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储藏基础知识
粮油储藏基础知识

• 粮堆导热系数很小,约在0.117-0.234千卡/米·小时·℃,是热 不良导体。
• 导热不良,有利保持粮堆低温,对储备有利
13/157
分级表
14/157
自动分级与储备关系
• 增加了扦样检验粮情麻烦 • 杂质多部位空隙度小,湿热不易扩散,杀虫时这
些部位药剂渗透困难 • 利用自动分级这一性质,能够进行粮食清理和筛
选
15/157
孔隙度和密度
• 概念 • 影响孔隙度大小原因 • 孔隙度与储粮关系
16/157
孔隙度与密度概念
• 油料安全水分数值比禾谷类粮食低,因为油料水分
在环境温、湿度处于一定条件下,粮食水分与大 气湿度水汽压相等,粮食对水汽吸附和解吸处于动 态平衡状态,水分含量不增不减,这时粮食水分称 为“平衡水分”。
粮食平衡水分数值是伴随温度,相对湿度和粮食 种类进行改变
• 在温度不变条件下,相对湿度增加,粮食平衡水分增加;
12/157
不一样入库方法自动分级
• 人工入粮,因为倒粮部位多,自动分级不显著
• 房式仓采取机械入粮,饱满粮粒和沉重杂质多聚集于机头落下粮 堆中央部位;沿输送机两侧粮食含有较多瘪粒和较多轻浮杂质, 形成带状杂质区
• 立筒仓、浅园仓入粮,粮食由高向下落,落差较大,自动分级显 著。靠近筒壁处形成环状轻型杂质区;而沉重杂质多集中于落点 处,形成一个柱状重型杂质区
7/157
影响粮食散落原因
• 粮粒形状与表面状态 • 水分 • 杂质
8/157
粮油储藏基础知识周云根

(三)我国生态区域区划特点和主要储粮功能
1、根据我国气候环境条件我国共划为七个储粮生态区域, 第一区:高寒干燥储粮区;第二区:低温干燥储粮区;第 三区:低温高湿储粮区;第四区:中温干燥储粮区;第五 区:中温高湿储粮区;第六区:中温低储粮区;第七区: 高温高湿储粮区。
2、江西处于第五区,应重点防止品质下降和有害生物的危 (四)仓储设施设备的基本要求
防鼠雀板、网。 ⑾粮仓内应安装防尘、防爆照明灯具。
2、其他设备与设施 ⑴应根据所处的储粮生态条件、仓型和采用的储藏技术的需
要,选择配备干燥、清理、输送、计量、粮情检测、通风、 制冷、气调、熏蒸、消防、扦样、质量检验等设备设施。 ⑵储粮库区应按规定安装避雷装置。 ⑶高大平房仓、浅圆仓和立筒仓等大型粮仓应配备深层扦样 设备。 ⑷散装粮食、油料高度6m及以上的仓房应配备符合规定的环 流熏蒸设备。
32、三温曲线图 反映粮食、油料储藏期间气温、仓温和粮温变化关 系的曲线。
二、粮油储藏总体要求
(一)基本要求 1、具备必要的储藏设施,严格控制入仓粮食、油料的质量和
水分含量,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减少损失、损耗,防止 污染,延缓品质下降。 2、目标是确保粮食、油料储藏安全。
(二)选择储藏技术应考虑的因素 1、所处储粮生态区域的特点; 2、储藏粮食、油料的种类,本身的耐储性、耐热性。 3、粮食、油料的水分含量,入仓质量情况,感染有害生 物状况; 4、预计储藏时间和最终用途;
⑶粮仓建地点应远离污染源、危险源,避开行洪和低洼水患地区;应便 于进出仓作业。
⑷仓内地面应完好、平整、坚固并设防潮层。 ⑸仓房内侧墙面应完好、平整并设防潮措施;墙体无裂缝;墙壁与仓顶、
相邻墙体、地面结合处应严密无缝;墙体应按设计的最大仓容量标明 装粮线及高度标尺,并在装粮线处设置密封槽。 ⑹用于低温储粮的粮仓墙体应具有良好的隔 热性。
粮油保管知识大纲

欢迎阅读粮油仓储保管基础知识一、名词解释:1.粮油储藏粮油储藏即粮油保管,是指粮食、油料和油脂在离开生产领域,尚未进入消费领域,而在流通领域的停滞,它是粮食流通中间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2.3.三温:4.三湿:5. 6.安全粮米均为安全粮。
7.半安全粮:是指含水量略高于安全粮,能在气温较低季节短期储藏,而不能在当地安全过夏的粮油。
五月至十月份,小麦水分超过安全水分0.1~0.5%以内,玉米超过安全水分0.6~1%为半安全粮;十一月至下年四月份,小麦水分超过安全水分在0.6~1.5%以内,玉米超过安全水分在0.1~1%以内,为半安全粮。
超出以上标准为危险粮。
8.危险粮:是指含水量高于半安全粮,极易发热、霉变的粮油。
9.结露:指空气遇冷物体表面,水汽开始凝结成水的现象。
由于粮食的吸湿特性,决10.11.12.二、简答1.储粮机械通风的作用:第一、创造低温环境,改善储粮性能;第二、均衡粮温,防止水分结露;第三、制止粮食发热和降低粮食水分;第四、排除粮堆异味,进行环流熏蒸或谷物冷却;第五、增湿调质,改进粮食加工品质。
一般情况下,当大气湿度小于70%,外温低于粮温5℃度,通风对降温、降水都有利,可以通风。
但在雨、雪、雾天气,大气湿度处于或接近饱和状态,一般不宜通风。
2.通风技术的应用:⑴新粮入仓的平衡通风,⑵秋季的防结露通风,⑶冬季的冷却通风,⑷夏季的排积热通风,⑸冷芯粮的均温通风,⑹高水分粮的降水通风,⑺低水3.4.温等变化,再结合仪器的检测结果,对粮情变化趋势做出正确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储粮安全。
5.如何判断粮食入仓的杂质区?不同的入粮方式,杂质聚集的规律是不同的,因此可根据入粮方式来判断杂质的分级区;另外,可根据测温系统反映出的高温点、通风过程中不降温的部位、熏蒸杀虫不彻底的部位或米温计较难插入的部位,都有可能是杂质分级区,再结合扦样检验,就可确定杂质的分级区。
6.高大平房仓在入粮前应做哪些检查?高大平房仓是一种新仓型,为做到对仓体结构和配置设备性能的质量心中有数,应下术质量要求》,在正式装粮之前要进行空仓检测调试。
粮油储藏基础知识

目录第一讲粮油储藏基础知识一、粮堆的主要物理性质与储藏的关系 (1)二、粮堆温度、湿度、水分和气体成分的变化规律 (8)三、粮堆的结露、预防和处理 (17)四、微生物与储粮发热霉变 (20)五、储粮生理 (21)六、粮油储藏技术 (33)七、小麦、玉米的储藏 (44)八、粮油仓储管理 (49)第一讲粮油储藏基础知识粮油储藏是减少粮油在储藏过程中损失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粮油在储藏过程中的损失,是指数量和质量方面的损失,由此也就确定了粮油储藏的基本任务是:第一,防止不应有的数量损耗;第二,尽量保持粮油的原有品质;第三,节约保管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应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
一、粮堆的主要物理性质与储藏的关系粮堆物理性质是指粮油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反映出的多种物理属性。
粮堆是粮油储藏的基本形态,进入储藏状态的粮油籽粒均堆聚成粮堆,储藏期间粮油发生的各种变化过程也均在粮堆内进行。
因此粮堆所具有的各种物理属性是影响粮油储藏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粮油的储藏品质,所以,在粮油储藏中,必须首先了解粮堆的物理性质。
(一)散落性与自动分级1、散落性(1)散落性的概念粮粒在从一定高度自然落下形成粮堆时,向四面流散成为圆锥体的性质称为粮油的散落性。
粮油散落性的大小通常用静止角α表示。
静止角是指粮油由高点落下,自然形成圆锥体的斜面与底面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静止角越大,表示粮油散落性越小;静止角越小表示粮油散落性越大。
反映粮油散落性大小的另一个指标是自流角β。
自流角是粮粒在不同材料的斜面上开始移动下滑时,该斜面的倾角。
自流角是一个相对值,它与粮粒自身的特性和斜面材料有关。
(2)散落性的影响因素①粮粒的物理状态粮粒的大小、形态、表面光滑程度等影响粮油的散落性。
粒大、饱满、圆形籽粒、表面光滑的粮油散落性大,反之,则散落性小。
如油菜籽、大豆等粮油的散落性较大,而小麦、稻谷等粮油的散落性较小。
下表给出了主要粮种的静止角。
粮油仓储保管基础知识

粮食仓储保管基础知识一、储粮基本概念1、什么叫粮油储备?粮油储备即粮油保管,是指粮食,油料和油脂在离开生产领域、尚未进入消费领域,而在流通领域的停滞过程,它是粮食流通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2、如何做好粮食储藏工作?取决于三个要素:一是要有良好的仓房和配套设施,二是要有一系列较为先进的储藏保管技术,三是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
3、粮油储藏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粮油储藏的基本要求就是“确保粮油安全、减少损失损耗、防止污染、延缓品质劣变”。
这是根据《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关于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节约成本费用等相关内容提出的。
其基本含义就是营造良好的储藏生态条件,在确保粮油安全的前提下,减少储藏粮油的重量和质量损失,防止化学药剂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对粮油的污染,延缓粮油品质变化,从储藏的角度,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4、在现代粮食储藏中,主要应用哪些技术?为创造一个合理的储粮环境,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确保储粮安全,在生产中应用的主要储粮技术有:(1)粮情检测:利用计算机电子检测技术,为随时了解深层粮堆的储粮状况提供一种手段,这对掌握粮情变化动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极为有利。
(2)干控:通过控制储粮的水分含量,创造一个不利于虫霉生长的低水分环境,如高温干燥,机械通风。
(3)温控:通过控制储粮的环境温度,创造一个不利于虫霉生长的低温环境,如低温储粮、谷冷机冷却。
(4)气控:通过改变储粮环境的气体配比,达到杀虫、抑霉、保持粮食原有品质的目的,如低氧(1-4%)、高CO2(>36-40%)、高N2(>99%)等。
(5)化控:利用药剂产生的毒气阻断虫霉正常的代谢过程,达到杀虫抑菌的目的,如药剂熏蒸、有机酸抑菌、防护剂保粮。
(6)综合保粮技术:我国储粮工作者在长期储粮实践中,开发出具有我国特色、利用多种储粮技术进行综合治理技术,如“双低”(低氧、低剂量)、“三低”(低氧、低剂量、低温)储粮。
粮油仓储保管基础知识

粮食仓储保管基础知识一、储粮基本概念1、什么叫粮油储备?粮油储备即粮油保管,是指粮食,油料和油脂在离开生产领域、尚未进入消费领域,而在流通领域的停滞过程,它是粮食流通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2、如何做好粮食储藏工作?取决于三个要素:一是要有良好的仓房和配套设施,二是要有一系列较为先进的储藏保管技术,三是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
3、粮油储藏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粮油储藏的基本要求就是“确保粮油安全、减少损失损耗、防止污染、延缓品质劣变”。
这是根据《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关于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节约成本费用等相关内容提出的。
其基本含义就是营造良好的储藏生态条件,在确保粮油安全的前提下,减少储藏粮油的重量和质量损失,防止化学药剂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对粮油的污染,延缓粮油品质变化,从储藏的角度,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4、在现代粮食储藏中,主要应用哪些技术?为创造一个合理的储粮环境,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确保储粮安全,在生产中应用的主要储粮技术有:(1)粮情检测:利用计算机电子检测技术,为随时了解深层粮堆的储粮状况提供一种手段,这对掌握粮情变化动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极为有利。
(2)干控:通过控制储粮的水分含量,创造一个不利于虫霉生长的低水分环境,如高温干燥,机械通风。
(3)温控:通过控制储粮的环境温度,创造一个不利于虫霉生长的低温环境,如低温储粮、谷冷机冷却。
(4)气控:通过改变储粮环境的气体配比,达到杀虫、抑霉、保持粮食原有品质的目的,如低氧(1-4%)、高CO2(>36-40%)、高N2(>99%)等。
(5)化控:利用药剂产生的毒气阻断虫霉正常的代谢过程,达到杀虫抑菌的目的,如药剂熏蒸、有机酸抑菌、防护剂保粮。
(6)综合保粮技术:我国储粮工作者在长期储粮实践中,开发出具有我国特色、利用多种储粮技术进行综合治理技术,如“双低”(低氧、低剂量)、“三低”(低氧、低剂量、低温)储粮。
粮油储藏基础知识-周云根

2、自动分级——一般来说,任何一批粮食都是非均质的聚集,粮食 在震动、移动、或入库时,同类型、同质量的米粒和杂质就集中于粮 堆的某一部分,引起粮堆组成成分的重新分布。粮堆自动分级呈现的 击规律分布为破碎粒、轻浮夹杂物、杂草种子在底部比顶部多。与入 仓输送作业方式、仓房类型密切相关,如:输送机不动,形成锥体基 部杂质区;输送机移动,形成粮堆底部与两侧带状杂质区;简仓中心 进粮时,形成靠仓壁处的环状轻杂区和落粮点处的柱状重型杂质区; 人工入粮,倒粮点多而分级不明显。自动分级可归纳为重力分级、浮 力分级、气流分级。自动分级使粮堆组分重新分配,对安全储粮十分 不利,杂质较多的部位,往往水分较高,孔隙度较小,虫霉容易滋生, 是极易发热的部位。自动分级中灰尘集中的部位,孔隙度小,吸附性 大,在熏蒸杀虫时,药剂渗透困难,影响熏蒸效果;同时,在通风降 温、降水过程中,空气阻力加大,造成局部温度、水分偏高。自动分 级有利的一面是利用气流分级清理粮食。
(二)粮堆
粮堆是粮粒聚集而成的群体,主要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即: 粮粒(约点体积的60%)、杂质、微生物、虫螨、空隙中气体组成。 1、粮食籽粒——是活的有机体,在储藏过程中维持着一定的新陈代谢活 动,处于缓慢的分解状态,一般成品粮的呼吸作用比原粮旺盛,容易 引起局部湿热现象的产生,品质变化较快。 2、昆虫、螨类、微生物——是粮堆中的有害生物,其生命活动是围绕粮 粒进行的,直接或间接危害粮食,是影响储粮稳定性及品质安全的重 要因素。 3、杂质——包括有机杂质和无机杂质,有机杂质主要是其他粮食籽 粒、草籽等,在粮堆形成时(粮食入库时)产生自动分级,同时由 于杂质一般含水量高、吸湿性强、带菌量大以及有机杂质的活动, 降低了储粮的稳定性,另外杂质的存在将影响以后粮食的加工品质
流、冷核心粮气流)、粮堆内部对流(窝状发热气流)、仓内外对流
粮油仓储保管基础知识

粮油仓储保管基础知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粮食仓储保管基础知识一、储粮基本概念1、什么叫粮油储备粮油储备即粮油保管,是指粮食,油料和油脂在离开生产领域、尚未进入消费领域,而在流通领域的停滞过程,它是粮食流通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2、如何做好粮食储藏工作取决于三个要素:一是要有良好的仓房和配套设施,二是要有一系列较为先进的储藏保管技术,三是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
3、粮油储藏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粮油储藏的基本要求就是“确保粮油安全、减少损失损耗、防止污染、延缓品质劣变”。
这是根据《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关于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节约成本费用等相关内容提出的。
其基本含义就是营造良好的储藏生态条件,在确保粮油安全的前提下,减少储藏粮油的重量和质量损失,防止化学药剂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对粮油的污染,延缓粮油品质变化,从储藏的角度,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4、在现代粮食储藏中,主要应用哪些技术为创造一个合理的储粮环境,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确保储粮安全,在生产中应用的主要储粮技术有:(1)粮情检测:利用计算机电子检测技术,为随时了解深层粮堆的储粮状况提供一种手段,这对掌握粮情变化动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极为有利。
(2)干控:通过控制储粮的水分含量,创造一个不利于虫霉生长的低水分环境,如高温干燥,机械通风。
(3)温控:通过控制储粮的环境温度,创造一个不利于虫霉生长的低温环境,如低温储粮、谷冷机冷却。
(4)气控:通过改变储粮环境的气体配比,达到杀虫、抑霉、保持粮食原有品质的目的,如低氧(1-4%)、高CO2(>36-40%)、高N2(>99%)等。
(5)化控:利用药剂产生的毒气阻断虫霉正常的代谢过程,达到杀虫抑菌的目的,如药剂熏蒸、有机酸抑菌、防护剂保粮。
(6)综合保粮技术:我国储粮工作者在长期储粮实践中,开发出具有我国特色、利用多种储粮技术进行综合治理技术,如“双低”(低氧、低剂量)、“三低”(低氧、低剂量、低温)储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粮食吸温曲线图
吸附性与粮食储藏的关系
• 利用粮食对水汽的吸附特性,可在出仓时使用机械通风系统,选 择潮湿天气对其进行增水。一可提高其品质;二可减少水分减量
• 利用粮食的解吸特性,可使用机械通风系统,选择干燥天气进行 通风降水,有利安全储存
返回上页
温度、湿度、粮食水分及其变化
• 温度及其变化 • 湿度及其变化 • 水分及其变化 • 粮堆结露
储粮基础知识培训
2019年8月
目录
• 第一讲:粮堆组成及其理化性质 • 第二讲:小麦质量标准及储藏特性 • 第三讲:粮油储藏管理 • 第四讲:常见储粮问题及处理
第一讲:粮堆组成及其理化性质
粮堆的组成 粮食的物理性质 温度、湿度、粮食水分及其变化 粮食的生理特性
•粮堆的生物成分
是粮堆内有生命活动现象的物体, 又称为粮堆内的“活成分”,主要包 括:粮粒、微生物、储粮害虫、草籽 与其它类型的杂质。
返回上页
水分及其变化
• 粮食水分的类别与特性 • 安全水分 • 平衡水分 • 粮堆水分的变化
返回上页
粮食水分的类别与特性
1.自由水
•具有普通水的物理性质,保持一定的蒸汽压,在0 ℃ 时能结冰。 •可以作为溶剂,是粮食进行生化反应的介质 •在储藏过程中粮食水分的增减,主要是自由水分的变化
2.胶状结合水
•不具备普通水的一些物理性质,0 ℃时不能结冰 •不具备溶解其他物质的作用,性质稳定,不易散失 •但其本质仍是水分子结构的水
返回上页
安全水分
• 为保持粮食的稳定性,对水分含量有个限制,这个数值就是粮食 的相对安全水分
• 安全水分的高低与温度的关系很密切,温度越高,粮食的安全水 数值越低
• 谷物类粮食的安全水分数值,在温度0-30 ℃之间,一般是以 0 ℃为起点,水分以18%为基点,温度每升高5 ℃,安全水 分相应降低1%
杂质多少: 混入大量轻浮杂质的孔隙度大;混入大量
细小杂质的孔隙度小
储藏时间: 新入仓的粮仓孔隙度大;储藏时间久的粮
食孔隙度小
孔隙度与粮食储藏的关系
•有利方面:
孔隙度大,利于气体在粮堆内流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 风降温、降水速度快;使用化学药剂熏蒸利于药剂渗透。
•不利方面:
孔隙度大,受外界温湿的影响也快;在自然缺氧储藏中, 同呼吸强度的粮食,降氧慢。
• 粮粒的形状与表面状态 • 水分 • 杂质
粮食静止、摩擦表
粮食的静止角度 粮食的摩擦角度
散落性与储藏的关系
• 安全粮食具有良好的散落性,粮食散落性的变化,是粮食储藏稳 定状态的一种反映
• 散落性是侧压力大小的决定因素之一 • 散落性是确定自流设备角度的依据
自动分级
• 自动分级的概念 • 不同入库方法的自动分级 • 自动分级与储藏的关系
返回上页
粮食水分平衡表
粮堆水分的变化
粮堆水分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粮食入库时原始水分不一致;二是大气 中湿度的影响;三是粮食和微生物生理活动产生的水。
表现形式有: • 粮堆内水分再分配
干湿粮食混存,由于吸湿平衡作用,高水分粮食中的水分转移到水分低的粮食
• 粮堆表层吸湿与解吸
表层粮食与大气湿度进行吸附和解吸作用
• 呼吸的概念 • 呼吸的类型 • 呼吸强度与呼吸系数 • 影响呼吸的因素 • 呼吸对储粮的影响
返回上页
呼吸的概念
• 粮食是活的有机体,其生命活动的主要表现是呼吸作用 • 粮食呼吸亦是粮食中糖类等物质在酶的作用下,进行的氧化还原
•粮堆中的非生物环境因素
是控制粮堆有害生物生长繁殖, 影响粮食本身新陈代谢作用快慢的 决定因素,主要包括有温度、湿度、 粮食水分、空气等
粮食的物理性质
• 散落性 • 自动分级 • 空隙度和密度 • 导热特性 • 吸附性
散落性
• 粮食散落性的概念 • 影响粮食散落性的因素 • 散落性与储藏的关系
粮食散落性的概念
储粮三温图
湿度及其变化
• 湿度的表示方法 • 湿度的变化 • 湿度的检查方法
返回上页
湿度的表示方法
1.饱和湿度
在一定的温度下,单位体积空气中容纳水汽的最大值称为 饱和湿度
2.绝对湿度
表示单位体积空气中实际含有的水汽量,通常以克/立方米 表示
3.相对湿度
每立方米空气中实际含有水汽量(即绝对湿度)与同一温 度下饱和水汽量(即饱和湿度)之百分比
在机械通风时,可根据孔隙度和通风量 来计算气体交换次数;使用充气储藏时, 需要根据孔隙度计算充气量
导热特性
• 粮堆的导热性是由粮粒本身和孔隙中的空气两部分物质导热性的 综合表现。通常用1小时内通过1立方米(长、宽、高均1米)体 积的粮食,使其表层与底层温度相差1℃所需的热量,即粮食的 导热系数来反映。
度越低
• 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温度的日变化相反,在一昼 夜中,早晨日出之前最高,午后二时左右最低。 日变振幅随天气与季节变化而不同
• 相对湿度的年变化,因地区气候情况不同而异
返回上页
湿度的检查法
• 目前粮库多使用静止式干湿计,电子式测湿仪或湿敏电阻为主, 一般只检查大气湿度和仓湿
• 干湿计应悬挂在通风处,在室外最好悬挂在百叶箱内 • 在仓内悬挂在离粮面1米高以上地方
10 ℃,所以当粮温由15 ℃降到10 ℃以下,便会出现结露
2. 应在量一达用定到空温 饱度 和气下 时饱, ,和空 便气 会湿的 结度饱 露和估湿算度露是个点常数,当空气中含有水汽
返回上页
粮食在储藏期间的生理变 化:
• 粮食的呼吸 • 粮食的后熟 • 粮食的发芽 • 粮食的陈化
返回上页
粮食的呼吸
• 粮堆结露的预测是以测算粮堆内外的露点为依据,只有达到露点, 才能结露。
• 结露与储粮关系
粮堆结露后,能使局部水分增加,引起酶活动增强,呼吸 作用旺盛,储粮虫、霉大量生长发育,最终以其粮堆发热、 发芽、霉变、腐烂,失去使用价值
• 粮堆结露的预测 1.应例:用粮粮食堆温度露15点℃近,水似分值15检%,查查表表得知其露点温度近似值为
• 房式仓采用机械入粮,饱满的粮粒和沉重的杂质多汇集于机头落 下的粮堆中央部位;沿输送机两侧的粮食含有较多的瘪粒和较多 的轻浮杂质,形成带状杂质区
• 立筒仓、浅园仓入粮,粮食由高向下落,落差较大,自动分级明 显。靠近筒壁处形成环状轻型杂质区;而沉重的杂质多集中于落 点处,形成一个柱状重型杂质区
分级表
发出去,这种现象叫做解吸作用 • 粮食的吸附现象可分为四种状态:
吸附——气体分子被吸着在粮食表面 吸收——气体分子由粮粒表面向内移动;扩 散到毛 细管内 毛细管凝结——气体分子扩散到毛细管内后气体浓 缩,达到饱和 凝结成液体 化学吸附——某些气体在吸附时与粮食起化学反应
影响吸附作用的因素
• 温度
在气体浓度不变的情况下,温度下降有利于吸附的进行,吸附量增加;温度上升有利于解吸的 进行,吸附量减小
容重 密度(%)=————X100%
比重
• 密度是指粮粒(包括其
容重
他固体物质)占粮堆总 孔隙度(%)=(1- ————)X100%
体积的百分比
比重
• 粮食的密度和孔隙度,
可以根据粮食的容重和 比重来推算
或孔隙度(%)=(100-密度)X100%
粮食孔隙度、比重、容重
影响空密度大小的因素
粮粒的大小: 粮粒大,表面粗糙的粮食孔隙度大;粮粒小,破 碎粒多,表面光滑的粮食孔隙度小
自动分级的概念
• 粮食在自然散落或外力作用而移动时,同类型、同质量的粮粒和 杂质自动的集中在一个部位。引起粮堆组成成分的重新分布的现 象称为自动分级。
• 自动分级的发生与粮食输送移动时的作业方式、仓房类型密切相 关。作业方式不同,自动分级状况也不同。
不同入库方法的自动分级
• 人工入粮,由于倒粮的部位多,自动分级不明显
• 仓内温度是随大气温度变化而变化 • 仓温变化受气温影响大小,与仓房结构有关 • 仓温变化的日振幅与年变振幅通常较气温的变化振幅小 • 气温上升季节,仓温低于气温,气温下降季节,仓温高于气温
返回上页
粮温的变化
• 粮温的变化影响因素
粮堆温度是直接反映粮食安危情况的一个重要标志。粮温的变化受两个方 面因素的影响,一是仓温(气温)变化的影响,二是粮堆生物体(粮食、微 生物、害虫)生命活动的影响。第一种因素是粮堆温度的正常变化;第二种 因素是粮堆温度的非正常变化。
• 粮食由高处向下落时向四处散落,这种特性称为散落性,通常以 粮堆的静止角来表示。如图
• 散落性大小与静 止角大小成反比
• 表示粮食散落性的另一种方法,是粮食的自流角,即将粮食放在 物体平面上,提起物体一端,慢慢倾斜,粮食开始滑动时,此时 物体与水平线所成的角度,称为粮食自流角 。
影响粮食散落的因素
• 粮堆的导热系数很小,约在0.117-0.234千卡/米·小时·℃,是 热的不良导体。
• 导热不良,有利保持粮堆低温,对储藏有利
返回上页
吸附性
• 吸附性的概念 • 影响吸附作用的因素 • 吸附性与粮食储藏的关系
返回上页
吸附性的概念
• 粮食吸附各种气体、气味和蒸汽的性质,称为粮食吸附性。 • 被粮食吸附的气体、气味或蒸汽在一定的条件下,又能部分或全部散
4. 由于粮堆是热的不良导体,粮堆内上、中、下层的温度变化形成了以下 规律
a) 高温季节是上层高于中层,中层高于底层
b)
当气温由高温向低温季节变化时期,粮堆上层温度随之逐渐由最高转为最低,下层 粮温由最低变为最高
c)
在气温由低温季节向高温季节变化时期,粮堆上层的温度又逐渐由最低变为最高, 下层粮温由最高变成最低。以此反复循环
绝对湿度 相对湿度(%)=———————X100%
饱和湿度
相对湿度通常用来表示空气的干湿程度,相对湿度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