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新人教版 教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新人教版 教案

第三单元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了解慕尼黑协定、德军闪击波兰、法国投降、德军闪击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珍珠港事件。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二战资料及影视资料,分析历史信息,掌握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方法,体验学习历史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慕尼黑阴谋”是帝国主义大国牺牲小国达到祸水东引的一次大阴谋,体会法西斯的贪婪和残暴,增强学生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2)让学生了解法西斯的凶暴和战争的残酷性、破坏性,了解各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战争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3)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观念。

【教学思路】·教学重难点1.重点: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莫斯科保卫战、珍珠港事件。

突出重点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反映二战爆发、扩大的图片、文字资料等,突出二战爆发和扩大的标志性事件。

2.难点:对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实质的理解突破难点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反映慕尼黑会议的图片(或漫画)、文字材料,并进行问题设计,帮助学生对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实质的理解。

【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收集反映二战的图片、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可在学习本课之前观看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电影或音像资料,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温故知新(幻灯二)问:1929—1933年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美国、德国和日本分别采取了什么对策?这些对策对世界有何影响?答案提示:(1)美国:罗斯福新政。

维护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避免了法西斯上台。

为今后领导美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并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

(2)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

威胁世界和平,大战不可避免了。

(教师引入课题)面对法西斯的战争威胁,英法等国又是什么态度呢?下面就学习本课内容。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三教学课件 第三单元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共24张PPT)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三教学课件 第三单元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共24张PPT)

材料一:莫斯科保卫战:苏德战争爆发后第一次大会战。希特勒企 图消灭红军主力,占领莫斯科,在入冬以前打败苏联。他调集了80 个师180万人,由包克指挥进攻。 10月2日,德军总攻开始。希特勒狂妄宣称10天要攻下莫斯科。 他的宣传部长戈培尔竟令柏林各大报留下10月12日头版重要位置准 备登载“特别重要消息”。苏联红军奋力抵抗,莫斯科市民紧急动 员。11月15日,德军51个师开展新攻势,企图南北合围,中间突 破。红军三个方面军顽强抵御,德军最突出的部队进至距莫斯科30 公里处。 材料二 12月初,莫斯科地区已是寒冬,气温下降到摄氏零下20-30 度。希特勒对冬季作战毫无准备,德军无棉衣,无保暖设备,飞机 和坦克的马达无法发动,枪栓拉不开,武器失灵。而苏军已穿戴上 保暖棉衣、皮靴和护耳冬帽,枪炮套上了保暖套,涂上了防冻润滑 油。12月6日,红军开始反攻,不断突破德军防线。到1942年1月中 ,红军共歼敌55万人,击毁和缴获坦克1500辆。德军向西败退 150─300公里。希特勒的对苏闪电战被彻底粉碎。 思考:莫斯科战役德国失败的原因及莫斯科保卫战的意义?
斯大林格勒几乎 被夷为平地
苏军在斯大林格勒 的废墟中进行战斗
斯大林格勒的拖拉机厂在激战中仍坚持生产
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废墟中开始反击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1、莫斯科保卫战
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到第一次重大 失败,宣告德军“闪电战”的破产。
2.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7__1943.2)
• • • • • •
胜利原因: 1)面对严峻的形势,苏军民同仇敌忾,与德军展开生死 搏斗,誓死保卫祖国。 2)红场阅兵式极大鼓舞了苏联军民争取胜利的信心。 3)德军骄傲、狂妄,对形势估计不足。 4)俄罗斯的严冬寒冷,德军缺乏御寒设备。 5)苏联情报人员获得准确情报,日本已决定南下,不会在远 东夹攻苏联,苏军得以将驻防西伯利亚的部队调往莫斯科 加强防御. 意义: 其胜利具有重大的政治和军事意义,它粉碎了希特勒 闪击速胜的企图,在二战中使德军第一次遭到重大失败, 宣告德军”闪电战”的破产.为战争形势的根本扭转奠定了基 础,从而成为20世纪“一个冬天的神话”。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人教
版)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内容:签订《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
2.目的:祸水东引,把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3.实质:纵容侵略,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

4.影响: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gt;gt;gt;gt;点击阅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首先,世界人民一天也不要放松警惕性,帝国主义是现代化的策源地,只要世界上存在着帝国主义,就有战争的危险,世界人民要建立有效的全球安全意识,维护世界和平。

其次,世界人民能够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为反对侵略和奴役、捍卫民族独立的正义而斗争。

gt;gt;gt;gt;点击阅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活动课二战地采访──反法西斯战争必胜!
(1)(1940年6月)法国败降后,英、美两国随即确立共同军事和政治战略,结成了事实上的反法西斯联盟。

(2)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用于援助反法西斯国家。

(3)苏德战争爆发时,英、美相继表态支持苏联,三国正式携手合作。

(4)1941年8月,美、英两国联合发布《大西洋宪章》,提出保障国际和平与安居乐业、促进一切国家间的经济合作等一系列进步和民主的原则。

苏联随即表示赞同。

gt;gt;gt;gt;点击阅读:反法西斯战争必胜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的很及时吧,提高学习成绩离不开知识点和练习的结合,因此大家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绩一定要注重从平时中发现问题查缺补漏~请关注历史知识点。

第6课二战的转折(wh)

第6课二战的转折(wh)

斯大林 格勒
P71学习延伸:苏联取得斯大林保卫战胜 利的原因?
1、巷战使得德国的坦克、航空部队 优势无从发挥 2、气候寒冷 3、德国制空权的丧失 4、苏军的英勇抵抗
5、苏军对反攻的周密安排
6、苏军兵力占优势
3、影响:
• 苏德战场的转折点(德国大量有生力量被
歼灭,主动权转到苏联一边) • 二战的转折点(鼓舞世界各国人民的斗志; 德国大量有生力量被歼灭;法西斯集团内 部发生瓦解)。
中途岛海战
1942.6
美-日
英-德 阿拉曼战役 1942.10 意
1943年反法西斯战场形势有哪些根本变化
1943年2月,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苏军转入 反攻; 1943年5月,英美盟军取得北非战役胜利,北非战事结 束; 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 中途岛海战后,美军掌握主动权; 1943年,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渡过严重困难时期。
思考:1943年盟军军事形势上的一系列 转折能够使实现的根本原因?
政治形势的根本转折——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03 太平洋岛屿争夺战
美太平洋舰队总司令 切· 尼米兹上将
日本海军指挥官南云忠一 中将
中途岛海战(1942年6月) —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1)日本发动中途岛战役的原因? 1942年4月,美国舰载飞机轰炸了日本本土
1942年,日本陆军的三分之二以上陷于中国战 场,无力在陆上发动新的进攻,只得寄希望于 海军,以巩固并加强日本的海上优势,彻底摧 毁美国太平洋舰队。
—— 苏德战场和二战的转折点 1、设问:为何选择进攻斯大林格勒?
• (1)希特勒认识到东线战事不可能短期结束,故将

• •
重点放在南线,以夺取战略物资为目标。 (2)斯大林格勒是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工业城市, 周围是广阔富饶的粮食、食油和煤炭的主要产区。 (3)该城市以斯大林的名字命名,具有重大的政治 意义。斯大林格勒的得失势必产生巨大的军事、政治 和经济影响。 (4)北上迂回包围莫斯科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教材课本目录是一本书的纲领,是教与学的路线图。

不管是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活动,还是做复习安排、工作总结,都离不开目录。

目录是一本书的知识框架,要做到心中有书、胸有成竹,就从目录开始吧!
课程目录教学计划、进度、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
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第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1课巴黎和会
第2课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
第3课华盛顿会议
第4课维护和平的尝试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第2课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第3课走向世界大战
第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第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第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第8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
探究活动课一世界大战的启示—战争给人
类带来了什么?
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1课两极格局的形成
第2课冷战的开始
第3课美苏争霸
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
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第1课朝鲜战争
第2课越南战争
第3课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第4课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
第5课南亚次大陆的冲突
第6课两伊战争
第7课海湾战争
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
第1课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
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
第3课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
探究活动课二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努力维护世界和平
总复习。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预习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预习

三一文库()/初中三年级〔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预习[1]〕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预习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1、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2、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

即十月革命。

3、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4、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巩固了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5、十月革命历史意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2课1、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当时加入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3、在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苏联在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4、斯大林模式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有严重的弊端。

选择题:1、“斯大林模式”在苏联形成的标志是( D )A.苏联的成立B.农业集体化方针的通过 D.苏联新宪法的制定C.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2、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C)A.六月革命 B.巴黎公社革命(1871年3月18日革命)C.十月革命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3、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A)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发展②是苏维埃政权经济政策的一定程度的倒退③是利用市场和价值规律发展经济的一种尝试④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步骤A.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4、苏联这一名称始于(B)A.1921年 B.1922年 C.1925年 D.1927年5、1936年苏联新宪法宣布苏联是(A)A.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B.无产阶级专政国家C.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D.民主社会主义国家6、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A.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B.同苏联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基本适应C.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后来越来越阻碍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D.使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和践踏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3课1、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北非战场
三、阿拉曼战役 (1942年10月)
1、背景:
1941年初,德军进入北非。纳粹名将隆美尔指挥德军取得了一 系列胜利之后,在1942年6月,逼近阿拉曼,英军如果不能取胜,就可 能丧失就会切断。英军必须设法阻止德意军队的进攻。
2、战况: 英军对德意作战,德意军队西逃。
2、斯大林格勒战役
苏德战争和二战
3、中途岛海战
的转折点
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4、阿拉曼战役 北非战争的转折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电影专题
《莫斯科保卫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巴顿将军》
《拯救大兵瑞恩》
《攻克柏林》
《逃离索比堡》
《中途岛海战》
《血战台儿庄》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偷袭珍珠港》
《U-571》
《战场》
——毛泽东
其四,鼓舞了世界各 国人民;
其五,是二战的重要 转折点。
太平洋战场
二、中途岛战役(1942年6月)
1、背景
1)日方目的: 1942年,日本陆军的三分之二以上陷于中
国战场,无力在陆上发动新的进攻,只得 寄希望于海军,以巩固并加强日本的海上 优中海势途战岛,彻底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
2)美方优势: 掌握了日军作战计划,伏击日军舰队,取
2、经过1942年7月----1943年2月
1942年德军进攻—冬苏军反攻—1943年春苏军胜利
3、意义:
其一,它使苏德战争 的进程发生了根本性 的转折;
其二,极大地提高了 苏联的国际威望;
其三,加强了国际反 法西斯联盟国家的团 结,促使法西斯集团 内部瓦解;
拿破仑的政治生命,终结于滑铁卢,而其决定点, 则是在莫斯科的失败⑴。希特勒今天正是走的拿破 仑道路,斯大林格勒一役,是他的灭亡的决定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阶段的四场重大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阶段的四场重大战役
基本要求 了解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中 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及其意义;体会 反法西斯力量坚韧不拔的意志、浴血奋 战的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智慧。
发展要求
说明
本课集中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阶段 的四场重大战役,教学时要注意联系上 一课的内容:正是政治形势的根本转折--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才迎来了 军事形势的转折。
莫斯科没有眼泪 ——母亲送儿子
莫斯科保卫战期间的朱可夫 保卫莫斯科的苏联士兵
莫斯科保卫战(1941.9-1942.1)胜利意义: 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德国陆军在二战中 的第一次重大失败) 标志着德国“闪电战”的破产(速胜) 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决心 具有了重大的政治和军事意义
7月到11月是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 防御阶段,也是最为艰苦的阶段。俄国人 拼命抵抗让德军束手无策,侵苏德军团长 威廉·霍夫曼在自己的日记中写到“他们不 是人,而是某种钢铁铸成的东西;他们不 知疲劳,不怕炮火。”
思考:莫斯科战役德国失败的原因及莫 斯科保卫战的意义?
• ①面对严峻的形势,苏军民同仇敌忾, 与德军展开生死搏斗,誓死保卫祖国。
• ②红场阅兵式极大鼓舞了苏联军民争取 胜利的信心。
• ③德军骄傲、狂妄,对形势估计不足。 • ④俄罗斯的严冬寒冷,德军缺乏御寒设
备。
莫斯科保卫战:其胜利具有重大 的政治和军事意义,它粉碎了希 特勒闪击速胜的企图,在二战中 使德军第一次遭到重大失败,为 战争形势的根本扭转奠定了基础 ,从而成为20世纪“一个冬天的 神话”。
教材的重点是斯大林格勒的战役的影响;难点是中途岛战役以少 胜多的理解。对于本课教材的设计我采取的是将视频资料、教材文字、 图片、历史的材料结合作为材料通过展示让学生通过阅读,提取信息, 对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的结果产生的原因进行 归纳,针对学生薄弱的阅读能力加以训练和引导,同时利用现有的资 料自然的进行情感渗透,特别是对体会反法西斯力量坚韧不拔的意志、 浴血奋战的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智慧。对斯大林格勒的战役是二战的转 折点的结论,通过课堂小结对三大战场的比较,从总体实力、投入兵 力、主要战场以及对其他战场的引导、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加以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斯科保卫战成为20世纪“一个冬天的神话
一、莫斯科保卫战
1.莫斯科保卫战--苏德战争第一次大会战
希特勒企图,占领莫斯科,在入冬以前打败苏联。他调集了 80个师,由包克指挥进攻。10月2日,德军总攻开始。希特勒狂 妄宣称10天要攻下莫斯科。他的宣传部长戈培尔竟令柏林各大报 留下10月12日头版重要位置准备登载“特别重要消息”。苏联红 军奋力抵抗,莫斯科市民紧急动员。11月15日,德军51个师开展 新攻势,企图南北合围,中间突破。红军三个方面军顽强抵御, 德军最突出的部队进至距莫斯科30公里处。12月初,莫斯科地区 已是寒冬,气温下降到摄氏零下20-30度。希特勒对冬季作战毫 无准备,德军无棉衣,无保暖设备,飞机和坦克的马达无法发动 ,枪栓拉不开,武器失灵。而苏军已穿戴上保暖棉衣、皮靴和护 耳冬帽,枪炮套上了保暖套,涂上了防冻润滑油。12月6日,红 军开始反攻,不断突破德军防线。到1942年1月中,红军共歼敌 55万人,击毁和缴获坦克1500辆。德军向西败退150─300公里。
俄罗斯虽大,但已无路可退! 后面就是莫斯科!苏军一个战斗小 组的指挥官发出了这样的呼喊,
这个家伙什么时候才起 来呀?希特勒“闪击” 苏联的计划因苏联红军 2.莫斯科保卫战胜利意义: 顽强抵抗而失败,德军 1.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被拖入漫长严冬,大量 2.标志德国“闪电战”破产 德军被冻死伤。 3.鼓舞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决心具有重大意义
二、斯大林格勒战役
1、爆发
7月到11月是苏军在斯大林格 勒战役的防御阶段,也是最为艰苦 的阶段。俄国人拼命抵抗让德军束 手无策,侵苏德军团长威廉· 霍夫曼 在自己的日记中写到“他们不是人 ,而是某种钢铁铸成的东西;他们 不知疲劳,不怕炮火。”
从11月到次年2月,苏军转入反攻阶段。在持续 200天的整个斯大林格勒战役过程中,法西斯共损失 150万人,35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1.2万门大炮和 迫击炮,3000架飞机。
航空母舰 战列舰
美国 日本 3 8 11
巡洋舰和驱逐舰 舰载机
23 80 200 700
中途岛海战美日损失
航空母舰 巡洋舰或驱逐舰 美国 日本 飞机 人数
1 4
1 1
147 332
307 2500
中途岛海战美日对比呈现怎样情况?美国为何能获胜?
太平洋战场转折点
“AF”揭密 中途岛海战前,美国情报人员发现日军电报中频 繁出现地点代号“AF”。为确认该地是中途岛,中途岛 驻军用被日军破译的密码向美军司令部发出电报,抱 怨岛上由于蒸馏水系统故障而缺乏淡水。不久,美军 再次截获日军情报部门发给大本部营的密电: “AF” 缺乏淡水。“AF”的谜底终于被揭开。
墓碑: 希特勒要求在东线要不惜一切 地占领、再占领,但是一队队德国官 兵,随着前进的步伐变成了排排墓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胜利意义:
1、具有转折性,此转入战略进攻,
并掌握了苏德战场上的主动权。 2、歼灭了法西斯军队的有生力量,对整个反法西斯战 局有深远影响。 3、极大地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斗争,巩固和发 展了反法西斯同盟。
纳粹“胜利快车: 1944 年初,纳粹的“胜利快 车”在斯大林调整过的 轨道上,飞驰着走向灭 亡。
3、德军失败的原因
苏联军民士气高昂,本土作战。
苏联的综合国力强大,又有同盟国的支持。
德国战线太长,补给困难,又面对严寒。
德国是非正义战争,士兵士气低落,缺乏外援。
中途岛
三、中途岛海战
中途岛海战美日兵力对比
全球大捷:在北非德军被打败;在苏联红军的1942 年春季反击也取得成效;德国潜艇的优势已经不再存 在;美国军火也从大西洋西岸源源不断运来。
苏德战争爆发 世界反法西斯 同盟形成
太平洋战争爆发
二战进一步扩大!
1941年十月革命阅兵式
保卫莫斯科的苏联士兵
钢铁般的勇士们,把侵入我们祖国领土的所有德国人- -占领者一个不剩地歼灭掉! --斯大林
四、阿拉曼战役
“沙漠猎手”英国元帅蒙哥马利
“沙漠之狐”隆美 尔
在北非战场角逐的德国与英国元帅
-
北非战场转折点
1941年,希特勒骄傲地 打开“戈培尔唱机”,鼓吹闪 电战的丰功伟绩。1943年,希 特勒颓丧地坐在唱机旁,疲惫 不堪的戈培尔也累得脱了像。
被刺刀挑出非洲的墨索里尼
戈培尔唱机
二战全面爆发: 1939.9.1; 德军突袭波兰 苏德战争爆发: 1941.6.22; 二战进一步扩大 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12.7; 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反法西斯联盟: 1942.1, <联合国家宣言> 太平洋战场转折:1942.6, 中途岛海战 苏德战争转折点: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战役 二战的转折点: 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战役 北非战场转折点:1942.10, 阿拉曼战役
葬礼:博克、古德里安、 伦德施泰特等战败的德国高 级将领,抬着上面写有“德 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棺材, 在寒冬的苏联大地上狼狈溃 退。
拿破仑的政治生命,终结于滑铁卢,而其决 定点,则是在莫斯科的失败。希特勒今天正是 走的拿破仑的道路,斯大林格勒一役,是他的 灭亡的决定点。 ——毛泽东 你如何理解材料中毛泽东所说的斯大林格 勒一役是他的灭亡的决定点?据此谈谈斯大林 格勒战役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