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历史专题训练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河北专版)2018年秋中考历史总复习突破 第七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检测

八年级部分中国现代史第七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命题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2018·河南)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
这里的“工作”是指(A)A.创建新中国 B.实现祖国统一C.进行土地改革 D.恢复国民经济2.(2018·南京)如图邮票纪念的事件是(A)A.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B.封建土地制度的摧毁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3.中国人民经过近代以来100多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这段话论述的是(B)A.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C.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命题点2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4.(2018·邢台一模)1950年10月西藏地方当局为维护农奴制度,将总兵力的三分之二部署在昌都,以阻止解放军入藏,但是未能如愿。
昌都战役情况传播到西藏各地后,西藏上层统治集团一片混乱,发生分化,摄政达扎不体面地下台,达赖喇嘛提前亲政。
达赖亲政后,即于1951年2月派出西藏地方的全权代表5人前往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进行谈判。
这段材料说明昌都战役(A)A.沉重打击了西藏上层反动势力,为和平解放西藏创造了条件B.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定C.废除了西藏农奴制度D.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5.(2018·娄底)“虽然从实际情况来讲中国为了这场战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建设。
但是,中国获取的战略利益是最大的。
它成功地遏制美国势力在中国周边的扩张,给新中国争取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发展环境。
”材料中“这场战争”是指(C)A.抗日战争 B.解放战争C.抗美援朝战争 D.越南战争6.小说《活着》里写道:“我回来的时候,村里开始搞土地改革了,我分到了五亩地,就是原先租龙二的那五亩。
【历史】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

【历史】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一、第六单元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以来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示意图——曾国屏《世界科学中心的四次转移》(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以来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特点。
材料二大战全面爆发前,欧洲在科技发展的许多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大战的爆发及其结果却使美国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
……1940—1941年,美国政府成立了国防研究委员会、科学研究发展局,以加强对科学研究工作的领导。
战前美国政府提供科研经费只占全国科研经费的19%,而战时则增加到83%.……大战爆发后,英国的科技人员通过政府派遣和自愿前往的方式流向美国,同美国科学家并肩合作,共同为反法西斯战争贡献聪明才智。
德奥意等国的科学家则因不堪恩受法西斯的种族歧视或思想禁铟而前往美国。
……来到美国的科学家们出于反法西斯的正义感,都为战胜法西斯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积顺《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三次科技革命》(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原因及影响。
材料三在科学全球化的时代,唯一的世界科学中心这样的说法,或许将成为历史。
未来的世界可以是多中心并存的世界。
随着中国等快速发展国家的进步,世界科学的前景将得到极大的拓展,并加快着科学发展的进程——最终获益的将是整个人类。
——摘编自叶葒《中国能否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3)阅读材料三,谈谈你对未来世界科学中心发展趋势的看法。
【答案】(1)呈周期性转移;欧美长期处于中心地位。
(2)原因:继承了欧洲科学传统;国家重视科技教育;完善的民主制度;经济的发展;科学家的贡献;战争的受益者。
影响: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促使了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在美国兴起;为美国在二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奠定了基础。
(3)同意未来的世界科技中心将是多元并存的。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将加速世界科技中心的多元并存;世界科技中心的多元并存将加快人类科学发展的进程;中国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九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备用题库)模拟试题

主题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题组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2018江苏南京,12,1分)下面邮票纪念的事件是( )A.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B.封建土地制度的摧毁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答案 A 该题以邮票为切入点,考查新中国历史巨变。
据邮票上的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可知,该邮票纪念的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故选A项。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人民公社化运动发动于1958年。
B、C、D三项不符合图片反映的史实,应排除。
2.(2018辽宁沈阳,6,2分)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接着,受检阅部队以海军的两个排为前导,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骑兵师依次通过主席台,空军14架飞机在会场上空飞行受阅。
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史实是( )A.开国大典B.抗美援朝C.土地改革D.三大改造答案 A 根据材料中的“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天安门广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等关键信息可以判断这一史实是开国大典。
抗美援朝发生在1950—1953年,土地改革发生在1950—1952年,三大改造的时间是1953—1956年,这三个事件的时间都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
故选A。
3.(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9,1分)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会议的内容( )A.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B.制定并通过“共同纲领”C.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D.将北平改名为北京答案 A 本题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
A项属于开国大典的内容;B、C、D三项属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
4.(2017广东,14,3分)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中考历史复习练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主题十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安徽)如表为新中国成立后安徽某县水稻种植面积、总产、单产统计表。
该表数据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A )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安徽)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两者的共同作用是( C )A.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B.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C.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D.实现了土地公有的目标一、单项选择1.(池州模拟)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
下列图片所示内容属于本次会议上决定的是( B )A.中国共产党党旗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蚌埠新城实验学校模拟)1949年9月,毛泽东说:“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毛泽东意在强调中国( C )A.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B.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C.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D.由君主专制到人民做主3.(合肥寿春中学模拟)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中南海正式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这意味着( B )A.西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B.中国大陆获得了领土统一C.废除了西藏封建土地制度D.西藏自治区的正式成立4.(阜阳实验中学模拟)1949年后,新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下列史事与评价对应正确的是( B )5.(阜阳九中模拟)有一场战争,人们认为它确立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军事强国和亚洲革命中心的地位。
它还建立了中国作为一个令人敬畏的对手的军事威信,在以后的几十年中,这一威信始终不坠。
这场战争的胜利对中国的国际意义在于( D )A.有利于与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B.推动了中国外交新局面的出现C.促进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D.为国内建设提供有利的国际环境6.(安庆十四中模拟)“没有这场深刻的社会大变动,不把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从长期的封建压迫下解放出来,中国的民主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是根本谈不上的。
推荐精选2018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八下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含解析)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一.选择题(共31小题)1.(2018•宁夏)“废除地主阶级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
”以上条文引自()A.《天朝田亩制度》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分析】本题以“废除地主阶级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
”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据材料“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的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
”可知,这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的意义。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故选:C。
2.(2018•南京)右侧邮票纪念的事件是()A.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B.封建土地制度的摧毁C.社会主义林本制度建立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成立,知道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解答】据图片关键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可知,邮票纪念的是新中国成立三十周年,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故选:A。
3.(2018•临沂)如图中的纪念馆坐落在朝鲜平壤,馆内展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的有关图片和实物资料,介绍了志愿军官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图中的“祖国解放战争”在中国被称为()A.人民解放战争 B.抗美援朝战争 C.朝鲜解放战争 D.朝鲜统一战争【分析】本考查抗美援朝的相关知识。
彭德怀在1950年,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解答】根据“馆内展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的有关图片和实物资料”图中的“祖国解放战争”在中国被称为抗美援朝战争。
中考历史试题专题1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含解析20含答案

专题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民歌《土地还家》中唱道:“穷人翻身来当家,分了土地呀喜洋洋,土地还家呀生产忙;过去的生产被剥削,现在生产呀自己享……”这是在下列哪一文件颁布后实现的?()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德州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答案】C【解析】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历史的证明,概括来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做了两件大事:建立新中国、开创社会主义道路。
这两件大事开始的标志分别是A.开国大典和三大改造的完成B.“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C.开国大典和土地改革的完成D.“一五”计划开始实行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来源】2018年甘肃省中考历史试题【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项符合题意,故选A。
3.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中的代表有()①黄继光②邱少云③王进喜④焦裕禄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来源】四川省南充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英雄人物有黄继光和邱少云。
王进喜和焦裕禄是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做出贡献的人物。
所以①②符合题意,故选A。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夜,人民解放军所到之处,驻扎在那里的外国军队被迫完全撤走,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各种特权被一一取消。
这直接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A.提高了人民地位 B.完成了国家统一C.加速了民族独立 D.建成了社会主义【来源】山东省潍坊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答案】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认识题干的“人民解放军所到之处,驻扎在那里的外国军队被迫完全撤走,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各种特权被一一取消。
2018年中考历史专题训练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中华民族在近百年伟大复兴历程中,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
“中国新生”指的是A.辛亥革命成立中华民国B.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邀请留居上海的宋庆龄“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
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3.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性事件是A.开国大典B.土地改革C.三大改造D.香港回归4.协议规定,西藏是祖国大家庭的一个组成部分,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出西藏;中央人民政府在西藏设立军政委员会和军区司令部……此协议是A.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C.《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5.李晓明同学搜集到下面三幅历史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
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A.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B.抗美援朝C.解放西藏D.大炼钢铁运动6.一位美国高级将领在分析一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时说:“我们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一个错误的地点,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他说的这场“错误的战争”被我们称为A.北伐战争B.抗日战争C.解放战争D.抗美援朝7.“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60多年前,中央人民政府为解决新解放区广大农民的生计问题而采取的措施是A.开始进行土地改革B.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C.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8.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展开。
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解析)

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解析)一、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7年,美国总统在国会发表的国情咨文里,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同时大肆渲染希腊、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的严重威胁,要求国会拨款4亿美元,给予所谓“援助”。
材料二美国应该尽量协助世界恢复至积极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材料三各缔约国同意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1)材料一的国情咨文中提出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什么?(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的目的。
(3)材料三中公约组织的名称是什么?(4)上述三则材料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推行哪一政策的表现?这一政策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1)杜鲁门主义。
(2)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3)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冷战政策。
美苏双方互相敌对,逐步形成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1947年,美国总统在国会发表的国情咨文里,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2)根据材料二“美国应该尽量协助世界恢复至积极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的目的是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3)根据材料三“各缔约国同意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出自《北大西洋公约》,该条约是由欧洲和北美国家共同签订;在军事上实行集体防御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中华民族在近百年伟大复兴历程中,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 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
中国新生”指的是A .辛亥革命成立中华民国B .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D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邀请留居上海的宋庆龄“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
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3.历史学家费正清说: 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性事件是A .开国大典C .三大改造B .土地改革D .香港回归4.协议规定,西藏是祖国大家庭的一个组成部分,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出西藏;中央人民政府在西藏设立军政委员会和军区司令部……此协议是A .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 .《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D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5.李晓明同学搜集到下面三幅历史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
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A .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B .抗美援朝C .解放西藏D .大炼钢铁运动6.一位美国高级将领在分析一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时说: 我们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一个错误的地点,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他说的这场“错误的战争”被我们称为A .北伐战争C .解放战争B .抗日战争D .抗美援朝7.“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60 多年前,中央人民政府为解决新解放区广大农民的生计问题而采取的措施是A .开始进行土地改革B .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C .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8.1950 年 6 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展开。
土地改革运动的成果不包括A .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B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C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D .废除了土地私有制9.某同学利用下面《李庄农户构成变化表(单位:户) 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的结论应是(A.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B.土地改革基本完成C.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D.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10.(2017年甘肃武威卷)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的历史事件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C.土地改革的完成D.三大改造的完成11.2017年湖北鄂州卷)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时,自制了历史年代尺,其中③处应该填写的是A.开天辟地C.胜利曙光B.当家作主D.重返联合国12.(2017年山东潍坊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
“我们的工作”包括A.制定并通过《共同纲领》B.颁布《土地改革法》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3.(2017年江苏南京卷)1950年,风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2018年中考历史专题训练卷活万年长。
”词中的“土地还家”体现了A.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14.历史图片是历史场景的形象呈现,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结合下列图片回答,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图三(1)图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2)图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什么事件?这个事件的指挥者是谁?这个事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3)图三反映了建国初期的什么事件?我国实行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4)图二与图三之间有何内在联系?15.(2017年湖南衡阳)观察图二,回答问题。
图二(1)图二反映的是什么时间(写出年月日)发生的什么历史事件?图中发表讲话的人是谁?(2)请说说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2018年中考历史专题训练卷参考答案:1.【答案】C2.【答案】A【解析】根据题中信息“建国前夕”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6月,全国解放指日可待,毛泽东、周恩来亲笔写信邀请宋庆龄赴北平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新政治协商会议是指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是在1921年,不符合题意;选项C是在1954年,不符合题意;选项D是在1956年,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3.【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准确识记。
结合材料、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所以答案选A。
4.【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中华人民政府同西藏地区的代表在北京签署《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之后,人民解放军根据协议在西藏人民的支持下,顺利进驻拉萨等地,西藏和平解放,所以答案选择C。
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幅历史图片呈现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幅图片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在上甘岭战役涌现的舍身堵枪口的英雄黄继光,第三幅图片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坚守潜伏纪律最终被烈焰吞噬的英雄邱少云。
三幅图片都发生在抗美援朝期间。
故选B。
6.【答案】D7.【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的“60多年前,中央人民政府为解决新解放区广大农民的生计问题”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事件指的是1950—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项是发展重工业,C项是政治方面的内容,D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A。
8.【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完成了土地改革,把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变成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所以答案选择D。
9.【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的历史意义的准确识记。
分析图表可知:到1953年,地主阶级已经彻底被摧毁,而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故选B。
10.【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据此可知,A符合题意,故选A。
11.【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ACD 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有关知识。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1949年9月召开。
制定并通过《共同纲领》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BCD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新中国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点。
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真正获得了解放。
土地改革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发生在1953年;“大跃进”运动的开展是195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是1978年之后。
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14.【答案】(1)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2)抗美援朝;彭德怀;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3)土地改革运动;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4)土地改革运动的完成,有助于建国初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有力地支持了抗美援朝。
15.【答案】(1)1949年10月1日。
开国大典(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毛泽东。
(2)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或结束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赢得了国家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中国从此进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