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规划设计说明
荆州古城公共游憩空间优化刍议

荆州古城公共游憩空间优化刍议I. 引言1. 背景介绍:荆州古城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良好的旅游资源和优势;2. 研究意义和目的:通过优化荆州古城公共游憩空间,提升城市形象,加强城市文化内涵,满足市民和游客的休闲娱乐需求,建设全民健身城市。
II. 荆州古城公共游憩空间现状分析1. 荆州古城公共游憩空间的类型和分布情况;2. 荆州古城公共游憩空间的设施和服务状况;3. 荆州古城公共游憩空间使用状况和问题分析。
III. 荆州古城公共游憩空间优化策略1. 提升荆州古城公共游憩空间规划和设计水平;2. 加强荆州古城公共游憩空间设施和服务配套;3. 提高荆州古城公共游憩空间的管理和维护水平;4. 促进荆州古城公共游憩空间与周边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协同发展。
IV. 荆州古城公共游憩空间优化实践1. 规划设计实践:通过优化荆州古城公共游憩空间规划和设计,打造一个独特、具有文化内涵、功能齐全的小城广场;2. 设施设备实践:加强荆州古城公共游憩空间的设施和服务配套,提升游客和市民的游玩体验;3. 管理维护实践:加强荆州古城公共游憩空间的管理和维护,增强公共游憩空间的安全和卫生保障。
V. 结论与展望1. 结论:优化荆州古城公共游憩空间可以改善城市空间环境,提高城市品质,增强城市文化内涵,推动城市旅游发展和市民健康生活;2. 展望:未来,荆州古城公共游憩空间的优化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实现规划、设计、设施、服务、管理、保障的有机结合,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好的游玩体验。
I. 引言荆州古城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常住人口的不断增加,荆州古城游憩空间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然而,对于公共游憩空间的建设和管理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导致荆州古城的公共游憩空间存在种种问题,如设施不完善、管理不严格等,难以满足市民和游客的需求。
为此,本文将从荆州古城公共游憩空间现状分析入手,提出优化策略,并探讨荆州古城公共游憩空间优化实践,以期为荆州古城公共游憩空间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荆州市园博园区规划方案

荆州市园博园区规划方案一、背景介绍荆州市作为湖北省的一座重要城市,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
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市政府计划打造一座现代化、生态友好的园博园区。
本文将针对荆州市园博园区的规划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二、总体规划园博园区总占地面积为1000亩,按照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分为观光区、展示区、休闲区和配套设施区四个功能区。
1. 观光区观光区将打造成集文化、景观、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景点。
通过修建仿古建筑,重现荆州古城的风貌和历史文化。
另外,规划一条环湖步行道,让游客可以近距离欣赏荆州湖的美景。
此外,配备丰富的娱乐设施,如游乐园、水上乐园等,吸引更多的游客。
2. 展示区展示区将用于展示荆州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规划建设湖泊、花坛、草地等绿化景观,营造宜人的氛围。
在展示区还将设立一些标志性建筑,如荆州市博物馆,专门展示荆州市的历史文物和名人文化。
此外,还将分设一些专题展馆,如植物展馆、动物展馆等,让游客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3. 休闲区休闲区将提供游客休息和娱乐的场所。
计划建设休闲步道、健身广场、儿童游乐区等设施,方便游客放松身心。
此外,还将引进一些特色餐饮和购物业态,丰富游客的选择,增加园区的吸引力。
4. 配套设施区配套设施区将提供停车场、旅游服务中心、卫生间等基础设施,以方便游客的使用。
此外,还将规划建设酒店、会议中心等配套设施,满足不同需求的游客。
三、开发与管理为了保证园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精心的开发与管理。
1. 开发园区开发应遵循生态优先、文化保护的原则。
开发过程中要保护好现有的湖泊、植被等自然资源,并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和景观保护措施。
此外,还要加强文化资源的整合和保护,弘扬荆州市的历史文化。
2. 管理园区管理需要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
首先,制定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职责和权限,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其次,加强设施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园区的基础设施完好。
荆州滨水空间

荆州古城滨水空间文化内涵与景观规划研究(摘要)关键词:文化产业布局,文化旅游,案例设计话头:所谓文化即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社会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依山者甚多,亦需有水可同舟楫,而后可建,滨水地区通常是城市中最有魅力的地区。
荆州古城荆州,位于湖北省中部偏南,长江流域的重要商业城市,我国历史上的名城重镇。
方法通过研究调查,挖掘、获悉荆州古城滨水空间的主要特色:1.“水绕城,城围水”的古城格局,古城因水而建。
2.引流入城的规划,构成水道交通网,解决供水排水问题。
3.水上城门,滨水古城的特色精华。
4.削折城隅,军事防御的杰出规划构思。
5.南北并蓄的城楼建筑风格和颇具地方特色的城墙砌筑工艺。
6.宽阔的护城河和做工精湛的石砌护岸。
7.设计巧妙的瓮城和藏兵窟。
8.完善的古城给排水设施。
古城滨水空间的文化背景是城市漫长的发展历史形成了荆州独特的水文化。
城市水文化的形成往往历经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它常常表现出历史环境整体的统一与和谐。
中国古代水文化主要分为长江文化和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包括荆楚文化、吴越文化与巴蜀文化。
文化总结下来包含:文学、文人、文物。
滨水古建筑:水上离宫,楚园建筑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特色如下:1.曲线美浓淡有别,长短不一的“线条”,翼檐飞角也像水一样的流动感。
2.和谐美3.因借美4.朦胧美城市水文化对城市风貌的影响中国古代城市的表现形态,按城市功能需要,最重要的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几个方面。
水文化反映的是这几个方面紧密相连的思想文化,创造了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规划建筑方法,水是天人合一哲理的媒介物。
1.水文化表现了空间布局中虚、曲、幽、深、远的空间意境。
2.荆州地区雨量大、洪水多,由此而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a用红烧土作屋基,b筑高台为基,c干栏式建筑。
3.建筑的亲水性4.滨水建筑多以“曲折、小巧、院落、群组”取胜。
城市水文化对民俗风情的影响所谓“风俗”,它是历史相沿积久形成的风尚、习俗,由自然条件不同而形成的习尚叫“风”,由社会环境不同而形成的习尚叫“俗”。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
40
旅游景区功能分区的作用有哪些?
• 服务区: 旅游景区内游客的主要活动场所, 集中大量的旅游接待设施和娱乐设施。
• 游览区: 一般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限 制旅游人数和其他活动。
• 保护区: 通常禁止任何单位、个人进入, 是具特殊保护意义的地段。
•而一般情况下, 文化素质越高, 人们越容易具有旅游 的动机。——开眼界, 见世面。
.
15
• 3.旅游景区的服务业:
• 旅游景区除了具吸引力的资源外,还应 当有较好的服务设施条件,服务基本上 是围绕旅游六要素而言的,包括:
• 交通、食宿、娱乐、通信、购物等。
• 特点:供给与消费常常处于同一时间段 (与吸引物相比较),所以应该重视“过 程管理”。
• 正面例子: 中国的一些著名山地旅游景观, 突出各自特色: 泰山之雄,黄山之奇等。
• 反面例子: 大明湖、动物园——建设大量 游乐场。失去了其独特性(大明湖: 四面 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
20
• 1、一是率先推出新产品新项目,保持唯 一性
• 2、推出其他地方难以效仿
• 3.旅游项目不断推陈出新:
捷,经济、安全、可靠。 • (2)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例: 马车) • 加快旅游速度 • 缩短旅游时间 • 减轻旅游疲劳
.
45
• 服务设施选址: • (1)与交通线相连——探索活动 • (2)在旅游区附近选址——香山饭店 • (3)集聚与分散需具体分析——探索活
动
.
46
• 活动:
• P63,图3-1-15:
• 娱: 旅途中参加娱乐一定要先问清价钱,有 没有附加小费及项目都包含哪些内容等。
荆州古城环城公园边缘空间的景观现状及建设对策

[ 关 键 词 ] 荆 州 古城 ;环 城 公 园; 边 缘 空 间 ;景 观 现 状 ;建 设 对 策 [ 中图分类号]T U9 8 6 . 1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6 7 3 —1 4 0 9( 2 0 1 7 )0 2 —0 0 0 9— 0 4
2 研 究 方 法
以环 城公 园 全段 为单 位 ,将环 城 公 园分 为 6段 ,即西 门~ 新 南 门 、新 南 门~ 老 南 门 、老 南 门 ~ 东 门 、东 门~小 北 门 、小 北 门 ~新北 门 、大北 门~ 西 门 ( 图 1 ) ,采 用实 地 调 查 法进 行 调 查 。从 与 边 缘 空
加 紧密 的公共 开放 空 间 ,对 于荆州 古城 景观 特 色 的塑造也 具有 重要 的意义 。笔者 对荆 州古 城 环城公 园边
缘 空 间现 状进 行分 析 ,针对 存 在 的问题 提 出相应 改进 措施 。
1 场 地 概 况
1 9 9 5年 ,荆 州市 政府 提 出建 立 一 个 以荆 州 古 城 墙 遗 址 为 核 心 的环 城 公 园 ,并 于 1 9 9 6开 始 动 工 建 设 。环 城公 园位 于 湖北 省荆 州市 古城 墙外 侧 ,是一 个将 古 城保护 与游 览 观赏融 为一 体 的环形 带 状开放 型 公 园 。公 园环道 全 长 约 1 1 k n ,道 路 宽 3 i m,规 划 面 积 1 2 0 h m ,其 中水 域 面 积 4 8 h m 。全 园 绿 化 率 达 7 2 9 / 6 ,绿化 覆盖 率 达 9 1 ,植 株 品种达 8 O余 种 数量 6万余 株 。城 上 古树 参 天 ,城 下绿 意 盎 然 ,河上 泛 舟 ,内环行 车 ,外环 跑 马 ,墙 上走 人 。 目前 ,环城 公 园 已成 为荆 州市 最大 的综 合性 公 园 。
古城旅游业态规划方案

古城旅游业态规划方案项目背景我国拥有众多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古城以其独有的文化魅力和历史价值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在这些古城中,有些城市的旅游业发展已经彻底落后了,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旅游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因此,为了推动这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需要进行业态规划。
业态规划方案一、匠人之旅在古城区域内引入以匠人为主要参与者的旅游项目,让游客深入了解当地的手工艺制作、传统技艺和特色文化。
匠人之旅包括制陶、织锦、描金、雕刻等技艺推广和演示,让游客更好地了解本地传统文化。
二、生态观光线路建立一条以周边自然景观为主题的观光线路,包括山水、森林、湖泊、草原等自然风光,提供如生态休闲、生态农业观光、野餐等服务,为游客打造一个舒适自然、环保和安全的观光体验。
三、主题公园在古城附近区域内建立一个主题公园,以当地文化、传统、历史和名人故事为主要元素,游客可以在这里享受众多主题公园游乐项目,如创意游戏、3D互动体验、人文观赏等。
四、夜间景观在门票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开放夜景观赏设施,巧妙地利用市内背景音乐节目、彩灯等元素,打造独具特色的夜间旅游景区。
夜景不仅能延长游客的游玩时间,还能带给游客独特的视听体验和感受,提高旅游业的满意度。
五、旅游商务根据古城地域的特点和产业优势,建立一系列旅游商务设施,如会议中心、商务酒店、商业广场等,旨在进一步促进古城地区的经济发展。
为了吸引更多的商务旅客,还可以设计一些文化体验和旅游商务活动,加强地方特色和品牌宣传。
结论通过对古城旅游业态规划的研究和探索,不仅可满足游客对当地文化、传统和历史的需求,更有助于推动古城旅游业受到质的飞跃:既创新了旅游业的业态,算是能够从“烟花三月下扬州”到“红楼梦叠庭院”的经典文化之旅,又使旅游业与其地方的经济协调发展,更符合今日社会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
古城墙规划PPT

S.优势
城墙保存 相对完整,历 史悠久,文化 底蕴强,楚文 化,三国文化 享誉世界。地 处江汉平原, 被誉为“鱼米 之乡”,旅游 资源非常丰富。
W.劣势
景点分散 严重,旅客接 待能力严重不 足,商品过于 单一。没有自 己的宣传口号, “楚国故都, 三国名城”名 不符实。
O.机会
城墙保 存相对完整, 三国名城, 世人熟知。 改善交通, 整合旅游资 源,合理开 发,破旧立 新,创造出 新的机会。
娱
在古城中游客在感受三国以 及荆楚文化的同时,幸运的时候 赶上剧组招收临时演员的时候也 可以去客串一把,体验演戏的乐 趣。在城墙外我们有很多现代化 的娱乐设施供游客选择,比如酒 吧,桑拿,KTV,游泳馆等等。 让游客在旅游中全身心的放松, 体验旅游所带来的乐趣。
五.古城保护措施
1.提高公众关于古城保护的意识。 2.设立专门的古城行政管理机构, 加强相关部门的协助管理。 3.完善古城保护的相关法规体系, 加大古城保护的执法力度。 4.多渠道筹措古城保护资金。
T.威胁
同类型景 区众多,竞争 力不够,荆州 近几年客流量 减少严重。城 墙老化及人为 破坏严重,里 面建筑与城墙 严重不搭配。
分析与思考
“破旧立新”
宣传口号:“楚国故都,三国名城”
可持续发展
三.古城墙具体规划方案
1.城墙本身 2.城墙里面 3.城墙外面
城墙本身
首先将城墙修完整,使它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城 墙有些地方有由土堆积而成的靠墙的小山包,将那些小 山包全部推掉,墙内城墙修复完整,在各城门处可以建 造登城墙的仿古阶梯,游客只能在那些有阶梯的地方上 城墙游览,而其余地方是上不去的。在城墙上修筑古代 投石工具(当然只是高仿真模具),箭楼,各种古代战 争时需要用的必需品。修复好那些藏兵洞,可以将他们 部分连在一起,可以让游客自己进去自由行走,体验。 西安古城墙上面是可以行驶那种载客的小三轮的,它上 面的宽度达到12-14米,而这边是只有2米左右,所以说 荆州古城墙没法开展那样的项目,我们主打步行,城墙 上面只能步行,让游客亲身体验历史的厚重。
荆州旅游实施方案

荆州旅游实施方案荆州,位于湖北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
荆州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为了更好地发挥荆州旅游资源的价值,制定并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旅游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首先,荆州旅游实施方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
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荆州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荆州古城、荆州古戏台、荆州博物馆等。
这些历史文化资源不仅是荆州的骄傲,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历史文化景点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其次,荆州旅游实施方案还应注重开发和保护自然景观资源。
荆州地处长江中游,风景秀丽,自然资源丰富。
如沙湖、宜昌三峡等自然景观都是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在开发利用这些自然景观资源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过度开发破坏了自然景观的原始风貌。
此外,荆州旅游实施方案还应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优质的旅游基础设施是保障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比如,加大对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的投入,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为游客提供更舒适便捷的旅游体验。
最后,荆州旅游实施方案还需要加强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
要建立健全旅游管理体系,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管,规范旅游秩序,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
同时,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培养更多优质的导游和服务人员,为游客提供更专业、周到的服务。
综上所述,荆州旅游实施方案应该全面考虑历史文化资源、自然景观资源、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因素,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实施,以推动荆州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升荆州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荆州能够成为一座更加宜居宜游的城市,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荆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规划设计说明书1规划背景1.1规划背景1.1.1区域概况荆州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
其地处我国中部地区,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扩散区域,处在武汉城市圈与宜昌都市区的联结轴线上,是武汉城市圈和宜昌都市区的重要联结点,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荆州市在湖北省城镇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同时,荆州市与湖南省的岳阳市和常德市相接壤,是长江流域经济体系中的中部核心城市。
1.1.2古城概况荆州古城垣秦汉时形成土城墙,南宋时始筑砖城,元时遭毁;明初依旧基修复,沿城墙始掘护城河;现存明代城垣为清顺治三年重建,具有土城、砖城、水城“三合一”的特色。
城垣因地势而筑,顺河湖迂回,势如游龙。
城内面积4.5平方公里,城垣周长11.28公里,高约9米,城墙厚约10米,被誉为“我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壁”。
1.1.3项目背景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串联着古城历史街区、文保单位、古城风貌重要节点及绿化水系等,保护和利用好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对保护荆州古城、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提升城市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产业和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综合利用古城资源,打造荆州旅游强势品牌,贯彻“旅游富市”发展战略。
在《荆州古城保护与利用概念规划》框架内,制定《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规划》。
1.1.4规划范围荆州古城墙内以内环路为界,纳三国公园、三义街、洗马池、盆景园、玄妙观、原三监狱空闲地、西湖公园等入范围线;荆州古城墙外,北抵太湖港西路与太湖港北路,南至健康街、四机厂通道、外堤路与学苑路,西到云梦路与西门街,东靠荆州大道与南湖路,并将太晖观与得胜街片区纳入范围线。
总面积约457.75公顷,其中:荆州古城城墙高9m,周长11.28km。
砖城墙面积54807㎡(含瓮城面积8500㎡、关羽祠面积1594㎡、城墙面积4413㎡),土城墙面积142418㎡。
护城河面积574522㎡,护城河内岸周长11044m,护城河外岸周长13314m。
1.2案例分析1.2.1南京明城墙风光带规划南京古城墙建于1366--1386年,全长约33.676公里,现存约21.35公里。
高度为12米以上,厚7.62米至12.19米。
城以花岗石为基,巨砖为墙,每砖侧石均有造砖者的府县官衙和年月日,规格一致,筑成时用石灰桐油、糯米汁混合夹浆,十分坚固。
城墙分外城、内城两道,外城长达60公里,今已不复存在,但外城的18个城门名称仍沿用至今。
城墙上有碉堡2000座,城门24个。
保存比较好的有城南中华门、西北挹江门、城东北玄武门、城东的中山门等。
南京城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
规划理念:明城墙风光带规划的全部构思基于保护、利用和保证体系三个方面。
从人类文化遗产的高度审视明城墙的价值,实行全方位保护,将城墙与其依附的山水风景资源全面保护,并将城墙风光带与周围建设用地实行有效“剥离”。
充分利用以城墙为主体的风景资源,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开发利用,发展旅游。
规划主要内容:(1)明城墙风光带规划分为保护与控制规划、开发与利用规划。
(2)在保护与控制规划中,制定了一套立体的、多层次的保护体系。
第一层次是城墙保护,包括城墙本体保护与城墙安全保护;第二层次是环境保护,包括风景资源保护及建设环境控制;第三层次是景观视野保护。
(3)在开发与利用规划中,充分利用明城墙的主轴线作用,将周边风景资源串联起来,形成一级景区5处、二次景区7处及一般景区,并配置了相应的旅游和交通服务设施。
借鉴:(1)审视荆州城墙的价值,将城墙与其依附的资源全方位保护。
(2)充分利用城墙主轴线,将周边景观资源串联形成多级、多处景区。
(3)整合旅游和交通等服务设施。
1.2.2苏州环古城风貌保护工程规划苏州城市发展的悠久历史长卷中,自春秋时代吴国建都,即奠定了城市的基本格局。
现所称环古城地区,为原古城墙、护城河及周边地带,伴随着苏州城市兴衰,城墙几经战火,直至今日,环古城地区虽有完整的水系,再没有连续的城墙。
而它本身,似一道历史的分界线,古城内外,有着不同的文化氛围,古城内,淀积了更多历史的精华。
规划理念:(1)历史感观因环古城地区对历史的负载和其特定的城市区位,规划首先需处理好历史与现实、新与旧的矛盾关系。
一座城市有了历史才有蕴味和内涵,直面历史的真实,追循其中人类文明的精华,以给矛我们启迪。
(2)生态学观将环古城地区纳入到城市以至区域范围内,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组分,将水系、绿系置于大系统内,为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行综合规划。
(3)社会公益与城市经济从美化环境、提供公众休闲娱乐空间角度增加本地区建设的公益性;从加强景区(区)建设、丰富旅游系统内容的角度提高建设的经济性。
二者是并行不悖的。
环古城的建设迎接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
借鉴:(1)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强调历史与今天的融合。
(2)建立绿化系统,统筹规划形成网络,减少岛屿状生境。
勾联古城内外园林绿地,并与郊区自然生态系统相联系,形成自然风水及生物进入廊道,体现规划的生态性。
(3)在环古城地区的系统规划中,加强旅游职能,增加经济性,也意味着更多的实施性。
1.3上位(相关)规划解读1.3.1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保护规划内容:包括历史城区的格局和整体风貌;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街巷;与历史文化密切相关的护城河等水系;历史文化名镇及村镇;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民俗精华、传统工艺、传统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重点保护荆州古城的整体风貌和历史文化街区、沙市历史城区的历史文化街区和风貌街巷,古遗址和古墓葬等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建筑及工业遗产,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建构点、线、面相结合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空间体系,以及有形和无形文化遗产相结合的文化遗产保护格局。
对本次规划的要求:严格保护由荆州城墙和护城河形成的荆州古城整体格局形态和街巷格局特色。
保护沙市依江发展形成的带状城市街巷格局特色。
保护历史城区周边水系,凸显荆州“江左水城”的生态景观格局。
1.3.2荆州古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定位:规划确定古城片区的战略发展目标为“调整功能、疏散人口、整体保护、有机更新”,将古城片区发展的重点放在改善环境,提升功能,强化古城片区作为城市商业、娱乐、旅游中心的城市职能,保护与更新相结合,赋予古城片区新的活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规划将古城片区定位为“以古城保护、文化旅游等为主要功能,以楚文化、三国文化、水文化为核心内涵的综合性历史文化旅游中心”。
规划结构:古城片区规划为“一环两轴七片区”的规划结构。
用地功能以文化旅游为主,辅以金融商贸、主题居住、配套服务。
“一环”即是以明代城垣、护城河和太湖港为轴线形成的环城旅游景观带,在这条环行的景观带上,串联了古城片区大部分的文保单位和景点,是体现古城片区历史文化特色最核心的部分。
本次规划就是以古城核心环为依托,建立环城旅游景区。
1.3.3古城疏散规划以落实湖北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关于外迁荆州市、区行政机关,将荆州古城打造成世界知名的三国文化游核心景区的建议》为契机,借力于全国大遗址保护示范片区建设,响应“壮腰工程”策略,借城南城中村改造之际,合理安排古城外迁用地。
规划核心内容有:(1)制定古城人口疏散目标:近期疏散人口约4.7万,至2013年,将古城人口控制在6万人以内;远期疏散人口约1.5万,至2020年,控制古城人口在4.5万人以内。
(2)划定古城内确定古城可疏散更新的地块。
按“重点保护、合理保留、普遍改善、大力更新”十六字方针,将古城用地分为四类,即控制用地、保护用地、改造用地、更新用地。
针对不同的用地分类采用不同的功能调整和疏散策略。
其中保留用地和控制用地以提档升级为主,并适当疏散部分居住人口,改善环境,提升功能。
改造用地将拆除与古城风貌不相协调的建筑,重新建设,恢复和开辟部分具有传统地方特色的文化休息场所。
更新用地主要是现状为行政事业、学校、医院、武警支队等单位,规划将其全部搬迁,置换出的用地充分结合古城文化旅游的发展,规划为文化、旅游服务业用地,延伸加强古城文化、旅游、休闲产业链长度与强度,增强古城活力。
(3)对疏散以后腾出的用地做初步构想:对于疏散人口后的古城,腾出用地主要用于商业金融、文化娱乐、绿地广场、停车及符合古城风貌的高品质居住用地。
对一些拆建项目将实行招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让社会资金与进整个古城的迁移和建设中来。
(4)对疏散的时序做布局:古城的疏散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在政府的引导下分期分批逐步进行。
先搬行政办公用地,再逐步搬出医院、学校用地,最后搬迁居住用地。
1.3.4荆州古城旅游区总体规划规划总体目标:到规划期末(2020年),使荆州古城旅游区旅游业规模扩张、质量提升、效益优化,培育出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产品,成为国内国际知名的古城文化型旅游目的地,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要的战略极。
古城发展目标:荆州古城景区是整个荆州古城旅游区内最具现实优势与远景潜力的产业聚集区,是区域旅游业突破发展的核心重点、全面发展的带动龙头。
通过规划期内的建设、运营,将荆州古城景区打造为国内一流、全球知名的:国家级5A旅游景区东方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胜地核心理念:(1)营建荆州古城营建荆州古城,需抓住关键环节,提升古城景观风貌、文化魅力,完善与优化古城旅游服务功能。
①重拳打造亮点,突出古城独特性②恢复文化厚重,展现古城历史风貌③激发文化活力,再现繁盛社会生活④发展文化度假,深化古城生活体验(2)经营荆州古城①实施系统工程,整体打造5A景区②结合多种措施,推进古城拆迁重建③加快资本引入,推动重点项目建设④开展品牌建设,推动古城市场营销1.3.5《荆州古城保护与利用概念规划》(方案)本规划是《荆州古城保护与利用概念规划》(方案)中“城环”部分的细化与延伸,是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1.3.6《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保护利用规划》多年来,围绕着荆州古城垣的保护与利用经历过若干次的规划,例如:《荆州古城环城旅游景区保护利用规划》、《荆州古城护城河旅游景观带概念规划》等。
本规划是在充分结合诸多同类型规划的基础上,按照《荆州古城保护与利用概念规划》(方案)的总体布局与最新规划要求进行的新一轮规划。
与以往规划最大的区别在于:提出五线概念与5A级旅游景区的概念,整个规划紧紧围绕着五线的概念进行景区景点的规划设置以及按照5A级旅游景区的配套服务设施要求进行支撑系统的规划,新概念的提出使本规划实施起来更具可操作性。
2现状分析2.1区位分析荆州地处江汉平原腹地,东望武汉,西接三峡,北临汉水,南极潇湘,区位优势十分显著。
交通四通八达,公路207国道及襄荆高速、荆东高速、随岳高速纵贯南北,318国道、宜黄高速横跨东西,并与京珠高速公路连接,加之水路通江达海以及沪汉蓉高速铁路与荆岳铁路的建设,为荆州旅游交通连东西、贯南北提供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