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偷袭珍珠港

合集下载

偷袭珍珠港

偷袭珍珠港

偷袭珍珠港(英文:Surprise attack on Pearl Harbor,日文:珍珠湾攻撃)是指由日本政府策划的一起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舰队基地--珍珠港的军事事件,它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瓦胡岛上的飞机场。

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

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是继19世纪中墨西哥战争后第一次另一个国家对美国领土的攻击。

这个事件也被称为珍珠港事件。

中途岛战役中途岛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战役,也是美国海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中途岛战役于1942年6月4日展开,美国海军在此战役中成功击退日本海军对中途岛环礁的攻击,日军在海战中大败,使美军得到了太平洋战区的主动权,因此该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1敦刻尔克大撤退敦刻尔克大撤退(英语:Dunkirk Evacuation,法语:Bataille de Dunkerque)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英法联军的军事撤退行动。

1940年5月25日,英法联军防线在德国机械化部队的快速攻势下崩溃之后,英军在敦刻尔克这个位于法国东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港口小城进行了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

虽然这项代号为“发电机计划”的大规模撤退行动使英国及法国得以利用各种船只撤出了大量的部队、成功挽救了大量的人力,但是英国派驻法国的远征军的所有重型装备都丢弃在欧洲大陆上,导致英国本土的地面防卫出现严重问题。

此次撤离,标志着英国势力撤出欧洲大陆,欧洲除英国以外的主要地区落入德国之手。

马恩河会战第一次马恩河战役(First Battle of the Marne)(法语:1re Bataille de la Marne) 又名马恩河奇迹(Miracle of Marne)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西部战线的一次战役。

日本为什么要偷袭珍珠港

日本为什么要偷袭珍珠港

日本为什么要偷袭珍珠港泪痕日本是一个资派缺乏的岛国。

而现代战争对石油、钢铁、橡胶等物资的消耗却是惊人的!日本侵华战争,是靠什么长期继续的?日本石油、钢铁、橡胶等物资是非常有限的,中国呢?这些物资在当时也非常有限!日本侵华战争如何可以长期进行下去的呢?答案竟然是惊人的,一切是源于欧美的支持!如果欧美切断对日本的这些物资支援,那日本根本就无力长期进行侵华战争!政治之间有的只是利益,没有什么道义。

有的只是永远的利害,没有什么永远的敌人朋友。

但二战后来的战胜国们,为了美化自己。

就总有意无意向人们证明,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正义与邪恶的战争。

但实际上呢?却不过是几大强国瓜分世界的战争。

这与一次世界大战根本没有任何区别!英、法、美、苏并不是什么正义的象征,他们都不过是殖国家罢了。

他们与德、意、日没有任何区别!二战的起源,是这几个强国力量发生了变化了!英、法两国力量衰弱了,但他们却占着世界份额最多的殖民地。

德、日力量成长了,但所占的殖民地却显然有些少了。

于是他们就开始为了利益争斗起来了!从骨子里面,他们对世界弱国的态度是一样的。

总而言之,无非都是占有更多的殖民地,无非是控制更多的国家。

一切不过是受实力限制罢了!大家不过是草驴与叫驴之别罢了!所以二战结束后,亚、非、拉众多国家走向独立与自主的道路还漫长的很!所以二战结束后,弱势种族追求种族平等的道路还漫长的很!因为欧美等自称代表正义的国家,还一心想继续控制着他们!最初日本侵略中国开始了。

表面上欧美国家对日本大加谴责,但实际上呢?日本侵略中国的主要战略物资都是他们提供的!一切无它,利益驱使罢了!如果他们真的要支持中国,反对日本。

根本用不着出兵,只要不给日本提供石油、钢铁、橡胶等战略物资,那日本自然不敢对中国不断扩张,一旦中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自然只有寻找更低的条件进行和议。

因为再现代战争如果没有源源不断的石油、橡胶、钢铁,是无法长期继续的。

而日本作为一个资源贫乏的岛国(所占领的地区,当时也非常缺乏这些战略物资),他根本无法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现代化战争的!只可惜,欧美国家给日本源不断的提供着这些战略物资!欧美虽然知道,日本在中国势力日益扩张会威胁自己的利益。

日本偷袭珍珠港

日本偷袭珍珠港

日本偷袭珍珠港日本偷袭珍珠港是有历史决定性意义的。

这次袭击彻底地将美国和它雄厚的工业和服务经济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了轴心国在全世界的覆灭。

此后盟军的胜利和美国在国际政治上的支配性地位都是由此及彼的。

偷袭珍珠港是指由日本政府策划的一起偷袭美国军事基地的事件。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欧胡岛上的飞机场。

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

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是继19世纪中墨西哥战争后第一次另一个国家对美国领土的攻击。

这个事件也被称为珍珠港事件或奇袭珍珠港。

那么,日本为什么要偷袭珍珠港呢?太平洋上的珍珠港是交通的主要枢纽,夏威夷东距美国西海岸,西距日本,西南到诸岛群,北到阿拉斯加和白令海峡,都在2000海里到3000海里之间,跨越太平洋南来北往的飞机,都以夏威夷为中续站。

日本认为先在太平洋上夺取制空制海权就意味着南下的道路畅通无阻,必须先摧毁珍珠港,于是日本策划了珍珠港突袭。

日本偷袭珍珠港又为什么会失败?原因如下:第一,日军错误地将航母定为攻击目标。

袭击珍珠港的作战计划最先由日军飞行员源田实制定,由于他坚持攻击的重点是美军航母,于是在制定方案时,将90架轰炸机担当首次攻击主力。

411架鱼雷攻击机兵分两路分别攻击航母和战列舰的锚地。

首次攻击的关键是达成突然性,在这之后,美军防空火力必将开始反应。

第二波攻击将于一小时后发起,任务是伺机炸沉航母。

但是,源田实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美国航母根本不在港内。

第二,临时调整作战方案导致乱套。

攻击舰队出发前夜,源田实发现他们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所有计划都指着对手坐以待毙。

如果美国人有防备,怎么办?舰队离港后,源田实悄悄召集了一个背着长官的秘密会议。

大家商议的结果是:由源田实到现场机动处理。

这一最后时刻的重大调整引起不小的混乱——所有军官、高层参谋都不在场,现场拍板只是3个中级校佐。

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时间、概况和影响

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时间、概况和影响

考点: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时间、概况和影响时间:1941年12月7日凌晨概况:日本军队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

影响: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全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被卷入这场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之中。

易错微析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原因(拓展点):美日矛盾尖锐。

日本的扩张,损害了美国的利益。

美国对日本实施禁运,而日本战略物资严重依赖进口,日本必须要进攻资源丰富的东南亚,这就要先消灭美国的太平洋舰队。

例题1“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对我们无端进行卑鄙的进攻,美国同日本帝国之间已经处于战争状态。

”罗斯福演说中谴责的日本“卑鄙的进攻”是指()A.偷袭苏联B.偷袭波兰C.偷袭珍珠港D.柏林战役答案:C解析: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答案C。

例题2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不断升级,波及范围越来越广。

下列行径中,最终将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卷入的是()A.日军进犯卢沟桥B.德军入侵波兰C.德军入侵苏联D.日军偷袭珍珠港答案:D解析: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全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被卷入二战中,答案D。

1.在1941年12月7日发生的一次历史事件中,日本出动6艘航母,舰载机摧毁了美军地面上几乎所有飞机,炸沉、炸伤美国各种舰艇18艘,破坏了200多艘舰艇,除航母因出外训练而免遭损失外,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

它发生的地点是()A.敦刻尔克B.珍珠港C.中途岛D.诺曼底2.“继60年前的第一次袭击之后,2001年的‘9·11’事件是美国建国以来遭受的第二次大规模的袭击。

”你知道“60年前的第一次袭击”是指什么事件吗? ()A.日本偷袭珍珠港B.第一次世界大战C.朝鲜战争D.中东战争3.某重大事件发生的,希特勒感到欣喜,说“现在我们不可能失败了,我们有了一个能给我们带来惊喜的盟国。

为什么日军要偷袭珍珠港?

为什么日军要偷袭珍珠港?

为什么日军要偷袭珍珠港?1、对外侵略实施行动的首要原因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现其要捕获整个太平洋地区的远大目标,将南洋、中南半岛以及中国等地收归于其王国的影响力范围,而偷袭珍珠港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一步。

由于珍珠港就位于太平洋西部,地处太平洋战略要地,故日本当局把珍珠港奉为太平洋战略性要地并实施广泛的侵略行动。

2、维护和促进日本自身利益日本早已拥有众多利润丰厚的海外殖民地,并已围绕珍珠港形成壮丽的财团帝国,控制着大量太平洋上重要的商业节点和油气管道,这在某种程度上催生了日本帝国的统治权力的实施。

3、日本当时的人口压力自二战之以前,日本的海外扩张政策不仅仅源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性行动,而且由于时至今日的日本在料理家庭的的兴衰进而影响到日本首都东京的日常生活。

鉴于日本全国居民中较高的总体年龄,以及耕作难度大,劳动力短缺等因素,导致了一直存在着不断加剧的人口压力。

虽然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国家,日本当局萌生了入侵太平洋地区各国的野心,而偷袭珍珠港则是这种心态的具体体现。

4、国内政治动机日本当时政局动荡,君主与军政要员等内部政治力量经常发生冲突,而此类冲突继而引发了日本海外侵略的行为。

此外,日本政府针对国内政治将军们布局出的以“海外扩张”为口号的做法,也是日本帝国主义偷袭珍珠港的最重要动力。

5、继续强化帝国军团力量此次珍珠港偷袭是日本帝国主义扩张太平洋地区的重要一步,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军事地位,突破日本作为一个前资本主义国家的传统形势。

事实上,此次偷袭已经取得了极大的胜利,助推了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开始,也为其日后占领太平洋上各地的暴行打下了基础。

综上,日本帝国主义希望通过珍珠港偷袭得以实现其采取侵略行动以实现其志愿地占领太平洋地区、维护及促进自身利益、应对国内人口压力、满足国内政府动机以及加强帝国军团力量等期望所致。

壮士断腕日本轰炸珍珠港的决策与后果

壮士断腕日本轰炸珍珠港的决策与后果

壮士断腕日本轰炸珍珠港的决策与后果壮士断腕:日本轰炸珍珠港的决策与后果1941年12月7日,日本帝国海军偷袭了美国海军在夏威夷珍珠港的基地,这一事件成为了二战全面爆发的导火索。

这次袭击不仅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为日本本身带来了很多后果。

本文将就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决策和后果进行探讨。

一、前奏:日本对太平洋地区的野心在1910年至1945年的这个时期,日本经历了迅速扩张和殖民的过程。

这一时期,日本希望建立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大东亚共荣圈,所以积极侵略并占领了中国的满洲、朝鲜半岛以及其他一些东南亚国家。

然而,欧洲列强掌握着亚洲的殖民地,压迫了亚洲人民。

正是出于这种情况和对资源的需求,日本决定对太平洋地区发动侵略。

他们认为美国海军是他们在太平洋地区的最大威胁。

二、决策:轰炸珍珠港的理由与计划1. 实施袭击的理由日本认为,袭击珍珠港有以下几个理由:首先,珍珠港是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重要军事基地,是美国对日本的主要威胁之一。

其次,日本希望迅速消除美国与太平洋地区其他国家之间的平衡,并增加对该地区的控制。

最后,日本希望通过这次袭击让美国失去士气,并迫使美国退出二战,以确保他们在亚洲的地位。

2. 袭击计划和准备工作日本制定了一个详细的袭击计划,他们派遣了六艘航母组成的航母编队,并发动了328架飞机。

袭击计划在最后一刻获得了日本高层的批准。

然而,在袭击前,日本并没有完全了解到珍珠港的真实情况。

他们得知珍珠港大部分美军舰艇停泊在浅水区,这意味着他们的舰载飞机无法准确命中目标。

此外,日本也未能摧毁珍珠港的油料储备和修理工厂,这给了美国后来的反击机会。

三、后果:日本的得失与世界格局的改变1. 对美国的影响袭击珍珠港对美国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打击,他们失去了8艘战舰、188架飞机和2403名士兵。

这次袭击激起了美国的民族自豪感和战斗精神,促使他们全面参与二战。

此后,美国迅速恢复并加强了海军力量,成为战胜轴心国的关键力量之一。

珍珠港的袭击也振奋了全国人民,并迅速提升了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日本偷袭珍珠港

日本偷袭珍珠港

山 本 五 十 六
太平洋战争 转折点 中途岛海战Leabharlann 日本为什么 敢于挑衅美国人?
纳粹德国在欧洲的胜 利也增强了日本的信 心
日本即定的扩张目标 和根本的利益需求 美英对日本的海上经 济贸易封锁
珍珠港地处瓦胡岛南岸的科劳山脉 和怀阿奈山脉之间平原的最低处, 与唯一的深水港火奴鲁鲁港相邻, 是美国海军的基地和造船基地,也 是北太平洋岛屿中最大最好的安全 停泊港口之一,一般的民用船舶及 外国舰船无美国海军部特殊许可是 不得进入的。
珍珠港事件
1941年,日本偷袭 美国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空军队偷袭
美国在太平洋最大的海空军基地夏威夷
群岛的珍珠港,以微小的代价击伤19艘, 其中战列舰8艘,击毁击伤飞机200架,
死伤3000多人。
12月8日,美、英对日宣战,太平洋 战争爆发了。
1941年1月7日,山本写信给海军大臣及川古志郎, 正式提出了偷袭珍珠港的设想。此后就和几个参 谋一起,秘密地制定“Z”作战方案。日本为了 “南进”,于10月中旬批准了这个计划。于是, 山本指挥联合舰队选择了与珍珠港相似的鹿儿岛 湾,开始了充分的准备和严格的模拟训练

暴 跳 如 雷
十 分 高 兴
珍珠港事件后美英即对日宣战,德意随即又对美宣战,更多的国家因 此被卷入到大战中来,并纷纷对轴心国宣战,战争规模骤然扩大。
这次袭击彻底地将美国和它雄厚的工业和 服务经济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了 轴心国在全世界的覆灭。 从军事史的角度来看,对珍珠港的袭击标 志着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成为海军主力的 转折点。但世界海军强国对这一点一直到 后来珊瑚海战役和中途岛战役后才明白过 来。

珍珠港事件
珍珠港基地遭轰炸

日本偷袭计划

日本偷袭计划

日本偷袭计划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突然对美国夏威夷珍珠港进行了偷袭,这一事件被称为“珍珠港事件”,也是二战中最具有象征意义的事件之一。

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计划早在数月前就已经开始酝酿,并最终在12月7日实施。

这一事件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而日本偷袭计划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首先,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计划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精心策划的。

日本军方早在1940年初就开始筹划对美国的军事行动,当时日本陆军和海军分别提出了对美国的进攻计划。

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最终确定了海军对珍珠港的偷袭计划。

在策划过程中,日本军方考虑了多种因素,包括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实力、珍珠港的防御情况以及日本自身的军事能力等,最终确定了在12月7日对珍珠港进行偷袭。

其次,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计划执行过程中也经过了精心准备和训练。

日本海军进行了大量的情报收集和侦察工作,以确保对珍珠港的袭击能够取得成功。

同时,日本军方还进行了大规模的实战演练,以提高士兵们的作战技能和配合能力。

在计划执行之前,日本军方还进行了多次模拟演练,以确保每个细节都能够完美执行。

这些准备工作为日本偷袭珍珠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计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引发了美国的强烈愤怒和反击。

在偷袭之后,美国对日本宣战,加入了二战的战争行列。

日本的偷袭行动激起了美国民众的爱国情绪,也让美国政府下定决心全力参与战争。

此后的战争中,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取得了重大胜利,最终导致了日本的战败。

因此,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计划虽然在短期内取得了成功,但却最终导致了日本的失败和战争的结束。

综上所述,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计划是经过精心策划和准备的,虽然取得了短期的成功,但却引发了美国的强烈反击,最终导致了日本的失败。

这一事件不仅影响了二战的进程,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故事告诉我们,战争是一场严肃的事业,任何决策都需要经过深思熟虑,否则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晨,日本未经宣战,偷袭美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当日,日本在2个小时内出动350余架飞机突然袭击夏威夷珍珠港的美军基地,炸沉炸伤美军舰艇40余艘,炸毁飞机200多架,毙伤美军4000多人,美军主力战舰“亚利桑那”号被击中沉没,舰上1177名将士全部殉难。

这是珍珠港事件发生时,美国战舰被轰炸后的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袭击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

当日清晨7时许,由183架飞机组成的首批攻击机群猛烈攻击港内美国舰队。

1小时后,日军出动191架飞机编队,实施第二次攻击。

结果共击沉美战列舰5艘,击伤3艘,毁损其他舰艇10艘;击毁飞机188架,击伤291架;美军官兵死2408人,伤2000余人,美太平洋舰队受重创。

日军仅损失微型潜艇5艘、飞机29架,战死者不足百人。

偷袭珍珠港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爆发。

日军暂时取得太平洋区域的军事优势,乘机大举南进,侵略东南亚诸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无疑被日本帝国主义者视为进一步侵略扩张的天赐良机。

这一轮,他们把目标定在东南亚岛国,欲猎取的有英军占领下的马来亚、新加坡,美军占领下的菲律宾等。

对中国沿海岛屿的侵占,已为他们提供了夺取东南亚岛国的跳板,现在的障碍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的太平洋舰队。

日本军阀已被在中国的得手冲昏了头,下一个对手竟然选中了美国,但这种疯狂的念头又是以军事经济背景为依托的。

日本的工业很早就立足于进行一场全面战争,因此在某些情况下,拥有比当时的美国更优良的军事装备,它的航空母舰以及从舰上起飞的俯冲轰炸机、鱼雷轰炸机、战斗机是当时世界上同类飞机中最先进的。

重要的是,日本还有作战顺序的考虑:只要日本进攻菲律宾等地,日美之战便不可避免;与其如此,不如先一举击溃太平洋舰队,再进攻菲律宾等地。

为此,日本帝国海军总司令山本五十六制定了奇袭美国太平洋舰队的计划。

山本五十六是个美国通,他曾就读于哈佛大学,担任过日本驻美同使馆的海军武官,并广泛考察过美国工业。

他明白,美国有丰厚的军事潜力,生产一旦扭上战争轨道,很快就能成为谁也打不倒的军事巨人。

因此,只有在它还在懒洋洋地打盹时,一下打得它缓不过劲来。

日本以北的千岛群岛。

一个偏远的,常年笼罩着迷雾的锚地,帝国海军的主力从不同的港口悄悄汇集于此。

1941年11月26日,一支庞大的舰队在南云忠一中将的指挥下,从这里启航出海。

它拥有6艘大型航空母舰,载有360架飞机,由一支由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组成的舰队护航。

它的目标地域是珍珠港。

夏威夷群岛是太平洋中部的交通要冲,由大小20个火山岛和珊瑚岛组成,其中仅有10个岛上有居民,而日裔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群岛的首府为火鲁奴奴。

瓦胡岛距火鲁奴奴10公里,该岛的西端有一处深水良港,是美国在太平洋最大的海军基地,它的名称为珍珠港。

早在日本特遣舰队出发之前,美日关系已经十分紧张了。

为此,日本把一个“亲善使团”派到了华盛顿,此时,距日本特遣舰队出发仅有12天。

11月17日,日本特使来栖和日本驻美大使野村,在美国国务卿赫尔的陪同下,谒见罗斯福总统。

罗斯福要求日本马上从中国撤军,日本特使拒绝了罗斯福。

美日双方实际上已经谈崩了。

11月20日上午。

国务院。

日本特使来栖向赫尔递交照会,要求美国解除对日本的经济制裁,停止对中国抗战的援助,并表明这是日本的最后立场。

11月22日。

海军部。

美国海军截获并破译了东条英机外相给野村大使的电报。

这份电报把野村大使递交给赫尔的照会称为日本的“最后通牒”。

并说这是防止发生“某件事情”的“最后努力”,其期限为一个星期。

美国海军部认为,这份电报表明,11月29日之后,美日关系中将会出现“某件事情”——也就是战争。

这份电报作为急件,送到了总统那里。

11月27日,日本特遣舰队出发的第二天,日本特使在赫尔的陪同下,再次谒见罗斯福。

罗斯福通过这位特使向日本发出警告:“如果日本奉行希特勒主义,最终会导致失败。

”日本特使走后,罗斯福对左右的人说,预计在几天之内,日本就会挑起战争行动。

罗斯福没有说错,这时日本特遣舰队正全速驶向珍珠港。

12月6日是星期六,珍珠港事件的前一天,海军部又截获了一份日本政府给野村大使的电报。

这份电报长达14段,后来被称为“14段电报”。

海军部的密码专家把它破译了出来,其主要内容是通知美国政府,日本政府拒绝美国政府的建议,并着重说明“谈判实际上已经破裂”。

“14段电报”的前13段破译出来后马上送入白宫,罗斯福读完之后说:“这么说,是要爆发战争了。

”很快,电报的最后一段被破译出来。

它要求野村大使于1点钟整,准时将电报转交给美国国务卿赫尔。

海军部认为,所说的1点钟,就是日本发起进攻的时间。

破译出来的这段文字又马上送入白宫,这份电报不仅表明了日本方面要不宣而战,而且给出了具体进攻时间,但美国最高当局没有采取任何紧急措施,甚至也没有向前沿部队打声招呼,以至海军前哨仍处于麻痹状态之中,没有采取任何应变措施。

12月7日,星期天。

静谧的早晨。

珍珠港北面25英里处,有一个正在运转着的雷达站。

刚刚值完夜班的二等兵约瑟夫-罗卡特和乔治-艾里奥特正在等待交接班。

7时02分,他们在雷达萤光屏上发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片移动着的亮点,它表明有大批飞机正飞米。

方向北,距离1 37英里。

他们对这批神秘的亮点进行了跟踪,并向在情报中心值班的军官作了汇报。

值班军官判断,这批飞机是从一艘航空母舰上起飞的,或者是从加利福尼亚飞来的B-17型轰炸机。

他说,用不着担心,这是自家人。

但他说错了。

它们是从日本航空母舰上起飞的轰炸机,起飞地点为珍珠港北边270英里处。

7时55分,354架日本作战飞机偷袭了珍珠港,重创太平洋舰队。

7时58分,珍珠港电台用明语喊话:“空袭珍珠港。

警报,这不是演习。

再重复一遍,警报,这不是演习。

”9时30分,空袭结束。

美国的8艘战列舰有4艘被炸沉,4艘长期失去作战能力。

另有18艘大型舰艇被炸沉、炸伤,100多架飞机仅剩一堆冒烟的残骸。

美军官兵被炸死2403人,炸伤1176人。

日方仅损失29架飞机。

但珍珠港的损失并不象所想象的那么惨重。

日本海军偷袭时,美国通常停泊在珍珠港的3艘大型航空母舰不在港内,它们和11艘巡洋舰、11艘驱逐舰组成一个编队,外出执行任务去了。

因此,遭到打击的只是停泊在港内的战列舰和其它舰艇,即便如此,泊在港内的5艘巡洋舰和29艘驱逐舰亦幸免于难。

同时,港口设施损失不大,造船厂和栉比林立的油罐基本上完好无损。

这就是说,太平洋舰队还没被打瘫,它还保存着充裕的报复手段。

下午2时,日本特使来栖和野村大使到美国国务院,向国务卿赫尔递交了备忘录。

尽管罗斯福事先对赫尔有所叮嘱:对他们冷淡,不要发作。

但赫尔还是抑制不住。

他看了一眼备忘录,说道:“在我50年的公职生活中,从未见过这样厚颜无耻、充满虚伪与狡辩的文件。

”说完向门的方向抬了抬下颚。

下午3时,消息流传开来,并由反应最敏捷的美国报界传播到美国和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下午4时,忧心忡忡的官员们汇聚到白宫,记者们注意到,马歇尔的愁眉间倒透出几分恬然。

白宫的这次会议一直持续到深夜。

12月8日,美国异常安静,人们在等着总统说点什么。

这时,他们想起了总统竞选时留下的活话——“除非美国首先遭到进攻”。

这种被认为不可能的事居然出现了。

投向珍珠港的炸弹,把弥漫于美国的孤立主义炸得无影无踪,把一个工业巨人炸醒了。

日本帝国主义者做了件罗斯福想做而一直未曾做到的事情,怀有深刻分歧的美国人团结了起来,准备投入到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战争中去。

这天的中午,罗斯福向国会发表演说:“1941年12月7将成为国耻日。

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海军蓄谋的突然袭击,我请求国会宣布,由于日本发动了突然的进攻,美国和日本已处于交战状态。

”仅仅在几个月前,美国人还庆幸自己躲在“两洋堡垒”的后面,日本人和德国人都打不着他们。

而现在,他们将义无反顾地投入太平洋,与日本法西斯搏斗;越过大西洋,与德国法西斯作战。

捎带说一说,丘吉尔到这时还有顾虑,因为珍珠港事件是日本一手造成的,他怕美国人光打日本鬼子而放松德国鬼子。

罗斯福给了他一个明确的回答:“法西斯德国是我们的头号敌人,法西斯日本不过是希特勒的喽罗,我们把它放在第二位。

”看到美国佬真的被惹翻了,欧洲人放心了。

美国人把亲人送上了前线,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歇尔却被拽到了国会。

对于珍珠港事件的发生,国会议员们越想越不对劲,越想疑点越多,他们要求参谋长解释清楚,12月7日早晨,他到底做了些什么。

马歇尔边回忆着,边不紧不慢地向国会调查珍珠港事件委员会说:“12月7日的早晨,我起床之后吃早饭,翻翻星期天的报纸,骑马。

几点到达作战部的,回想不起来了。

一到那里,布雷登上校便给了我截获的电报,其中包括日本的‘14段电报’’.诸位可以想象得出来,电报很长,有些段落还得读两遍……”他几乎回忆出了那天早晨的每一个细节,也叙述的很详细,却始终无法回答一个尖锐的问题,早在珍珠港事件的半个月前,美国就截获了破日本称为“最后通牒”的电报。

而以后的事态表明,日本要发动突然袭击已是确凿无疑,“14段电报”不仅是又一份“最后通牒”。

而且给出了日本下手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军方为什么未采取任何预防措施?罗斯福和马歇尔回答不了这一问题。

因而美国历史学家们始终有一个猜测:在孤立主义甚嚣尘上时,罗斯福和马歇尔无法使国家进入反法西斯战争轨道,因而只好采取一个没有办法时的办法。

这就是明知战争迫在眉睫,也松驰下来,把珍珠港赔出去,而把同家紧急动员起来。

当然。

这种说法仅仅是猜测,但不管这种猜测是否准确,美国确实是这样走入战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