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分类与整理》一年级数学教案五篇

教案设计:《分类与整理》一年级数学教案五篇
教案设计:《分类与整理》一年级数学教案五篇

《分类与整理》一年级数学教案

五篇

[ 20 -20 学年度第学期 ]

任教学科:

任教年级:

授课教师:

XXXX实验学校

《分类与整理》一年级数学教案五篇

温馨提示:该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是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本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分类与整理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 动手能力, 下面就是笔者整理的《分类与整理》一年级数学教案, 希望大家喜欢。

《分类与整理》一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 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 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观察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难点:会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 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二、小组活动, 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 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三、巩固练习, 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

1.分图形(第30页第4题)

要求:想一想, 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

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分图片。(第31页的第5题。)

启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 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 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

3.小结分类方法。

师:通过活动, 我们发现, 每找到一种不同, 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 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

4.混合练习。(第31页的第6题)

四、应用练习

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32页第7题)

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 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 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 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引导:刚才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 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同学分类, 你能有几种分法?

a.小组活动。(放背景音乐)

b.集体反馈交流。

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

五、总结

上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 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分类与整理》一年级数学教案2

《分类与整理》这单元的知识学习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难, 所以教学中, 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安排了许多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 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教学活动中, 加深了对分类的认识, 重点是让学生学会

了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的方法。

回顾整节课, 我觉得这节课的优点是从生活切入数学, 激发学习欲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按近, 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

就越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 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下面是我的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举例发生在身边的事, 学生很容易产生亲切感, 激发了学生

解决问题的欲望, 很自然地形成数学与生活的链接。同时开阔学生思维, 让学生说说分类的好处, 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又回归于生活, 应该为生活服务。

第二个环节是引入这节课的主题图——气球图, 问: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 把分类和计数的结果清楚地表示出来吗?然后,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分类的方法。

这个环节的活动学生能按照不同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 对物体进行比较、分类;在比较、分类的活动中, 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 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分类结果, 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最后一个环节迁移到孩子们真实的生活中, 以我们班的同学为例, 想一想, 怎样给我们班的同学分类?这个问题源于孩子们的生活, 孩子们解决这个问题的积极性都非常的高, 大家踊跃发言, 纷纷的说了许多自己想到的分类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 虽然看起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学生学得很轻松,

但总觉得学生学得不够扎实。

《分类与整理》一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操作, 掌握分类的方法, 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2、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 感受图表的简洁。

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 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在具体分类过程中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难点:

会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材分析:

《分类与整理》这节数学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对同种物品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对不同的物品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分同一类物品, 理解对于同一类物品, 按

照不同的标准来分, 分得的结果是不同的, 从而进一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 今天老师带了一些礼物给你们看, 看看是什么?(苹果)一共有几个呢?

学生列式计算, 会按不同的角度去列示计算。

师:同学们, 我有一个疑问, 你们都是解决同样的问题, 方法为什么不一样?

学生可能会说是按颜色分的, 有的是按大小分的, 所以方法不一样。

师:其实, 不管你们是按颜色分的, 还是按大小分的, 都把这些苹果进行了分类。师解释“分类”就是把相同的放在一起。

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分类”的现象?

生举例,老师出示相关课件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 超市分类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的找到商品, 房间物品分类可以让房间更整齐, 还有垃圾分类可以让我们更环保等等, 看来分类的作用

可真不小, 想学会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类和整理。

二、探究新知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同学们刚才的表现太精彩了, 不仅赢得了老师的赞扬, 还有一群小朋友也

成为了你们的粉丝, 看, 她们来了!出示:气球图片

他们手里可真漂亮啊, 你们喜欢吗?但小朋友说了, 要把这些气球分分类,

才能送给你们, 你会分吗?你打算怎么分?

学生可能会按颜色分, 也可能会按形状分。绿

板书:形状颜色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 尝试记录分类结果

老师准备了跟气球一样的图片, 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 选择一个分类标准将气球分一分, 合作要求:1、先小组讨论, 选择你们喜欢的一个标准分类。2、小组合理分工, 将分类结果贴到展示卡上;3、数数每种气球各有几个, 组长负责把数据记录下来;4、时间5分钟。

案例分析: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分类活动的平台,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经历和体验分类的过程与方法, 自主构建知识, 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思维开放,互动交流的环境。

老师看到同学们都整理的特别好, 哪个小组想来展示一下你们的作品?

①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

师: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

我看到有的小组和他们组分的不一样, 谁能展示一下?

②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师:你分了几类?刚才的同学分成一堆一堆的, 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呢?

生:整齐、清楚, 方便数

师:他说方便数, 我有问题了, 你能一眼看出谁最多谁最少吗?

师:为什么不用数?你们是怎么一眼看出来的?

教案设计:《分类与整理》一年级数学教案五篇

《分类与整理》一年级数学教案 五篇 [ 20 -20 学年度第学期 ] 任教学科: 任教年级: 授课教师: XXXX实验学校

《分类与整理》一年级数学教案五篇 温馨提示:该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是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本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分类与整理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 动手能力, 下面就是笔者整理的《分类与整理》一年级数学教案, 希望大家喜欢。 《分类与整理》一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 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 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观察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难点:会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 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二、小组活动, 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 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三、巩固练习, 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 1.分图形(第30页第4题) 要求:想一想, 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 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分图片。(第31页的第5题。) 启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 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 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 3.小结分类方法。 师:通过活动, 我们发现, 每找到一种不同, 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 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数一数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数一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4、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难点 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兴趣的产生 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小朋友到儿童乐园。(学生闭上眼后再睁开双眼的同时,课件出示儿童乐园情境图)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第一节数学课,以儿童乐园游玩作引子,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从上课开始便能全心投入,进入一个学习状态]。 二、自主探索兴趣的维持

1、初步感知 (1)提问:在儿童乐园,你看见了什么? 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2)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快的歌唱,蝴蝶快乐的飞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有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声情并茂的语言渲染,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深切体验教师的可亲,课堂的可爱]。 2、数数交流 (1)提问:儿童乐园里有好多东西,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选几名学生做向导,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3、总结方法 (1)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2)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等) 4、抢答练习 (1)提问:1个……学生接:1个滑梯;2架……,学生接2架秋千……(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2)自己看图说图意如:3架木马…… 5、点子图表示数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一)

一年级数学下册学期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几种常见的平面图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等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识结构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数学实践活动。本册教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方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方案最新教案汇编 教师设计教案时,教学内容应该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生活性,可以很好地体现《标准》的理念,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方案篇,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方案篇1 预习要求: 看课本第2、3页,与同学说一说自己看懂了什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用具: 积木(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圆柱)、水彩笔、方格纸、白纸、各种彩色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中梳理回顾 (1)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我们就来搭积木。先请每组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们准备搭什么。 学生小组内商量后,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边搭边注意观察这些积木的形状,有哪些是自己认识的? (2)在学生活动后,指定几名学生拿出已经认识的积木,并介绍它们的形状,相机也让其他学生找一找相同形状的积木。 二、探索中合作感知

(1)引导认识长方形。 ①看一看、摸一摸。 讲述介绍:(教师依次指长方体的几个面)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是长方体的另一个面,这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长方体有6个面。 布置操作:请你任意选择一个面,正对着自己,仔细看一看它的形状,再用手摸一摸。 ②画一画。动一动脑筋,把自己选择的面的形状在纸上画下来。想一想,该怎么画呢?让我们来动手试一试吧。 ③比一比。请小朋友把自己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互相看一看得到了什么样的 图形。 教师借助实物投影仪进一步展示学生画出的各种各样的长方形。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大家画的长方体的一个面,有的是这样的,有的是这样的……, ④揭示名称。想象:让我们闭上眼睛把刚才看见的图形再想一想。 指出:像这样的图形虽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横着,有的竖着,但我们都把它们叫 作长方形。 ⑤找一找。你们手中的长方体还有哪些面的形状也是长方形的?找到后看一看、摸一摸。 (2)自主认识正方形。 ①谈话启发方法。刚才我们用了“先看一看长方体一个面的形状,再摸一摸,然后把它画下来”的方法认识了长方形,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正方体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呢? 请小朋友每人拿起一个正方体,用刚才认识长方形的方法去认识正方体每个面的形状。 ②学生活动,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③交流后概括。 让学生将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再选择一部分学生画出的正方形在投影仪 上展示。 提问:咱们画下来的这种图形叫作什么呢? 概括:这些图形都是正方形。 ④再看一看,正方体的其他面是什么形状的? (3)放手认识圆。 ①引导回顾方法。刚才我们从长方体上认识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认识了正方形,那 从圆柱上又能认识什么图形呢?请小朋友拿出一个圆柱来,找到圆柱的这个面(底面)。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全册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二、全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全册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四、全册教学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高矮》教案模板五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高矮》教案模板五篇《高矮》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比较”中的教学内容。这是新教材增加的一个新体系,这节课的教学是学生在学习了比较《多少大小》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一种比较。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高矮》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两个动物之间的高矮关系,体会高矮的相对性。 2、在比较过程中体会高矮的正确方法。 3、渗透帮助他人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高、矮;长、短;厚、薄等的方法。 教学难点: 课堂纪律的组织,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具准备: 绳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比较的“多、少”) 师:今天有好多老师来听课,谁能说出老师多还是学生多? 生:老师多! 生:学生多! 引导学生说:学生比老师多,老师比学生少。 二、新课。 1、请刚才回答的学生上来。 师:老师和××同学站在一起,请大家判断谁高?谁矮? 生齐:老师高!

师:下面谁愿跟这个同学比较? (有意请一位跟这个同学差不多的学生,这样学生不容易看出来,从而引出比较的方法)。 师:大家觉得谁高?谁矮?(两个学生面向学生) 学生争论一番。 师:他们这样站着不容易看出高矮,有更好的比较方法吗? 生:让他们背对背。 让两人背对背站着再比较,得出结论。 (出示课件 1 ,让学生观察。) 师:淘气和笑笑也是用这种方法来比高矮的,但是,淘气这样做,你觉得对吗? 生:淘气做得不对,因为他脚踮起来。 师:哦!比高矮时不能把脚踮起来,还要注意什么呢? (让学生自由在小组里发表意见。如:把背挺直、鞋子一样高、都不穿鞋子等)。 2、老师小结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背对背、把背挺直、鞋子一样高、都不穿鞋子。 3、小组内互比身高。 师:大家都知道了比高矮的方法,现在你们可以比身高,还要请个同学帮助看。 (学生活动,老师适当指导)。 4、学生反馈活动结果。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体会高矮的相对性,渗透帮助他人的教育。 二、教学流程设计: 1、图片出示,创设情景 长颈鹿和大象谁高谁矮?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课时:数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1-10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等。 3.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按要求观察。(课本2.3两页的主题图) 1.看第2页的图,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谁能告诉大家,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 2.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图上到底有哪些东西。汇报的时候要说清楚,个数是1的是什么,个数是2的是什么,个数是10的是什么? 3学生独立观察。 二. 汇报。 1. 生按1、2、3……的顺序汇报,师板书1、2、3…… 个数是1的有……红旗、教学大楼、老师、操场、风向标、气温箱、足球 个数是2的有……双杠、跳绳、门柱 个数是3的有……石凳、帽子 个数是4的有……垃圾箱、国旗护栏问:你是怎么知道有4个垃圾箱的? 个数是5的有……高楼、 个数是6的有……花、大树、 个数是7的有……小鸟、

个数是8的有……小树 个数是9的有……女同学 个数是10的有……男同学 (允许学生说10以上的。) 2.指板书,这些数你能数一数吗? 3.能完整的说有1个什么,2个……同桌互相说一说。 4.谁上来说给大家听。(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说对了要拍手。) 三.讨论。刚才小朋友们都很能干,现在你能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些什么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等一下来汇报。 四.汇报。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五.小结:这节课小朋友的表现都很棒,现在你能说一说,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吗?今天我们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等东西,放学后,你们还可以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 板书设计;数一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教后录:这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学习的第一课。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一上课,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上下来之后感觉基本学生对这一知识都掌握得较好,更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大量的说1——10在身边的发现,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浓了。 第二课时:比一比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一的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年级现有学生39人,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本学期要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维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 以内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 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找规律。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更加鲜明,将数学学科体系的严谨性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更加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 100 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 100 以内数,会读写 100 以内数。掌握 100 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和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1 角=10 分,爱护人民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五篇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五篇 教学反思篇一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笔算的方法与前面的相同,所以本节课我采取的 是正向迁移的方法进行教学的。 首先我复习了几题加法口算和一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题,请学生说说它的计算过程,旨在帮助学生回忆起两位数加两位数的 笔算方法。接着我又利用主题图中的数学信息,让学生发现并找出 问题,引出今天所教学的内容。 出示教学内容后,我并没有直接讲解,而是让学生独立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试算出结果,再指名演板,结果多数学生的计算是正确的。为了巩固计算方法,我还重点请学生讲解计算过程,交流在计算过 程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由于这是一节计算课,所以整节课感觉很 简单,课堂气氛还可以。但是作业做下来,却不尽人意,错误率很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多数学生没有加到进位1。 计算教学看似简单,教师在平时还是多多要加强训练,以切实达到提高全体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 教学反思篇二 首先,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收获 一、创设情景,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一年级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 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本节课,根据教材的内容,编了一段森林 运动会——跳远比赛的故事,从讲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情景,再进 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孩子们会沉浸在故事里, 动脑筋为故事里面的小动物想办法解决困难,解答问题。小故事营 造出了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二、加强直观,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新知识。 根据儿童心理学,儿童的思维发展阶段是从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因此,儿童最初学习数学概念和计算方 法时,必须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从动作感知到建立表象,再概括 上升为理性认识。 本节课教学数射线时,我在第一个班上课是自己提问学生“怎样的线是数射线?”,一下子就套牢了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没有自己思 考的空间。到了第二班,我改变了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小熊练习 跳远”,并用多媒体动态地演示出示数射线,让小熊一边跳一边动 态的出示数射线,然后请学生在数射线上标出小熊每次跳远的落点,使学生们一下子就能说出数射线的特征:它是射出去的,并且是有 方向、有刻度的线。它的特征不用教师多加说明,学生们就能有一 个深刻的认识。 最后,再来说说今后还能改进的地方:一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数射线”的名称较陌生,应该在教学中多让学生熟悉数 射线的叫法。另外,在比较两只小动物在数射线上跳远时,还可以 加入在不同单位长度的数射线上比较的练习,让学生明白比较的前 提是单位长度要统。 教学反思篇三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小数和整数都是按照 十进位制位值原则书写的,所以小数乘法的竖式形式,乘的顺序、 积的对位都可仿照整数乘法的相应规则进行,只要解决好小数点的 处理问题就行了。 成功之处 1.建构主问题导学教学流程,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一个人在学校学习的知识百分之八十终生用 不上,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在学校孜孜不倦地学习呢?我们实际上一直 在学习一种学习的方法。因此,在本节课上初步构建主问题导学——交流释疑——归纳总结——当堂检测教学流程。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全册)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内容及简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2~P3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找规律》一年级数学教案五篇

《找规律》一年级数学教案五篇 《找规律》一年级数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观察物品、图形的有序排列,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物品是什么。 2、培养幼儿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提高幼儿的创编以及创新能力。 3、引导幼儿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并让幼儿体验与分享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幼儿能在各种事物中找出其排列规律。 活动难点:在掌握其排列规律后继续创编其规律 活动准备 根据本次活动内容创设我做了精心的准备: 1、小兔子过生日情景图。 2、一串两色的项链;一串两黄,一红糖葫芦。 3、打击乐器若干;彩色图片若干;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课前律动(智慧宝宝) 2、小朋友们可真棒个个都是聪明可爱的智慧宝宝,那智慧宝宝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天吗?谁能说说你过生日时最快乐的事是什么?看来小朋友们过生日那天过的都很快乐,还有那么多的生日礼物。 3、今天是小兔子的生日它想邀请小朋友们参加它的生日宴会你们愿意去吗? 老师还为它准备了一件生日礼物,谁能告诉老师这是什么?(出示项链)可是老师还没完成智慧宝宝们能帮帮我吗?下面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条项链珠子的排列有怎样的规律?(幼儿先观察再发言最后动手) 二、引导幼儿感知、探索AB、ABB、ABC等排列规律,并创编新的排列规律。(基本过程) 1、小朋友们不愧为智慧宝宝这么快就帮老师完成了礼物那就让我们带上礼物 坐上公共汽车快快出发吧!音乐《公共汽车》。

2、小朋友们快看我们来到了小兔子的家,看小兔子家漂壳吗?知道小兔子家为什么这么漂亮吗?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在小兔子家发现了哪些有规律的摆设?(观察后说一说)原来小兔子家之所以这么漂亮是因为家里的摆放很有规律。 3、看,小兔子还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样小朋友们都爱吃的这是什么?(出示糖葫芦)你们想吃吗?小兔子说了要想吃得有一个条件,谁发现糖葫芦的排列规律就把它送给谁吃(自由发言) 4、为了给小兔子助兴老师想用这串糖葫芦变一个小魔术你们想看吗?(师表演)出示糖葫芦你发现它有什么变化?怎么了少了一个,少了一个什么颜色的?你怎么知道的?(幼儿根据糖葫芦的排列规律一红二黃总结) 5、现在老师就代替小兔子把糖葫芦送给表现的儿个小朋友。 6、小兔子的宴会开始了,老师想用掌声祝贺它(师拍手—-—-)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老师的掌声有何规律?谁能接着做下去,你能不能也创编一个有规律的掌声来祝贺小兔子。小兔子还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打击乐器你能创编一段有规律的节奏吗? 7、小朋友们可真棒小兔子十分高兴准备切蛋糕了让我们一起为它唱生日歌好吗?和老师一起边唱边跳舞一起祝它生日快乐。 8、小朋友们你们发现我们的动作有什么规律吗? 三、活动总结 1、小朋友们今天高兴吗?看看今天在小兔子家我们有怎样收获?(老师引导和孩子们共同总结) 四、活动延伸 1、原来规律就在我们身边,小朋友们想不想送给小兔子一件生日礼物,让我们一起用我们学过的知识给小兔子设计一件生日礼物。(师幼共同设计) 2、小朋友们小兔子看见礼物高兴极了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到外面做游戏你们愿意吗?那我们和小兔子一起蹦蹦跳跳走出教室好吗?(音乐《小兔子乖乖》)《找规律》一年级数学教案2 活动LI标: 1、能根据物体排列的规律排序,体验同一种规律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2、能仔细地观察、分析,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 活动准备:活动准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P72-74“连加、连减” 【教材分析】《连加连减》是第六单元的又一难点内容。之前我们的学习只需一步就可完成计算,而在此课,要分为两步进行计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要用第一步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并克服因为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得数的计算障碍,使课堂更生动,学生积极性更高,教材编排上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在连加、连减计算前各安排了一幅生动的插图,利用小鸡走来和离去的过程,生动地反映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二是在算式中用线标明计算顺序,并注目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以此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变成看得见的数,从而让学生克服因记不住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而无法连续计算的障碍。 【学情分析】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连加、连减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安排。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这两类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从而扩大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并为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打下必须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这一知识的自身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充分引导学生联系具体情境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运算顺序,掌握计算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多观察、多讨论、多表述,在多样的活动中深入领会并掌握知识。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是对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师生基本关系的最新论述。反复单一的练习形成计算技能,往往忽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使计算的学习变得乏味无趣,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我在教学连加连减这一课时进行了这样的思考:首先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已对连加连减有了一定的认识,缺少的是把这些零星的数学知识的系统化;另外,一年级的孩子仍然以游戏玩耍为精神食粮,孩子需要通过半游戏半学习的过程进行学习;而且一年级孩子的注意力一般只能稳定持续15到20分钟。因此,教学时我设计小青蛙回家的故事贯穿整节课的教学,把枯燥无味的计算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具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2020新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学计划 (1) 第1课时:认识图形(1) (2) 第2课时:认识图形(2) (4) 第3课时:认识图形(3) (5)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计划 (7) 第1课时十几减9 (8) 第2课时十几减9的练习课 (10) 第3课时十几减8 (12) 第4课时十几减7、6 (14) 第5课时十几减8、7、6练习课 (16) 第6课时十几减5、4、3、2 (17) 第7课时十几减几练习课 (18) 第8课时解决问题(一) (19) 第9课时解决问题(二) (21) 第10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 (23) 第11课时整理和复习(一) (24) 第12课时整理和复习(二) (26)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学计划 (27) 第1课时单一标准 (28) 第2课时不同标准 (29)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计划 (31)

第1课时数数,数的组成 (32) 第2课时读数、写数 (35) 第3课时练习课 (38) 第4课时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39) 第5课时多些,少些 (42) 第6课时解决问题 (44) 第7课时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 (45) 第8课时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练习课 (47) 第9课时摆一摆、想一想 (48)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学计划 (50) 第1课时认识人民币(一) (51) 第2课时认识人民币(二)..................................... 53第3课时简单的计算(一). (54) 第4课时简单的计算(二) (56)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计划 (58) 第1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59) 第2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61) 第3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63) 第4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一) (65) 第5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二) (66) 第6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 (67) 第7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退位) (69) 第8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练习课(一) (71) 第9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练习课(二) (72)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可爱的校园》教学教案范本五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可爱的校园》教学教案范本五篇《可爱的校园》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材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可爱的校园》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观察情境图,初步认识10以内的数,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 3.在数数的活动中,体会有序数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数数时手口一致,熟练数数。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教具: 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图片(大象、小兔子、蘑菇、小松鼠、白云、小熊、鲜花、绿树、小鸟、蝴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从今天起大家就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老师向你们表示祝贺!欢迎大家的 到来,这么多的小伙伴在一起学习新知识,多高兴啊!今后大家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比一比谁做得。 同学们,今天跟大家一起开学的还有许多可爱的动物朋友呢!我们现在就去动物学校 看看它们的“可爱的校园”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首先告诉学生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把学生引进课堂。本节课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第一节课,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学生喜欢的小动 物导入课题,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告诉学生今后要互 相学习、互相帮助,比一比谁做得好,是借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自主探究

1. 创设情境。 跟小朋友们一样,许多小动物也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它们也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来到了大象老师开办的“动物学校”。你瞧,小松鼠一边蹦跳着一边嚷着“开学了!” 2. 看图数数。 出示课件(教材第2~3页情境图),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 (1)师:这就是建在大森林里的“动物学校”,图中都有谁?它们在干什么?把你看到的跟同桌说一说。 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 组织交流,学生可能会说 图中有2只小兔子背着书包去上学;有2只小熊在玩球。 图中有9只小鸟在空中飞;天空中飘着5朵白云。 图中有大象老师,有3座漂亮的蘑菇房子,还有一群蝴蝶在飞舞。 图中还有2个小朋友在认真地想问题。…… 小结:我们看到情境图中有太阳、白云、小鸟、绿树、大象、蘑菇、蝴蝶、小熊、小兔子、小松鼠,还有盛开的鲜花。 设计意图:呈现的内容是一幅新学期开学的景象,这与学生的经历是一致的,进而借助生动活泼的卡通形象吸引学生关注图中的情境,让他们潜移默化地进入学习状态;通过组织学生交流,了解学生观察到的信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抽象地数数做好了准备。因此,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汇报自己的发现。在学生汇报交流的过程中,注意提醒学生尽量不要重复别人的答案,同时把语句说完整。 (2)师: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你能数出图中有几头大象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并在旁边贴上1头大象的图片。 师:谁能数出图中有几只小兔子?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并在旁边贴上2只小兔子的图片。 师:你能数出图中有几座蘑菇房子吗?说说你是怎么数出来的。 学生可能回答图中有3座蘑菇房子,是一个一个数出来的。要给予学生表扬鼓励。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认识钟表(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第91、92页,练习十六的第1、2、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多媒体创设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认识整时。 过程与方法 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认识钟面,学会认识整时。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时间概念,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大钟面、小钟面、钟面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刘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想看看吗?(出示课件)能告诉我谜底是什么吗?(钟表)小雪人告诉我们答对了。知道钟表有什么作用吗?(学生自由回答)嗯,钟表的作用这么大,想不想和它成为好朋友呀?那咱们先看看它长什么样吧!(出示课题)…评析:抓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认识钟面 1.认识钟面。

a.在你们的桌上有一个漂亮的钟面,拿起来仔细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把你的发现说给小伙伴听听。(学生玩学具,教师指导。) b.你们观察的真仔细,现在请小朋友们放下手中的小钟面,来看看我的超级大钟面。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出示钟面) * 又短又粗的针叫时针,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 * 还有12个数,我们数一数。 * 数字的旁边还有什么?再来数一数有多少格? (课件中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分别闪动。) (教师小结)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它们组成了一个漂亮的钟面。 …评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通过说钟面这个环节,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讨论,解决第一个知识点。? 三、认识整时 1.认识。 (放铃声)听,谁家的钟表响了?(演示晶晶家)原来是晶晶的钟表响了。还不起床快告诉她现在几时了?(出示放大的钟表)你是怎么知道是7时的? * 长长的分针指着几? * 短短的时针指着几? * 教师小结: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7就7时。(学生跟着说,教师演示课件) 2.巩固。 a.抢答: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是几时?指着4呢? b.真不错,欢迎小朋友们到智慧屋来做客,看看谁最聪明,能发

人教版新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 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下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 1. 想象印证 电脑演示:由体引出四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2. 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请你们去找一找,摸一摸。(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 3. 小组学习、引导探索 四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讲一讲自己的发现、疑惑,再进行全班交流。 4. 分类:新老朋友欢聚一堂,你们能根据它们的特点,为它们分一分小组吗?(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 指明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 5. 发明设计 (1)请小小设计师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组合,设计出一幅美丽的作品(电脑演示:情景激发)。 (2)评选比赛(四人小组互评,选出小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第二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前后 (第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一年级数学教案五篇_模板

一年级数学教案五篇_模板 课题一:长短 执教:河北省玉田县城内第三小学蔡宁 教案设计:河北省玉田县教育局教研室陈长胜 河北省玉田县城内第三小学蔡宁 指导教师:河北省玉田县教育局教研室薛玉春 河北省玉田县城内第三小学吴成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做一做及练习一5、6题。 教学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学生通过操作学会 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长短。 教、学具任务:十二袋不同的物品。

两支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引导观察 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交流、汇报 (1)问: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 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设计说明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板书:长、短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 (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如图: 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

一年级数学教案比一比教学设计完整版

一年级数学教案比一比 教学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一年级数学教案——《比一比》教学设计 沿江小学金华 “比一比”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基础上的。通过比较教室里桌子、椅子的高矮,教鞭与铅笔的长短这些学生熟悉的情景着手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比一比,以及小组合作与交流,来感受长短、高矮都是通过比较的结果,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的比较意识和观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利用数学语言的培养,希望他们从小养成语言准确、严谨的习惯。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比长短”的生活经验,但基本上用“×长,×短”这样孤立的表达方式,而不会用比较规范地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长短关系,这时我就引导学生用“××比××长”,“××比××短”……来描述长短、大小、高矮、轻重等关系,从而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对大小的比较容易掌握,对练习中的轻重的比较难理解,对最大和最小的定义也比较难区分。 教学中,便于学生以后的学习,我把教学的“长短、大小、高矮、轻重”等板书出来,同时注上拼音,让学生

跟着读几遍,让学生能逐渐养成自己去审题,明白到底该做什么,要求什么,在练习中,出现的相关词,我让学生自己认读一下,或看着黑板说说是什么意思,我发现有一半的学生能认读今天的几个相关词,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慢慢来,相信孩子每天进步一大截。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养成语言准确、严谨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初步认识一一对应,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难点: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教学准备:主题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