2)学生查找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分享学习成果。
3. 合作探究:(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寓意。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品鉴:(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
5. 写作实践:(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运用诗歌中的劝学思想。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劝学思想的重要性。
(2)学生推荐其他有关劝学的古诗,进行拓展学习。
7. 作业布置:(1)背诵《劝学》。
(2)完成写作任务。
8. 板书设计:古诗《劝学》李白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诗歌品鉴和写作实践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劝学》的诗意和劝学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1《劝学》作业检测(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劝学》作业检测(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0.1《劝学》作业检测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B.绳:墨线,是木匠做工时用来取直的工具。
C.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D.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这里指乘车而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门见山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接着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B.第三段着眼“登高而招”等日常生活现象,指明了学习中常用的借地势、借风力、借车马、借舟楫的方法。
劝学课文及课后练习答案

劝学课文及课后练习答案学完高中语文课文劝学后,准时地做好课后练习非常重要,下面我为大家带来高中语文劝学课文及课后练习答案,供同学们参考。
劝学课文原文:君子曰:学不行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知识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眠。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醯酸,而蚋聚焉。
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得意,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劝学》作业(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劝学》作业(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0.1《劝学》作业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蟹,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金就砺则利_________就:接近、靠近B.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疾:(声音)劲疾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___ 绝:横渡D.驽马十驾,功在不舍___ 驾:驾驶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木直中绳,?以为轮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劝学》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学习使人“知明而行无过"的中心观点,劝导君子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
B.荀子善于把深奥的道理寄寓于大量的浅显贴切的比喻中,使行文变得生动形象,“木受绳则直”就喻示了君子接受学习的重要性。
C.在作者看来,君子学习应务求“积",而要到达圣人的思想境界,前提还是积累善行。
这对时下一些人学习的浮躁心态敲响了警钟。
D.作者还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进行对比,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10.1 劝学》教学设计、导学案、同步练习

《10.1劝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劝学》是人教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该文集中反映了著名思想家荀子在学习问题上的观点。
(教材地位)《劝学》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如果学生们能很好的掌握课文的深层含义,对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提高学习文言文的信心有很大帮助。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2.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3.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实词如:劝、中、就、假、绝等等,虚词如:而、焉、以、其、之; 掌握背诵的技巧。
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对荀子“思想”的具体内容进行探讨。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重难点】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虽然学生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阅读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仍有一些难点待突破。
如词类活用、虚词的用法等。
在课前一定要认真落实好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是同学们早已熟悉的两个成语,这两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呢?和学习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荀子·劝学》一文,领略一下荀子是如何“劝学”的。
1.介绍《荀子》学生看课本注①,教师补充。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
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官祭酒,后为楚兰陵令。
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
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
9《劝学》练习答案

课时作业(九) 、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中.绳(zh ònɡ)槁暴.(p ù)以为轮(r óu)金就砺.则利(l )ìB.参省.乎己(x ǐnɡ)须臾.(y ú)跂.而望(q í)靛.青(d ìng)C.跬.步(ɡuī)蓼.蓝(li ǎo)生.非异也(x ìnɡ)骐骥.(j )ìD .锲.而不舍(qi è)驽.马(n ú)金石可镂.(l ǒ u)蛟.龙(ji āo)答案A解析B 项,“跂” 应读“qǐ”,“靛”应读“di àn”;C 项,“跬应读“kuǐ”;D 项,“镂”应读“l òu”。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虽有槁暴.(晒干)② 以为轮( 使⋯⋯弯曲)③吾尝跂.而望矣(抬起脚尖) ④而致.千里(送别) ⑤君子生.非异也(禀赋,资质) ⑥非能.水也(善,会) ⑦筋骨之强.(强壮) ⑧而绝.江河(横断) ⑨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 ⑩而闻者彰.(清楚) A .①②⑤⑥⑦⑨B.①②③④⑦⑨C.①③⑤⑦⑨⑩D.①⑤⑦⑧⑨⑩答案A解析③跂,提起脚后跟;④致,达到;⑧绝,横渡。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善假于.物也B.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②蟹六跪而.二螯C.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②圣心备焉.D.①不复挺者,使之.然也②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答案B解析都是连词,表并列。
A 项,①介词,表比较,比;②介词,引出对象,可不译。
C 项,①兼词,“于此”,在这里、从这里;②句末语气词,了。
D 项,①代词,代木;②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D.木直中绳,以.为.轮答案C解析A 项,土地方圆。
劝学情景默写(含答案)

劝学情景默写(含答案)
一、听从老师的建议
1.像水龙头一样保持知识流动不停!
2.学业是一道难关,没有实力和毅力很难跨过去。
3.课堂上认真听讲,课下好好预习,定期复习。
4.看书使用方法:带着问题去读、留意重点词和句子。
5.学会用全称和缩写交替命名、让记忆更深刻。
6.交作业前,检查自己的作业有没有经过“拔草”工作。
答案:
1.像水龙头一样保持不断学习
2.学业是一道难关
3.课堂上认真听讲,课下好好预习,定期复习
4.看书使用方法:带着问题去读、留意重点词和句子。
5.学会用全称和缩写交替命名、让记忆更深刻
6.交作业前,检查自己的作业有没有经过修改和完善工作
二、远离网络游戏
1.你会沉溺于游戏中,错失珍贵学习时间。
2.鼓励你远离网络游戏,多关注学业和兴趣爱好。
3.不要让游戏成为你生活的全部,学习是自己的责任。
答案:
1.你会沉溺于游戏中,错失珍贵学习时间
2.鼓励你远离网络游戏,多关注学业和兴趣爱好
3.不要让游戏成为你生活的全部,学习是自己的责任
三、规划未来
1.真正的自由是选择和实现自己的梦想。
2.对未来的规划有助于激发你的学习热情。
3.明确职业方向,选择与之匹配的学科和课程,尽早准备。
4.相信自己,用勤奋和聪慧迎接未来的挑战。
答案:
1.真正的自由是选择和实现自己的梦想
2.对未来的规划有助于激发你的学习热情
3.明确职业方向,选择与之匹配的学科和课程,尽早准备
4.相信自己,用勤奋和聪慧迎接未来的挑战。
高一语文上册《劝学》练习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上册《劝学》练习题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成语,“备”的意义与“圣心备焉”的“备”相同的一项是(C)A.常备不懈B.有备无患C.德才兼备D.攻其不备E.求全责备2.下列句子,“而”的用法与“蟹六跪而二螯”的“而”相同的一组是:(C)①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②锲而不舍,朽木不折③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④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⑤黑质而白章⑥吾恂恂而起⑦得之心而寓之酒也A.①③⑤ B.②④⑦ C.④⑤⑦ D.③⑥⑦3.指出下列句子加点词的用法。
备选答案:A.数词表示名量。
B.数词表示动量。
C.形容词,专一。
(1)骐骥一跃( B )(2)不能十步( A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C)(4)蟹六跪而二螯( A )4.这段文言文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答:比喻、对比。
5.把这段文言文分为三层(在文中用“”标示),归纳每层的大意,并把第三层的译文译成现代汉语。
第一层大意:第二层大意:第三层大意:翻译第三层:解析:分三层……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第一层大意:学习要长期逐渐积累。
第二层大意:学习要持之以恒。
第三层大意:学习要专心致志。
翻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吃上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螃蟹有六只脚,两只蟹钳,可是没有蛇和鳝鱼的洞就没有地方可寄托身体,这是用心浮躁不专一的缘故。
6.下面句中的“焉”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B)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子亦有不利焉C.朝济而夕没版焉D.将焉取之7.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不同的意思A.蟹六跪而二螯古义指:今义指:B.用心一也古义指:今义指:解析:A蟹钳;两膝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 B因为用心;集中注意力或居心8.按照“之”字的意义的用法,选出全是代词的一项(B)①青,取之于蓝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③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⑤冰,水为之⑥君将哀而生之乎⑦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⑧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A.②③⑤B.①⑤⑥C.③⑦⑧D.④⑤⑧9.从文言句式特点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何陋之有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0.准确翻译下边文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1 劝学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跬:古代的半步B.风雨兴.焉兴:兴盛C.驽马十驾.驾:马拉车走一天的路程为“一驾”D.金石可镂.镂:雕刻剖析:B 兴:起。
2.下列句中加点的“焉”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剖析:D “焉”是助词,其他项均是兼词。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上.食埃土,下.饮黄泉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卒廷.见相如C.木.直中绳,以为轮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剖析:C “木”在句中作主语,其他是名词用作状语。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译文:(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答案:(1)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是听的人听得特别清楚。
(2)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洞和鳝洞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是因为)用心浮躁。
(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王来,字原之,慈溪人。
宣德二年以会试..乙榜授新建教谕。
六年,以荐擢御史,出按苏、松、常、镇四府。
命偕巡抚周忱考察属吏,敕.有“请自上裁”语。
来言:“贼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请而后行,民困多矣。
”帝为改敕赐之。
中官陈武以太后命使江南,横甚,来数抑之。
武还,诉于帝。
帝问都御史顾佐:“巡按谁也?”佐以来对。
帝叹息称其贤,曰“识之”。
及报命,奖谕甚至。
英宗即位,以杨士奇荐,擢山西左参政。
言:“郡县官不以农业为务,致民多游惰,催征辄致已命。
朝廷悯其失业,下诏蠲除,而田日荒闲,租税无出,累及良民。
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蚕桑可裨本业者,听其规画。
仍令提学风宪官督之,庶人知务本。
”从之。
来居官廉,练达政事。
侍郎于谦抚山西,亟称其才,可置近侍。
而来执法严,疾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
逮下狱,当徙。
遇赦,以原官调补广东。
来自此始折节为和平,而政亦修举。
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
明年改左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
也先逼京师,来督兵勤王..。
渡河,闻寇退,乃引还。
景泰元年,贵州苗叛。
总督湖广、贵州军务侯琎卒于军,进来右都御史代之。
与保定伯梁珤,都督毛胜、方瑛会兵进讨。
贼平,班师。
诏留来、珤镇抚。
寻命来兼巡抚贵州。
奏言:“近因黔、楚用兵,暂行鬻爵之例。
今寇贼稍宁,惟平越、都匀等四卫乏饷。
宜召商中盐,罢纳米例。
”从之。
三年十月召还,加兼大理寺卿。
珤以来功大,乞加旌异。
都给事中苏霖驳之,乃止。
来还在道,以贵州苗复反,敕回师进讨。
明年,事平。
召为南京工部..尚书。
英宗复辟,六尚书悉罢。
来归。
成化六年卒于家。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B.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C.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D.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剖析:B “以……为职”为固定结构,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C两项;“均分”为偏正结构,意思是“平均分配”中间不可断开,排除D项。
译文为:应该选择贤能的守官,督促他们以农业为根本。
如果这些人荒芜田地,下令让附近的人家与他们通力合作,准许交租剩下的粮食均分,以前田地的主人恢复本业的就还给他。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
是考取贡士的考试,会试就是集中全国举人会同考试之意。
参加的人是举人,在乡试后第二年的春天(三月),所以又叫“春闱”或“礼闱”。
B.“勤王”,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C.“工部”,三省六部是西汉以来逐步形成的封建王朝最高政府机构。
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D.“敕”,中国古代帝王或肱股之臣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
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
剖析:D “中国古代帝王或肱股之臣”错误,无“肱股之臣”。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来为人正直,中官陈武因受太后的宠幸横行江南,王来多次对陈武进行打击,陈武向皇帝诉说此事,但皇帝并没有怪罪王来。
B.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
第二年改左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
也先逼近京城,王来率兵护驾。
C.景泰元年,贵州苗人反叛,王来与梁珤、毛胜、方瑛联合讨伐苗人,平定之后,皇帝下诏,让王来与梁珤一起留下来镇守。
D.王来一生官职调动升降非常频繁。
曾因杨士奇推荐,被提拔为山西左参政;也曾因英宗复辟被罢官。
成化六年,死于家中。
剖析:A “中官陈武因受太后的宠幸横行江南”错,文中并没有提到太后对陈武宠幸。
原文为“中官陈武以太后命使江南,横甚,来数抑之。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请而后行,民困多矣。
译文:(2)而来执法严,疾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
译文:答案:(1)残害百姓的官吏,铲除他们还唯恐不迅速呢,一定要请示后再执行,百姓的困苦多啊。
(关键词:“贼”,残害;“去”,除去;“困”,困苦。
句意通顺)(2)但王来执法严苛,非常痛恨恶人,因公事杖死不称职的县令十人。
(关键词:“疾”,痛恨;“以”,因为;“县令不职者”,定语后置句,句意通顺)参考译文:王来,字原之,慈溪人。
宣德二年凭会试乙榜的身份被授予新建教谕。
宣德六年,被推荐提拔为御史,出京兼任苏州、松州、常州、镇州四府知府。
皇上下令让他与巡抚周忱一起考察属官,皇上敕令上有“请示皇上后再裁决”的话。
王来说:“残害百姓的官吏,铲除他们还唯恐不迅速呢,一定要请示后再执行,百姓的困苦多啊。
”皇帝为他改了敕令赐给他。
中官陈武应太后之命出使江南,非常蛮横,王来多次抑制他。
陈武回来,向皇帝倾诉。
皇帝问都御史顾佐:“巡按是谁?”顾佐回答说是王来。
皇帝感慨称赞王来是个贤才,说“记下这件事”。
等到回来复命,奖励非常丰厚。
英宗即位,因为杨士奇推荐,王来被提拔为山西左参政。
说:“郡县官员不把农业当作根本,导致百姓多游荡懒惰,催征租税动辄逼出人命。
朝廷怜悯他们失业,下令免除他们的赋税,而田地一天天荒芜闲置,租税没有出处,累及到良民。
应该选择贤能的守官,督促他们以农业为根本。
如果这些人荒芜田地,下令让附近的人家与他们通力合作,准许交租剩下的粮食均分,以前田地的主人恢复本业的就还给他。
靠种桑养蚕补充农业的,可任他们自己规划安排。
仍旧让提学风宪官监督,百姓知道从事本业。
”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王来为官清廉,为政干练通达。
侍郎于谦在山西做巡抚时,多次称赞他的才干,认为他可以在皇帝身边侍奉。
但王来执法严苛,非常痛恨恶人,因公事杖死不称职的县令十人。
(因为这)他被逮入狱,应当流放。
正赶上大赦,以原来的官职调任广东。
王来从这以后屈尊迁就变得平和了很多,但政事也仍然有声有色。
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
第二年改任左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
也先逼近京城,王来率兵护驾。
渡过黄河,听说敌寇撤退才带兵回来。
景泰元年,贵州苗人反叛。
总督湖广、贵州军务侯琎在军中去世,晋升王来为右都御史代替侯琎。
与保定伯梁珤,都督毛胜、方瑛联合进兵讨伐苗人。
等到贼人平定,班师回朝。
皇帝下诏让王来、梁珤留下镇守安抚。
不久下令王来兼任贵州巡抚。
王来上奏说:“近来因黔、楚地用兵,应该暂时实行卖官的先例。
现在贼寇稍稍安定,只有平越、都匀等四个地方缺乏粮饷。
应该召商中盐,取消收粮的条例。
”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景泰三年十月王来被召回,让他兼任大理寺卿。
梁珤认为王来功劳大,请求对他给予特殊表彰。
都给事中苏霖反驳梁珤,于是此事未得实行。
王来在返回的途中,因为贵州苗人又反叛,皇上让他带兵回去再讨伐苗人。
第二年,反叛之事平定。
任命他为南京工部尚书。
英宗复辟,六个尚书都被罢免。
王来回家。
成化六年,死在家中。
语言运用9.(2019·全国Ⅰ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但若使用不当,①。
以口服药为例,药物进入胃肠道后逐渐被吸收进血液,随着时间推移,②。
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就开始发挥疗效。
然而,③,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
剖析:本题考查语言简明连贯的能力。
①处接上文“但”表示转折,与前面的作用相反,起不到治病的作用,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②处参考后句“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就开始发挥疗效”,猜测②处应填“药物浓度会渐渐上升”;③处,承前转折,后文是结果,可知应填“药物浓度不是越高越好”。
答案:①也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②血液中药物浓度会渐渐上升③药物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10.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写两个在句式特点、修辞手法上与之相同的句子。
一曲幽径,蜿蜒曲折中不忘留下一点空白,让人遐思空白背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旖旎; ,, ;, , ;一方净土,沉默不言中不忘留下一点空白,让人感觉空白背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奇观。
剖析:本题属嵌入式仿写。
作答此题要注意:①句式相同,采用上下语句“一……,……不忘留下一点空白,让人……”的形式;②内容上,突出“一点空白”,且需引用诗句;③修辞上,与上下句一起构成排比;④格调上,积极健康。
答案:(示例)一江碧水波涛汹涌后不忘留下一点空白使人神游空白背后“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雄浑一首诗词缠绵悱恻后不忘留下一点空白让人品味空白背后“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绮丽1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顾炎武思想的核心观点是“经世致用”,他对文人的清谈、玄学深恶痛绝,对王阳明的“心学”也嗤之以鼻,认为这是误人、误世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