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梨园风采》说课稿
初中音乐_梨园风采——京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梨园风采----京剧(八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戏曲的唱、念、做、打让学生初步了解戏曲的基本表现手段;通过鼓励学生学唱、学念、学做来增加感性认识,并锻炼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欣赏、表现、思考、评论的过程中来,让学生在过程中形成有目标,有定向的音乐鉴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戏曲唱腔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树立健康、正确的审美观;拉近学生与戏曲这种民间、民族艺术的距离,引导学生渐成欣赏戏曲的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戏曲表演形式,并参与表演。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参与课堂互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音乐《新贵妃醉酒》1、教师演唱歌曲《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预设问题(是戏曲中的哪种剧种?)2、教师出示曲名并简要讲解——提示本课的主要内容“京剧”——出示课题《梨园风采——京剧》二、分内容学习1、京剧的起源师:京剧的起源于哪里?生:分别说出不同的地名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解答地名“安徽”——教师讲乾隆年间有关京剧起源的故事(出示课件)师:京剧表演的四个基本功是什么?——出示选择题————学生说出答案(唱念做打)——师总结京剧最主要的表演形式。
2、“唱”的学习师:提问——关于京剧的唱腔你了解有多少?生:举手示意,依次回答。
师:补充有关唱腔的知识,重点讲二黄腔与西皮腔的慨念(出示课件)师:表演京剧片段(卖水)——出示唱词——预设问题(辨别该唱段是二黄还是西皮)生:回答问题(教师做总结)师:讲解“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出示练声图(吊嗓子的方法)师:师按图式做练声。
生:模仿(教师提示练好声音的基本要领)师:按练声的感觉教唱《卖水》片段——出示唱词——分句教唱生:分句学唱——整体演唱(教师给与鼓励)3、“做”的学习师:播放视频《拾玉镯》中喂鸡的片段(预设问题:属于唱念做打中的哪一个?表现了什么场景?)生:回答问题1,问题2(不同回答)——教师做声音和动作来提示师:有无鸡?门?(生回答)——讲解身段表演的重要性。
人教版音乐九下第二单元《梨园风采(二)》谁说女子不如男教案

谁说女子不如男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分析、学唱、表演豫剧片段,加深对中国戏曲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2、了解豫剧相关知识,走进豫剧大师常香玉。
3、通过豫剧,进一步认识中国戏曲剧种。
2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可以适当尝试有难度的挑战,因此本课力求通过学习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地方戏曲——豫剧,及其唱腔,使学生体验戏曲唱腔的韵味,感受地方戏曲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增进对戏曲艺术的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3重点难点1、有韵味的演唱《谁说女子不如男》。
2、辅以简单的身段动作进行表演。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动画片视频导入1、播放《花木兰》动画视频。
2、提问(1)动画中的主人公是谁?(花木兰)(2)谁能用一句话来介绍她(巾帼英雄,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3、师总结:同学们对花木兰非常了解,人们通过不同的形式赞颂花木兰,今天我们来欣赏戏曲是如何塑造花木兰的英雄形象?让我们一起走进戏曲世界。
中国的戏曲种类很多,而塑造花木兰最具有代表性的戏曲就是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请同学们一起来聆听。
设计思路:动画片《花木兰》学生比较熟悉,通过花木兰导入,形象生动。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活动2【讲授】欣赏《谁说女子不如男》1.播放豫剧音频并写板书《谁说女子不如男》——豫剧花木兰选段(1)这是同学们对豫剧初听的印象,那到底什么是豫剧呢?请同学们看豫剧简介,请同学们在心中默读。
(2)刚才同学们在了解豫剧的时候,已经知道了它有五种伴奏乐器,下面请同学们简单了解一下。
3.《花木兰》故事梗概本节课我们所学习的《谁说女子不如男》是豫剧《花木兰》选段所以我们很有必要了解一下《花木兰》的故事梗概。
(师背说)4、学说河南方言刚才我们在了解豫剧的时候,已经知道了它是用河南方言来演唱的,那么河南方言它到底是怎样的一种语调呢?接下来,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学说河南方言。
河南方言它有两个特点。
(1)有很多的第四音 (2).尾音重5、唱,河南方言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河南话说的已经很好了,现在请同学们试着把河南方言唱出来,相信同学们会收获不一样的感觉。
八年级音乐梨园风采教案

八年级音乐梨园风采教案教案标题:八年级音乐梨园风采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梨园戏,并认识其特点和发展历程。
2. 学习梨园戏中的基本唱腔和表演技巧。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4.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音乐播放器。
2. 梨园戏相关的音乐、视频、图片资料。
3. 学生乐器(如二胡、古筝等)。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梨园戏的表演视频,激发学生对梨园戏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梨园戏的第一印象以及对其感兴趣的方面。
探究:1. 向学生介绍梨园戏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特点,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进行讲解。
2. 播放一段梨园戏的音乐,引导学生聆听并描述他们所感受到的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音色等)。
3. 引导学生分析梨园戏中的唱腔特点,比如使用的音域、音调变化等。
4. 引导学生讨论梨园戏中的表演技巧,如面部表情、手势、舞台动作等。
实践:1. 分发学生乐器,如二胡、古筝等,让学生尝试演奏梨园戏中的经典曲目,如《霸王别姬》等。
2. 分组让学生模拟梨园戏表演,其中包括唱腔和表演动作。
学生可以自行选择梨园戏的片段进行表演。
3. 学生表演结束后,进行同伴评价和教师点评,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改进。
总结:1. 总结梨园戏的特点和表演技巧,让学生进行回顾和总结。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学习梨园戏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3. 引导学生思考梨园戏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拓展:1. 邀请专业梨园戏演员或音乐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或表演,让学生亲身感受梨园戏的魅力。
2. 组织学生参观梨园戏演出或戏曲艺术展览,加深对梨园戏的理解和欣赏。
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肯定。
2. 评估学生在表演中的唱腔准确性和表演技巧的运用情况。
3. 收集学生的学习笔记和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本课程的理解和感受。
教案扩展:1. 将梨园戏与其他国家的戏曲艺术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中的戏曲表演形式。
江苏省盐城市中兴实验学校九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梨园风采教案(2份打包)教案1000字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京剧的精彩片段,引出京剧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京剧的起源、发展、主要流派、代表剧目等基本知识。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京剧的基本知识。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如下:
1.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如昆曲、越剧等,但对于京剧的了解相对较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中国京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学生已经学习了音乐的基础知识,如音阶、节奏、旋律等。在本节课中,学生可以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京剧的唱腔和音乐特点。
3.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表演技巧,如舞蹈、朗诵等。在本节课中,学生可以借鉴这些技巧来学习京剧的表演和化妆。
五、教学评价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投影仪、音响设备、教学课件。
2.课程平台:学校音乐课程平台,提供京剧相关教学视频和资料。
3.信息化资源:互联网上的京剧知识网站、京剧唱段音频资料。
4.教学手段:小组合作学习、示范表演、多媒体教学、互动讨论。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人教版八下音乐 2.4知识与实践 梨园风采 教案设计

音乐鉴赏《梨园风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知道京剧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对京剧产生兴趣增强对中国民族艺术的感情。
2、过程目标:通过学习和聆听,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京剧,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3、知识技能目标:概要的学习了解京剧的起源、脸谱、艺术手段、行当以及文武场等特点。
教学重难点京剧人物行当的学习、赏析。
一、导入世界三大古老戏剧: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中国戏曲二、教授新课(一)、介绍中国的八大剧种京剧、昆曲、粤剧、豫剧、河北梆子、越剧、黄梅戏、川剧,其中京剧是最具代表性的。
(二)、介绍京剧的起源京剧在中国戏曲中形成与清代光绪帝年间的北京,故名“京剧”。
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
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
从1790年开始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进京起算有200多年的历史。
它不是土生土长在北京的地方剧种,而是在“徽戏”、“汉戏”的基础上,吸收“昆曲”、“梆子”、“弋腔”和诸多地方小调的精髓,又根据北京的语言特点,加以融化、衍变而成的“国剧”。
但久居京城,融汇了各家之长,吸取了个剧种和兄弟艺术的精华,名角辈出,流派纷呈,艺术成就显著。
(三)、介绍京剧中的脸谱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
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
播放《脸谱》视频,并提问学生在视频中出现的各色的脸谱分别代表什么性格的人物。
《四》、介绍京剧的唱腔西皮:旋律起伏变化较大,节奏紧凑,唱腔较为流畅、轻快、明朗、活泼,适合于表现欢快、坚毅、愤懑的情绪。
二黄:旋律平稳、节奏舒展,唱腔较为凝重、浑厚、稳健,适合于表现沉郁、肃穆、悲愤、激昂的情绪。
(五)、介绍京剧的四大艺术手段唱——指唱腔技法,讲究字正腔圆念——念白,朗诵的技法做——指做功,是身段和表情技法打——武术或翻跌的动作(六)、介绍京剧的四大行当通过图片详细介绍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以及每个行当中的细化。
初中音乐_梨园风采教学课件设计

乾坤分外明, 皓月当空, 恰便似嫦娥离月宫, 奴似嫦娥离月宫。
●这段唱腔具有怎样的特点?它的节奏、演 唱速度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情绪?
唱腔仅用时三分钟左右,不急不缓,恰如其 分的表现了杨贵妃当时的心情。四二拍,中 速,流畅明朗。衬字轻柔,表现出了女性的 柔美。伴奏乐器京 胡的音色亮而有韧 性,显得十分灵活。
用嗓 小嗓 大嗓
音色
表演
清亮甜美 优美细腻
高亢嘹亮 潇洒大方
今天,我们来欣赏传统京剧《贵妃醉酒》中的唱 段“海岛冰轮初转腾”,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 ●这段唱腔表现了什么内容? ●唱腔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伴奏乐器?
清脆甜亮 京胡
●“杨贵妃”属于哪个行当? 旦角
作品介绍
《贵妃醉酒》是由梅兰芳改编的一出旦角戏。剧 情是唐玄宗先一日与杨贵妃约,命其设宴百花亭, 同往赏花饮酒。第二天,杨贵妃遂先赴百花亭,但 是唐玄宗车驾迟迟未到。太监来报竟说皇帝已去江 妃宫中,杨贵妃闻讯,懊恼不已。纵有万种情怀, 一时竟难排遣,便开始自饮自乐,“酒入愁肠,化 作相思泪”。这个唱段节奏不缓不急,恰如其分地 表现了杨贵妃的抑郁的心情。
音乐家相册
四大名旦
Mei Lanfang
梅兰芳 1894-1961
京剧大师,形成自己 的艺术风格,世称“梅 派”。代表剧目有《贵 妃醉酒》《霸王别姬》 等。
四大名旦:
程砚秋、尚小云、 梅兰芳、荀慧生
看歌词聆听音乐边听边思考:这段唱腔具有怎样 的特点?它的节奏、演唱速度是怎样的?表现了 什么情绪?
音乐卡片
京剧行当 根据人物的自然属性(性别、年龄)和社会属性 (身份、地位、职业),以及人物的品格、性情特征和创作者 对人物的褒贬不同予以划分,形成生、旦、净、丑四个行当。
初中音乐_梨园风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梨园风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鉴赏中国优秀戏曲。
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以了解中国戏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二、学情分析1、学生在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对初中音乐教学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本学期要继续加强他们对音乐知识的了解,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学生正处于变声期,要注意保护嗓子。
2、八年级学生喜欢音乐,音乐素质较好,在歌唱方面较突出,但偏爱流行音乐,要正确引导。
八年级学生相对来说上课较认真,学习主动较教高,学习兴趣较浓。
三、教材分析1、本册教材内容有:歌曲六课,每课还包括“聆听”、“演唱”、“活动”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2、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重难点分析京剧是本节课的重点,主要学习京剧的形成,京剧的角色还有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的不同之处。
4、课时:两节四、教学措施1、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力求做到备课认真,规范,教研活动有内容有总结,有实效,有提高。
注重课堂活动的设计、教学内容的扩充和深化、注意课时教学计划案例的积累。
2、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的更新教学手段,给学生直观,全新的艺术感觉,发展学生想象力促进思维,开发智力。
通过了解不同年代、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地域的音乐文化,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3、积极组织教师参与校内外的各种教学竞赛活动,积极组织教师观摩各种形式的教学公开课及教学研讨活动,加强教师基本功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4、抓好校社团活动的训练工作,打造学校艺术教育特色。
根据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具体要求,积极开展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
时间有保证,推动学校文艺工作的开展。
初中音乐_梨园风采——京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梨园风采----京剧(八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戏曲的唱、念、做、打让学生初步了解戏曲的基本表现手段;通过鼓励学生学唱、学念、学做来增加感性认识,并锻炼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欣赏、表现、思考、评论的过程中来,让学生在过程中形成有目标,有定向的音乐鉴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戏曲唱腔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树立健康、正确的审美观;拉近学生与戏曲这种民间、民族艺术的距离,引导学生渐成欣赏戏曲的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戏曲表演形式,并参与表演。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参与课堂互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音乐《新贵妃醉酒》1、教师演唱歌曲《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预设问题(是戏曲中的哪种剧种?)2、教师出示曲名并简要讲解——提示本课的主要内容“京剧”——出示课题《梨园风采——京剧》二、分内容学习1、京剧的起源师:京剧的起源于哪里?生:分别说出不同的地名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解答地名“安徽”——教师讲乾隆年间有关京剧起源的故事(出示课件)师:京剧表演的四个基本功是什么?——出示选择题————学生说出答案(唱念做打)——师总结京剧最主要的表演形式。
2、“唱”的学习师:提问——关于京剧的唱腔你了解有多少?生:举手示意,依次回答。
师:补充有关唱腔的知识,重点讲二黄腔与西皮腔的慨念(出示课件)师:表演京剧片段(卖水)——出示唱词——预设问题(辨别该唱段是二黄还是西皮)生:回答问题(教师做总结)师:讲解“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出示练声图(吊嗓子的方法)师:师按图式做练声。
生:模仿(教师提示练好声音的基本要领)师:按练声的感觉教唱《卖水》片段——出示唱词——分句教唱生:分句学唱——整体演唱(教师给与鼓励)3、“做”的学习师:播放视频《拾玉镯》中喂鸡的片段(预设问题:属于唱念做打中的哪一个?表现了什么场景?)生:回答问题1,问题2(不同回答)——教师做声音和动作来提示师:有无鸡?门?(生回答)——讲解身段表演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梨园风采》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梨园风采》。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
《海岛冰轮初转腾》选自京剧《贵妃醉酒》,此唱段用时三分钟左右,为“一板眼”,相当于四二拍。
以不急不缓的节奏,委婉细致的四平调唱腔,表现了杨贵妃怨愤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伴奏乐器京胡的音色明亮而有韧性,在润腔韵味上与演员的嗓音、唱腔相结合,完美地体现出京剧原汁原味的特色。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是京剧《空城计》中由诸葛亮演唱的一段叙述性很强的唱段,表现诸葛亮好像正在和司马懿坦然交谈的神情。
这段唱腔其采用西皮二六的板式结构,字韵和谐,节奏明快,叙述明确,一气呵成。
二、说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在欣赏经典唱段《海岛冰轮初转腾》《我正在城楼观山景》的过程中,了解梅兰芳、马连良两位京剧表演艺术家,并认识四大名旦、四大须生。
(2)积极参与聆听、模仿、演唱等音乐活动,感受、体验不同行当的唱腔魅力。
2、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教学难点:积极参与聆听、模仿、演唱等音乐活动,感受、体验不同行当的唱腔魅力。
三、学情分析
现在的初中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认知甚浅,对京剧没有什么兴趣,要使学生对京剧产生兴趣,就需要教师使用各种手段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在本节课前先让学生查找搜集资料,以学生为自我展示为主,感受京剧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再用大量的图片、影片、声音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选择学生乐于接受
的方式选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京剧的有关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导入
(1)伴随京剧曲牌音乐,展示京剧表演艺术家们的舞台剧照。
(2)师:非常高兴能在如此美的环境下开始我们的学习。
细心的同学应该已经猜到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与京剧有关。
同学们听过京剧吗?了解京剧吗?
(3)师生交流京剧的起源、行当等知识。
2.欣赏教学
《海岛冰轮初转腾》
(1)师:“旦”是指女性角色,年龄大的叫老旦;性格稳重的中年女性叫正旦也叫青衣,表演时绝不手舞足蹈,而是惯用大段的演唱和念白来表达内心丰富的情感;性格活泼的少女为花旦;以武技表演见长的叫武旦也称刀马旦。
另外,还有一种把青衣沉静端庄的风格、花旦活泼灵巧的表演、刀马旦的武打工架等融为一一体,唱、念、做、打并重的旦角行当,人们把它命名为花衫。
京剧的四大名旦都擅长花衫的演技,下面我们来欣赏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表演的《贵妃醉酒》中,杨玉环的唱段《海岛冰轮初转腾》(2)师介绍剧情
(3)学生欣赏视频,并思考这段唱腔表现了什么内容?此唱段的节奏、速度是怎样的?演唱者的嗓音有什么特点?
(4)师生交流总结:此唱段以不急不缓的节奏,委婉细致的唱腔,表现了杨贵妃怨愤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5)再次完整欣赏视频,并用手指轻轻敲击手心的方式,边打板边随乐哼唱前两句,体会唱段的特点与情绪,说说梅兰芳在唱腔和表演上有何特点?
(6)师总结:梅兰芳是我国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角艺术家。
他扮相端丽,唱腔圆润,表演优美细腻,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对旦角的念白、舞蹈、音乐、化妆、服装也都作了大胆改进与创新,使之更能表现人物细腻的感情,形成在质朴中见俏丽、妩媚中显大方的“梅派”风格。
其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天女散花》《打渔杀家》等;经典唱段有:《海岛冰轮初转腾》《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观世音满月面珠开妙相》等等。
京剧四大名旦除梅兰芳之外,还有尚小云(尚派)、程砚秋(程派)、荀慧生
(荀派),他们在舞台上也塑造了很多经典的人物形象,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了解一下。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1)师:除了旦行,生行也是京剧中一个重要的行当,同学们可知道生行又包括哪些门类呢?
(2)师生交流:“生”一般指男性角色,表现庄重,人物外形装扮大多清秀俊雅。
年龄较大中老年为老生也叫须生,青少年男子叫小生,擅长武艺的叫武生,另外还有娃娃生。
下面我们将欣赏著名老生表演艺术家马连良表演的,《空城计》中诸葛亮的唱段《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3)学生简述《空城计》故事情节。
(4)完整聆听由生行京剧大师马连良演唱的《我正在城楼观山景》,并思考:这段唱腔表现了什么内容?此唱段的节奏、速度是怎样的?演唱者的嗓音有什么特点?
(5)师生交流总结——老生在剧中注重演唱和细腻表演,演唱时用真声,此唱段字韵和谐,节奏明快,一气呵成。
唱词刻画了诸葛亮沉着冷静、机智迎战的军事家的风度。
(6)边打板边跟随老师模仿演唱唱段前两句,体会唱腔的特点与情绪。
(7)师简介马连良:马连良是20世纪较具影响力的京剧大师,与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并称前“四大须生”;后三人去世,他又与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并称后“四大须生”。
他兼蓄各派之长,改革传统老生唱腔,20世纪30年代将月琴移到乐队前列,与京胡协奏,加强唱腔力度,逐步创立起柔润、潇洒的“马派”艺术。
其演唱流利、舒畅,雄浑中见俏丽,深沉中显潇洒,奔放而不失精巧,粗狂又不乏细腻。
代表剧目有:《借东风》《群英会》《甘露寺》《海瑞罢官》等。
《驸马爷近前看端详》
(1)师:京剧中的净和丑角在脸上都勾勒有图案,因此它们分别又俗称“大花脸”和“小花脸”。
其中,净角一般扮演品貌或者性格有特点的男子。
接下来我们欣赏一段净角的表演,看看净行是怎么通过他的唱腔和表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
(2)欣赏净角唱段《驸马爷近前看端详》
(3)师生总结净角唱腔、表演特点:在京剧中净角大多扮演将军、神化人物或有
一定社会地位的人,虽有文武善恶之分,但在性格气质上都近乎粗犷、奇伟、豪迈,因而在演唱上要求用真声演唱,音色宽阔洪亮,动作造型也要求粗线条,顿挫鲜明,以突出扮演人物的性格和声势。
(4)配合动作,模仿演唱最后一句“咬紧了牙关你为哪桩”,感受、体验净角的唱腔与表演风格。
3.聆听与思考
聆听六个唱段,辨别角色的行当。
唱段一:《包龙头打坐在开封府》(选自《铡美案》)
唱段二:《猛听得金鼓响》(选自《穆桂英挂帅》)
唱段三:《这一封书信来得巧》(选自《定军山》)
唱段四:《趁夜晚出奇兵》(选自《奇袭白虎团》)
唱段五:《猛志在胸催解缆》(选自《文成公主》)
唱段六:《军民鱼水情》(选自《沙家浜)
四、课堂总结
京剧,作为国粹,迄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它以其丰富多彩的声腔艺术、纷呈多变的表演形式、流派众多的文化底蕴,集中展示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独特神韵,称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鲜活载体。
希望同学们能走近它、喜欢它、欣赏它。
非常感谢各位评委,各位老师聆听我的说课,不当之处,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