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袭珍珠港事件
日本偷袭珍珠港

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晨,日本未经宣战,偷袭美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当日,日本在2个小时内出动350余架飞机突然袭击夏威夷珍珠港的美军基地,炸沉炸伤美军舰艇40余艘,炸毁飞机200多架,毙伤美军4000多人,美军主力战舰“亚利桑那”号被击中沉没,舰上1177名将士全部殉难。
这是珍珠港事件发生时,美国战舰被轰炸后的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袭击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
当日清晨7时许,由183架飞机组成的首批攻击机群猛烈攻击港内美国舰队。
1小时后,日军出动191架飞机编队,实施第二次攻击。
结果共击沉美战列舰5艘,击伤3艘,毁损其他舰艇10艘;击毁飞机188架,击伤291架;美军官兵死2408人,伤2000余人,美太平洋舰队受重创。
日军仅损失微型潜艇5艘、飞机29架,战死者不足百人。
偷袭珍珠港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爆发。
日军暂时取得太平洋区域的军事优势,乘机大举南进,侵略东南亚诸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无疑被日本帝国主义者视为进一步侵略扩张的天赐良机。
这一轮,他们把目标定在东南亚岛国,欲猎取的有英军占领下的马来亚、新加坡,美军占领下的菲律宾等。
对中国沿海岛屿的侵占,已为他们提供了夺取东南亚岛国的跳板,现在的障碍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的太平洋舰队。
日本军阀已被在中国的得手冲昏了头,下一个对手竟然选中了美国,但这种疯狂的念头又是以军事经济背景为依托的。
日本的工业很早就立足于进行一场全面战争,因此在某些情况下,拥有比当时的美国更优良的军事装备,它的航空母舰以及从舰上起飞的俯冲轰炸机、鱼雷轰炸机、战斗机是当时世界上同类飞机中最先进的。
重要的是,日本还有作战顺序的考虑:只要日本进攻菲律宾等地,日美之战便不可避免;与其如此,不如先一举击溃太平洋舰队,再进攻菲律宾等地。
为此,日本帝国海军总司令山本五十六制定了奇袭美国太平洋舰队的计划。
山本五十六是个美国通,他曾就读于哈佛大学,担任过日本驻美同使馆的海军武官,并广泛考察过美国工业。
珍珠港事件简述及探究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反击

珍珠港事件简述及探究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反击珍珠港事件简述及探究美国人一直视珍珠港事件视为是自己的耻辱,将责任全部推到日本一方。
对于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来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转折点。
那么珍珠港事件又是怎么发生的呢?为什么美国人要将责任全部推给日本,真相到底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首先关于日本发动的珍珠港事件,它是这样发生的。
在1939年的日本准备侵入苏联,攻占珍珠港,可是在几次的战争中,日本由于军事思想和战术技术落后,遭到了自日俄战争以来首次最惨重的失败。
使得日本进攻苏联占领西伯利亚的梦想化为泡影。
之后日本准备南下进攻,可是南面有英国,荷兰,美国的殖民地,这无疑给日本的计划增加了困难。
同时由于日美两国奉行完全对立的东亚政策,日美在东亚必然发生利益碰撞。
后来日军驱除了所有在华的英国侨民,夺取了英国在华利益,对于这一做法直接影响了英美两国的利益。
于是为了给日军一点警告,于是美国断了对日的贸易,其中重要的是石油。
这样一来日军的战斗装备无法行驶,舰艇抛锚,根本无法继续侵略,为了确保正常侵略,掠夺石油,日军决定冒险一掷,于是发动了偷袭珍珠港事件。
可是对于珍珠港事件发生的具体原因,大家都中说纷纭,认为其中的原因有:(1)绥靖政策说;(2)罗斯福阴谋说;(3)战略判断失误说;(4)严重失职说;(5)日本侵略扩张必然结果说。
可是终究是哪一原因,还是一团谜。
随着近两年关于影片《珍珠港》的上映,这一历史事件再次成为话题,但是关于珍珠港的具体真相就如同被摧毁的战舰一样,永远无法重见天日。
珍珠港事件发生在哪里“时间是带不走人们对珍珠港这一事件的记忆。
”前不久,美国就曾隆重的举行对珍珠港事件的纪念仪式。
有人声称,虽然珍珠港这一事件是美国历史上的一场可怕悲剧,但它也让自己明白,正是这些奋战的英雄构筑了国家的坚强。
那么珍珠港事件发生在哪里呢?再一次回顾到历史中,这起珍珠港事件发生在美国海军驻扎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它发生的时间是在1941年12月7日的清晨。
经典偷袭案例

经典偷袭案例在历史上,偷袭作战是一种常见的战术手段,通过出其不意、迅速突袭对方,取得意想不到的胜利。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经典的偷袭案例。
第一,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袭击了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造成了美国太平洋舰队重大损失。
这次偷袭不仅让美国陷入了二战,也让世界震惊,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偷袭事件之一。
第二,德国偷袭波兰。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然袭击了波兰,开启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德国利用闪电战术,迅速占领波兰,给盟军造成了沉重打击。
第三,以色列偷袭“奥斯拉克核反应堆”。
1981年,以色列空军对伊拉克的核设施进行了偷袭,摧毁了伊拉克的核反应堆,成为了世界上首次成功摧毁敌方核设施的行动,也是一次成功的偷袭行动。
第四,中国偷袭平壤。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对联合国军在朝鲜的总部平壤进行了突然袭击,打了联合国军一个措手不及。
这些经典的偷袭案例,无一不展现了偷袭战术的威力和效果。
偷袭作战可以打乱敌方的部署,造成意想不到的打击,为自己争取更多的优势。
然而,偷袭作战也需要谨慎和精密的策划,一旦失败,往往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损失。
在现代战争中,偷袭作战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战术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偷袭作战的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比如利用无人机、网络攻击等方式进行偷袭。
然而,无论是传统的军事偷袭,还是现代的科技偷袭,都需要充分的情报支持和精密的计划,才能取得成功。
总之,偷袭作战是一种古老而又有效的战术手段,通过出其不意、迅速突袭对方,可以取得出乎意料的胜利。
然而,偷袭作战也需要谨慎和精密的策划,一旦失败,往往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损失。
希望我们可以从这些经典的偷袭案例中,吸取经验教训,为今后的作战提供借鉴。
珍珠港事件介绍与分析 PPT

补给部队:由“极地”丸、“极东”丸、 “健洋”丸、“国洋”丸、“神国”丸、 “东邦”丸、“东荣”丸和“日本”丸等 七艘油船组成,负责为编队进行海上加油。
巡逻部队:指挥官为第二潜艇大队司令今和泉喜海 军大佐,由“伊—19”号、“伊—21”号和“伊— 23”号三艘潜艇组成,在编队航线前方航行,担负 侦察警戒。
可惜!
珍珠港在泊舰艇:8艘战列舰(宾夕法尼亚号、 加利福尼亚号、马里兰号、俄克拉荷马号、田 纳西号、西弗吉尼亚号、亚利桑纳号、内华达 号) 、3艘轻巡洋舰、3艘水上飞机供应舰、 29艘驱逐舰。 珍珠港在坞舰艇:轻巡洋舰4艘、驱逐舰3艘。
战争结果
在日机第一攻击波突然袭击开始时,美军混乱不堪,惊慌失措,毫 无招架之力。
就其战略目的而言,对珍珠港的袭 击从短期和中期的角度来看是一次 辉煌的胜利,它的结果远远超过了 它的计划者最远的设想,在整个战 争史上,这样的成果也是很罕见的。
从长期的角度来看
偷袭珍珠港对日本来说是一个彻底的灾难。事实上, 计划珍珠港的山本上将本人预言即使对美国海军的 袭击成功,它不会,也不能赢得一场对美国的战争, 因为美国的生产力实在太高了。美国海军主力舰四 艘被击沉,三艘受伤。日本的主目标之一是美国的 三艘航空母舰,但当时没有一艘在港内:企业号正 在返回珍珠港的路上,列克星顿号开出,萨拉托加 号正在圣地亚哥维修。世界各地的海军和其他观察 家都认为,将美国大多数战列舰创伤击沉是这个战 役的最大的成果。
中途岛破袭部队:指挥官为第七驱逐舰大队司令小 西要人海军大佐,由“潮”号、“涟”号两艘驱逐 舰和“尻矢”号补给舰组成,任务是炮击中途岛牵 制美军。
美军舰队
珍珠港在任指挥官:太平洋舰队司令金梅尔上将
珍珠港所有舰艇:3艘航母(企业号、列克星敦号、 萨拉托加号)、9艘战列舰(宾夕法尼亚号、加利福 尼亚号、马里兰号、俄克拉荷马号 、田纳西号、西 弗吉尼亚号 、亚利桑纳号、内华达号、科罗拉多 号)、20艘巡洋舰、69艘驱逐舰和27艘潜艇。
日本偷袭珍珠港

山 本 五 十 六
太平洋战争 转折点 中途岛海战Leabharlann 日本为什么 敢于挑衅美国人?
纳粹德国在欧洲的胜 利也增强了日本的信 心
日本即定的扩张目标 和根本的利益需求 美英对日本的海上经 济贸易封锁
珍珠港地处瓦胡岛南岸的科劳山脉 和怀阿奈山脉之间平原的最低处, 与唯一的深水港火奴鲁鲁港相邻, 是美国海军的基地和造船基地,也 是北太平洋岛屿中最大最好的安全 停泊港口之一,一般的民用船舶及 外国舰船无美国海军部特殊许可是 不得进入的。
珍珠港事件
1941年,日本偷袭 美国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空军队偷袭
美国在太平洋最大的海空军基地夏威夷
群岛的珍珠港,以微小的代价击伤19艘, 其中战列舰8艘,击毁击伤飞机200架,
死伤3000多人。
12月8日,美、英对日宣战,太平洋 战争爆发了。
1941年1月7日,山本写信给海军大臣及川古志郎, 正式提出了偷袭珍珠港的设想。此后就和几个参 谋一起,秘密地制定“Z”作战方案。日本为了 “南进”,于10月中旬批准了这个计划。于是, 山本指挥联合舰队选择了与珍珠港相似的鹿儿岛 湾,开始了充分的准备和严格的模拟训练
暴 跳 如 雷
十 分 高 兴
珍珠港事件后美英即对日宣战,德意随即又对美宣战,更多的国家因 此被卷入到大战中来,并纷纷对轴心国宣战,战争规模骤然扩大。
这次袭击彻底地将美国和它雄厚的工业和 服务经济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了 轴心国在全世界的覆灭。 从军事史的角度来看,对珍珠港的袭击标 志着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成为海军主力的 转折点。但世界海军强国对这一点一直到 后来珊瑚海战役和中途岛战役后才明白过 来。
珍珠港事件
珍珠港基地遭轰炸
珍珠港事件简介 珍珠港事件真相是什么

珍珠港事件简介珍珠港事件真相是什么珍珠港事件简介珍珠港事件,指的是在1941年12月7日的清晨,日本帝国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欧胡岛上的飞机场的事件。
珍珠港的这一事件直接促进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下面就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珍珠港事件。
对于此次的珍珠港事件也被称作是偷袭珍珠港或奇袭珍珠港。
其中的主要指挥官分别是山本五十六,南云忠一,东条英机这三位人物。
在偷袭事件中,日本共派出6艘航空母舰,以及441架飞机;另一方的美则派出了航空母舰2艘、战列舰8艘。
可惜最终的结果是美国太平洋舰队损失惨重,且美军一共阵亡约有2000人,1000人受伤,而日本在战争中共伤亡约200人。
虽然这件事件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是它所带来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就日本所做出的战略目的而言来说,对珍珠港的偷袭过程,若从短期和中期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是一次辉煌的胜利,珍珠港事件的直接结果远远超过了日本当初的计划。
在整个战争史上,想必这样的结果和影响也是很罕见的。
在战争结束后的六个月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可以说是无足轻重的。
没有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对自己的威胁,日本就可以完全忽略对其它列强在东南亚的力量,这样就可以占领整个东南亚以及太平洋西南部,甚至一直扩张到印度洋这一地带。
珍珠港事件时间曾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后,日本统治集团内部就开始计划了南进和北进两个方向的争夺之战。
但是战争过程并不是很理想,后来日本打算孤注一掷,成功的实施了珍珠港事件。
那么此次的珍珠港事件发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呢?通过对相关历史的解读,我们得知历史上的珍珠港事件发生于当地时间1941年12月7日。
据说是在这一天的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载着飞机、微型潜艇,然后突然袭击了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的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瓦胡岛上的飞机场。
也就是这样,珍珠港事件以及1941年12月7日的这一天,被深刻的记录在了战争史册上。
珍珠港事件

珍珠港事件珍珠港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它导致了美国直接参战。
日军长途跋涉,出其不意,以极少的兵力,极小的代价,取得了辉煌的战果,而美国人则损失惨重,让美国永远都忘不了。
事件发生在1941年12月7日凌晨4时。
北太平洋海面上,波涛汹涌,苍苍茫茫。
一切都是那么正常,就像太阳每天从这里跃出海面,撕开黎明一样。
偶尔有几只早起觅食的海鸟尖号着飞过,似乎又想说点什么,波涛声吞没了它们的诉说,海鸟无奈,只好振翼而去。
隐隐约约地,一支舰队在迷漫的海雾中出现了。
这支庞大的海军舰队,由6艘航空母舰,2艘重巡洋舰,2艘高速战列舰,9艘驱逐舰和1艘轻巡洋舰组成。
舰队正全速向南行驶。
这是一支日本海军舰队,它担负着一项秘密的使命——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
单看这支舰队的杀气森森的装备,便可窥其即将实施的是一次令人心悸的毁灭性进攻:一架架作战飞机在舰空母舰的飞行甲板上排满,整装待命,引擎已经隆隆地转动着了。
这些飞机或者携带着重磅炸弹,或者在机身下挂满了鱼雷。
行驶在最前面的,是日舰队的旗舰“赤诚号”舰桅上,将旗迎风忽啦啦地响。
紧靠那面将旗的下面,一面Z形作战旗也随风飘扬。
旗舰率领着这支庞大舰队,正悄悄地逼近目的地夏威夷群岛瓦胡岛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
日军舰队此番偷袭是势在必得,他们派了五艘袖珍潜艇潜入珍珠港打前哨。
12月7日这天,正好是星期天,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大部分官兵们都上岸渡假去了,他们或歌或舞,或吃或饮,完全没有作战准备。
他们万万没料到,珍珠港连同他们的太平洋舰队,大难临头了! 12月6日,也就是昨天,日本还在同美国大谈和平,提出要与美国共商解决冲突的良策。
而美国也刚刚由驻日大使格鲁向东乡外务大臣递交了一封美国总统罗斯福致日本天皇的亲启电报。
在他们眼里,战争的阴影即将逝去,歌舞升平的太平气氛将布满太平洋上空。
今天将和昨天一样,在平安无事中度过。
因此,美军放心地将珍珠港内的舰艇和机场上的飞机都密集地排列,停靠在一起。
珍珠港事件之谜的历史事件介绍

珍珠港事件之谜的历史事件介绍珍珠港事件是日本皇家海军的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以及夏威夷欧胡岛飞机场的一次事件,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珍珠港事件的谜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珍珠港事件的谜案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了美国在夏威夷群岛上的海军基地珍珠港。
而对于这一天,被宣布为美国“国耻日”并对日宣战,珍珠港事件则成为二战转折点之一。
对于珍珠港这一事件的相关疑问经久不衰,虽然70年过去了,但珍珠港事件仍然留下了很多的未解之谜,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一、未解之谜:美军基地为什么毫无防范?在1941年12月7日,日军飞机突然对珍珠港发动了第一轮袭击,使得美国举国上下为之震惊。
美国从一开始就不相信日本会对自己发动攻击,还有让美国感到惊讶的就是,他们也不知道,日军的航母发展到底有多快。
后来历史学家给出了明确答案说:珍珠港事件中,日本使用的是多个运营商的飞机组合编成战斗机群,并采取蜂群战术。
这是美国所不知道的日本军队拥有的技能,因此,美国是不可能准确评估日军航母的行动目标。
二、未解之谜:日军为什么没有乘胜追击?日军飞机袭击珍珠港二轮过后,飞行员返回航母,日军指挥官与其他将领就是否进行第三轮打击展开了讨论。
那么日军为什么没有在偷袭后,再接着攻击珍珠港。
根据新的研究表明说,当时日军想要接着攻击应该是不可能的。
很简单,在太平洋上,冬季的白天是非常短暂的,日军并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登陆并提供支援进行另一次空中打击。
所以无论日本飞机炸弹负载量太小,都是不可能再次真正摧毁珍珠港的。
珍珠港事件的简介美国人一直视珍珠港事件视为是自己的耻辱,将责任全部推到日本一方。
对于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来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转折点。
那么珍珠港事件又是怎么发生的呢?为什么美国人要将责任全部推给日本,真相到底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首先关于日本发动的珍珠港事件,它是这样发生的。
在1939年的日本准备侵入苏联,攻占珍珠港,可是在几次的战争中,日本由于军事思想和战术技术落后,遭到了自日俄战争以来首次最惨重的失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珍珠港事件…利用满蒙的权益为司令塔来获取整个中国资源,再利用中国的资源为基础征服印度及南洋群岛,并进而征服中小亚细亚以及欧洲…―摘自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的《田中奏折》日本的扩张野心蓝图珍珠港事件概况1941年,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战局扩大―珍珠港事件来自中国的情报杨宣诚(1889―1962),湖南长沙人。
少年时代赴日本学习海军,后留学美国。
回国后先后在海军舰队和国民政府中任职。
“九一八”事变以后,出任中国驻日本海军武官,是有名的日本通。
全面抗战爆发后,他回国被蒋介石重用。
国民党海军中将杨宣诚1941年下半年,日军开始酝酿太平洋战争。
当时由杨宣诚担任厅长的军令部第二厅,从抗日战争一开始就担当起搜集日军情报的重任。
监测电台收到日军一个新出现的密码,距离很远,电波微弱,时隐时现。
经过破译,发现是日军太平洋海空军之间的联络信号。
杨宣诚对此十分警觉,他命令一组监测电台,日夜跟踪这一神秘波段。
在“珍珠港事件”前夕,这一信号又出现了,破译的结果,是日军不断地向太平洋地区部署和调动大批海空军。
杨宣诚分析,可能是日军要向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战略要点采取行动。
于是他立即在重庆召开了盟军驻渝代表紧急会议,通报了这一情报,但盟军的大多数代表对杨宣诚的情报表示怀疑。
与此同时,杨宣诚又通过驻美武官郭宝权向美国政府通报了这一情报。
美国总统罗斯福接到情报后,连忙召开三军参谋长联席会议研究对策。
会上,有很多人对中国情报的可靠性表示怀疑,致使罗斯福也产生了怀疑。
不久,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消息就传回了美国,罗斯福立刻想起了中国人提供的情报,后悔不已。
当他知道这一情报是由时任中国海军少将的杨宣诚组织人员获得的时,便对杨宣诚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后来,罗斯福专门向蒋介石提出,要求中国派一位精通英、日文的海军军事情报专家来美国,作为他的私人顾问。
当时中国方面接到信函后,知道罗斯福选中的是杨宣诚。
侍从室的林蔚将军打电话给杨宣诚,开玩笑说:“罗斯福简直是寄了你的照片来要人,只差一点没说要有仁丹翘胡子的了。
”蒋介石知道杨宣诚在军事情报方面作用很大,没有答应罗斯福的要求,只派了商震将军为首的军事代表团赴美。
珍珠港事件1941.12.7.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空军队偷袭美国在太平洋最大的海空军基地夏威夷群岛的珍珠港,以微小的代价击伤19艘,其中战列舰8艘,击毁击伤飞机200架,死伤3000多人。
12月8日,美、英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了。
太平洋战争转折点中途岛海战日本为什么敢于挑衅美国人?纳粹德国在欧洲的胜利也增强了日本的信心日本即定的扩张目标和根本的利益需求美英对日本的海上经济贸易封锁战局扩大―珍珠港事件“大东亚共容圈”计划1940年确立日美矛盾的激化严重损害了英美这一地区的利益增加援助限制乃至禁止向日本出口战略物资珍珠港简介珍珠港位于美国夏威夷州瓦胡岛南岸、首府檀香山西郊10公里处,是美国海、空军的主要基地之一,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就驻扎在这里。
檀香山地处太平洋中心,是太平洋海、空交通的枢纽和重要港口,被喻为“太平洋的十字路口”。
珍珠港因此也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因水域内曾盛产珍珠而得名。
夏威夷群岛地处太平洋心脏地带,是太平洋上的交通要冲。
它向南至大洋洲的斐济首都苏瓦约5000千米,向东到美国西海岸的圣弗兰西斯科近4000千米,向西到日本的横滨约6300千米,向北到阿拉斯加约4000千米,而且中间几乎没有什么岛屿。
因此,夏威夷群岛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就显得特别重要,素有太平洋的“十字路口”和太平洋“心脏”之称。
夏威夷群岛是美国唯一的岛屿州,它远离大陆,位于碧波万顷的太平洋交通要道中央,由20多个大小岛屿组成。
其中主要的岛屿有8个,分别是夏威夷、毛伊、瓦胡、考爱、莫洛凯、拉奈、尼豪和卡胡拉韦。
这些大小岛屿散布在北纬18°54′~28°,西经154°30′~180°之间,呈西北至东南方向排列,绵延至少3200千米,面积共为15635平方千米,人口约80万。
夏威夷岛最大,约占群岛面积的2/3,而瓦胡岛则是群岛中人口最多和在政治、军事、经济及交通等方面均最重要的一个岛屿。
夏威夷群岛的首府火奴鲁鲁(意为“良港”,华侨称之为檀香山)及美国重要的海空军基地珍珠港均在瓦胡岛上。
这里不仅是美国太平洋战区的指挥中心,驻有美太平洋舰队总部及其所属的陆、海、空三军司令部.而且还是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海、空交通枢纽和重要国际商港。
夏威夷群岛的原居民是波利尼西亚人,其他主要人口成分是白种人、日本人、菲律宾人和华人。
“夏威夷”为波利尼西亚语,意思是“神的地方”、“诸神之地”或“神仙福地”。
古时,当地居民认为岛上著名的冒纳罗亚火山与冒纳克亚火山是诸神的住地,由此得名。
为了防止日本吞并夏威夷,美国先于1842年承认夏威夷王国,并于 1849年缔结美--夏威夷王国通商条约,迫使日本向东扩张在此停步。
而日本看出美国想兼并夏威夷,希望夏威夷的土著女王保持独立, 1871年6月,日本先是用外交手段,与夏威夷建立外交关系,缔结修好条约。
然后于1884年开始大规模向夏威夷移民,至1890年,夏威夷的日本移民已达12360人,占夏威夷总人口的13[%]。
而同期美国移民仅为1928人。
1893年日本移民达到10万人,是同期美国移民的10倍。
西元 500~900:波里尼西亚人从马尔凯撒斯和大溪地渡海到达夏威夷。
1778 年:英国人詹姆斯??库克船长率领两艘船在 Waimea 和 Kauai 靠岸,并命名为三明治岛。
1782 年:卡美哈米哈一世在夏威夷掌权,他希望能统一全夏威夷群岛,后他在 1810~1819 年统治了统一后的夏威夷。
1820 年:传教士 Rev. Hiram Bingham 从波士顿到夏威夷成立学校和教堂。
1839 年:卡美哈米哈三世公布了权利宣言和容忍宣言,后来成就了第一部有记载的宪法。
1842 年:美国承认夏威夷是一个独立国。
1887 年:美国和其他的外国人颁布了新的宪法限制了国王大卫??卡拉卡拉威亚。
1893 年:里里欧卡拉尼女王被推翻,临时政府成立,由珊佛.杜尔监督。
1941 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及欧胡岛其他地方,美国对日宣战。
1959 年:美国艾森豪总统签约让夏威夷成为美国第五十州。
1993 年:美国总统柯林顿为100年前推翻夏威夷王国道歉。
关于事件时间:1941年当地时间12月7日早晨7:55,当时是星期天。
地点:位于珍珠港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以及位于夏威夷瓦胡岛其他地方的美国空军基地。
日本偷袭机群组成:从6艘航空母舰上起飞的353架俯冲轰炸机、鱼雷机和战斗机。
美方损失:2390人死亡,1178人受伤,2艘战列舰,1艘靶船,1艘布雷舰被击沉;2艘战列舰被击沉后被打捞出水;3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2艘补给船被损坏;188架飞机被击毁,135架飞机被损坏。
日方损失:29架飞机,5艘小型潜艇,64人死亡。
珍珠港事件珍珠港基地遭轰炸遭到轰炸后的珍珠港浓烟滚滚珍珠港日本获胜的原因日本奇袭珍珠港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日本本身在军事上进行充分准备、精心计划、严密组织和在政治外交上进行欺诈外,与美国政府长期实行绥靖政策,战略判断失误,临战麻痹大意,战备工作懈怠是密切相联的。
战前,美军曾多次截获有关日军准备袭击珍珠港的情报,但领导人却充耳不闻,视而不见。
自恃兵力强大而盲目乐观,认为日本不敢冒犯美国。
美国在战略判断上出现这种偏差,思想根源在于想坐收渔利,搞“远东慕尼黑”阴谋。
二战爆发后,美国趁机大做军火生意,大发战争横财;竭力逃避战争,明里暗里姑息日本,并以牺牲中国和解除经济制裁为诱饵和解与日本的紧张关系,一厢情愿地指望日本向北进攻苏联。
正是因为如此,美军上下思想懈怠,丧失警惕,无所防范,终落个舰队沉没珍珠港之厄运。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总统罗斯福<a name=baidusnap0></a>忧伤</B>地说:要牢记珍珠港事件!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1年12月签署《对日宣战书》珍珠港事件的影响就其战略目的而言,对珍珠港的袭击从短期和中期的角度来看是一次辉煌的胜利,它的结果远远超过了它的计划者最远的设想,在整个战争史上,这样的成果也是很罕见的。
在此后的六个月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无足轻重。
没有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威胁,日本对其它列强在东南亚的力量可以彻底忽略,此后它占领了整个东南亚、太平洋西南部(欧、美殖民地;不包括泰国),势力一直扩张到印度洋。
从长期的角度来看珍珠港事件对日本来说是一个彻底的灾难。
事实上,计划珍珠港事件的山本上将本人预言即使对美国海军的袭击成功,它不会,也不能赢得一场对美国的战争,因为美国的生产力实在太高了,抵得过全世界所有国家的生产力之总和。
最重要的影响是:珍珠港事件立刻将一个本来意见不齐的国家动员起来了。
它将美国团结起来,一起要战胜日本,它可能也是后来盟军要求无条件投降的原因。
有些历史学家认为,不论当时日本只是击中了修理蓬还是击中了航空母舰,对珍珠港的袭击本身就已经决定了日本战败的命运。
暴跳如雷十分高兴WHY珍珠港事件后美英即对日宣战,德意随即又对美宣战,更多的国家因此被卷入到大战中来,并纷纷对轴心国宣战,战争规模骤然扩大。
战局扩大―珍珠港事件这次袭击彻底地将美国和它雄厚的工业和服务经济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了轴心国在全世界的覆灭。
从军事史的角度来看,对珍珠港的袭击标志着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成为海军主力的转折点。
但世界海军强国对这一点一直到后来珊瑚海战役和中途岛战役后才明白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