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课课件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课课件

原始农业
原始饲 原始手 养业 工业
看图分析
右边是河姆渡 原始居民制作 的陶器,你能 说出它的用途 吗? 蒸食物
右边是半坡彩 陶上的彩绘动 物图案,它们 是什么动物? 你能说出这些 动物和当时原 始居民的生活 有什么关系吗?
是鱼和鹿的图案。 说明半坡的原始居民 还捕鱼打猎,以补食 用。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我国原始农耕时代 的几项世界性的贡献吗?
会挖掘水井
6.原始饲养业:会饲养家畜(猪、狗) 7.原始手工业:陶器、玉器和原始乐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时间:约五六千年前 2.地点: 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半坡 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石刀)、耒耜 4.农耕作物: 世界上最早种粟 5.原始饲养业: 猪 狗 6.居住:定居生活 半地穴式房屋 7.原始手工业:彩陶 纺线
7.原始手工业:
河姆渡出 土的穿孔 玉斧
原始居民石刀
河姆渡出土的骨耜和 装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
我 国 是 世 界 种 上 植 水 稻 的 国 家 。
河姆渡陶器上的稻穗纹
河姆渡居民的水井和草棚复原图
河姆渡干栏式房屋
一、 河 姆 渡 的 原 始 农 耕
1.时间: 约7千年前
2.地点: 长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河姆渡
神 农 尝 百 草
神农一名即 农之神,是 主管农业的 神人。神农 氏教人类播 种五谷。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原 始 农 耕 分 布 图
河姆渡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时间: 约7千年前
2.地点: 长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河姆渡 3.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 耒耜 4.农耕作物: 5.居住:
6.原始饲养业:
半坡人创造 绘有这类人面鱼纹的彩陶盆 了哪些原始艺术 已成为半坡文化的典型标记 呢?
2024秋季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课件

自己的活动来丰富生活,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 在原始农业、手工业、家畜饲养业相继得到一定的发展之后,人类所创造的社会财富就日渐丰
富……氏族首领往往就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权力,想方设法化公为私……氏族社会的公有制便遭到破坏,私
有制便产生,进而导致阶级的产生。一旦阶级和阶级矛盾在氏族社会中出现,人类社会的历史,便开始向
考古学家还发现多处 仰韶文化的公共墓地, 其墓葬规模和随葬品 数量看不出显著差别
氏族成员之间地 位平等,没有明 显的贫富分化
山东章丘焦家遗址 出土的大汶口随葬 品——成套陶器
当时同一群体内部 已经出现了贫富分 化,加快了迈向文 明社会的步伐
拓展延伸:阅读材料,探究中华文明的起源。
材料一 原始农耕的出现,使我们的先人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人类第一次通过
半坡人生活的黄河流域,冬季较冷,夏季较热,河 流较少,半地穴式房屋冬暖夏凉,有利于防寒保暖。
学习任务三
比较河姆渡人与半坡人
河姆渡人
半坡人
生活年代 生活地点 地处流域
距今约7000年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长江流域
距今约6000年 陕西西安半坡村
黄河流域
不同点
原始 农作物 农业 农具
原始畜牧业
水稻 磨制石器,骨耜 以猪、狗为主
房屋建筑 干栏式建筑、木结构水井
粮食作物 生产工具 家畜饲养
生活用具
水稻 骨耜
以猪、狗为主 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 骨哨;象牙雕刻、漆器
学习任务二 房屋建筑——干栏式建筑
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 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 了重要影响
干栏式建筑复原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课件优秀课件

河姆渡人
1.发现地点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2.距今年代
约7000年左右
3.代表类型
河姆渡
南方长江流域 原始农耕生活
原始农耕之一居住情况
河名姆渡称文化:遗干址 栏式房屋
优点: 通风防潮,上面住 人,下面养牲畜。
原因: 江浙地区地势低, 潮湿温热。
原始农耕之二木结构水井
7000年前的水井
复原后的水井
河姆渡居民的水井和草棚复原图
原始手工业 之二装饰品
骨笄
陶环、石环
牙饰、蚌壳饰
原始手工业 之三乐器
1956年半坡出土的陶埙
埙
埙是我国古代一种 重要的吹奏乐器。其形 状有管形、橄榄鱼形、 圆锥形等多种。它们的 顶端都有一个吹孔,埙 体上有的无按音孔,有 的有若干按音孔。多为 陶制品,也有骨制品。
原始手工业 之四纺织
骨针、骨梭
新石器时代:使磨制 石器的时代,称为新 石器时代。
原始农耕之二工具制作
骨制鱼钩、鱼叉 石 网 坠
石球
原始农耕之三原始农业
半坡遗址出土的菜籽和粟
的朽粒
粟(谷子)性喜高 温,耐旱。
原始畜牧业 ——家畜饲养
1955年半坡出土的猪骨
狗下颌骨
原始手工业之一 陶器
人面鱼纹彩陶盆 鱼纹彩陶盆
鹿纹彩陶盆
半坡人制作陶器,最具特色 的是彩陶。 彩陶的纹饰有动植物,多为 几何图案。
原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
原始农耕之四农业工具
骨耜
耒耜
骨耜
是用偶 蹄类动 物的肩 肿骨制 成的
原始畜牧业——家畜饲养
河姆渡出土狗骨 河姆渡出土猪下颌骨 牛 肩 胛 骨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原始手工业之一陶器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课件)

任务1:观察左图,你能看出中 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在地 域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特点1:分布广,数量多; 特点2:沿大河流分布。
任务2:观察并说出长江、黄河 流域新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
①长江流域:河姆渡遗址等 ②黄河流域:大汶口遗址、陶寺 遗址、半坡遗址等
贰·稻作农业的繁荣
1.稻作农业:
✉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农业经济 被称为:稻作农业
学习目标
1 知道我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和水稻、栗是我们的祖先 为人类文明做出的重要贡献。(史料实证)
2 重点掌握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知道我国原始农 业的发展基本概况、区域特征,知道生产力的发展 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部分地区出现早期国家。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3 了解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初步知道中华文明的起 源及发展呈现出多元一体的基本格局。(家国情怀)
河姆渡出土的水牛骨 河姆渡出土的狗骨 河姆渡出土的陶猪
贰·稻作农业的繁荣
4.河姆渡人的生活: ⑤河姆渡人的原始手工业
陶灶
玉器
河姆渡人会制作 陶器、玉器和简 单的乐器骨哨。
骨哨
➢ 出土了中国最早 的象牙雕刻
➢ 懂得使用天然漆
双鸟朝阳纹象牙碟形器
朱漆碗
贰·稻作农业的繁荣
5.舞阳贾湖遗址:
相关史事:今河南中部的淮河上游地 区,有一处距今约9000一7500年的原始 村落遗址——舞阳贾湖遗址。贾湖居民 能够制作精致的石器、陶器和骨器。遗 址中出土了炭化稻粒和家猪骨骼,证明 当时农业和畜牧业已经有了初步发展。 墓葬中出土的骨笛,可以发出七声音阶。 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能够 吹奏的笛子。墓葬中随葬的部分龟甲, 上面刻画有符号。
出土的陶罐
容器放在火堆中烧烤,于是最早的陶器出现了。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课件

感悟原始农耕居民
学完本课你有 哪些收获和大
家共享?
长江流域河姆渡, 磨制石器有进步。 耒耜耕地种稻谷, 干栏房子共居住。 挖井养畜造陶器, 简单玉器和乐器。
黄河流域有半坡, 地穴房子共居住。 粮食最早种植粟, 副食蔬菜鱼和肉。 早期文字出雏形, 还会纺线和织布
三角纹彩陶盆
半坡原始居民制作的 陶器上所刻画的符号, 有学者认为这是我国 早期的文字雏形。
半坡原始居民:
时间: 距今约五六千年 地区: 黄河流域
生产生活: 使用磨制石器,用磨光和木质的耒 耜开垦土地;种植粟;居住半地穴 式的房子;饲养猪狗等动物,还用 骨制箭头、鱼叉、鱼钩打猎捕鱼; 会防线、织布、制衣 ;有了文字 的雏形等。
使用磨制 水稻 石器、耒 耜
④
普遍使用 粟 磨制石 器、、木 制的耒耜、 用石刀收 割庄稼
干 栏 式 房 子
半地 穴式 的房 子
挖掘水井、 制作玉器和 原始乐器、 陶器
制造彩陶、用 骨制箭头、鱼 叉、鱼钩打猎 捕鱼;纺线织 布制衣。
①都是氏 族的典型 代表,都
开始了原 始农耕生 活,②都 使用磨制 工具,主 要用耒耜 翻地耕地 ③都出现 了农业、 畜牧业和 手工业④ 都已建造 房屋,过 着定居生 活
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子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同 一时代的房子结构会有如此大的差别?(联系学过的地 理知识)
(1)区别:河姆渡人住干栏式房屋、半坡人住半地穴式房屋。
(2)原因:长江流域地势低洼,潮湿温热,多雨,为了防潮,抵御猛兽故而建干 栏式房屋;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又比较寒冷,能够抵风挡雨,驱寒保暖 的是半地穴式的房屋,房屋的差别是由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决定的。
半坡人居住的房屋
七年级历史第2课贞观之治优秀课件

615
武周 末年
开元 唐朝户数增长表
末年
忆昔----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yì)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sù)米白,
公私仓廪(lǐn )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
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wán)鲁缟(gǎo)车班班,男耕女织不相失。
1、材料中的“开元全盛〞时代是哪个皇帝当政时 期。
2、由材料可知唐朝主要的粮食品种是什么? 3、除了“开元盛世〞,隋唐时期还出现了哪些著 名盛世、治世局面?
原因何在?
唐朝的建立
时间 都城 建立者 称谓
玄武门之变
唐高祖窦皇后四子62表6年,李世民 发动“玄武门
长子 李建成 太子 5之89变-6〞26,杀死 次子 李世民 秦王 5太 齐98子 王-6李李49建元成吉和, 三子 李元霸 早夭 迫使李渊让位。
四子 李元吉 齐王 603-626
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之治〞
武那么天〔624—705〕,唐高宗李治皇后,后为周那么天皇帝。是中 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67岁称帝,82岁去世。
归纳武那么天的功过是非。
功:武那么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 的女皇帝,她颇具政治才能,打 击贵族势力 ,招揽人才,开展 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徭役赋税 等。使唐朝的社会经济文化继续 向前开展。历史上称为“贞观遗 风过〞:或心“狠武手周辣,之滥治杀〞无.辜,重
唐高祖〔李渊〕开国→唐太宗〔李世民〕奠基→ 武那么天开展→唐玄宗〔李隆基〕盛世。
开元初,上(唐玄宗)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 天下大理。……四方丰稔,百姓乐业。户计一千余万,米每 斗三钱。丁壮之夫,不识兵器。路不拾遗,行不赍(带) 粮。……人物欣然。
——《唐语林》卷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共19张PPT

距今时间 住房样式 生产工具 粮食种植 家畜饲养 手工业
河姆渡人 南方 长江流域 浙江余姚
距今约7000年 干栏式建筑 磨制石器、骨耜(sì) 水稻 猪、狗、水牛 陶器、玉器、 雕刻、天然漆
河姆渡人的水井和草顶井架复原图
河姆渡出土狗骨
河姆渡出土猪下颌骨
河姆渡遗址出土陶盆, 其上刻有一束捆扎整齐的稻 穗和猪纹,反映了养猪与农 业的密切关系。
陶灶、陶釜、陶甑
骨哨是一种乐器,也 双鸟朝阳纹牙雕(河姆渡文化) 是一种狩猎时模拟动 物声音的狩猎工具。
“朱漆碗”
1977年河姆渡遗址出土,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木质、敛 口,呈椭圆瓜棱形,圈足略外撇。外壁均有一层朱红色涂 料(剥落较甚),微有光泽。
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原始 生活 活动 房屋 农作
人面鱼纹陶盆
彩陶也称陶瓷绘画,用天然的矿物质颜 料在陶胚上描绘。
半坡彩陶纹饰
半坡陶埙
陶纺轮
合作
比较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建筑房屋的 差异,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 润,多雨水。干栏式房屋既可防蛇虫猛兽之 害,又可避潮湿,下面还可以养殖家禽家畜。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燥,夏 天炎热,冬天寒冷。半地穴式房屋冬暖夏凉, 还可以储存粮食。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距今10000年左右 2.兴起地点:北方的黄河流域,南方的长 江流域,外加淮河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聚落的 出现、磨制石器的发展 4.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 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生活 所在地区 具体地点
课堂小结
原始 生活 活动 房屋 农作
河姆渡人 南方 长江流域 浙江余姚
距今约7000年 干栏式建筑 磨制石器、骨耜(sì) 水稻 猪、狗、水牛 陶器、玉器、 雕刻、天然漆
河姆渡人的水井和草顶井架复原图
河姆渡出土狗骨
河姆渡出土猪下颌骨
河姆渡遗址出土陶盆, 其上刻有一束捆扎整齐的稻 穗和猪纹,反映了养猪与农 业的密切关系。
陶灶、陶釜、陶甑
骨哨是一种乐器,也 双鸟朝阳纹牙雕(河姆渡文化) 是一种狩猎时模拟动 物声音的狩猎工具。
“朱漆碗”
1977年河姆渡遗址出土,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木质、敛 口,呈椭圆瓜棱形,圈足略外撇。外壁均有一层朱红色涂 料(剥落较甚),微有光泽。
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原始 生活 活动 房屋 农作
人面鱼纹陶盆
彩陶也称陶瓷绘画,用天然的矿物质颜 料在陶胚上描绘。
半坡彩陶纹饰
半坡陶埙
陶纺轮
合作
比较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建筑房屋的 差异,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 润,多雨水。干栏式房屋既可防蛇虫猛兽之 害,又可避潮湿,下面还可以养殖家禽家畜。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燥,夏 天炎热,冬天寒冷。半地穴式房屋冬暖夏凉, 还可以储存粮食。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距今10000年左右 2.兴起地点:北方的黄河流域,南方的长 江流域,外加淮河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聚落的 出现、磨制石器的发展 4.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 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生活 所在地区 具体地点
课堂小结
原始 生活 活动 房屋 农作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原始农业和史前社会(课件)

半坡人面网纹 彩陶盆
石锛 骨箭头 骨渔叉 陶埙 陶纺轮 半坡遗址出土的器具
半坡遗址的菜籽和粟 的朽粒
问题探究:一、我们能从河姆渡遗址与半坡遗址的出土文物中得出哪些历史信息?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半坡遗址的菜籽和粟的朽粒
河姆渡遗址出 土的带藤条残
木柄骨耜
骨 耜 复 原 图 半坡遗址出土的石锛
已人工栽培农作物 能够制作磨制石器、骨器
河姆渡人的干栏式 建筑复原图
半坡遗址出土 的石锛
半坡人面网纹 彩陶盆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 猪纹陶钵
3.知识拓展: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指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新石器时代:指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二 原始农耕时代的代表 ——1.河姆渡原始居民
氏族成员之间没有明显的贫富分化
同一群体内部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
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墓葬
四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居住区
壕沟
原始农业、家庭饲养
定居 聚落
村落
聚落: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村落:指大的聚落或多个聚落形成的群体
陶窑
墓葬区
半坡村落遗址 中的瓮棺葬
半坡陶器上刻画的符号
人 面 鱼 纹 陶 盆
半 坡 出 土 的
人们制作陶器的时候, 在泥坯表面用矿物颜料绘出 图案,经过烧制,陶器表面 就留下了彩色纹样,称为 “彩陶”。
仰韶文化彩陶分布广泛, 主要在黄河中游地区,影响 范围可达黄河上游、下游, 以及长江流域和西辽河流域。
2.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山东省泰安市大汶
口遗址而得名。大汶口文化主要分布于黄河下游和淮河中 下游地区,距今约5900-4400年。大汶口文化晚期,制技术 有较大发展,人们能够制作较为精致的陶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余姚、长江流域 磨制石器,耒耜
原始农耕 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 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原始饲养业 饲养家畜(猪、狗……)
原始手工业 陶器、玉器和原始乐器
原始生活 定居,挖掘水井,住干栏式房屋
6/30/2019
展品1号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我国是世界上 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6/30/2019
展品2号
弓 箭 狩猎
渔 网 捕鱼
纺 织 制衣
骨 器 角器
半 地 穴式 圆 形 房屋
黄 河 流域 陕 西 西安 东 部 半 坡村 一 带
半坡遗址
距 今 约6000年
原始聚落遗址
磨 制 石器
种植粟
饲 养 家畜
烧 制 彩陶
种 植 水稻
饲 养 家畜
农 具 耒耜
凿 井 取水
原始农耕生活
长 江 流域 浙 江 余姚
河姆渡遗址
C 生产生活能力所致 D 历史传统
6、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我国原始农耕时
代的几项世界性的贡献吗?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3、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
反思
相比较第一课,本节课大多数学生 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并做好标 记,课堂上能够积极回答问题,不足之 处仍是以老师的引导为主,导致学生在 回答问题组织答案时,有思维的局限性, 还有就是对半坡居民与河姆渡居民的比 较,学生自己不能很好的画出双气泡图 来进项比较。
6/30/2019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2.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 聚落、磨制工具的发现,是原始农 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3、兴起和发展的意义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 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6/30/2019
我 国 原 始 农 耕 时 代 主 要 的 遗 址
6/30/2019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 植粟的国家
6/30/2019
展品3号 ——彩陶
人面鱼纹彩陶盆 鱼纹陶盆
6/30/2019
尖底瓶
展品4号
6/30/2019
名称:
半地穴式房屋
原因:
黄河流域干旱、 风沙大,气候比 较寒冷,半地穴 式房屋既可以抵 挡风沙,又可以 取暖。
二、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距今年代 约七千年
发现地区 生产工具
情节是( C)
A 种植水稻
B 饲养猪狗等家畜
C 住半地穴式房屋
D 食用磨制石器
4、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B)
A 学会建造房屋B 原始ຫໍສະໝຸດ 业的发展C 氏族公社的形成
D 知道挖井取水
5、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而半坡居
民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屋的原因是(B )
A 生活习惯
B 地理与气候
距 今 约7000年
陶 器 玉器
象 牙 雕刻
干 栏 式建 筑
达标检测
1、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D)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河姆渡原始居民
D 半坡原始居民
2、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两种农作物是( C)
A 小麦和玉米
B 小麦和水稻
C 水稻和粟
D 水稻和玉米
3、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
动脑筋
• 半坡原始居民建造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原 始居民建造干栏式房屋的原因?
房屋样式不同的原因:因为区域不
同,自然条件不同
比较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 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呢?
从食物来源看: 采集、渔猎
农耕
从生产工具看: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从居住条件看: 山洞里,不断迁移 定居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原始农业的兴起过程:
1. 时间:
1)水稻:在中国南方的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最早的 人工栽培稻
2)粟: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目前发现最早 的栽培粟类 遗存约在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 兴起地区:
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
3. 发展变化:
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 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和 原始农业的产生情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能力,独立思考和进行比 较的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 遗产的意识
自主学习(10分钟) 要求:
1、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内容,并用不同颜 色的笔做好勾画
2、注意课本中所涉及的图片、小字部分 内容、动脑筋及活动与探究。
说明河姆渡居民 开始定居生活
展品5号
说明河姆渡居民 学会制陶,开始 原始手工业。
6/30/2019
展品6号
说明河姆渡居民 不仅制陶,而且 学会养猪,开始 原始畜牧业。
猪纹陶钵
6/30/2019
陶猪
展品7号
玉 璜
玉 玦
6/30/2019
骨哨
玉器和原始乐器 也属于原始 手工业的范畴
原 始 距今 居 时间 民
假如你是一个生活 在原始社会的人,如 果仅靠在野外采集、 捕捉猎物为生,会有 哪些不便之处?
结论: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 来源不充足、不稳定,需要经常迁徙。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教学内容:
1、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 业的产生情况
2、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 的产生情况
3、原始农业的发展
河 约七 姆 千年 渡
生活 地区
长江 流域 浙江
定居 生活
原始 农耕
原始家畜 饲养业
原始 手工业
磨制石器 干栏式 房屋 耒耜耕地
种植水稻
饲养 家禽
制造陶器、 简单玉器和 原始乐器
约五
半 六千 坡年
黄河 流域 陕西
半地穴 式房屋
磨制石器 耒耜耕地 种植粟
饲养猪 狗等动 物
制造彩陶、 织线
6/30/2019
相信自己一定行
一、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距今年代
约五六千年
发现地区
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
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骨制箭头等
原始农耕
原始饲养业 原始手工业 原始生活
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 植粟的国家)
猪狗等动物 彩陶、纺线织布 定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6/30/2019
展品1号
6/30/2019
展品2号
骨耜
磨制石器
6/30/2019
河姆渡原始居民 主要生产工具是 磨制石器和耒耜
展品3号
河姆渡居民已经 挖掘水井,饮水方便
7000年前的水井
6/30/2019
复原后的水井
展品4号
6/30/2019
河姆名渡文称化:遗址干栏式房屋
优点: 通风防潮,上面住人, 下面养牲畜 原因: 江浙地区地势低, 潮湿温热
从产业分工看: 没有
原始农业、饲养 业、手工业
课堂小结——我的收获
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找出我国原始农耕时代 几项世界性的贡献吗?
2、通过前两课的学习,你能总结出生活在黄河 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远古人类分别有哪些吗?
3、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分别 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其原因是什么?
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