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 详解

合集下载

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详解【推荐PPT文档】

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详解【推荐PPT文档】

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详解【推荐PPT文档】高层住宅的交通核设计是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不仅关系到居民的日常出行便捷性和安全性,还对整个建筑的空间利用、消防疏散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探讨一下高层住宅交通核的设计要点。

一、交通核的定义与组成高层住宅交通核,简单来说,就是连接各楼层住户的垂直交通和水平交通的集中区域。

它通常由楼梯、电梯、电梯厅、前室、疏散通道等部分组成。

楼梯是必不可少的垂直疏散通道,在紧急情况下为居民提供安全逃生的路径。

电梯则是日常垂直交通的主要工具,方便居民快速上下楼。

电梯厅和前室是居民等候电梯和短暂停留的空间,需要有足够的面积和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

疏散通道则要保证畅通无阻,确保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迅速疏散。

二、交通核的布局形式1、核心筒式布局这是高层住宅中最常见的交通核布局形式。

核心筒位于建筑的中心位置,楼梯、电梯等交通设施围绕核心筒布置。

这种布局的优点是结构稳定,交通流线简洁,各户的朝向和采光较为均匀。

但缺点是中间部分的户型可能会受到交通核的影响,采光和通风稍差。

2、外置式布局交通核位于建筑的一侧或两侧,这种布局可以使中间的户型获得更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但可能会导致建筑外立面不够规整,结构设计也相对复杂。

3、分散式布局将交通设施分散布置在建筑的不同位置,这种布局较为灵活,但交通流线可能会较为复杂,不利于管理和疏散。

三、交通核的尺寸设计1、楼梯尺寸楼梯的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确定,一般不小于 11 米。

踏步的高度和宽度要符合人体工程学,踏步高度不宜大于 175 毫米,踏步宽度不宜小于 260 毫米。

楼梯的休息平台宽度也不能小于楼梯的宽度。

2、电梯尺寸电梯的轿厢尺寸应根据住户数量和使用需求确定。

一般来说,载重800 千克的电梯,轿厢尺寸约为135 米×14 米;载重1000 千克的电梯,轿厢尺寸约为 16 米×14 米。

同时,电梯井道的尺寸也要相应预留足够的空间。

高层住宅交通核几种布置方式

高层住宅交通核几种布置方式

高层住宅交通核几种布置方式范本一:正文如下:高层住宅交通核几种布置方式一、概述高层住宅交通核是指高层住宅建造中负责垂直交通的核心区域,包括电梯、楼梯等交通设施的布置。

正确合理的交通核布置能够提高住宅的居住品质和便利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高层住宅交通核布置方式。

二、单核式布置单核式布置是最常见的高层住宅交通核布置方式之一。

它是指将电梯和楼梯等交通设施集中在一个核心区域中,住户只能通过这个核心区域进行垂直交通。

这种布置方式适合于建造结构较小、住户数量较少的情况,可以有效地节省建造空间和成本。

三、双核式布置双核式布置是指将电梯和楼梯等交通设施分为两个核心区域布置。

每一个核心区域都可以独立使用,住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使用哪个核心区域进行垂直交通。

这种布置方式适合于建造结构较大、住户数量较多的情况,可以分散交通压力,提高交通效率。

四、多核式布置多核式布置是指将电梯和楼梯等交通设施分扩散置在不同楼层的核心区域。

每一个核心区域都可以独立使用,住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使用哪个核心区域进行垂直交通。

这种布置方式适合于建筑结构较大、住户数量较多的情况,可以进一步分散交通压力,提高交通效率。

五、混合式布置混合式布置是指将单核式、双核式和多核式等多种布置方式结合起来应用。

根据建造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可以灵便选择不同的布置方式来满足不同的交通需求。

这种布置方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灵便性较高。

六、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高层住宅交通核布置示意图、交通核设施选型表等。

详细内容请参见附件。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 高层住宅:指建造高度在一定比例以上的住宅建造。

2. 交通核:指高层住宅建造中负责垂直交通的核心区域,包括电梯、楼梯等交通设施的布置。

3. 垂直交通:指在建造中进行上下交通的方式,如电梯、楼梯等。

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 详解

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 详解

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详解在现代城市的高楼大厦中,高层住宅已经成为常见的居住形式。

而高层住宅交通核的设计,对于居民的生活便利性、安全性以及整个建筑的运行效率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高层住宅交通核,简单来说,就是指高层住宅中用于垂直交通和疏散的核心部分,包括楼梯、电梯、前室、走廊等空间。

它就像是整栋建筑的“动脉”,将各个楼层的住户连接起来,并在紧急情况下保障人员的安全疏散。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电梯的设计。

电梯是高层住宅交通核中最关键的部分之一。

在设计时,需要根据建筑的高度、户数以及使用人数来确定电梯的数量和载重量。

一般来说,较高的楼层和较多的户数需要配备更多的电梯,以减少居民等待的时间。

同时,电梯的速度也需要根据楼层高度进行合理选择,既要保证运行效率,又要避免速度过快带来的不适感。

除了数量和速度,电梯的布局也很重要。

常见的电梯布局有集中式和分散式。

集中式布局将多部电梯集中在一起,方便管理和维护,但可能会导致部分住户的出行距离较长;分散式布局则将电梯分布在不同的位置,减少了住户的步行距离,但可能会增加建筑成本和管理难度。

在实际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衡和选择。

楼梯作为紧急疏散的重要通道,其设计同样不容忽视。

楼梯的宽度、坡度和踏步高度都需要符合相关的规范要求,以确保人员能够快速、安全地疏散。

一般来说,楼梯的宽度不应小于 11 米,踏步高度不宜大于 180 毫米,坡度不宜大于 45 度。

此外,楼梯间还需要有良好的通风和照明设施,以提高疏散的安全性。

前室是连接电梯和楼梯的过渡空间,它的作用主要是防止火灾和烟雾蔓延到电梯和楼梯间。

前室的面积应根据建筑的类型和高度确定,一般不应小于45 平方米。

在前室的设计中,还需要考虑防火门的设置、正压送风系统等,以保证其防火性能。

走廊是交通核中连接各个房间和公共区域的通道,它的宽度和通行能力也需要根据建筑的使用人数进行合理设计。

一般来说,走廊的宽度不应小于 12 米,以保证两人能够并行通过。

高层住宅交通核几种布置方式

高层住宅交通核几种布置方式

高层住宅交通核几种布置方式在高层住宅的设计中,交通核的布置方式至关重要。

它不仅影响着居民的出行便利性和安全性,还对建筑的空间利用、结构合理性以及消防疏散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高层住宅交通核常见的几种布置方式。

一、中心核心筒式布置中心核心筒式是高层住宅中最为常见的交通核布置方式之一。

这种布置将电梯、楼梯、管道井等集中设置在建筑的中心位置,形成一个核心筒。

其优点显而易见。

首先,它使得建筑的平面布局较为规整,便于房间的划分和使用。

各户围绕核心筒分布,结构受力均匀,有利于提高建筑的稳定性。

其次,交通流线相对简单明了,居民能够方便快捷地到达各个楼层。

再者,核心筒处于中心位置,对于消防疏散来说较为有利,能够保证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迅速疏散。

然而,这种布置方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由于核心筒占据了建筑的中心位置,导致部分户型的采光和通风受到一定影响。

特别是对于靠近核心筒的房间,可能会出现采光不足和通风不畅的问题。

此外,中心核心筒式布置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可使用面积,降低了建筑的得房率。

二、外置式交通核布置外置式交通核即将交通核设置在建筑的外部。

这种布置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交通核对室内采光和通风的影响。

外置式交通核的优点在于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室内房间的采光和通风效果,提高居住的舒适度。

同时,由于交通核与主体建筑分离,在结构设计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不过,外置式交通核也存在一些缺点。

比如,交通流线相对较长,居民出行的便利性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此外,外置的交通核在外观上可能会对建筑的整体美观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在设计时进行精心处理。

三、双侧式交通核布置双侧式交通核是将交通核分别设置在建筑的两侧。

这种布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中心核心筒式和外置式交通核的优缺点。

双侧式交通核的优点是可以使得建筑的平面布局更加灵活,能够适应不同的户型设计需求。

同时,两侧的交通核可以分担人流,减少拥挤,提高疏散效率。

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详细讲解

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详细讲解

管井位置
管井靠一侧设计 检修空间大小合理
比较研究
一.板式中高层,高层住宅 (7-11F)
实例
旁置式
空间形态分析
楼梯,电梯间,入户空间合为一体 电梯间设于中部,节约了北部的面宽 电梯噪音对电梯所在一侧的户型影响 较大 公共空间集中,面积小,容易造成使 用干扰
综合评价
适用于经济型住宅 公用面积,面宽小 功能使用有一定交叉,易形成干扰 采光通风较好
《高层民用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
6.2.3 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通至屋顶,其疏散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6.2.3.1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 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6.2.3.2 十二层及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6.2.3.3 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适用于高档住宅 公用面积大,面宽较节约 功能布局清晰,公共空间互不干扰 采光通风较好,舒适度较高
比较研究
一.板式
面积
交通空间面积21.12平方米
采光和通风性
楼梯,电梯,入户空间均能直 接采光,比较明亮
平均采光,通风性较好
入户门位置
入户门位置相对固定 入户后易形成玄关空间 户门过近,容易产生干扰
比较研究
一.板式中高层,高层住宅 (7-11F)
实例
对置式1
空间形态分析
楼梯休息平台、电梯等候和管井检修共 用一个空间,交通空间集中,争取了进深, 节约了面宽
公共空间集中,面积小,易造成使用干 扰
电梯噪音对相邻南侧房间有一定的干扰 对户型北侧明餐明卫的设置有利

高层住宅交通核平面设计分析(全文)

高层住宅交通核平面设计分析(全文)

高层住宅交通核平面设计分析(全文)范本一:正式文档风格1. 研究目的1.1 背景介绍1.2 目标明确2. 数据收集与分析2.1 数据来源2.2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3. 道路交通状况分析3.1 道路网络分布3.2 道路容量评估3.3 道路交通流量分析3.3.1 交通流量测量方法3.3.2 交通流量数据分析3.4 道路交通拥堵情况分析4. 住宅项目需求与规划4.1 住宅基本需求分析4.2 住宅规划设计标准5. 住宅交通核平面设计5.1 设计目标与原则5.2 交通规划与布局5.3 道路设计与优化5.4 车辆停放规划与引导6. 结果分析与讨论6.1 交通核平面设计效果评估 6.2 设计改进与优化建议附件:1. 住宅交通核平面设计图纸2. 交通流量调研数据表3. 相关法律法规法律名词及注释:1. 住宅规划设计标准:指由国家制定的关于住宅项目建设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包括住宅用地面积、建筑高度、停车位数量等要求。

2. 道路容量评估:通过对道路交通流量、车速等因素的测量和计算,评估道路的最大通行能力。

3. 交通流量测量方法:采用交通流量调查仪器进行实地测量,或通过道路交通监控摄像头获取的交通数据进行分析。

4. 道路交通拥堵情况分析:通过对交通流量数据、交通排队长度等指标的分析,评估道路拥堵状况。

5. 住宅交通核平面设计效果评估:通过对设计方案的实施和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判断设计效果的好坏。

范本二:简洁文档风格1. 问题背景与目的1.1 背景介绍1.2 目标明确2. 数据收集与分析2.1 数据来源2.2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3. 道路交通状况分析3.1 道路网络分布3.2 道路容量评估3.3 道路交通流量分析3.4 道路交通拥堵情况分析4. 住宅项目需求与规划4.1 住宅基本需求分析4.2 住宅规划设计标准5. 住宅交通核平面设计5.1 设计目标与原则5.2 交通规划与布局5.3 道路设计与优化5.4 车辆停放规划与引导6. 结果分析与讨论6.1 交通核平面设计效果评估 6.2 设计改进与优化建议附件:1. 住宅交通核平面设计图纸2. 交通流量调研数据表3. 相关法律法规法律名词及注释:1. 住宅规划设计标准:国家制定的关于住宅项目建设的规范和标准。

高层住宅交通核几种布置方式

高层住宅交通核几种布置方式

高层住宅交通核几种布置方式在高层住宅的设计中,交通核的布置方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出行便利性、安全性以及整个建筑的使用效率和空间利用。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高层住宅交通核常见的几种布置方式。

一、核心筒式布置核心筒式布置是高层住宅中最为常见的交通核形式。

它将电梯、楼梯、管道井等垂直交通和设备设施集中在建筑的核心部位,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筒体。

这种布置方式的优点是结构稳定,能够有效地承受水平和垂直荷载,同时为建筑提供了良好的抗震性能。

在核心筒式布置中,电梯通常分组设置,以提高运行效率。

楼梯则围绕电梯布置,作为紧急疏散通道。

此外,核心筒内还会设置各种管道井,如给排水管道井、电气管道井等,方便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然而,核心筒式布置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由于交通核集中在核心部位,会导致建筑中部的采光和通风受到一定影响。

而且,核心筒所占的面积较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建筑的使用效率。

二、外置式布置外置式布置是将交通核设置在建筑的外侧。

这种布置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核心筒式布置中中部采光和通风不好的问题。

同时,外置的交通核还可以为建筑外观增添变化,使建筑造型更加丰富多样。

在外置式布置中,电梯和楼梯通常沿着建筑的外墙设置,这样可以为每个住户提供较好的采光和视野。

不过,外置式布置也存在一些缺点。

比如,由于交通核暴露在建筑外侧,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保温和防水措施,增加了建筑的成本。

而且,外置的交通核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建筑的立面效果。

三、分散式布置分散式布置是将交通核分散设置在建筑的不同部位。

这种布置方式可以减少交通核的集中压力,提高疏散效率。

同时,分散式布置还可以使建筑的平面布局更加灵活,适应不同的户型设计需求。

在分散式布置中,电梯和楼梯可以根据建筑的功能分区和户型布局进行合理设置。

例如,可以在每个单元设置独立的交通核,或者在不同楼层设置多个交通核。

分散式布置的缺点是管理和维护相对较为复杂,而且在结构设计上也需要更加精细的考虑。

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详细讲解

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详细讲解

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详细讲解一、交通核设计概述1.1 项目背景1.2 交通核设计目标1.3 设计范围1.4 设计原则二、道路设计要求2.1 道路类型2.2 道路几何设计2.3 车道布置及数量2.4 道路标线2.5 道路交通信号设计2.6 道路排水设计2.7 道路照明设计三、停车场设计要求3.1 停车场规划3.2 停车位数量及布局3.3 停车场通行道设计3.4 停车场照明设计3.5 停车场出入口设计3.6 停车场标志标线设计四、交通组织设计要求4.1 交叉口设计4.2 交通引导设计4.3 地下通道及天桥设计4.4 公共交通站点设计五、交通安全设施要求5.1 道路交通标志设计5.2 道路交通标线设计5.3 行人过街设施设计5.4 公共交通设施设计六、交通影响评价6.1 交通流量调查6.2 交通影响分析6.3 交通改善措施附件:1. 交通流量调查数据表格2. 道路几何设计示意图3. 停车场布局图4. 交通组织方案图纸法律名词及注释:1. 道路交通安全法:是指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资料的道路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

2. 建筑法:是指建筑行为和建筑物的设立、利用、维护、拆除等行为所适用的法律规范。

一、交通核设计概述1.1 项目背景1.2 交通核设计目标1.3 设计范围1.4 设计原则1.5 可持续交通设计考虑二、停车场设计2.1 停车需求分析2.2 停车场类型选择2.3 停车场规划布局2.4 停车位数量及布局设计2.5 停车场的通行道设计2.6 停车场出入口设计2.7 停车场设施设置三、道路设计3.1 道路设计标准3.2 道路几何设计要求3.3 车道、人行道及自行车道设计3.4 道路标线标志设计3.5 道路照明设计3.6 道路交通信号灯设计四、交通组织设计4.1 交叉口类型及设计要求4.2 公共交通线路规划4.3 公共交通站点设置4.4 步行、自行车出行设施设计五、交通安全设施设计5.1 交通标志牌设置5.2 交通标线绘制要求5.3 行人天桥、地下通道设计5.4 公共交通设施设置六、交通影响评价6.1 交通流量调查方法6.2 交通影响分析指标6.3 交通改善措施建议附件:1. 停车场布局图2. 道路几何设计示意图3. 交通组织方案图纸4. 交通流量调查数据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 建设工程法:是指为了保障建筑施工安全、质量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旁 置 式
.
9
比较研究
一.板式中高层,高层住宅 (7-11F)
空间组合 中高层交通空间设计有多种形式,从对置式这一基本形式出发,总结其可以产生的几种变化,分析其优缺点,以方
便设计人员比较与选用。这里列举常用的楼梯与电梯对面的形式(见表3)。
.
10
比较比较
一.板式中高层,高层住宅 (7-11F)
对置式1
开敞楼梯间(一部)
封闭楼梯间(一部)
防烟楼梯间(两部)
层数:
一部电梯
至少两部电梯(其中一部为消防电梯)
.
4
研究对象
高层住宅交通核组成元素
(一)基本尺寸 高层住宅的交通核由楼梯间、电梯间、设备管井、走道、入户门、入口 门厅、采光窗、垃圾间等组成。根据功能及住宅法规的要求,对一些基 本构件的尺寸存在一些共性和最小限定。
6.2.3.2 十二层及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6.2.3.3 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
2
研究对象
高层住宅分类
.
3
研究对象
高层住宅分类
板式中高层,高层住宅 (7-11F)
(7-9层中高层住宅,10层及以上高层住宅)
板式高层住宅
(12-18F)
18层以上板式、塔式住宅
.
11
比较研究
一.板式中高层,高层住宅 (7-11F)
实例
对置式1
空间形态分析
楼梯休息平台、电梯等候和管井检修共 用一个空间,交通空间集中,争取了进深, 节约了面宽
公共空间集中,面积小,易造成使用干 扰
电梯噪音对相邻南侧房间有一定的干扰 对户型北侧明餐明卫的设置有利
综合价
适用于舒适型住宅,最为常用的布局形式 公用面积,面宽小 功能布局紧凑,对行为有一定的干扰 采光通风好
1.楼梯间(见《住规》GB 50096-2011)
6.3.1 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不超过六层的住宅,一边设有 栏杆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00m。 6.3.2 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扶 手高度不应小于0.90m。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m时,其扶手高度 不应小于1.05m。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0.11m。 6.3.3 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楼梯梯段净宽,且不得小于1.20m。。。 6.3.4 楼梯为剪刀梯时,楼梯平台的净宽不得小于1.30m。(见图2)
.
8
比较研究
一.板式中高层,高层住宅 (7-11F)
板式中高层交通空间的形式,按楼梯所在的位置分为北梯式和南梯式两种。北梯式可节约南面的面宽,是最为常见的 形式。在此以北梯式为例,按楼梯和电梯之间的相对位置分为对置式、旁置式2种基本形式。这两种基本形式又可以衍变 出多种形式。
对 置 式 1
对 置 式 2
.
7
比较研究
一.板式中高层,高层住宅
(7-11F)
为方便研究,使不同形态的交通空间具有可比性,楼梯,电梯井, 层高统一取低限值加一比较。
楼梯尺寸:开间2600mm,进深根据不同组合方式确定 (开敞楼梯间一部)
层高:2800mm (共16步)
电 梯 井轴线尺寸 :2100(宽 )X2300(深 ),以 日立 电 梯 ,载 重 800kg, 速 度 为1.5m/s,井道尺寸1850(宽)X2100(深)为例 (乘客电梯一部)
面积
交通空间面积21.17平方米
采光和通风性
楼梯,电梯均能直接采光, 比较明亮
通风性较好
入户门位置
入户门相对固定,只能开在 纵墙上
入户后可利用套型的交通走 道形成空间过渡
入户门易出现正对套型卫生 间门的情况,应注意避让
管井位置
靠两侧纵墙设置
检修空间和楼梯有一定冲
突,检修时较不方便 突出的管井对户型布局有 一定影响 美观性较差
.
5
研究对象
高层住宅交通核组成元素
(一)基本尺寸 3.公共管道井
高层楼梯间的管道井包括水、暖、强 弱电井等。一般水、暖二井可以合并, 强、弱电井中间要有分隔,亦可合设。 设备管井的常用尺寸见下表
.
6
研究对象
高层住宅交通核空间构成
空间组成
板式中高层的交通空间除了楼梯梯段和电梯外,其他部分可以分为5个分布空间:楼梯中部休息平台空间、楼梯平 台空间、候电梯空间、入户门口空间和设备检修空间(见图2)。这5个空间中有几个空间可以重叠布置,中高层交通 空间设计的好坏取决于这5个空间的合理、经济的设置。
2.电梯间
高层住宅中要求使用载重量1t以上的电梯,该类电梯井道尺寸多在 2300mm×2400mm左右,可容纳担架的电梯井道尺寸多在 2300mm×2800mm左右。《住宅设计规范》规定“候梯厅深度不小于多 台电梯中最大轿厢的深度,且不小于1.50m”。实际设计中因考虑到候梯 厅通常兼作公共走道,在这里会发生交通流线的交叉再加之搬运家具货物 的要求,所以通常将候梯厅深度设计为1.80~2.00m左右。参见图1。
.
12
比较研究
一.板式中高层,高层住宅 (7-11F)
对置式2
面积
交通空间面积34.54平方米
采光和通风性
楼梯空间能直接采光 靠电梯一侧入户门处较暗 通风性较好
入户门位置
入户门设置有一定的灵活,可 与管井互换位置
《高层民用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
6.2.3 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通至屋顶,其疏散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6.2.3.1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 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高层住宅交通核模块化设计
.
2014.06
1
研究对象
高层住宅分类
《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
6.2 安全疏散出口 6.2.1 十层以下的住宅建筑,当住宅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650m2,或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 的距离大于15m时,该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6.2.2 十层及十层以上且不超过十八层的住宅建筑,当住宅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650m2,或任一 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0m时,该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6.2.3 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每层住宅单元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6.2.4 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m。 6.2.5 楼梯间及前室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