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流量的确定
生态流量的确定

⽣态流量的确定⽣态流量的确定1.常⽤计算⽅法⽣态流量的计算应根据河湖⽣态环境功能、⽣态环境状况及⼈类对河流的开发利⽤程度,合理确定维持河流基本⽣态环境功能和维系给定⽬标下⽣态环境功能的不同保护要求,计算基本⽣态环境需⽔量和⽬标⽣态环境需⽔量。
迄今为⽌,国际上有200多种⽣态环境流量计算⽅法,⼤致可分为⽔⽂学法、⽔⼒学法、栖息地评价法、整体分析法。
(常⽤计算⽅法详见本刊第15期)按照河流⽣态流量的计算⽅式,⼜可划分为查表法、数据分析法、功能分析法、⽔⼒栖息模型法等4类,其中Tennant⽅法是查表法的代表,基于IHA (Indicators of Hydrologic Alteration)的变动范围法是数据分析法的代表,BBM (Building Block Methodology)法是功能分析法的代表⽅法。
实际计算⽣态流量过程中,并不局限于单⼀的⽅法,可将两种或多种⽅法结合使⽤,例如将⽔⽂学与⽔⼒学结合,将⽔⽂学与栖息地法相结合等。
2.不同⽣态系统的⽣态流量计算保障河湖⽣态流量(⽔量)⽬的是为了维持河流、湖沼⽣态系统的基本形态、⽣物基本栖息地,以及⽣物多样性等⽣态功能。
由于不同⽣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不同,其对应的⽣态流量各具特征。
在计算⽣态流量时,要根据⽣态系统的结构特征选择合适的⽣态流量计算⽅法。
河流⽣态系统可根据地理位置及河流⼤⼩特征等细分为:⼤江⼤河与⽀流溪流、⼭区河流与平原河⽹、⾼含沙河流以及咸淡⽔交错的河⼝等。
不同河流类型的⽣态流量共性表现为,⽔⽂情势及⽔⼒学要素是河流⽣态流量的重要影响因⼦。
根据资料的齐备情况,通常可采⽤⽔⽂学法、⽔⼒学法、栖息地评价法等计算⽣态流量。
然⽽,不同类型河流的⽣态流量⼜各具特点。
例如,⼭区河流多建有⼤型⽔利⼯程,⽔⽂情势的改变以及其对⽣物栖息地的影响需要在推求⽣态流量时予以考虑;平原河⽹闸坝密布,流速较⼩,⽣物基本栖息地功能下降甚⾄丧失,需要实施严格的⽣态流量管控;部分溪流由于⼩⽔电项⽬的过度开发,出现减脱⽔河段,河流出现不同程度萎缩甚⾄断流,计算⽣态流量时应予以重点考虑⽔流连通性。
水利部关于做好河湖生态流量确定和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

水利部关于做好河湖生态流量确定和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河湖生态流量是指为了维系河流、湖泊等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需要保留在河湖内符合水质要求的流量(水量、水位)及其过程。
保障河湖生态流量,事关江河湖泊健康,事关生态文明建设,事关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工作不断加强,水生态状况得到初步改善。
但也要看到,受自然禀赋条件限制、不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影响,部分流域区域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矛盾仍然突出,河湖生态流量难以保障,河流断流、湖泊萎缩、生物多样性受损、生态服务功能下降等问题依然严峻。
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切实依法加强河湖生态流量管理,现就做好河湖生态流量确定和保障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紧紧围绕“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以维护河湖生态系统功能为目标,科学确定生态流量,严格生态流量管理,强化生态流量监测预警,加快建立目标合理、责任明确、保障有力、监管有效的河湖生态流量确定和保障体系,加快解决水生态损害突出问题,不断改善河湖生态环境。
(二)基本原则——人水和谐绿色发展。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严格控制河湖开发强度,维系河湖生态系统功能,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合理统筹三生用水。
根据流域水资源条件和生态保护需求,统筹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配置,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确定生态流量目标。
——分区分类分步推进。
针对河湖自然状况、生态功能、保护需求和开发现状,以问题为导向,统筹需要与可能、近期与远期,分类施策,有序推进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工作。
——落实责任严格监管。
建立健全生态流量保障责任体系,严格实施监管、强化监督考核,做到目标明确、监管到位,确保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工作落到实处。
(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底,重要河湖生态流量目标基本确定,生态流量监管体系初步建立,推进过度开发的重要河湖分阶段生态流量目标研究确定工作。
新时期河湖生态流量确定与保障工作的若干思考

新时期河湖生态流量确定与保障工作的若干思考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河湖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水资源的供应不足、水污染严重等问题,给河湖生态流量确定与保障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首先,河湖生态流量的确定需要基于科学研究和专业评估。
我们要依靠水环境科学技术来进行合理的水资源评估和流量计算,包括考虑径流量、生态需水量、水生态流量等因素,从而科学地确定合理的河湖生态流量。
同时,要加强对水生态系统的监测与评估,通过大量的数据积累和实地考察,不断提高流量计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其次,河湖生态流量的保障需要建立严格的制度与政策措施。
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河湖生态流量的保护责任与义务,加大对违法排污和滥用水资源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
同时,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完善的河湖水资源配置制度,优化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确保河湖生态流量的合理分配与保障。
再次,河湖生态流量的保障需要积极推动水生态补水工程建设。
通过水资源调度和补水工程建设,可以增加河湖的水量,保持合理的水位,提供必要的水流条件,从而保障河湖的生态流量。
同时,要注重保护并修复河湖湿地,提高其水源涵养和净化能力,为河湖生态流量的保障提供有力支撑。
最后,河湖生态流量的保障需要加强宣传与教育。
通过开展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水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水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习惯,减少对河湖生态流量的损害。
同时,要积极宣传河湖生态流量的重要性和意义,加强各界合作,形成保护河湖生态流量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河湖生态流量的确定与保障工作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研究和评估,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政策措施,推动水生态补水工程建设以及加强宣传与教育,才能实现河湖生态流量的有效保障,保护我国宝贵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浅谈河流生态流量确定与保障

2020.911水文水资源由于历史上湖泊圈圩问题突出,对区域、流域防洪调蓄、水质及水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本文针对新的形势和需求,从水生态文明建设,流域、区域防洪,南水北调、区域饮水、农业灌溉、抗旱,改善湖泊水质、水生态,沿湖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6个方面全面分析了骆马湖实施退圩还湖的必要性■(作者单位:1.新沂市机电排灌管理总站 221400 2.新沂市水务局 221400 3.新沂市阿湖水库管理所 221413)浅谈河流生态流量确定与保障刘双阳一、生态流量确定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9年重点河湖生态流量(水量)研究及保障工作方案的通知》和《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关于印发2019年重点河湖生态流量(水量)保障实施方案编制及实施有关技术要求的通知》要求,生态流量(水量)的概念口径及目标确定如下。
1.概念口径生态流量(水量)包括基本生态流量(水量)和目标生态流量(水量)。
其中,基本生态流量(水量)包括生态基流、敏感期生态流量(水量)、不同时段生态流量(水量)、全年生态流量(水量)等不同指标。
不同时段可包括逐月,或汛期、非汛期等时段。
本生态流量(水量)是指维持河床基本形态,保障河道输水能力,防止河道断流、保持水体一定的自净能力的最小流量,是维系河流的最基本环境功能不受破坏,必须在河道中常年流动着的最小水量阈值。
湖泊生态环境需水一般为维持湖泊生态和环境功能所消耗的、需补充的水量,根据湖泊的功能确定满足其生态功能的最低水位。
2.生态流量目标及确定(1)目标指标以保障生态基流为主。
对于已批复或审查的水量分配方案、流域水量调度方案、规划环评、项目环评等明确了其他生态流量(水量)指标目标要求的控制断面,应同时明确其他生态流量(水量)指标目标值。
湖泊生态流量(水量)采用水位或水面面积等指标表征。
(2)水文系列原则上以1956—2016年年天然径流系列确定生态流量(水量)目标。
水利部关于做好河湖生态流量确定和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

水利部关于做好河湖生态流量确定和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水利部•【公布日期】2020.04.17•【文号】水资管〔2020〕67号•【施行日期】2020.04.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水利部关于做好河湖生态流量确定和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水资管〔2020〕67号部机关各司局,部直属各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河湖生态流量是指为了维系河流、湖泊等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需要保留在河湖内符合水质要求的流量(水量、水位)及其过程。
保障河湖生态流量,事关江河湖泊健康,事关生态文明建设,事关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工作不断加强,水生态状况得到初步改善。
但也要看到,受自然禀赋条件限制、不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影响,部分流域区域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矛盾仍然突出,河湖生态流量难以保障,河流断流、湖泊萎缩、生物多样性受损、生态服务功能下降等问题依然严峻。
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切实依法加强河湖生态流量管理,现就做好河湖生态流量确定和保障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紧紧围绕“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以维护河湖生态系统功能为目标,科学确定生态流量,严格生态流量管理,强化生态流量监测预警,加快建立目标合理、责任明确、保障有力、监管有效的河湖生态流量确定和保障体系,加快解决水生态损害突出问题,不断改善河湖生态环境。
(二)基本原则——人水和谐绿色发展。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严格控制河湖开发强度,维系河湖生态系统功能,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合理统筹三生用水。
生态流量

一.生态流量:早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渔业与野生生物保护组织首先提出了河流生态流量的概念—避免河流生态系统退化的河道最小流量。
目前,国际上对河流生态环境需水没有统一的概念,缺乏明确的定义,而是用与河流生态环境需水相关、相近的概念代替,使用较为广泛、通用的概念是枯水流量(low一flow)。
二.研究南方地区生态流量的意义:对于生态流量,学者们一直都比较重视对北方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研究,对于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南方地区研究较少。
虽然南方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匀,洪涝集中,水旱灾害频繁,且我国南方人口众多,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
随着人口、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水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目前的现状是水资源浪费严重,各种有害物质对水体的污染加剧,使得水环境状况不断恶化,生态环境频频遭受破坏。
用适当的方法确定南方地区河流生态流量,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适当需求,也可以保证河流拥有一定的流量来维持河流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持一定的自净能力,减少水体的污染。
三.确定生态流量的方法:常用的方法大概可以分为两类:水文学法和水力学法1.水文学法:水文学法中,常用的是Tennant法,也称蒙大拿法,是Tennant,D.L等人于1976年提出。
他们在1964-1974年对美国蒙大拿、怀俄明及内布拉斯加的11条河流进行了野外研究。
通过分析地域、断面和流量变化对渔业的影响,建立了河宽、水深、流速等鱼类栖息地参数与流量之间的关系。
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的10%是保持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最小流量,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的30%能为大多数水生生物提供较好的栖息地条件。
Tennant法的缺点是:(1)比例确定困难:不同区域、不同需水类型、不同保护对象,生态健康程度与流量的比例关系不同,需要分析调整Tennant法中流量百分比标准是否符合当地河流情况,缺乏一定的说服力;(2)未考虑水量的年内分配:水生生物对流量的要求在不同季节应有所不同,Tennant法根据多年平均流量的一定比例统一划定,没有考虑水量需求的年内变化问题,与水生生物生境要求不符合;(3)适用条件局限性:Tennant法不是从具体的水生生物生境需求角度出发。
小水电环评中最小生态流量的确定——以某二级水电站项目为例

5 3
小水 电环评 中最小 生态流量 的确定
以某二 级水 电站 项 目为例
尹 华金 许君 李友鹏 秦永 亮
摘要 : 重庆 市 丰富 的水 资 源为 开 发小 水 电提 供 了 良好 的条 件 ,但 小水 电站 的建 设对 下 游生 态环 境 造成 一定 影 响 ,甚至 导 致 坝址 下游 出现 减 脱水 段 。为 满足 下 游 生态 环境 需 水 量 的要 求 ,小水 电站 的环境 影 响评 价 中需 要计 算 出科 学合 理 的最 小 生 态流 量 并 提 出保 障措 施 。 以重庆 市 某 二级 水 电站 为例 ,对 小 水 电站 环评 中最 小生 态流 量 不 同计算 方 法进 行对 比,计 算 出的生 态流 量 单从 数值 上看 ,T e n n a n t 法 枯水 期最 小 ,丰水 期 最大 ,R 2 . C R O S S 、最 枯月 平均 流量 法居 于 之间 。 关键 词 : 小水 电 ; 环评 ; 生 态流 量 中图分 类号 : X8 2 8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2 0 9 5 . 6 4 4 4 . 2 0 1 4 ( 0 1 ) . 0 0 5 3 . 0 3
站的年平均流量计算生态环境需水量 。在没有水文资料的 河流,可通过水文分析与计算技术求得 。
( 3 )T e n n a n t 法将 全 年分 为 多水 期 和 少水 期 两个 时 段 , 按河 道 内生 境 状况 ,取 多 年平 均 流量 的不 同 比例计 算 生态
河流生态流量计算方法

河流生态流量计算方法
河流生态流量是指生态系统建设或保护的必要流量,它可根据水生态系统的健
康状况而定。
对河流生态流量计算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包括景观计算、水文计算、生态医学模型等。
景观计算是一种河流生态流量的估算方法,主要用来观察河流的形态、流域的
垂直结构、河口的形态和面积等,从而推断出该河流的生态流量。
这种方法可以计算出河流的基本生态流量,但不能考虑水体的瞬时性和不可预料性。
水文计算是基于河流湖泊水量变化的数学模型。
根据水泵站、水利枢纽和水文
测站等设施点,以及沿河段、湖泊和河口的气温、降雨等气象因素,结合河流系统的水文特征,综合分析水体的数量和质量变化,精确地计算出生态流量。
生态医学模型是一种利用生态系统各元素之间的联系,以及种间关系和生物
圈营养网络等生态学方法来估算生态流量的方法。
这里考虑到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环境因素等因素,从水量变化到化学物质在生态系统中迁移、聚集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构建出一个复杂的系统模型,以估算出精确的河流生态流量。
以上是关于河流生态流量计算的几种方法,因其在河流污染预控及河流生态治
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一直受到科学家及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流量的确定
1.常用计算方法
生态流量的计算应根据河湖生态环境功能、生态环境状况及人类对河流的开发利用程度,合理确定维持河流基本生态环境功能和维系给定目标下生态环境功能的不同保护要求,计算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和目标生态环境需水量。
迄今为止,国际上有200多种生态环境流量计算方法,大致可分为水文学法、水力学法、栖息地评价法、整体分析法。
(常用计算方法详见本刊第15期)按照河流生态流量的计算方式,又可划分为查表法、数据分析法、功能分析法、水力栖息模型法等4类,其中Tennant方法是查表法的代表,基于IHA (Indicators of Hydrologic Alteration)的变动范围法是数据分析法的代表,BBM (Building Block Methodology)法是功能分析法的代表方法。
实际计算生态流量过程中,并不局限于单一的方法,可将两种或多种方法结合使用,例如将水文学与水力学结合,将水文学与栖息地法相结合等。
2.不同生态系统的生态流量计算
保障河湖生态流量(水量)目的是为了维持河流、湖沼生态系统的基本形态、生物基本栖息地,以及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
由于不同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不同,其对应的生态流量各具特征。
在计算生态流量时,要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选择合适的生态流量计算方法。
河流生态系统可根据地理位置及河流大小特征等细分为:大江大河与支流溪流、山区河流与平原河网、高含沙河流以及咸淡水交错的河口等。
不同河流类型的生态流量共性表现为,水文情势及水力学要素是河流生态流量的重要影响因子。
根据资料的齐备情况,通常可采用水文学法、水力学法、栖息地评价法等计算生态流量。
然而,不同类型河流的生态流量又各具特点。
例如,山区河流多建有大型水利工程,水文情势的改变以及其对生物栖息地的影响需要在推求生态流量时予以考虑;平原河网闸坝密布,流速较小,生物基本栖息地功能下降甚至丧失,需要实施严格的生态流量管控;部分溪流由于小水电项目的过度开发,出现减脱水河段,河流出现不同程度萎缩甚至断流,计算生态流量时应予以重点考虑水流连通性。
河口区的生态流量,主要目的是维持河口基本形态,河口滩地潮间带水生生物基本栖息地,同时要考虑防潮压咸等生态环境功能,因此可根据河口泥沙输运、河口水生生物需水、河口水盐平衡等计算河口生态流量。
湖沼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湖泊、沼泽、湿地等。
湖沼生态需水计算通常采用水位作为指标,通过核算生态水位,推求湖泊生态流量(水量),以维持湖泊、沼泽的生态环境功能。
综上所述,生态系统组成与功能不同,其生态流量计算方法不同。
在实际计算过程中,通常多个生态系统相互联系,例如河湖连通、河沼连通,以及河湖河口沼泽连通等,此时应该将多个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建立多个生态系统之间的水力联系,推求满足多个生态系统的生态流量过程。
此外,分项计算后需对所得的不同生态系统生态流量进行核验。
河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均应小于相应时段的天然径流量,一般不应大于多年平均实测径流(现状经济社会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的河流除外)。
河口生态流量一般不大于
多年平均入海水量。
湖泊沼泽生态流量应与出入湖泊、沼泽的河流节点生态环境需水量相协调,年内不同时段平均水位不大于天然情况下多年平均相应时段水位(《河湖生态环境需水计算规范》)。
▲黑河生态治理显成效——张掖黑河公园
3.生态敏感期保护对象
河湖生态敏感期重点保护对象主要包括鱼类生境、底栖生境、河谷林、河流湿地、防控水华等。
以鱼类生境保护为例,可结合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及河口控制断面,根据鱼类洄游、产卵等阶段对流速因子的需求设定生态流速目标,推求促进鱼类繁殖的生态流量;针对平原河网地区鱼类越冬期对水深需求,设定最小水深,推求鱼类越冬期所需生态水量;综合鱼类洄游、产卵、越冬重要生命阶段,提出贯穿鱼类完整生活史的生态流量过程,或者面向年内不同时期各目标物种的特殊需求确定年内生态流量过程。
底栖动物和河岸带植物相比,种类多、分布广、生长周期较长、对水文条件变化敏感、能反映污染的长期累积效应。
可利用底栖动物为指示生物,建立底栖动物栖息地质量与流量的关系,量化底栖动物生活史对不同生态流量及其组分(基流、中流量、低流量脉冲、高流量脉冲)的需求。
针对水华控制,可根据藻类生长与流速及紊流强度的关系,采用抑制流速法推求满足水华控制条件的生态流量;或基于藻类生物量平衡,采用断面通量法推算出控制水华所需的流量;或基于断面通量法、抑制流速法分别推求面向水华控制的断面生态流量,然后取二者的外包线,得到典型断面生态流量。
此外,针对水华防控的生态流量计算,还有断面流量观察法、断面水质目标控制等方法。
实际应用中,应综合考虑目标鱼类产卵、水华防控、湿地保护等多个生态敏感期保护对象的需求,推求河流全时段生态流量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