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造卫星的种类、发射时间、用途和意义

合集下载

人造卫星的分类组成与功能

人造卫星的分类组成与功能

人造卫星的分类组成与功能卫星的分类与组成从人类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迄今已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拓了卫星应用,发展速度令人吃惊。

1957年全世界只有2颗卫星上天,1958年达到8颗,1959年14颗,1960年35颗,到1960年后,每年发射的卫星都在100颗以上。

截止1996年,世界各国发射的卫星总数为4000颗左右,其中绝大多数已停止工作或坠入大气层而被烧毁,仍留在轨道上继续工作的卫星虽然为数不多,但名目繁多,按运行轨道分,有低轨道卫星、中高轨道卫星、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大椭圆轨道卫星和极轨道卫星等。

按用途分,可分为科学卫星类、技术试验卫星类和应用卫星类等三大类。

其中每一类又可按具体的用途范围再进行分类,如用于科学探测研究的卫星有空间物理探测卫星和天文卫星等;大家比较熟悉的直接为国民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服务的应用卫星有通信及广播卫星、气象卫星、测地卫星、地球资源卫星、导航卫星、侦察卫星等。

上述各式各样的卫星,不仅用途不同,其外形也呈现出千姿百态,有球形、锥形、圆柱形,有的伸出长长的“触角”,有的则张着庞大的“翅膀”;有的像翩翩起舞的蝴蝶,有的又像戴在帝王头上的“皇冠”。

卫星外形这样奇形怪状,这并非是科学家随心所欲之作,而主要是根据卫星肩负的使命,对卫星有效容积、姿态控制特征、能源要求和运载火箭大小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后确定的。

卫星的外形虽然复杂,执行的任务也各不相同,但不论什么卫星,其基本组成通常都是由专用系统和通用系统两大部分构成。

专用系统的组成将视卫星担负的任务而定,如通信卫星有无线电接收和转发设备等通信专用系统,侦察卫星必须有高空照相机、可见光和红外扫描辐射仪等遥感设备,科学探测卫星必须装有相应的探测仪器等。

照明发电类卫星则必须有太阳光反射与接收等聚能转换系统等。

而通用系统则是各类卫星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通常包括结构、温度控制、姿态控制、无线电遥测、遥控、跟踪和能源等分系统。

人造卫星基本知识概述

人造卫星基本知识概述

人造卫星基本知识概述人造卫星是由人类制造并将其送入太空进行各种任务和功能的设备。

它们在现代通信、气象观测、地球观测、导航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概述人造卫星的一些基本知识,包括构造、种类和功能。

一、构造人造卫星的构造是基于其特定的任务需求以及环境适应性而设计的。

虽然不同的卫星可能存在一些差异,但它们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组件:1.1 主体结构:卫星的主体结构通常由金属合金或碳纤维等材料制成,以保证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且能够抵御太空中的极端温度和辐射。

主体结构中通常包含有减震装置和对流散热器等组件。

1.2 动力系统:卫星的动力系统主要包括太阳能电池阵列、电池、燃料电池或核能源等装置。

这些装置提供了卫星所需的能量,以满足各种任务的运行需求。

1.3 通信系统:卫星的通信系统用于接收和发送信号,确保卫星与地面站点、其他卫星或用户之间的通信连接。

通信系统通常包括天线、收发器、调制解调器等组件。

1.4 控制系统:卫星的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卫星的姿态、轨道和运行状态。

它包括各种传感器、电动轮、推进器和陀螺仪等元件,以保持卫星在正确的轨道和工作状态。

二、种类人造卫星可以根据其用途和功能分为不同种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人造卫星种类:2.1 通信卫星:主要用于无线电信号的传输,包括电话、电视、互联网和广播等。

2.2 气象卫星:用于观测和监测地球的大气状况,收集气象数据,以便提供天气预报和气候研究。

2.3 导航卫星:用于提供定位、导航和时间服务,例如全球定位系统(GPS)。

2.4 地球观测卫星:用于观测和监测地球的表面特征、植被、水资源、海洋等,以帮助研究和监测地球系统。

2.5 科学研究卫星:用于进行各种科学研究任务,例如天文观测、宇宙学研究等。

三、功能人造卫星的功能多样,下面列举了几种常见的功能:3.1 数据收集和传输:卫星可以收集、存储并传输各种数据,包括气象数据、地球观测数据、通信数据等。

3.2 通信和广播:卫星通过无线电信号传输数据,实现全球通信,包括电话、互联网、电视和广播等。

中国的卫星系列介绍

中国的卫星系列介绍

庆祝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实践系列科学卫星1971年3月3日,中国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实践一号发射成功。

它不仅测量了高空磁场、X射线、宇宙射线和外热流等空间环境参数,还进行了硅太阳能电池供电系统、主动无源热控制系统等长寿命应用卫星的一些关键技术的试验。

它在轨运行了8年,大大超过设计寿命,为中国设计和制造长寿命卫星提供了宝贵经验,尤其为卫星的电源、热控和无线电测控系统的研制开辟了成功的道路。

1972年4月,实践二号卫星作为中国第一颗专门用于空间物理探测的科学实验卫星被列入国家计划。

为了充分利用风暴一号运载火箭的能力,1977年有关部门提出了一箭多星的设想,即把另两颗科学实验卫星———实践二号甲、实践二号乙与实践二号卫星一起送入太空。

经过多年的努力,1981年9月20日,风暴一号火箭终于一举成功地发射了这三颗卫星。

它不仅使中国在空间探测和新技术试验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并且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

实践二号上携带有用于探测太阳活动、地球附近空间的带电粒子、地球和大气的红外和紫外辐射背景、高空大气密度的11种仪器,并采用了自旋稳定且整星对日定向的姿控方式、整星无源主动式热控等新技术,为中国此后研制各种卫星提供了宝贵经验。

借助星上的探测仪器,实践二号甲和二号乙卫星也取得了重要的科学探测数据和有关技术试验数据,为空间科研提供了资料。

为了探测近地空间的带电粒子环境,研究它们对航天的影响,中国于1994年2月8日成功发射了实践四号卫星。

该星是高性能的小型科学卫星,使中国首次获得了海拔200 ̄36000km之间的空间环境参数和高能粒子效应资料。

中国的人造卫星有哪些

中国的人造卫星有哪些

中国的人造卫星有哪些
中国人造卫星有东方红一号、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三号、风云一号、风云二号、实践一号、实践四号等。

中国自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以来,至2004年11月6日先后67次成功发射62颗不同类型的文献。

人造卫星(ArtificialSatellite):环绕地球在空间轨道上运行的无人航天器。

人造卫星基本按照天体力学规律绕地球运动,但因在不同的轨道上受非球形地球引力场、大气阻力、太阳引力、月球引力和光压的影响,实际运动情况非常复杂。

人造卫星是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的航天器。

人造卫星发射数量约占航天器发射总数的90%以上。

我国人造卫星的种类、发射时间、用途和意义

我国人造卫星的种类、发射时间、用途和意义

我国人造卫星的种类、发射时间、用途和意义我国人造卫星的种类环绕地球飞行并在空间轨道运行一圈以上的无人航天器。

简称人造地球卫星。

人造卫星是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的航天器。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

之后,美国、法国、日本也相继发射了人造卫星。

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了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到1992年底中国共发射33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卫星。

在人类发射的数千颗人造卫星中,90%以上是直接为国民经济和军事服务的卫星,称为应用卫星。

此外,还有科学卫星和技术试验卫星。

应用卫星按其用途可分为空间物理探测卫星、通信卫星、天文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侦察卫星、导航卫星、测地卫星等。

人造卫星一般由专用系统和保障系统组成。

专用系统是指与卫星所执行的任务直接有关的系统,也称为有效载荷。

应用卫星的专用系统按卫星的各种用途包括:通信转发器,遥感器,导航设备等。

科学卫星的专用系统则是各种空间物理探测、天文探测等仪器。

技术试验卫星的专用系统则是各种新原理、新技术、新方案、新仪器设备和新材料的试验设备。

保障系统是指保障卫星和专用系统在空间正常工作的系统,也称为服务系统。

主要有结构系统、电源系统、热控制系统、姿态控制和轨道控制系统、无线电测控系统等。

对于返回卫星,则还有返回着陆系统。

人造卫星的运动轨道取决于卫星的任务要求,区分为低轨道、中高轨道、地球同步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大椭圆轨道和极轨道。

人造卫星绕地球飞行的速度快,低轨道和中高轨道卫星一天可绕地球飞行几圈到十几圈,不受领土、领空和地理条件限制,视野广阔。

能迅速与地面进行信息交换、包括地面信息的转发,也可获取地球的大量遥感信息,一张地球资源卫星图片所遥感的面积可达几万平方千米。

在卫星轨道高度达到35800千米,并沿地球赤道上空与地球自转同一方向飞行时,卫星绕地球旋转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完全相同,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此卫星在地球上看来是静止地挂在高空,称为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简称静止卫星,这种卫星可实现卫星与地面站之间的不间断的信息交换,并大大简化地面站的设备。

什么是人造卫星?

什么是人造卫星?

什么是人造卫星?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中,人造卫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那么,什么是人造卫星呢?人造卫星是一种可以在外层空间自转的人类制造的机器,通常是圆形或椭圆形的金属结构,可以搭在地球运行轨道上,用于监测、通讯、导航、气象预测等方面。

最早的人造卫星于1957年由前苏联成功发射,自那以后,人造卫星不断发展进步,今天已经成为现代科技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人造卫星的类别人造卫星的种类根据用途不同而分为多种,这里列举几种常见的:1. 广播卫星:用于地球上接收和播放电视、电影、音乐和其他娱乐节目。

2. 通信卫星:用于在地球上各处之间传输信息。

3. 导航卫星:用于定位和导航,帮助我们在地球上找到正确的方向。

4. 气象卫星:用于观测和预测天气,以及对自然灾害进行预警。

二、人造卫星的作用人造卫星在现代社会中担当着重要的作用,以下列举一些:1. 通讯作用:人造卫星为人们的通讯带来了更便捷、更广泛的覆盖范围。

无论是定位导航、电视广播、互联网还是电话,都可以依靠人造卫星的支持。

2. 集中监测作用:人造卫星的日常任务是为地球上的元素提供全球定位系统(GPS),借助卫星技术,人们可以比以往更容易地获得地球表面的高清晰度图像和图示,这些图像和图示对环境保护、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 环境监测作用:人造卫星对环境保护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比如对海洋污染和破坏进行预警和监控,及时发现危险情况,利于采取措施避免灾害的发生。

三、人造卫星发展的未来中国作为世界上五个拥有完整人造卫星系统的国家之一,拥有完整的卫星设计能力和整个卫星产业链的配套体系,预示着人造卫星和航天技术的未来将更加发展壮大。

在未来,人造卫星将继续为人类的日常生活、科学研究等领域服务,预计在环境保护、资源探测以及地质灾害预测预防方面取得更多的成就。

总结:人造卫星是人类制造、悬浮在地球运行轨道上的机器,因其广泛应用于电视广播、互联网、电话、定位导航、科学研究等领域而受到重视。

常识判断三十六:中国的卫星发展的相关常识

常识判断三十六:中国的卫星发展的相关常识

常识判断三十六:中国的卫星发展的相关常识中国的卫星事业呈现出异常飞速的发展趋势,科技领先优势愈发明显。

整理出中国卫星事业发展的相关常识,供大家参阅。

1、“东方红”系列通讯卫星①东方红一号:我国首颗人造卫星,1970年4月24日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进入航天时代,4月24日因此也被定位“中国航天日”。

②目前在轨6颗,是一系列地球静止轨道通讯卫星。

③“中星”系列和“鑫诺”系列也是通信卫星。

2、“风云”系列气象卫星1988年成功发射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目前已经建成了包含极轨气象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两种气象卫星的气象观测网络,使我国成为了继美俄两国后同时拥有两种气象卫星的国家。

3、“遥感”系列卫星遥感卫星是指利用遥感技术和遥感设备,对地表覆盖和自然现象进行观测的人造卫星,主要用于国土防灾减灾、城市规划等方面。

4、“北斗”导航卫星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美国的GPS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欧洲的“伽利略”系统、中国“北斗”系统。

5、其他科学实验卫星①悟空号:2015年发射,我国首颗暗物质探测卫星。

②墨子号:2016年发射,我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是潘建伟。

③慧眼号:2017年发射,我国首颗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

④羲和号:2021年发射,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

羲和是我国上古神话中的太阳女神和制定时历的女神。

⑤夸父一号:2022年发射,实现了我国天基太阳探测卫星的跨越式突破⑥张衡一号:2018年发射,我国首颗电磁监测试验卫星。

⑦太极一号:2019年发射,我国首颗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实验卫星。

⑧天琴一号:2022年3月,“天琴一号”卫星在轨运行期间获得全球重力场数据。

这是我国首次使用国产自主卫星测得的全球重力场数据,“天琴一号”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自主探测全球重力场的国家。

⑨怀柔一号:2020年,怀柔一号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发射成功,并进入预定轨道,“怀柔一号”全称叫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卫星,将对引力波伽马暴、快速射电暴高能辐射,特殊伽马暴和磁星爆发等高能天体爆发现象进行全天监测,旨在破解黑洞、中子星等致密天体的形成和演化,以及双致密星并合之谜。

中国目前拥有的人造卫星的种类及其作用

中国目前拥有的人造卫星的种类及其作用

中国目前拥有的人造卫星的种类及其作用人造地球卫星用途广、种类繁多,有太空“信使”通信卫星、太空“遥感器”地球资源卫星、太空“气象站”气象卫星、太空“向导”导航卫星、太空“间谍”侦察卫星、太空“广播员”广播卫星、太空“测绘员”测地卫星、太空“千里眼”天文卫星等,组成一个庞大的“卫星世家”。

科学探测卫星科学探测卫星是用来进行空间物理环境探测的卫星,主要任务是探测空间环境中的中性粒子,高能带电粒子,固体颗粒,低频电磁波和等离子体波,磁场,电场等。

应用卫星应用卫星是直接为国民经济和军事服务的人造地球卫星,按用途可分为通信,气象,侦察,导航,测地,地球资源和多用途卫星。

通信卫星通信卫星的分类通信卫星的种类有很多,按轨道分由静止轨道通信卫星,飞静止轨道通信卫星;按用途分有广播电视直播卫星,跟踪与数据中断卫星海事卫星和军用通信卫星等。

人造卫星的用途人造卫星的出现,尤其是第3颗地球同步卫星实现全球通信以来,我们可以在家中欣赏到精彩的现场直播。

导航全球定位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又称“导航”是一个由24颗卫星组成的星座,它可以对地球上任何地点进行精确定位。

用户可用一个很小很小的接收器接收到4颗GPS卫星上的信号并计算出位置数据,军用水平距离和高度精度均为5米,民用平均为15米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苏联/俄罗斯开发的军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定位系统,其作用和美国的到航星全球定位系统相同。

卫星导航系统2003年5月25日零时3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的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这标志着我国已自主建立了完善的导航系统,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将起起到积极作用。

这次发射的是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前两颗北斗一号卫星分别于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发射升空。

运行至今导航定位系统工作未定。

这次发射的是导航定位系统的备份星。

它与前两颗北斗一号组成了完整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确保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人造卫星的种类
环绕地球飞行并在空间轨道运行一圈以上的无人航天器。

简称人造地球卫星。

人造卫星是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的航天器。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

之后,美国、法国、日本也相继发射了人造卫星。

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了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到1992年底中国共发射33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卫星。

在人类发射的数千颗人造卫星中,90%以上是直接为国民经济和军事服务的卫星,称为应用卫星。

此外,还有科学卫星和技术试验卫星。

应用卫星按其用途可分为空间物理探测卫星、通信卫星、天文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侦察卫星、导航卫星、测地卫星等。

人造卫星一般由专用系统和保障系统组成。

专用系统是指与卫星所执行的任务直接有关的系统,也称为有效载荷。

应用卫星的专用系统按卫星的各种用途包括:通信转发器,遥感器,导航设备等。

科学卫星的专用系统则是各种空间物理探测、天文探测等仪器。

技术试验卫星的专用系统则是各种新原理、新技术、新方案、新仪器设备和新材料的试验设备。

保障系统是指保障卫星和专用系统在空间正常工作的系统,也称为服务系统。

主要有结构系统、电源系统、热控制系统、姿态控制和轨道控制系统、无线电测控系统等。

对于返回卫星,则还有返回着陆系统。

人造卫星的运动轨道取决于卫星的任务要求,区分为低轨道、中高轨道、地球同步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大椭圆轨道和极轨道。

人造卫星绕地球飞行的速度快,低轨道和中高轨道卫星一天可绕地球飞行几圈到十几圈,不受领土、领空和地理条件限制,视野广阔。

能迅速与地面进行信息交换、包括地面信息的转发,也可获取地球的大量遥感信息,一张地球资源卫星图片所遥感的面积可达几万平方千米。

在卫星轨道高度达到35800千米,并沿地球赤道上空与地球自转同一方向飞行时,卫星绕地球旋转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完全相同,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此卫星在地球上看来是静止地挂在高空,称为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简称静止卫星,这种卫星可实现卫星与地面站之间的不间断的信息交换,并大大简化地面
站的设备。

目前绝大多数通过卫星的电视转播和转发通信是由静止通信卫星实现的。

我国人造卫星的发射时间、用途和意义
从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卫星到2005年10月,我国已成功发射了近百颗国产卫星、6艘飞船、27颗国外卫星。

卫星及应用
1、人造卫星有几种?
人造地球卫星按运行轨道可以分为:轨道高度为200~2000千米的低轨道卫星;轨道高度为2000~20000千米的中高轨道卫星;轨道高度为35786千米的位于赤道上空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

按用途可以分为:科学卫星、应用卫星和技术试验卫星,其中应用卫星又可分为军用卫星、民用卫星以及军民两用卫星。

12、我国研制了哪些卫星系列?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地球资源卫星系列、北斗星导航卫星系列等六大卫星系列。

3、返回式遥感卫星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返回式遥感卫星是低轨道卫星,主要有三大用途:一是对地观测,获取遥感信息;二是进行微重力试验;三是为载人航天作返回的技术储备。

4、卫星怎样返回地面?
当卫星完成任务返回地面时,要完成调整姿态、舱段分离、返回舱旋转、脱离飞行轨道、打开信标机、打开降落伞并返回地面等一系列动作。

5、中国共发射了几代通信卫星?
到目前为止,中国共发射了三代通信卫星。

第一代通信卫星是1984年发射的2颗通信卫星和1986年2月1日发射的东方红二号实用型通信广播卫星。

第二代通信卫星是1988年3月7日、1988年12月22日、1990年2月4日和
1991年11月28日发射的载有4台C波段转发器的东方红二号甲通信卫星。

第三代通信卫星是1997年5月12日发射的东方红三号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

6、我国第一颗通信卫星是什么时候发射的?
我国第一颗通信卫星是1984年1月29日发射的,它取得了部分成功。

这是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7、东方红二号通信广播卫星是何时发射成功的?
1984年4月8日成功发射的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

8、东方红二号甲通信卫星是何时发射成功的?
实用广播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甲于1988年3月7日成功发射。

该卫星大大改善了我国的通信和广播电视传输条件。

9、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是何时发射成功的?
中容量广播通信卫星东方红三号于1997年5月12日成功发射。

该卫星改善了我国的国际通信以及西部边远山区的通信状况。

210、风云气象卫星共发射了多少颗?
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包括风云一号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和风云二号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两大类。

风云一号和风云二号分别进行过4次和3次发射,在我国天气预报和气象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1、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是何时发射成功的?
1988年9月7日,我国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由长征四号火箭发射升空。

12、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是何时发射成功的?
我国在1997年6月10日发射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甲,并于1997年12月1日正式交付用户使用。

2000年6月25日又发射了风云二号乙。

2004年10月19日又发射了一颗风云二号气象卫星。

13、中国已发射了哪些空间物理探测卫星?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发射的空间物理探测卫星,主要是“实践”卫星系列。

1971年3月3日成功发射了实践一号卫星。

1981年9月20日一箭三星成功发射了实践二号、实践二号A和实践二号B。

1994年2月8日成功发射了实践四号卫星。

14、我国的实践科学探测卫星共发射了多少颗?
共发射了八颗卫星,分别是:1971年3月发射的实践一号;1981年9月20日用一箭三星发射的实践二号、实践二号甲、实践二号乙;1994年2月8日发射的实践四号;1999年5月10日发射的实践五号。

2004年9月9日发射的实践六号A星和B星。

15、你了解实践一号科学探测卫星吗?
实践一号卫星是在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基础上增加了太阳能供电系统等8个空间技术试验及探测项目。

1971年3月3日,实践一号卫星由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发射。

卫星在轨道上运行了8年多,向地面发回了大量科学探测和试验数据。

16、你了解实践二号科学探测卫星吗?
实践二号卫星是专门用于空间物理探测的科学实验卫星。

卫星重250公斤,卫星主体为一个外接圆直径1.23米、高1.1米的八面棱柱体。

1981年9月20日,我国发射一箭三星,实践二号是其中之一。

17、中国第一颗卫星是什么卫星?
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了自己研制的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

该卫星重173千克,星上装有一台“东方红”电子音乐发生器及科学探测仪器设备。

其任务是探测空间电离层和
3地球大气密度,并将有关数据传回地面。

因此,东方红一号是一颗具有空间探测性质的技术试验卫星。

18、我国地球资源卫星共发射了多少颗?
从1999年10月到2003年10月,我国共发射了3颗地球资源卫星。

19、中国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是什么时候发射的?
1999年10月14日,中国与巴西合作研制的地球资源卫星??资源一号卫星在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20、我国北斗导航定位卫星共发射了多少颗?
从2000年10月到2003年5月,我国共发射了3颗北斗导航定位卫星。

21、军用卫星有哪几类?
军用卫星是指用于各种军事目的的人造地球卫星。

按用途可分为侦察卫星、军用气象卫星、军用导航卫星、军用测地卫星、军用通信卫星和拦击卫星。

侦察卫星又可分为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海洋监视卫星、导弹预警卫星和核爆炸监视卫星。

战时,一些民用卫星也可用于军事用途。

22、最早挂上太空的是哪五大卫星?
(1)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的质量为83.6千克的同伴者卫星。

(2)1958年1月31日美国发射的质量为8.2千克的探险者卫星。

(3)1966年11月26日法国发射的质量为42千克的AI卫星。

(4)1970年2月14日日本发射的质量为23.8千克的大隅卫星。

(5)1970年4月24日中国发射的质量为173千克的东方红一号卫星。

23、我国已发射多少颗卫星?
从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卫星到2005年10月,我国已成功发射了近百颗国产卫星、6艘飞船、27颗国外卫星。

24、我国是世界上第几个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国家?
1981年9月20日,我国用风暴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3颗卫星(实践二号、实践二号甲、实践二号乙),这是我国在空间探测和新技术试验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国家。

25、截止2003年底全世界共发射了多少颗卫星?
自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截止2003年底,全世界共成功发射5053颗人造卫星。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