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偷袭珍珠港

合集下载

偷袭珍珠港

偷袭珍珠港

偷袭珍珠港(英文:Surprise attack on Pearl Harbor,日文:珍珠湾攻撃)是指由日本政府策划的一起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舰队基地--珍珠港的军事事件,它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瓦胡岛上的飞机场。

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

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是继19世纪中墨西哥战争后第一次另一个国家对美国领土的攻击。

这个事件也被称为珍珠港事件。

中途岛战役中途岛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战役,也是美国海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中途岛战役于1942年6月4日展开,美国海军在此战役中成功击退日本海军对中途岛环礁的攻击,日军在海战中大败,使美军得到了太平洋战区的主动权,因此该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1敦刻尔克大撤退敦刻尔克大撤退(英语:Dunkirk Evacuation,法语:Bataille de Dunkerque)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英法联军的军事撤退行动。

1940年5月25日,英法联军防线在德国机械化部队的快速攻势下崩溃之后,英军在敦刻尔克这个位于法国东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港口小城进行了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

虽然这项代号为“发电机计划”的大规模撤退行动使英国及法国得以利用各种船只撤出了大量的部队、成功挽救了大量的人力,但是英国派驻法国的远征军的所有重型装备都丢弃在欧洲大陆上,导致英国本土的地面防卫出现严重问题。

此次撤离,标志着英国势力撤出欧洲大陆,欧洲除英国以外的主要地区落入德国之手。

马恩河会战第一次马恩河战役(First Battle of the Marne)(法语:1re Bataille de la Marne) 又名马恩河奇迹(Miracle of Marne)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西部战线的一次战役。

壮士断腕日本轰炸珍珠港的决策与后果

壮士断腕日本轰炸珍珠港的决策与后果

壮士断腕日本轰炸珍珠港的决策与后果壮士断腕:日本轰炸珍珠港的决策与后果1941年12月7日,日本帝国海军偷袭了美国海军在夏威夷珍珠港的基地,这一事件成为了二战全面爆发的导火索。

这次袭击不仅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为日本本身带来了很多后果。

本文将就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决策和后果进行探讨。

一、前奏:日本对太平洋地区的野心在1910年至1945年的这个时期,日本经历了迅速扩张和殖民的过程。

这一时期,日本希望建立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大东亚共荣圈,所以积极侵略并占领了中国的满洲、朝鲜半岛以及其他一些东南亚国家。

然而,欧洲列强掌握着亚洲的殖民地,压迫了亚洲人民。

正是出于这种情况和对资源的需求,日本决定对太平洋地区发动侵略。

他们认为美国海军是他们在太平洋地区的最大威胁。

二、决策:轰炸珍珠港的理由与计划1. 实施袭击的理由日本认为,袭击珍珠港有以下几个理由:首先,珍珠港是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重要军事基地,是美国对日本的主要威胁之一。

其次,日本希望迅速消除美国与太平洋地区其他国家之间的平衡,并增加对该地区的控制。

最后,日本希望通过这次袭击让美国失去士气,并迫使美国退出二战,以确保他们在亚洲的地位。

2. 袭击计划和准备工作日本制定了一个详细的袭击计划,他们派遣了六艘航母组成的航母编队,并发动了328架飞机。

袭击计划在最后一刻获得了日本高层的批准。

然而,在袭击前,日本并没有完全了解到珍珠港的真实情况。

他们得知珍珠港大部分美军舰艇停泊在浅水区,这意味着他们的舰载飞机无法准确命中目标。

此外,日本也未能摧毁珍珠港的油料储备和修理工厂,这给了美国后来的反击机会。

三、后果:日本的得失与世界格局的改变1. 对美国的影响袭击珍珠港对美国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打击,他们失去了8艘战舰、188架飞机和2403名士兵。

这次袭击激起了美国的民族自豪感和战斗精神,促使他们全面参与二战。

此后,美国迅速恢复并加强了海军力量,成为战胜轴心国的关键力量之一。

珍珠港的袭击也振奋了全国人民,并迅速提升了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偷袭珍珠港事件的真相是什么

偷袭珍珠港事件的真相是什么

偷袭珍珠港事件的真相是什么珍珠港事件是日本皇家海军的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以及夏威夷欧胡岛飞机场的一次事件,以下是为你整理的珍珠港事件的真相,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历史上关于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背后真相存在着这样的两种争议,第一就是偷袭珍珠港事件是真正的偷袭。

第二就是,这起事件是来自于美国人的阴谋,是美国故意让日本偷袭成功的。

那究竟这两说法哪一个才是珍珠港事件真相呢?通过一些相关史实记载,其中第一种的说法是公认的历史,而对于第二种说法传言是在部分军事中流传的,其中一些日本人认为珍珠港事件完全是一桩由美国制造的特大阴谋。

但是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根据相关的解释说,美国其实早就已经获取了日本准备偷袭的计划,而珍珠港这一事件不过就是美国罗斯福的一个苦肉计而已。

因为当时的美国在国内善行“孤立主义”的思想,还使得罗斯福的很多援助英、苏、中等国家的计划受到制约。

但是作为富有远见的政治家罗斯福来说,他是很清楚的,如果不能及时援助这些正准备艰苦奋战的英、中、苏等反法西斯国家,等到了轴心国确实控制了欧亚大陆后,美国将没有力气独自抵抗已经根基牢固的德、意、日轴心国。

所以他认为早一点参战要比晚一点参战要有利的多,可是国内的孤立主义风气使得人们只贪图眼前的利益,而不去参战。

所以罗斯福才会以珍珠港作为代价,来唤醒民众的觉醒和打破孤立主义思想。

另外,这场攻击必须让日本偷袭成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激起粉碎孤立主义者参战的决心。

但以上都仅仅是一种猜测,还是要遵循历史上的记载。

珍珠港事件的影响1941年发生的日军偷袭珍珠港事件,不仅给当时的第二次战争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甚至给后世也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和意义。

那么珍珠港事件又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首先对于这场战争来说,这场战役是具有历史决定性的影响的。

因为日本没能击沉美军的航空母舰,只起到了一个小小的作用。

就算是日本击沉了美国的航空母舰,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并不能帮到日本什么。

突袭珍珠港美国入战

突袭珍珠港美国入战

突袭珍珠港美国入战突袭珍珠港:美国入战1941年12月7日,日本军队发动了对美国夏威夷珍珠港的突袭行动,这一事件被誉为“珍珠港事件”。

这一突袭行动彻底改变了二战的格局,导致美国正式参与战争,并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背景介绍在二战爆发前,日本一直试图控制整个亚洲区域,并寻求替代欧美列强的地位。

然而,由于美国对日本的贸易封锁以及对中国的援助,日本感到受到了威胁。

为了摆脱这种束缚,他们决定对美国发动一次突袭行动。

二、突袭珍珠港的过程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帝国海军的舰艇和飞机开始向美军夏威夷珍珠港进行进攻。

日本舰队的突袭非常出乎美军的预料,因为此前并未发现任何异常迹象。

这次突袭行动持续了约两个小时,给美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日本突袭珍珠港的目的是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力,以保护自己在亚洲的军事扩张。

他们希望这次突袭能够令美国打消对亚洲的进一步干预念头,同时迫使美国参与和平谈判。

三、影响和后果突袭珍珠港使得美国深受震惊和悲痛。

据统计,日本的进攻导致2400多名美军人员丧生,大量船只和飞机被摧毁。

这一事件直接促使了美国对日本宣战,并迅速参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

战争进一步恶化了日美之间的关系,并最终导致日本在二战中的失败。

此次突袭还对国际社会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美国的入战使得英美等同盟国得以组成,共同对抗轴心国。

此后,在整个太平洋地区爆发了一系列重要的战役,如中途岛海战和瓜达尔卡纳尔战役等。

这些战斗使得美国夺回了太平洋地区的控制权,并最终导致了日本的投降。

四、突袭珍珠港的启示突袭珍珠港事件无疑是二战中的一个转折点,它将美国从观望者和支持者变成了全面参战的国家。

这一事件也警示着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以免发生类似的突袭行动。

通过突袭珍珠港的教训,我们认识到海军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必须不断加强军事力量和情报机构,确保国家的安全。

同时,这次事件也引发了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思考,为国际社会建立了更加稳定的秩序提供了警示。

日本偷袭计划

日本偷袭计划

日本偷袭计划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突然对美国夏威夷珍珠港进行了偷袭,这一事件被称为“珍珠港事件”,也是二战中最具有象征意义的事件之一。

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计划早在数月前就已经开始酝酿,并最终在12月7日实施。

这一事件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而日本偷袭计划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首先,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计划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精心策划的。

日本军方早在1940年初就开始筹划对美国的军事行动,当时日本陆军和海军分别提出了对美国的进攻计划。

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最终确定了海军对珍珠港的偷袭计划。

在策划过程中,日本军方考虑了多种因素,包括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实力、珍珠港的防御情况以及日本自身的军事能力等,最终确定了在12月7日对珍珠港进行偷袭。

其次,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计划执行过程中也经过了精心准备和训练。

日本海军进行了大量的情报收集和侦察工作,以确保对珍珠港的袭击能够取得成功。

同时,日本军方还进行了大规模的实战演练,以提高士兵们的作战技能和配合能力。

在计划执行之前,日本军方还进行了多次模拟演练,以确保每个细节都能够完美执行。

这些准备工作为日本偷袭珍珠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计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引发了美国的强烈愤怒和反击。

在偷袭之后,美国对日本宣战,加入了二战的战争行列。

日本的偷袭行动激起了美国民众的爱国情绪,也让美国政府下定决心全力参与战争。

此后的战争中,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取得了重大胜利,最终导致了日本的战败。

因此,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计划虽然在短期内取得了成功,但却最终导致了日本的失败和战争的结束。

综上所述,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计划是经过精心策划和准备的,虽然取得了短期的成功,但却引发了美国的强烈反击,最终导致了日本的失败。

这一事件不仅影响了二战的进程,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故事告诉我们,战争是一场严肃的事业,任何决策都需要经过深思熟虑,否则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档案解密偷袭珍珠港背后的故事

档案解密偷袭珍珠港背后的故事

档案解密偷袭珍珠港背后的故事941年12月7日,日军对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发动了突然袭击,美军遭受重大损失。

次日,美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接下来就和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偷袭珍珠港背后的故事,欢迎阅读!美国事先对日本的偷袭计划真的一无所知吗,还是美国为了战局的发展有意“促成”了这一事件的发生?“Z作战计划”1941年12月6日夜,日本法西斯头子东条英机及其军政要员通宵未眠;他们在万里之外,通过电波,在指挥着一场震惊世界的“Z 作战计划”,企图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在珍珠港的主力。

与以往日本海军传统战略相比,这个计划带有极高的冒险性,甚至是“赌博计划”,只有两个难以实现的假设都成立,计划才能得以成功。

这两个假设是:如果日本的大型的航空母舰舰队渡过半个太平洋而不被美军发现;如果在袭击时,美国太平洋舰队正停泊在珍珠港内。

这样的假设很难实现,只有赌徒才会冒这个险。

由于“Z作战计划”过于冒险,海军高级将领极力反对,而海军司令山本恰恰是个赌博高手,军令部最终批准了该计划。

1941年12月7日黎明,日本联合舰队按照东京大本营的命令,向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发动了突然的进攻。

日本海军按照周密的作战计划,有条不紊地在珍珠港接连轰炸了一个多小时,加上正值星期天,美国军人多离开了战斗岗位,因此,正如日本人设想,战斗超乎想象地进展顺利。

接连几个冲击波之后,美军混乱不堪,惊慌失措,毫无招架之力。

接着,日军就静悄悄地消失了,而此时美国人几乎还处在目瞪口呆之中。

整个海战仅仅持续了1个多小时,美国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赢得了这场赌博,这也是他最为冒险、收益最大的一次赌博,这一赌使他名震世界海战史。

珍珠港上空的滚滚硝烟和美国士兵的鲜血使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一夜之间销声匿迹。

1941年12月8日中午,罗斯福总统做出了异乎寻常的举动,他亲自前往美国国会,而且没有坐轮椅,而由他的长子扶着走进大厅,向美国参、众两院发表了为时6分钟的讲演。

偷袭珍珠港简介

偷袭珍珠港简介

偷袭珍珠港简介美国作为近代史上一大列强,少有国家能够对其领土构成威胁或是直接攻击。

二战中最著名的一次便是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它是继19世纪中墨西哥战争后第一次另一个国家对美国领土的攻击。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偷袭珍珠港简介,希望你喜欢。

偷袭珍珠港分析中文名称:偷袭珍珠港参战部队:美国、日本战争结果:美国太平洋舰队损失惨重时间:1941年12月7日地点:珍珠港人物:山本五十六南云忠一东条英机偷袭珍珠港详情促成战争美国人约翰·托兰对山本进攻珍珠港计划的产生曾有一个符合逻辑的推测。

1921年,美国出版了《太平洋海上霸权》一书。

四年后该书的部分内容被创作为小说,取名《伟大的太平洋战争》,书中描写了一支日本舰队偷袭珍珠港、关岛和菲律宾群岛等情况。

这本书被日本海军参谋部译成日文,列入海军大学的课程。

该书出版时,山本正在华盛顿任武官,这位孜孜不倦地钻研海军学术,又具有相当英语造诣的山本,不可能不注意到这本书。

袭击珍珠港作战计划的产生与山本的性格特点也有密切的关系。

西方有人针对袭击珍珠港之战说过,只有赌徒才敢冒那么大的风险。

山本是个冒险家,对赌博尤为着迷。

把赌博和碰运气的游戏看得比饮食还重要,玩扑克、打桥牌、下围棋、打赌都称得上是行家里手。

他与同僚赌,与部属赌,还常跟艺妓赌,而且赌得认真。

1910年,山本为一件不大的事与他的密友堀一下子赌了3000元,这笔钱在当时能买幢好房子,结果山本输了。

虽然堀一笑了之,山本却坚持还债,每月从薪金中扣,一直扣了十几年。

山本出使欧洲时,据传说由于他赌技超群,赢钱太多,摩纳哥的赌场甚至禁止山本入场,他是摩纳哥第二位被禁止的赌客。

山本曾说,如果天皇能给他一年时间去赌博,可以为日本赢回一艘"大和号"战列舰。

总之,东乡的影响,美国的小说,加上山本个人秉性等各种因素,促成了奇袭珍珠港计划的形成。

计划批准珍珠港位于日、美之间太平洋东部的夏威夷群岛,距日本约3500多海里,距美国本土约2000海里,是美国太平洋舰队最重要的基地。

日本为什么偷袭珍珠港

日本为什么偷袭珍珠港

日本为什么偷袭珍珠港珍珠港事件,也被称为珍珠港袭击或珍珠港袭击事件,发生于1941年12月7日,是美国历史上重要的一段历史。

日本海军突袭珍珠港的这一行动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走向,引发了美国对日本的宣战,并将美国卷入二战。

那么,为什么日本会选择偷袭珍珠港呢?这个问题有很多复杂因素需要考虑。

下面我们将从日本的背景、决策和战略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要了解日本为什么偷袭珍珠港,我们需要了解日本当时的战略目标。

上世纪30年代,日本国内爆发了经济不景气和政治动荡。

面对国内外的压力和竞争,日本寻求通过扩张自己的疆土和资源来保证国家的发展。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决定采取军事手段,通过武力夺取海外的资源和领土。

其次,珍珠港作为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基地,对于日本来说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

在1941年12月7日的袭击之前,美国已经对日本实行了石油禁运,并冻结了日本海外的资产,这使得日本在资源供应上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而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是美国最重要的军事力量之一,日本军方认为能够在一次突袭中重创太平洋舰队将为日本夺取更多资源提供有利条件。

再次,日本当时认为偷袭珍珠港能够迫使美国不得不接受和平,并不再对日本进行军事干预。

日本政府和军方高层认为美国将会因此动摇其对亚洲事务的立场,并接受日本在亚洲的地位。

他们希望通过珍珠港袭击来打击美国的士气,同时避免美国干预日本在东亚地区的侵略行动。

最后,珍珠港袭击还和日本军方的短视决策有关。

当时的日本海军夸大了其实力,并低估了美国的战斗力和战争潜力。

他们相信通过集中军力的袭击,可以迅速摧毁太平洋舰队并使美国失去对太平洋的控制。

然而,这一行动最终造成了美国的强烈反击和战争进一步升级。

综上所述,日本之所以选择偷袭珍珠港,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原因:日本的扩张战略和战略目标、珍珠港作为美国重要的军事基地、迫使美国接受和平并避免美国干预其在亚洲的行动、以及日本军方的短视决策。

这次袭击不仅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二战的走向和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来果然出现了误会:1941年9月4日,一艘在冰岛附近 的德国潜艇误以为遭到海面上的英国军舰攻击,其实是天 空中的英军飞机扔下的深水炸弹,而海面上的却是美国军 舰,于是德国潜艇对美国军舰进行了攻击,打响了美德之 间的第一枪,而美国军舰也进行了还击)罗斯福斥责德国 是“海盗行为”,原先下令海军“搜索前进,巡逻海面”, 这时改为“搜索前进,遇敌即歼”,换句话说,见德国船 就开火。这时美国和纳粹在海上已是不宣而战。 10月17日,(美国军舰与德国潜艇交火,美国人第一次出 现了二战伤亡名单:)两人受伤,九人失踪,大概已经丧 生。总统宣布,这不是偶发的遭遇战,而是纳粹蓄谋已久 的计划,想把美国船只全部逐出公海。总统说:谁发第一 枪,历史已有明白记载,“我们美国人已经做好战斗准备, 进入战斗岗位。保家卫国,不容稍懈”。
来自中国的情报
杨宣诚(1889—1962),湖南长沙人。少年 时代赴日本学习海军,后留学美国。回国 后先后 在海军舰队和国民政府中任职。 “九一八”事变以后,出任中国驻日本海 军武官,是有名的日本通。全面抗战爆发 后,他回国被蒋介石重用。


国民党海军中将 杨宣诚



1941年下半年,日 军开始酝酿太平洋战争。当时 由杨宣诚担任厅长的军令部第二厅,从抗日战争一 开始就担当起搜集日军情报的重任。 监测电台收到日军一个新出现的密 码,距离很远, 电波微弱,时隐时现。经过破译,发现是日军太平 洋海空军之间的联络信号。杨宣诚对此十分警觉, 他命令一组监测电台,日夜跟踪这一神秘波段。 在“珍珠港事件”前夕,这一信号又出现了,破译 的结果,是日军不断地向太平洋地区部署和调动大 批海空军。
杨宣诚分析,可能是日军要向美国在太平 洋地区的战 略要点采取行动。 于是他立即在重庆召开了盟军驻渝代表紧 急会议,通报了这一情报,但盟军的大多 数代表对杨宣诚的情报表示怀疑。 与此同时,杨宣诚又通过驻美武 官郭宝权 向美国政府通报了这一情报。

美国总统罗斯福接到情报后,连忙召开三 军参谋长联席会议研究对策。 会上,有很多人对中国情报的可靠性表示 怀疑,致使罗 斯福也产生了怀疑。



夏威夷群岛是美国唯一的岛屿州,它远离大陆, 位于碧波万顷的太平洋交通要道中央,由20多个 大小岛屿组成。 其中主要的岛屿有8个,分别是夏威夷、毛伊、瓦 胡、考爱、莫洛凯、拉奈、尼豪和卡胡拉韦。 这些大小岛屿散布在北纬18°54′~28°,西经 154°30′~180°之间,呈西北至东南方向排列, 绵延至少3200千米,面积共为15635平方千米, 人口约80万。


(希特勒为避免激怒美国参战,从而不再进攻英 国?而改为进攻俄国,他猜想这未必使美国人全 部不高兴。)果然如此。一般美国人大概对双方 都没有好感,这在《时代周刊》的评论中可以看 出。评论说:“世界上两个最大的极权主义国家, 像沼泽里的两个半瞎而又疯狂的史前巨兽,现在 厮杀起来了。”参议员哈里.杜鲁门说,他希望纳 粹党大杀俄国人,俄国人也大杀纳粹党(斯大林 为这句话恨了他一辈子)… 10月1日,美苏两国外交官签署租借议定书,俄 国货轮从此冒千难万险,长途跋涉来往于摩尔曼 斯克与美国之间。
美国在太平洋最大的海空军基地夏威夷
群岛的珍珠港,以微小的代价击伤19艘, 其中战列舰8艘,击毁击伤飞机200架,
死伤3000多人。
12月8日,美、英对日宣战,太平洋 战争爆发了。
太平洋战争 转折点 中途岛海战
日本为什么 敢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衅美国人?
纳粹德国在欧洲的胜 利也增强了日本的信 心
日本即定的扩张目标 和根本的利益需求 美英对日本的海上经 济贸易封锁


夏威夷岛最大,约占群岛面积的2/3,而瓦胡岛则 是群岛中人口最多和在政治、军事、经济及交通 等方面均最重要的一个岛屿。夏威夷群岛的首府 火奴鲁鲁(意为“良港”,华侨称之为檀香山) 及美国重要的海空军基地珍珠港均在瓦胡岛上。 这里不仅是美国太平洋战区的指挥中心,驻有美 太平洋舰队总部及其所属的陆、海、空三军司令 部.而且还是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海、空交通枢纽 和重要国际商港。
日美矛盾的激化
亚 洲 各 国
增 加 援 助
“大东亚共 容圈”计 划
严重损害了英美 这一地区的利益
1940年 确 立
限制乃至禁止向日本出口战略物资
珍珠港简介
珍珠港位于美国夏威夷州瓦胡岛南岸、
首府檀香山西郊10公里处,是美国海、 空军的主要基地之一,美军太平洋舰队 司令部就驻扎在这里。 檀香山地处太平洋中心,是太平洋海、 空交通的枢纽和重要港口,被喻为“太 平洋的十字路口”。珍珠港因此也占有 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水域内曾盛产 珍珠而得名。
珍珠港事件
武装部 朱永海 csa321@
…利用满蒙的权益为司令塔 来获取整个中国资源, 再利用中国的资源为基础 征服印度及南洋群岛, 并进而征服中小亚细亚以及欧洲…
—摘自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的《田中奏折》
日本的扩张野心蓝图
中立法案



1935年8月31日和1936年2月29日,美国曾先后颁布《中 立法案》。由于形势的变化,美国政府在上述法案的基础 上作了进一步修改,并于1937年5月1日颁布了罗斯福总 统签署的新《中立法案》。 该法案规定:只要总统宣布在美洲以外存在战争状态,就 禁止向交战国出口武器弹药;经总统指定可以出售的某些 物资,在从美国出口前必须把款付清,并必须用外国船只 运载;交战国向美国购买所有其他商品都必须现金交易, 但可以用美船只运载。此外,该法案还禁止美国公民乘交 战国船只旅行,禁止向交战国提供贷款。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国会于1939年11月4日修订 了中立法,允许交战国购买美国武器和军用物资,实际上 支持了英、法两国。
珍珠港事件概况
日期: 地点: 1941年12月7日 星期日 夏威夷群岛瓦胡岛上的珍珠港 日本取得决定性胜利。 德、意对美宣战。 美国正式对轴心国宣战。 太平洋战争爆发。 欧、亚二大战场合流。
结果:
参战方
美国 指挥官
赫斯本德· 基梅尔
日本 沃尔特· 肖特 兵力
南云忠一
渊田美津雄
8艘战列舰 6艘巡洋舰 29艘驱逐舰 9艘潜艇 约390架飞机 伤亡
北海暗战



1941年7月7日(这个日子很特别,是美国独立日),美国海军 陆战队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登陆。总统发表声明,说美国答 应冰岛政府的要求派兵进驻,以防有人“利用冰岛作为海空基 地,进攻西半球”。这种说法是强词夺理。按轰炸机航程计算, 雷克雅未克距纽约3900英里,可是距柏林只有2800英里。这不 过是“保护”冰岛,不让他国染指罢了。 这种强词夺理的说法,纳粹党用得最多也最在成效,没想到人 家如法炮制,他们难免有气。德国海军想对美国航运发动潜艇 战,可是希特勒知道罗斯福正在找寻借口,不上他的当。他下 令海军上将埃里希.雷德尔,必须谨慎小心,避免攻击美舰,不 过也说他知道潜艇可能无意中搞错。这种可能,罗斯福也是知 道。 美军进驻冰岛,这就是公然把美国军队和船只都投入大西洋战 役。伯恩斯有一篇文章说:“帮助英国以免卷入战争跟参加战 争以帮助英国,二者之间有一条界线。如果说罗斯福故意越过 这条界线,大概就是在1941年7月间。”


1941年3月11日,参、众两院通过的《租借法案》经罗斯 福签署后正式生效。 法案授权总统可以以出售、交换、转让和租借的形式向被 认为其防御对美国安全 具有重大意义的国家提供武器、 军用物资、粮食等任何军需品。 该法案的通过埋葬了中立法,是美国由孤立主义走向参战 的决定性重要步骤。 据此,美国共向英、 苏、法、中等几十个反法西斯国家 提供500多亿美元的物资,英帝国约占60%,苏联约占 20%,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6艘航空母舰 2艘战列舰 3艘巡洋舰 9艘驱逐舰 5艘袖珍潜艇 414架飞机
2,403人阵亡 5艘战列舰被击沉 3艘战列舰受损 3艘巡洋舰被击沉 3艘驱逐舰被击沉 188架飞机被摧毁 155架飞机受损
29架飞机被击落 55名飞行员阵亡 5艘袖珍潜艇被击沉 9名潜艇乘员阵亡 1名潜艇乘员被俘
1941年,日本偷袭 美国珍珠港
租借法案




1940年末,丘吉尔给罗斯福写了一封信,也许这是他写过 的最重要的一封信:信里说,英国军用物资十分短缺,却 又没钱采购补充;国库存款下降,只合20亿美元。 在世界上,美国是最大的工业国家,连希特勒也在美国大 选完毕后两天公开说过:“谈到美国的产值,连天文数字 也不能充分表示,所以我们在这个领域不打算出而竞争。” 可是丘吉尔觉得,正是在生产方面,非要希特勒出而竞争 不可。总统是否能在宪法许可范围内想个办法防止英国继 续沉沦,变得“一贫如洗”呢? 罗斯福经过思考,提出了举世闻名的“租借法案”。罗斯 福说:“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大兵工厂。”法案规定, “总统认为该国防备对美国国防至关重要”,就可以给它 援助了。

当时中国方面接到信函后,知道罗斯福选 中的是杨宣诚。 侍从室的林蔚将军打电话给杨宣诚,开玩 笑说:“罗斯福简 直是寄了你的照片来要 人,只差一点没说要有仁丹翘胡子的了。” 蒋介石知道杨宣诚在军事情报方面作用很 大,没有答应罗斯福的要求,只派了商震 将军为首的军事 代表团赴美。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空军队偷袭


夏威夷群岛地处太平洋心脏地带,是太平洋上的 交通要冲。 它向南至大洋洲的斐济首都苏瓦约5000千米,向 东到美国西海岸的圣弗兰西斯科近4000千米,向 西到日本的横滨约6300千米,向北到阿拉斯加约 4000千米,而且中间几乎没有什么岛屿。 因此,夏威夷群岛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就显得 特别重要,素有太平洋的“十字路口”和太平洋 “心脏”之称。


不出两周,美国一艘驱逐舰在冰岛附近被德国潜 艇击沉,100名水兵遇难。此时,美国已有充分 理由向德国宣战,但一旦宣战就意味着同时向日 本宣战,罗斯福担心不能同时对付德国和日本两 个轴心国,因此迟迟没有宣战。 同时,当时的美国盛行孤立主义、中立主义,国 会也不大可能通过宣战法案。然而,这却给了日 本人偷袭珍珠港的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